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一、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发展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彭荣辉[1](2021)在《储能变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系统的电负荷特性曲线谷峰差不断增大。储能电站在发电侧、输配电侧以及用户侧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谷峰差较大的问题,实现削峰填谷。本文基于低压系统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场景,将储能变流器(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作为研究控制对象,根据GB/T34120-2017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对储能变流器的并网充放电控制策略、离网放电控制策略、防孤岛保护方案以及并离网切换功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比不同PCS拓扑,选取NPC(neutral point clamped)型三电平结构作为PCS拓扑。分析了NPC三电平功率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PCS并离网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对PCS并网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充电控制策略下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电流内环进行对比分析:PI电压前馈解耦电流内环控制和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DBPCC:deadbeat current predictive control)。发现DBPCC相比于PI电压前馈解耦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电流响应以及更简单的控制模型,本文将DBPCC作为内环,对PCS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分析。PCS并网放电控制策略研究时,针对江苏省用户侧储能并网准则中用户储能禁止向电网输送功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实时功率为参考的P/Q并网放电控制策略,有效地解决PCS并网放电时存在的功率倒灌问题。对PCS离网放电控制策略、防孤岛保护方案以及并离网切换进行研究。PCS离网放电控制策略研究时,针对传统V/F控制不能有效地改善由负载扰动引起的三相电压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OGI-PLL(dual 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phase lock loop)的正负序分离的V/F控制策略,解决了由负序分量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孤岛检测采用的是有功扰动检测方法,针对传统有功扰动检测方法存在的有功扰动扰动分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周期性正反馈的有功扰动检测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有功扰动分量对系统的影响。并离网切换功能的研究分为并网/离网切换和离网/并网切换两方面。并网/离网切换控制基于并网模式切换至离网模式时PCS短暂停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离网/并网切换控制是基于PCS保证负载持续供电的情况下进行设计,采用相位预同步控制方法实现离网/并网平滑切换。最后,基于PCS国标试验检测规范进行试验平台的搭建,对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

王雪燕[2](2020)在《基于场景特征分析的储能多场景应用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储能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消纳能力、电网调频调压、削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和电力可靠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其中,调频和调峰应用为储能最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目前储能示范工程最为普遍的应用方式,但是现存的储能电站只能进行一种特定场景的应用,这将大大减小储能利用率,弱化储能适应性和储能效益。因此,研究储能多场景应用协同控制能够带来较大效益。首先,研究储能在单调峰、单调频、单调压场景下的控制策略及利用率。通过一次调频策略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储能可在常规机组动作前通过一次调频解决小扰动下的频率问题减小常规机组频繁动作延长寿命,并同时验证了储能在参与一次调频后调频效果得到了优化,通过调压策略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储能相较于电容投切的调压优势,并同时验证了储能在参与稳态调压后解决了电容频繁投切的问题。根据以上验证性仿真证明了储能多场景协同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确定了多场景各个应用场景的控制策略。最后,针对目前储能应用最常见的单调峰场景和单调频场景提出了资源利用率指标,根据指标的大小反映了单调峰场景和单调频场景的储能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说明提高单调峰/单调频场景的利用率并不能较大程度提高储能利用率,进一步引出了通过多场景协同控制来增加储能应用场景以此提高储能利用率的论点。其次,研究储能调峰、调频、调压场景间的关联控制以及关联约束。阐述了系统识别调频、调压场景的指标及判断依据,通过单场景所选定的策略得到期望有无功;建立场景优先级指标对调频调压场景进行优先级排序,在期望有功和期望无功叠加大于PCS容量的情况下根据优先级排序修正期望有功和期望无功。通过建立模型对上述多场景协同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建立场景准确度指标连同上述储能资源利用率指标的横纵向对比验证多场景应用协同控制方法在提高储能利用率以及优化电能质量上的优势。最后,搭建基于多场景应用的储能系统调度控制数字仿真实验平台。从储能单体的建模、封装、精确性测试、底层修改、系统级网络的搭建,到多场景储能系统调度仿真,集成了电池储能系统的仿真模型体系以及适应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控制策略,为研究储能电池自身特性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多应用场景策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吕旭[3](2019)在《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入围《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背景下,为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现代化船舶制造必定向环保转型,因此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及监控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现有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相关设计及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了现阶段船舶配电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设计了一套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本文针对传统集中式和分布式的船舶电站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同时综合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PLC控制系统的各自优点,设计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船舶电站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以太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控制网络。改进的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是一个公共的多功能集成网络平台(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可以通过各控制及检测模块获得船舶运行状态的各项数据,同时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控制处理和呈现。由于现代船舶系统的控制需求,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量都是海量的,容易造成网络拥塞的问题,严重影响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甚至可能导致包括船舶电站在内的全船信息网络崩溃等问题的发生。为此,本文对网络拥塞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MQ)控制策略进行了着重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早期检测(Random Early Detection,RED)算法。在NS2软件仿真平台上,对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基于现代船舶电站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以太网通讯结构的现代船舶机舱节能管理方案。首先,本方案将机舱变频控制系统和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并入配电板总网络平台,信息数据实时进行横向共享,同时实现了系统纵向过程控制。其次,针对基于现场总线的传统独立式的船舶电站控制方案的不足,本文设计的改进方案有效结合了网络中信息数据共享功能以及网络技术各种优点,对机舱变频器和有源滤波器实现了优化控制。最后,为了验证改进的节能管理方案,本文对现代船舶机舱节能管理的系统方案、系统功能以及上位机控制管理模块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完成了硬件的选取和软件编写。为了进一步验证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在南方某工程船上实现了安装、调试与试航。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案运行稳定,节能效果良好。从长远意义看,该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是对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设计制造的一次有力探索。对于促进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对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分析研究及提高船舶电站安全经济运营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汤洋,王建楠,纪林[4](2016)在《火电厂输煤系统P&ID设计与电气自动化功能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散料输送的国际成套项目中,P&ID的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工艺系统的设计核心,其他专业都在为了实现P&ID中的功能而工作。而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P&ID的设计工作则主要集中在控制与仪表方面。控制与仪表的自动化程度是一个项目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火电厂输煤系统的P&ID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火电厂输煤系统P&ID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电气自动化实施方案。

苏晓亮[5](2014)在《1000MW机组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能源的开发和能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电力工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为此,努力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成为我国发电企业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电厂化学水处理是电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水中含有大量的对设备有害的物质成分,直接利用自然水会对设备造成不可逆转的腐蚀性破坏。高参数机组的设备对水处理运行情况比低参数机组敏感的多,补给水质量稍有降低,就会造成整个水系统积盐腐蚀,严重影响到了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经济效率。伴随着机组参数的提高,设备材料对水汽运行工况的敏感度相应提高,从而对安全、可靠的化学水处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了;高参数机组用水量的增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污染压力加重,使得高参数机组电厂化学水处理无论是处理工艺、处理精度,还是监督维护都与低参数机组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根据1000MW机组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通过对火电厂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全膜法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对控制系统总体方案选择与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通过现场调试和试运行,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方面作进一步完善,最终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孟庆军[6](2013)在《国内典型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方案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Digital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核电站的信息神经和控制中枢,对于保证核电站安全、可靠、稳定和经济运行以及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这一关键系统却被国外供应商垄断,国内已经投运的田湾核电站和岭澳二期核电站均采用的是AREVA的安全级数字化平台TXS和SIEMENS的非安级全数字化平台TXP,这种现状不符合国家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的战略要求,为此实现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设备国产化和设计自主化迫在眉睫。目前国内的新建核电站已经开始采用国内的数字化仪控系统。本文作者在核电站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及自主化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国核电站。本篇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从DCS系统发展概况、系统应用、系统组成和系统特点几个方面介绍了核电站仪控系统的发展,使人们对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了国内典型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安全分级原则和安全分级方法。第三部分对国内外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实现方案进行了介绍,并从系统设计、设备研制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国内的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所进行的优化和创新,这些优化和创新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红沿河核电站和宁德核电站中。

房新雨[7](2013)在《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能量单元阶次优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能量供给装置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个关键技术。本文围绕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能量单元优化管理的主题,从上述两个技术要点展开研究。论文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阐述了电动汽车能量供给设施的现状及发展,提出了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具体结构;第二部分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的电池技术进行了介绍,对电池的工作特性、模型建立、电池的充电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更精确、能更全面反映电池特性的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和电池的多元信息融合仿真方法;对电池的优化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电池组并联充电阶次优化方法;第三部分研究了能量供给装置,对五种传统变流装置的拓扑结构、控制算法,以及结合电池模型进行的充电效果仿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可进行精细化充电的三级变流装置,并提出了三级变流装置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对电池组进行了精细化充电,分析了电池寿命和变流装置效率之间的博弈关系;第四部分提出了对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辅助功能,从能量功率关系出发,在理论上证明了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辅助功能对电网的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杨轶[8](2011)在《火电厂辅助车间DCS集中联网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火电厂辅助系统主要有水网、煤网、灰网、脱硫系统等,对于300MW及以上的机组来说,辅助系统大都已采用计算机控制,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DCS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这就为这些辅助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加速了辅控系统纳入全厂管控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厂对辅机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火力发电厂的辅机系统的设计中,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根据辅控设备的功能独立运行的,按“水”、“灰”、“煤”三个系统设立独立的控制系统,通常为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独立设置的控制系统经常出现采用不同厂家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上位机组态软件也经常各不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调度指挥的困难,而采用辅控系统的集成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辅控系统进行互联,从而实现对辅控系统的集中监视和控制,并完成了它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及分散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厂的管理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辅控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成功,证明火电厂一体化控制必将成为日后主要的发展方向。为了保证设备优质高效的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运行人员整体素质,满足减员增效的要求,取消各自独立的监控网,只构建一个电厂集中辅控网的新思路,并把辅控网数据并入SIS系统中,真正实现全厂网络化,使电厂竞争力更加强大。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火电厂的辅助系统共同之处就是各辅助系统的工艺特性不同,地理布置相距可达数千米。对电厂辅助系统采用网络控制技术,就能实现相对的集中控制,减少值班点,减少了备品备件,提高辅机设备的自动化的监控水平,解决了以往电厂中辅助系统控制技术落后于主系统的现象,这必将是今后火电厂辅助系统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辅控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成功,证明火电厂一体化控制必将成为日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将各自独立的辅助子系统连接成网,在维持原有控制设备分布的同时,在相对统一的控制室内实现对多个同类辅助系统的集中监控操作,正成为电厂辅助车间提高控制水平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减人增效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厂消除自动化“孤岛”现象,实现管控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就国电铜陵电厂一期工程对电厂辅控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网系统构成特点等进行具体介绍。

徐锡杰[9](2011)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大幅增加。研究和开发适宜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技术不仅能解决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能实现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焚烧法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有效方法之一。在垃圾焚烧炉中,垃圾焚烧过程主要包括相互耦合的空气流量控制、垃圾送料控制、助燃剂流量控制等。在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空(气)燃(料)比的优化是保证垃圾废料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的关键,由于垃圾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性及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与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论文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及其控制技术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其控制要求和技术难点也做了分析介绍。论文根据垃圾发电厂控制要求和特点,提出了采用新华公司先进的XDC-800系统来进行垃圾发电厂的控制系统设计。XDC-800系统具有先进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可靠的硬件系统和功能丰富的软件功能模块。论文首先设计了垃圾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硬件选型和设计,重点进行了控制系统现场控制器应用软件和操作站的人机界面软件。所设计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厂的监控。该系统已经在现场投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表明,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刘宇穗[10](2009)在《火电600MW超临界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东省2001年到2006年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投产前,电力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电力缺口有3000MW左右,随着每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电力缺口还在加大,而且,电源结构不合理,燃油机组的比重过大,每年耗用大量燃油发电;小机组占的比例很大,效率低,在缺电的情况下,潮汕地区电力负荷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建设广东省潮州三百门2台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很有必要和可行的。潮州三百门电厂2X600MW超临界机组是当时国内最大容量、高效、节能先进机组。它要求机组的控制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高,高度集中监管;采用二机一控控制方式;主厂房监控采用全DCS操作员监控模式;电气量控制纳入DCS,真正实现炉、机、电一体化监控,运行人员少,效率高,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辅助车间尽可能采用无人值班方式,仅保留水、煤、灰3个监控点,采用网络化监控;整个电厂的管理采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体现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这在当时广东省内同类机组还没有业绩,国内的同类机组业绩也少见。按这种设计理念建设投产同类机组在当时也是省内第一台,因此,必须通过国内仅有建成的同类电厂调查、收资,召开相应的专题研讨会,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形成了落实的初步设计方案图纸。该工程借鉴2000年燃煤示范电厂的设计思路,优化设计方案,机组投产了,实现了二机一控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并证明已获成效的好产品;实现主厂房监控方式采用全DCS操作员站方式;实现电气量参数进入主厂房控制系统DCS监控,真正实现炉、机、电一体化监控;实现辅助车间相对集中控制方式,辅助车间控制点按输煤、除灰、化水考虑,达到联网监控的目的;实现全厂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方案,使机组自动化水平进一部提高,使机组生产监控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广东省潮州三百门电厂2X600MW机组获得了广东省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一切都在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敢于斗争,善于总结,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发展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储能变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储能背景及概述
    1.2 储能电站架构研究现状
    1.3 PCS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工作
2 PCS拓扑及并离网数学模型分析
    2.1 引言
    2.2 三电平NPC拓扑分析
    2.3 PCS并离网数学模型
    2.4 PCS并离网工作模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PCS并网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PI电流内环充电控制策略研究
    3.3 基于DBPCC内环充电控制策略研究
    3.4 PCS充电模式下两种电流内环控制对比仿真分析
    3.5 基于DBPCC内环并网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3.6 PCS并网放电模式控制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PCS离网放电及相关功能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DBPCC内环离网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4.3 离网放电模式控制仿真分析
    4.4 防孤岛保护方案设计及仿真分析
    4.5 并离网切换方案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平台介绍及实验验证
    5.1 实验平台介绍
    5.2 实验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场景特征分析的储能多场景应用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储能技术需求分析及应用现状
        1.2.1 基于储能应用的电网需求分析
        1.2.3 国内外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现状
    1.3 储能参与电网应用的研究现状
        1.3.1 储能参与电网单/多场景应用的研究概况
        1.3.2 储能参与电网多场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规模化储能参与电网不同应用场景控制策略
    2.1 规模化储能参与电网调峰的调度控制策略
        2.1.1 储能参与配网调峰定功率控制方法
        2.1.2 储能参与配网调峰变功率控制方法
        2.1.3 单一调峰场景下的储能利用率以及潜在容量
    2.2 规模化储能参与电网调频的调度控制策略
        2.2.1 电池储能参与调频控制策略实现方法
        2.2.2 电池储能参与调频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2.2.3 单一调频场景下的储能利用率以及潜在容量
    2.3 规模化储能参与电网调压的调度控制策略
        2.3.1 储能参与配网调压控制方法
        2.3.2 电池储能参与调压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能参与电网多场景应用协同控制方法
    3.1 多场景识别指标及识别判据
        3.1.1 调频场景识别
        3.1.2 调压场景识别
    3.2 多场景协同控制有/无功出力计算
        3.2.1 调峰-调频场景叠加
        3.2.2 调频-调压优先级确立
        3.2.3 基于优先级的出力修正
    3.3 多场景协同控制仿真验证
        3.3.1 场景准确度指标建立
        3.3.2 场景经济性指标建立
        3.3.3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能多场景数字仿真实验平台开发
    4.1 平台功能与结构设计
        4.1.1 主要功能
        4.1.2 软件架构
        4.1.3 设计思路
        4.1.4 后台数据库及结构设计
    4.2 开发技术
        4.2.1 Matlab GUI开发工具
        4.2.2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4.2.3 Active X控件
        4.2.4 自定义元件库的建立与扩充
        4.2.5 S函数
    4.3 仿真平台的应用
        4.3.1 S多类型储能系统建模
        4.3.2 储能系统调度控制仿真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分布式控制系统
        1.2.1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1.2.2 船舶分布式网络研究发展现状
    1.3 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1.4 节能型船舶发展现状
    1.5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2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设计总方案
    2.2 现代船舶电站发电机组功能及控制原理
        2.2.1 船舶发电机组自动启停
        2.2.2 船舶同步发电机组准同步并车
        2.2.3 船舶同步发电机组自动调频调载
        2.2.4 船舶同步发电机组重载问询
    2.3 现代船舶电站负载系统功能及控制原理
        2.3.1 船舶配电网络的负载分类
        2.3.2 船舶配电网络的负载频率特性
        2.3.3 船舶配电网络的负载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2.3.4 船舶配电网络负载的功率计算
        2.3.5 船舶机舱节能控制
    2.4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保护及报警功能
        2.4.1 船舶配电网络的保护功能
        2.4.2 船舶配电网络的监测报警
    2.5 本章小结
3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的研究与改进
    3.1 船电系统信息网络拥塞问题分析与控制策略
    3.2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
        3.2.1 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概述
        3.2.2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架构
        3.2.3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的控制模式
    3.3 信息网络拥塞说明及控制算法分析
        3.3.1 信息网络拥塞的概述
        3.3.2 信息网络拥塞控制原理
        3.3.3 拥塞控制的性能指标
        3.3.4 主动队列管理研究与分析
        3.3.5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ED
    3.4 RED算法的衍生及改进
        3.4.1 ARED算法
        3.4.2 GRED算法
        3.4.3 SRED算法
        3.4.4 RED算法的改进策略
    3.5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信息网络仿真测试实验
        3.5.1 信息网络仿真工具介绍
        3.5.2 船电信息网络仿真结构设计
        3.5.3 信息网络拥塞控制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机舱节能控制分析与改进
    4.1 船舶机舱节能总体改进方案
    4.2 船舶机舱节能传统控制分析研究
        4.2.1 传统船舶机舱风机及水泵控制分析
        4.2.2 传统船舶电网受谐波影响分析
    4.3 船舶机舱节能控制方法的改进
        4.3.1 变频器风机节能上的应用改进
        4.3.2 变频器在海水冷却泵节能上的应用改进
        4.3.3 电能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应用改进
    4.4 本章小结
5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实现与调试
    5.1 硬件部分设计
        5.1.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5.1.2 核心控制器选型
    5.2 软件部分设计
        5.2.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2.2 能源管理系统程序设计
        5.2.3 机舱变频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2.4 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程序设计
        5.2.5 通讯子模块设计
    5.3 系统调试并设备报验
    5.4 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能耗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1000MW机组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火电厂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结构特点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2章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与控制技术
    2.1 电厂目前化学水系统结构组成及工艺过程
        2.1.1 化学水系统结构组成
        2.1.2 生产管理体制状况
        2.1.3 电厂化学水系统工艺过程
    2.2 电厂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方向
        2.2.1 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2 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特点
        2.2.3 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2.3 化学水控制系统的改进发展
        2.3.1 主机 DCS 扩容和辅机 DCS 发展的影响
        2.3.2 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改革的冲击
    2.4 化学水综合控制系统是发展的有效选择
        2.4.1 化学水综合化控制可达到完善的控制工艺
        2.4.2 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及控制特点
        2.4.3 通信网络的适用性
        2.4.4 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4.5 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厂化学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功能及设计思路
        3.1.1 系统功能
        3.1.2 设计思路
    3.2 方案选择
    3.3 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3.3.1 超滤系统
        3.3.2 反渗透系统
        3.3.3 EDI 系统控制
第4章 现场调试及试运行效果分析
    4.1 软件在线调试
    4.2 现场调试
    4.3 运行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国内典型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核电站仪控系统发展概况
    2.1 核电站DCS控制系统发展
    2.2 核电站DCS控制系统应用
    2.3 核电站DCS控制系统组成
    2.4 核电站DCS控制系统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典型压水堆核电站DCS实现方案研究
    3.1 典型压水堆核电站DCS安全分级
    3.2 典型压水堆核电站DCS实现方案
    3.3 典型压水堆核电站DCS实现方案优化及创新
    3.4 典型压水堆核电站DCS实现方案主要技术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能量单元阶次优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动汽车能量供给设施的现状及发展
        1.1.1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1.1.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1.1.3 换电站结构及规划
    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1.2.2 电池模型
        1.2.3 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1.3 电池能量供给装置
        1.3.1 电动汽车整车能量供给装置
        1.3.2 电池储能系统能量供给装置
    1.4 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结构介绍
        1.4.1 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结构
        1.4.2 充放储一体化电站智能调度平台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储能单元工作特性及建模研究
    2.1 储能单元工作特性
        2.1.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
        2.1.2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2.2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2.1 RC模型
        2.2.2 PNGV模型
        2.2.3 GNL模型
        2.2.4 简化的GNL等效电路模型
        2.2.5 改进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3 电池充电方式
        2.3.1 恒流充电方法
        2.3.2 恒压充电方法
        2.3.3 阶段充电方法
        2.3.4 脉冲充电方法
    2.4 电池充放电仿真
        2.4.1 电池二元信息融合仿真
        2.4.2 电池多元信息融合仿真
        2.4.3 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池阶次优化管理及能量供给研究
    3.1 电池组并联阶次优化管理研究
        3.1.1 两组电池并联分组充电策略
        3.1.2 多组电池并联充电策略
    3.2 传统变流装置
        3.2.1 整流模块设计
        3.2.2 LLC谐振变换器
        3.2.3 桥式PWM直流变换器
        3.2.4 三电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3.2.5 电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3.2.6 四种变流装置的对比
        3.2.7 Z源充电装置
    3.3 精细化充电装置
        3.3.1 电站三级精细化变流装置
        3.3.2 精细化变流装置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3.3.3 电池循环寿命及变流装置效率分析
    3.4 传统充电装置与精细化充电装置充电仿真对比
        3.4.1 两组电池精细化充电仿真对比
        3.4.2 多组电池充电仿真对比
        3.4.3 精细化充电装置优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辅助功能研究
    4.1 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辅助功能
    4.2 利用储能电池的辅助功能
        4.2.1 利用一体化电站储能电池辅助功能系统结构
        4.2.2 利用一体化电站储能电池辅助功能系统分析
    4.3 利用变流装置电容的辅助功能
        4.3.1 利用变流装置电容辅助功能系统结构
        4.3.2 利用变流装置电容辅助控制系统分析
    4.4 利用储能电池及变流装置电容比例辅助控制
        4.4.1 利用储能电池及变流装置电容比例辅助控制系统结构
        4.4.2 利用储能电池及变流装置电容比例辅助控制系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8)火电厂辅助车间DCS集中联网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辅助车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辅助车间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4 辅控一体化控制方案的优势
    1.5 辅助车间联网控制的难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辅助车间系统简介及控制目标
    2.1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
        2.1.1 水控系统部分
        2.1.2 辅控系统部分
    2.2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控制目标
        2.2.1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2.2.2 化学加药系统
        2.2.3 净水系统
        2.2.4 化学除盐系统
        2.2.5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2.2.6 除渣系统
        2.2.7 飞灰输送系统
        2.2.8 除尘系统
        2.2.9 输煤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3.1 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1 辅助车间监控点的全面考虑
        3.1.2 单元机组集中监控点设计
        3.1.3 灰控楼控制室集中监控点设计
        3.1.4 水控系统后备监控点设计
        3.1.5 灰渣尘后备监控点设计
        3.1.6 输煤后备监控点设计
        3.1.7 脱硫后备监控点设计
        3.1.8 辅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3.1.9 辅控一体化的注意事项
    3.2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3.2.1 辅助车间子系统及DPU 分配设计
        3.2.2 辅助车间子系统分配原则
        3.2.3 辅助车间子系统DPU 分配方案
        3.2.4 辅助车间子系统DPU 安装与布置
        3.2.5 辅助车间系统的IO 统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辅助车间集中控制DCS系统网络设计
    4.1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1.1 控制网络
        4.1.2 I/O 网络
        4.1.3 其它网络设备接口
    4.2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通讯接口
        4.2.1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与电厂其它控制系统的通讯接口
        4.2.2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通讯接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系统DCS的选择
    5.1 DCS 和PLC 的设计原理的区别
    5.2 DCS 与PLC 起源概念的差别
    5.3 DCS 与PLC 控制处理能力
    5.4 DCS 与PLC 数据通讯交换
    5.5 DCS 与PLC 组态维护功能
    5.6 DCS 与PLC 人机交互装置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系统软件编制
    6.1 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选择
        6.1.1 操作系统的软件
        6.1.2 MMI 监控软件
        6.1.3 控制策略组态软件
    6.2 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编制
    6.3 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显示
    6.4 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记录
    6.5 性能计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垃圾焚烧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垃圾焚烧发电的意义及原理
        1.2.1 垃圾焚烧发电的意义
        1.2.2 固体垃圾焚烧炉的分类
        1.2.3 垃圾发电的工艺及原理
    1.3 垃圾焚烧发电控制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XDC-800集散控制系统
    2.1 XDC-800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2.1.1 XDC-800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2.1.2 XDC-800集散控制系统技术优势
    2.2 XDC-800集散控制系统组成与功能
        2.2.1 系统网络架构
        2.2.2 分布式数据库
        2.2.3 人机接口站
        2.2.4 控制单元模件与I/O设备
        2.2.5 网络技术性能
        2.2.6 OnXDC软件包
    2.3 新华DCS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垃圾发电厂生产工艺及控制策略
    3.1 垃圾焚烧炉生产工艺及分析
        3.1.1 垃圾焚烧炉生产工艺
        3.1.2 垃圾焚烧炉控制特点
        3.1.3 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
    3.2 垃圾焚烧炉控制功能概述
        3.2.1 模拟量控制功能
        3.2.2 联锁/保护控制功能
        3.2.3 顺序控制功能
        3.2.4 数据采集功能
    3.3 汽机控制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垃圾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总体设计与硬件配置
    4.1 引言
    4.2 垃圾发电厂集散控制协调功能设计
    4.3 垃圾发电厂DCS系统硬件选型和系统设计
        4.3.1 主DCS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4.3.2 辅助DCS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4.3.3 DCS控制系统电源设计
        4.3.4 DCS控制系统接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概述
    5.2 垃圾发电厂控制器XCU控制策略组态
    5.3 垃圾焚烧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
        5.3.1 人机界面组态
        5.3.2 实时和历史趋势组态
        5.3.3 报警组态
        5.3.4 数据记录组态与报表
    5.4 现场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火电600MW超临界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优化的状况及背景
第三章 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优化的策划和调研
    3.1 工程项目的策划
        3.1.1 主厂房监控集中控制问题和控制设备可控性问题解决
        3.1.2 主厂房监控方式采用全DCS操作员站问题解决
        3.1.3 是电气量参数进入主厂房控制系统DCS监控问题解决
        3.1.4 辅助车间相对集中控制的课题解决
        3.1.5 是否采用全厂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问题解决
        3.1.6 电子设备间是否采用物理分散的问题解决
        3.1.7 是否采用现场总线的问题解决
    3.2 工程项目的调研
第四章 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4.1 热工自动化水平及集控室布置
        4.1.1 热工自动化水平
        4.1.2 集控室布置
    4.2 热工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和热工自动化功能
        4.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
        4.2.2 热工自动化功能
        4.2.3 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4.3 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MIS)
        4.3.1 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及设计原则
        4.3.2 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4 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
        4.4.1 单元机组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
        4.4.2 辅助车间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
    4.5 电源和气源
        4.5.1 电源
        4.5.2 气源
第五章 初步设计审查结论、施工方案原则以及投产后情况
    5.1 初步设计审查结论
    5.2 施工方案原则
    5.3 机组投产后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5.3.1 热工自动化系统实现功能
第六章 对机组和专业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发展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储能变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 彭荣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场景特征分析的储能多场景应用控制方法研究[D]. 王雪燕. 湖南大学, 2020(07)
  • [3]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吕旭. 辽宁工业大学, 2019(08)
  • [4]火电厂输煤系统P&ID设计与电气自动化功能实现[J]. 汤洋,王建楠,纪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1)
  • [5]1000MW机组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苏晓亮.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6]国内典型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方案优化[D]. 孟庆军. 华北电力大学, 2013(01)
  • [7]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能量单元阶次优化管理研究[D]. 房新雨.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8]火电厂辅助车间DCS集中联网控制[D]. 杨轶.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9]垃圾焚烧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 徐锡杰.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1)
  • [10]火电600MW超临界机组过程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研究[D]. 刘宇穗.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电站辅助DCS及全功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