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状调查报告

一、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存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牟敏瑶[1](2021)在《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富裕县三家子村作为当今世界上活态满语保存最好的村屯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出发,将三家子满族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发现自清朝建村伊始,三家子村就形成了以满族文化为主导的,有浓厚渔猎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模式。这种以传统满族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以清朝灭亡为分界,逐渐开始缓慢的发生局部文化变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汉族人民大量迁入,彻底打破了这种长期相对稳定的生活模式。三家子原有文化模式在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发生文化融合、文化涵化促使三家子满族文化开始转型,最终满族文化由绝对主导文化沉淀为边缘文化。清代满族八旗驻防官兵作为三家子满族文化的直接文化来源主体,在建村之初形成的以满族文化为主导的稳定的、完整的文化模式,为三家子村至今仍然保留活态满语的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单一、完整的文化环境是保障三家子村文化样态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满汉文化的接触是导致三家子满族文化发生变迁的直接原因。三家子村满族文化在不同的变迁阶段分别展现出了稳定性、不同步性、主动性和不彻底性。三家子满语之所以能够以活态延续至今,是因为在三家子文化模式形成的初期,为满语提供了成体系的满族文化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拥有充分的语言群体,在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满语逐渐成为了其文化整体中的主要文化元素,是民族特征和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标识,在完整的三家子满族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王雅萱[2](2020)在《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语言学主张语言与外部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自身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语言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的内部关系,认为语言多样性程度越高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更高的和谐性与稳定性。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语言的多样性和语言生态的和谐。本文的研究以生态语言学的“语言多样性”理论为主体框架,从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运用语言田野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使用现状,通过访谈等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单语使用者、双语使用者或多语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语言期待等进行调查。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并结合文献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田野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阐述。进一步结合社会文化、民族认同等因素分析,探讨内蒙古地区语言和谐及语言保护问题。本文除结语外,共从六个方面展开调查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介绍本研究调研地及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章首先从城市概况和语言分布情况两个方面介绍本研究的调研地——内蒙古通辽市;其次,从性别、年龄、民族、区域分布、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介绍本次田野调查的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内蒙古通辽市作为调研地具有很好的典型性,适合在该地进行本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象符合调研要求,所得出的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第三章,调查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本章主要从语言使用调查方面描述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并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得到本研究所需的研究数据。通过分析,内蒙古通辽市大部分语言使用者汉语水平高于蒙古语水平,随着年龄的降低双语使用者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汉语的频率增高。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对通辽市各民族对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的知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语言态度方面的数据对通辽市公民对语言使用的态度进行分析。在了解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的同时,了解现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情况,为政府深入推行法律法规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参数。从数据上看,通辽市的市民对国家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偏低,政策的宣传效果欠佳,但语言使用者对汉语和蒙古语的态度都十分良好,没有出现排斥现象。第五章,总结分析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生态现象以及内蒙古通辽市的社会发展对其语言生态影响。首先,根据前文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特征分别为:蒙古语还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产生许多汉蒙混词、随着语言使用者年龄的变化不同语言使用呈现出层次性、语言景观字体大小体现语言顺位以及存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其次,从民族身份认同、社会语言认同、社会网络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推进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外部移民的语言与当地民族的语言进行语言接触造成直接影响。第六章,基于前文,提出保护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和谐的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多语和谐具有保护民族完整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本章从维护语言多样性、加强语言文字相关立法及执行制度、推进双语教育以及利用媒体途径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四个方面对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保护提出建议。

苏日那[3](2020)在《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据此分析该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日常生活领域、教育领域中的蒙古族语言生活现状和相关语言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蒙古贞的历史变迁(历史背景、人口变化)、文化传承与变迁(语言文化、媒体接触)、蒙古族教育概况(起步期、探索期、调整期)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蒙古贞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生活环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第二章审视和研究语言政策问题。首先,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有关定义和目标着手,通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相关性,阐明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影响语言实践;其次,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干部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蒙古贞地区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最后,针对语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章为分析和归纳日常生活领域部分。在蒙古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选择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被试,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方面对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价值观和语言实践的相互影响。其后,对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章为教育领域部分,在了解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专项调查;对学生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学习态度等专项调查。在此之后,综合教育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五章系结语部分,以“正常情况下,语言与生活的万千变化没有偶然性,都是必然发生”为题,在调查分析、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总结、结论、余论三个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总结部分,概括了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结论部分,对蒙古语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语言流失概况等进行研究反思,并对其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重要启示。余论部分,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赵婧[4](2020)在《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文中指出语言出版业是语言产业九大业态之一,它主要是指专门将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语言文字类书刊、图画、音像等作品成批制作并向公众发行的行业。语言出版是指以语言为本体,将语言知识、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语言教育等语言内容进行出版的行为,主要包括语言图书、语言期刊、语言音像制品的出版。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领域的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语言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自不待言。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语言产业,语言产业的研究论文时有发表。语言出版业的重要性也在语言产业研究这一大背景下显现出来,可以说语言出版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普及的重任。本文以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语言出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广西和辽宁都有各自的特点。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12种少数民族语言,语言资源丰富;地理上,位处我国边境,与多个国家接壤,邻近东南亚国家,起着桥梁和沟通作用,在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地位。选取辽宁,从客观来说,因为辽宁也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语言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流不亚于广西,且辽宁邻近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地理位置上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主观上来说,辽宁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选择辽宁,是想通过调查研究,为辽宁出版社发展和语言产业研究做出一点贡献。经过认真分析和筛选,对广西8家出版社和辽宁16家出版社的语言类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通过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出版情况的调查研究,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特点和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样本说明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和第二章从出版社方面,包括出版社数量、出版社书目数量、出版图书类型、出版社特点。从语种方面,包括中文、外文、少数民族语言,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研究。第三章将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比较,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大方面进行比较。并谈谈由此引发的启示,提出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的建议。最后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各自的问题再次进行说明,以期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王娣[5](2019)在《黑河地区满语元音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满语元音为研究对象,以语音实验为手段,综合运用描写分析、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首次系统的对黑河地区满语元音,特别是复合元音和元音格局情况展开了实验探索。单元音以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综合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Matlab数据处理软件,逐一提取了元音的主要共振峰数据,运用矩阵理论和K-L变换转换进行标准化处理,用Matlab程序做出声学元音图,以国际音标标准元音为参照审辨确定音值,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复合元音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一定的语料作为样本,等时间序列获得共振峰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做出共振峰折线图,并通过共振峰走势对复合元音的声学规律进行描写和探讨;元音格局则运用数据归一化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制作元音格局图,对黑河地区满语元音的格局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显示,黑河地区满语有8个元音,比书面满语多出了e、?、y。其中,元音ɑ、i、e、o、u、?的音值比较稳定,为独立音位,?、y的音位功能虽较弱,但由于能够独立占据声学空间,将其视为音位亦较妥当,其音值为:?为前次低不圆唇元音,y为前高圆唇元音。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较多,主要出现在词中和词尾,词首则出现的较少。复合元音中各成分地位不同,受主要元音影响较大,次要元音影响较小,主次要元音之间亦能够相互影响;与相应的单元音相比,各成分舌位高低和前后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幅度还较大;各成分中至少包含一个高元音。一些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走势和时间分配具有对称性,目标元音体现出分类特点,共振峰变化中有一个核心,可以据此判断其为前响或后响二合元音。黑河地区满语元音格局表现特征为:单元音整体分布比较均匀,ɑ、i、u分别位于三个端点位置,连线构成了三角形,形成了固定的声学空间,其他5个元音在以i、ɑ、u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附近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对称性和规律性。在声学分布上,复合元音与相应的主要元音声学位置相差不远,同一元音充当首尾元音时,声学位置相差较大,首元音距离相应的单元音较近,尾元音距离相应的单元音较远。在主要元音的作用下,位于主要位置的元音对复合元音的影响大于次要位置元音。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客观的实验数据,得出了可重复性的结论,不仅创新了满语元音的研究方法,还可为解决一些争议问题、深化满语元音研究提供实例和参考。同时实验所形成的黑河地区满语口语语料库,保留了数字化形态的满语口语,为濒危语言留下了鲜活材料,对双语习得、满语教学实践、以及促进满语数字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志强[6](2018)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三家子村的活态满语遗存极为丰富、典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中国知网公开出版的文章,对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研究涉及的研究开端、濒危情况、传承人、保护方法、民间习俗等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并对近年来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导向、数字化技术、口述史调查等新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述评。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资源整合利用、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尚巾斌[7](2018)在《湘西地区土家语濒危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在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下,考察湖南湘西地区土家语濒危的表现,探究导致该地区土家语濒危的原因,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挽救土家语免于走向灭绝所进行的土家语“接龙”和“传承”语言教学,祈望在国际濒危语言复兴与保持研究的背景下,探索适合湘西地区土家语有效复兴的特色有效之路,维护地区语言生态平衡。本研究基于以下动因;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产生了语言求同需求,导致以强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力量为依托的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包围和入侵,造成大量少数族裔迫于压力放弃母语,转用强势语言,引起众多弱势语言濒危,造成全球语言多文化样性减少。土家语正是其中极速走向濒危的语言之一。本研究首先概览了世界和中国语言生态格局,梳理了世界和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发展与成果,提出了研究设计与问题。进而对语言濒危研究的视角理论生态语言学进行了概念、发展、内涵范式的综述,并进一步详述了语言赖以生存的语言生态系统理和导致语言濒危的内生态环境与外生态环境构成。在理论要义的指导下,笔者深入到湘西土家语保留区龙山县、永顺县对山乡九年制学校100位4年级和7年级学生就土家语的使用活力和语言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4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了湘西地区土家族在家语语言代际传承、族群语言态度、语言使用人口及其比例、以及语言使用域等方面的濒危表现。同时,笔者深入靛房镇石提村展开了土语言濒危现状的田野调查,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手段,深入进行土家族语言态度的个案研究。论文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范式,探析湘西地区土家语在纵向历史进程中走向濒危的外部语言环境和内部语言环境。笔者认为,土家语和土家族长期处于中原汉语言文化的包围之中,中央历代王朝对家族地区的统治和汉语言文化教育的推广是导致土家语濒危的外部主导力量;而土家语自身结构与汉语在语言谱系和类型学上的亲缘关系,使得土家语在与汉语的生态接触中,容易受到强势汉语的影响。根据语言生态接触的理论观点,土家语母语人习得汉语的难度相对较小,这是导致土家语濒危的内生态环境。土家语与汉语的生态接触,导致了土家语在音系、词汇、句法等层面均明显受到汉语的影响,语言结构呈现向汉语靠拢的趋势,这是土家语濒危的结果和表现。最后笔者总结了世界濒危语言复兴运动成功案例和教学模式,并在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框架下,对湘西地区的土家语传承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对教学点的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管理部门进行的大量走访和调查基础上,对湘西地区土家语的复兴和保持教育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本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理论和视角入手,运用语言人类学方法和田野调查探索湘西地区土家语的濒危和复兴与传承教育实践,丰富了中国濒危语言的研究内涵。本研究对科学、客观地认识土家语的濒危原因,引导土家人对母语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语言态度、采取逆转语言转用的有效应对策略有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对地方政府规划土家语、汉语或者苗语、汉语的双语双文教学,制定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双语或多语教育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丽颖[8](2017)在《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研究》文中指出满族是世居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该民族在崛起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版图的最后确定和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满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满语文。历史上,由于满汉两族人民交往的不断深入,以及汉族文化的强大、汉人的迁入、满人的外迁等多方原因的交织结合,尤其是随着清朝统治的被推翻,满语文逐渐衰落并几乎退出了历史文化的舞台。时至今日,满语文已经到了明确濒危的地步。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和专家学者,对于濒危的满语文一直进行着保护抢救的工作。不仅在建国初期,即使进入新世纪以来,满语文的保护抢救工作也一直随着国家和地方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更为有力的推进。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文化工作,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需要媒体的传播,以便宣传保护抢救满语文工作的价值意义,扩大满语文的影响力,以及营造满语文保护抢救工作的氛围。本文通过把传播所需要的媒介进行分类,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来对我国当前部分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大众媒介、学术媒介和社会化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报道情况的分析,总结出这三类媒介之间传播的共同点以及差异,提出不同形态的媒介在传播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了保护抢救的氛围、引起了政府对满语文保护抢救工作的重视、推动满语文教学的普及应用等等。再次,针对各类媒介平台对满语文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挖掘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目前我国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存在内容单一、信息量少、传播范围小、领域窄和数据库索引存在缺陷等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和建议,从加大满语文在电视上的传播力度;扩大使用范围;培养专业人才;对社会化媒介传播满语文进行整合;借助名人效应与纠正影视作品中的错误传播和采取以“软”为主,“软硬兼施”的传播方式这几个角度展开探讨、进行补充和完善。

曹波[9](2016)在《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下社会现代化、信息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发展状态下,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内拥有众多的民族语言,这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灵魂,一旦丢失,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也将随之消失。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语言的保持和保护工作。随着我国的发展,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民族地区成为发展的重点,许多民族地区一改过去边穷差的局面,走向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放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民族语言。由于地区开放,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日趋频繁,语言接触也成为普遍现象,而语言接触必然会导致语言竞争。这时,占有信息资源量少的语言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失去民族语言的自立局面。尤其是我国境内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由于人口数量少、缺少文字等原因,导致使用他们母语的人数少、语言使用和传播的范围有限等。这就使得不少人口较少民族出现了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现象,从目前看,人口较少民族转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尽管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自愿转用汉语,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长期的语言转用必然导致民族语言的传承难以为继,进而出现民族意识淡薄、民族文化丢失等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这对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民族母语保持和保护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致力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母语保持研究,并以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为突破点,进行写作。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第一部分。绪论和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母语保持的研究现状、母语保持调查实施的过程及所调查民族母语保持的背景情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撒拉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三个民族(以下简称“三个民族”)的整体语言使用状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从个人、家庭到社区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第三部分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组成,主要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成因、发展趋势及母语保持的对策。具体如下:绪论首先交代了论文的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其次,详细分析了母语保持的相关研究现状;再次,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最后,对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了阐释。第一章先是介绍了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区域的情况、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样本情况,接着分别对三个民族具体的调查背景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民族的简介、三个民族总体的语言情况、三个民族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以及三个民族具体调查点的情况。第二章主要对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三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进行描写和比较。语言使用现状主要包括母语使用现状、语言兼用现状和语言转用现状这三个方面。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作为母语保持的背景,反映着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状况。第三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个体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个体层面是考察母语保持的基础,本章主要从青少年的母语习得状况、母语使用能力、母语保持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三个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最后对三个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进行了对比归纳:化隆县撒拉族属于母语保持良好型、鄂温克旗鄂温克族属于母语保持一般型、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属于母语保持弱化型。第四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家庭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家庭是母语保持的坚实堡垒,本章主要从家庭网络中的人口数量、民族构成以及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这三个方面对母语保持的影响来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的母语保持现状。第五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社区网络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社区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社区层面反映少数民族社区的母语保持状况。社区是母语保持的“外城”,社区场域中母语保持的好坏进而影响着家庭场域中的母语保持。本章首先从社区中不同场合的母语使用来分析母语保持的现状。其次,从同质社区和异质社区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两种不同的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最后,简要探讨了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和族际关系对母语保持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形成原因。主要探讨社会环境、社会要素以及主体意识等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居住环境以及发展环境等。这些客观因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成因之一。其次,生产方式、宗教和教育等民族社会因素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青少年是母语保持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民族意识、语言情感、语言文字观念、家庭婚姻观念等对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也十分深刻。第七章主要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在已有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发展趋势。从文章分析来看,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保持的共同发展趋势表现为:汉语教育普及导致母语保持功能衰弱、母语教育缺失造成母语传承链条断裂、双语教育滞后延缓母语保持进程、青少年母语保持心理与行为出现落差等几个方面。其次,根据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现状提出母语保持的相应对策。母语保持工作需要从民族个体、民族家庭、民族社区多个层面入手,需要民族、政府、社会等力量的多方参与才能持续下去。文章提出了:一、引导和激励策略,即加大政策倾斜和政府鼓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民族力量加入母语保持;加强社会关注力度,形成母语保持社会导向;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播媒体的占有率。二、监测、开发和保护策略。即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监测、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三、提升和发展策略。即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带动母语保持、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反哺母语保持、借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促进母语保持。

曾江,郝欣[10](2014)在《探访满语“活化石”:黑龙江三家子村考察记》文中研究指明编者按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在我国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主要涉及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以及历史上的女真语等。当前,满通古斯语族诸语言都不同程度面临濒危问题,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的抢救和研究刻不容缓。近年来满通古斯语族?

二、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存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存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状况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三家子满族文化的源流
    第一节 三家子村概况
        一、三家子村落形成与人口来源
        二、三家子村现状
    第二节 三家子满族文化生成
        一、三家子满族文化渊源
        二、三家子满族文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满族文化主导时期
    第一节 三家子村生计方式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
        二、以射猎为业的民族习惯
        三、旗人优养制度保障
    第二节 三家子村日常生活
        一、家族组织形式
        二、服饰、饮食与民居
        三、婚丧习俗、传统信仰
        四、日常交际语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与汉族文化接触后的文化变迁
    第一节 三家子满族文化缓慢弱化期
        一、生产生计重心转移
        二、传统习俗特征逐渐消失
        三、日常交际用语发生转变
    第二节 三家子满族文化极速衰退期
        一、以汉族传统生产方式为主
        二、日常生活与汉族相似
        三、语言向汉语单语转化
    第三节 满汉文化涵化稳定期
        一、生产方式再调适
        二、满汉文化协同的日常生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家子村文化模式变迁分析
    第一节 三家子村满族文化变迁的轨迹
        一、三家子满族文化模式的变迁历程
        二、三家子村满族文化变迁的维度
    第二节 三家子村文化变迁分析
        一、长期处于文化稳定状态的原因
        二、引起文化变迁的原因
    第三节 三家子满语与三家子村文化模式
        一、三家子满语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二、三家子满语与文化变迁
        三、三家子满语的现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研究概念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内蒙古通辽市概况及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内蒙古通辽市概况
        2.1.1 城市概况
        2.1.2 语言分布概况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2.2.2 调查对象居住区域分布
        2.2.3 调查对象民族构成分布
        2.2.4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2.2.5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分布
        2.2.6 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第3章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3.1 语言掌握程度调查
        3.1.1 个体语言掌握程度
        3.1.2 蒙古语单项技能掌握程度
        3.1.3 双语习得情况
    3.2 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2.1 通辽城市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2 通辽市乡镇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3 公共场所语言使用情况
    3.3 途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3.1 广播电视语言使用
        3.3.2 书籍报刊语言使用
        3.3.3 互联网语言使用
    3.4 通辽市语言景观使用情况
第4章 内蒙古通辽市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及语言态度调查
    4.1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
        4.1.1 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的应用
        4.1.2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2 对现阶段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
        4.2.1 对学习、使用汉语通用语的态度
        4.2.2 对学习、使用蒙古语的态度
        4.2.3 对汉蒙双语或多语使用的态度
        4.2.4 对现阶段语言期待的调查分析
    4.3 结论与思考
        4.3.1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对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字使用的意义
        4.3.2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在内蒙古通辽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现象及影响因素
    5.1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现象
        5.1.1 蒙古族母语仍具较强活力
        5.1.2 汉蒙混合话的使用
        5.1.3 语言使用随着年龄呈现层次性变化
        5.1.4 语言景观字体大小体现语言顺位
        5.1.5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
    5.2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影响因素
        5.2.1 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弱化引发蒙古语使用率降低
        5.2.2 社会语言认同感增强加深汉语接受度
        5.2.3 社会网络发展导致语言使用变化
        5.2.4 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第6章 保护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和谐的建议
    6.1 维护语言多样性
        6.1.1 维护语言多样性实现语言和谐
        6.1.2 语言和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6.2 加强语言文字相关立法工作及行政执行制度
        6.2.1 加强教育立法工作
        6.2.2 完善蒙古语文字行政执行制度
        6.2.3 保障公民使用蒙古语诉讼的权利
    6.3 持续推进双语教育
        6.3.1 扩大蒙古语授课招生人数
        6.3.2 鼓励开设蒙古语社会办学
    6.4 利用媒体途径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4.1 使用转写软件为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档
        6.4.2 利用新媒体作为媒介传播少数民族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通辽地区语言使用现状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2 内蒙古通辽地区语言使用现状调查问卷(蒙文版)
附录3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公众认知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4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公众认知调查问卷(蒙文版)
附录5 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1.1 选点原因
        0.1.2 选题原因
        0.1.3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蒙古族语言生活概况
        0.2.2 蒙古贞语言生活概况
        0.2.3 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0.3.2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文社会环境
    1.1 历史变迁
        1.1.1 历史背景
        1.1.2 人口变化
    1.2 文化传承与变迁
        1.2.1 语言文化
        1.2.2 媒体情况
    1.3 蒙古族教育概况
        1.3.1 起步期
        1.3.2 探索期
        1.3.3 调整期
    1.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二章 语言政策
    2.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2.1.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相关定义
        2.1.2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目标
        2.1.3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2.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2.2.1 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综述
        2.2.2 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
        2.2.3 政策落实情况
    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3.1 存在的问题
        2.3.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三章 日常生活领域语言使用现状
    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3.1.1 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3.1.2 语言能力
        3.1.3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和动机
    3.2 语言使用状况
        3.2.1 家庭语言使用
        3.2.2 社区语言使用
        3.2.3 行政司法语言接触
        3.2.4 媒体接触
    3.3 语言态度
        3.3.1 语言的社会地位评价
        3.3.2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期望度
        3.3.3 行为倾向和双语教育态度
    3.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因素分析
        3.4.3 对策建议
    小结
第四章 教育领域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4.1.1 教育现状
        4.1.2 学校概述
    4.2 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2.2 语言使用状况
        4.2.3 语言文字学习动机和语言文字态度
        4.2.4 教学及科研
    4.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
        4.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3.2 语言使用状况
        4.3.3 学习态度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对策建议
    小结
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二、结论
    三、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田野采撷
    附录三 数据资料
致谢

(4)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样本说明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广西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第一节 广西8家出版社分析
        一、广西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二、2000年前后广西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三、广西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第二节 广西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一、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二、广西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三、广西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第二章 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第一节 辽宁16家出版社分析
        一、辽宁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二、2000年前后辽宁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三、辽宁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第二节 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一、辽宁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二、辽宁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三、辽宁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第三章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
        一、广西与辽宁出版社比较
        二、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比较
    第二节 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发展启示
        一、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
        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
        三、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黑河地区满语元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语料特点及相关说明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 黑河地区满语概况
    第一节 黑河地区概貌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黑河地区满语的来源与分布
        一、黑河地区满语的历史来源
        二、黑河地区满语的地理分布
        三、黑河地区满语的调查情况
    第三节 黑河地区满语的元音系统
        一、元音的概念与发音特征
        二、满语元音的分类
        三、黑河地区满语的单元音
        四、黑河地区满语的复合元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元音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元音实验概述
        一、实验语音学及其发展
        二、元音实验的软件及方法
        三、元音实验的应用
    第二节 单元音的实验研究
        一、元音的生理及声学特征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元音舌位图与声学元音图
        四、国际音标标准元音的声学描述
    第三节 复合元音的实验研究
        一、复合元音的概念与分类
        二、复合元音的声学特征
        三、复合元音的实验原理与数据测量
        四、复合元音的声学分析
    第四节 元音格局的实验研究
        一、元音格局的研究
        二、元音格局的实验方法
        三、元音格局的应用
    第五节 黑河地区满语元音研究的实验设计
        一、研究设想及实验流程
        二、设计发音字表
        三、发音合作人及录音
        四、语料标注与提取实验数据
        五、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实验概述
        一、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实验内容
        二、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实验方法
    第二节 大五家子满语单元音实验研究
        一、大五家子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及声学分布
        二、大五家子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大五家子满语单元音的声学分析
    第三节 蓝旗村满语单元音实验研究
        一、蓝旗村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及声学分布
        二、蓝旗村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蓝旗村满语单元音的声学分析
    第四节 四季屯满语单元音实验研究
        一、四季屯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及声学分布
        二、四季屯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四季屯满语单元音的声学分析
    第五节 宏伟村满语单元音实验研究
        一、宏伟村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及声学分布
        二、宏伟村满语单元音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宏伟村满语单元音的声学分析
    第六节 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声学分析
        一、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比较分析
        二、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整体性分析
        三、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稳定性分析
    第七节 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的声学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实验研究
    第一节 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实验概述
        一、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实验内容
        二、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实验方法
    第二节 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声学特征研究
        一、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实验数据
        二、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声学分布图
        三、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声学特征
    第三节 黑河地区满语二合元音共振峰模式研究
        一、黑河地区满语二合元音共振峰数据
        二、前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模式研究
        三、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模式研究
        四、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模式比较研究
    第四节 黑河地区满语三合元音共振峰模式研究
        一、三合元音uɑi、iɑu的主要共振峰数据表
        二、三合元音uɑi的共振峰模式研究
        三、三合元音iɑu的共振峰模式研究
        四、三合元音uɑi和 iɑu的共振峰模式比较研究
    第五节 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的声学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河地区满语元音格局研究
    第一节 黑河地区满语元音格局实验概述
        一、元音格局的实验内容
        二、元音格局的实验方法
    第二节 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格局研究
        一、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数据的归一化
        二、黑河地区满语单元音格局分析
    第三节 黑河地区满语二合元音格局研究
        一、黑河地区满语二合元音数据的归一化
        二、黑河地区满语二合元音格局分析
    第四节 黑河地区满语三合元音格局研究
        一、黑河地区满语三合元音数据归一化
        二、黑河地区满语三合元音格局分析
    第五节 黑河地区满语元音格局的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家子村满语传承与满语研究
二、三家子村满语研究涵盖的重点问题
    (一) 满语濒危程度调查
    (二) 传承人的调查访谈
    (三) 满语教育传承开展
    (四) 满语的抢救性保护
    (五) 民族语言及对比研究
    (六) 家族族谱史料解析
三、近年来三家子满语研究的特点
四、三家子满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7)湘西地区土家语濒危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语言生态格局与语言濒危
        1.1.2 中国语言生态格局与语言濒危
    1.2 国际濒危语言研究综观
        1.2.1 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濒危语言的重视与保护措施
        1.2.2 国际濒危专项基金和组织机构
        1.2.3 濒危语言会议、学术着述
        1.2.4 濒危语言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中国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
        1.3.1 发展历程与成就
    1.4 濒危语言的界定维度研究
        1.4.1 国际界定维度
        1.4.2 中国濒危语言标准体系的研究
    1.5 濒危语言研究价值
        1.5.1 濒危语言的精神层面价值
        1.5.2 濒危语言的实用层面价值
    1.6 研究设计及论文框架
        1.6.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6.2 研究问题与方法
        1.6.3 研究意义
        1.6.4 论文结构
    1.7 小结
第二章 生态语言学理论综述
    2.1 生态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2.1.1 生态语言学学科概念的形成
        2.1.2 生态语言学学科概念的发展
    2.2 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范式——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
        2.2.1 豪根范式——语言生态学
        2.2.2 韩礼德范式——生态语言学
        2.2.3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2.3 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
        2.3.1 生态语言学国际研究现状简述
        2.3.2 生态语言学国内研究现状
    2.4 生态语言学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溯源
        2.4.1 整体论思想为生态语言学提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2.4.2 生态学理论提供的表达方式
        2.4.3 早期朴素生态语言观提供的思想基础
    2.5 语言生态观隐喻批评
        2.5.1 生态与生态学
        2.5.2 “语言生态”隐喻证伪
        2.5.3 “新”语言生态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言生态系统与语言生态环境
    3.1 语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联
        3.1.1 结构
        3.1.2 关联
    3.2 语言系统的生态环境
        3.2.1 生态环境与生态因子
        3.2.2 自然结构环境
        3.2.3 社会结构环境——经济因子、民族因子、政治因子、宗教因子
        3.2.4 文化结构环境—物质因子、思维因子、观念因子、习俗因子
        3.2.5 人群系统—意向因子、情感因子、心理因子
    3.3 语言接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家语濒危现状调查研究
    4.1 土家族与土家语简介
        4.1.1 土家族概貌
        4.1.2 土家族族源考
        4.1.3 土家语语言与文字
    4.2 土家语濒危的界定标准
    4.3 土家语语言活力评估调查
        4.3.1 土家语代际传承现状
        4.3.1.4 土家语使用人口绝对数量
        4.3.1.5 土家语使用人口占语言总人口的比例
        4.3.1.6 土家语地理范围分布的缩小
        4.3.2 土家语语言态度调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家语濒危的外生态环境
    5.1 土家语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改观
        5.1.1 地理交通的改观
        5.1.2 气候与景观的改变
    5.2 社会结构环境改观引起的语言转用
        5.2.1 土司制度下的政治汉化与当地汉化进程
        5.2.2 清朝“改土归流”变革加剧土家族汉化
        5.2.3 汉语汉学教育加速土家族转用汉语的进程
        5.2.4 汉族人口大量迁入促使“土、汉”语言文化接触
        5.2.5 经济活动方式的革新导致对汉语需求的扩大
    5.3 土家族文化结构对土家语发展的制约
        5.3.1 宗教习俗因子
        5.3.2 语言观念因子
    5.4 .土家族社会心理因素与土家语濒危
        5.4.1 情感因子
        5.4.2 认识因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家语濒危的内生态环境
    6.1 土家语、汉语的语言谱系关系与土家语濒危
        6.1.1 土家语与汉语的语言类型距离
        6.1.2 土家语与汉语音系结构的类同
        6.1.3 土家语词汇结构与汉语词汇结构相似
    6.2 语言生态接触与土家语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退化
        6.2.1 土家语语音受汉语的影响
        6.2.2 土家语词汇受汉语的影响
        6.2.3 土家语语法受汉语的影响
    6.3 土家语书写系统的缺失与土家语濒危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家语的保持与复兴的生态对策
    7.1 濒危语言保持与复兴的理论与实践
        7.1.1 濒危语言保持与复兴理论综述
        7.1.2 世界濒危语言保持与复兴成功案例
        7.1.3 启示与借鉴
    7.2 语言规划与土家语的保持、复兴
        7.2.1 土家语保持与复兴的地位规划
        7.2.2 土家语保持与复兴的本体规划
        7.2.3 土家语保持与复兴的习得规划
    7.3 土家语保持与复兴的反思与建议
        7.3.1 湘西自治州双语教育的战略失误与新定位
        7.3.2 土家语复兴中的规划建议
        7.3.3 倡导土家语的声望规划
    7.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土家语语言活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土家族语言态度调查问卷(一)
附录三 土家族语言态度调查问卷(二)

(8)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三、研究方法与核心概念
第一章 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
    一、大众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
    二、学术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
    三、社会化媒介对满语文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
第二章 媒介传播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异同与作用
    一、各媒介平台报道的相同点
    二、各媒介平台报道的差异
    三、媒介传播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作用
第三章 媒介传播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问题与策略优化
    一、媒介传播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媒介传播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策略的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第一节 调查实施及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区域
        二、调查过程及调查样本
    第二节 撒拉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撒拉族与化隆回族自治县
        二、撒拉族具体调查点
        三、撒拉族语言
    第三节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鄂温克族与鄂温克族自治旗
        二、鄂温克族具体调查点
        三、鄂温克族语言
    第四节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达斡尔族与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
        二、达斡尔族具体调查点
        三、达斡尔族语言
第二章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使用现状分析
        一、撒拉族母语使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母语使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母语使用情况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兼用情况分析
        一、撒拉族语言兼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语言兼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语言兼用情况
    第三节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转用情况分析
        一、撒拉族语言转用现状
        二、鄂温克族语言转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语言转用情况
第三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第三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第四节 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类型
        一、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比较
        二、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类型归纳
第四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网络中民族构式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民族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民族构成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构成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五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社区网络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
        一、撒拉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四、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比较
    第二节 同质社区网络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同质社区网络中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
        二、同质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异质社区网络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异质社区网络中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
        二、异质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四节 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与族际关系
        一、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与母语保持
        二、社区网络中的族际关系与母语保持
第六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成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语言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二、居住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三、发展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生产方式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二、宗教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三、教育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主体意识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
        二、语言文字观念
        三、婚姻家庭观念
第七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趋势
        一、汉语教育普及导致母语保持功能衰弱
        二、母语教育缺失造成母语传承链条断裂
        三、双语教育滞后延缓母语保持进程
        四、青少年母语保持心理与行为出现落差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应对策略
        一、引导和激励策略
        二、监测和保护策略
        三、提升和发展策略
结语
附录一: 调查问卷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问卷
    鄂温克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词汇测试表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词汇测试表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词汇测试表
参考文献
田野之上,岁月青葱(代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存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家子满族文化变迁研究[D]. 牟敏瑶.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建设研究[D]. 王雅萱. 吉林大学, 2020(03)
  • [3]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 苏日那.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4]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D]. 赵婧.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黑河地区满语元音实验研究[D]. 王娣. 黑龙江大学, 2019(02)
  • [6]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研究述评[J]. 黄志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8)
  • [7]湘西地区土家语濒危的生态语言学研究[D]. 尚巾斌.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0)
  • [8]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传播研究[D]. 马丽颖. 沈阳师范大学, 2017(01)
  • [9]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D]. 曹波.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5)
  • [10]探访满语“活化石”:黑龙江三家子村考察记[N]. 曾江,郝欣.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

标签:;  ;  ;  ;  ;  

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满语现状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