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权重理论与应用

统计权重理论与应用

一、统计权数理论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勇进,刘晓宇[1](2022)在《线上、线下调查数据的融合问题——以基于伪设计的校准为例》文中指出在当前调查环境和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调查的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将两方面数据相融合,减少信息浪费,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得到有效且精度高的估计结果,是大数据背景下调查数据推断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针对线上样本是非概率样本、线下样本是概率样本的情况,提出了进行数据融合的基本思路:一是对非概率样本进行"概率性检验",进而将两类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统计推断;二是利用概率样本中提供的信息,对非概率样本进行"伪随机化"。本文针对第二种思路,以基于倾向得分伪权数的校准估计为例,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及变量选择问题,并通过模拟进行验证。

韩化蕊[2](2021)在《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彩绘石质佛造像大量出土,是研究佛教发展、佛教艺术和石刻造像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材料。受埋藏环境影响,石质佛造像表面广泛产生了质地坚硬的沉积结壳,沉积结壳的成分结构与造像石材相似,并且由于胶结材料老化降解,彩绘贴金装饰在埋藏环境中变得疏松脆弱,加大了沉积结壳的清洗难度。基于上述现状,本文从文物材质及沉积结壳形成机理入手,引入聚乙烯胺(PVAm)凝胶清洗材料进行酸性清洗,并且对构建出土石质文物清洗工作的量化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研究以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和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彩绘石造像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检测方法,调查分析了文物本体材料和沉积结壳的成分及结构,根据文献记载与模拟实验,探究了彩绘的制作工艺。结合埋藏环境土壤中钙镁盐及湿度等影响因素,探究了沉积结壳的形成机理。这不仅为文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为清洗研究提供了基础。基于以上研究,清洗材料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清洗沉积结壳,并且不损害包括彩绘装饰层在内的文物本体的要求,化学清洗法可以针对沉积结壳选择清洗剂。通过清洗带有沉积结壳的采集石块样品,初步筛选出了效果良好的弱酸清洗剂。结果显示,乙酸在清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表现均优于其他清洗剂。进一步调节清洗剂的浓度与酸碱度,在模拟石块样品上进行了清洗实验,测试清洗效率与模拟样品表面形貌变化,得出了清洗规律。由于沉积结壳主要物相与石材本体相似,均为方解石与白云石,形成机理表明,沉积结壳内部具有与石材相似的晶体结构,因此通过分析乙酸在清洗过程中,测试对大理石(含白云石)、汉白玉(含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含方解石)3种石块样品,清洗效率的差异,可以得出乙酸对沉积结壳的清洗效果。清洗经过主要有化学清洗作用与物理清洗作用,化学清洗作用是弱酸溶解沉积结壳从而去除,物理清洗作用是由于清洗剂的渗透性,破坏石材结构导致表面晶体脱落,并且在清洗过程中,物理作用的影响要大于化学作用。为了有效控制清洗剂的渗透与扩散,减小清洗剂物理清洗作用对文物的损害,引入了 PVAm凝胶材料。筛选实验结果表明,PVAm凝胶的可去除性,流变性都适合于在雕刻石质文物的凹凸表面进行局部清洗,并且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仍然能保持凝胶态,可以用于酸性清洗。进一步对PVAm凝胶的结构、酸碱度、粘度、对清洗剂渗透的控制性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机理与规律。结果表示,PVAm凝胶的化学结构会随溶液的酸碱度不同而改变,从而影响凝胶的可剥离性,其中弱酸性的凝胶更好去除。PVAm凝胶的酸碱度会和酸液一致,并且PVAm凝胶与溶液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能够维持在文物表面,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添加PVAm凝胶后明显减弱了清洗剂的渗透性及扩散性,使清洗反应能够维持在局部表层,提高了清洗的控制性。此外,还探究了 PVAm凝胶与乙酸复合清洗材料的化学结构及清洗机理。通过使用水解于不同浓度及酸碱度乙酸的PVAm凝胶,在模拟样品上进行清洗实验,评估了清洗效率、模拟样品表面形貌及色度改变、模拟样品孔隙率和吸水率等水理特征改变,得到PVAm凝胶清洗材料的最佳配比,明确了清洗工艺。并且,在小块文物上实施的清洗实验,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最后,为了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标准化研究,尝试构建了出土石质文物清洗工作评价体系。该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成权数,结合灰色聚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是一套可以量化评分的评价体系。此套体系在河北临漳邺城佛造像的清洗工作评价中应用,结果表示该体系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清洗工作的总体效果,可以指出清洗方法中具体的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在清洗方法的选择上提供参考。

吴婷[3](2021)在《人口普查多报估计研究》文中认为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多报,包括重报和其他多报。利用样本普查小区多报人口及其抽样权数构造的直接多报估计量是目前大多数国家估计多报的主要方法。如果样本多报人口少,这种方法可能严重低估总体多报人口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确定的研究目标:用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估计量替代现行的直接多报估计量。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文献占有和解读法、成果借鉴和移植法、抽样估计法及调查研究法。研究内容: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直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重报的两种口径下,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重报及重报率估计量,基于直接多报估计量的重报及重报率估计量;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其他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直接其他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分层刀切抽样方差估计量;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估计量和直接多报估计量的抽样估计精度比较。研究发现:在样本普查小区多报人口稀少的情况下,相比直接多报估计量,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估计量估计的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并且估计精度更高;在分层二重抽样下,直接多报估计量和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多报估计量都是复杂估计量,没有现存的精确计算其抽样方差的公式,其抽样方差使用分层刀切法近似计算较为合适。研究创新:根据以往各普查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表和全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表,设计了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事后多报质量抽查表;明确提出地址登记错误不是普查多报这一学术思想,避免了因登记位置问题导致的多报虚增;针对样本多报人口少而无法进行有效估计的问题,提出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估计量,该估计量不受样本多报人口数目的影响,并且利用了普查项目信息登记完整这一辅助信息,从而提高估计精度;提出估计重报的两种口径,即估计重报次数及估计发生重报的人数,这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研究重报,为重报估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出将其他多报中的重报作为其他多报的处理方法,避免了重报高估和其他多报低估的问题。本文利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2010年的某行政区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多报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多报估计量的多报估计值比基于直接多报估计量的多报估计值大,且抽样方差小。研究价值: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多报估计量有望应用于我国2020年或2030年人口普查多报估计或作为其重要参考。

廖金盆[4](2021)在《三系统估计量在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每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结束后,都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估。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任务之一是估计人口普查净误差。它定义为普查目标总体实际人口数与普查登记人口数之差。由于普查登记人口数已知,所以净误差估计的关键是获得估计总体实际人口数的一个估计量。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学术史研究一直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目前的做法是,使用由同一样本普查小区的普查人口名单及质量评估调查人口名单构造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研究表明,双系统估计量内含交互作用偏差,低估或高估总体实际人口数。如何解决交互作用偏差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领域的前沿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目标是,在我国现行做法的基础上增加行政记录人口名单,与前两份人口名单并列在一起根据不同的统计关系构造相对应的三系统估计量来代替现行的双系统估计量。双系统估计量由生物学家构建的最初用来估计野生动物总体规模的捕获-再捕获模型移植而来,而三系统估计量则是由三次捕获模型移植而来。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把人口普查的人口登记名单看作第一次捕获,把质量评估调查的人口登记名单看作第二次捕获,用以建立估计目标总体人口数的双系统估计量;如果再进一步把人口行政记录系统的人口登记名单看作第三次捕获,则可用这三个系统的人口登记名单建立估计目标总体人口数的三系统估计量。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文献解读法、抽样估计法、调查研究法、模拟研究法研究了如下内容:抽样设计与数据采集处理过程,样本量测算与分配,以及同一样本小区普查人口名单、质量评估调查人口名单和行政记录人口名单的获取及比对,为三系统估计量和其他估计量建立提供基础数据;估计人口普查净误差的三次捕获模型、三次捕获模型与三系统估计量的关系、三系统估计量的选择、在等概率人口层及总体构造三系统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估计小区域普查净误差的合成估计量及其方差;基于三份人口名单的双系统估计量和单系统估计量。研究发现:三系统估计量须在等概率人口层建立;能根据三份名单之间的统计关系构造与之相适应的三系统估计量;三系统估计量属于复杂估计量,抽样方差使用分层刀切法近似计算;最大似然估计、对数线性模型、比列迭代拟合和不完整三维列联表是构造三系统估计量的重要工具。研究创新:提出适合中国人口特点的的事后分层方案;完善基于三系统估计量净误差估计的技术细节;进行三系统估计量、双系统估计量及单系统估计量可比性讨论。研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行的双系统估计量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即由于人口普查与质量评估调查在现实中无法独立而引起的交互作用偏差使其系统性地低估或高估实际人口数,但引入人口行政记录系统的三系统估计量既可以在三个系统独立也可以在不独立的情况下构造,因而所估计的人口数及人口普查净误差与实际相比更加吻合,精度较高。这有助于我国政府以及有关科研机构人员正确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对人口普查质量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也有助于我国行政记录的开发利用,为未来建立植入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制度创造条件;第二,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分析在我国人口普查中应用三系统估计量的可行性。尝试在双系统估计量的基础上,引入了人口行政记录,构造了三系统估计量。使用分层刀切法进行三系统估计量的方差估计。模拟分析演示了三系统估计量等的具体步骤,为我国应用三系统估计量提供了具体算法。

梁静[5](2020)在《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规模的飞速上涨,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我国每年对于垃圾处理投入大量资金,但仍收效甚微,“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自2019年上海等地颁布新的垃圾分类政策开始,对于垃圾分类的讨论掀起高潮,针对垃圾分类现状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企业对垃圾的回收处理两方面入手,对北京市当前垃圾分类现状进行探究。由于国内外对于垃圾分类意识的界定和评判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北京市全体居民以及各行政区的垃圾分类意识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意识评分。同时本文深入探究了北京市现行生活垃圾管理流程,介绍了生活垃圾相关产业,并对北京市近年垃圾回收处理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了垃圾分类相关企业的市场空间,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落地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得分为72.46分,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垃圾分类行为这一指标的评分稍低,应从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态度入手,改善分类习惯,在政策、社会与企业三方面共同发力,进而达到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对于当前垃圾产生量逐年上涨,新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实施的现状,有关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加大。垃圾源头分类的新政策对垃圾处理链前端企业的产品设计及市场战略制定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处理链后端企业应更多着眼于垃圾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徐睿[6](2020)在《截面数据线性回归模型中异方差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经济问题的回归分析中,经常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称之为截面数据回归分析.由于截面数据本身容易使得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变为异方差回归模型,而经典回归分析模型中同方差性是基本假设,因此研究如何判定截面数据回归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并修正异方差性显得十分重要且有意义.如果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时候,通过普通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可以得到线性无偏有效的估计量,以此就可以简化整个回归分析的步骤;一旦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而没被察觉出来进而继续采用普通的最小二乘估计其良好的最小二乘性就会被破坏进而导致错误的推断.由此可见对于异方差性的检验与修正进行进一步研究,判别遮被现象的真伪,促进模型检验的仿真,作为改进整个回归模型的准确度是十分必要的步骤.研究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及异方差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当截面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出异方差时,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常用的模型估计方法,对于模型的修正效果权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常用的几种权数是基于模拟模型中残差值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构造的,由于杠杆系数的修正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杠杆系数以及替换思想的新的权数构造形式.本文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证明了上述这样权数构造形式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截面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并且阐述了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处理几面数据异方差模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综述了截面数据回归分析中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及修正方法,检验方法分为图示检验法以及解析检验发进行综述,解析检验法介绍了常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G-Q检验法,Park检验法,Glejser检验法,B-P检验法,White检验法以及其推广K-B检验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加权最小二乘法权数的构造中基于杠杆值hii的构造形式以及Park检验法的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构造形式,通过随机模拟以及三个案例分析对比讨论对于不同的异方差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以及对于不同的异方差修正方法尤其是在不同权数下的经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于异方差的修正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权数构造形式更加简便并且节省了大量实验消耗的时间并且计算量也较之前提出的几种传统的权数构造形式更小,修正效果也更好,最后简述对异方差问题的总结与思考.

杨文杰[7](2020)在《中国碳汇股价指数的编制及其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全球都在探求经济转型之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逐渐被大多数国家重视。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但是绿色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碳交易市场于2018年才正式成立。而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必由之路,碳汇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已受到全球的公认,碳汇的金融创新也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碳金融、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结合国家支持绿色股票指数和碳金融创新的相关政策,基于股价指数编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选取了42支上市公司股票编制成碳汇42指数,并确定了碳汇42指数的修正、调整、新股上市、旧股剔除等下相关问题。并且对碳汇42指数的功能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其投资功能。从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交易量与成交额、风险系数等方面对碳汇42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最后对碳汇42指数的实用性进行实证分析,将碳汇42指数的走势与上证综指、上证100、沪深300等指数的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碳汇42指数有较高的成长性且存在较大的投机机会、投资收益率相对较高。选取1991年8月到2018年4月的收盘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Eviews和spss对碳汇42指数与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且基于专家建模模型预测碳汇42指数的未来走势。结果表明,碳汇42指数与上证综指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上证综指是碳汇42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碳汇42指数与深证成指的相关性较低。基于专家建模的预测,从R方0.97来看预测效果结果,预测结果表明碳汇42指数在未来两年多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发展势头较猛,而上证综指则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

冯尧[8](2019)在《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菜篮子工程”从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菜篮子”作为连接市民和农户的纽带,其价格水平变化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菜篮子商品零售市场采取现货交易,交易数量小,价格容易受到季节、天气、生产条件、供求关系、批发价格、市场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相较于其他商品来说,菜篮子商品的价格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现象经常交替发生。菜篮子商品零售市场的特殊性导致菜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动是无法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是其他相关的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因此,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单独构建一个指数对菜篮子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刻画和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研究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并根据提出的理论编制方法进行了实证应用和分析。本研究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项:第一,本研究对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构建的意义做了阐述,并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以及国内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情况做了详细梳理,确定了本研究所使用的基本编制方法,即加权平均数指数法。第二,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从编制的原则、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的构成、菜篮子代表商品的选择、基期的确定、采价点的选择、编制公式与编制方法、编制权重的确定以及缺失值的处理八个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科学的编制出了一整套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第三,基于提出的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理论编制方法,本研究利用云南省现有的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应用与分析。首先,使用Excel和R语言对2015-2017年云南省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016-2017年的云南省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实际编制,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编制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其次,根据人均GDP的大小选取了昆明市、昭通市以及全省这三个地区,研究其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同一地区的大类价格指数在价格变动趋势以及价格波动幅度上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王冰瑶[9](2018)在《抽样调查中权数评估与控制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抽样调查应用领域的广泛扩展,与抽样调查紧密相关的权数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梳理了复杂抽样设计下权数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权数调整,权数评估,权数控制,并且讨论了具体应用到住户调查数据中的情形和问题,并从中得到相应的结论。本文综合考虑抽样调查中权数问题研究的特征,认为在实证研究中使用住户调查数据与权数应用研究问题比较贴切,在有了抽样调查中权数调整、权数评估、权数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住户调查数据的铺垫下,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利用CHFS公布2011年的家庭金融数据中的收支数据做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具体详细的讨论了权数评估和控制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李佩瑾[10](2017)在《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核算方法前沿问题与中国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金融系统内长期存在着拥有闲置资金并希望以之获取利息的资金盈余单位,以及资金需求未至满足的资金短缺单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调节双方资金余缺的机制,使前者资金能够向后者贷出。在此机制中,金融机构凭借向资金短缺单位收取利息收入,向资金盈余单位支付存款利息支出,获取利息收支差收入。因观测到金融机构依赖利息收支差收入弥补运营成本并获取利润的事实,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Systern,即SNA)的编撰者推断,金融机构开展一项“以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差间接支付”的特殊服务,将其命名为“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nancial Intermediate Services Indirectly Measured,即 FISIM)”,并对包含 FISIM产出核算方法、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方法、进出口 FISIM核算方法在内的FISIM核算方法予以特别规定。从1953版SNA至2008版SNA,FISIM核算方法在SNA历次修订进程中不断演化,当前仍然面临着最新的演化前沿问题。联合国国民核算工作组(Intersecretariat Working Group on National Accounts,简称ISWGNA)要求,基于解决演化前沿问题,形成兼具明确理论内涵与应用特征的“稳健的FISIM核算方法(Robust Methodology for FISIM)”。学者已针对演化前沿问题形成多项研究成果,然而观点之间难以调和,“稳健的FISIM核算方法”至今未能形成。在我国,FISIM核算方法紧随国际标准进行调整,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以此为基础核算的FISIM难以形成国际比较。开展核算方法前沿问题研究,探索适用于我国的“稳健的FISIM核算方法”,同样是我国FISIM核算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FISIM核算方法前沿问题与中国实践为主题,遵循“前沿问题剖析→前沿方法研究→中国实践”的主线开展如下研究: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FISIM核算方法的研究历程与最新发展。第一章是FISIM核算方法演化脉络与前沿问题。本章紧扣FISIM“以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差间接支付”的特殊性质,以及SNA核算FISIM“规避金融机构营业盈余与增加值负值”的初衷,结合现有研究对FISIM核算方法实践效果的反馈,系统考察SNA关于FISIM定义、核算主体、核算范围规定的演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致的理论模型,解析FISIM产出核算方法、不变价FISIM核算方法、进出口 FISIM核算方法在SNA修订进程中的演化脉络。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本章形成对前沿问题内涵与研究方向的剖析,特别是在专门开展前沿问题研究的意义上设计出FISIM产出核算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模型、FISIM产出核算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模型、不变价FISIM核算联合使用法模型、进出口 FISIM核算模型,是第二章至第五章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比较与重构。为解决“选择何种利率作为参考利率”问题,本章使用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模型,考察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一般思路与可能情形,对现有多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进行解析,尽力归纳不同风险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并基于重新考察至今尚存的诸多分歧问题,提出一种创新的风险调整思路——“转移风险调整思路”。使用我国数据开展的应用特征检验表明,“转移风险调整思路”有效地破除了现有多项风险调整思路无法兼顾实践性、稳定性与国际可比性的障碍。第三章是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比较与重构。为解决“选择何种参考利率期限组合”的问题,本章使用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模型,考察参考利率期限调整的一般思路与可能情形,对现有多项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进行解析,尽力归纳不同期限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并基于探讨诸多分歧问题,提出创新的期限调整思路——“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使用欧元区(Euro Area)数据与我国数据的应用特征检验表明,“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同样兼具实践性、国际可比性特征,其稳定性较其他思路而言更为凸显,能够有效地规避存款FISIM产出核算负值、FISIM占GDP比重大幅波动。第四章是不变价FISIM核算联合使用法机制创新设计与应用。本章概述三种不变价FISIM核算基本方法,并通过比较方法的理论内涵与应用特征,将联合使用法确定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揭示出如何为对存量缩减法与产出指标法进行组合能够发挥优势是难题所在。为促使联合使用法研究开展,本章对不变价FISIM核算的多项现有研究进行解析,综合判断方法的理论内涵与应用特征,以及对不同类型存贷款具体使用某种方法的理论内涵与应用特征情况。鉴于联合使用法存在多种组合形式,本章基于最大限度地兼顾理论内涵与应用特征的角度,创新设计出一种联合使用法理论机制,建议基于该机制为不同类型存贷款分别选择不变价FISIM产出方法,并在我国展开应用研究。第五章是进出口 FISIM国际一致性核算研究。本章将进出口FISIM核算国际一致性研究细分为进出口 FISIM核算参考利率选择与数据供给不足双重问题。在进出口 FISIM核算参考利率选择方面,为单一交易国和多交易国情形创新地推荐参考利率;在进出口 FISIM核算数据供给方面,基于SNA与BPM6对进出口 FISIM核算数据来源的规定,创新地开展国际收支统计附属账户构建与应用研究,并在更富实践性意义上,运用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清算银行区域银行业统计以及多交易国情形下参考利率推荐,探索进出口 FISIM推算思路。第六章是中国FISIM核算研究。本章概述我国FISIM核算研究历史沿革,当前使用方法以及改革方向。在实践、分析、对比的意义上,本章开展我国FISIM核算,使用“前沿方法”、“我国方法”和“2008版SNA方法”核算我国FISIM产出,使用“前沿方法”、“我国方法”和“2008版SNA方法”核算我国不变价FISIM产出,使用“前沿方法”推算思路核算我国进出口 FISIM,并对不同方法的核算结果展开分析与对比。本章为促进我国FISIM核算方法更新提供支撑,并为方法的核算效果提供佐证。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统计权数理论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计权数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线上、线下调查数据的融合问题——以基于伪设计的校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关于数据融合的思考
    (一)非概率样本的“概率性检验”
    (二)基于模型进行推断
三、基于“伪随机化”方法的校准
    (一)“伪随机化”的推断思路
    (二)倾向得分与伪权数的构造
        1.倾向得分分层法。
        2.倾向得分匹配法。
        3.逆倾向得分法。
    (三)倾向得分伪权数的校准
        1.广义回归校准法。
        2.伪权数的校准。
    (四)融合推断
四、模拟研究
    (一)数据生成与模型设置
    (二)结果分析
五、总结与启示

(2)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的基本情况
        2.1.1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的埋藏原因及价值
        2.1.2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代表性遗址
        2.1.3 出土彩绘石质文物常见本体材料
    2.2 石质文物沉积结壳的成因及清洗研究
        2.2.1 结壳的成分结构及成因
        2.2.2 结壳的清洗方法
        2.2.3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
    2.3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研究方法
        2.3.1 选题意义
        2.3.2 研究内容
        2.3.3 选题创新性
        2.3.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保存现状及沉积结壳研究
    3.1 分析方法与测试条件
        3.1.1 表面信息观察
        3.1.2 无机材料的成分与结构分析
        3.1.3 有机胶结材料成分与结构分析
        3.1.4 埋藏土壤中离子组成分析
    3.2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材质分析
        3.2.1 造像石材
        3.2.2 造像彩绘颜料
        3.2.3 造像彩绘胶结材料
        3.2.4 造像彩绘工艺探讨
    3.3 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及形成机理讨论
        3.3.1 造像病害情况
        3.3.2 沉积结壳成分及结构
        3.3.3 沉积结壳形成环境
        3.3.4 沉积结壳形成机理讨论
    3.4 小结
4 沉积结壳清洗材料研究
    4.1 清洗剂研究
        4.1.1 实验材料方法及测试仪器条件
        4.1.2 清洗剂初筛
        4.1.3 清洗剂清洗效率
        4.1.4 清洗剂对样块表面影响
    4.2 凝胶研究
        4.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2.2 凝胶筛选
        4.2.3 PVAm凝胶清洗材料化学结构
        4.2.4 PVAm凝胶清洗材料粘度
        4.2.5 PVAm凝胶清洗材料酸碱度
        4.2.6 PVAm凝胶清洗材料中溶液渗透性
        4.2.7 PVAm凝胶清洗材料清洗机理
    4.3 小结
5 PVAm凝胶材料清洗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5.1.1 模拟样品制备材料
        5.1.2 模拟样品制备方法
    5.2 PVAm凝胶材料清洗效率
    5.3 PVAm凝胶材料清洗的表面影响
        5.3.1 表面形貌
        5.3.2 表面色差
    5.4 PVAm凝胶材料清洗的水理结构影响
        5.4.1 孔隙率
        5.4.2 吸水率
    5.5 文物清洗案例
        5.5.1 清洗经过
        5.5.2 清洗效果
    5.6 小结
6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研究
    6.1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3 评价体系中指标含义
    6.2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层次分析赋权
        6.2.2 模糊灰色聚类
        6.2.3 等级评分依据
    6.3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实例
        6.3.1 评分来源
        6.3.2 模糊灰色聚类
        6.3.3 评价结果分析
    6.4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评价体系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一: 出土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分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人口普查多报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方案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应用研究综述
    2.2 国内应用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普查多报估计理论
    3.1 抽样设计
        3.1.1 建立抽样框
        3.1.2 抽样方法的选取
        3.1.3 样本量的测算与分配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2.1 数据获取
        3.2.2 数据比对
        3.2.3 数据处理
        3.2.4 构建与普查多报估计有关的样本小区普查登记人口数指标
    3.3 基于直接多报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
    3.4 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
    3.5 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方差估计
        3.5.1 刀切法概述
        3.5.2 基于直接多报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的方差估计量
        3.5.3 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的方差估计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相关信息及样本数据
    4.2 基于直接多报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值
    4.3 基于复杂比率估计量的普查多报及多报率估计值
    4.4 上述两个多报及多报率估计量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事后多报质量抽查表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4)三系统估计量在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抽样设计与数据采集及处理
    2.1 抽样框、抽样范围和抽样单位
    2.2 抽样方法
    2.3 样本总量测算与分配
    2.4 三份人口名单的获得
    2.5 三份人口名单的处理
第3章 三系统估计量理论
    3.1 三次捕获模型
    3.2 三次捕获模型的点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
    3.3 三次捕获模型检验与最优选择
    3.4 与三系统估计量的对应关系
    3.5 事后分层方案
    3.6 事后层的三系统估计量
    3.7 事后层三系统估计量的检验与最优选择
    3.8 事后层的三系统估计量的方差估计
    3.9 总体三系统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
    3.10 总体净误差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
    3.11 小区域净误差估计及抽样方差
    3.12 简述双系统估计量和单系统估计量
    3.13 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及充分性
第4章 模拟研究
    4.1 基本信息及相关样本数据
    4.2 估计值
    4.3 比较
    4.4 无偏性仿真模拟实验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问卷设计
    附2: 无偏性仿真模拟实验R程序代码
    附3: 相关表格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5)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主要创新点
    1.5 界定概念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1 国内外对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1.6.2 国内外垃圾分类方式及政策综述
        1.6.3 文献述评
    1.7 本章小结
2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评价体系及模糊评判理论说明
    2.2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指标体系框架建立
        2.2.1 垃圾分类意识指标的选择及确定
        2.2.2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指标体系框架
    2.3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指标体系权数的确定
    2.4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综合评价指标的确立
3 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相关处理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1.3 数据处理
    3.2 变量说明
        3.2.1 个人信息变量
        3.2.2 主要解释变量
    3.3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对居民垃圾分类态度的描述性分析
        3.3.2 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描述性分析
        3.3.3 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3.4 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评价的描述性分析
4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模糊综合评价
    4.1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综合评价模型
        4.1.1 构建评语集和评语尺度
        4.1.2 构建因素集和权数集
    4.2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4.2.1 垃圾分类态度评判矩阵
        4.2.2 垃圾分类知识评判矩阵
        4.2.3 垃圾分类行为评判矩阵
        4.2.4 垃圾分类有关评价的评判矩阵
    4.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4.3.1 二级指标评判结果
        4.3.2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评判结果
    4.4 北京市各区县垃圾分类意识水平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及行业发展分析
    5.1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流程
        5.1.1 北京市垃圾管理条例解读
        5.1.2 北京市生活垃圾相关企业
    5.2 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规模估计及预测
        5.2.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5.2.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2.3 生活垃圾产生量
    5.3 北京市垃圾分类及处置行业发展空间预测
        5.3.1 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市场空间
        5.3.2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上升空间
        5.3.3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企业的市场空间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与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行政
        6.2.2 社会
        6.2.3 市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垃圾分类意识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截面数据线性回归模型中异方差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方差的检验方法
        1.2.2 异方差的修正方法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截面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异方差性
    2.1 截面数据
    2.2 异方差问题的提出
        2.2.1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基本假设
        2.2.2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及其有限样本性
        2.2.3 异方差性产生的原因
        2.2.4 异方差性产生的后果
    2.3 截面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异方差性
第三章 截面数据回归分析中异方差性的检验
    3.1 图示检验法
        3.1.1 散点图检验法
        3.1.2 残差图检验法
    3.2 解析检验法
        3.2.1 Spearman检验法
        3.2.2 Goldfeld-Quandt检验法及其推广
        3.2.3 Park检验法
        3.2.4 Glejser检验法
        3.2.5 Breusch-Pagan检验法
        3.2.6 White检验法
        3.2.7 Kocnker-Bassett检验
第四章 截面数据回归分析中异方差性的修正
    4.1 异方差的修正方法
        4.1.1 方差稳定化变换法
        4.1.2 Box-Cox转换法
        4.1.3 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法
        4.1.4 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4.2 基于杠杆值构造加权最小二乘法中的权数
        4.2.1 加权最小二乘法中权数的选择
        4.2.2 基于杠杆值构造权数
第五章 随机模拟及实例模型分析
    5.1 随机模拟及比较分析
        5.1.1 异方差的检验效果比较
        5.1.2 异方差的修正效果比较
    5.2 案例一: 中国31个省区市商品房销售额与人口模型分析
        5.2.1 案例一模型的设定与参数估计
        5.2.2 案例一模型中异方差性的检验
        5.2.3 案例一模型中异方差性的修正
    5.3 案例二: 中国31个省区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行为模型分析
        5.3.1 案例二模型的设定与参数估计
        5.3.2 案例二模型中异方差性的检验
        5.3.3 案例二模型中异方差性的修正
    5.4 案例三: 中国工业生产函数模型分析
        5.4.1 案例三模型的设定与参数估计
        5.4.2 案例三模型中异方差性的检验
        5.4.3 案例三模型中异方差性的修正
    5.5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7)中国碳汇股价指数的编制及其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展望
第二章 理论回顾
    2.1 相关理论
        2.1.1 绿色股票指数理论
        2.1.2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碳汇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2.2 国内外绿色股票指数的研究
        2.2.3 股票价格指数的特征与功能研究
第三章 碳汇股票指数的编制
    3.1 碳汇股票指数编制的相关理论
        3.1.1 碳汇指数编制的原则
        3.1.2 碳汇指数编制的方法与计算公式
        3.1.3 碳汇指数编制的流程和关键要素
        3.1.4 自由流通量理论与权数理论
        3.1.5 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问题
    3.2 样本股的选取
        3.2.1 样本股的选取原则
        3.2.2 样本股的选取标准
        3.2.3 选取样本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3.3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3.1 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数据
        3.3.2 上市公司历年交易相关数据
    3.4 碳汇股票指数基点与基期的确定
第四章 碳汇股票指数的调整与修正
    4.1 股票指数调整原则
        4.1.1 确定指数调整方法
        4.1.2 设定指数调整日
    4.2 股票指数的修正
        4.2.1 指数修正的原因及重要性
        4.2.2 指数修正方法与公式选取
        4.2.3 确定指数需要修正的情况和方法
    4.3 新股纳入与旧股剔除的处理
第五章 碳汇股票指数的投资功能研究
    5.1 碳汇股票指数的功能介绍
        5.1.1 基准功能
        5.1.2 投资功能
        5.1.3 理论功能
    5.2 碳汇股票指数投资功能研究
        5.2.1 增长速度与增长量
        5.2.2 交易量与成交额
        5.2.3 风险控制
第六章 碳汇股票指数表征与预测功能分析
    6.1 走势分析
    6.2 对比分析
        6.2.1 收益率对比分析
        6.2.2 与上证指数、深圳成指的对比分析
        6.2.3 碳汇42指数的预测模型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8)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一、价格指数理论研究综述
        二、国内编制的菜篮子价格指数
        三、研究评述及启示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研究
    第一节 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代表品的选择与分类
        一、代表品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二、云南省菜篮子代表品的确定
    第四节 基期的选择
    第五节 采价点的数量与分布
    第六节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与计算公式
        一、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
        二、全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七节 权数的选取与测算
        一、菜篮子代表品全省均价计算时的权重
        二、指数加权过程的权重
    第八节 对于缺失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实践应用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菜篮子价格指数的计算——以昆明市周价格指数为例
        一、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编制的理论方法与实证中所用方法的差异
        二、昆明市周度菜篮子价格指数的计算
    第三节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分析
        一、昆明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二、昭通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三、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四、三个地区菜篮子价格指数波动特征的对比分析
        五、分析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抽样调查中权数评估与控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权数调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权数评估与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研究方法
2 权数评估与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权数调整
        2.1.1 规模调整
        2.1.2 结构调整
    2.2 权数评估
    2.3 权数控制
    2.4 小结
3 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及选取
        3.1.1 收支数据的来源
        3.1.2 收支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3.1.3 收支数据的使用说明
    3.2 权数调整
        3.2.1 特殊因素调整
        3.2.2 无回答调整
        3.2.3 迭代调整
        3.2.4 估计
    3.3 权数评估
        3.3.1 最终权数的权效应
        3.3.2 每次调整后的权效应
    3.4 权数控制
        3.4.1 事后分层调整的最终权数的控制
        3.4.2 事后分层调整因子的控制
        3.4.3 迭代调整因子的控制
    3.5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核算方法前沿问题与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历程与最新动态
        一、国外研究历程与最新动态
        二、国内研究历程与最新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历程与最新动态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FISIM核算方法演化脉络与前沿问题
    第一节 FISIM基本范畴演化脉络
        一、FISIM定义的演化
        二、FISIM核算主体的演化
        三、FISIM产出核算范围的演化
    第二节 FISIM产出核算方法演化脉络
        一、利息收支差法
        二、基本参考利率法
        三、风险与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
    第三节 其他FISIM核算问题演化脉络
        一、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方法演化脉络
        二、进出口FISIM核算演化脉络
    第四节 FISIM核算方法演化前沿问题
        一、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研究
        二、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研究
        三、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方法选择
        四、进出口FISIM核算国际一致性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比较与重构
    第一节 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原理
        一、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模型
        二、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一般思路与可能情形分析
    第二节 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与分歧问题归纳
        一、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
        二、风险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与应用特征
    第三节 创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与应用特征检验
        一、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分歧问题的重新探讨
        二、创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
        三、“转移风险调整思路”的应用特征检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ISIM产出核算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比较与重构
    第一节 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原理
        一、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模型
        二、参考利率期限调整的一般思路与可能情形分析
    第二节 多种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与分歧问题归纳
        一、多种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
        二、多种期限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与应用特征
    第三节 创新的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与应用特征检验
        一、对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分歧问题的重新探讨
        二、创新的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
        三、“均衡(缺口)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应用特征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变价FISIM核算联合使用法机制创新设计与应用
    第一节 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基本方法
        一、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基本方法
        二、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基本方法比较
    第二节 现有不变价FISIM核算研究分析与比较
        一、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研究
        二、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研究比较
    第三节 联合使用法机制创新设计与应用
        一、联合使用法机制创新设计
        二、基于联合使用机制的核算方法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进出口FISIM核算国际一致性研究
    第一节 进出口FISIM核算原理与数据供给情况
        一、进出口FISIM核算原理
        二、进出口FISIM核算的数据供给情况
    第二节 创新的进出口FISIM核算参考利率选择思路
        一、进出口参考利率选择思路与应用特征检验
        二、多交易国情形下的进出口参考利率选择
    第三节 创新的进出口FISIM核算数据供给研究
        一、国际收支统计附属账户的构建与应用
        二、依托相关统计信息的核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FISIM核算研究
    第一节 中国FISIM核算研究现状、问题与改革思路
        一、我国FISIM核算历史沿革
        二、中国FISIM基本范畴改革思路
        三、中国FISIM核算方法改革思路
    第二节 中国FISIM产出核算
        一、数据准备
        二、中国FISIM产出核算
    第三节 中国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
        一、数据准备
        二、不同类型存贷款不变价FISIM产出核算
        三、中国不变价FISIM产出
    第四节 中国进出口FISIM核算
        一、数据准备
        二、中国进出口FISIM核算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录2 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四、统计权数理论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线上、线下调查数据的融合问题——以基于伪设计的校准为例[J]. 金勇进,刘晓宇. 统计研究, 2022(01)
  • [2]出土彩绘石质佛造像表面沉积结壳的清洗研究[D]. 韩化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3]人口普查多报估计研究[D]. 吴婷.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4]三系统估计量在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中的应用研究[D]. 廖金盆.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研究[D]. 梁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6]截面数据线性回归模型中异方差问题的研究[D]. 徐睿. 延边大学, 2020(05)
  • [7]中国碳汇股价指数的编制及其功能分析[D]. 杨文杰.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D]. 冯尧.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9]抽样调查中权数评估与控制的应用研究[D]. 王冰瑶.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10]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核算方法前沿问题与中国实践[D]. 李佩瑾.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5)

标签:;  ;  

统计权重理论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