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语言障碍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语言障碍综合康复治疗

一、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1](2021)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的认知情况与态度,明晰言语障碍对患者及照护者造成的困扰。为改善照护者对言语障碍及治疗方法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使用目的性抽样中的最大差异抽样法进行抽样,于2020年4月至12月选取长春市及包头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14名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Vivo编码,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资料的分析与收集同步进行(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研究结果:根据14名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情况访谈的结果,总结出三个核心主题:“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1.“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包括三个次主题(1)日常交流的障碍(2)心理状况的变化(3)生活方面的困扰2.“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包括四个次主题(1)获得治疗方法相关信息的途径:医护人员、网络、其他(2)治疗内容:不了解、不满意、感到获得的信息不足、希望获得相关信息(3)预期目标(4)治疗效果反馈3.“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包括四个次主题(1)信心的重建(2)对未来的担忧:经济压力、患者与社会脱节、照护者活动受限、负担加重(3)对疾病和治疗的重视程度(4)责任感增加结论: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障碍认知情况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及其照护者对言语治疗及护理的不理解与不重视,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另外,言语障碍对患者和照护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患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照护者对于未来患者回归社会及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充满担忧。照护者的角色发生转变、压力剧增、活动受限,健康状况受到影响。以上原因导致患者及照护者对言语障碍的治疗及护理存在消极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与效率。患者与照护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应该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言语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更加系统且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关注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并给予适当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平台向社会普及相关知识,帮助社会接纳患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减轻照护者的负担。

李思奇,张玉梅[2](2021)在《构音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构音障碍是一种运动性语言障碍,其发病率较高。严重的构音障碍往往影响患者日常沟通能力,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了解构音障碍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评估和治疗的现状,以提高构音障碍的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患者进行语言恢复治疗。

常丽静,王亚辉,邢军,张立庄,赵甫刚[3](2020)在《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因不能按时完成疗程而剔除,对照组中有2例因并发心血管疾病而转科治疗,最终纳入本研究病例84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单纯一对一方式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共60 min,每周治疗6 d,持续4周;观察组在每日上午进行一对一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下午进行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分项积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8项分项积分中,观察组除颌位置积分[(3.15±0.8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余7项分项积分[呼吸(1.02±1.03)分、唇的运动(2.04±1.25)分、反射(1.02±0.74)分、软腭运动(1.00±0.88)分、喉运动(1.30±1.23)分、舌运动(2.36±1.30)分、言语(2.23±1.3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1.99±0.91)分、唇的运动( 4.14±1.91)分、反射(2.08±1.29)分、软腭运动(1.79±1.45)分、喉运动(3.22±1.64)分、舌运动(5.31±2.62)分、言语(3.88±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量表的各指标评分[生理领域(68.51±4.32)分、心理领域(67.53±4.52)分、环境领域(68.86±5.22)分、社会领域(50.36±4.65)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生理领域(41.22±3.90)分、心理领域(48.66±5.00)分、环境领域(43.63±4.60)分、社会领域(43.92±4.10)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可显着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葛胜男,尹敏敏,万勤,黄昭鸣[4](2021)在《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脑卒中是一组由于脑部血管突发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近年来脑卒中成为导致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4],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有学者曾对中国31个省总计480 687例2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年内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1 114.8/10万、246.8/10万和114.8/10万[5]。

周凤娟[5](2020)在《试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者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者的护理作用。方法抽取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作用。结果观察组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在复述语言、听名指物、执行命令等言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对患者言语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推广应用。

金倩倩[6](2020)在《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文中指出神经性言语障碍(dysarthria)是因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损而引起的言语障碍,该障碍会导致言语呼吸、发声、共鸣、构音、韵律和可懂度的异常。在汉语普通话背景下,缺乏符合汉语特点并且能全面反映以上言语维度的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为此,本研究开发了适用于汉语普通话背景的《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Dysarthria Assessment Tool,DAT),依据ICF制定了神经性言语障碍分级标准,并用DAT分析了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特征和神经性言语障碍程度。具体如下:1.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首先,以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对神经性言语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基础,依据国内外神经性言语障碍相关研究成果,借鉴临床工作者的评估和干预经验,确定了DAT的编制原则、评估框架以及评估内容。此外,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初版DAT内容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以正常成人和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为被试进行预实验。从而编制出了兼具全面性、准确性、实用性、直观性、经济性和针对性的DAT,共包括反射、呼吸、喉、软腭、下颌、唇、舌、韵律和可懂度9个版块。其次,采集了50名不同分型的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DAT评估结果,对DAT的心理测量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DAT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缺失数据<5%)、可接受性(无地板和天花板效应)、内部一致性信度(>0.7)、评分者间信度(>0.9)、重测信度(>0.9)、内容效度(>0.9)以及内部效度(0.5-0.7),可以应用于神经性言语障碍的临床评估以及科学研究。最后,使用DAT对80名正常成人进行言语功能评估,对比了性别和年龄对正常成人DAT评估结果的影响,发现性别对DAT评估结果的影响小,而年龄对DAT评估结果的影响大。由此建立了DAT的参考标准,并依据ICF制定了言语障碍程度的分级标准。2.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应用使用DAT分别对23名痉挛型/33名运动不及型/9名弛缓型/37名混合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和与其匹配的正常成人进行评估,分析了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的言语特征以及言语障碍程度分级特点,并对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的言语特征和言语障碍程度分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痉挛型、运动不及型和混合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在DAT的9个版块中均有损伤。而面神经麻痹的弛缓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仅有唇功能受损,损伤并未累及其他版块。痉挛型患者的言语特征表现为喉功能损伤最为严重,唇、舌、韵律和可懂度的损伤也较为严重,而反射、呼吸、软腭和下颌受损较轻。运动不及型患者的喉和舌功能损伤最为严重,唇、韵律和可懂度的损伤也受到较多损伤,而反射、呼吸、软腭和下颌功能损伤较轻。而面神经麻痹弛缓型患者的唇功能虽然受损,但唇功能的损伤在言语状态下表现不明显。混合型患者的喉功能损伤最为严重,舌、韵律和可懂度的损伤较为严重,而反射、软腭和下颌的损伤较其他维度轻,不同患者间的言语表现异质性大。DAT易于区分痉挛型/运动不及型/混合型患者与正常成人,但在面神经麻痹的弛缓型患者与正常成人的区分度不明显。对比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的DAT各版块得分和障碍程度分级,发现混合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在所有版块中和整体的损伤都最为严重,痉挛型的言语损伤次之,运动不及型的言语损伤较轻,而面神经麻痹的弛缓型言语损伤(除了唇版块)最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开发了一套符合中国语言及文化特点的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2)提供了符合汉语普通话特点的言语评估素材;(3)丰富了国内外对各型神经性言语障碍特点的基础研究。

范宏光,张巧莲,王利军,梁雪梅,李强,谷亚伟,赵岚[7](2020)在《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ADL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ADL各项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璐[8](2020)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治疗认知障碍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实验研究和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且患者均存在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功能训练、高压氧疗法、作业疗法、运动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方式,而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部位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治疗疗效。其中Mo CA、MMSE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变化,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er ultrasound,TCD)检测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o CA评分分别为(25.48±2.35)分和(20.32±3.08)分,MMSE评分分别为(28.24±2.01)分和(25.12±2.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认知功能改善更显着(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2.52±6.05)分和(18.16±6.53)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更明显(P<0.05)。3、ADL能力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BI评分分别为(73.40±9.70)分和(55.80±9.10)分,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ADL能力提升更显着(P<0.05)。4、血流动力学评定: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各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着(P<0.05)。5、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可增加局部及大脑皮质血流量,改善脑灌注和脑循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神经细胞,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提升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该疗法适合临床推行及应用。

华祎辰[9](2020)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血管意外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脑卒中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脑卒中的研究中来,脑卒中后可能遗留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及肩手综合征等,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是发生率最高,影响最广泛的,高达80%脑卒中幸存患者存在运动缺陷,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当前使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来改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各种形式的康复干预措施改善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并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新的神经系统检查及治疗技术,它的特点是无痛、非侵入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目的:观察不同频率(0.5Hz与10Hz)的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皮质潜伏期,同时应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1.MEP皮质潜伏期的前后比较:治疗前,高频组、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患者的MEP潜伏期(24.42±1.46s,25.26±1.05s,24.90±1.6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MEP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缩短(23.42±1.51s,22.71±1.02s,24.15±1.48s),且高频组与低频组缩短程度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较高频组缩短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MCT的前后比较:治疗前,高频组、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患者的CMCT(11.86±0.86s,11.88±0.69s,12.16±0.9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CMCT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缩短(11.08±0.84s,10.65±0.75s,11.57±0.75s),且高频组与低频组缩短程度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CMCT较高频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MA量表评分的前后比较:治疗前,高频组、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23.27±6.13,22.20±6.18,22.50±7.49),下肢FMA(11.73±3.35,11.60±3.21,11.70±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上肢FMA(36.43±7.14,36.80±5.65,30.33±6.20),下肢FMA(18.00±3.38,18.70±4.78,15.93±3.24),且高频组与低频组提高程度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4.BBS量表评分的前后比较:治疗前,高频组、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患者的BBS评分(18.20±15.37,16.80±12.73,16.77±1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32.43±14.50,33.73±12.88,25.27±12.16),且高频组与低频组提高程度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5.MBI量表评分的前后比较:治疗前,高频组、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患者的MBI评分(39.47±19.19,42.37±18.43,42.37±2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64.13±17.34,66.33±18.73,53.83±22.06),且高频组与低频组提高程度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单纯运用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较,低频rTMS治疗健侧和高频rTMS治疗患侧均能更显着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2.本研究表明以0.5Hz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对病灶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善作用优于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

耿飞,程红亮,孙芳灿,王巢临[10](2019)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留功能障碍》文中认为脑卒中(stroke)即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本病十分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卒中后的功能障碍恢复十分有益,如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吞咽障碍、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卒中后情感障碍等。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提高和恢复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刺腧穴疗法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更有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应用针灸与康复治疗技术的结合对卒中遗留有后遗症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卒中后相关功能障碍临床康复的疗效。关键词脑卒中;针刺;腧穴;康复训练

二、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述和定义
        1.2.1 脑卒中
        1.2.2 脑卒中后失语
        1.2.3 构音障碍
        1.2.4 照护者
    1.3 研究现状
        1.3.1 构音障碍的治疗
        1.3.2 失语症的治疗
        1.3.3 患者及照护者对言语障碍的认知情况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质性研究
        2.1.2 现象学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许可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访谈结果
        3.2.1 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
        3.2.2 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
        3.2.3 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
第4章 讨论
    4.1 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情况
    4.2 对言语治疗认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4.2.1 交流程度需求
        4.2.2 患者的心理因素
    4.3 照护者对治疗的态度
    4.4 对照护者的影响
        4.4.1 照护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4.4.2 对照护者与患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4.5 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不足的干预策略
        4.5.1 医疗保健层面
        4.5.2 社会层面
        4.5.3 个人层面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训练
    1.1 呼吸训练
    1.2 发声训练
        1.2.1 音调训练
        1.2.2 响度训练
        1.2.3 音质训练
    1.3 共鸣训练
2 针对性构音、韵律训练
    2.1 构音训练
        2.1.1 口部运动训练
        2.1.2 构音音位训练
    2.2 韵律训练
        2.2.1 语速训练
        2.2.2 语调训练
        2.2.3 重音训练
3 其他康复治疗措施
    3.1 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3.2 物理治疗
    3.3 心理治疗
4 小结

(5)试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2.2 比较两组言语功能评分
3 讨 论

(6)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言语
        二、神经性言语障碍
        三、言语功能评估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神经性言语障碍相关评估工具
        二、神经性言语障碍的障碍特征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
    第一节 评估工具的编制
        一、编制原则的确定
        二、评估框架的构建
        三、评估内容的形成
        四、专家评价
        五、预实验
        六、讨论
    第二节 评估工具的心理测量特征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评估工具的参考标准建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应用
    第一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在痉挛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在运动不及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在弛缓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在混合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不同类型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表现的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创新和意义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留功能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1康复训练
        1.1训练方法
        1.2优势
    2针刺疗法
    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的优势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
    1康复训练
        1.1训练方法
        1.2优势
    2针刺治疗
    3针刺结合吞咽训练的优势
卒中后言语障碍的康复
    1康复训练
        1.1训练方法
        1.2优势
    2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优势
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1康复训练
        1.1训练方法
        1.2优势
    2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优势
讨论

四、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D]. 王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2]构音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进展[J]. 李思奇,张玉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01)
  • [3]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常丽静,王亚辉,邢军,张立庄,赵甫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09)
  • [4]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葛胜男,尹敏敏,万勤,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01)
  • [5]试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言语障碍者的作用[J]. 周凤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3)
  • [6]神经性言语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D]. 金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7]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范宏光,张巧莲,王利军,梁雪梅,李强,谷亚伟,赵岚.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3)
  • [8]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 华祎辰.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10]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留功能障碍[J]. 耿飞,程红亮,孙芳灿,王巢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脑卒中语言障碍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