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开发

长白山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开发

一、长白山区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健[1](2020)在《长白山松茸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松茸是一种呼吸跃变型食用菌,采后极易发生开伞褐变等现象,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松茸保鲜手段是决定采后松茸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为研究长白山松茸的保鲜技术并延长其货架期,明确采后松茸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贮藏环境中抗菌及抗氧化能力对松茸保鲜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低温、气调、复合包装膜进行松茸保鲜实验,以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溶性总糖含量、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感官质量为指标建立长白山松茸保鲜效果评价模型,对保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贮藏与气调贮藏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湿度和气体比例可以直接影响松茸采后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直观分析得出松茸最佳贮藏温度为2~4℃,最佳贮藏相对湿度为85%~90%,最佳气调比例为V(O2):V(CO2):V(N2)=3:15:82,可以延长货架期7天。在低温贮藏实验中发现1℃贮藏条件下松茸在贮藏第12h时菌柄及伞盖处出现凹陷型褐变斑点,由此推断长白山松茸冷害临界温度为1℃,在气调贮藏实验中各处理组均未发生低氧与高二氧化碳伤害。为了研究适宜长白山松茸的包装膜保鲜材料,选取了牛蒡提取物为改性剂,明胶为基质制备复合保鲜膜。牛蒡提取液保鲜功能有效期实验结果显示4℃贮存的牛蒡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性明显优于室温,对真菌的抑菌性不受温度影响,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不受温度影响,牛蒡提取物最多可贮存4天。分别采用鸡皮和兔皮制备明胶膜,研究不同材料制备的复合膜性能,测定各组复合膜物理性能并作结构表征发现,在以鸡皮为材料制备的明胶复合膜时牛蒡提取物的最佳浓度为5%,此配比下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为1.91g(m·s·Pa)-1·10-8、抗拉强度33.1MPa、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9.98%;在以兔皮为材料制备的明胶复合膜时牛蒡提取物的最佳浓度为6%,此配比下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为2.43g(m·s·Pa)-1·10-8、抗拉强度64.32MPa、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63.43%。通过红外光谱对复合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牛蒡提取物浓度的增加,酰胺I带逐渐发生偏移,这也说明牛蒡提取物与明胶共混后发生了聚合反应,氢键的形成增强了复合膜的整体性能。酰胺I带是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二级结构,通过研究酰胺I带的表征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牛蒡提取物对复合膜二级结构的影响。不同牛蒡提取物浓度的复合膜在1700~1600 cm-1处光谱带拟合处理的结果显示,随着牛蒡提取物浓度增加,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逐渐减少,β-折叠和β-转角逐渐增加,这说明复合明胶膜因牛蒡提取物的加入,其二级结构向β-折叠和β-转角转化,牛蒡提取物的加入使明胶多肽分子链得到展开和伸展,明胶与牛蒡提取物中的酚类、酮类以及相关基团发生聚合反应,降低了明胶的亲水性,削弱了明胶肽链之间的聚合反应。通过SEM电镜对复合膜进行观察,牛蒡提取物浓度在实验范围时,两种复合膜表面均未出现分相,说明明胶与牛蒡提取物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当牛蒡提取液浓度逐渐增加至最优配比时,牛蒡提取物与明胶聚合产生氢键结晶后所产生的白色结晶体显着增加,当牛蒡提取物浓度超过最佳配比浓度后白色结晶体减少。包装膜保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包装膜保鲜后的长白山松茸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溶性总糖、褐变率、多酚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感官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牛蒡鸡皮明胶膜和牛蒡兔皮明胶膜在水蒸气透过率、抗菌性和抗氧化能力上的优良表现,不同包装膜对采后长白山松茸的保鲜效果为:牛蒡兔皮明胶膜>牛蒡鸡皮明胶膜>聚乙烯膜。通过建立长白山松茸保鲜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发现使用牛蒡提取物/兔皮明胶复合膜进行松茸保鲜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739,其次为气调保鲜,得分为0.535,最后为低温贮藏,得分为0.478。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考虑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综合得分可以作为方法选择先后性的依据。

王锋尖[2](2019)在《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鄂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主要包括湖北省内的神农架、十堰、宜昌、恩施、襄阳、随州等地,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三峡库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鄂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充沛的水分,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大型真菌。通过文献查阅,除神农架以外,鄂西其余地方少有大型真菌资源的公开报道。本研究对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鄂西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进行了评价,编制了鄂西大型真菌红色目录。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对鄂西地区范围内的3023份大型真菌标本(野外采集获得的2151份标本及馆藏872份标本)整理、鉴定,共鉴定出841种,隶属于2门、7纲、23目、94科、295属,其中,子囊菌类95种、胶质菌类32种、伞菌类418种、牛肝菌类56种、腹菌类32种、多孔菌类140种、红菇类68种,包括食用菌208种,药用菌182种,有毒菌245种。发现并描述新种1个:蓝紫黄蘑菇Xanthagaricus ianthinus Y.Li&F.J.Wang,拟定新种2个:湖北光柄菇Pluteus hubeiensis Y.Li&F.J.Wang、武当假亚脐菇Pseudoomphalina wudangensis Y.Li&F.J.Wang,中国新记录种11个:高丽冷杉生菌Abieticola koreana Hyang B.Lee、砖红小蘑菇Micropsalliota lateritia Heinem.、牧场黄蘑菇Xanthagaricus epipastus(Berk.&Broome)Hussain、石墨粉褶菌Entoloma graphitipes E.Ludw.、棱镜孢粉褶菌Entoloma prismaticum Hir.Sasaki,A.Kinosh.&K.Nara、可疑球盖菇Stropharia ambigua(Peck)Zeller、卡斯特光柄菇Pluteus karstedtiae Menolli,Justo&Capelari、变色光柄菇P.variabilicolor Babos、绒盖光柄菇P.velutinus C.K.Pradeep,Justo&K.B.Vrinda、坚实田头菇Agrocybe firma(Peck)Singer、威帕特假小孢伞Pseudobaeospora wipapatiae Desjardin,Hemmes&B.A.Perry。补充湖北省新记录属37个:囊盘菌属Ascocoryne、绿盘菌属Chlorencoelia、螺菌属Neobulgaria、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杜蒙盘菌属Dumontinia、平盘菌属Discina、大团囊虫草属Tolypocladium、冷杉生菌属Abieticola、暗褶伞属Melanophyllum、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黄蘑菇属Xanthagaricus、黏伞属Limacell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粉褶红盖菇属Entocybe、Porpolomopsis、裸伞属Gymnopilus、暗皮伞属Flammulaster、木生杯伞属Ossicaulis、灰顶伞属Tephrocybe、雅典娜小菇属Atheniella、囊皮菇属Cystoagaricus、须瑚菌属Pterula、雅薄伞属Delicatula、法伞属Fayodia、假小孢伞属Pseudobaeospora、假亚脐菇属Pseudoomphalina、毛缘菇属Ripartites、杵瑚菌属Pistillaria、核瑚菌属Typhula、裘氏牛肝菌属Chiua、红孢牛肝菌属Porphyrellus、臧氏牛肝菌属Zangia、拟蜡伞属Hygrophoropsis、白齿耳菌属Mycoleptodonoides、棉絮干朽菌属Byssomerulius、蜡卧孔菌属Ceriporia、地花孔菌属Albatrellus,补充湖北新记录种274个。物种多样性编目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2008)系统和真菌索引(http://www.indexfungorum.org/)排列。区系多样性的研究:包含10个物种及以上的科定义为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的优势科,经过数据整理发现优势科有24科,共包含608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科数的25.53%,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2.29%。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光柄菇科Plute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钉菇科Gomphaceae、花耳科Dacrymycetaceae、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而包含10个物种以下的科共有70个,仅有物种233种,占总种数的27.71%,在本区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包含5个及以上物种的属定义为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的优势属,经过数据整理发现优势属有41个,占总属数的13.90%,计439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2.20%。物种的区系地理组成上,鄂西地区大型真菌主要以北温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为主,其中北温带分布种206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4.49%;世界广布种168种,所占比例为19.98%。其它区系成分如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分布种、欧亚大陆分布种、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14.03%、12.49%和11.06%。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有种占整个区系成分的7.13%,丰富的特有成分,说明了鄂西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物种濒危程度评价及红色目录编制: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对841个大型真菌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鄂西大型真菌红色目录。评估结果表明鄂西有大型真菌易危物种3个:近杯伞状粉褶菌Entoloma subclitocyboides W.M.Zhang、承德高腹菌Gautieria chengdensis J.Z.Ying、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Zang,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0.36%。此外,近危的大型真菌有8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东方色钉菇Chroogomphus orientirutilus Y.C.Li&Zhu L.Yang、东方钉菇Gomphus orientalis R.H.Petersen&M.Zang、密枝糊菌Ramaria stricta(Pers.)Quél.、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灵芝Ganoderma lingzhi Sheng H.Wu,Y.Cao&Y.C.Dai、杯冠瑚菌Artomyces pyxidatus(Pers.)Jülich。另数据不足的有223种,无危的607种。易危、近危以及数据不足的物种均为需要关注和保护的物种。因此,鄂西地区需关注和保护的大型真菌达234种,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27.82%。

高远[3](2019)在《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森林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开展森林旅游业、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推动人类绿色文明的强大动力。其中水库森林景区在城市及城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森林植物资源,在植物地理的研究上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水库的防洪、发电等基础或经济功能。本文将以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区系分析以及资源功能分类。结果表明:柴河水库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景区内维管植物共332种,分属于69科,215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3科3属3种,占所有种数的0.9%;裸子植物共1科2属4种,占所有种数的1.2%;被子植物共有66科,210属,325种,占所有数的99.09%。按照科的大小级来分析,少种科优势较为明显。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跨度较广,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共有134属,196种,占景区植物的一半以上。生活型组成差异大,草本、木本植物占优势。通过对柴河水库植物资源功能分类,发现有观赏植物92种,包括观花类59种、观叶类37种、观果类12种;食用植物98种;工业用植物273种;环境改造植物13种;饲用植物58种。外来植物8种;有毒植物13种;珍稀濒危植物5种。柴河水库中以工业用资源植物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食用资源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薤白(Allium macrostemon)等、观赏类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渥丹(Lilium concolor)等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应采取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包括建立红松、黄檗等物种的核心保护区域,建立濒危植物科普区。建立观赏花卉区、观叶、观果游览区,药用、食用等功能植物示范区等。

吴林[4](2016)在《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文中认为中国一直有笃斯越桔的食用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将原产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的笃斯越桔加工成酒、汁产品并销售。1981年,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从美国引种蓝莓,2000年在山东青岛实现产业化种植。2015年全国超过20个省市区开展蓝莓种植,总面积约3万hm2,产量约2.5万t。筛选审定了22个品种,实现了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和扦插育苗,解决了土壤改良及调酸、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销售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产业经济。在对中国1981—2015年(35年)蓝莓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全面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蓝莓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品种区域化、技术本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和产业信息化。

姬文秀,李虎林[5](2013)在《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分析》文中提出长白山区蕴藏了丰富的野果资源,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并且大多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应用范围广,开发潜力巨大。该文概述了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概况、特点和经济价值,阐述了其濒危状况,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了分析。

苏亚拉图[6](2013)在《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给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植物区系分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珍稀濒危等级评定、民族植物学调查和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对该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野生植物资的基本组成和类型、野生植物的区域性珍稀濒危等级和优先关注级别、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牧民命名和利用当地野生植物的民间知识、当地牧民对自然保护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在植物多样性方面(1)共查明该区有维管束植物70科、222属、373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7科219属367种及种下分类等级。本区植物以菊科种类最多,有65种,其次是禾本科,有44种;含有15种以上的有6个科,所含种数占总植物种数的51.74%;只含有1种的有30个科;最大的属为蒿属,有植物14种,其次为蓼属、委陵菜属、黄芪属,种数前四属所含种数占总植物种数的10.72%;只含1种属有143个属。(2)本区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植物属的15分布区类型中的14个;植物种的分布类型有13个,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与东亚植物区系和泛地中海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本区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最高,其次为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本区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有217种,占总植物种数的58.18%;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以典型的中生草本植物为主,共有163种,占总植物种数的43.70%。(3)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方法,将该区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9个群系。(4)区域性珍稀濒危等级的判定包括区域性极危种1种,濒危种11种,易危种21种,近危种27种,安全种313种。区域性优先关注级别的排序包括一类优先关注11种,二类优先关注18种,三类优先关注54个种,普通关注290种。2.野生植物资源方面(1)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可分为14个类型,包括野生饮食用植物131种,野生饲用植物324种,野生药用植物250种,野生观赏植物84种,野生纤维植物41种,野生鞣料植物26种,野生油脂植物44种,环境改良野生植物46种,野生木材植物15种,野生绿肥植物20种,野生农药植物54种,野生染料植物19种,野生芳香植物38种以及珍稀保护植物32种。(2)鉴于饲用植物是目前当地牧民所利用的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保护区内饲用植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共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优等饲用植物41种、良等饲用植物91种、中等饲用植物101种、低等饲用植物75种、劣等饲用植物16种。优等饲用植物主要由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组成。(3)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AHP)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保护区野生蔬菜用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蔬菜用植物有Ⅰ级8种,Ⅱ级20种,Ⅲ级21种,Ⅳ级7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有Ⅰ级105种,Ⅱ级80种,Ⅲ级44种,Ⅳ级21种。3.在民族植物学方面(1)从当地蒙古族民间共记录到民间植物名146条。根据标本鉴定结果,它们与植物分类学上的111种、1亚种、7变种和1变型对应,隶属42科88属。民间植物名与学名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对一、二或三对一以及一对二或三。在结构上,民间植物名可分为原始名、衍生名和借用名。(2)保护区内的内蒙古族牧民利用野生植物作食物、药物、饲料、建筑与工艺材料以及传统精神文化。民间饮食用野生植物有32种,涉及野生粮食、蔬菜、水果、茶用、调料和食用油。民间药用植物26种,兽药用植物11种。当地牧民所认为的重要牧草和饲料用植物共有46种。建筑与工艺用植物包括建筑用植物16种,材用植物17种,纤维用植物16种。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还涉及到当地蒙古族牧民的宗教信仰、节日习俗、自然崇拜等传统精神文化生活领域。4.在KAP方面对保护区内居民KAP调查分析结果对有关该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相互作用关系的处理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居民对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法律和条例都有所了解。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放牧地及牧草”是保护区内最有用的资源。75%的居民认为自然保护对他们有好处,但还有46.4%的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保护区。64.3%的居民认为设立保护区后收入大大降低。70.2%的居民对保护区内禁牧政策有意见,有65.5%的居民认为禁牧时间太长。83.8%的居民希望政府发放补贴以弥补牧民的损失。83.3%的居民表示不愿意从保护区搬出。有51.2%的居民表示未参加过培训或相关活动。42.9%的居民表示能够制止破坏自然环境的他人行为,有81%的居民表示平时能够告知其他村民不要进入保护区搞破坏活动。86.9%的居民表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做有关自然保护的教育。

赵国英[7](2013)在《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杓兰属(Cypripedium)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的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因其株型优雅、花色绚丽、花形奇特,深受广大科研人员和花卉爱好者的喜爱。该属全球约50个种及变种,我国约产36种、1个变种及多种变型,有26个特有种,据记载吉林省产5个种及1个变型,主要分布在长白山等吉林的东部山区,虽然长白山区是我国野生杓兰属植物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并且有许多不同花色、花形的杓兰属植物类型,但目前这些杓兰属植物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相反生境破坏严重、野生种被大量盗挖。近年来国内对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研究开始陆续报道,但对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和数量分类的研究却未见报道。笔者采取实地踏查与文献检索、调查走访等方法,对长白山区10个样地的杓兰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收集,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和数量分类的方法对采集到的72份杓兰属植物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其亲缘关系并明确其分类地位,探讨杓兰属植物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形态分类,以期为杓兰属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长白山区的杓兰属植物共有5种及1变型,分别是大花杓兰(C.maacranthum)及其变型大白花杓兰(C.macranthum Swartz f.albiflora(Makino)Ohwi)、杓兰(C.calceolous)、斑花杓兰(C.guttatum)、山西杓兰(C.shanxiense)和东北杓兰(C.ventricosum),此外,还发现了4个未见报道的杓兰属植物的新类型:即唇瓣、侧花瓣及中萼片均为黄色;唇瓣白色、其它两部位为胭脂红色,只是侧花瓣基部至先端颜色渐淡;唇瓣黄色、其它两部位为胭脂红色;唇瓣白色、其它两部位为绛紫色。其中大花杓兰及其变型—大白花杓兰分布最广,花色最丰富,从纯白色、淡粉色、粉色、玫红色至紫红色不等;其次是东北杓兰、斑花杓兰和杓兰,分布最少的是山西杓兰,只在临江、汪清2处发现。上述杓兰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纬41°37.29’~43°34.86’,东经125°53.31’~129°39.88’范围内,垂直分布高度为102.3~1745m之间;虽为耐阴植物,但花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条件;生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30.08~41.2mg/kg范围内、pH值在5.20~6.22之间,喜生于阔叶林下、近林缘或稀疏的林间缓坡地;其植物群落组成种类多样,组成群落乔木层主要有蒙古栎、茶条槭、紫椴、山杨等;灌木层主要是鸡树条荚莲、胡枝子、翅卫矛、瘤枝卫矛等;草本层主要有铃兰、东风菜、宽叶山蒿及小玉竹等。2.杓兰属植物材料的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20ng模板DNA、1.5U TaqDNA 聚合酶、1.5μmol/1 引物浓度、0.05mmol/1 dNTPs;选出 10 条适宜杓兰属植物材料遗传分析的ISSR引物,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0.0~55.0℃。3.10条适宜杓兰属植物材料ISSR分析的引物,共在73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平均每条引物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6.7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1.78%。4.对72份杓兰属植物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0.66为阈值,将72份材料分为4组:第Ⅰ组包括26份大花杓兰、8份大白花杓兰试材和6份新类型试材;第Ⅱ组包括8份东北杓兰试材;第Ⅲ组包括山西杓兰、杓兰和4份新类型试材,共16份试材;第Ⅳ组包括所有斑花杓兰试材,共8份。5.以72份杓兰属植物材料的26个形态性状为依据,运用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Q型聚类结果将72份杓兰属植物材料分为3组;R型聚类分析揭示了所选性状在杓兰属植物的分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综合分析杓兰属植物ISSR分子标记及形态学的数量分类结果,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类似,但部分试材的亲缘关系与形态特征关系不大,试材间表现出一定的杂合性。

刘敏莉,张永刚[8](2011)在《长白山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调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介绍几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形态特性、生态习性、食疗保健价值。指出长白山野生食药兼用菌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张然,张雪清,张岩,从媛媛[9](2008)在《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专利战略研究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状况,特别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专利保护情况,建议开展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专利战略研究,为长白山生态区域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周繇,徐克学[10](2007)在《长白山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文中研究说明经过7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3科、629属、1800种、190变种、47变型,分别占中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47.67%,18.46%,5.80%。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5种,占植物总数的1.39%;多年生草本1251种,占植物总数的69.5%;药用类、观赏和饲用类最多,分别占植物总数的51.56%、44.78%和33.67%。87.28%的种类分布在海拔450~1000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二、长白山区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白山区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白山松茸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松茸的营养及食用价值
        1.2.2 我国松茸主要产区简介
        1.2.3 松茸采后成熟机理
        1.2.4 松茸保鲜机理及技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长白山松茸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失重率
        2.2.2 呼吸强度
        2.2.3 可溶性总糖含量
        2.2.4 褐变指数
        2.2.6 多酚氧化酶活性
        2.2.7 细胞膜透性
        2.2.8 感官质量评分
    2.3 本章小结
3 长白山松茸气调保鲜技术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失重率
        3.2.2 呼吸强度
        3.2.3 可溶性总糖含量
        3.2.4 褐变指数
        3.2.5 多酚氧化酶活性
        3.2.6 细胞膜透性
        3.2.7 感官质量
    3.3 本章小结
4 长白山松茸包装膜保鲜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牛蒡提取物保鲜性能研究
        4.2.2 牛蒡对鸡皮明胶膜改性的研究
        4.2.3 牛蒡对兔皮明胶膜改性的研究
        4.2.4 包装膜保鲜松茸技术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牛蒡提取物保鲜效果
        4.3.2 牛蒡对鸡皮明胶膜改性效果
        4.3.3 牛蒡对兔皮明胶膜改性效果
        4.3.4 不同包装膜对松茸保鲜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长白山松茸保鲜效果综合评价
    5.1 评价方法
    5.2 建立长白山松茸保鲜效果评价模型
        5.2.1 构建指标体系
        5.2.2 构建判断矩阵
        5.2.3 确定权重
    5.3 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2)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湖北省研究概况
    1.3 研究地概况
        1.3.1 地理与地形
        1.3.2 气候条件
        1.3.3 土壤状况
        1.3.4 植被状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鄂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鄂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第三章 新种与拟定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和湖北省新记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新种与拟定新种
        3.4.2 中国新记录种
        3.4.3 湖北省新记录属、种
        3.4.4 鄂西光柄菇属大型真菌多样性
第四章 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优势科分析
        4.2.2 优势属分析
        4.2.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第五章 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红色目录
    5.1 研究材料
    5.2 研究方法
    5.3 .评估结果与分析
        5.3.1 大型真菌受威胁物种
        5.3.2 大型真菌近危物种
        5.3.3 大型真菌需关注和保护物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森林景区现状
        1.2.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的主要思路
        2.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自然概况
        2.1.2 技术路线
    2.2 调查方法
    2.3 分析方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3.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和占比
        3.1.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科的等级组成
        3.1.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属的等级组成
        3.1.4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
    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3.2.1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属分布区类型
        3.2.2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及其分类
        3.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概况
        3.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与建议
        4.2.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4.2.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4.2.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功能分析
        4.2.4 开发利用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的蓝莓科研历程
    1. 1 初始阶段———野生笃斯越桔的资源调查与研究阶段
    1. 2 第二阶段———北美蓝莓的引进与研究阶段
    1. 3 第三阶段—全国蓝莓科研大合作阶段
        1.3.1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的成立助推了蓝莓产业发展
        1.3.2农业部启动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实现了全国蓝莓科研的大合作
        1.3.3栽培技术和栽培生理
        1.3.4贮藏与加工
        1.3.5病虫害防治
        1.3.6果实品质与保健功能
        1.3.7产业经济研究
2 中国的蓝莓产业发展历程
    2. 1 国外蓝莓产业经验对国内的借鉴
    2. 2 中国蓝莓产业化种植
    2. 3 全国各地“蓝莓节”
    2. 4 蓝莓加工领域发展
3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之路

(5)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物种多样性
    1.2 垂直地带性
    1.3 成层性
    1.4 脆弱性
    1.5 敏感性
2 长白山区野果资源的开发利用
    2.1 药用植物资源
    2.2 蜜源植物资源
    2.3 观赏植物资源
    2.4 工业原料植物资源
    2.5 砧木及果树品种改良资源
3 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濒危现状
4 开发利用与保护

(6)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1.2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3 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1.4 自然保护区与民族植物学研究
    1.5 研究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状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保护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土壤
        2.1.5 水文
        2.1.6 植被
    2.2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
        2.2.1 社会经济结构
        2.2.2 土地利用结构
        2.2.3 管理现状
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3.1.1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研究
        3.1.2 野生植物资源研究
        3.1.3 民族植物学研究
    3.2 研究方法
        3.2.1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研究方法
        3.2.1.1 调查点和调查线路的确定
        3.2.1.2 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方法
        3.2.1.3 植被群落类型的研究方法
        3.2.1.4 植物物种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级别的研究方法
        3.2.2 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方法
        3.2.2.1 野外考察法
        3.2.2.2 文献研究法
        3.2.2.3 植物资源评价法
        3.2.3 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3.2.3.1 文献研究
        3.2.3.2 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3.2.3.3 社区居民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的研究方法
        3.2.3.4 调查点及路线
        3.2.4 技术路线
4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研究
    4.1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1.1 植物分类群组成
        4.1.1.1 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4.1.1.2 科、属的统计分析
        4.1.2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4.1.2.1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4.1.2.2 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4.1.2.3 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
        4.1.3 植物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4.1.3.1 生活型分析
        4.1.3.2 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4.1.4 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的比较分析
        4.1.5 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4.2 植被分类及其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4.2.1 植被分类
        4.2.1.1 植被的分类原则
        4.2.1.2 分类单位及命名
        4.2.1.3 植被分类的结果
        4.2.2 主要植被类型特征
        4.2.2.1 灌丛
        4.2.2.2 草原植被
        4.2.2.3 草甸植被
        4.2.2.4 沼泽和水生植被
    4.3 植物区域性濒危程度评价和优先关注级别的评定
        4.3.1 植物区域性濒危程度评价
        4.3.1.1 植物濒危指标的确定
        4.3.1.2 濒危系数计算
        4.3.1.3 植物濒危程度评定
        4.3.2 植物物种优先保护类别评价
        4.3.2.1 遗传损失系数的计算
        4.3.2.2 优先保护值的计算
        4.3.2.3 优先保护类别的分级
        4.3.3 植物优先保护措施和建议
    4.4 小结
5 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
    5.1 植物资源与植物多样性
    5.2 野生植物资源的组成
        5.2.1 野生植物资源分类群的组成
        5.2.1.1 野生资源植物大科
        5.2.1.2 野生资源植物大属
        5.2.2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5.2.2.1 野生饮食用植物
        5.2.2.2 野生饲用植物
        5.2.2.3 野生药用植物
        5.2.2.4 野生观赏植物
        5.2.2.5 野生纤维植物
        5.2.2.6 野生鞣料植物
        5.2.2.7 野生油脂植物
        5.2.2.8 野生环境改良植物
        5.2.2.9 野生木材植物
        5.2.2.10 野生绿肥植物
        5.2.2.11 野生植物性农药
        5.2.2.12 野生染料植物
        5.2.2.13 野生芳香植物
        5.2.2.14 野生珍稀植物资源
        5.2.3 野生资源植物用途多样性
    5.3 重点野生植物资源的综合评价
        5.3.1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评价
        5.3.2 野生蔬菜资源评价
        5.3.3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4 野生资源植物重点种类
    5.5 小结
6 民族植物学研究
    6.1 阿鲁科尔沁蒙古族及其文化特征
    6.2 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蒙古族民间植物命名传统知识
        6.2.1 民间植物名与植物分类学植物名的对应关系
        6.2.2 民间命名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6.2.2.1 由蒙古语单词构成的民间植物名
        6.2.2.2 由蒙古语词组构成的民间植物名
        6.2.2.3 借用名
        6.2.3 民间植物名的含义和命名依据
        6.2.3.1 简单原始名的含义和命名依据
        6.2.3.2 复合原始名的含义和命名依据
    6.3 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蒙古族民间植物利用
        6.3.1 野生饮食用植物利用
        6.3.1.1 野生粮用植物
        6.3.1.2 野生蔬菜用植物
        6.3.1.3 野生水果用植物
        6.3.1.4 野生食用油料用植物
        6.3.1.5 野生茶用植物
        6.3.1.6 野生调料用植物的传统利用
        6.3.1.7 野生糖料用植物的传统利用
        6.3.2 野生药用植物
        6.3.3 野生兽药用植物
        6.3.4 牧草和饲料用野生植物
        6.3.4.1 牧草与饲料用野生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
        6.3.4.2 牧草与饲料用野生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
        6.3.5 建筑与工艺用植物
        6.3.5.1 建筑用植物
        6.3.5.2 技术与工艺用植物
        6.3.6 文化与生态利用植物
        6.3.6.1 节日习俗与野生植物的关系
        6.3.6.2 自然崇拜与野生植物的关系
    6.4 小结
7 对保护区居民自然保护和保护区知识、态度及行为(KAP)调查
    7.1 知识部分
    7.2 态度部分
    7.3 社区居民的行为部分
    7.4 小结
8 结论
9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附录Ⅱ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名录
附录Ⅲ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饲用植物资源编目
附录Ⅳ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Ⅰ级野生药用植物
附录Ⅴ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民族植物学调查主要信息报告人
附录Ⅵ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AP 调查表
附图
作者简介

(7)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杓兰属植物研究进展
        1.1 生殖生物学研究
        1.2 菌根生物学研究
        1.3 药用与化学成分研究
        1.4 栽培与引种驯化技术研究
        1.5 保护生物学及其它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兰科植物野外调查的研究进展
        2.1 兰科植物种属调查的研究进展
        2.2 兰科植物原生境及种群调查研究进展
    第三章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3.1 分子标记种类、特点
        3.2 ISSR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第四章 数量分类及其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4.1 数量分类的原理及其特点
        4.2 数量分类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第五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 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5.2 杓兰属植物材料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3 杓兰属植物材料的数量分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调查
        1.1 自然概况
        1.2 调查范围、方法与内容
        1.3 调查结果
        1.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杓兰属植物材料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
        2.1 材料、药品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杓兰属植物材料的数量分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聚类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长白山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长白山区主要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
2 食药兼用菌主要种类
    2.1 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2.2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2.3 猴头菌 (Hericium erinaceus)
    2.4 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
    2.5 糙皮侧耳 (Pleurotus ostreatus)
    2.6 金顶侧耳 (Pleutotus citrinopileatus)
    2.7 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
    2.8 厚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elegans)
    2.9 美味牛肝菌 (Boletus edulis)
3 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3.1 开发利用现状
    3.2 开发利用前景

(10)长白山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3.2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3.3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分布的多样性
        3.3.1 水平分布
        3.3.2 垂直分布
    3.4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维管植物的多样性
    3.5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
        3.5.1 药用
        3.5.2 观赏
        3.5.3 野菜
        3.5.4 野果
        3.5.5 材用
        3.5.6 蜜源
        3.5.7 纤维
        3.5.8 饲用
        3.5.9 农药
        3.5.10 香料
        3.5.11 油脂
        3.5.12 淀粉
        3.5.13 饮料
        3.5.14 色素
        3.5.15 树脂
4 讨论和建议

四、长白山区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白山松茸保鲜技术的研究[D]. 刘英健.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2]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 王锋尖.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3]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D]. 高远.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4]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J]. 吴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 [5]长白山区野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分析[J]. 姬文秀,李虎林. 辽宁林业科技, 2013(06)
  • [6]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D]. 苏亚拉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09)
  • [7]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赵国英. 吉林农业大学, 2013(05)
  • [8]长白山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调查研究[J]. 刘敏莉,张永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05)
  • [9]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专利战略研究的分析[J]. 张然,张雪清,张岩,从媛媛. 吉林农业科学, 2008(04)
  • [10]长白山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 周繇,徐克学. 林业科学, 2007(02)

标签:;  ;  ;  ;  

长白山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