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生态足迹

中国山东生态足迹

一、Ecological footprint of Shandong,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崔宁波,生世玉,方袁意如[1](2021)在《粮食安全视角下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量化与机制构建》文中认为为促进全国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立足粮食安全视角,在厘清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逻辑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思路基础上,运用机会成本损失与生态外溢价值法对2019年受偿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17个省份处于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赤字区(支付区),14个省份为盈余区(受偿区),后者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后,平均约有超过30%的耕地承载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服务供给了各生态赤字区;2)受偿区的受偿标准总额约为24 673.4亿元,其中最高的3个省份是河南、山东、安徽,最低的3个省份是宁夏、甘肃、新疆。为此,提出要构建包括补偿主体—目标责任—补偿方式—资金来源构成的补偿机制和配套体系,进一步保障生态补偿的长效实施。

涂玮,刘钦普[2](2021)在《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构建旅游碳压力指数模型,研究华东七省份2004—2018年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华东七省份旅游碳排放逐年增加,江苏、山东、浙江旅游碳排放位列前三。江西、安徽旅游碳排放增长较快,上海旅游碳排放增加相对稳定。(2)华东地区旅游碳承载力呈稳步上升态势。福建旅游碳承载力最大,江西旅游碳承载力增长最快,上海、江苏、山东旅游碳承载力增长缓慢。(3)华东地区各省份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基本处于失调状态,根据碳压力指数与耦合协调水平,将华东七省份分为四种类型:上海为高旅游碳压—持续严重失调型;江苏、山东、浙江为中旅游碳压—快速严重失调型;江西为低旅游碳压—缓慢濒临失调型;安徽、福建为旅游碳盈余—持续濒临失调型。华东地区旅游生态压力巨大,减少区域旅游业的碳排放、增加森林碳汇任重道远。

李红艳,王颖,刘天红,姜晓东,孙元芹,陈璐,郑永允[3](2021)在《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对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的测度,对我国2006—2019年海洋水产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不断升高后略有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由于近年来增殖放流、捕捞"双控"等措施初见成效,我国海洋水产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程度有所缓和,但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最后,就如何促进我国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提高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杨玉春,岳立[4](2021)在《黄河流域全要素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文章将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采用SBM模型测算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全要素生态效率,并结合莫兰指数分析其时空特征,构建Tobit模型测度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增速在2012年后有所放缓。黄河流域全要素生态效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上下游高、中游低"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城镇化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和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有负向作用。

余金艳,张英男,刘卫东,王垚,姜懿轩,张亚辉[5](2022)在《电商快递包装箱的碳足迹空间分解和隐含碳转移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已不容忽视。本研究从空间分解和隐含碳转移的角度,基于对电商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研究,识别其在原料、生产、利用各环节与电商行为的地理空间耦合,分析各阶段及总排放的省域尺度格局特征,以及伴随快递流的隐含碳转移网络格局。研究发现:原料阶段的碳排放多在木材原料商区位,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和快递发货区位高度耦合,利用阶段的碳排放和快递收货区位相耦合。全国电商快递包装箱各阶段的碳排放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原料阶段集中在广西,生产和利用阶段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特征。碳排放总量较高的省区多由生产驱动,碳排放总量越少的省区则利用驱动越明显。隐含碳转移网络呈现出"少数省区净流出、多数省区净流入"的"轴辐式"结构特征,浙江、广东两省承担了80%左右的净流出,是绝大多数省区隐含碳流入的最大来源地,北京是净流入最大的省区。基于隐含碳转移进行碳排放责任辨析,是相关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绿色包装的减排贡献较大,亟待寻求技术突破;新兴消费业态的碳排放值得长期关注。

薛选登,高佳琳[6](2021)在《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足迹与粮食安全空间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着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着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高明国,陆秋雨[7](2021)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安全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缓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关系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构建扩展LMDI模型,对黄河流域2004-2018年数据,利用脱钩模型将脱钩驱动因素分解为4个驱动因素,并对黄河流域脱钩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足迹总量方面,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水资源匮乏指数较低,不处于水资源紧缺状态。(2)在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和农业水足迹为弱脱钩态势,工业水足迹由弱脱钩逐渐向强脱钩转变趋势明显。(3)在脱钩因子分解方面,黄河流域规模经济因子和人口因子为正向脱钩因子,产业脱钩因子和技术脱钩因子为负向脱钩因子,黄河流域9省脱钩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韩琭,杨勇[8](2021)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与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为该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和因子探测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研究区生态足迹自2010—2019年呈现较快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提升,赤字有所扩大。(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平稳期、上升期和转型期,其中中部和西北部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东部和西南部。(3)各影响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耕地生产和工业化发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足迹影响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城镇化率>水产养殖。[结论](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变化趋势稳定,耕地与化石能源用地足迹占区域生态足迹较大比重;(2)区域生态足迹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增趋势,且高值区多集中于内陆地区和黄河沿线城市;(3)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发展要素,水域开发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应从耕地保护、产业链升级、数字赋能、生态修复方面寻找对策。

李创,夏文静,王丽萍[9](2021)在《中国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产业布局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实证检验污染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2035、2050年的生态可持续性指数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国污染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足迹在2000—2015年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三大梯度区间,即以山东—河北—江苏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到长三角的高位足迹带,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的中位足迹带,以广西—贵州—青海为代表的低位足迹带。(2)生态承载力呈现整体稳中有升,北部沿边省区有较快增长,而京沪和东南部沿海省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全国30个省区的生态压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处于非常安全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的省区2015年已达24个。(4)从产业类型看,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从产业转移方式看,结构转移不利于承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竞争力转移则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5)根据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重点引入区、优化引入区、限制引入区和禁止引入区四大区域,为未来我国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李雨欣,薛东前,宋永永[10](2021)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与趋势预警》文中认为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对促进水资源利用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3~2018年中国省域水资源生态平衡供需情况,并利用ARIMA模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3~2018年中国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年际波动较大,而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先增后降的小幅波动趋势,人均水资源供需总体盈余,但在降水量较少的年份逼近赤字边缘。(2)中国水资源承载状况保持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有余,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赤字的宏观格局,人均水资源以有余区和超载区为主,地区间水资源生态盈亏差异较大。(3)中国的农业用水在4类账户中占比最高,研究期内人均农业和工业用水足迹由增转降,人均生活和生态用水足迹逐年递增;除北京外,其余省份的主要用水账户为农业和工业。(4)中国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呈现出"整体平稳,局部变化"的地域格局。15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生态超载加速。(5)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未来将在30°N~40°N部分地区呈现恶化,但在多数地区逐渐改善。其中东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改善潜力较大,青藏高原将呈现恶化趋势,晋、陕、豫、鲁、苏、辽地区可能形成重度预警区。

二、Ecological footprint of Shandong,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cological footprint of Shandong,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粮食安全视角下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量化与机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
    1.1 粮食安全—耕地利用—生态补偿的关系分析
    1.2 基于粮食安全的省际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
2 粮食安全保障的省际耕地生态补偿标准量化
    2.1 研究方法
        2.1.1 区域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盈亏计算模型
        2.1.2 单位耕地机会损失和生态外溢价值计算模型
        2.1.3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
    2.2 数据来源
    2.3 结果分析
        2.3.1 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盈亏分析
        2.3.2 盈余区单位粮食耕地的机会损失与生态外溢价值分析
        2.3.3 粮食安全保障的受偿区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3 粮食安全保障的省际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3.1 补偿主体
    3.2 目标责任
    3.3 补偿形式
    3.4 资金来源
    3.5 配套保障体系
4 结论

(2)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旅游碳排放综合测算模型
    1.2 旅游碳承载力测算模型
    1.3 耦合评判模型
    1.4 旅游碳压力指数
    1.5 数据来源
2 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分析
    2.1 旅游碳排放水平分析
    2.2 旅游碳承载力水平分析
3 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水平
    3.1 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3.2 碳排放与碳承载力耦合协调趋势类型划分
        (1)高旅游碳压—持续严重失调型。
        (2)中旅游碳压—快速严重失调型。
        (3)低旅游碳压—缓慢濒临失调型。
        (4)旅游碳盈余—持续濒临失调型。
4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3)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1.1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计算假设
    1.2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EF)计算方法
        1.2.1 海洋水产资源消费所需海域面积(S,hm2)的计算
        1.2.2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EF,hm2/人)计算
    1.3 海洋水产资源生物承载力(BC)计算方法
    1.4 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指数FSI的计算
2 中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
    2.1 数据来源与说明
    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2.1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足迹
        2.2.2 海洋水产资源生态承载力
        2.2.3 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指数
3 中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健全制度体系,实施科学管理
    3.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发展绿色生态化海水养殖
    3.3 完善捕捞“产出”控制政策,推行海洋捕捞总量(TAC)制度
    3.4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重视水产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5)电商快递包装箱的碳足迹空间分解和隐含碳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碳足迹计算
        2.2.2 区域隐含碳净流量计算
3 碳足迹空间分解
    3.1 排放区位与电商行为的空间耦合
    3.2 各阶段碳足迹空间格局
        3.2.1 原料阶段
        3.2.2 生产阶段
        3.2.3 利用阶段
    3.3 碳排放总量空间格局
4 碳转移网络分析
    4.1 碳转移量空间格局
    4.2 快递流的隐含碳转移网络格局
        4.2.1 隐含碳转移网络格局
        4.2.2 净转移网络格局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6)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足迹与粮食安全空间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1.1.1 “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
        1.1.2 熵值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
        (2)求第j项属性指标下第i个省份的贡献度,公式为:
        (3)求各属性指标的熵值Ej,公式为:
        (4)计算指标差异度系数Dj,公式为:
        (5)求各指标的客观权重wj,公式为:
        1.1.3 空间自相关理论
        (1)单变量全局自相关。
        (2)单变量局部自相关。
        (3)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1.2 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1.3 数据来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粮食主产区各省份耕地生态足迹测度结果
    2.2 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粮食安全水平测度结果
    2.3 空间相关性分析
        2.3.1 单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
        2.3.2 单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2.3.3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3 结论与启示

(7)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水足迹模型
    1.2 基于水足迹的脱钩模型构建
    1.3 水足迹-LMDI脱钩模型构建及驱动因素分析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2 实证分析
    2.1 黄河流域用水足迹评价分析
    2.2 黄河流域脱钩状态分析
        2.2.1 黄河流域整体脱钩状态分析
        2.2.2 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脱钩状态对比分析
    2.3 黄河流域脱钩驱动因素分析
        2.3.1 黄河流域整体脱钩驱动因素分析
        2.3.2 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脱钩驱动效应对比分析
3 结论及建议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述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生态足迹
        1.3.2 生态承载力
        1.3.3 因子探测器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河三角洲生态足迹时间演变分析
        2.1.1 整体生态足迹时间变化趋势
        2.1.2 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时间演变
        2.1.3 不同类型土地承载力时间变化趋势
    2.2 黄河三角洲生态足迹空间演变分析
        2.2.1 黄河三角洲发展平缓期(2005—2010年)
        2.2.2 黄河三角洲发展上升期(2010—2015年)
        2.2.3 黄河三角洲发展转型期(2015—2019年)
    2.3 黄河三角洲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结 论
    3.2 讨论与建议

(9)中国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产业布局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区域与数据说明
3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3.1 生态足迹时空格局演变
    3.2 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演变
    3.3 生态压力状况分析
4 污染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检验
    4.1 模型构建
    4.2 实证分析
    4.3 污染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10)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与趋势预警(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1.1.2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1.1.3 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模型
        1.1.4 ARIMA预测模型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水资源承载状况时空格局
        2.1.1 水资源承载状况演化特征
        2.1.2 水资源承载状况空间格局
    2.2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趋势预警
3 结论与展望

四、Ecological footprint of Shandong,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粮食安全视角下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量化与机制构建[J]. 崔宁波,生世玉,方袁意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11)
  • [2]华东地区旅游碳排放与碳承载力关系研究[J]. 涂玮,刘钦普. 生态经济, 2021(11)
  • [3]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李红艳,王颖,刘天红,姜晓东,孙元芹,陈璐,郑永允. 渔业研究, 2021(05)
  • [4]黄河流域全要素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杨玉春,岳立. 统计与决策, 2021(19)
  • [5]电商快递包装箱的碳足迹空间分解和隐含碳转移研究[J]. 余金艳,张英男,刘卫东,王垚,姜懿轩,张亚辉. 地理研究, 2022
  • [6]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足迹与粮食安全空间相关性分析[J]. 薛选登,高佳琳. 生态经济, 2021(08)
  • [7]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J]. 高明国,陆秋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08)
  •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韩琭,杨勇. 水土保持通报, 2021(04)
  • [9]中国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产业布局优化[J]. 李创,夏文静,王丽萍. 经济地理, 2021(07)
  • [10]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与趋势预警[J]. 李雨欣,薛东前,宋永永.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07)

标签:;  ;  ;  ;  ;  

中国山东生态足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