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

冬季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

一、高速公路冬季行车须知(论文文献综述)

汪静[1](2019)在《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G318贵池秋江段为例》文中认为高等级公路的景观系统主要由公路主体和两侧附属绿地构成。目前,关于道路景观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公路主体的工程技术改进和景观效果提升两个方面,将道路两侧附属绿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理论和实例都较少。公路两侧附属绿地作为生态廊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沿线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择以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的分析和归纳,明确高等级公路、道路两侧附属绿地、大地景观等基本概念,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生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文章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其次,通过对三个已建案例的分析对比,从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人文主义、美学价值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为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再次,总结出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景观类型以及设计策略。设计原则包括自然优先、以人为本、地域性、因地制宜、整体与连续等;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景观划分为耕地景观、林地景观、水域景观等,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耕地景观,根据视线与景观平面的高度差,分为高于路肩、地域路肩、与路肩持平等三种场景。设计重点在于保证视线通透性,借入远山远景;林地景观,根据地形特征划分山地、平地和边坡等三种场景。设计重点在于注重植物种植序列性和空间层次结构,兼顾观景需求与行车安全,适当设置景观节点;水域景观,根据水面开阔程度分为大、小水面两种场景。大水面设计重点在于突出水面,兼顾水域景观特色和河岸生态环境保护;小水面设计重点在于营造湿地景观,保持其原生态;最后,以贵池区G318乌沙段公路两侧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实践上述结论,其景观布局表现为“一轴——二线——五区——四节点”。

郭强,包卫星[2](2019)在《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路段的行车安全性,依托新疆果子沟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开展了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结合高寒区气候特征和交通组成特点,通过对公路冰雪气候条件下的路线平曲线设计优化、连续纵坡安全分析、视距保证、合成坡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调整设计超高、优化避险车道设置、增设停车服务区、设置限速及警告标志、加强桥梁护栏防护等级等行之有效的安保措施。

杨旭东[3](2019)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指由具备专业素质和技术的节能服务性公司依据能源服务的相关合同内容,给耗能严重的企业提供一种节能可行性的研究,设计好既定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节能服务企业融资,购买相关设备、按质按量的完成施工项目、进行检测节能量,然后开始设备的运行、帮助企业培训相关技术的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方法等项目的全过程。本文以隧道公路照明改造为研究基础,结合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首先分析了隧道与隧道照明的相关基础概念,根据现阶段LED隧道照明灯具的发展,利用新技术将EMC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到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对EMC模式下隧道公路照明改造风险评价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风险识别方法、风险产生根源两个方面,全面进行改造风险的识别、评估,并且通过绩效分析模型的建立,为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构建了评价体系。最后,课题以具体隧道公路照明改造为研究对象,从实际项目出发进行研究,使用前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重点需要规避的风险点,并且实际应用中做出了风险控制。并且使用绩效模型对于实际项目的收益做出了计算并验证,为实际照明工程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流程。

陆露琳[4](2018)在《政务微博语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务微博语篇是政府机构用于实现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的一系列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政务微博语篇研究应该是政务微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学界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政务微博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其特征与类型、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加以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政务微博语篇相关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正文部分是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在界定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言使用规范、语篇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语篇内容政治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篇口语化、语篇篇幅较短以及语篇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后我们从语篇模式类型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对政务微博语篇进行分类。第二章综合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中的结构性衔接,从语篇语法学的角度归纳了政务微博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而后探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最后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影响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因素。第三章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主体以及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张勇[5](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肖川[6](2014)在《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在公路交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公路运输的高速、重载化需求日益加剧与路面使用寿命严重不足两者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高速公路发展的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采用的静力学路面设计体系难以准确评价路面的实际受力状态,自然无法合理解释并有效抑制路面的早期破坏。因此,开展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行为研究,对探究路面损坏机理、优化路面结构组合,进而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阅读、资料分析,在系统回顾、评述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路面动力学理论及试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沥青路面结构特点和工程环境,以半刚性、倒装式及组合式三种典型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动态模量、路面结构实测动态响应规律以及基于数值模拟手段的路面动力行为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首先,通过系统文献阅读及资料分析,从路面材料应力-应变特性、动态模量试验方法、经验预估模型及参考取值范围等方面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路面结构中路基土与粒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沥青混合料在动态荷载下的材料特性。并针对SMA-13、AC-20、AC-25三种沥青混合料开展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获得了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移位因子分析结果,论述了黏弹性材料对于荷载频率及环境温度的敏感性,进一步将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动态模量值拓延至更加广泛的时温空间,全面描述了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材料性质。其次,以层底动态应变作为评价参数,开展基于车辆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获取了半刚性、倒装式和组合式三种典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特征,揭示了路面结构形式、车辆荷载大小、车速、轴型、胎压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对路面动态应变响应的影响。同时,采用交互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路面温度、车辆轴重、车速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面层层底应变的影响显着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对于应变响应影响高度显着的因素作为白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沥青路面面层底应变响应的预估模型。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利用实测应变响应量进行了不同类型路面沥青层疲劳寿命的对比分析。第三,以现场试验路段为载体,结合路面结构的实测路表弯沉及层底应变响应参数,研究了不同结构类型沥青路面在FWD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弯沉盆性质以及动态应变响应变化规律。并对FWD荷载下的应变响应实测数据与路面温度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不同沥青路面应变响应的温度修正系数,实现了实测路面温度下应变响应向标准参照温度条件的转换。同时,基于面层层底应变等效原则,讨论了FWD荷载与行车荷载作用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可表征不同级位FWD荷载与标准轴载行车荷载效应相互对应关系的线性拟合方程。采用灰熵分析法,确定了不同路面结构弯沉盆参数与沥青路面面层底动态应变的关联性大小,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动态弯沉盆参数指标的面层层底应变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FWD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态应变响应的评定方法及分析步骤。第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实测数据完成模型的合理性验证。以路表弯沉、沥青层底弯拉应变、无机结合料层底弯拉应力、路基顶压应变、面层剪应力作为关键力学指标,通过动态与静态响应间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路面动力与静力力学行为间的差异,明确了动力力学行为分析的重要意义。并从车辆荷载轴重、车速、轴型以及水平荷载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车辆荷载参数对于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全面评价了不同形式动态荷载效应影响下沥青路面的动力行为特征。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开展了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组合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路面的关键控制指标,并通过路面结构参数与路面结构各动力响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两者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大小,结合不同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关键控制指标分析结果,总结出通过结构参数调整改善路面受力状态的有效途径,可为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黄今亮[7](2013)在《高速公路黄金周的交通管理与收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在高速公路黄金周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实施后,需要研究在黄金周假期大流量交通状态下,如何使高速公路在交通管理与收费策略上的综合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减少黄金周假期带来的交通拥挤和生命财产损失。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我国高速公路黄金周假期的交通特点、各类出行目的。通过对高速公路黄金周期间收费站的交通量调查,对高速公路黄金周期间车辆出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速公路黄金周在各种情况下所适用的交通流组织方式,通过及时发布信息和使用路网监控与指挥调度信息平台来实现对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其次,本文根据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特性下的收费站状况,分析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设计方案和服务水平,研究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黄金周在收费现场准备、收费操作等方面的策略。再次,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根据其特点,提出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效率,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最后,本文基于高速公路黄金周期间的交通状态和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黄金周的全面工作预案,并合理地安排了高速公路黄金周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分工,体现了本文关于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管理与收费策略研究的适用性。

王剑波[8](2013)在《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典型货车运行安全测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G5)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雅安市、凉山州境内。因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带,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全程共经过6次越岭,形成3处超长连续纵坡,其中拖乌山北坡越岭线的连续纵坡长度达到51km,平均纵坡度为2.97%,雪线以上里程还有16.7km,为当今中国第一长下坡。除长下坡自身因素造成的行车安全问题外,路段还受冰、雪、雨、雾等恶劣气候条件影响,这些都将给开通后的运营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本研究围绕雅西山区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货车行车安全问题,系统研究了我国西南山区高速公路货车安全运行状况,货车制动安全性能台架测试、场地测试与高速公路实际测试的差异性,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测试方法,开展了2轴、3轴、6轴典型货车的51km长下坡行车安全测试,并同步摄取了长下坡驾驶员视觉特性。最后,对各种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将形成的研究成果在高速公路开通前应用于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及运营管理实际。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货车安全运行现状,内容包括:近年来我国及四川省高速公路货车运行状况、事故特征及行车安全因素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货车安全技术状况及货车辅助行车制动系统应用概况调查;山区高速公路职业驾驶员安全关联因素调查分析。(2)研究了货车制动性能台架测试、场地测试与实际道路测试的差异性,内容包括:货车制动性能台架测试的特点和不足;货车制动性能场地测试特点和不足;货车实车实际道路测试的特点和优势。(3)研究了雅西高速公路货车51km长下坡性能测试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测试设备系统性整合与开发方案;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匹配;长下坡路段测试内容与方法设计;测试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方法。(4)研究了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实车测试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对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车辆使用、各部门协调、资金预算、风险规避,及第二实施方案等。(5)研究了雅西高速51km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运行参数分析方法及成果应用方案。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在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坡路段对两轴货车、三轴货车单车、六轴半挂列车进行标载、超载条件下的实车运行安全测试,并测试了单车排气蝶阀制动、Jacobs发动机缓速器、Voith液力缓速器不同工况条件下,在长下坡路段的行车辅助安全效能,为长下坡路段不同类型辅助制动系统在不同类型货车上的匹配方案提供了实证依据。(2)开发使用在线式货车制动鼓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在货车下坡行驶时,实时监测制动鼓的温升状况,根据制动鼓温升变化,找出51km长下坡路段货车易失控点,作为设置避险车道、紧急停车带等安全措施的依据;通过制动鼓冷热状态下的紧急制动测试,分析其热衰退的程度,并将实际测试结果与业内普遍使用的制动鼓热衰退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3)将驾驶员视觉信息测试同步应用于51km长下坡测试中,对51km长下坡路段已设的标志、标线、标牌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货车行车安全性。(4)及时将实车测试研究成果在雅西高速公路通车前及时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保障工程,切实提高了长下坡路段的运营安全性,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建蓓[9](2013)在《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山区在运营高速公路突出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本文依托云南省典型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道路特征、交通特性、驾驶行为、交通事故原因等的调查和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理念和方法,对依托工程项目开展交通安全性综合分析与评价;在依托工程项目综合改善措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流程、内容和方法体系。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安全事故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综合方法体系和主要内容,包括:公路路况核查与评价、公路交通安全现状评价、驾驶行为安全性分析、设计符合性评价、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检验与评价、驾驶工作负荷评价六部分评价要点;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一整套客观科学、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安全性核查、检验评价流程方法。本文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类似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流程借鉴,为具体评价工作提供了可视化、高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有效改善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现状,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李沛霖[10](2012)在《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7-1937)》文中研究表明“历史证明,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而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顺应并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据此研究,笔者以为理论及现实意义兼具。第一章概述了公共交通诞生前的南京城市发展背景。从城市的地理、政治、历史及人口等社会角度,对城市工商业、邮电业及金融业等经济领域进行观察;由城市的水、陆交通工具的变迁延伸至公共交通的萌现。第二章分析了城市最早公共交通——市内铁路的运营情况。其中,由该铁路的源起,来探讨其管理层面,如组织人事、员工薪酬及设备管理等;再通过对行车概况、票制、拓展事业及营业收支等方面的史料呈现,将其在定都前后的经营状况做比较,探明其之后入不敷出的诱因。第三章研究了公共汽车业的运营。文中概述了其发展外因——城市道路建设;继而描述了自肇始至战前,各公共汽车公司的运营境况;随后对1930年代我国最大的商办公共汽车公司——江南,做了个案分析,通过罗列公共汽车业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公共汽车与电车的对决实例),揭示其完胜之道。第四章介绍了公共交通其他工具的运营。其中,对出租汽车业的票制、车辆及经营史实资料展开分析,对人力车业的票制、车辆、营业等进行探析,甚而对人力车夫的工作、生活等状态,马车业的票制、车辆及营业作描述,以期呈现公共交通业的多元化态势。第五章阐述了公共交通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第一,公共交通满足人口需求、均衡人口分布及促进人口流动等,表明其与城市人口的良好互动;第二,以公共交通业所缴纳的车捐为主线,探讨其为战前南京城市财政收入所做的巨大贡献;第三,从订立交通法规、加强车辆管理、强化人员训验及改进交通设备等方面,阐述公共交通业促进了城市管理;第四,时间观念的强化、城市意识的推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显示出公共交通改变了城市生活。最后,本文将南京公共交通与战前国内城市公共汽车业进行对比,发掘南京所在坐标:观察南京公共交通工具间如何博弈并角出终局;将公共交通对南京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做出适当量化并探析,以结文。

二、高速公路冬季行车须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冬季行车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G318贵池秋江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高等级公路
        1.2.2 道路两侧附属绿地
        1.2.3 大地景观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景观生态学
        1.3.2 景观美学
        1.3.3 环境心理学
        1.3.4 环境生理学
        1.3.5 模块化设计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我国高等级公路发展现状
        2.1.2 高等级公路与生态环境
        2.1.3 景观美学价值
        2.1.4 国家相关法律政策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案例分析与总结
    3.1 绥满高速公路(牡丹江——兴源)两侧景观设计
        3.1.1 项目概述
        3.1.2 项目分析
        3.1.3 项目总结
    3.2 江西省贵溪市206省道(贵溪——塘湾)两侧景观设计
        3.2.1 项目概述
        3.2.2 项目分析
        3.2.3 项目总结
    3.3 浙江省宁海县G527风景道两侧绿带景观规划设计
        3.3.1 项目概述
        3.3.2 项目分析
        3.3.3 项目总结
    3.4 案例总结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原则
        4.1.1 生态优先原则
        4.1.2 以人文本原则
        4.1.3 地域性原则
        4.1.4 因地制宜原则
        4.1.5 整体与连续原则
    4.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规划设计
        4.2.1 路侧耕地景观
        4.2.2 路侧林地景观
        4.2.3 路侧水域景观
    4.3 规划设计策略
        4.3.1 景观资源调查
        4.3.2 景观整体布局规划
        4.3.3 景观单元段划分
        4.3.4 景观细部设计
        4.3.5 植物种植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池区G318秋江段道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贵池区概况
        5.1.2 项目概况
    5.2 区域资源调查
        5.2.1 自然资源
        5.2.2 人文资源
        5.2.3 旅游资源
        5.2.4 经济资源
    5.3 项目现状分析
        5.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3.2 景观现状分析
        5.3.3 发展机遇
    5.4 总体设计
        5.4.1 设计定位
        5.4.2 设计理念
        5.4.3 设计原则
        5.4.4 空间布局
    5.5 方案设计
        5.5.1 总体平面规划
        5.5.2 景观单元段设计
        5.5.3 景观节点设计
    5.6 方案总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平曲线设计优化
    1.1 正常气候条件下
    1.2 冰雪气候条件下
2 连续纵坡安全分析
3 视距保证措施
4 合成坡度分析
5 运营期安全保障措施
6 结语

(3)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合同能源管理及隧道公路照明相关理念概述
    2.1 合同能源管理(EMC)定义
    2.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绍
        2.2.1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模式介绍
        2.2.2 单方保证节能效益模式
        2.2.3 第三方承担能源费用模式
        2.2.4 合同能源管理的三种应用模式小结
    2.3 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流程概述
        2.3.1 能效诊断
        2.3.2 项目边界的确定
        2.3.3 项目可行性论证
        2.3.4 项目合同谈判及签署
        2.3.5 项目的资金准备
        2.3.6 节能服务改造工程的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
        2.3.7 项目验收
        2.3.8 节能效益的测定
        2.3.9 分享项目节能效益
    2.4 我国公路及隧道公路相关概念简述
        2.4.1 公路的定义
        2.4.2 公路等级的划分
    2.5 隧道及隧道照明相关概念阐述
        2.5.1 隧道的定义
        2.5.2 隧道的分区
        2.5.3 隧道照明概念阐述
        2.5.4 隧道照明常用灯具介绍
    2.6 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2.6.1 隧道节能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2.6.2 隧道控制模式介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状况研究
    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内容概述
        3.1.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3.1.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决策期间的工作内容
        3.1.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的工作内容
    3.2 现阶段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要素分析
        3.2.1 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各类分析指标
        3.2.2 照明改造工程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3.2.3 加强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的具体方式
    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详细情况分析
        3.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融资渠道分析
        3.3.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技术投入分析
        3.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3.4 目前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承发包模式概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EMC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4.1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融资问题的解决办法
        4.1.1 我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特点
        4.1.2 我国目前解决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办法
    4.2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
        4.2.1 LED隧道灯
        4.2.2 LED灯高光效和合理配光对节能的作用
        4.2.3 LED灯驱动电源的调光功能对节能的作用
        4.2.4 LED隧道灯的技术指标
    4.3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运营期的绩效分析
        4.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分析前提条件
        4.3.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分析模型
        4.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绩效分析的必要性
    4.4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风险识别
        4.4.1 按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
        4.4.2 按EMC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划分风险
        4.4.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风险评价体系的原则和程序
        5.1.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5.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路
        5.1.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程序
    5.2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5.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整理
        5.2.2 针对风险评价体系使用专家访谈法进行指标整理
        5.2.3 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构建的基本层指标进行分析并细化
        5.2.4 最终确定的关键数据
        5.2.5 基本层重要指标的解释说明
        5.2.6 关键层指标的选取差异情况说明
        5.2.7 关键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背景
    6.2 技术解决方案
        6.2.1 照明监控系统结构与技术特点
        6.2.2 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
        6.2.3 针对幽岭隧道的调光方案
    6.3 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在实际工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6.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构建
        6.3.2 使用德尔菲法邀请的受访专家的信息
        6.3.3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6.3.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6.3.5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的风险控制
    6.4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实证
        6.4.1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基本情况介绍
        6.4.2 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在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介绍
        6.4.3 合同能源管理期间的绩效计算
    6.5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情况总结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风险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风险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致谢

(4)政务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语篇研究现状
        (二)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三)政务微博语篇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一)研究语料新
        (二)研究角度新
    四、研究方法
        (一)比较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一)语料的界定
        (二)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与类型
    一、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篇
        (二)政务微博
        (三)政务微博语篇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
        (一)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区别
        (二)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区别
    三、政务微博语篇的类型
        (一)按语篇模式类型分
        (二)按语篇功能类型分
    小结
第二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篇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二)政务微博语篇衔接保证语篇的连贯
    小结
第三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一)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三)存在的问题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主体
        (一)政务微博的说话者
        (二)政务微博的听话者
        (三)政务微博的核查者
        (四)政务微博的驱动者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概述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一) 研究对象
        (二) 概念说明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小结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一、新省府工程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小结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小结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小结
结语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附录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1.2.2 沥青路面动力学理论研究
        1.2.3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路面材料动态模量研究
    2.1 路基土与粒料动态回弹模量
        2.1.1 应力-应变特性
        2.1.2 试验方法
        2.1.3 经验预估模型与参考值
    2.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动态模量
        2.2.1 材料特性
        2.2.2 经验预估模型
        2.2.3 参考范围
    2.3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2.3.1 动态模量概念及试验方法
        2.3.2 经验预估模型
        2.3.3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车辆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3.1 试验路概况
        3.1.1 试验路结构形式
        3.1.2 试验路铺筑
    3.2 传感器现场埋设
        3.2.1 应变传感器类型
        3.2.2 传感器埋设
    3.3 车辆加载试验方案
        3.3.1 影响因素
        3.3.2 加载试验方法
    3.4 车辆荷载下的沥青路面响应
        3.4.1 动态响应特征
        3.4.2 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响应
        3.4.3 不同温度下的应变响应
        3.4.4 层底应变预估模型研究
        3.4.5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FWD荷载下沥青路面实测动力响应研究
    4.1 FWD加载试验概况
        4.1.1 FWD检测设备
        4.1.2 测试方案
    4.2 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弯沉盆分析
        4.2.1 动、静弯沉盆对比分析
        4.2.2 动态弯沉盆特性分析
    4.3 面层底应变响应分析
        4.3.1 面层底应变响应特征
        4.3.2 面层底应变值分析
        4.3.3 面层底动应变预估模型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特征数值仿真分析
    5.1 沥青路面结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
        5.1.1 动力有限元分析理论
        5.1.2 路面结构基本模型
        5.1.3 荷载作用模型
        5.1.4 材料动态参数
        5.1.5 层间接触状态
    5.2 基于实测数据的模型合理性验证
        5.2.1 应变响应时程曲线对比
        5.2.2 应变响应大小对比
    5.3 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分析
        5.3.1 关键力学指标选择
        5.3.2 路面结构各力学响应参数的空间分布特性
        5.3.3 沥青路面动、静力响应对比
        5.3.4 车辆荷载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分析及设计优化
    6.1 典型沥青路面动力力学响应
        6.1.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6.1.2 动力响应指标变化规律
        6.1.3 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6.1.4 沥青路面设计关键控制指标
    6.2 路面结构组合优化
        6.2.1 路面结构参数与动力响应量的相关性分析
        6.2.2 路面结构优化措施
    6.3 沥青路面动力力学行为的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高速公路黄金周的交通管理与收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公路黄金周免费通行政策综述
    1.3 高速公路黄金周免费通行政策的效益分析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黄金周的交通特点
    2.1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流特征
    2.2 黄金周假期出行目的分析
    2.3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量调查
        2.3.1 交通量调查的实施
        2.3.2 全线断面交通流量
        2.3.3 收费站断面交通流量
    2.4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量的时间特征
    2.5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量的空间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管理
    3.1 高速公路黄金周交通流的组织
        3.1.1 正常情况下的交通流组织
        3.1.2 恶劣天气下的交通流组织
        3.1.3 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流组织
        3.1.4 服务区的交通流组织
    3.2 高速公路路网监控与指挥调度信息共享平台
        3.2.1 平台概况
        3.2.2 平台的特点及架构
        3.2.3 平台主要功能
    3.3 高速公路信息发布
        3.3.1 高速公路信息的分类
        3.3.2 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的规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黄金周收费策略
    4.1 高速公路收费通道数计算
        4.1.1 收费站设计小时交通量
        4.1.2 收费站服务时间
        4.1.3 平均等待车辆数
        4.1.4 收费通道数
    4.2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交通流特性
        4.2.1 车辆的到达分布
        4.2.2 车辆收费时间
        4.2.3 车辆延误分析
        4.2.4 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水平
    4.3 高速公路黄金周收费策略
        4.3.1 收费政策的制定
        4.3.2 收费设施的准备
        4.3.3 收费现场操作
        4.3.4 黄金周期间收费站特殊情况的应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黄金周的交通事故处理
    5.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5.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预防
    5.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5.3.1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
        5.3.2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行动
        5.3.3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通讯
        5.3.4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监控
        5.3.5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黄金周工作预案
    6.1 构建指挥体系
    6.2 制定工作预案
        6.2.1 收费管理组
        6.2.2 机电隧道管理组
        6.2.3 路政管理组
        6.2.4 养护管理组
        6.2.5 信息发布组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典型货车运行安全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雅西高速简介
        1.1.2 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安全现状
    1.2 研究目标、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货车安全运行现状
        1.4.2 货车制动性能台架测试、场地测试与道路测试的差异性
        1.4.3 货车实车长下坡性能测试方法设计
        1.4.4 雅西高速 51km 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实车测试方案筹划
        1.4.5 雅西高速 51km 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测试数据分析及应用
第二章 我国西南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运行安全状况研究
    2.1 我国高速公路货车运行状况
        2.1.1 大中型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构成及行驶量
        2.1.2 高速公路上的超限运输情况
    2.2 四川省山区高速公路货车安全运行现状
        2.2.1 四川省山区高速公路货车结构特征
        2.2.2 四川省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2.2.3 雅西高速公路货车构成预测分析
        2.2.4 雅西高速公路长货车行车安全相关因素分析
    2.3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安全技术状况分析
        2.3.1 国内外中重型货车安全技术状况对比分析
        2.3.2 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条件对货车安行车全的影响
    2.4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辅助行车制动系统类型及应用现状
        2.4.1 发动机缓速器
        2.4.2 电涡流缓速器
        2.4.3 液力缓速器
        2.4.4 三种类型缓速器特点对比
        2.4.5 货车辅助制动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2.5 山区高速公路职业驾驶员安全关联因素调查研究
        2.5.1 山区高速公路职业驾驶员安全关联个体调查样本特征
        2.5.2 山区高速公路职业驾驶员基本状况与存生环境分析
        2.5.3 山区高速公路职业驾驶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现状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货车制动安全性能台架测试、试验场测试与实路测试的差异性
    3.1 制动性能台架测试
        3.1.1 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3.1.2 台架测试的特点
    3.2 制动性能试验场测试
        3.2.1 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3.2.2 制动性能场地测试的特点
    3.3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货车性能实路测试
        3.3.1 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货车性能实路测试开展现状
        3.3.2 制动性能测试项目
        3.3.3 雅西高速公路 51km 长下坡路段货车行驶安全性能测试方法
        3.3.4 三种测试方法的比较
    3.4 实路测试的关键事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雅西高速公路 51km 长下坡货车运行安全测试方法设计
    4.1 测试车辆选型
        4.1.1 根据高速公路货车构成选择
        4.1.2 根据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选择
        4.1.3 根据车辆技术特点选择
    4.2 测试路段及车辆基本参数
        4.2.1 测试路段基本参数
        4.2.2 测试车型基本参数
    4.3 测试车载质量的确定
        4.3.1 标准装载
        4.3.2 超限装载
    4.4 测试方案设计
        4.4.1 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原理
        4.4.2 2 轴货车测试方案设计
        4.4.3 3 轴货车测试方案设计
        4.4.4 6 轴货车测试方案设计
    4.5 测试依据及测试项目
        4.5.1 测试依据的国家标准
        4.5.2 测试项目
        4.5.3 货车 51km 长下坡测试流程设计
    4.6 测试测试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4.6.1 测试测试设备的类型与功用
        4.6.2 在线式制动鼓测温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6.3 车辆行驶状态记录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6.4 货车驾驶员动态适应性测试设备安装与调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货车整体制动性能测试与计算
    5.1 2 轴货车排气蝶阀制动特性测试
        5.1.1 排气蝶阀制动操作特点
        5.1.2 测试步骤
        5.1.3 排气蝶阀制动力测试及计算
    5.2 3 轴货车皆可博(JACOBS)制动特性测试
        5.2.1 Jacobs 缓速器的操作特点
        5.2.2 测试步骤
        5.2.3 皆可博(Jacobs)制动力测试及计算
    5.3 6 轴货车液力缓速器制动特性计算
        5.3.1 液力缓速器操作特点
        5.3.2 计算方法
        5.3.3 计算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路段运行安全测试
    6.1 测试方案设计
        6.1.1 测试顺序
        6.1.2 车辆配载
        6.1.3 测试方案
    6.2 超限装载 30%(22.5T)运行安全测试
        6.2.1 开启淋水器、开启排气制动、行驶至坡底
        6.2.2 关闭淋水器、开启排气制动、行驶至坡底
        6.2.3 关闭淋水器、关闭排气制动、行驶至坡底
    6.3 标准装载(17T)运行安全测试
        6.3.1 关闭淋水器、开启排气制动、行驶至坡底
        6.3.2 关闭淋水器、关闭排气制动、行驶至坡底
    6.4 2 轴货车长下坡路段制动效能热衰退试验
        6.4.1 超限 30%条件下的紧急制动试验
        6.4.2 标准装载条件下的紧急制动试验
        6.4.3 2 轴货车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对比
    6.5 2 轴货车测试结果分析
        6.5.1 长下坡路段潜在易失控路段分布
        6.5.2 超限运输及制动器温度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6.5.3 车速及制动系统对货车运行安全的影响
        6.5.4 货车制动鼓持续温升相关因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3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路段运行安全测试
    7.1 测试方案
        7.1.1 测试顺序
        7.1.2 测试配载
        7.1.3 测试方案
    7.2 超限装载 30%(32.5T)运行安全测试
        7.2.1 无淋水、全发动机缓速器(Jacobs)7-8 档行驶至坡底
        7.2.2 无淋水、关闭发动机缓速器(Jacobs)6 档行驶至坡底
        7.2.3 无淋水、关闭发动机缓速器(Jacobs)7 档行驶至坡底
    7.3 标准装载(25T)运行安全测试
        7.3.1 无淋水、全发动机缓速器(Jacobs)习惯驾驶至坡底
        7.3.2 无淋水、关闭发动机缓速器(Jacobs)6 档行驶至坡底
        7.3.3 无淋水、关闭发动机缓速器(Jacobs)7 档行驶至坡底
    7.4 超限装载 30%(32.5T)51KM 下坡使用发动机缓速器运行安全测试
    7.5 3 轴货车不同工况下的紧急制动试验
        7.5.1 超限 30%条件下,制动器低温(60℃)紧急制动试验
        7.5.2 标准装载条件下,制动器低温(35℃)紧急制动试验
        7.5.3 标准装载条件下,制动器中温(141℃)紧急制动试验
        7.5.4 3 轴货车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对比
    7.6 制动器的自然冷却试验
    7.7 3 轴货车测试结果分析
        7.7.1 长下坡路段潜在易失控点分布
        7.7.2 超限运输及制动鼓温度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7.7.3 安全运行车速及制动系统的影响
        7.7.4 3 轴货车制动鼓温升相关因素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路段运行安全测试
    8.1 第一阶段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行驶安全测试
        8.1.1 测试方案
        8.1.2 柳汽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行驶安全测试
    8.2 第二阶段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行驶安全测试
        8.2.1 测试方案
        8.2.2 北奔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运行安全测试
        8.2.3 陕汽 6 轴货车 51km 长下坡运行安全测试
    8.3 6 轴货车测试结果分析
        8.3.1 长下坡路段潜在易失控点分布
        8.3.2 6 轴货车(未配置液力缓速器)总重 55T 时下坡的安全性
        8.3.3 6 轴货车配备液力缓速器的下坡安全性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雅西高速 51km 长下坡驾驶员视觉信息摄取研究
    9.1 测试目的与原理
        9.1.1 测试目的
        9.1.2 基本原理
    9.2 测试过程与技术关键
        9.2.1 测试过程
        9.2.2 技术关键
    9.3 51KM 长下坡路段驾驶员视觉信息摄取测试
        9.3.1 注视持续行为分析
        9.3.2 扫视平均速度分布
        9.3.3 瞳孔面积变化趋势
        9.3.4 瞳孔面积变化速度
        9.3.5 51km 长下坡路段驾驶员视觉信息摄取分析结果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雅西高速 51km 长下坡货车测试成果应用及效果评价
    10.1 雅西高速 51KM 长下坡货车测试成果应用
        10.1.1 雅西高速公路 51km 长下坡交安工程优化设计应用
        10.1.2 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管控方案设计应用
        10.1.3 服务区的安全管理及配套设施方案
        10.1.4 安检站及收费站准入检查方案
        10.1.5 货车运行安全注意事项及车辆安全技术宣传方案
    10.2 测试成果应用效果评价
        10.2.1 交通事故控制成效
        10.2.2 安全车速控制成效
        10.2.3 超限运输控制成效
        10.2.4 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宣传成效
        10.2.5 货车辅助制动技术推广成效
        10.2.6 高速公路运输功能发挥效果
    10.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项目过程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山区运营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内容
    2.1 路况核查与评价
    2.2 交通安全现状评价
    2.3 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运营公路交通安全性检验
    3.1 设计符合性检验
    3.2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详细检验
    3.3 驾驶负荷检验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营公路的安全性评价技术
    4.1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测算技术
    4.2 驾驶工作负荷度安全性分析评价技术
    4.3 三维空间视距检测与评价
    4.4 车辆行驶稳定性安全评价技术
    4.5 路侧设计及安全设施的优化与评价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简介
    5.2 交通现状分析
    5.3 设计符合性检查
    5.4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详细检验
    5.5 基于驾驶负荷度的安全性检验
    5.6 主要安全改善措施
    5.7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 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及创新
第一章 晚清南京城市发展概述
    第一节 城市社会概况
    第二节 城市经济概况
    第三节 城市交通概况
第二章 市内铁路的运营(1907-1937)
    第一节 市内铁路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市内铁路的管理
        一、 组织管理
        二、 设备管理
    第三节 市内铁路的经营
        一、 行车概况
        二、 票制变迁
        三、 事业拓展
        四、 营业收支
第三章 公共汽车业的运营(1918-1937)
    第一节 道路建设的推进
    第二节 公共汽车各公司的经营
        一、 定都前步履维艰
        二、 定都后稳步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公共汽车业翘楚:江南公司个案研究
        一、 股本与结构
        二、 组织与管理
        三、 经营与财务
    第四节 公共汽车业面临的挑战
        一、 在公共汽车与电车间抉择
        二、 经营环境的阙失
第四章 公共交通其他工具的运营(1910-1937)
    第一节 出租汽车业的经营
    第二节 人力车业的经营
    第三节 马车业的经营
第五章 公共交通与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
        一、 人口变迁及籍因
        二、 公共交通与人口互动
    第二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财政
        一、 城市财政收支
        二、 车捐管理与财政收入
    第三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管理
        一、 交通法规建设
        二、 营业车辆管理
        三、 从业人员训验
        四、 交通设备改进
    第五节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
        一、 时间观念的转变
        二、 城市意识的成长
        三、 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语
    一、 南京与国内城市公共交通业的类比
    二、 城市中的博弈论:公共交通工具之间角力
    三、 公共交通与城市化结局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速公路冬季行车须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级公路两侧附属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G318贵池秋江段为例[D]. 汪静.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4)
  • [2]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 郭强,包卫星.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9(09)
  • [3]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 杨旭东. 东南大学, 2019(01)
  • [4]政务微博语篇研究[D]. 陆露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5]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6]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 肖川. 西南交通大学, 2014(12)
  • [7]高速公路黄金周的交通管理与收费策略研究[D]. 黄今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8]雅西高速公路51km长下坡典型货车运行安全测试研究[D]. 王剑波. 长安大学, 2013(05)
  • [9]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 刘建蓓. 长安大学, 2013(05)
  • [10]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7-1937)[D]. 李沛霖.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冬季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