如何评价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抗压强度

如何评价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抗压强度

一、如何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抗压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惠[1](2021)在《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推进,许多新增建筑物和混凝土路面取代了原有的土地、泥地、荒草地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干净卫生和便捷,但与此同时极大的增加了整个城市的生态压力。而用透水混凝土铺筑的路面,可以对“热岛效应”程度减轻、减小地表径流等生态问题,因此在国内外受到欢迎并得到大量推广应用。但实际路面施工中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其路用性能,限制了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一方面是施工程序各步骤完成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影响透水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人材机、施工工艺等存在的差异。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提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相关指标来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从影响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三大要素:人、材、机进行分析控制,在施工材料、施工场地的准备以及施工工艺流程的具体控制措施和质量指标方面,都全面科学的做好路面施工的质量管控。路面施工完成以后,重点检测与评价路面质量,以检验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行之有效。重点研究了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的检测方式,对路面强度、透水系数、孔隙率等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应的规范。通过现场试验检测与大量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考虑了水灰比、集料规格、试件尺寸等参数,结合各性能指标关系和进行透水混凝土各指标之间线性拟合分析。室内试验共设置了18组配合比,3种不同厚度的54块透水混凝土板,考虑钻芯与预埋两种方式,对比参考标准立方体试件。应用拟合关系式推算工程实体的抗压强度与透水系数,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

甘有良[2](2021)在《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文中指出路面混凝土,具有收缩小、早期强度高且耐久性良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快速修补的工程以及海港码头、桥梁隧道等快速抢修抢建工程。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道路水泥或特殊工艺,配制的路面混凝土通常早期强度低、收缩开裂严重,而且配制成本昂贵、工艺复杂。本课题旨在采用常规原材料及普通工艺,研制出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本文依托茂名市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项目,针对桂东南丘陵山区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气候的道路修建,开发出一种低成本低收缩高早强高抗折的路面混凝土试验配合比,使之达到设计要求。本文基于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分别提出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细集料、粗集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的技术指标要求。对路面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砂率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坍落度测量、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通过研究表明,用水量是影响路面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配合比优化,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研究。不同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的路面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加入10%粉煤灰和12%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折压比随砂率的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皆先增后减,表明35%砂率能有效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折性能。降低水灰比有利于降低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过低的水灰比影响施工性能,经试验水灰比以0.32为准。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合料,可以减小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砂率对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不大,最佳值为35%。路面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由原来的145kg降低至130kg,并且增加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因此实现低收缩高早强的目的。当配合比试验水胶比为0.32,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量,砂率为35%时,其7d抗压强度超过40MPa,7d抗折强度超过5.0 MPa,360d干缩率为330~350*10-6,达到了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的设计目标要求。原施工方每方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为356.0元,经过改善后为315.2元,每方成本节约40.8元,为整个项目约24公里路面混凝土施工节省了两百八十多万的成本支出,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钟跃辉[3](2021)在《基于成熟度法的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坝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和断裂性能是保证大坝开裂风险分析和安全评定准确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以获得大坝混凝土真实力学性能为目标。首先,基于施工现场浇筑的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强度和断裂性能试验结果,开展真实服役环境条件下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成熟度分析,明确适用于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成熟度分析的理论计算公式和力学性能与成熟度指标的函数关系形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换算关系。同时,依托室内大型温湿度环境箱,开展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湿筛混凝土的强度和断裂性能试验,获得养护温度对大坝混凝土强度和断裂性能影响的定量数据,建立大坝湿筛混凝土真实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最后,结合已获得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换算关系,建立可用于预测现场真实环境条件下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模型。经验证,该预测模型可满足实际大坝工程的使用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大坝施工现场浇筑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真实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比了不同季节浇筑混凝土强度和断裂性能差异,采用成熟度理论分析了养护环境温度和龄期对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影响,明确了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可靠换算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养护温度历程的不同,大坝混凝土强度和断裂性能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通过成熟度理论研究大坝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发展规律是可行的;全级配与湿筛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换算关系可分别取0.88、0.74,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换算关系可分别取1.32、1.36和1.7。经验证,上述换算关系可较为准确地将湿筛混凝土力学参数换算成全级配混凝土力学参数。(2)通过开展3种不同养护温度条件大坝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种养护温度设计6种龄期,系统研究了养护温度和龄期对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湿筛混凝土强度参数和断裂参数均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在10℃~40℃养护温度范围内,湿筛混凝土强度参数和断裂参数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适合大坝湿筛混凝土力学参数增长的环境温度为40℃。(3)采用不同养护温度大坝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基于成熟度理论、大坝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力学参数的换算关系,建立了可预测任意温度历程全级配混凝土力学参数的模型。通过现场浇筑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选取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加权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概念来评价其精度。进一步地,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并将预测值与传统方法的材料参数取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力学参数预测值和试验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加权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在15%以内,说明本文所建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使用要求;不同季节浇筑大坝混凝土真实力学参数与传统方法取值明显不同。在开展大坝结构仿真分析时,采用本文的预测模型计算大坝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和断裂参数比直接采用标准养护条件下或现场浇筑混凝土试件强度和断裂参数试验结果更为准确。

鲁子煜[4](2021)在《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机动车交通量不断增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成为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道路基层形式。其具有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刚度高、脆性大,易产生裂缝等缺陷,而纤维材料的加入可以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减少裂缝,改善基层乃至整条道路的性能。玄武岩纤维自身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于基层可有效提高其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但玄武岩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少,施工工艺尚不明确。为分析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建立具有参考性的强度模型,给出可供施工参考的强度推荐值,继而推广玄武岩纤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室内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试验,使用灰色关联法及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数理统计分析,并于G331国道丹东—阿勒泰公路呼玛至十八站段A2标段修筑了 500m的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进行了 7d取芯抗压强度试验和后期跟踪观察,得出如下结论:玄武岩纤维能够与水泥稳定碎石有效结合,形成均质且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水泥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养护龄期三个影响因素均对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有显着影响,其影响因素的显着性排序均为水泥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养护龄期。基于室内试验数据,对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与水泥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养护龄期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线性回归与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可靠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强度预估模型,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基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强度预估提供了有效参考。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计算得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推荐值和90天弯拉强度推荐值。对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极重、特重交通荷载情况下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推荐值为6.5~7.5MPa,重交通荷载情况下推荐值为5.5~6.5MPa;对弹性模量区间为14000~20000MPa的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材料90天弯拉强度建议值为1.2~1.8MPa。提出了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并通过试验路取芯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后期观察情况证明了工艺可行性,同时证明了玄武岩纤维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易拌和且分布均匀,用于施工效果良好。现场取芯强度试验结果也验证了室内强度性能试验结果和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预估模型的准确性。

肖红[5](2021)在《橡胶自密实混凝土道路性能分析与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废旧橡胶轮胎的数量,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而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的废旧橡胶轮胎的回收利用率低,随处丢弃的橡胶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已经严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如何提高废旧橡胶轮胎的回收利用率成为了如今的热门议题。将废旧的橡胶颗粒加入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在道路工程中使用,这将不仅能有效解决环保问题,同时还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学者对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抗折等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多,对于其抗冲击的性能及在实际路面工程应用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拟针对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应用性展开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排名前三的因素中分别为:路线线形、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面层结构材料。(2)通过对现有文献的中橡胶混凝土抗压、抗折等基础力学性能的分析,论证橡胶混凝土路面结构使用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虽然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了但折压比提高了,而且橡胶的掺入也能够使得混凝土的耐磨性和降噪性能增加。说明橡胶混凝土在路面结构具有一般混凝土所没有的优势。(3)对于一些常受到的路面如机场跑道,尤其适用于采用橡胶混凝土路面结构,为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进行4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冲击试验,分析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表明:橡胶掺入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富有韧性,很好的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橡胶掺量为10%时,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冲击的综合性能为最佳。(4)基于以上研究取得的橡胶自密实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橡胶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对比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荷载、基层条件下,采用橡胶自密实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厚度。(5)为了使橡胶自密实混凝土有很好的工作性能,从施工角度分析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并建立试验段法结合均值-极差控制图原理的路面质量控制体系。

李紫翼[6](2020)在《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现代混凝土来说,大量使用矿物掺合料是客观现状和发展趋势,尽管水泥在混凝土中用量趋于降低,但仍旧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以及各项性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泥依旧在现代混凝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仍然是现代混凝土的“重要基因”。目前水泥存在着细度过细、早期强度高和水化放热量偏大、混合材料品种和含量混乱、熟料中C3A含量偏高、碱度偏高等问题。抗裂水泥通过控制细度和改变矿物组成达到对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优化,减少开裂现象的发生,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很大帮助,进而解决水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体抗裂水泥是一种控制熟料矿物C3A和C3S含量,C2S和C4AF含量相对较高、碱含量较低的硅酸盐水泥。通过对比抗裂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水泥净浆与胶砂的开裂敏感性研究、C35和C5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与耐久性以及一定微观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抗裂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抗裂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更好;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放热量更低;具有较低的开裂敏感性;抗裂水泥在净浆、胶砂中的抗裂性能都更好,首次出现裂缝的时间更慢,裂缝最大宽度更小。抗裂水泥早期3d硬化体内部空隙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较粗的颗粒,在电镜的观察下,未水化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普通水泥出现聚集现象。抗裂水泥在30%粉煤灰和15%矿渣双掺的胶凝材料体系中能发挥更好的抗裂性能,抗裂水泥在达到标准要求情况下的3d龄期强度明显低于普通水泥,28d抗压强度较为接近。混凝土试验方面,在正确选用减水剂的前提下,抗裂水泥混凝土有更好的和易性,3d、7d龄期内抗裂水泥的早期强度比普通水泥强度低,但均满足各强度等级的强度要求,且在长龄期的抗压强度上有逐步接近的趋势。抗裂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缩较低,收缩率的发展趋势逐渐放缓。无论是高、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抗裂水泥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均较低。C35、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抗裂水泥制备的混凝土均未出现裂缝。在抗裂水泥的应用中需注意,相较于细度更细的普通水泥而言,抗裂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尤其是早期抗压强度增长较慢,从长龄期养护条件下检测和验收耐久性等指标更加合理。养护龄期对抗裂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有显着影响,28d养护到90d养护龄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增大,等级由Q-Ⅱ达到Q-Ⅳ;延长养护时间能有效提高抗裂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郑丹[7](2020)在《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矿物掺合料绿色混凝土的普遍使用,建筑工程领域对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需求和要求都大大提高,因此建立准确、全面的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符合现代矿物掺合料绿色混凝土的发展规律。本文主要是基于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颗粒堆积理论和活性效应分析,推导提出了与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相关参数,并通过性能影响分析实验及穷举搜索法和参数估计法修改、完善了性能参数,由此建立了矿物掺合料绿色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同时,对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一种可靠的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现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提出了混凝土工作性能预测参数——纯水泥混凝土自由水指数(Free water,FW)即拌合水与混凝土固体颗粒堆积空隙体积之比。同时,提出矿物掺合料工作特性因子Cm对自由水指数FW进行修改,即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等效自由水指数(Equivalentmineralwater,EW)以量化体现矿物掺合料自身特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2)提出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参数——纯水泥混凝土水泥颗粒初始空隙指数(Cementinitialvoidfactor,CIVF)即可表征水泥颗粒分布密实状态。结合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堆积和火山灰活性研究,提出矿物掺合料等效活性指数Aeq对CIVF进行修正,即建立了既考虑物理堆积又考虑矿物掺合料活性效应的胶凝颗粒等效空隙指数(Binder equivalent void factor,BEVF)及水泥颗粒等效空隙指数(Cement equivalent void factor,CEVF);(3)当水胶比在0.4~0.55之间时,纯水泥混凝土中自由水指数FW与混凝土坍落度呈0.9969高度相关,且自由水指数FW越大,混凝土坍落度越大;纯水泥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等效空隙指数CEVF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也呈0.9955高度相关,且水泥颗粒等效空隙指数CEVF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越小;(4)通过确定单掺粉煤灰(Fly ash,FA)、单掺高炉矿渣粉(Ground granulated blast slag,GGBS),及复掺FA+GGBS混凝土等效自由水指数EW中的工作特性因子Cm函数,建立了可预测单掺及复掺混凝土坍落度的等效自由水指数EW,并基于此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包含纯水泥混凝土)坍落度预测模型,相关性达0.9515,此时塌落度预测模型的研究更为全面;(5)通过确定单掺FA、单掺GGBS及复掺FA+GGBS混凝土等效活性指数Aeq函数,建立了可预测单掺及复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胶凝颗粒等效空隙指数BEVF,并基于此建立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包含纯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相关性为0.9780,此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和全面;(6)当混凝土水胶比及矿物掺合料掺量在一定范围时,基于本文等效自由水指数EW所建立的坍落度预测模型平均误差约为10%,且其综合考虑了矿物掺合料种类、掺量及水胶比多种变量因素,避免了基于浆体体积富余系数γp所建立的单一因素坍落度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基于本文胶凝颗粒等效空隙指数BEVF所建立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平均误差约为4%,且其比基于修正的比强度法所建立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更简单,计算更方便,更易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推广使用;(7)基于混凝土水泥颗粒堆积空隙指数φc*/φc得到了混凝土最佳砂率βs区间0.35~0.45以及最佳胶骨比Vb/Va区间0.12~0.18,并结合混凝土坍落度及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提出了矿物掺合料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王彬[8](2020)在《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道路在改建和养护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旧回收料,浪费大量的资源,如何实现旧路面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一直是国内外道路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城市道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封闭交通的时间过长,会导致交通堵塞。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采用早强型冷再生技术,实现废物利用以及快速达到开放交通的目的。本文结合废旧回收料的特性对水泥基层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和早强型再生基层混合料施工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冷再生实体工程的实施与技术评价,分析了经济社会效益。首先,测试并分析不同废旧回收料掺量下的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确定最佳目标配合比;其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试验对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抗裂和水稳定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研究早强型再生基层混合料在不同温度范围下随放置时间增长其强度发展规律。最后,通过铺筑实体工程来观测冷再生混合料使用效果,进一步确定其施工工艺;与此同时,分析并对比了再生技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掺配不同比例的破碎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出破碎料掺量为100%时级配良好,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推荐出再生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为10~25mm碎石:5~15mm碎石:石粉=35:35:30,水泥剂量为3.5%,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分别为7.5%、2.110g/cm3。对冷再生材料的基本路用性能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冷再生材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要求。掺8%、12%早强剂试件1d强度基本达到未掺量7d强度,由此可以得出采用早强型冷再生技术,可以提前一周开放交通;针对不同温度与时间下早强剂掺量的变化,通过试验得出:在夏季高温季节且运输时间大于2h的条件下早强剂掺量需控制在8%左右,为了保证混合料强度稳定性,在室温下早强剂掺量可适当提高。通过铺筑冷再生混合料实体工程表明:早强型冷再生混合料用于昆山机场路改扩建工程路面底基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效果。冷再生技术具有简化施工工艺、节约原材料、缩短工期、保护环境和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等优点。

王旭[9](2020)在《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及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给水泥产业的生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系水泥,自生产以来,以其凝结快、早强高、抗冻强、低碱度、微膨胀、耐腐蚀等优点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水工、抢修抢建、冬期施工等特殊项目。实际工程中常引入掺合料替代部分硫铝酸盐水泥,一方面利用掺合料优势互补的作用来改善水泥的相关性能;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环境,发展绿色混凝土,减少工业废料的排放。在胶凝材料中掺入粉煤灰、硅灰掺合料符合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动向,本论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掺量的粉煤灰、硅灰,分析了掺合料对胶凝体系水化反应的影响机理,测试了不同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从而发现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优越性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配制早强和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本论文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硅灰掺合料等质量替代0、10%、20%、30%和40%的硫铝酸盐水泥,其中粉煤灰:硅粉=3:1和2:1。通过1d、3d、7d、28d和90d五种龄期标准条件下的压力试验,其中包括从幼龄受冻7d,受冻后再标准养护90d的龄期,研究了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作对比,且利用SEM对水化产物形貌分析。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掺合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3:1和2:1的掺合料的最佳替代率分别为10%~20%和30%~40%,且两种掺合料替代10%硫铝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在3 d时的抗压强度都最高,复掺10%时3d的抗压强度最优。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时不怕受冻,从幼龄受冻7d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受冻后再标准养护90d,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过一直标准养护90d的抗压强度值。SEM试验结果表明,体系水化7d后,各组水化产物的数量、形貌、状态均不相同。粉煤灰、硅灰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内部孔隙率随着替代率的增加逐渐减少,幼龄混凝土受冻7d后,水化产物的数量明显减少。结合粉煤灰、硅灰的影响机理,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最佳掺量,是制备掺合料混凝土的主要考虑原则。适当比例的掺合料复掺,不仅可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最终满足建设生产的要求。图[34]表[8]参[76]

刘飞[10](2020)在《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服役期间除遭受车辆荷载,还受环境作用影响,出现多种破坏,诸如角隅裂缝、浸水破坏、冻融破坏和盐冻融破坏等。为尽可能降低路面维修对交通的延误,需要开发快速修补材料。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作为一种快速修补材料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针对季冻区水泥路面板角断裂病害,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采用玄武岩纤维增韧-丁苯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砂浆(basalt fiber reinforced and polymer modified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mortar,BFPMPC mortar)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考虑到路面结构受力要求,开展了磷酸镁水泥砂浆早龄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考虑到修补材料承受车辆水平荷载,开展了修补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组合构件的剪切试验,评价二者粘结性能。最后,通过强度试验、快速冻融试验和盐冻融试验考察了修补材料的耐水性、抗冻性和抗盐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修补材料不仅早期强度高,并且与旧水泥路面的粘结性能较好,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性、抗冻性能和抗盐冻性能。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作为结构中力学性能最为薄弱的区域,通常是容易发生病害之处。开展实验设计和方法的探究,通过合理的宏观力学组合试件测试剪切强度,微观层面的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修补界面材料属性、观测界面形貌和微裂缝等,分析界面过渡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ITZ内部磷酸镁水泥浆体与水泥浆体粘合充分,在距离硅酸盐水泥浆体10μm附近有裂缝,6h和3d的早龄期缺陷宽度均维持在35μm左右。基于多尺度仿真手段,引入界面运动学原理,建立界面损伤模型,应用DIGIMAT和ABAQUS建立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验证了界面损伤理论和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表明,磷酸镁水泥砂浆能够用在季冻区水泥路面快速修补,并且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砂浆的修补性能更理想。

二、如何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抗压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抗压强度(论文提纲范文)

(1)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规程
        1.2.2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应用现状
        1.2.3 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方法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2.1 依托项目的工程概况
    2.2 集料的质量控制
        2.2.1 集料的变异性分析
        2.2.2 集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2.3 组织和人员的控制
        2.3.1 管理层的岗位职责
        2.3.2 施工层的岗位职责
    2.4 施工机械设备控制
        2.4.1 拌合设备
        2.4.2 运输设备
        2.4.3 摊铺设备
    2.5 小结
3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的基层施工
        3.1.1 土基层质量控制
        3.1.2 级配碎石层质量控制
        3.1.3 找平层施工
        3.1.4 测量支模
    3.2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的透水混凝土层施工
        3.2.1 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
        3.2.2 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3.2.3 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
        3.2.4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切缝与养护
    3.3 施工质量控制
        3.3.1 施工质量控制阶段
        3.3.2 质量控制对象
        3.3.3 质量保证体系
    3.4 小结
4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质量的检测
    4.1 路面质量检测项目与标准要求
        4.1.1 质量检验标准
        4.1.2 强度检测
        4.1.3 路面厚度检测
    4.2 试验设计
        4.2.1 试验原材料及基本性能
        4.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4.3 试件制作
        4.3.1 混合料搅拌
        4.3.2 试件成型
        4.3.3 试件养护
        4.3.4 试件取样
    4.4 性能测试方法
        4.4.1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4.4.2 透水系数测试方法
        4.4.3 孔隙率测试方法
        4.4.4 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抗压强度
        4.5.2 透水系数
        4.5.3 孔隙率
        4.5.4 表观密度
        4.5.5 不同参数对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影响
    4.6 小结
5 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强度推算
    5.1 孔隙率与抗压强度
    5.2 表观密度与抗压强度
    5.3 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
    5.4 实际工程项目的抗压强度检测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课题背景
        1.1.2 工程背景
    1.2 路面混凝土的概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 发展趋势
        1.2.2 低收缩高早强的机理
    1.3 课题来源
        1.3.1 课题提出
        1.3.2 解决思路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实验仪器及主要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材料
    2.2 原材料测试方法
        2.2.1 水泥
        2.2.2 粉煤灰
        2.2.3 矿渣粉
        2.2.4 细集料
        2.2.5 粗集料
        2.2.6 拌合水
        2.2.7 外加剂
    2.3 配合比设计
        2.3.1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要求
        2.3.2 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
        2.3.3 配合比参数确定
第3章 路面混凝土早强分析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
        3.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2.2 正交试验结果判定指标
        3.2.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3.1 配合比调整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面混凝土收缩研究
    4.1 引言
    4.2 路面混凝土的收缩
        4.2.1 路面混凝土收缩类型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5.1 制备流程
    5.2 施工准备
        5.2.1 技术准备
        5.2.2 现场准备
        5.2.3 施工机械选型与配套
    5.3 原材料技术要求
        5.3.1 水泥
        5.3.2 粉煤灰和矿渣粉
        5.3.3 粗细集料
        5.3.4 水和外加剂
    5.4 路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4.1 路基调平
        5.4.2 拌合及运输
        5.4.3 施工和养护
        5.4.4 回访与鉴定
    5.5 成本核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基于成熟度法的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3 成熟度理论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1.4.3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场温度历程对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现场浇筑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2.2.0 试验概况
        2.2.1 强度性能试验结果
        2.2.2 断裂性能试验结果
    2.3 温度历程对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2.3.1 成熟度理论
        2.3.2 强度性能成熟度分析
        2.3.3 断裂性能成熟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原材料与配合比
        3.2.2 试件制作
        3.2.3 试件养护设计及养护过程
        3.2.4 试验设备
        3.2.5 测试过程
    3.3 不同养护温度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强度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断裂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不同养护温度混凝土等效龄期计算
        4.2.2 强度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2.3 断裂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3 预测模型的验证
        4.3.1 强度性能预测模型的验证
        4.3.2 断裂性能预测模型的验证
    4.4 预测模型的应用
        4.4.1 强度性能预测模型应用
        4.4.2 断裂性能预测模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半刚性基层研究现状
        1.2.2 纤维半刚性基层的研究现状
        1.2.3 玄武岩纤维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性质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玄武岩纤维
        2.1.3 集料
    2.2 试验方案与试验方法
        2.2.1 试验方案
        2.2.2 击实试验
        2.2.3 试件成型及养生
        2.2.4 无侧限抗压强度
        2.2.5 劈裂强度
        2.2.6 弯拉强度
        2.2.7 抗冻性能
    2.3 本章小结
3 混合料力学性能分析
    3.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1.1 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1.2 水泥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1.3 养护龄期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劈裂强度
        3.2.1 纤维掺量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3.2.2 水泥掺量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3.2.3 养护龄期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3.3 弯拉强度
        3.3.1 纤维掺量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3.3.2 水泥掺量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3.3.3 养护龄期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3.4 抗冻性能
        3.4.1 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抗冻性能的影响
        3.4.2 水泥剂量对抗冻性能的影响
    3.5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影响因素评级
        3.5.1 抗压强度影响因素评级
        3.5.2 劈裂强度影响因素评级
        3.5.3 弯拉强度影响因素评级
    3.6 本章小结
4 混合料强度预估模型与施工工艺
    4.1 强度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1.1 抗压强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1.2 劈裂强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1.3 弯拉强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2 强度推荐值
        4.2.1 无侧限抗压强度推荐值
        4.2.2 弯拉强度推荐值
    4.3 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
        4.3.1 概况
        4.3.2 原材料
        4.3.3 施工工艺流程
        4.3.4 现场检测及后期调查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橡胶自密实混凝土道路性能分析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现状
        1.2.2 橡胶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橡胶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3.1 绿色环保
        1.3.2 良好的舒适性
        1.3.3 噪音小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5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混凝土路面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混凝土路面舒适度综合评价
        2.1.1 层次分析法模型
        2.1.2 构造判断矩阵
        2.1.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2.1.4 判断矩阵的修订
        2.1.5 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2.2 混凝土路面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
        2.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2.2 构造判断矩阵
        2.2.3 判断矩阵计算
        2.2.4 层次总排序
        2.2.5 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路用性能分析
    3.1 路用结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3.2 路用结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抗折强度分析
    3.3 路用结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折压比分析
    3.4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
    3.5 橡胶混凝土路面耐磨性能分析
    3.6 橡胶混凝土路面降噪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分析
    4.1 原材料
        4.1.1 橡胶颗粒
        4.1.2 水泥
        4.1.3 骨料
        4.1.4 粉煤灰
        4.1.5 其他材料
    4.2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4.3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件破坏形态
        4.3.3 试件的应力应变峰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5.1 项目背景
    5.2 设计标准
    5.3 设计步骤
    5.4 路面结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6.1 橡胶颗粒的处理
    6.2 施工工艺
        6.2.1 搅拌工艺
        6.2.2 拌合物的运输
        6.2.3 拌合物摊铺工艺
        6.2.4 养护工艺
    6.3 施工质量标准
        6.3.1 配合比的试配
        6.3.2 路面铺筑质量标准
    6.4 橡胶自密实混凝土在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6.4.1 试验段法
        6.4.2 质量控制图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早期开裂是现代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部位
        1.1.3 现代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
        1.1.4 预防混凝土开裂的应对措施
    1.2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现状
        1.2.1 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
        1.2.2 水泥对混凝土抗裂至关重要
        1.2.3 水泥目前存在的问题
        1.2.4 水泥出现问题的原因
    1.3 抗裂水泥应运而生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4.1 抗裂水泥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高炉矿渣粉
        2.1.4 细骨料
        2.1.5 粗骨料
        2.1.6 外加剂
        2.1.7 水
    2.2 试验仪器
        2.2.1 抗裂模具
        2.2.2 收缩试验支架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泥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2 掺合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3 骨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4 胶砂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5 混凝土和易性能试验方法
        2.3.6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3.7 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第3章 抗裂水泥对水泥净浆的影响研究
    3.1 减水剂饱和点的确定
    3.2 水化热的比较
    3.3 净浆抗裂试验
    3.4 扫描电镜分析
    3.5 孔结构
    3.6 小结
第4章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的影响研究
    4.1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4.2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收缩性能的影响
    4.3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抗裂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
    5.1 混凝土配合比
    5.2 和易性
    5.3 抗压强度
    5.4 小结
第6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6.1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6.2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6.3 小结
第7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7.1 碳化试验
    7.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7.3 抗冻试验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土的绿色可持续化方向
    1.3 颗粒堆积密实度模型及其在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
        1.3.1 颗粒堆积密实度模型的研究现状
        1.3.2 颗粒堆积密实度模型在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
    1.4 火山灰活性分析方法及其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5 基于颗粒堆积与活性效应的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基于颗粒堆积与活性效应的混凝土性能参数的提出
    2.1 可压缩堆积模型的介绍
        2.1.1 可压缩堆积模型的基本公式
        2.1.2 可压缩堆积模型的程序化计算
    2.2 混凝土颗粒堆积及活性效应的研究
        2.2.1 混凝土混合料颗粒堆积的研究
        2.2.2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火山灰活性的研究
    2.3 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参数的提出
        2.3.1 混凝土自由水指数FW及EW的提出
        2.3.2 混凝土胶凝颗粒等效空隙指数BEVF及CEVF的提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材料性能测试及实验方法
    3.1 实验原材料
        3.1.1 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 矿物掺合料
        3.1.3 砂石骨料
        3.1.4 减水剂及水
    3.2 原材料性能测定
        3.2.1 粉体材料密度的测定
        3.2.2 粉体材料级配的测定
        3.2.3 粉体材料实际及剩余堆积密实度的测定计算
        3.2.4 砂石骨料实际及剩余堆积密实度的测定计算
    3.3 实验测试方法
        3.3.1 混凝土工作性能实验
        3.3.2 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混凝土性能参数的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1 混凝土堆积密实度优化及试验配合比
        4.1.1 混凝土组分堆积密实度优化分析
        4.1.2 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及实验结果
    4.2 纯水泥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2.1 纯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与自由水指数FW的关系
        4.2.2 纯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泥颗粒等效空隙指数CEVF的关系
    4.3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 纯水泥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对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适应性分析
        4.3.2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分析
        4.3.3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4.4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工作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4.1 穷举搜索法及参数估计法
        4.4.2 矿物掺合料工作特性因子C_m的确定
        4.4.3 混凝土等效自由水指数EW的分析
        4.4.4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坍落度与等效自由水指数EW的关系
    4.5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4.5.1 矿物掺合料等效活性指数A_(eq)的确定
        4.5.2 胶凝材料等效空隙指数BEVF的分析
        4.5.3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凝颗粒等效空隙指数BEVF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5.1 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实验验证
    5.2 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5.2.1 其他基于颗粒堆积与活性效应分析的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介绍
        5.2.2 三种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5.3 基于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1 基于混凝土水泥颗粒堆积空隙指数φ_c~*/φ_c的最佳砂率区间分析
        5.3.2 基于混凝土水泥颗粒堆积空隙指数φ_c~*/φ_c的最佳胶骨比区间分析
        5.3.3 基于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的配合比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2 再生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
        2.1.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原则
        2.1.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国内外的加工工艺流程
        2.1.3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国内外加工设备
        2.1.4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选择
    2.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
        2.2.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指标
        2.2.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检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与方案
        3.1.1 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3.1.2 配合比设计流程
        3.1.3 配合比设计方案
    3.2 再生基层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选择
        3.2.1 再生基层混合料成型方法
        3.2.2 再生基层混合料成型方式选择
    3.3 再生基层混合料强度测试
        3.3.1 击实试验
        3.3.2 试件成型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基层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再生基层混合料力学性质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方案与结果
    4.2 再生基层混合料抗裂性能研究
    4.3 再生基层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4.3.1 再生基层材料水损害
        4.3.2 再生基层混合料水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特性研究
    5.1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强度特性
    5.3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早强机理
    5.4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施工特性研究
        5.4.1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固化特性
        5.4.2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施工时间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冷再生实体工程实施与技术评价
    6.1 实体工程背景
    6.2 试验路铺筑
    6.3 施工配合比及施工过程
        6.3.1 施工配合比
        6.3.2 施工过程
    6.4 实体工程技术评价
        6.4.1 实体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6.4.2 实体工程质量检测结果
        6.4.3 实体工程使用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2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
        1.1.2 碱集料反应
        1.1.3 硫铝酸盐水泥的特点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材在水泥基中的作用
        1.2.2 粉煤灰的特性与应用现状
        1.2.3 硅灰的特性与应用现状
        1.2.4 硫铝酸盐水泥的应用现状
    1.3 硫铝酸盐水泥使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1.3.1 硫铝酸盐水泥的高成本问题
        1.3.2 硫铝酸盐水泥在工程中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配合比计算
        2.3.2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2.3.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3.4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3.5 幼龄受冻试验
        2.3.6 微观试验
3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
        3.1.1 粉煤灰、硅灰的作用机理
        3.1.2 掺合料对体系的水化反应影响
    3.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1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3.2.2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3.3.1 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3.3.2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4 硫铝酸盐水泥幼龄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1.1 受冻作用机理
        4.1.2 抗冻性研究现状
    4.2 从幼龄受冻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负温转正温条件下的强度发展
    4.4 本章小结
5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5.1 引言
        5.1.1 对微观结构的认识
        5.1.2 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
    5.2 扫描电镜(SEM)分析
    5.3 作用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与经济技术分析
    6.1 工程与应用
        6.1.1 实际工程
        6.1.2 施工注意事项
    6.2 技术经济分析
    6.3 环保效益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7.2.1 本课题中的不足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磷酸镁水泥水化机理及水化产物
        1.3.2 磷酸镁水泥原材料的影响因素
        1.3.3 磷酸镁水泥改性研究
        1.3.4 磷酸镁水泥性能综述
        1.3.5 综合评述
    1.4 论文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磷酸镁水泥砂浆
        2.1.1 磷酸镁水泥原材料
        2.1.2 原材料经济成本评估
    2.2 水泥混凝土
    2.3 试验方法
        2.3.1 工作性能测试
        2.3.2 成型养护
        2.3.3 强度测试
        2.3.4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3.5 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环
        2.3.6 微观测试
3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的力学与耐久性分析
    3.1 磷酸镁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3.1.1 磷酸镁水泥的凝结时间
        3.1.2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流动度
        3.1.3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配合比
    3.2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抗离子渗透性
        3.2.1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强度
        3.2.2 水泥混凝土强度
        3.2.3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
    3.3 本章小结
4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组合件性能研究
    4.1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的剪切强度
        4.1.1 空气养护和浸水养护下组合试件的剪切强度
        4.1.2 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环下组合试件的剪切强度
        4.1.3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剪切强度数据分析
    4.2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渗透性能的研究
    4.3 快速修复材料的应用性能探究
    4.4 本章小结
5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磷酸镁水泥及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化学成分分析
    5.2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5.3 磷酸镁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界面过渡区的性能探究
        5.3.1 纳米压痕实验原理
        5.3.2 纳米压痕试件的制作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磷酸镁水泥-水泥混凝土组合试件抗剪切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界面损伤模型的建立
    6.2 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与应用
        6.2.1 均匀化方法
        6.2.2 基于多尺度的ITZ均匀化
        6.2.3 ITZ均匀化结果
    6.3 ITZ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3.1 几何尺寸和材料参数
        6.3.2 网格划分
        6.3.3 边界条件
        6.3.4 计算结果分析与验证
    6.4 磷酸镁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混凝土尺寸的敏感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
附录B Hertz接触理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如何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抗压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 [1]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D]. 黄晓惠.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D]. 甘有良.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成熟度法的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研究[D]. 钟跃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应用技术研究[D]. 鲁子煜.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5]橡胶自密实混凝土道路性能分析与质量控制[D]. 肖红.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 [6]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D]. 李紫翼.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7]绿色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 郑丹. 深圳大学, 2020(01)
  • [8]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D]. 王彬. 长安大学, 2020(06)
  • [9]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旭.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10]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D]. 刘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如何评价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抗压强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