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广西糖业走上二次创业之路

努力让广西糖业走上二次创业之路

一、努力使广西蔗糖业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论文文献综述)

林波[1](2018)在《广西甘蔗糖业二次创业竞争性研究 ——以甘蔗深加工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广西传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甘蔗糖业关系着区域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对广西糖业影响巨大。为应对国际国内的市场挑战,广西区政府制定甘蔗糖业二次创业计划,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本论文以甘蔗深加工为切入点,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等角度对甘蔗深加工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我国和广西甘蔗生产加工技术、生产规模和甘蔗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同时在二次创业期间,广西甘蔗产业存在甘蔗生产技术发展缓慢,制糖企业重组困难、糖业深加工产业链短、食糖产能过剩、国际市场冲击、食糖的替代品发展、糖料蔗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广西农垦集团糖业公司及其下属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面对面访谈,发现公司形成了“蔗、糖、酒、浆、板、牛、肥、生物化工、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保障了公司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综合比较优势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广西甘蔗二次创业前后产业竞争力,结果为发展趋势相同。运用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对广西实施甘蔗二次创业前后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对比,发现甘蔗二次创业期间,甘蔗的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效率指数不具备优势,但在二次创业期间效率优势指数呈现上升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发现在实施二次创业中广西甘蔗的竞争力表现较弱,虽然甘蔗制糖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但在甘蔗生产成本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仍需要改进。总的来说,在广西甘蔗二次创业期间,甘蔗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比在甘蔗二次创业之前优势相对要高,在甘蔗种植上具备竞争优势,提高了广西甘蔗糖业的竞争力。结合对广西甘蔗糖业在二次创业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甘蔗良种繁育的推广工作,蔗区种植基地稳步推进,推进建设甘蔗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制糖企业兼并重组,延长糖业精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改善食糖市场秩序。结合广西制糖企业的产业发展经验,应在加强和完善甘蔗繁种种植、农务管理、食糖生产、监管模式、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市场销售、品牌文化、资质认证等,形成发展资源优势、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多样性循环产业经济链,推动甘蔗产业产品结构多元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王一婷[2](2018)在《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二五”时期,受进口糖的冲击,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连续自然灾害的影响,蔗糖产业步入低谷,国内糖价一直下跌,因此,本文创新性的以熊彼特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周期嵌套模型,并且使用三周期嵌套模型来研究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周期性,实际划分广西蔗糖产业分别所处三周期的具体阶段。从甘蔗种植、制糖、贸易、相关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广西蔗糖产业的周期波动,并且发现广西蔗糖产业存在甘蔗种植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甘蔗制糖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深度不够、国家对蔗糖产业缺乏扶持力度等问题。本文通过预测广西蔗糖产业未来的周期变化趋势,把未来十年分为两个阶段,并且根据三周期嵌套模型和周期本身的特点来对广西蔗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1年左右,宏观经济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朱格拉周期处于扩张期,基钦周期的补库存时间大于去库存时间,在此阶段应该着重发展以下方面:加大设备投资力度、延伸制糖产业链、对食糖进口进行宏观调控、完善食糖收储制度等;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26年左右,宏观经济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朱格拉周期处于收缩期,基钦周期的去库存时间大于补库存时间,在此阶段应该着重发展以下方面: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来保障蔗糖生产、在工艺上提高制糖效益、增加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集中度、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和技术等。

陈艳红[3](2018)在《广西宾阳县农户甘蔗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宾阳县是广西农业大县,也是甘蔗种植大县,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条件适宜,十分适合生产甘蔗。保障甘蔗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对宾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农户集“经济人”与“理性人”于一体,是甘蔗最主要的生产者。在生产中,农户种植甘蔗的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探寻和梳理这些影响,是制定政策、调动蔗农种植积极性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对农户的甘蔗种植意愿进行分析,找出农户种植甘蔗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宾阳县甘蔗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规模效应理论,结合宾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作者实地调研数据,以宾阳县农户种植甘蔗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选择宾阳县黎塘镇、大桥镇、洋桥镇、邹圩镇为调查区域,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8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蔗农的种植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甘蔗种植面积、生产成本投入、甘蔗收益满意度、政府补贴满意度对农户甘蔗种植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其中农户的受教育水平、甘蔗种植年数与甘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对农户甘蔗种植意愿没有显着影响。最后作者结合宾阳县甘蔗生产特点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重视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程度;推进机械化种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组织化水平,降低农户风险;加大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等建议;以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宾阳县甘蔗产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张旭杨[4](2016)在《广西抗战损失研究 ——以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宁为重点》文中指出全面抗战爆发后,桂省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以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统计学、计量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区域理论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选取“广西抗战损失研究——以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宁为重点”为论题对广西四大城市抗战损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尝试性探析和回答。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系统地梳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包括广西)抗战损失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了简评,进而指出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及所运用之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抗战损失”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回顾战前和战时广西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成就,主要分为农业、工商业、手工业、交通事业四大部分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探析日军入侵与四大城市战前战时社会经济中心转移的关系。第三部分揭露日军入侵四大城市时的罪行,主要通过日军在四大城市的政治统治和七大暴行来反映,并阐述了个人对于日军在四大城市统治、暴行和掠夺的基本认识。第四部分包含三章,意在理清整个抗战时期四大城市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其中第三章梳理桂南沦陷期间四大城市中沦陷的南宁一地的损失,第四章理清广西第二次沦陷期间四大城市的人口和财产损失,第五章在第三、四章的基础上指出战时和战后广西省政府抗战损失调查的缺陷,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最终总结了整个抗战时期四大城市的损失总概况。第五部分评析了四大城市的抗战损失。即在考量四大城市抗战损失的程度、特点、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四大城市抗战损失对四大城市乃至广西带来的巨大影响。

龙长华[5](2014)在《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糖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食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在原料种植、甘蔗加工、食糖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受土地及其他资源的制约,导致食糖生产成本偏高,加上大量低价进口糖的冲击,广西糖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政府部门应当怎样对广西糖业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保障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政府宏观调控理论,结合广西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对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路径。围绕发展的新思路和路径,笔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加快蔗糖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等对策建议和一系列保障措施。

祁广军[6](2013)在《“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种桑养蚕的发源地,至今仍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加工与贸易第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蚕丝业主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东部地区蚕桑生产规模逐步缩减,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有关部门顺势提出了“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丝业发展,短短10年异军突起,用两个5年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即第一步“十五”末桑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第二步“十一五”末桑蚕丝产量登上全国首位,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与加工基地。本研究以“东桑西移”为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即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蚕丝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产业结构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研究理论框架。围绕经济效益、政府政策、科学技术三大关键要素,重点研究广西在承接东部蚕丝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取得的实质性发展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析各大要素对推动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推进广西蚕丝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存在其必然性,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有效有序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蚕丝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2000年以来,广西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逐年加大,规模效益迅速扩大,并连年位居全国总量第一,在我国乃至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广西首先承接第一产业种桑养蚕的转移,随后第二产业茧丝加工再转向广西,成功实现了“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同时“东桑西移”以来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全国蚕丝业发展进入一个衰退期相比,广西蚕丝业表现出一个朝阳产业的基本特征,成为现阶段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二)经济效益、政府政策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广西蚕丝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经济效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推手,政府政策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政府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公平竞争、放开蚕茧市场,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物扶持,组织发动蚕农种桑养蚕,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广大蚕农和加工企业在较高经济效益驱动下,转变为自主发展生产的行为意愿,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增、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经济效益驱动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广西蚕丝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有力的支撑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从而在理论和实证上阐明了我国“东桑西移”花落广西的根本所在。(三)现阶段广西蚕丝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内部优势和一定的内部劣势,同时发展机遇与威胁挑战共存。突出表现的优势为资源禀赋优、比较效益高、科技创新强、市场机制活、政府支持大、管理体制顺等;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脆弱、茧丝质量欠佳、精深加工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经营组织松散等劣势。另现阶段广西蚕丝业的主要发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区域产业中心正在形成等;但市场价格变化多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其他替代品构成威胁、其他高效农作物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多种威胁与挑战无时不在。鉴此,本研究构建了SWOT分析矩阵,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对策模型,提出了广西蚕丝业发展应坚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选择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对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做优广西蚕丝业,全面提升广西蚕丝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续写我国“丝绸之路”新篇章。

常文桂[7](2013)在《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绿色发展和企业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合田野调查、文献参考等手段,通过对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桂集团)的深入调查,对其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对湘桂集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绿色发展理论和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绿色发展的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各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做了初步的分析。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湘桂集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所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湘桂集团组织构架、产品结构和湘桂集团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分别从湘桂集团的技术创新、产业园区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层面对其绿色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在对湘桂集团绿色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总结归纳了湘桂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经验及启示。第五部分,在上述四部分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重点。

张安群[8](2011)在《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农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进入二十一世纪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特色农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广西历来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农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发展阶段,并且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数量也逐渐向科学化、多样化、优质化迈进。相应的,伴随着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也提出了各种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如何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将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何更好的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新阶段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广西农业发展不仅迎来了更多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严峻的国际、国内竞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农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优势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短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优化,建立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特色农业结构。本文从特色农业发展的特点、基础理论和主要原则出发,紧接着分析了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逐一分析了广西蔗糖业、桑蚕业、木薯业、亚热带水果以及蔬菜和中草药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随后又列举了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几个成功范例,期望借它山之石,攻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玉”,最后在总结诸多经验的情况下,针对广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甘尔丹[9](2007)在《外资企业在广西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投资区位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吸收了区位理论,外商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经济学、地理学乃至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之一。我国从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对华进行直接投资。迄今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次于美国,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但是,外资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结构严重失衡:在1983至2002年期间,在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东部地区占87.84% ,中部地区占9.09% ,西部地区占3.08% ,中西部地区加起来共占12.17% ,而在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相对集中于几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外商直接投资又都聚集于少数几个城市,局部空间分布失衡。广西是中国西部十二个省份中唯一沿海的省份,是大西南几省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情况却不乐观。因此,本文首先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选择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劳动力成本(WAGE)、邮电业务总量(PTS)、工业企业数量(IDS)、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TZG)、各地区公路长度(ROAD)、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总进出口的比重(FTR)这几个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在1995年和2003年这两个阶段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吸引FDI的区位因素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在90年代中期,吸引外资企业来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通讯成本的减少、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工业企业集聚经济的追求,工业产业集聚区,经济比较发达,信息成本低,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成为吸引较多外资企业投资的区位;而在2001年以后,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越来越看重中国日益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庞大的市场规模、逐渐提高的市场发育水平以及第三产业的集聚经济作用,逐渐转向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和长期投资,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外资企业投资力度在不断加深,同时也说明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逐步走向成熟,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市场发展和投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信心。本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这两种方法,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变量,分别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广西在2004年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的农林牧渔业以及与此相应发展的第三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是广西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重要区位因素。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广西自身具有的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发展优势,以及广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文第二章中,运用数量统计分析模型探讨中国吸引FDI的区位因素的演变过程所得到的结论,针对运用线形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广西吸引FDI的区位因素所得到的结果,立足于提高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广西的市场规模,提高广西的市场发育水平和第三产业的集聚经济作用,针对广西影响外资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陈艳华[10](2007)在《四农问题与丝绸可持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四农”问题与丝绸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讨论。所谓“四农”问题,即在原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出现的农民工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中国蚕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并从桑蚕茧生产量、桑园面积以及蚕业成本三方面对世界原主要蚕业生产国进行蚕业比较,充分证明了中国在蚕业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着手,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所带来的“四农”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类型以及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针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地的“四农”问题与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即重视新老蚕区建设,要注重改革老蚕区和开发建设新蚕区,弥补老蚕区萎缩的缺陷;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着重开发一些省力化技术,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当代新的科学技术——基因工程来改造蚕品种;稳步推进“东桑西移”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使丝绸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使广西蔗糖业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使广西蔗糖业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甘蔗糖业二次创业竞争性研究 ——以甘蔗深加工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研究方法理论和路线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 技术路线
3 甘蔗生产现状
    3.1 国外甘蔗生产现状
        3.1.1 甘蔗发展生产状况
        3.1.2 糖业发展状况
        3.1.3 甘蔗深加工状况
    3.2 国内甘蔗生产现状
        3.2.1 甘蔗发展生产状况
        3.2.2 糖业发展状况
        3.2.3 甘蔗深加工状况
    3.3 广西甘蔗生产现状
        3.3.1 甘蔗发展生产状况
        3.3.2 糖业发展状况
        3.3.3 甘蔗深加工状况
4 广西甘蔗糖业“二次创业”
    4.1 发展现状
    4.2 当前存在问题
        4.2.1 甘蔗生产技术发展缓慢
        4.2.2 制糖企业重组困难
        4.2.3 糖业深加工产业链短
        4.2.4 食糖产能过剩,国际食糖冲击
        4.2.5 食糖的替代品发展
        4.2.6 糖料蔗生产成本高
    4.3 解决对策
        4.3.1 创新发展甘蔗生产技术
        4.3.2 “双高”基地标准化生产
        4.3.3 创新企业运营模式
        4.3.4 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4.3.5 制糖工艺升级
        4.3.6 完善智能信息化平台
    4.4 未来发展趋势
        4.4.1 “双高”基地建设带动种植节本增效
        4.4.2 制糖企业战略重组进展显着
        4.4.3 支柱产业地位巩固
5 广西农垦糖业产业发展和启示
    5.1 发展模式
    5.2 启示
6 广西甘蔗深加工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6.1 甘蔗种植比较优势分析
        6.1.1 综合比较优势评价方法
        6.1.2 实证分析
    6.2 主成分分析
        6.2.1 主成分分析方法
        6.2.2 实证分析
7 发展建议
    7.1 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机制
    7.2 实施优势区域优先发展战略
    7.3 推进建设甘蔗产业标准体系
    7.4 加快推进制糖企业兼并重组
    7.5 延长糖业精深加工循环产业链
    7.6 改善食糖市场秩序
8 结论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周期研究综述
        1.2.2 广西蔗糖产业文献综述
        1.2.3 经济周期波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框架
    2.1 经济周期理论
    2.2 三周期嵌套模型的提出
    2.3 三周期嵌套模型的构建
        2.3.1 三周期嵌套模型的内容
        2.3.2 三周期嵌套模型的具体嵌套方式
        2.3.3 三周期嵌套模型对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广西蔗糖产业朱格拉周期研究
    3.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3.1.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成因
        3.1.2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划分
    3.2 广西蔗糖产业的朱格拉周期
第四章 广西蔗糖产业基钦周期研究
    4.1 基钦周期的四个运行阶段分析
    4.2 广西蔗糖产业基钦周期的划分
        4.2.1 宏观观测指标体系
        4.2.2 蔗糖产业的价格水平
        4.2.3 蔗糖产业的库存水平
        4.2.4 蔗糖产业的产出缺口
        4.2.5 广西蔗糖产业的基钦周期
第五章 广西蔗糖产业的周期波动分析
    5.1 广西甘蔗种植的周期波动
        5.1.1 广西甘蔗产量的周期波动
        5.1.2 广西甘蔗播种面积的周期波动
        5.1.3 广西甘蔗种植的未来波动趋势
    5.2 广西蔗糖产业制糖的周期波动
        5.2.1 广西制糖企业发展的周期波动
        5.2.2 广西甘蔗收购价的周期波动
        5.2.3 广西制糖业的未来波动趋势
    5.3 蔗糖产业贸易的周期波动
        5.3.1 食糖进口情况的周期波动
        5.3.2 食糖出口情况的周期波动
        5.3.3 广西甘蔗贸易的未来波动趋势
    5.4 蔗糖产业政策的周期波动
        5.4.1 近年蔗糖产业重点政策汇总
        5.4.2 甘蔗相关政策的未来波动趋势
    5.5 广西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
        5.5.1 广西甘蔗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5.5.2 广西甘蔗制糖方面存在的问题
        5.5.3 广西甘蔗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
        5.5.4 广西甘蔗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基于三周期嵌套模型的广西蔗糖产业的政策建议
    6.1 广西蔗糖产业未来周期预测及政策建议制定原则
        6.1.1 基于三周期嵌套模型的广西蔗糖产业未来周期预测
        6.1.2 基于三周期嵌套模型的广西蔗糖产业政策建议的制定原则
    6.2 从现在到2021年广西蔗糖产业的政策建议
        6.2.1 广西甘蔗种植的政策建议
        6.2.2 广西制糖业的政策建议
        6.2.3 广西甘蔗贸易的政策建议
        6.2.4 广西甘蔗相关政策的建议
    6.3 从2021到2026年左右广西蔗糖产业的政策建议
        6.3.1 广西甘蔗种植的政策建议
        6.3.2 广西制糖业的政策建议
        6.3.3 广西甘蔗贸易的政策建议
        6.3.4 广西甘蔗相关政策的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广西宾阳县农户甘蔗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甘蔗
        2.1.2 农业产业化
        2.1.3 “企业+农户”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规模效应理论
        2.2.3 农业供给侧改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宾阳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3.1 宾阳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2 宾阳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 甘蔗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3.2.2 甘蔗产量变化情况
        3.2.3 甘蔗销售与加工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宾阳县农户甘蔗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说
        4.1.1 模型设定
        4.1.2 研究假说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4.3 描述性分析
        4.3.1 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
        4.3.2 甘蔗生产特征
        4.3.3 甘蔗收益特征
        4.3.4 外部环境
    4.4 农户甘蔗种植意愿实证分析
        4.4.1 变量说明
        4.4.2 模型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重视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蔗农种植技术
    5.2 推进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程度
    5.3 推进机械化种植,降低人工成本
    5.4 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的风险
    5.5 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A
附件

(4)广西抗战损失研究 ——以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宁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抗战损失调查与研究史略
        (一) 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战损失调查与研究
        (二) 20世纪50-80年代初的抗战损失研究
        (三) 改革开放至今海峡两岸的抗战损失研究
    二、广西抗战损失调查与研究的回顾
    三、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间中国及广西抗战损失调查与研究简评
        (一) 中国抗战损失研究简评
        (二) 广西抗战损失研究简评
    四、选题缘由与本文旨趣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研究方法与原则
    五、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一) “抗战损失”概念的界定
        (二) 时间、地域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战前、战时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
    一、四大城市战前和战时的经济建设成就
        (一) 农业
        (二) 工商业
        (三) 手工业
        (四) 交通业
    二、日军入侵与四大城市社会经济中心转移的关系
第二章 日军在四大城市统治的暴行与掠夺
    一、战时日军在四大城市的政治统治
        (一) 伪暴力机构
        (二) 伪行政机构——维持会
        (三) 日伪及汉奸们的日常“事务”
        (四) 日伪组织在沦陷区的统治策略
        (五) 日伪组织统治造成的危害
    二、日军在四大城市的暴行
        (一) 轰炸
        (二) 焚烧
        (三) 屠杀
        (四) 经济抢掠
        (五) 性侵犯
        (六) 文物古迹的毁灭
        (七) 强征劳工
    三、对战时日军在四大城市的统治、暴行与掠夺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日军第一次入侵四大城市的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
    一、日军第一次入侵四大城市及广西的背景和战争概况
    二、日军第一次入侵四大城市造成的损失
        (一) 人口损失
        (二) 财产损失
第四章 日军第二次入侵期间四大城市的人口与财产损失
    一、日军第二次入侵的背景、经过及后果
    二、第二次沦陷期间四大城市的人口损失
    三、第二次沦陷期间四大城市的财产损失
        (一) 人民财产损失
        (二) 机关团体损失
        (三) 公务员役财产损失
        (四) 交通事业损失
        (五) 工厂、公用事业及矿业损失
        (六) 合作社损失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四大城市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总损失
    一、抗战时期四大城市的人口总损失
        (一) 两次沦陷期间四大城市的人口总损失
        (二) 空袭造成的人口损失
        (三) 士兵伤亡损失
    二、抗战时期四大城市的财产损失
        (一) 空袭造成的财产损失
        (二) 海关口岸的损失
第六章 四大城市抗战损失评析
    一、四大城市抗战损失的程度
    二、四大城市抗战损失的特点
    三、四大城市损失的原因
    四、四大城市损失的历史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抗战时期四大城市人口与财产损失增补表
    二、抗战时期四大城市阵亡将士英名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和国外经验
    2.1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宏观调控理论
    2.2 其它相关概念
    2.3 国外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
第三章 广西糖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1.1 糖料蔗生产的基本情况
        3.1.2 制糖生产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3.1.3 糖料蔗政策及市场调控情况
    3.2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2.1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分析
        3.2.2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3 广西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基础设施和原料蔗生产相对落后
        3.3.2 种蔗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
        3.3.3 糖料蔗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3.3.4 制糖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业链短
    3.4 存在问题的成因
        3.4.1 发展模式滞后
        3.4.2 产业结构不合理
        3.4.3 政府扶持不到位
第四章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4.1 生态发展
    4.2 内涵发展
        4.2.1 完善管理运营系统
        4.2.2 推行精细化生产
    4.3 一体化扩张发展
    4.4 保障原料供应
    4.5 拓展燃料乙醇产业
第五章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5.1 加强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
        5.1.1 优化产业布局
        5.1.2 加强糖料蔗基地投资建设
        5.1.3 抑制化学甜味剂的生产
    5.2 加快蔗糖业产业结构升级
        5.2.1 加快甘蔗品种改良
        5.2.2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5.2.3 加强糖料蔗集约化经营
        5.2.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3 加强政府对糖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5.3.1 完善糖业价格形成机制
        5.3.2 减轻糖业的税收负担
        5.3.3 对糖业实施适当补贴
        5.3.4 加强对糖业的金融支持
第六章 实现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法规对糖业发展的保障
    6.2 提升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6.3 建立健全糖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6.4 强化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支撑
    6.5 加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与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产业含义和产业分类的研究
        1.2.2 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
        1.2.3 关于蚕丝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特征的研究
        1.2.4 关于蚕丝业产业转移与“东桑西移”的研究
        1.2.5 关于蚕丝业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结构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创新理论
        2.1.5 相关理论的启示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2 研究理论框架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过程
        2.3.3 研究内容
        2.3.4 论文结构
第三章 广西蚕丝业发展进程与“东桑西移”成效
    3.1 我国蚕丝业发展历史回顾
        3.1.1 蚕丝业的起源与发展
        3.1.2 新中国蚕丝业的复兴
    3.2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3.2.1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
        3.2.2 建国后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3.3 广西蚕丝业生产发展现状
        3.3.1 种植规模稳步扩展
        3.3.2 蚕种饲养量稳定增加
        3.3.3 蚕茧生产量持续增长
        3.3.4 桑蚕丝产量快速递增
    3.4 “东桑西移”实施成效
        3.4.1 “东桑西移”花落广西
        3.4.2 “东丝西移”已成定局
    3.5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5.1 我国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5.2 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
    4.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4.1.1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4.1.2 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4.1.3 生态环境较为适宜
    4.2 区域布局与规模效益
        4.2.1 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4.2.2 规模效益日趋凸显
    4.3 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
        4.3.1 蚕桑生产成本构成
        4.3.2 广西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4.3.3 广西与全国主产区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4.3.4 与广西特色经济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3.5 蚕桑生产效益对蚕农生产生计的影响
    4.4 工农业产业结构效益
        4.4.1 加工企业规模效益突显
        4.4.2 工农业结构效益日趋合理
    4.5 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4.5.1 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4.5.2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引导
    5.1 组织管理体制
        5.1.1 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5.1.2 行业组织及其效用
    5.2 政府的行为定位与公共政策
        5.2.1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5.2.2 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5.2.3 建立公平交易制度
    5.3 蚕茧开放市场的效应分析
        5.3.1 我国蚕茧主要收购模式
        5.3.2 广西蚕茧市场的机制创新
        5.3.3 蚕茧市场的开放效应
    5.4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5.4.1 商品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5.4.2 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5.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6.1 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6.2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6.2.1 科研教育机构及其作用
        6.2.2 科技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6.2.3 科技交流合作与重大项目实施
    6.3 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6.3.1 蚕桑品种创新研究
        6.3.2 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集成
        6.3.3 科技进步对蚕桑生产的贡献
    6.4 蚕农的技术参与效应
        6.4.1 蚕农的技术需求
        6.4.2 蚕农的首创技术及其效用
        6.4.3 妇女在蚕农家庭中的地位
        6.4.4 蚕区环境卫生的变化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果与发展策略讨论
    7.1 主要研究结果
        7.1.1 广西成功承接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
        7.1.2 三大要素共同推进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7.1.3 广西蚕丝业发展历程的启示
    7.2 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
    7.3 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7.3.1 研究的局限性
        7.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发展背景
        1.1.2 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概况
        1.1.3 民营企业发展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2 绿色发展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1 绿色发展
        2.1.1 绿色发展的定义
        2.1.2 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2.1.3 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2.2 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特征
3 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3.1 公司所在广西地理位置、社会环境
        3.1.1 公司所在的崇左市地理位置、社会环境
        3.1.2 公司所在钦州市地理位置、社会环境
    3.2 广西湘桂集团糖业有限公司概况
        3.2.1 公司概况
        3.2.2 湘桂集团的组织架构
        3.2.3 湘桂产品结构
    3.3 广西湘桂集团糖业公司发展历程
        3.3.1 初创阶段
        3.3.2 “二次发展”阶段
4 广西湘桂集团糖业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模式分析
    4.1 湘桂集团实现绿色发展路径中的技术支撑
        4.1.1 建设新型高效、节能、高产、高糖的甘蔗生产基地
        4.1.2 甘蔗制糖压榨、炼制车间的机械设备冷却水的循环再利用
        4.1.3 蔗渣热电联产发电项目
    4.2 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战略
        4.2.1 产业园区规划
        4.2.2 产业布局
    4.3 湘桂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4.4 湘桂集团存在的问题
        4.4.1 产品单一问题
        4.4.2 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4.4.3 制糖产业链不健全
5 湘桂集团实现绿色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5.1 培养建设绿色企业文化
    5.2 持续发展绿色技术
    5.3 扩宽、延伸制糖产业链
    5.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科学生产
6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8)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路线和内容
        (一) 研究的路线
        (二) 研究的内容
    四、特色农业的理论综述
        (一) 对我国特色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 对广西特色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 对广西某一特色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一、特色农业的定义、特征及类型
        (一) 特色农业的定义
        (二) 特色农业的主要特征
    二、发展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
        (一) 特色农业的自然基础是全球各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二) 特色农业的生物基础是世界生物的多样性
        (三) 特色农业的市场基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的世界大市场
    三、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技术创新理论
        (三) 农业产业化理论
    四、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一)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二) 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 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有重要意义
        (四) 对于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特色农业的总体概况
    二、蔗糖业的发展
        (一) 广西甘蔗生产概况
        (二) 广西制糖业概况
    三、桑蚕业的发展
    四、木薯业的发展
    五、亚热带水果的发展
    六、蔬菜的发展
    七、中草药的发展
第四章 广西发展特色农业的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 自然资源优越
        (二) 区位优势
        (三) 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四) 后发优势明显
    二、劣势分析
        (一) 基础设施落后
        (二) 自然灾害频发
        (三) 产业趋同严重
        (四) 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五)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滞后
    三、机会分析
        (一) 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 政策优势
    四、威胁分析
        (一) 国内外市场冲击
        (二) 科技应用的束缚
        (三) 市场不完善
第五章 国内外典型的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实践
        (一) 新疆棉花生产概况
        (二) 加州杏仁的概况
        (三) 荷兰花卉的概况
    二、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 不断优化产品品质
        (二) 发挥规模化效应
        (三) 专业化生产策略
        (四) 高科技的运用
第六章 提升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资
    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强化科技的技术支撑
    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七、拓展市场体系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9)外资企业在广西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的背景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内容结构
第一章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几个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关于外商投资区位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区位因素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模型结果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三章 外资企业在广西各城市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区位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 区位因素及数据来源
        (二) 研究方法和模型结果
        (三) 结果分析
    第二节 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区位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 广西区位选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二) 广西区位选择指标体系建立的内容
        (三) 指标处理与研究方法
        (四) 结果分析
第四章 广西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广西的优势
    第二节 广西加快吸引外资企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对策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四农问题与丝绸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
    1.3 研究动态
    1.4 本文组成
第2章 中国蚕业概况
    2.1 中国蚕业的发展历程
        2.1.1 恢复期(1949~1958)
        2.1.2 低迷期(1959~1963)
        2.1.3 稳定增长期(1964~1974)
        2.1.4 徘徊期(1975~1978)
        2.1.5 高速发展期(1979~1995)
        2.1.6 萧条调整期(1996~2000)
        2.1.7 增长期(2001~2006)
    2.2 产地分布现状
    2.3 中国与世界其他蚕业主产国基本情况比较
        2.3.1 桑蚕茧生产量比较
        2.3.2 桑园面积比较
        2.3.3 蚕业成本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
    3.1 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及四农问题的提出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理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3.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类型
        3.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
    3.4 蚕业内部劳动力转移
        3.4.1 劳动力在蚕业中的重要作用
        3.4.2 蚕业内部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3.4.3 蚕业内部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苏、浙江、广西三地的四农问题与蚕业
    4.1 江苏省四农问题与蚕业
        4.1.1 江苏省四农问题
        4.1.2 江苏省蚕业状况
        4.1.3 江苏省蚕业呈衰退趋势的原因分析
        4.1.4 江苏省蚕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建议
    4.2 浙江省四农问题与蚕业
        4.2.1 浙江省四农问题
        4.2.2 浙江省蚕业生产概况
        4.2.3 浙江省蚕业呈衰退趋势的原因分析
        4.2.4 浙江省蚕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
    4.3 广西四农问题与蚕业
        4.3.1 广西四农问题
        4.3.2 广西蚕业状况
        4.3.3 广西蚕业发展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
        4.3.4 广西蚕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
    4.4 “东桑西移”与江苏、浙江、广西三地的蚕业
        4.4.1 “东桑西移”概况
        4.4.2 全国“东桑西移”成果
        4.4.3 广西“东桑西移”成果
        4.4.4 东厂西移的成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附表1 世界桑蚕茧产量变化
    附表2 各省(市)区蚕茧生产量的变化
    附表3 分省区市农业户从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附表4 1952~1979 年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附表5 1998~2004 年桑蚕茧成本收益情况
    附表6 1999~2002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比较
    附表7 蚕丝业自然风险及与其它农产品对比
    附表8 蚕丝业市场风险及与其它农产品对比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努力使广西蔗糖业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甘蔗糖业二次创业竞争性研究 ——以甘蔗深加工产业为例[D]. 林波. 广西大学, 2018(01)
  • [2]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研究[D]. 王一婷. 广西大学, 2018(01)
  • [3]广西宾阳县农户甘蔗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 陈艳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4]广西抗战损失研究 ——以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宁为重点[D]. 张旭杨.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5)
  • [5]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龙长华. 广西大学, 2014(08)
  • [6]“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 祁广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7]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模式研究[D]. 常文桂. 广西民族大学, 2013(S2)
  • [8]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张安群.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9]外资企业在广西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 甘尔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07(05)
  • [10]四农问题与丝绸可持续发展[D]. 陈艳华. 苏州大学, 2007(04)

标签:;  ;  ;  

努力让广西糖业走上二次创业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