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在全国推广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专家呼吁在全国推广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一、专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论文文献综述)

曹艺萌[1](2021)在《针刺激发循经感传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上肢取穴、选经及处方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得针刺处方规律进行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激发循经感传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手工等方式检索、收集、筛选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建立针刺上肢穴位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以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最高的上肢穴位处方。2临床试验共纳入66例患者,均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自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不同的针刺手法治疗。运用文献研究所得到的上肢针刺穴位处方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治疗组先进针肩髃,通过小幅度震颤配合提插捻转、循摄等手法行针,当经气传导至肘部时再进针曲池,以此类推,循经接力进针行针,以激发循经感传至指端。对照组运用上述穴位处方常规针刺,不施以手法。两组下肢均常规针刺。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针刺6次,连续治疗2周,共12次。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MA-UE评分、Wolf评分、MRC肌力评估。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文献研究(1)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91篇,共涉及腧穴49个。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是合谷、曲池、肩髃、手三里、外关、内关等。(2)共涉及经脉7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腧穴的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57.3%,其余频次较高的依次是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等。(3)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关联度最高的上肢针刺穴位处方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2临床试验(1)本研究共纳入6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每组各33例。在试验治疗期间,两组共脱落5例患者,故有61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病程、FMA-UE评定量表、WMFT评定量表、MRC肌力分级以及MBI指数评定量表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按照公式计算得出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83.33%。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经过1周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FMA-UE量表、WMFT量表、MRC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MBI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存在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MA-UE量表、WMFT量表、MRC量表经过1周治疗后,评分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经过2周治疗后整体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两组的M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的变化差值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01)。提示在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优越。结论1临床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上肢腧穴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合谷、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经脉重视手阳明大肠经的选择。且临床关联度最高的上肢穴位处方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2针刺激发循经感传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更佳。

乐唯[2](2021)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评价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机制进行探索。为治疗喉源性咳嗽提供一种新的中医外治法,并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便于此项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本实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按1:1:1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刀刺营组和针刀结合针刺组,每组各24例。其中针刀结合针刺组采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具体操作:施术时,患者取正坐位,头稍向前倾,头部固定,医者先嘱患者张口,左手用一次性压舌板压舌前2/3以便充分暴露患者口咽部,然后右手持小针刀,将小针刀刀尖对准咽腔黏膜充血肿胀处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咽腔黏膜以丛刺法轻浅点刺5下,咽后壁淋巴滤泡(每次选3个淋巴滤泡)点刺1下即可。每次点刺深度约1mm,疾入疾出,以微出血为度,治疗后以锡类散喷少许于患处。待患者休息片刻无不适后进行针刺治疗,颈部常规消毒,嘱患者颈部放松,取1寸毫针,针刺双侧咽安1号穴(位于颈侧下颌角正下方)、咽安2号穴(位于距咽安1号向颈正中线旁开0.5寸处),进针时针尖向口腔斜刺,针刺深度为0.5-0.7寸,待患者得气后留针20min,在留针期间交代患者做深呼吸、咽口水以及咀嚼等缓慢的相关运动。针刺组采用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针刀刺营组采用针刀刺营疗法。疗程:三组患者均为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周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指标:三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变以及三组的临床总疗效,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及不良事件。数据分析:本项试验采用spss23.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1)对三组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的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分析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疗法对喉源性咳嗽均有疗效。(2)对三组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刺营结合针刺组疗效优于针刀刺营组和针刺组。(3)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显示P值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并且针刀结合针刺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针刀刺营组和针刺组,说明针刀结合针刺组的疗效优于针刀刺营组和针刺组。(4)对三组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随访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结合针刺组的复发率低于针刀刺营组与针刺组。(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三组试验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所有病例安全性评价均为Ⅰ级,表明针刀结合针刺疗法、针刀刺营疗法、针刺疗法均是安全性高的治疗技术。结论:通过本试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确切;2、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相较于针刀刺营疗法和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更具优势;3、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其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少;4、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2号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该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疗法的完善和发展,是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提高,可达到宣泄邪毒、调和咽部气血经络的功效。该疗法在制定操作规范后可成为喉源性咳嗽的常规治疗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刀杰塔[3](2020)在《藏医放血疗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藏医放血疗法是通过刺破血管后排除病血和病气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式,是藏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藏医放血疗法在历代医家的总结和完善中得以代代相传,在护佑藏族人民的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藏医药也在发生变化,藏医放血疗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与藏医古籍文献记载已有一定的差别,现代藏医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藏医放血疗法发展的正确途径。本研究试图从梳理藏医古籍中记载放血疗法的资料入手,再到实际应用藏医放血疗法的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寻找差距,探求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差别究竟是历史发展的必由,还是传承的偏差,剖析其中的原因,以期为藏医放血疗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研法,两种方法互为补充。通过相关藏医放血疗法的古籍文献整理,全面梳理这一特色疗法的知识体系。同时,借助实地调研了解藏医放血疗法的生存现状,发现古籍文献中的放血疗法与现代临床应用的放血疗法的变化,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今后藏医放血疗法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古籍中藏医放血疗法的内容可以分为4个部分,即放血刀具、放血疗法的适用范围、放血疗法的具体操作和放血疗法的利弊认识。以此为指导,在调研中也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观察、访谈和记录。此外,也有针对性地了解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应用藏医放血疗法的医生对这一疗法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当地群众对这一疗法的认知程度。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放血疗法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州内的公立藏医医院的外治科和藏医私人诊所是应用藏医放血疗法的主要阵地。在放血疗法的实施中,多数藏医医生治疗中使用现代手术刀,使用传统刀具的医生较少,刀具的消毒问题,是传统刀具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也是很多医生直接选用现代手术刀的主要原因。然而,现代手术刀虽然解决或降低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存在很多负面的作用,尤其是很难控制刺破的深浅度,导致割伤韧带和肌肉等现象,也无法达到血管刺破口和皮肤刺破口相一致,完全排除病气的效果,而这些都是传统刀具的优势所在。分离汤主要有分离好血与病血和把病血引入放血穴位的作用,目前甘南州医生在临床上大多在放血前让患者服用三果汤和荜比蒗汤,没有应用古籍中提到的其他分离汤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未见载于古籍的新的分离汤剂。《四部医典·放血疗法专章》是医生们学习和掌握藏医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医生还会通过学习《藏医外治学——帝玛理论解读》等着作,让自己的放血疗法变得更加充实和贴近临床。临床实践指导主要通过甘肃省放血疗法专家豆格扎西的指导,把理论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治疗手段。另外,也去拉萨等地寻求知名专家,以期获得更加权威的指导。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们认为赤巴病或者热性疾病是藏医放血疗法的总的治疗方向,也表示对高血压、痛风、类风湿关节疾病、眼病、心脏疾病、淤肿、鼻窦炎、面部痤疮、子宫肌瘤、黄疸、黄水病、静脉曲张、血液紊乱、查培病、间歇性剧痛、乙肝、言语不利、季节性鼻炎等病症应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根据藏医放血疗法的理论,隆性和培根性疾病在临床中没有使用放血疗法治疗,医生们也认为是放血疗法应用于这类疾病不但是无效的,反而会给患者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甘南藏族自治州为高海拔地区,牧区的生活条件较为恶劣,饮食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使得痛风、关节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肺科疾病等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疾病也正是藏医放血疗法的适应症,说明放血疗法在甘南州应该大有用武之地。然而,调查现状却揭示出放血疗法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应用。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其一,当地医生对藏医古籍文献中放血疗法的知识掌握不足。除《四部医典·放血疗法专章》外,只有《蓝琉璃》《祖先口训》等少数古籍文献为当地藏医医生所利用。由于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藏医放血疗法的理论,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传统理论丢失的情况,包括放血刀具使用的单调性,适应证范围的缩小,分离汤应用的单一性,放血穴位的局限性,以及对放血量的判定不使用好血和病血的标准,而是采用穴位放血量的固化标准(即哪个穴位该放多少血的固定标准)等。其二,在藏医放血疗法的应用中,出现了传统知识与现代观念变化之间的碰撞。从调研中采集到的信息可以看出,当代的藏医放血疗法也引入了很多现代医学的方法,如现代手术刀的使用,量杯的使用,纱布、创可贴的使用等。这些现代手段中,有的应该予以肯定,如酒精消毒、紫外线消毒等严格消毒措施的采用,能够有效减少感染风险。接病血的容器使用量杯,操作起来更加便捷。止血时使用消毒纱布和创可贴等,有助于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这些都是与时俱进,优于传统操作的新方法。然而,有些基于现代观念和节奏的变化,则显示出与传统知识之间的冲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现代手术刀的使用。现代手术刀虽然操作方便,也便于消毒,但是无法达到传统刀具的优势,因为传统刀具根据穴位部位不同而设计了不同的形状,针对不同粗细的血管也设计了不同大小的刀口,所以现代手术刀很难完整体现出放血疗法的临床价值。显然,针对放血疗法而专门设计的传统刀具,会更加符合放血疗法的操作要求。因此,可以考虑对传统放血刀具进行必要的改造,研发现代新型放血刀具,以适应当代藏医放血疗法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来自于传统和现代观念之间的难以调和,例如,西医病名的引入,绑扎法和刺破法的变化,麻醉药物的使用等,究竟这些变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没有经过系统验证的情况下,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其三,藏医放血疗法在当地的发展处于自发阶段。从对藏医医生的访谈中可知,他们在日常诊疗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没有可供解决的平台;对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缺乏直接的指导。对于藏医放血疗法理论的深造和临床技能的进修,基本上来自于个人行为,大部分是为了提升个人放血技能而外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班,向本领域藏医专家学习更多的经验。其四,当地群众对藏医放血疗法的认知度欠缺。这一现状反映出藏医放血疗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艰难,这固然与当地农牧民的就医习惯有关系,他们通常是小病不治,发现症状严重时才去医院就诊,还有很多患者习惯于通过止痛药物来缓解各种疼痛。但是,也有其他一些因素应该引起注意。对老年人来说,文化基础较薄弱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对于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对传统藏医药文化失去自信,认为放血疗法科学性不高,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此外,藏医医生和医疗机构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宣传藏医药的优势与特色,也是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放血疗法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本研究的总结和分析,研究者提出了3个初步的建议。第一,应全面阐释藏医放血疗法的内涵。藏医放血疗法内涵的挖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藏医传统认知体系中对这一疗法基本原理的阐发,这是立足于藏医古籍文献的工作,因此,其要求是原汁原味,体现出传统认知的系统性和真实性。二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这一疗法开展全方位研究,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用数据说话。这一工作则要求引入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第二,建立统一发展规划,开展定期培训与研讨。这一工作可以依托“甘南州藏医药学会”,通过在学会下附设“藏医放血疗法专业委员会”的形式,团结相关藏医药工作者来统一筹划。第三,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群众认知度。通过积极宣传藏医药知识,培育藏医药文化,将正确的藏医放血疗法的知识普及到当地民众中去,改善藏医放血疗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当地群众对藏医放血疗法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李苗苗[4](2020)在《头穴丛刺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中MBP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窗(24h、3d、7d)神经功能评分及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拟从蛋白水平探讨头穴丛刺法对保护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每组各18只。每个组又根据不同时间窗分为24h组、3d组、7d组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B组、C组、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对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制备,A组进行假手术模型制备。C组大鼠在MCAO术后用头穴丛刺法按照24h、3d、7d不同时间窗进行干预。D组大鼠在MCAO术前用头穴丛刺法连续干预7天。A组、B组不进行治疗干预。在大鼠醒后4h及24h、3d、7d各个不同时间窗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术后评分。在大鼠海马组织取材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大鼠造模后4h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显示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C组)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取材前,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取材前,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取材前,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较,在24h、3d、7d各时间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24h、3d、7d三个时间窗,发现针刺组(C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神经功能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组),24h、3d、7d各时间窗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24h、3d、7d各时间窗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组间比较:在MCAO术后24h,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较,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MBP表达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AO术后3d,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较,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MBP表达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CAO术后7d,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较,模型组(B组)MBP表达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C组)、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组)相比较,针刺组(C组)MBP表达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预处理组(D组)MBP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24h、3d、7d三个时间窗,发现针刺组(C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MBP表达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及针刺预处理组(D组)在24h、3d、7d三个时间窗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头穴丛刺法能够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对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且在大鼠造模前进行头穴丛刺预处理能够在早期对神经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作用逐渐减弱,在造模后进行头穴丛刺干预其效应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加强。2.大鼠在MCAO造模术后MBP表达明显增多,经过头穴丛刺法干预能够下调MBP的表达,提示头穴丛刺法可能通过下调MBP的表达稳定髓鞘的结构,从而对脑组织起到保护的作用,且在造模前对大鼠进行头穴丛刺预处理能够在早期起到治疗作用,在造模后对大鼠进行头穴丛刺干预其针刺效应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发挥治疗作用。

项翔[5](2020)在《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观察动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在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上的疗效,以探讨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该病的理论机制和临床价值,为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筛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患者,纳入72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1:1分为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和常规针刺组,最终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完成35例,常规针刺组完成36例。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每周治疗2次,2次为1疗程,常规针刺组,每周治疗5次,1周为1疗程,均治疗4疗程,均随访6周。分别对两组患者基线期、治疗后、随访期FPS-R等级分布、VAS评分、杨树萱肩周炎功能评价指标,WHOQOL-BREF积分、针灸/针刀安全性评价等指标进行记录,运用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主要和次要观察指标等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2.FPS-R等级分布: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后、随访期FPS-R等级分布无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前后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有差异(P<0.05),而常规针刺组有显着差异(P<0.01),在随访期与治疗后FPS-R等级分布均无差异(P>0.05),而随访期与治疗前FPS-R等级分布均有显着差异(P<0.01)。3.VA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后、随访期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前后对比、随访期与治疗前对比中VA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在随访期与治疗后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4.杨树萱肩功能评价: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肩功能评级分布、肩功能活动度总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内旋、外旋活动度评分无差异(P>0.05),患手摸耳、患手反摸背活动度评分有差异(P均<0.05),在随访期肩功能评级分布有差异(P<0.05),肩功能活动度总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肩关节各项活动度评分无差异(P均>0.05)。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前后、随访期与治疗前肩功能评级分布、肩功能活动度总评分、肩功能四项活动度评分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随访期与治疗后,两组肩功能活动度总评分均有差异(P<0.05),肩关节各项活动度评分无差异(P>0.05),但常规针刺组肩功能评级分布有显着差异(P<0.01),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肩功能评级分布无差异(P>0.05)。5.WHOQOL-BREF积分: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对比、随访期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而在随访期与治疗后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随访期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动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均对肩周炎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2.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与常规针刺组在VAS评分、FPS-R评分改善上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常规针刺组在FPS-R评分改善上更为显着;两组在VAS评分、FPS-R评分远期改善均得到了保持。3.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与常规针刺组在肩功能评级、肩功能活动度总分改善上均有显着疗效,但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在肩功能活动度总分改善上更优;两组在肩功能评级、肩功能活动度总分远期改善均较好,而常规针刺组肩功能评级远期改善程度更优。4.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与常规针刺组在肩功能各活动度改善上均有显着疗效,但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在患侧反手摸耳、患手摸背的改善上较常规针刺组更优,两组远期改善均得到了保持。5.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组与常规针刺组在WHOQOL-BREF上均有显着改善,远期改善得到保持。

王国栋[6](2020)在《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承淡安(1899-1957)是我国着名的针灸学家,先生为传承和传播针灸学术,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撰写针灸教材,对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办学、中医教育进行了考察,虽或多或少涉及到先生对针灸器具革新的讨论,但是全面系统研究承淡安先生针灸器具革新的成果尚缺如。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走访学术传承人等方式,收集整理承淡安先生相关针灸器具革新的实物,考察针灸器具革新的背景、过程、成型与应用,厘清承淡安先生针灸器具革新的具体内容和思路,探讨先生器具革新演变中的“守正创新”。进一步丰富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的内涵,分析其革新对近现代针灸器具的影响,为现代针灸器具改革提供借鉴。本研究首先对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的时代背景作了简要回顾,以承淡安先生办社办学、赴日学习为历史节点,考察承淡安先生从苏锡办学至东渡归来针灸器具革新的全过程。从先生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针灸器具革新具体实物的革新出发,厘清承淡安先生针灸器具革新的具体内容和思路。总体而言,先生在苏锡办学时期,以对传统针灸器具革新为主,改良毫针,思考针具设计与材质;在日学习期间,先生考察日本针灸发展,与日本针灸同道交流切磋中日针灸器具,思考日本针灸器具变革原因;东渡归来后,先生积极引进日式针灸器具,引进不锈钢材,尝试不锈钢材质针灸针,丰富完善针灸诊疗用品,并在日本针灸器具的基础上探索改良,开发新针具。先生积极翻译日本针灸书籍,推广皮内针,创制揿针。1954年,先生赴南京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一职后,先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吸纳新技术,探索新器具。为准备南京中医药博览会,试制“九针”,探索利用红外线的光热代替灸治。本文收集整理了承淡安先生针灸器具革新的相关针具、灸具、治疗仪、教学用具、诊疗用具与其他用具(针灸医生出诊箱、针灸诊室美术标语类)等共50种相关资料,并按照先生时代划分,对革新器具从其革新时间、形态、使用及操作规范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该革新器具的主要特点。其中,先生在苏锡办学时期,倡导铁质针具,推广使用毫针,并对传统的“太乙神针”配方进行改良,探索更加柔和的“念盈药条”配方;在日学习期间,先生与日本同道交流针灸器具,并带回部分日本针灸器具,具有精致、便携的特点;东渡归来后,先生尝试不锈钢材质的针灸针,在改良日本针灸器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中国化”的针灸器具道路,尝试完善针灸用品体系,制定针灸器具标准。承淡安先生革新的针灸器具在建国后基本得以延用,特别是为针灸器具标准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在先生赴南京任职前,将针灸器具的制造研发交给了女婿梅焕慈。在承淡安先生与原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王世珍的帮助下,苏州“华二房”等8家苏州制针作坊整合为苏州医疗用品社,梅焕慈带领戚淦等老一批针灸专家继往开来,传承了承淡安先生对针灸器具革新的思想,后改组为苏州医疗用品厂,诞生了“华佗牌”针灸针、“扁鹊牌”念盈药条等众多针灸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同时,在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全过程的基础上,发现生产力水平与器物制造水准的提高、日本针灸医学的拥趸与承淡安先生对器具的自我创新与推动是影响先生针灸器具革新的重要因素。晚清以降,在“欧风美雨驰而东”的趋势下,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入中国,同时带来了生产力水平与器物制造水准的提高,中医界受西学思潮的影响,开始运用新技术革新中医器具的尝试。同时,在对传统器具革新的过程中未摒弃传统器具的设计,尊崇经典,仅是更新先进材质与制作工艺。承淡安先生赴日留学,日式针灸器具给了先生很大的启发,日式针灸器具结合近代科学理论,更注重临床实用性。但先生却在日式针灸器具的基础上,反思中日国情差异,从中国实际出发,革新日式针灸器具,做到“守正创新”。综合以上对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的背景、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承淡安先生如何在针灸器具革新过程中“守正创新”,继而对近现代针灸器具革新演变产生的影响。

黄亚博[7](2020)在《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江苏省中医药学科发展综合报告(待续)》文中认为江苏中医药源远流长,学术流派纷呈,历代名医辈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中医药事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医药工作方针指引下,江苏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江苏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江苏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学术水平为核心,以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全面带动全省中医药学科建设,多个方面取得显着进展。主要表现在:特色优势学科得到不断强化,名老中医学术得到较好传承,学科人才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学科研究成果取得喜人成绩。今后,在江苏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应进一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实施"高峰"战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加强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努力使江苏中医药学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王传池,杨燕,胡镜清,林明欣[8](2018)在《中医药标准化调研分析的现状、问题与相关政策解读》文中指出通过系统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标准化相关政策、文献、新闻报道,从现状、问题与相关政策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目前我国已发布一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中医药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标准化支撑体系逐步建立;标准化国际阵地正在扩大。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医药标准化仍存在"标准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矛盾"、"标准化基础及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标准体系及其配套的协调推进制度尚不够完善"、"标准化专业人才匮乏,能力水平亟待提高"、"标准推广力度不够,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并助力中医药标准化。国内专家学者也就"标准共性与诊疗个性"、"标准与中医特色、疗效的关系"、"标准修订周期"、"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等焦点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李艺蒙[9](2017)在《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共识会、专家咨询问卷以及临床验证等多个途径,初步建立标准编制的框架、原则与内容,形成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疗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中药换药)草案,用于指导上述技术在中医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了近30余年(1979年~2015年)四种疗法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通过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归纳出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建立标准的内容并形成标准草案一稿。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共识会议、专家咨询问卷的发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经过不断修改形成标准草案二稿、三稿。最后通过临床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验证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对反馈意见的整理与系统分析,对于标准的具体条目进行逐一修改,综合采纳各领域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疗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中药换药)草案。结果在草案起草阶段,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总结与分析,将四项操作的具体内容如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禁忌等方面进行规范,参照国家对于标准的编写原则与要求,完成标准的初稿。在意见征求阶段共进行了两轮的专家咨询,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包括了专家共识会议、专家问卷咨询)进行广泛咨询,参与调查的人员共计49人次,所在地区覆盖全国15个省、直辖市,共涉及20余家临床单位与科研院所,本研究中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49份,总回收率为89.09%,且专家反馈时限较短,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结果的可信性较高。两轮的问卷调查在建议修改栏共收集到建议198条,其中火针疗法73条,拔罐疗法61条,放血疗法28条,中药换药36条。通过意见汇总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所有意见进行采纳、部分采纳以及不采纳。在临床验证阶段,通过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共计21人次的临床验证以验证其在临床的符合度。经过意见统计与分析可知,四项操作规范中所有条目一致率都在80%以上,因此本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操作。结论本标准是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的临床标准,并且经过临床验证其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与临床适用性。本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如中医皮肤科、针灸科以及其他临床工作人员,在实际诊疗皮肤科疾病时都可以将其作为指导与参考,以便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为中医皮肤科的诊疗操作规范最终形成行业标准提供了方法学的探索与研究基础。

郑亮[10](2012)在《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灸标准化是我国国际标准化战略“重点突破”领域,它事关我国针灸乃至中医药事业在国际上的发展。目前,韩国、日本及部分欧美国家与我国,针对针灸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然而,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和战略研究的缺如,使我国在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屡陷困境。本课题旨在分析目前针灸国际标准化的现状和竞争态势,提出我国在当前的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应采取的战略和具体对策。本课题采用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SWOT”矩阵分析法等方法,在梳理针灸国际标准化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与竞争对手间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我国针灸标准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提出我国在现阶段的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应采取“参与者”战略,并积极争取“主导者”地位,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

二、专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激发循经感传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上肢取穴的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库建立
        2.2 统计学方法
    3 检索结果
        3.1 文献信息统计
        3.2 腧穴频次分析
        3.3 腧穴归经频次分析
        3.4 穴位处方的关联规则分析
    4 小结
        4.1 频次规律分析
        4.2 关联规则分析
第二部分 针刺激发循经感传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临床疗效
        3.3 安全性评价
        3.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及治疗
    2 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及治疗
    3 激发循经感传的疗效依据
    4 经脉选取的理论依据
    5 激发循经感传治疗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循经感传的认识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学对喉咳的认识
        1.病名溯源
        2.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3.喉咳的中医治法
    二、西医学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1.喉源性咳嗽的解剖结构
        2.喉源性咳嗽的病因
        3.喉源性咳嗽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概况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2.临床试验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材料
        2.3 治疗方案
        2.4 研究流程图
        2.5 观察指标
        2.6 观察时间点
        2.7 数据分析处理
    3.试验结果
        3.1 三组试验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2 三组试验组治疗第 7 天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 2-7)
        3.3 三组试验组治疗第 14 天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 2-8)
        3.4 三组试验组治疗第 14 天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情况(见表 2-9)
        3.5 三组试验组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的比较(见表 2-10)
        3.6 三组试验组安全性分析
    4.中止及脱落病例及处理
    5.试验结果分析
        5.1 三组试验组治疗第7 天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情况分析
        5.2 三组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第14 天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情况分析
        5.3 三组试验组治疗第14 天总有效率情况比较结果分析
        5.4 三组试验组治疗3 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比较结果分析
        5.5 三组试验组安全性情况比较结果分析
    6.典型病例
    7.讨论
        7.1 关于喉源性咳嗽发病机理的认识及研究
        7.2 旴江谢氏针刀刺营和针刺咽安 1 号、咽安 2 号的认识及研究
        7.3 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 1 号、咽安 2 号疗法机理探讨
    8.思考及展望
        8.1 试验思考
        8.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藏医放血疗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1 藏医古籍文献中记载的放血疗法
    1.1 藏医古籍文献的范围
    1.2 放血刀具的记载
    1.3 放血疗法的适用范围
        1.3.1 适应证
        1.3.2 禁忌证
        1.3.3 病情急缓和放血时机
    1.4 放血疗法的操作
        1.4.1 术前准备
        1.4.2 术中操作
        1.4.3 术后护理
    1.5 对放血疗法益处和弊端的认识
        1.5.1 藏医放血疗法的益处
        1.5.2 藏医放血疗法的弊端
2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放血疗法应用现状调查
    2.1 调研方案的设计
    2.2 调研实施过程
    2.3 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2.3.1 合作市调查结果
        2.3.2 夏河县调查结果
        2.3.3 碌曲县调查结果
        2.3.4 玛曲县调查结果
        2.3.5 卓尼县调查结果
        2.3.6 其他三县调查结果
        2.3.7 当地群众对藏医放血疗法的认识
    2.4 分析与讨论
3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记载放血疗法的藏医经典古籍
附录2 调查问卷(4类)
附录3 调查单位列表(公立藏医院、寺院门诊、私人藏医诊所)
致谢
个人简历

(4)头穴丛刺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中MBP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头穴丛刺法的历史溯源及研究进展
        1. 头针的经络腧穴理论依据
        2. 头穴丛刺法(于氏头针)的提出及简介
        3. 头穴丛刺法(于氏头针)的临床研究进展
        4. 头穴丛刺法(于氏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作用机制
    综述二 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1. 缺血性脑卒中的概述
        2. 缺血性脑卒中与髓鞘碱性蛋白
        3.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4. 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头穴丛刺法对MCAO术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2.2 头穴丛刺法对MCAO术后大鼠MBP表达的影响
    3.讨论
        3.1 干预手段——头穴丛刺法
        3.2 针刺时机——预处理
        3.3 行为学评价——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
        3.4 目标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
        3.5 MCAO模型制备的选择
        3.6 MCAO模型制备注意事项
        3.7 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试验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样本估算
    3 各项标准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
        3.1.1.1 诊断标准
        3.1.1.2 疾病分期
        3.1.2 中医诊断标准
        3.1.2.1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3.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中止标准
        3.5 脱落标准
        3.6 剔除标准
        3.7 终止标准
        3.8 实施干预者标准
    4 干预方法
        4.1 干预实施者情况
        4.2 治疗方案
    5 观察与评价指标
        5.1 关键结局指标
        5.2 非关键结局指标
        5.3 评价时间点
    6 随机方法
    7 实施盲法
    8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受试者流程
    2 招募与随访时间
    3 基线资料
        3.1 人口学资料
        3.2 临床特征
    4 临床研究结果
        4.1 主要结局指标
        4.2 次要结局指标
    5 后期随访情况
        5.1 主要结局指标
        5.2 次要结局指标
    6 针灸/针刀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流行病学
        1.3 致病机理
        1.4 临床分期
    2.传统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中医辨证
        2.3 经络辨证
    3.动痛点的理论源流探讨
        3.1 动痛点命名考
        3.2 阻力针法考
        3.3 史宇广动痛穴考
    4.针刀松解术的理论源流
        4.1 针刀松解术的发明
        4.2 针刀松解术的理论形成与发展
        4.3 针刀与古典——灵素针灸理论的再发现
    5.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的创立与理论体系概论
        5.1 动痛点针刀松解术的创立和发展
        5.2 动痛点的中医认识
        5.3 动痛点的现代认识
        5.4 动痛点与动态平衡理论
        5.5 动痛点与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
        5.6 动痛点与网眼理论
        5.7 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的力学原理
    6.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探讨
        6.1 弓弦力学分析
        6.2 分子机制探讨
        6.3 古典中医认识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疼痛改善方面
        7.2 肩功能改善方面
        7.3 生活质量改善方面
        7.4 安全性评价方面
    8 结论
    9 局限性与可推广性
        9.1 局限性
        9.2 可推广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6)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学术史回顾
        1.1 承淡安先生研究
        1.2 澄江针灸学派的研究
        1.3 针灸器具的研究
    2 前言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的背景
    1 承淡安医学道路的起步
    2 影响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的历史事件
        2.1 办社办学
        2.2 东渡扶桑
    3 小结
第二章 承淡安对针灸针具的革新
    1 毫针针具的革新
        1.1 振兴针灸首选毫针
        1.2 毫针材质不断探索
        1.3 毫针规格厘定规范
    2 皮肤针针具的革新
    3 “九针”与鍉针
        3.1 鍉针的革新
        3.2 仿制“九针”模型
    4 角针、皮内针与揿针
        4.1 推广皮内针、发明角针
        4.2 创制揿针
    5 针灸消毒的革新
        5.1 对针灸操作的消毒
        5.2 收藏保管方式(藏针管、藏针夹、藏针盒)
        5.3 擦针消毒丸
    6 针具附属用品与其他针具的革新
        6.1 擦针砂纸
        6.2 其他针具
    7 小结
第三章 承淡安对艾灸用具的革新
    1 对药艾条的革新
    2 对艾柱大小、艾绒材质的革新
    3 传承创制念盈药条
    4 温灸器的引进
    5 艾灸附属用品的革新
        5.1 优化生肌玉红膏制作工艺
        5.2 艾灸收藏保存的革新
    6 现代灸疗的新探索
    7 小结
第四章 承淡安对教学用具的革新
    1 分段经穴照片
    2 点穴用人体模型
    3 古宫铜人像照
    4 取穴手术图
    5 重绘人体经穴图
    6 全身神经挂图(附骨骼)
    7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盘
    8 总结
第五章 承淡安对诊疗用品的革新
    1 标准化针灸病历:从诊疗用笺到诊治记录活页
    2 针灸诊室美术标语
    3 小结
第六章 承淡安对其他针灸用品的革新
    1 新型玻璃吸筒
    2 橡皮吸头
    3 量穴尺
    4 电灸器
    5 电针机
    6 针灸医生出诊箱
    7 小结
第七章 影响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的主要因素
    1 承淡安“守正创新”的精神
    2 日本针学的拥趸
    3 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八章 对近现代针灸器具的影响
    1 莘莘学子 传承创新
    2 “东方学术自有江河不可废之故”
    3 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可期
    附: 苏州医疗用品厂的历史沿革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目录
    附录二 梅焕慈书信 附书信解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江苏省中医药学科发展综合报告(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学科发展概况
    2.1 总体发展情况
    2.2 学科发展影响
    2.3 重点学科建设
    2.4 学科人才建设
3 学科学术传承

(8)中医药标准化调研分析的现状、问题与相关政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药标准化现状
    1. 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2.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逐步建立
    3.中医药标准化国际阵地正在扩大
中医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政策解读
    1. 标准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矛盾
    2. 标准化基础及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
    3. 标准体系及其配套的协调推进制度尚不够完善
    4. 标准化专业人才匮乏, 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5. 标准推广力度不够, 应用程度较低
几个焦点议题

(9)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标准及标准化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在中医皮肤科的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
    一 标准草案的起草阶段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二 标准草案的征求意见阶段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三 标准草案的临床验证阶段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在中医皮肤科的优势
    二 《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研制的必要性
    三 研制的工作流程
    四 创新点
    五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二: 专家咨询会会议纪要
附录三: 意见征求汇总处理表(第一轮)
附录四: 意见征求汇总处理表(第二轮)
附录五: 临床验证问卷
附录六: 临床验证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七: 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草案
致谢
个人简历

(10)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针灸国际标准化的背景与发展机遇
    1.1 针灸国际化快速发展对针灸国际标准提出了现实需求
    1.2 激烈的国际标准化主导权竞争延伸到中医药领域,刺激针灸国际标准化发展
    1.3 WHO、ISO重视针灸标准化工作,为针灸国际标准化提供了完善的平台
2 中国针灸标准化现状
    2.1 针灸标准化组织建设
    2.2 针灸标准化规划
    2.3 针灸标准运行状况
    2.4 针灸标准宣传推广工作
3 国外针灸标准化现状
    3.1 世界各国针灸标准化现状概述
    3.2 韩国
    3.3 日本
    3.4 美国
    3.5 澳大利亚
    3.6 德国
    3.7 英国
    3.8 新加坡
    3.9 法国
    3.10 加拿大
    3.11 世界各国针灸标准化竞争态势分析
4 国际标准化相关组织针灸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标准化
    4.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灸标准化
    4.3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标准化
    4.4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灸标准化
5 针灸国际标准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1 针灸标准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5.2 我国针灸标准化的问题与挑战
    5.3 我国在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6 我国在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中的策略选择
    6.1 我国与主要竞争对手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力分析
    6.2 国际标准化战略
    6.3 我国实施针灸国际标准化竞争战略的支撑条件
    6.4 参与者战略指导下,我国参与针灸国际标准化活动采取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专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激发循经感传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曹艺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结合针刺咽安1号、咽安2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D]. 乐唯.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藏医放血疗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 刀杰塔.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头穴丛刺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中MBP表达的影响[D]. 李苗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D]. 项翔.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6]承淡安针灸器具革新研究[D]. 王国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江苏省中医药学科发展综合报告(待续)[J]. 黄亚博. 江苏中医药, 2020(01)
  • [8]中医药标准化调研分析的现状、问题与相关政策解读[J]. 王传池,杨燕,胡镜清,林明欣.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9)
  • [9]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D]. 李艺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分析[D]. 郑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专家呼吁在全国推广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