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的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的进展

一、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华,邓秀群,陈亮,陈庆,余廖长[1](2021)在《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面对面访谈了解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状况,统计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080例对象中有431例(39.9%)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499例(46.2%)采取非高效避孕方法,150例(13.9%)采取高效避孕方法。本次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为未避孕(75.3%)和避孕失败(24.7%)。认为接近绝经期不需要避孕和偶尔一次性生活不会妊娠、避孕方法使用不规范、未按时随访长效避孕措施及采用效果较差的避孕方法为导致本次人工流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特殊的生理原因及认知不足,避孕意识薄弱,避孕方法选择和使用不当,长效避孕措施随访管理不到位较为突出,存在未被满足的避孕服务,应关注围绝经期妇女避孕及生殖健康问题。

梁晓仙,丁晓云,金运钦,王子云[2](2021)在《中国40~65岁女性人群失眠症状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中国40~65岁女性人群的失眠症状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专业检索式进行电子检索,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PubMed、EBSCO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WILEY在线期刊、Ovid-Lww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用R(4.0.3)软件Meta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8篇文献,样本总人数74 028人,其中失眠人数29 911人。中国40~65岁女性人群失眠症状的总检出率为46.87%(95%CI=42.50~51.25),样本量<1 000、1 000~<2 000、≥2 000人的失眠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1.99%、38.53%、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6.26,P=0.000 3);自编失眠问题组失眠症状检出率为25.57%,远低于"围绝经期评分表"组(50.15%)(Q=14.11,P<0.01)。不同的调查时间(年度、季节)、调查地区(城乡、东西南北、经济水平)、不同年龄亚组失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大小和评价工具对该人群失眠症状检出率有影响(R2=38.89%)。结论本研究发现中国40~65岁女性失眠症状的检出率较高,提示应重点关注围绝经期女性人群失眠问题。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提示,样本量和评价工具对失眠症状检出率有影响。由于各研究报道信息不齐全、不一致等的限制,本研究对不同社会经济、海拔及季节性等因素对失眠流行特征的影响探讨有限,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并使用失眠专用评价工具来综合评估围绝经期女性的失眠风险,并注意更全面报告调查结果。

余朝霞[3](2021)在《重庆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的生殖健康现状,探索影响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的相关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现状的建议和对策,为提高重庆市女职工生殖健康水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全国的女工生殖健康状况调查项目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次调查的方式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4月至10月重庆市代表性的汽车制造业某企业在岗且工龄≥1年的女职工进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等。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和第0~100百分位数[M(P0,P100)]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来表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率进行比较。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女职工989人,989名女职工年龄M(P0,P100)为33(19,55)岁,已婚为主(82.61%),一线员工人数最多(46.51%),工龄M(P0,P100)为9(1,35)年,6~10年人数最多(46.92%),女职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及以上占69.06%,工作形式以白班及白班轮班为主(76.95%),工作体位主要是需要长时间走动(45.70%),50.05%的女职工需要接触有害因素。23.66%的女职工出现月经异常,主要的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占36.89%,其次是经量异常占27.91%、经期持续时间改变占15.29%。39.13%的女职工罹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主要为阴道炎占36.43%,其次是宫颈炎占24.42%、盆腔炎占13.57%。14.73%的女职工曾出现外阴瘙痒,7.75%的女职工曾出现白带异常,均未去医院进行诊治。女职工不孕率为20.33%,1年、2年、3年不孕率分别为11.89%、3.18%、4.01%。6.22%的女职工因不孕去医院诊断做过检查,检查出是不孕的原因在女方占42.22%,男方占13.33%。有流产史的女职工占42.26%,其中人工流产占84.69%,流产原因主要为暂时不想要小孩(71.35%);自然流产占15.31%,流产原因主要是胚胎停育或稽留流产(53.13%)。将不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月经正常的女职工相比,月经异常的女职工不孕率较高(P<0.05)。将月经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睡眠时间、工作形式、工作强度、每天在岗位上吃饭喝水、流产史与女职工月经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形式和流产史是女职工出现月经异常的危险因素。夜班及夜班轮班者出现月经异常的风险是白班及白班轮班者的1.506倍(OR=1.506,95%CI:1.077~2.106)。有流产史的女职工出现月经异常的风险是无流产史者的1.405倍(OR=1.405,95%CI:1.043~1.893)。将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坚持体育锻炼、工作形式、工龄、下班时更换衣物清洗干净再回家、流产史、月经异常与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流产史和月经异常是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已婚的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是婚姻状况为其他的女职工的2.193倍(OR=2.193,95%CI:1.486~3.237)。有流产史的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是无流产史者的1.474倍(OR=1.474,95%CI:1.127~1.927)。月经异常的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是月经正常女职工的1.961倍(OR=1.961,95%CI:1.446~2.660)。坚持体育锻炼是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坚持体育锻炼的女职工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是未坚持锻炼女职工的0.662倍(OR=0.662,95%CI:0.481~0.912)。结论:该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的总体状况在一般水平,但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情况相对较为严重。夜班及夜班轮班,不良的个人防护习惯等职业相关因素会影响女职工的生殖健康。本次调查女职工不孕仅与月经异常有关,月经是否正常可能是衡量生育力的重要标志。流产史是女职工生殖健康的关键危险,坚持锻炼是保护因素。女职工生殖健康保护意识薄弱,应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的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人工流产术的危害告知,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汽车制造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

朱英茜[4](2021)在《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当下社会中国40-65岁人口已达3.9亿,此年龄段即是人们从生育阶段转为为老年期的生理转化期,其中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断崖式下跌区别于男性的平缓下降,围绝经期女性面临着远远高于男性的身心健康困扰,影响着女性的生命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潮热盗汗、骨质疏松、情绪波动、抑郁、睡眠困难、性交疼痛、阴道萎缩、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等。除身心健康问题之外,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医疗、健康等领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重塑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多方参与者提供系统化服务。对比围绝经期综合症与健康管理的范畴一一耦合,并引入服务接触点构建服务体系。对女性围绝经期的健康管理关注恰逢其时。本课题基于服务接触点,以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立体服务系统,引导用户加深对围绝经期相关信息的了解,辅助围绝经期用户进行健康管理,以达到改善用户身心健康状况的目的。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首先对社会、医疗和设计背景分别进行概述,对市场上现有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阐述,并对服务设计和服务接触点的相关定义、分类进行阐述,阐明服务接触点介入围绝经期人群健康管理的必要性,总结出基于接触点进行服务设计的方法。其次,围绕围绝经期用户健康管理的各个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围绝经期用户健康管理现状和需求,并结合用户以及利益相关者多方,梳理出产品的服务系统图,整理出对于目标用户进行健康管理的机会点。再次,在前述调研基础上构建用户模型,定义设计方向以及场景闭环,细化用户行为中的关键接触点,并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试,对关键接触点进行量化研究处理得出有效结论,并以此为优化依据结合利益相关者梳理行为轨迹。提出健康管理产品设计策略。最后,以前述用户分析需求为基石,对物理接触点和数字接触点进行设计实践,构建产品框架,完成界面原型到视觉设计的整体设计实践与可用性测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利用服务接触点将服务设计导入围绝经期用户的健康管理的体验之中,是对新人群在新领域的新尝试。梳理了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流程并优化、转化、融合和创造了接触点。理论方面,提出了构建围绝经期用户在健康管理流程中的服务接触点的方法。实践方面,完成了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实践与验证,为此类健康管理设计和围绝经期相关保健方法提供了可参考案例。

钮玉琴[5](2020)在《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从1994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废弃"更年期"而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逐渐成为近几年妇科研讨热门话题,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患者333例的临床特点及所有的病史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333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情况,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分泌期改变子宫内膜)有87例占26.1%;良性病变子宫内膜共211例,其中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2例占15.6%)、子宫平滑肌瘤(19例占5.7%)、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78例占23.4%)、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8例占8.4%)、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4例占10.2%);子宫内膜癌变有35例占10.5%,单因素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年龄、BMI、产次、高血压病史、宫内节育器、家族肿瘤病史、子宫出血病程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情况、肿瘤标记物与子宫内膜的不同病变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不同年龄组(40~45岁、45~50岁、50~55岁)和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良恶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围绝经期女性比例的上升,异常子宫出血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越来越常见,提早发现疾病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建立良好的诊疗模式、疾病筛查手段有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金颖[6](2019)在《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对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阐述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症的疗效机制,为临床应用背俞穴埋线法防治围绝经期肥胖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造模:将体重(220±10)g的48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OVX模型组、埋线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喂养,饲养温度为恒温20-24℃,湿度40%-70%。OVX模型组与埋线治疗组大鼠应用切除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脂肪团。整个实验过程符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实验方案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2.干预方法:OVX术后大鼠恢复10天,埋线组大鼠应用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法干预,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结合比较解剖学进行定位。埋线时采用7号埋线针,4号埋线用羊肠线,长度为0.2-0.3cm,刺入穴位内0.5-0.6cm,每10天一次,共进行8次。其余组大鼠仅捆绑于固定器中相同时间,不做埋线处理。整个实验过程所有动物自由进食、饮水,光照:黑暗=12h:12h。饲料采用SPF级大小鼠饲料。3.指标检测:3.1实验一: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前空腹12小时,麻醉后准确测量大鼠体长、腹围,计算Lee’s指数,剥离大鼠子宫、腹股沟sWAT、肾周vWAT、肩胛部BAT,计算子宫指数及WAT、BAT重量百分比;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四项;Elisa方法检测血清E2、FSH、LH、LEP及ADP水平;3.2实验二:取大鼠肩胛B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B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B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3.3实验三:取大鼠腹股沟sW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W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W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4.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一:1.1各组大鼠子宫重量及血清E2、FSH、LH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子宫萎缩,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减少,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血清E2水平上升,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2各组大鼠肥胖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摄食增加,体重、Lee’s指数升高,腹围增大,各部位脂肪重量及WAT重量百分比增加(P<0.05,P<0.001),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显示OVX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上升,HD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重、Lee’s指数降低,腹围减小,各部位脂肪重量WAT重量百分比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血脂四项显示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TG、LDL水平下降,HDL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3各组大鼠血清脂肪因子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血清LEP水平提高(P<0.001),ADP水平降低(P<0.001);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LEP水平降低(P<0.001),ADP水平升高(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二:2.1各组大鼠B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棕色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2各组大鼠B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3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4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实验三:3.1各组大鼠W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大小、形态、排列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CP1固有表达均较少,各项指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3.2各组大鼠W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明显差异(P>0.05);3.3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4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生殖激素骤变的情况,改善肥胖相关指标;2.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通过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激活BAT与WAT内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下游CREB磷酸化,增加PPARγ、PGC1表达,提高组织内UCP1含量,提高BAT能量代谢,促进WAT棕色化,从而加强脂肪组织能量代谢,起到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的作用。

卢颖[7](2019)在《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桂枝茯苓对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模型大鼠表型标志物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子宫平滑肌细胞(VSM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型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大鼠外周血血栓素B2(TXB2)和6-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n=16)、模型对照组(n=18)、桂枝茯苓组(n=18)和氨基己酸组(n=17)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养不处理,IUD建模后灌服0.9%生理盐水、氨基己酸和桂枝茯苓处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表型标志物α-SMA和PC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1)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表型标志物α-SM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有极显着性差异,治疗后各组子宫内膜α-SMA阳性率表达升高,差异有极显着性。其中,桂枝茯苓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升高极显着,接近正常组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氨基己酸α-SMA的表达虽显着升高,但与桂枝茯苓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α-SMA阳性表达率水平约为(50.89±9.41)%,模型对照组(26.93±6.80)%,桂枝茯苓组(48.92±6.80)%以及氨基己酸组的(34.63±7.26)%,对比发现,正常组、桂枝茯苓组大鼠子宫内膜α-SMA阳性表达率水平相较于其他两组,显着较高。(2)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治疗后各组PCNA的表达均显着降低。其中,桂枝茯苓组PCNA表达与氨基己酸片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水平达(25.66±7.24)%,模型对照组达(61.26±9.98)%,桂枝茯苓组(28.36±9.17)%,氨基己酸片组达(50.23±8.71)%,正常组、桂枝茯苓组大鼠子宫内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水平相较于其他两组,显着较低。(3)相较于对照组和桂枝茯苓组,模型对照组组大鼠血清TXB2浓度、6-keto-PGF1α,呈极限性差异,相较于氨基己酸片组呈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正常组大鼠血清TXB2浓度达(445.86±24.43)ng/L,桂枝茯苓组达(448.11±9.63)ng/L,模型对照组(508.78±12.42)ng/L,氨基己酸片组(498.11±13.63)ng/L。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对照组相较于正常组、氨基酸片组、桂枝茯苓组显着较高,桂枝茯苓组接近正常组。正常组大鼠的血清6-ketoPGF1α浓度达(23.17±1.93)ng/L,模型对照组(18.09±0.93)ng/L,桂枝茯苓组(22.70±1.61)ng/L,氨基己酸片组(20.70±1.41)ng/L,对比发现,模型对照组相较于正常组、氨基己酸片组、桂枝茯苓组显着较低;四组相比较,桂枝茯苓组最为接近正常组。(4)通过比较正常组、模型组、桂枝茯苓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各组组内VSCM表型标记物α-SMA、PCNA和血流表调控指标TXB2、6-keto-PGF1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系数r均为0,代表无相关性。结论:1.桂枝茯苓能够有效调节模型大鼠子宫内膜α-SMA、PCNA表达水平,使α-SMA表达升高,使PCNA表达下降。2.桂枝茯苓可有效调节血清TXB2、6-keto-PGF1α浓度变化,通过降低血清TXB2、升高6-keto-PGF1α浓度,调节血流变,改善大鼠子宫内膜瘀血状态。3.桂枝茯苓能减少IUD大鼠模型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与对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的调控及对血流变的调节有关。

闫雪秋[8](2019)在《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贵阳市部分围绝经期体检女性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中医体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不良情绪的中医体质倾向性,初步探索三者的相关性,为建立围绝经期女性个体化健康管理路径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的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中医联合心理健康体检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月经婚育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表以及CTM-PEM(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anagement)系统中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和心理健康评估资料等。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进行率和构成比的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秩和检验;用对应分析法(Correspondence Analysis)描述中医体质类型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获取目标人群心理评估结果、体质辨识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以及一般资料1250例。1.现况调查:(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和质739例,占总人数的59.12%;偏颇体质511例,占40.88%;偏颇体质中兼夹体质者334例,占偏颇体质人数的65.36%。偏颇体质与兼夹体质均以阳虚质或阳虚质主导为主。(2)MPS的发生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共有877例出现MPS,发生率为70.16%,发生程度以轻度为主;围绝经期诸症中发生率前三顺位依次是疲倦乏力(72.64%),失眠(66.80%)骨关节、肌肉痛(64.72%)。(3)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有447例出现抑郁情绪、256例出现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5.76%、20.48%,发生程度均以轻度为主;203例女性焦虑与抑郁情绪共患,共患率为16.24%。2.相关性分析:(1)MPS发生受中医体质的影响,体质偏颇程度与MP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48,P<0.05)。此外,对应分析示平和质与无MPS的关联性较强;阳虚质与轻度MPS关联性较强;气虚质与兼夹体质与中度MPS关联性较强,与重度MPS有一定关联性。不同中医体质女性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P<0.05),潮热出汗较多出现于痰湿质女性;气郁质女性更易出现情绪问题;瘀血质女性发生心悸的情况较多;湿热质则更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不同中医体质女性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P<0.05),兼夹体质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54.19%、46.11%。此外,对应分析示气郁质与兼夹体质与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关联性,痰湿质、气郁质与兼夹体质与焦虑情绪发生的程度有一定关联性。(3)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潮热出汗、眩晕、心悸是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失眠、皮肤蚁走感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偏颇体质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1.贵阳市部分围绝经期体检女性偏颇体质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程度较为严重,以兼夹体质为主。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2.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MPS的发生率较高,不同中医体质女性MPS的发生情况不同,中医体质决定着MPS以及围绝经期症状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3.不同中医体质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同,围绝经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是心理和身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4.对处于围绝经期的体检女性建立连续性、个体化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档案有其必要性,发挥中医体质学的学科优势,根据MPS以及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中医体质倾向,以及MPS各症状发生情况的差异,对不同体质的围绝经期女性开展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应有所侧重。

唐雷英[9](2018)在《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对HRT认知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患内科慢性疾病,家庭及社会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支持与关爱程度,并分析出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对激素补充治疗(HRT)认知程度情况,为改善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从湘西自治州七县一市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及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住院病房随机抽样调查40-60岁2000名妇女,通过自编问卷和改良Kup perman评分量表及围绝经期女性的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2000名妇女的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状况、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患有内科疾病等情况,家庭及社会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支持与关爱程度,对围绝经期HRT认知现状。应用exec12010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得出结果。结果:1.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平绝经年龄为47.55±1.39岁。2.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人口学特征:湘西地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分别占33.9%,38.5%,该地区围绝经期女性76.5%为农民,初中以下学历占82.2%,经济年收入<20000人群占32.7%。3.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中的女性都曾或现患有妇科疾病,在妇科疾病中患阴道炎的女性最多,占81.3%;宫颈炎者占10.1%;盆腔炎者占3.5%;卵巢肿块者占3.4%,宫颈癌者占1.7%。4.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绝经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以潮热出汗占69.0%,改良 Kupperman量表评分:重度占4.5%,轻度占43%。5.围绝经期妇女患慢性内科疾病情况: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最多,占1.4%。6.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对HRT认知现状:围绝经女性完全不知晓率占72.6%,仅1.4%完全知晓HRT。结论:1.湘西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与2011年学者的研究该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6.9岁)相比略有推迟,但与我国平均绝经年龄(49.5岁)有一定差距。2.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存在诸多问题,围绝经期妇女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沿海发达城市偏低,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3.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各种绝经综合征症状,调查发现绝经综合征症状的出现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度等密切相关(P<0.05),与民族无相关性。4.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对激素补充治疗(HRT)的认知及接受度低,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影响因素与文化程度相关(P<0.05)。5.结合围绝经期女性的社会支持量表,得知社会及家庭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关心及支持度不足。因此,急需要通过多部门协作,针对性制定各社区围绝经妇女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计划实施的评价,促进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了解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让更多的围绝经期女性知晓并接受激素补充治疗,从而减轻绝经综合征症状,预防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

朱芳,黄勤瑾,梁霁[10](2017)在《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完备的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确定关键信息,按照德尔菲法原理,组织符合条件的专家对形成的指标条目进行筛选评价。结果共纳入20位专家进行3轮咨询,初步构建了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体系。指标涉及卫生利用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并考察其对健康信息的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能力。结论此次研究初步构建了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二、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本次妊娠前避孕情况
    2.3 本次意外妊娠原因分析
3 讨论
    3.1 围绝经期避孕不容乐观
    3.2 围绝经期避孕亟需重点关注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围绝经期避孕服务综合管理
    4.2 加强围绝经期避孕节育综合指导

(2)中国40~65岁女性人群失眠症状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1.4.1 文献质量评价
        1.4.2 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和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的结果
        2.3.1 失眠症状的总检出率
        2.3.2 亚组分析结果
        2.3.3 Meta回归分析结果
        2.3.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3 讨论

(3)重庆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问卷内容
    1.4 相关指标及定义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女职工的人口学特征
    2.2 女职工的职业情况
    2.3 女职工的生殖健康现状
    2.4 人口学特征和生殖健康的关系
    2.5 职业特征和生殖健康的关系
    2.6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者个体防护习惯与生殖健康的关系
    2.7 流产史和生殖健康的关系
    2.8 月经异常、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不孕之间的关系
    2.9 生殖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3.1 女职工的月经异常情况分析
    3.2 女职工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
    3.3 女职工不孕情况分析
    3.4 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讨论
    3.5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职业模式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4)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围绝经期人群现状
        1.1.2 医疗背景:围绝经期预防和治疗方式现状
        1.1.3 设计背景:服务接触点和服务设计
    1.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围绝经期与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服务设计介入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健康管理与服务接触点设计研究
    2.1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分析
        2.1.1 社区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
        2.1.2 健康管理服务在互联网产业中的表现
        2.1.3 健康管理服务发展业态
    2.2 服务接触点概述
        2.2.1 服务接触点的定义
        2.2.2 服务接触点的构建
        2.2.3 服务接触点的衡量
    2.3 服务接触点设计介入健康管理
        2.3.1 服务接触点设计的必要性
        2.3.2 以围绝经期人群为研究单位的原因
    2.4 服务接触点介入健康管理的案例研究
        2.4.1 案例一:一种以人为本的整体方法来管理糖尿病护理
        2.4.2 案例二:青蛙公司重构盆腔检查
第三章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用户研究与分析
    3.1 围绝经期人群健康管理行为调研策略
        3.1.1 调研思路
        3.1.2 调研目的
        3.1.3 调研对象
        3.1.4 调研方法
    3.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关键接触点的定性研究
        3.2.1 文献资料调研
        3.2.2 现有app竞品分析
        3.2.3 用户深入访谈
        3.2.4 研究总结
    3.3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关键接触点的定量研究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2 问卷结果阐述与分析
    3.4 问题思考与机会识别
        3.4.1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问题思考
        3.4.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设计机会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策略
    4.1 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4.1.1 定义目标用户
        4.1.2 构建用户模型
    4.2 设计定位
        4.2.1 定义场景闭环
        4.2.2 定义设计方向
    4.3 需求点提炼
        4.3.1 需求功能转化
        4.3.2 接触点分析
    4.4 提出设计策略
        4.4.1 增强用户对于接触点的控制感
        4.4.2 强化用户在关键接触点的理性思维
        4.4.3 引导用户在关键接触点的感性思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设计实践
    5.1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设计定义
        5.1.1 设计的概念说明
        5.1.2 利益相关者和商业模式
    5.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功能内容
        5.2.1 知识普及阶段
        5.2.2 健康锻炼阶段
        5.2.3 饮食管理阶段
        5.2.4 自主监测阶段
        5.2.5 心理健康测试及练习阶段
    5.3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产品数字接触点设计
        5.3.1 信息架构设计
        5.3.2 原型设计
        5.3.3 视觉设计
        5.3.4 主要交互页面设计
    5.4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产品物理接触点设计
    5.5 方案可用性测试
        5.5.1 确定测试方案
        5.5.2 招募测试用户
        5.5.3 典型任务创建
        5.5.4 测试执行
        5.5.5 测试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问卷
    问卷A:一份有关40-60 岁女性生命体验的问卷
    问卷B:更年期健康管理满意度调查
附录二 用户访谈
    访谈A:围绝经期用户访谈
    访谈B:妇幼保健院医生访谈
    访谈C:社区工作人员访谈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和项目

(5)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资料统计
    2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1 一般情况
    1.2 单因素分析
    1.3 多因素分析
    1.4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BAT能量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WAT棕色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中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二:西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三:针灸减肥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背景、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实验对象
    2 实验药物及试剂
    3 实验器械
    4 造模方法
    5 给药方法
    6 实验检测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模型评价指标
    2 各组大鼠子宫血管组织中α-SMA表达情况
    3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
    4 各组大鼠血清TXB2和6-keto-PGF1α浓度检测结果
    5 各组大鼠VSMC表型标志物α-SMA、PCNA与血流变调控指标TXB2、6 -keto-PGF1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IUD动物模型的建立
    2 桂枝茯苓作为干扰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3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4 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1.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
    2.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6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对HRT认知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评定标准
        1.2.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一般情况(人口学特征)与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的相关性
    2.2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现状及利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统计情况
    2.3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殖健康相关情况
    2.4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患内科疾病情况
    2.5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症状Kupperman评分及影响因素
    2.6 湘西地区围绝经女性对HRT认知及影响因素
    2.7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HRT知晓度,接受度及获取HRT相关途经
    2.8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社会支持度
    2.9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社会支持度
3 讨论
    3.1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一般情况分析
    3.2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症状Kupperman评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
    3.4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对HRT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社会支持度评估
    3.6 针对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核心信息收集
        1.2.2 专家咨询问卷设计
        1.2.3 指标赋值
        1.2.4 筛选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的积极性
    2.3 专家权威系数
    2.4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
    2.6 对指标条目纳入的专家意见
3 讨论
    3.1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3.3 本次研究的意义

四、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丽华,邓秀群,陈亮,陈庆,余廖长.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09)
  • [2]中国40~65岁女性人群失眠症状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J]. 梁晓仙,丁晓云,金运钦,王子云.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1
  • [3]重庆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余朝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D]. 朱英茜. 江南大学, 2021(01)
  • [5]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 钮玉琴.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D]. 金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D]. 卢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D]. 闫雪秋. 贵州医科大学, 2019(07)
  • [9]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对HRT认知的流行病学调查[D]. 唐雷英. 吉首大学, 2018(02)
  • [10]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J]. 朱芳,黄勤瑾,梁霁.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7)

标签:;  ;  ;  ;  ;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的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