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保护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复方丹参保护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一、复方丹参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梦雨[1](2021)在《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一)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72例以ON为首发临床表现的NM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病程进展、合并疾病、免疫学检验、治疗反应及预后等。结果:1.一般资料:72例NMO-ON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33岁;女性61例(84.72%),男女比约为1:5.54;病程中位数67月,病程以“复发-缓解”为主,单相与复发比约1:5.8。2.临床特点:66例(91.67%)单独ON起病,ON累及单眼者59例(81.94%);主要症状为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可伴转动痛、视野缺损及色觉异常等;14例(19.44%)伴诱因,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15.28%)伴系统性免疫性病,最常伴发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疾病;59眼(75.64%)首发视力小于0.1,AQP4-IgG状态(P=0.032,OR=2.55)和发病年龄(P=0.037,OR=3.93)是影响患者首发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整个病程中,44例(61.11%)双眼先后累及,ON发病次数中位数为2次,ON二次发作时间中位数是3月;1年、3年复发率分别约0.56(40/72)和0.74(53/72);至末次随访时间,单侧致盲率约48.61%,致患者单侧致盲ON发作中位数为2次;53例(73.6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的累及,脊髓(61.1 1%)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3.实验室结果:80%(48/60)患者血清AQP4-IgG抗体阳性;25%(3/12)患者MOG-IgG阳性;18例(25%)伴其他系统性免疫性抗体,最常见伴ANA抗体阳性;4.影像学特点:NMO-ON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45例(84.91%)脊髓MRI病变≥3个锥体;47.17%(25/53)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5.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24眼治疗4周有8只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91.67%;动态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平均敏感度(MS)较前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有12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100%;视野MD显着下降(P<0.05),MS明显提高(P<0.05)。结论:1.NMO-ON患者首次发病多ON单独起病,单侧累及,女性中青年高发,AQP4-IgG阴性患者更趋年轻化,急性期对患者视功能威胁巨大,恢复期多遗留较差的视力预后;最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漫长的病程多见双侧视神经受累及多次复发,脊髓是除视神经外最常见的复发部位;AQP4-IgG状态和发病年龄是影响NMO患者首次发病视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多数(80%)NMO-ON患者AQP4-IgG血清阳性,部分患者伴发以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疾病为代表的系统性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伴有的血清学免疫性抗体是抗ANA抗体;3.NMO-ON患者视神经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脊髓损伤多为连续长节段,约一半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4.针药联合可显着提高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和动态视野MS,降低患者MD。(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目的:通过将患者AQP4-IgG强阳性血清显微注射至大鼠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诱导视神经NMO样病变,从活体与病理、视神经及脊髓、大脑等多维度评价该模型,为探究药物防治NMO-ON提供模型基础。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血清样本类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上结膜入路暴露视神经后选择球后2mm处分别将AQP4-IgG强阳性血清和健康人血清缓慢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术后第3天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神经AQP4-IgG表达;术前1天(第0天)、术后第7、14天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及瞳孔对光反射(PLR)检测;术后第14天分别处死两组大鼠行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及脊髓等组织制片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视神经AQP4-IgG强表达,假手术组未见表达(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AQP4-IgG沉积区域表达也显着降低(P<0.001);模型组N1-P1波振幅和PLR第7天、14天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视神经HE染色肿胀水肿、着色明显加深,轴突数量显着减少伴有不规则空洞化,其间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RGCs水肿显着,数量明显减少,且大小不一,核仁不清晰;视神经LFB髓鞘染色,模型组可见到蓝色区域显着减少;模型组大鼠视神经电镜则可见到轴突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横断面形态不规则,微管微丝大量溶解,髓鞘严重分层、结构不完整,且大多数髓鞘松解或者脱失、塌陷,甚至无髓鞘;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丝蛋白L(NF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及CD68表达显着升高(P<0.001);脊髓组织HE发现,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未见到脊髓白质炎症浸润、轴突及髓鞘损伤等病理变化;脊髓组织LFB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髓鞘染色成蓝色且均匀一致,未见到染色区域减少及白色未着色区等。大脑组织HE和LFB染色也未发现炎症浸润及脱髓鞘等病理损伤;结论:1.我们通过在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成功构建了NMO-ON大鼠模型,该模型显示NMO-ON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破坏、炎症浸润、轴突损伤及脱髓鞘等;2.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构建NMO-ON模型,仅能启动局部视神经周围免疫,对脊髓及大脑等其他神经系统未产生病理损伤。(三)调肝活络法防治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的疗效及机制探究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观察调肝活络法的干预效果,并深入挖掘方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NMO-ON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协同的解决方案。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激素组、中药+激素组,显微注射法构建NMO-ON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中药、激素及中药+激素等灌胃干预21天,术前1天(第0天)、术后7天、14天及21天分别行F-VEP、PLR检测;第21天处死所有大鼠,制备视网膜、视神经切片,进行HE染色及超微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GCs中Brn3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NFL、髓鞘碱性蛋白(MBP)和CD68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视神经IL-6、IL-10、TNF-α、p-NF-κB p65 蛋白表达。结果:1.视神经功能学评价:与同时间点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在第7、14和21天均可显着提高视神经F-VEP的N1P1振幅(P<0.001);在第21天,中药组、中药+激素组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PLR收缩程度也显着增加(P<0.001);2.组织病理学评价: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视神经HE染色均可见轴突损伤减轻、视神经水肿消退及未见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电镜发现中药组轴突数量明显增加,神经纤维束状形态可循,可见微丝微管结构,髓鞘损伤也较之减轻;与激素组相比,中药+激素组见到更完整的神经轴突、髓鞘结构;免疫组化发现,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联合激素组RGCs的Brn3a表达量较之均显着升高(P<0.001);视神经免疫荧光提示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GFAP、MBP和NFL表达量较模型组表达量升高(P<0.001)。CD68视神经染色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可见到CD68表达显着降低(P<0.001);3.Western Blotting: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p-NF-κB p65、TNF-α和IL-6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p-NF-κB p65、TNF-α和IL-6降低(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IL-10显着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 IL-10 升高(P<0.001)。结论:1.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可以减轻NMO-ON大鼠模型视神经轴突丢失、髓鞘损伤及炎症浸润,进而提升和改善视觉诱发电位N1P1振幅及瞳孔对光反射收缩能力。2.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对NMO-ON视神经及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视神经内NF-κB蛋白磷酸化及调控相关炎症介质(IL-6、TNF-α及IL-10)的产生有关。

李文浩[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现代临床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的处方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探究得到治疗脊髓损伤的核心处方及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症的特色处方。建立治疗脊髓损伤的核心处方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的网络,结合脊髓损伤的疾病靶标,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一:采集现代临床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中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统计算法,统计所有处方中药的性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关键药物组合,与组合出现频次结合,得到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核心处方;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得到治疗脊髓损伤的新处方。研究二:在TCMSP、TCMID等数据库中查询核心处方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与脊髓损伤的疾病靶标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标网络图,分析网络拓扑性质,得到初步核心化合物、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得到核心基因群;利用ClueGO对有效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利用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预测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关键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研究一:本研究共纳入62篇文献,提取了 76个处方。其中温性药物出现频率最高,随后是寒性药物,甘、辛、苦为主要性味,肝、脾、肾三经为主要归经;当归、黄芪、川芎、地龙、桃仁依次为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5种药物。得到常用药物组合45个,黄芪-当归、川芎-当归、当归-地龙依次为出现频度最高的3个药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治疗脊髓损伤核心处方: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5g、红花10g、桃仁10g、牛膝15g、熟地黄15g、炙甘草6g;得出7个新处方和8个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处方。研究二:在研究一的核心处方研究基础上,提取黄芪、川芎、当归、地龙4味中药用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使用TCMSP、TCMID等数据库中查询,设置OB≥30%及DL≥0.18的筛选条件,得到效成分共30种,其中黄芪19种、川芎5种、当归2种、地龙4种;成分对应靶点黄芪177个、川芎30个、当归177个、地龙29个,并集靶点共164个;在Pubmed查询得到脊髓损伤的MeSH主题词,在DisGeNET、GeneCards、TTD、Drug bank平台进行靶点查询并取并集,得到相关靶点174个;将疾病靶点和化合物靶点取交集,得到核心靶点20个;使用Cytoscpa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的网络可视化模型并进行拓扑性质分析,得到最核心的中药为黄芪,槲皮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为排名前3的核心化合物,PPARG、NOS2、AR为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得到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为MMP9、IL6、VEGFA。通过ClueGO得到关注基因的富集基因功能分析,得出最为关键的功能模块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使用DAVID工具对关注基因进行pathway 分析,得出 Bladder cancer(膀胱癌)、Malaria(疟疾)、African trypanosomiasis(非洲锥虫病)是较为关键的通路,其中膀胱癌信号通路过程中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是现代临床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重要机制预测通路。结论:现代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以黄芪为君药,“大补元气而起痿废”,使脏腑经脉营卫之气充足,“气为血之帅”,气盛则血行,血行则瘀去,瘀去则督通;当归、川芎为臣药,活血养血,化瘀力强而不伤血,“血为气之母”,血和则气旺;赤芍、红花、桃仁加强活血化瘀、疏通督脉之效;地龙力专善走,通经活络,行气行血,使气血周行全身,牛膝、熟地补肾强督,益阴助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气旺血行,瘀去而督脉通。在网络药理方面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核心靶点MMP9、IL6、VEGFA;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块;通路Bladder cancer(膀胱癌)信号通路过程中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是现代临床中药口服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化合物、基因靶点、功能模块、信号通路。

赵继荣,蔡毅,陈文,赵宁,张海清,朱宝[3](2021)在《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脊髓损伤的定义、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概况,重点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做出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秦汉[4](2020)在《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在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脊髓损伤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及丹参素钠组,每组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对模型对照组及丹参素钠组大鼠进行T10脊髓损伤模型构建;建模成功后,丹参素钠组大鼠每日于腹腔内注射丹参素钠溶液1ml/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时间为21天。在干预后第1、3、7、14及21天,采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每组分别于第3及21天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经石蜡包埋、脱水、制片及HE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第21天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三组大鼠尾静脉血中PI3K、Akt、mTOR mRNA水平;SPSS Pearson软件分析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恢复能力与PI3K、Akt、mTOR mRNA水平相关性。结果:在干预后第1和3天,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在丹参素钠处理组与模型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第7、14及21天,丹参素钠处理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干预3天后,脊髓组织镜下可见斑片状出血,神经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形态改变,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干预21天后,脊髓组织疏松严重,形成大量空泡,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丹参素钠组干预3天后,脊髓损伤明显,可见少许组织空泡;干预21天后,组织空泡相对较少,炎性细胞及胶质细胞明显减少;在干预后第1、3、7、14及21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炎症因子IL-8、IL-1β水平在丹参素钠干预组均显着降低(P<0.05),但丹参素钠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第1、3、7、14及21天)间的IL-8和IL-1β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处理后第21天,丹参素钠处理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丹参素钠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PI3K、Akt、mTOR mRNA水平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恢复呈正相关。

张毅[5](2020)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并探讨川芎嗪干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为川芎嗪治疗急性SCI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3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A14d组)6只,模型组(B组,包括B7d组6只、B14d组6只)12只,川芎嗪干预组(C组,包括C7d组6只、C14d组6只)12只;A组造模时仅予暴露出脊髓组织后缝合,B组、C组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腹腔注射川芎嗪(100 mg/kg,10 mg/m L,以生理盐水配制),A组、B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均于造模前、造模后7天(d)、14d时行BBB评分;B7d组、C7d组于造模成功后7天时取材和制作标本,A组、B14d组、C14d组于造模成功后14天时采集和制作标本;对各组随机3只标本进行HE和尼氏染色后行病理形态学观察,3只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和比较基因差异性表达,并对其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BBB评分提示:假手术组未见脊髓损伤;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BBB评分显着升高(P<0.05)。2.HE染色及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均可见脊髓组织损伤;造模后7d、14d时,C组脊髓损伤恢复程度较B组好,脊髓神经元、尼氏体数量显着明显比B组多。3.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显示:B7d-vs-C7d的DEG 70个,其中上调表达的DEG 42个,下调表达的DEG 28个;B14d-vs-C14d有66个DEG,31个上调表达的DEG,35个下调表达的DEG;A-vs-B7d的DEG 886个,上调表达702个,下调表达184个;A-vs-B14d有1404个DEG,921个上调表达,483个下调表达。4.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对比绝大多数富集到生物学过程(BP);B7d-vs-C7d富集在BP 300条、细胞组分(CC)34条和分子功能(MF)86条,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神经元离子通道聚集、止血、疼痛、突触重建、轴突感觉、髓鞘形成等方面;B14d-vs-C14d富集在BP 413条、CC 13条和MF 59条主要涉及免疫调节、儿茶酚胺代谢、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ABA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A-vs-B7d富集在BP 1796条、CC102条和MF 286条;A-vs-B14d富集在BP 2151条、CC 174条和MF 274条。5.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7d-vs-C7d有5条通路显着富集,为细胞粘附分子、补体和凝血级联、Hedgehog信号通路等;B14d-vs-C14d有13条通路显着富集,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PAR信号通路、GABA能突触、Fox O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等;A-vs-B7d有86条通路显着富集,A-vs-B14d有95条通路显着富集。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神经元离子通道聚集、氧化应激损伤、止血、突触重建、神经性疼痛、GABA能突触、Hedgehog通路、PPAR通路、TGF-β通路、ERBB2-ERBB3通路、Wnt通路、BMP通路等过程从而对SCI细胞凋亡、神经损伤等起保护作用。

颜浪辉[6](2020)在《基于SHH信号通路探讨通督活血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通督活血汤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明确其发挥作用与SHH信号通路介导炎症的关系,探讨通督活血汤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行椎板切除术后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24只、通督活血汤组24只(后两组根据损伤后的不同时间分为1d、3d、7d三个亚组)。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剥离而不打击脊髓,其余两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打击脊髓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督活血汤组大鼠自术后第1d起,每天通督活血汤灌胃,其余两组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大鼠干预1d、3d、7d后评分,并于7d评分后取材;其余两组大鼠分别在干预1d、3d、7d评分,并于评分后取材。BBB和Reuter评分评估各组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HE和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和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HH、GLi1蛋白表达量;q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SHH、GLi1mRNA表达量。结果:1.BBB和Reuter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两组大鼠BBB评分显着降低(P<0.01),Reuter评分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督活血汤组大鼠BBB评分在3d后显着升高(P<0.01),Reuter评分在7d后显着降低(P<0.01)。2.HE和Nissl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脊髓形态结构完整,灰白质分界明显且灰质呈蝴蝶状,尼氏小体饱满,呈虎斑状,未见核坍缩、空洞,而模型组与通督活血汤组大鼠脊髓由于遭受打击,脊髓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相较于模型组,通督活血汤组大鼠损伤后的脊髓组织中水肿与炎性反应较轻,尼氏小体相对饱满、清晰,细胞核坍缩、溶解、消失的神经元细胞相对较少。3.Elisa: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相比,其余两组中IL-1β、TNF-α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督活血汤组中IL-1β、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4.Western Blot: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HH、GLi1表达量相比,其余两组中SHH、GLi1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督活血汤组中SHH、GLi1表达量显着增高(P<0.05或P<0.01)。5.qPCR: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SHH、GLi1mRNA表达量相比,其余两组中IL-1β、TNF-α、SHH、GLi1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督活血汤组中IL-1β、TNF-α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SHH、GLi1mRNA表达量显着增高(P<0.05或P<0.01)。结论:1.通督活血汤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2.通督活血汤能够通过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SHH信号通路,抑制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起到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邵阳[7](2020)在《“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再生困难是世界性难题。脊髓损伤后如何改善病损局部微环境、延缓继发性损伤进展、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是治疗关键点。胶质疤痕的过度增生被认为是损伤后神经轴突不能再生并穿越损伤处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脊髓康”为无锡市中医医院临床经验方,前期研究发现具有镇痛、抗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作用。然而,“脊髓康”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我们设计临床研究、基础实验,评价“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探讨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为其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分析“脊髓康”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2)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表达情况,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3)观察“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病损区域组织结构、大鼠肌力的影响,评价“脊髓康”促进大鼠神经功能再生的疗效;(4)观察“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GFAP、CSPG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诊断为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患者共68名,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手术,配合缓解神经水肿、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脊髓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感觉运动评分,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2)将108只SD大鼠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在干预后第3d、7d、14d取样,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蛋白的表达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GFAP mRNA的表达变化;(3)将120只SD大鼠分为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强的松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在3d、7d、14d时间点的爬板评分、肌力,观察脊髓组织中尼氏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4)将180只SD大鼠分为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强的松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各组大鼠在3d、7d、14d取样,以免疫组化及Westerm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GFAP、CSPG蛋白的表达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GFAP mRNA、CSPG mRNA 的表达变化。结果(1)中药“脊髓康”促进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纳入研究的脊髓损伤患者68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对照组90.9%。口服“脊髓康”、年龄是影响脊髓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与预后无关(P>0.05);(2)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SCI后3d模型组脊髓组织GFAP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7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但第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表明GFAP作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代表产物,在受损脊髓组织中表达增加;(3)中药“脊髓康”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大鼠SCI后予中药“脊髓康”灌胃,大鼠的爬板数据和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表明脊髓康能促进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造模3d出现明显脊髓组织结构破坏,神经元固缩、坏死,脊髓组织破坏严重,7d脊髓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胶质细胞浸润,14d胶质细胞浸润加重,同时炎症细胞开始出现。使用强的松组及“脊髓康”的大鼠在各节点检测到脊髓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均低于对照组;(4)中药“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CSPG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Westerm blot及荧光定量PCR显示,大鼠SCI后模型组GFAP、CSPG蛋白及mRNA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强的松组及各剂量脊髓康组(P<0.05)。强的松组、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在3d、7d和14d的GFAP、CSPG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呈动态变化,造模成功后3d表达上升,7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结论1.“脊髓康”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2.SCI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CSPG蛋白表达水平与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表明“脊髓康”通过抑制星形细胞活化代表产物GFAP、CSPG蛋白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詹吉恒[8](2020)在《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离、培养小鼠BMSCs,探讨虎杖苷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并筛选虎杖苷在体外实验的工作浓度,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2.建立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干预,探讨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脊髓伤区中向神经分化的作用。3.应用小鼠BMSCs神经诱导分化体系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4.对比虎杖苷灌胃、BMSCs定点移植、虎杖苷灌胃联合BMSCs移植在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的治疗效果,通过行为学评价、神经功能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测等加以明确。方法:1.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1)BMSCs的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从C57BL/6小鼠肱骨、股骨、胫骨中提取原代BMSCs,并进行培养、传代。通过成骨诱导、成软骨诱导及相关特异性染色检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SCs表面标记物。(2)虎杖苷对BMSCs活性及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CCK-8检测不同浓度虎杖苷对BMSCs活性的影响,筛选虎杖苷工作浓度用于神经诱导分化实验,并在镜下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3)虎杖苷对神经诱导分化BMSCs中神经标志物表达的影响①WB、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对照组、标准诱导组和各虎杖苷组(3、10、30μmol/1)中 MAP-2、NeuN、NF-M 和 NSE 的蛋白、mRNA 及荧光表达;②WB检测对照组和30μmol/1虎杖苷组中DBH、ChAT、GAD65和TH的蛋白表达。2.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1)BMSCs的标记复苏冻存的BMSCs,待细胞汇合度达70%时,加入BrdU标记48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标记率。(2)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及取材①125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虎杖苷组(PD组)、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组)、虎杖苷联合干细胞移植组(PD+BMSCs组);②建立T10节段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干预:③分别在造模后第7、10及28天取下含损伤节段的新鲜脊髓组织,保存于-80℃备用;造模后第28天取脊髓组织,固定24h,梯度脱水后行冰冻切片。(3)脊髓组织样品检测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伤区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NSE双阳性表达情况,WB检测造模28天后脊髓伤区中Nestin、NeuN和NSE蛋白表达;②WB检测造模7天后脊髓组织iNOS、NF-κB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③分别检测造模7、10天后脊髓组织中SOD、MDA含量。3.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1)细胞实验①细胞分组干预;第一部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标准诱导组、虎杖苷组(3、10、30μmol/1);第二部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标准诱导组、抑制剂组(100nmol/1鸦胆子苦醇)、虎杖苷组(30μmol/1)、虎杖苷+抑制剂组。②探讨虎杖苷促进BMSCs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在调控通路;WB检测第一部分实验各组细胞PI3K-AKT、MAPK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Notch、Wnt、BMP/Smad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③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WB、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中第二部分实验各组细胞MAP-2、NeuN、NF-M和NSE的蛋白、mRNA及荧光表达。(2)动物实验①动物分组及干预;第一部分实验,共5组(每组7只),分组情况同上述2.;第二部分实验,共4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虎杖苷联合干细胞移植组(PD+BMSCs组)、联合治疗+抑制剂组(PD+BMSCs+Bru组)。造模后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干预,在造模28天后取材。②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体内Nrf2/ARE通路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第一部分实验各组脊髓组织中Nrf2的荧光表达,WB检测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③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对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BMSCs组和PD+BMSCs+Bru组脊髓伤区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NSE双阳性表达情况,WB检测第二部分实验各组脊髓中Nestin、NeuN和NSE蛋白表达。4.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1)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及取材参照上述2.进行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在造模28天后取材。(2)行为学评价通过BBB评分标准和斜板实验对各组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神经电生理检查造模28天后,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测,测量SCEP的波幅和潜伏期。(4)组织学评价①计算脊髓组织损伤表面积,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程度;②免疫荧光染色、WB和RT-qPCR分别检测各组脊髓组织MAP-2的荧光、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轴突和髓鞘的超微结构;③GAP43/Tuj1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脊髓组织中轴突新生情况;④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脊髓中胶质瘢痕形成情况,WB检测GFAP蛋白表达,GFAP/NF-200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胶质瘢痕和神经丝生长的关系。结果:1.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提取的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纯度较高。根据CCK-8结果,虎杖苷在3、10、30μmol/1浓度时对细胞活性较好,故选取该浓度范围用于神经诱导分化实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虎杖苷组细胞在诱导中后期的神经样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标准诱导组。WB和PCR结果显示,与标准诱导组相比,虎杖苷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上调细胞中神经标志物MAP-2、NeuN、NF-M和NSE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且虎杖苷对NF-M和ChAT的荧光表达强度、MAP-2和NeuN的荧光阳性表达率也有促进作用(P<0.05),在30μmol/1浓度时效果最为显着(P<0.05)。2.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造模4周后可在体内检测到BrdU标记的外源性BMSCs,部分细胞同时共表达Nestin、NeuN或NSE。与BMSCs组相比,PD+BMSCs组小鼠脊髓中能检测到更多BrdU/神经标志物双阳性的移植细胞(P<0.05)。WB结果表明各种治疗方式均能上调脊髓中Nestin、NeuN和NSE的蛋白表达,但PD+BMSCs组表达更高(P<0.05),接近于Sham组水平。各治疗组小鼠脊髓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1)细胞实验中,与标准诱导组相比,虎杖苷组细胞中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Notch、Wnt和BMP/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虎杖苷组中Nrf2、NQO-1和HO-1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标准诱导组显着上调(P<0.05)。在阻断Nrf2/ARE信号通路后,虎杖苷上调细胞中神经标志物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被抑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虎杖苷组(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的趋势与之相类似。(2)动物实验中,与SCI组相比,各治疗组中Nrf2的荧光表达强度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均显着提高(P<0.05),PD+BMSCs组水平高于其余治疗组(P<0.05)。与 PD+BMSCs 组相比,在阻断 Nrf2/ARE 信号通路后,PD+BMSCs+Bru 组小鼠体内移植BMSCs向神经分化的效率显着降低(P<0.05),且Nestin、NeuN和NSE的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P<0.05)。4.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在造模后14~28天期间,与其余治疗组相比,PD+BMSCs组小鼠BBB评分及斜板实验临界角度更高(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表明,治疗后小鼠的SCEP较SCI组有明显恢复(P<0.05),而PD+BMSCs组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P<0.05)。组织病理学实验中,PD+BMSCs组小鼠脊髓组织损伤表面积明显小于其余治疗组和SCI组(P<0.05),HE染色和Niss1染色也表明该组脊髓损伤程度更轻(P<0.05)。与其余脊髓损伤小鼠相比,PD+BMSCs组轴突髓鞘修复及轴突新生相关的指标表达增高(P<0.05),而胶质瘢痕形成相关的指标则表达降低(P<0.05)。结论:1.在神经诱导分化培养液基础上,虎杖苷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BMSCs在体外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其中30μmol/1浓度时效果最显着,并且虎杖苷还能促进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上述效应可能是通过Nrf2/ARE通路的激活而实现的。2.虎杖苷灌胃联合BMSCs移植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小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基于其促进脊髓伤区轴突髓鞘修复,加速轴突新生,并减缓胶质瘢痕对神经纤维生长的遮挡效应而发挥作用的。

王迪[9](2019)在《夹脊电针调控ERK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阐明ERK5信号通路参与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揭示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抗凋亡机制。方法:实验一:观察夹脊电针对SCI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夹脊电针组(EA)3组,每组根据术后1d、3d、7d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方式。利用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应用TUNEL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实验二:观察夹脊电针对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实验分组同实验一。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的表达。实验三:观察ERK5信号通路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将24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夹脊电针组(EA)和夹脊电针+抑制剂组(EA+EI)4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方式。利用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应用TUNEL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实验一:(1)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Sham组大鼠运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Model组大鼠出现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相比较,BBB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显着(p<0.05);EA组与Model组相比,相同时间点BBB评分均高于Mode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各个时间点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白质、灰质、脊髓前角、脊髓后角以及中央管等结构均清晰可见,细胞形态正常,胞体饱满,胞核形态正常,未见出血、神经元水肿等现象。1d时Model组可见灶形斑片状出血,组织间隙增大,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神经元水肿,胞体皱缩,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数量减少;EA组与Model组相比,细胞形态差异不明显,仍可见片状出血,神经元肿胀。3d时Model组仍可见出血,组织间隙变大,有空泡形成,细胞形态结构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细胞胞体缩小,细胞核固缩成团,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数量增多;EA组与Model组相比,组织损伤程度略轻,神经细胞数量略增多,炎性浸润及胶质细胞增多的情况较轻。7d时Model组细胞间隙进一步变大,视野中可见大量空泡,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数量增多;EA组与Model组相比,细胞间隙明显减小,细胞形态结构优于Model组,且神经细胞数量增多,炎性浸润及胶质细胞增多的情况明显减轻。(3)TUNEL检测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Sham组未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与同一时间点Model组和EA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1d时Model组可见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凋亡增多,弥散性分布;EA组与Model组无显着差异(p>0.05)。3d时Model组几乎不可见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多集中分布于损伤区域周围;EA组与Model组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7d时Model组发生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与3d时相比,数量减少,散在分布;EA组与Model组相比,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形态正常的神经细胞明显增多(p<0.05)。实验二:(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同时间点Model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显着增高(p<0.05),并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呈表达增加趋势;与Model组相比,同时间点EA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显着增高(p<0.05),并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呈表达增加趋势;与Sham组相比,同时间点Model组Bax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3d表达水平最高;与Model组相比,同时间点EA组Bax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ode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同时间点Model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5),并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呈表达增加趋势;与Model相比,同时间点EA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显着增高(p<0.05),并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呈表达增加趋势;与Sham组相比,同时间点Model组Bax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5),随受损时间延长Bax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术后3d达最值,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与Model组相比,同时间点EA组Bax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1)BBB评分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EA组、EA+EI组BBB评分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EA组大鼠BBB评分显着高于Model组(p<0.05),且EA组大鼠BBB评分显着高于EA+EI组(p<0.05)。(2)HE染色结果:Sham组脊髓组织结构正常,灰质、白质、脊髓前角、后角以及中央管结构均清晰可见,细胞形态正常,胞体饱满,胞核形态正常;Model组视野中可见细胞间隙显着增大,大量空泡样改变,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及胶质细胞增多;EA组与Model组相比较,细胞间隙明显减小,细胞形态结构优于Model组,且神经细胞增多,炎性浸润及胶质细胞增多的情况明显减轻;EA+EI组与EA组比较,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可见神经细胞数量减少。(3)TUNEL检测结果:Sham组未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与Sham组相比较,Model组神经细胞发生明显凋亡;与Model组相比较,EA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Model组(p<0.05);与EA组相比较,EA+EI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多于EA组(p<0.05)。(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EA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EA组相比,EA+EI组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RK5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Bax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EA组Bax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EA组相比,EA+EI组Bax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变化(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EA组ERK5、p-ERK5、CREB、p-CREB、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EA组相比,EA+EI组p-ERK5、CREB、p-CREB、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RK5表达水平无统计性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Bax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EA组Bax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EA组相比,EA+EI组Bax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夹脊电针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2.夹脊电针能够减少脊髓损伤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恢复;3.脊髓损伤后,ERK5信号通路被激活,其下游因子CREB、Bcl-2的表达及活化增加;4.夹脊电针调控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进而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是夹脊电针促进脊髓损伤修复作用机制之一。

叶春欣[10](2017)在《中药与电针对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犬猫急性脊髓损伤后容易出现四肢麻痹,截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目前临床上通常以手术、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而中药和电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相对较少。传统中医在治疗体惰、痿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试验主要研究中药与电针对犬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探索中药与电针对犬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理,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本试验选取20只1218月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中药组、电针组、中药电针组和模型组,在犬背部左侧L1段脊髓采用球囊压迫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模型后,连续治疗14d。在制作模型前1d,造模后的1d、3d、7d、14d、21d,对每组实验犬进行行为学评分和采血,并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血清中CRP、抗炎因子IL-10、T-AOC的水平和NESTIN的水平,试验28d各组随机选一只犬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用于损伤脊髓结构观察,试验30d各组随机选一只犬取损伤脊髓组织,用于组织形态观察并测定其NESTIN的水平。试验结果:1.通过摸索不同压迫量及压迫时长的脊髓球囊压迫法,得出建立小型犬持久性瘫痪脊髓损伤模型的最佳压迫量为1.5mL,最适压迫时间为1min。2.在脊髓损伤后的第721d阶段,治疗组的后肢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均高于模型组(P>0.05);在脊髓损伤后第21d,电针组、中药电针组的后肢运动评分升高,显着高于模型组、中药组(P<0.05)。3.在整个试验阶段,中药电针组的AST、A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趋势相似,趋于平稳状态。4.在脊髓损伤后第721d阶段,中药组、电针组、中药电针组的CRP含量均低于在模型组(P>0.05);在整个试验阶段,中药电针组IL-10水平均高于模型组、中药组。其中在脊髓损伤后第7d,中药电针组的IL-10水平达到顶峰,且均高于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并显着高于电针组、中药组(P<0.01)。整个阶段试验阶段中,中药组、中药电针组的T-AOC水平比造模前高,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5.脊髓损伤28d,脊髓损伤处出现局限性高信号区,损伤处脊髓与蛛网膜下腔边界模糊。中药电针组脊髓损伤处边缘光滑整齐,脊髓表现为水肿且形成软化灶。模型组、中药组、电针组脊髓损伤处边缘不整齐,损伤局部组织坏死,脊髓增粗较明显。空白对照组的可清晰分辨脊髓及蛛网膜下腔内呈高信号的脑脊液,且脊髓信号均匀。6.脊髓损伤30d,治疗组的脊髓损伤局部组织的巢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强,其中损伤脊髓组织中NESTIN含量最高的是中药电针组,甚至高于空白对照组。7.脊髓损伤30d,中药电针组脊髓神经元排列致密,尼氏小体出现中央染色质溶解,且形态趋于正常。中药组神经细胞胞体肿胀碎裂,边界不清或萎缩、消失并出现液化囊腔。电针组神经细胞胞体水肿,核附近尼氏小体模糊,数量减少,细胞周围的尼氏小体则表现为中央染色质溶解。模型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排列稀疏,尼氏体模糊,脊髓细胞核固缩,胞浆溶解,胞体肿胀碎裂,边界不清或萎缩、消失,出现液化囊腔。空白对照组脊髓灰质中神经细胞核仁清楚,排列致密,尼氏小体形态正常。试验结果表明,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经中医治疗,能改善的后肢功能;在脊髓早期可以减少血清中T-AOC的消耗,减缓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脊髓损伤后期能够降低血清中的CRP水平,刺激机体分泌更多抗炎因子IL-10,缓解炎性反应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大大减轻其继发性损伤。同时能够增强血清和局部损伤组织中巢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三种治疗方法相比,使用中药与电针相结合的康复疗效为最佳。

二、复方丹参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1 前言
        2 动物实验模型
        3 离体组织实验模型
        4 细胞实验模型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
        1 NMO概述
        2 AQP4-IgG
        3 MOG-IgG
        4 GFAP抗体
        5 AQP1-IgG
        6 其他相关性抗体
        7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细胞因子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1 前言
        2 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
        3 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4 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5 其他细胞因子
        6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四 非侵入性电刺激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经角膜电刺激
        3 经眼眶电刺激
        4 经眼睑电刺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研究背景
    (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评估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特点
    (二)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视神经萎缩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案
        3 疗效指标
        3.1 最佳矫正视力
        3.2 动态视野
        3.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NMO视神经萎缩患者一般资料
        4.2 临床表现
        4.3 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4.4 针刺治疗前后动态视野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患者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案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模型诱导后视神经内AQP4-IgG的沉积
        2.2 大鼠视神经功能学变化
        2.3 视神经光镜观察结果
        2.4 视神经LFB染色结果
        2.5 脊髓光镜观察结果
        2.6 脊髓组织形态LFB染色结果
        2.7 大脑光镜及HE染色观察结果
        2.8 视网膜的光镜观察结果
        2.9 视神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2.10 视神经NFL免疫荧光结果
        2.11 视神经内CD68免疫荧光结果
    3 讨论
        3.1 NMO-ON动物模型构建国内外进展
        3.2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未来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调肝活络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疗效及机制探究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大鼠视神经F-VEP变化
        2.2 大鼠视神经PLR变化
        2.3 大鼠视网膜Brn3a变化
        2.4 大鼠视神经形态学变化(HE染色)
        2.5 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变化(电镜)
        2.6 大鼠视神经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2.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神经内目标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3 讨论
        3.1 NMO-ON的中西医防治现状
        3.2 NMO-O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3.3 调肝活络防治NMO-ON的疗效及潜在机制
    4 结论
    5 本研究主要创新、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进展
        1. 脊髓损伤的中医认识
        2.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进展
        2.1 补阳还五汤
        2.2 脊髓康
        2.3 活血通督汤
    综述二 谭明生教授“病证结合,从督论治”、“椎管减压,疏通督脉”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
        1. 提出脊髓损伤病机——督脉瘀阻
        2. “病证结合,从督论治”、“椎管减压,疏通督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2.1 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和TOI外科分型
        2.2 构建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2.3 建立寰枢椎脱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综述三 数据挖掘法与网络药理学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技术
        2. 网络药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用药规律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数据规范化
        1.6 数据库建立
        1.6.1 基本信息模版录入
        1.6.2 数据录入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1.7.1 基本信息统计
        1.7.2 处方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并发症处方统计
        2.2 药物基本信息统计
        2.2.1 药物四气统计
        2.2.2 药物五味统计
        2.2.3 药物归经统计
        2.2.4 药物频次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2.5 核心处方药物用量分析
        2.6 脊髓损伤症状特色处方
        2.6.1 尿潴留
        2.6.2 排便障碍
        2.6.3 肌肉萎缩
        2.6.4 肌肉痉挛
        2.6.5 疼痛
        2.6.6 腹胀
        2.6.7 大便失禁
    3. 讨论
        3.1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3.1.1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1.2 高频药物分析
        3.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讨论
        3.3 核心处方分析
        3.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讨论
        3.5 特色处方分析
        3.5.1 神经源性膀胱
        3.5.2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3.5.3 中枢性疼痛
        3.5.4 肌肉萎缩
        3.5.5 肌肉痉挛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的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核心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有效成分筛选
        1.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及名称标准化
        1.3 脊髓损伤相关靶点筛选
        1.4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1.5 核心靶点筛选及网络构建
        1.6 关键靶标功能预测及与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化合物成分获取
        2.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及名称标准化
        2.3 脊髓损伤靶点的筛选
        2.4 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构建
        2.5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2.6 靶点生物功能及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复杂网络中的核心中药、化合物
        3.1.1 黄芪
        3.1.2 川芎
        3.1.3 当归
        3.1.4 quercetin槲皮素
        3.1.5 kaempferol山柰酚
        3.1.6 formononetin刺芒柄花素
        3.2 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
        3.2.1 MMP-9
        3.2.2 IL-6
        3.2.3 VEGFA
        3.3 富集结果分析
        3.3.1 GO富集结果分析
        3.3.2 KEGG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2.1 抑制炎症反应
    2.2 改善微循环
    2.3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2.4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
        2.4.1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2.4.2 促进营养因子分泌
        2.4.3 促进轴突再生
    2.5 抑制胶质瘢痕形成
3 总结与讨论

(4)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脊髓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2 炎症反应与脊髓损伤治疗
    3 丹参素钠与脊髓损伤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2 动物模型制备
    3 BBB评分
    4 脊髓组织HE染色
    5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6 实时荧光定量PCR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丹参素钠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能力
    2 丹参素钠对脊髓组织形态学影响
    3 丹参素钠降低IL-8和IL-1β水平
    4 丹参素钠上调PI3K、Akt、mTOR mRNA水平
    5 脊髓损伤大鼠运动恢复能力与PI3K、Akt、mTOR mRNA水平相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脊髓损伤流行病学
    2 脊髓损伤中西医现状
        2.1 脊髓损伤机制
        2.2 脊髓损伤西医治疗现状
        2.2.1 药物治疗
        2.2.2 细胞移植疗法
        2.2.3 细胞植入生物材料移植
        2.3 脊髓损伤中医现状
        2.3.1 中药相关提取物
        2.3.2 中药复方
        2.3.3 其他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用品
        1.3.1 耗材
        1.3.2 实验主要仪器
        1.3.3 实验主要仪器试剂及药品
        1.3.4 实验主要溶液及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
        2.3 干预方法
        2.4 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观察
        2.5 标本采集
        2.6 HE、尼氏染色观察
        2.6.1 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步骤
        2.6.2 HE、尼氏染色前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6.3 HE染色观察步骤
        2.6.4 尼氏染色观察步骤
        2.6.5 操作注意事项
        2.7 转录组测序流程
        2.8 下机数据分析
        2.8.1 数据整理后过滤
        2.8.2 数据质量检测
        2.8.3 对比分析
        2.8.4 表达量分析
        2.9 表达差异分析
        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大鼠BBB评分结果
    2 HE、尼氏染色观察结果
    3 转录组测序下机数据分析结果
        3.1 数据整理过滤后统计结果
        3.2 质量检测结果
        3.3 对比分析结果
        3.3.1 对比参考基因组结果
        3.3.2 基因覆盖均一度结果
        3.4 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
    4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
    5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5.1 模型组
        5.2 川芎嗪干预组
        5.2.1 B组与C组对比
        5.2.2 C组内对比(C7d-vs-C14d)
第四部分 讨论
    1 SCI模型组
    2 川芎嗪干预急性SCI的现有文献讨论
    3 川芎嗪干预组
        3.1 B7d-vs-C7d
        3.2 B14d-vs-C14d
        3.3 C7d-vs-C14d
    4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分组方案
附录2 BBB评分细则
综述 脊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SHH信号通路探讨通督活血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物
    3 主要实验试剂
    4 主要实验仪器
    5 主要试剂配制
实验方法
    1 动物分组
    2 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3 动物给药
    4 实验动物评分
    5 脊髓取材
    6 脊髓组织石蜡包埋
    7 脊髓组织石蜡切片
    8 实验检测技术
        8.1 HE染色
        8.2 尼氏染色
        8.3 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
        8.4 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SHH、GLi1 蛋白的表达水平
        8.5 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SHH、GLi1mRNA的表达
    9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BBB评分和Reuter评分
    2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
    3 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组织形态
    4 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
    5 Western Blot检测SHH、GLi1 蛋白表达水平
    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TNF-α、SHH、GLi1mRNA表达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认识与治疗
    2 中医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及应用
    3 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观测时间段的选择
        3.1 实验动物的选择
        3.2 脊髓损伤模型的选择
        3.3 脊髓损伤节段的选择
        3.4 观测时间段的选择
    4 观察指标的选择
        4.1 SHH信号通路
        4.2 炎症因子
    5 通督活血汤对急性脊髓损伤后SHH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1.1 文献记载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药对脊髓损伤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2.1 脊髓损伤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2.2 脊髓损伤的治疗
    3 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3.1 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
        3.2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的病理反应
        3.3 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功能
        3.4 星形胶质细胞与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1 “脊髓康”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案
        1.6 评价标准
        1.7 安全指标检测
        1.8 统计学处理
        1.9 分组方法
        1.10 结果
    2 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主要治法及用药情况分析
        2.3 主要治则及选取方药分析
        2.4 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2.5 药物分类组合情况
        2.6 方剂中各类药物组合频率分析
        2.7 治法运用规律分析
    3 “脊髓康”的组方原则及处方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脊髓康”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药物和试剂
        1.4 动物分组
        1.5 模型制备
        1.6 标本采集
        1.7 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GFAP的蛋白表达
        1.8 Western blottingting检测脊髓组织GFAP的蛋白表达
        1.9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脊髓组织GFAP mRNA表达
        1.10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CI术后大鼠脊髓标本HE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表达对比
        2.2 各组大鼠GFAP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动态表达
        2.3 各组大鼠GFAP mRNA动态表达
        3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药物与试剂
        1.4 中药“脊髓康”药液制备
        1.5 0.3%强的松药液制备
        1.6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
        1.7 模型制备
        1.8 标本采集
        1.9 HE染色
        1.10 Nissl染色
        1.11 斜板实验、肌力检测评价
        2 结果
        2.1 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
        2.2 大鼠脊髓组织Nissl染色
        2.3 “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爬板实验的影响
        2.4 “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3 小结
    实验三“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CSPG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药物与试剂
        1.4 中药“脊髓康”药液制备
        1.5 0.3%强的松药液制备
        1.6 动物分组
        1.7 模型制备
        1.8 标本采集
        1.9 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GFAP、CSPG的蛋白表达
        1.10 Western blottingting检测脊髓组织GFAP、CSPG的蛋白表达
        1.11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脊髓组织GFAP mRNA、CSPG mRNA表达
        1.12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蛋白的免疫组化表达
        2.2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SPG蛋白的免疫组化表达
        2.3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ting表达
        2.4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SPG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ting表达
        2.5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 mRNA表达
        2.6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SPG mRNA表达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综述1 大鼠脊髄损伤造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机器辅助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一、脊髓损伤的概述、流行病学及病理机制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三、中医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四、中医药在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五、中医药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Nrf2/ARE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一、Nrf2/ARE信号通路的起源及其调控
        二、Nrf2/ARE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三、Nrf2/ARE信号通路在BMSCs向神经分化及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细胞形态观察与鉴定
        二、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三、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观察
        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五、RT-qPCR检测结果
        六、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BrdU标记BMSCs
        二、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小鼠的一般情况
        三、脊髓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四、Wetern blot检测结果
        五、ELISA检测结果
        六、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细胞实验结果
        二、动物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行为学评价
        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三、组织形态学结果
        四、脊髓组织神经结构恢复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夹脊电针调控ERK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与脊髓损伤
        1.1 疾病范畴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与脊髓损伤
        2.1 流行病学
        2.2 病理生理机制
        2.3 治疗方法
    3 细胞凋亡
        3.1 概述
        3.2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3.3 细胞凋亡相关分子机制
        3.4 细胞凋亡与脊髓损伤
    4 ERK5信号通路的研究概况
        4.1 ERK5的研究概况
        4.2 ERK5的生物学功能
        4.3 ERK5信号通路与脊髓损伤
        4.4 ERK5信号通路抑制剂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夹脊电针对SCI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SCI模型制备
        2.3 术后实验大鼠饲养及护理
        2.4 实验干预方法
        2.5 脊髓样本采集
        2.6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
        4.2 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
        4.3 TUNEL检测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实验二 夹脊电针对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第一部分 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SCI模型制备
        2.3 大鼠下肢BBB评分
        2.4 实验干预方法
        2.5 脊髓样本采集
        2.6 免疫组化检测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ERK5的表达
        4.2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ERK5的表达
        4.3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REB的表达
        4.4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CREB的表达
        4.5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 的表达
        4.6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ax的表达
        第二部分 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SCI模型制备
        2.3 大鼠下肢BBB评分
        2.4 实验干预方法
        2.5 脊髓样本采集
        2.6 Western Blot检测
        2.7 数据处理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ERK5蛋白的表达
        4.2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ERK5蛋白的表达
        4.3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REB蛋白的表达
        4.4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CREB蛋白的表达
        4.5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 蛋白的表达
        4.6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的表达
    实验三 ERK5信号通路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鞘内置管
        2.2 实验分组
        2.3 SCI模型制备
        2.4 术后实验大鼠饲养及护理
        2.5 实验干预方法
        2.6 脊髓样本采集
        2.7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
        4.2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4.3 TUNEL检测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4.4 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脊髓中ERK5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
        4.5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ERK5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
讨论
    1 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选择
        1.1 脊髓损伤动物的选择
        1.2 脊髓损伤模型的选择
        1.3 脊髓损伤节段的选择
    2 针刺治疗的选择
        2.1 针刺方法的选择
        2.2 电针参数的选择
    3 实验结果讨论
        3.1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3.2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脊髓损伤后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
        3.4 夹脊电针对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ERK5信号通路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4 创新点与局限性
        4.1 创新性
        4.2 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中药与电针对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1.1.1 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1.1.1.1 兴奋性氨基酸学说
        1.1.1.2 炎症反应及抗炎反应学说
        1.1.1.3 总抗氧化能力学说
        1.1.1.4 神经细胞再生学说
        1.1.2 脊髓损伤的诊断及相关检查方法
        1.1.2.1 神经系统检查
        1.1.2.2 影像学检查
        1.1.3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1.1.3.1 手术治疗
        1.1.3.2 药物治疗
        1.1.3.3 功能重建与康复
    1.2 中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则治法
        1.2.3 中医药应用研究进展
        1.2.3.1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应用研究进展
        1.2.3.2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应用研究进展
        1.2.3.3 推拿治疗脊髓损伤应用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部分 关于建立犬脊髓损伤模型方法的探索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术前准备
        2.2.2 麻醉及保定消毒
        2.2.3 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2.2.4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与电针对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影响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及分组
        2.2.2 模型建立方法
        2.2.2.1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术前准备
        2.2.2.2 犬的麻醉及保定消毒
        2.2.2.3 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2.2.3 治疗方法
        2.2.3.1 中药复方药物的制备和给药方法
        2.2.3.2 针刺处方和电针刺激参数
        2.2.4 后肢运动功能的评分
        2.2.5 血清的制备
        2.2.6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2.2.7 抗炎性因子及抗氧化的测定
        2.2.8 巢蛋白的测定
        2.2.9 脊髓影像学及组织学的观察
        2.2.9.1 影像学的观察
        2.2.9.2 组织学的观察
        2.2.10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对血清中抗炎性因子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对血清组织中巢蛋白含量的影响
        3.5 犬脊髓损伤后影像学的变化
        3.6 犬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4 讨论
        4.1 中药与电针的处方辩证
        4.2 中药与电针对后肢运动的影响
        4.3 中药与电针对血液生化的影响
        4.4 中药与电针对抗炎性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5 中药与电针对血清和组织中巢蛋白的影响
        4.6 影像学及组织学的变化
    5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复方丹参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D]. 韩梦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D]. 李文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 赵继荣,蔡毅,陈文,赵宁,张海清,朱宝.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8)
  • [4]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秦汉. 青岛大学, 2020(01)
  • [5]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的影响[D]. 张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SHH信号通路探讨通督活血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D]. 颜浪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 邵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D]. 詹吉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
  • [9]夹脊电针调控ERK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D]. 王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中药与电针对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D]. 叶春欣.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复方丹参保护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