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常钰甜[1](2021)在《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证型属湿热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评估疗效,为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成为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以达到延缓肾脏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的临床应用。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病例资料均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的肾病一科的门诊及住院部,被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3-4期)证型属于湿热血瘀证,把91例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连续8周治疗,在第8周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变化,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安全性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变,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判断其疗效差异。结果:1.通过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在西医疗效方面的有效率分别为85.11%和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西医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2.通过分析,治疗组、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有效率分别85.11%和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的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通过观察,中医证候总积分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在食少纳呆、肢体困重、恶心呕吐等方面有下降趋势(P<0.05),且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更佳;4.通过分析,在血肾功能方面,两组Scr、BUN、UA治疗后都比治疗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1),而且治疗组的Scr水平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治疗组降肌酐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通过观察,两组24h UTP水平均比之前下降,治疗组的下降的趋势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比起对照组降低尿蛋白的效果更佳;6.通过分析,K、Ca、Hb、TG、TCH治疗前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CKD3-4期湿热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可以延缓CKD3-4期湿热血瘀型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在试验期间患者使用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其具有安全可靠性。

娜迪热·迪力夏提[2](2021)在《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患者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排纳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患者共60例。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肾衰灌肠方。每组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素氮均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和血钙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钾、血磷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钾、血磷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酸、血钾、血磷、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灌肠方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患者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能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及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泽娜[3](2020)在《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高磷血症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肾功能衰竭,增加CKD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降低高磷血症的主要方法有饮食调整、增加透析强度、正确使用降磷药物等。既往使用的降磷药物多通过结合肠道中的磷而增加磷的排泄,但临床实践证明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而新型的磷结合剂价格昂贵,缺乏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病性为本虚和标实,本虚多为脾肾亏虚,标实多见湿、瘀、浊(毒)等。故治疗慢性肾衰竭,既要注意补益脾肾,更要以“通”为法,促进湿、瘀、浊(毒)等的排出。根据磷的代谢途径及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推测中药灌肠法有改善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的作用。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中药灌肠治疗与血磷控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降低高磷血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衰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降低血磷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源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患者。共60例CKD4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接受西医标准治疗+中药灌肠,而对照组30例,接受西医标准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磷、血钙、血肌酐、尿素氮情况。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之间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依据治疗前后记录的血磷、钙磷乘积、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数值展开组内、组间数据分析,均呈现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钙磷乘积总体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3)依据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展开组内、组间数据分析,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食少纳呆、肢体肿胀、皮肤瘙痒、口中胺味、骨痛、恶心、呕吐以及症状总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中医症状积分及症状总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食少纳呆、肢体肿胀、口中胺味、骨痛、恶心、呕吐、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4)关于疾病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安全可靠,效果显着。

潘飞翔[4](2020)在《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探讨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和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的影响,评价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辨证和临床上选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对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并进行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2.通过对188例住院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病历资料的收集,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肾功能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干预作用。结果:1.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纯虚证35例(包括气虚证19例,气阴两虚证3例,气血两虚证5例,阳虚证6例,阴阳两虚证2例)和虚实夹杂证200例。本虚证中气虚证106例,占45.11%;阳虚证62例,占26.38%;阴虚证43例,占18.30%;血虚证24例,占10.21%。标实证中水湿证74例,占37%;瘀血证61例,占30.5%;湿热证51例,占25.5%;溺毒证14例,占7%。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和瘀血证在慢性肾脏病3和4期间的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水湿证和溺毒证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3.阴虚证和瘀血证在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势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4.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在不同证型患者中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5.188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共117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共7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6..常规组总有效率64.11%,肠透组总有效率7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在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血钾、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所回升,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7.慢性肾脏病3期总有效率76.74%,4期总有效率5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湿证、湿热证和瘀血证贯穿慢性肾脏病3-4期病程始终。3.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和矿物质与骨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4.主要检查化验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5.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生化指标,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优势。6.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陈彦明[5](2020)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组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远期肾功能的变化、射血分数的变化、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远期肾功能的防治贡献,以此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患者射血分数、远期肾功能、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探讨影响患者射血分数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共78例,选取采用基础治疗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计33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计45例。2.两组的基础治疗一致,即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两组治疗疗程一致,为6-10个月,观察组结肠透析的总次数在21-28次。3.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变化、远期肾功能变化、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探讨影响患者射血分数的因素。研究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CKD分期、心功能分级、心率)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CKD3期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血清白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GFR基线一致,CKD4期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GFR基线一致。2.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1.33±5.74)与对照组(-1.79±5.5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8.10(36.85~39.40)与对照组34.35(31.83~37.60)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GFR(41.54±18.75)与对照组(30.44±8.82)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4期患者中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GFR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69±6.49)与对照组(-2.75±6.0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4期患者中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1.26±5.38)与对照组(-0.86±4.87)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射血分数变化值(-1.83±6.22)与CKD4期(-1.12±5.1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23±3.90)与糖尿病肾病组(-1.84±5.58)、其他疾病组(-2.67±7.23)无显着统计学差异;青年组射血分数变化值(-7.00±7.55)与中年组(-1.17±5.73)、老年组(-1.48±5.2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正常血压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64±4.63)与高血压组(-1.88±5.97)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无贫血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44±6.12)与贫血组(-2.03±5.42)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患者射血分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心功能分级、心率方面优势不凸显,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CKD3期患者血清白蛋白、GFR方面具有显着优势。2.慢性肾脏病分期、原发病、年龄段、贫血、血压在对患者射血分数的影响方面不具有显着性。

王琦[6](2020)在《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评价两组总体治疗效果,为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临床治疗方案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安全、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肾内科门诊与病房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基础治疗+肾康栓),治疗组(基础治疗+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两组均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水平、β2-MG、Cys C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随后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本次临床观察总共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患者,最终治疗组失访1例,1例未按要求坚持治疗,对照组失访1例,即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2.07%,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3)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证和次证单项症状积分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脘腹胀满”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纳呆食少”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4)肾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下降,肌酐清除率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5)血清β2-MG、Cys C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β2-MG、Cy s C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2-MG、Cys C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Cys 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尿便常规、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临床效果显着,可提高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可提高患者证候疗效,减轻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纳呆食少”症状。(3)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降低血清β2-MG、Cys C水平,进一步延缓慢性肾衰病情进展,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张山[7](2020)在《益气通腑灌肠法对老年AECOPD痰热壅肺兼气虚证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共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急性加重期诱发因素、诊断及风险评估和治疗。第二部分论述了中药灌肠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中药灌肠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益气通腑方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老年AECOPD痰热壅肺兼气虚证患者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CRP、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mMRC、CAT方面的差异,探究益气通腑方灌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科病房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辨证属痰热壅肺兼气虚证的患者6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菌药物,祛痰及其他治疗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灌肠,方子组成为黄芪10g、党参10g、大黄12g,厚朴6g,枳实9g,2天1次,共10天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血常规中的WBC、NE%、LY%,CRP,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值、P02、PCO2,肺功能中的FVC、FEV1%pred、FEV1/FVC,mMRC,CAT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计算积分改善率及有效率。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UREA、CREA、尿常规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试验结束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收集病例64例,脱落、剔除4例,最终纳入完整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1.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吸烟史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存在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血常规+CRP、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mMRC、CAT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3.治疗前两组ALT、AST、UREA、CREA,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存在可比性。4.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方面,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主症评分、咳嗽、喘息、气短、便秘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效果更优。6.治疗后两组血常规、CRP、PH、PO2、PCO2、肺功能、mMRC、CAT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证明治疗组效果更优,但治疗组CRP、P02、PCO2、肺功能、mMRC、CAT均值变化更多,具有改善趋势。7.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UREA、C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常规仍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无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泄泻等不良事件,说明治疗组应用益气通腑方灌肠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1.联合益气通腑方灌肠较西医常规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尤其在咳嗽、喘息、气短、便秘方面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2.联合益气通腑方灌肠较西医常规治疗在CRP、PO2、PCO2、肺功能、mMRC、CA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值变化更多,具有改善趋势。3.益气通腑方灌肠在治疗老年AECOPD痰热壅肺兼气虚证患者时,无不良反应,短期应用安全可靠。

石天竹[8](2020)在《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血尿酸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肾功能及尿酸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及造模组(38只),造模组按照Yokozawa法制作慢性肾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肾康栓组、尿毒清组及模型组,肾康栓组给予肾康栓纳肛保留,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水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灌胃、灌肠。各组均连续给药14天,结束后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并剥离肾脏及空肠组织,制成标本。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URAT1和空肠组织ABCG2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动迟缓、毛色黯淡、食欲减退,肾功能下降,肾组织大体标本肉眼可见大白肾,光镜下广泛的肾组织纤维化,肾小管大量破坏萎缩甚至消失,提示慢性肾衰竭模型造模成功。2.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肾康栓组大鼠血液中SCr、BUN、UA均降低。SCr模型组87.82±7.37μmol/L;尿毒清组35.98±7.34μmol/L;肾康栓组30.48±3.63μmol/L,P<0.01;BUN模型组19.76±2.45mmol/L;尿毒清组10.48±1.89mmol/L;肾康栓组7.98±1.78mmol/L,P<0.01;UA模型组297.54±12.38mmol/L;尿毒清组164.58±11.20mmol/L;肾康栓组112.75±10.57mmol/L,P<0.01),肾康栓组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肾康栓组大鼠血液中TNF-α、β2-MG浓度均降低(P<0.05),肾康栓组TNF-α降低明显(P<0.05)。3.以ALB为代表的营养指标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4.肾康栓大鼠肾组织中URAT1蛋白表达水平为各组中最低,具体为:正常组<肾康栓组<尿毒清组<模型组(P<0.05)。5.肾康栓组、尿毒清组及模型组之间空肠ABCG2表达水平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1.肾康栓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小分子毒素水平改善肾功能。2.肾康栓可通过延缓纤维化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尿酸水平。3.肾康栓可通过抑制URAT1表达促进尿酸排泄实现独立降低血尿酸作用。4.肾康栓对肠道中ABCG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5.肾康栓不影响慢性肾衰竭大鼠营养状态。

陶芳[9](2020)在《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0.8%,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发病率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此病。尤其到终末期肾脏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对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治疗效果方法有限,对全世界来说都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前期动物实验已证实通腑泄浊方灌肠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大鼠肾功能进展,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生成,降低蛋白结合型毒素,改善微炎症状态,调节的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等作用。研究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延缓肾功能进展,减轻全身微炎症反应,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等相关作用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突出中医特色,为中医药有效治疗CKD提供研究依据。研究方法:总共纳入符合条件的CKD3-4期患者88名,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4名和治疗组44名,但最终完成试验的对照组38名,治疗组40名。两组患者均予一般西医常规治疗,维持电解质等平衡。治疗组加以中药保留灌肠(低位)治疗,操作按照标准规则执行,每次保留30min,一周3次,疗程4周;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每天3次,疗程4周。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CRP),肾功能(Scr、BUN、CysC、UA),肠道黏膜屏障功能(DAO、内毒素、D-乳酸)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及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示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84.21%。经卡方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指标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Scr、BUN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ysC、UA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经Wilcoxon检验,治疗组Scr、BUN、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Scr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UN、UA、CysC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示治疗后两组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eGFR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C反应蛋白(CRP)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CRP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结果示治疗后治疗组D-乳酸、内毒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0.05),但治疗组治疗后DAO比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明显。结论:运用通腑泄浊方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与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CKD3-4期患者,前者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进展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发现通腑泄浊方灌肠可以减轻微炎症反应、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临床证据。

陈香阳[10](2019)在《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药灌肠方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其疗效,为中药灌肠方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手段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收住的60例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西医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口服(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10g、淫羊藿15g、酒大黄10g、黄芪30g、丹参15g、枳实10g、怀牛膝15g、杜仲15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ml,早晚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灌肠方(生大黄15g、黄连10g、黄芪40g、淫羊藿15g、赤芍15g、当归10g、生龙骨30g、煅牡蛎30g、槐花10g、蒲公英30g)灌肠,每日1次,1次200ml,保留1h。中药都由本院统一代煎,2周为1疗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GFR)、钾(K+)、钙(Ca2+)、磷(p5+)]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治疗2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有所改善,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2、在肾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尿素氮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电解质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钾、钙、磷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钾、磷与治疗前比有所降低,钙有所升高,结果有着性差异(P<0.05)。4、在临床效果方面,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高钾血症,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腹痛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余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规范的一体化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方灌肠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素氮,调钙、降磷、降钾等方面有疗,且与中药口服相比更为安全。

二、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附录三 缩略语表
致谢

(2)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相关综述
        1.1.1 发生机制
        1.1.2 高磷血症的危害
        1.1.3 高磷血症的防治
    1.2 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的中医研究相关进展综述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
        2.1.5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组方法
        2.2.2 对照组方法
        2.2.3 干预疗程
        2.2.4 干预药物的组成及规格
        2.2.5 纳入病人的其他常规处理措施
    2.3 观测指标
        2.3.1 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指标
        2.3.3 中医证候积分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
    2.6 一般资料比较
        2.6.1 性别
        2.6.2 年龄、病程
        2.6.3 原发病
    2.7 安全性观察分析
    2.8 研究结果
        2.8.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8.2 两组治疗前后钙磷指标、肾功能水平比较
        2.8.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9 讨论
第三章 结语
    3.1 研究结论
    3.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CKD3-4 期合并MB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结果
研究二 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展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CKD3-4 期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KD3-4 期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设计
3 临床资料
4 研究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7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CKD-CVD的中医理论基础
    2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CKD-CVD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3 发病情况分析
    4 中药结肠透析的治疗疗效总结
    5 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变化值的因素分析
    6 出现阴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7 研究的局限性
    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中药结肠透析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中药结肠透析的研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一般基础治疗
        2.2.2 对照组治疗
        2.2.3 治疗组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基本资料
        3.2 安全性指标
        3.3 疗效性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4.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3.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认识
    2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理论探讨
    3 中药保留灌肠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现状
    4 益肾泄浊化瘀通络灌肠方组方分析
        4.1 药物组成
        4.2 组方分析
        4.3 单味药物分析
    5 临床结果分析
        5.1 临床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3 肾功能水平情况变化分析
        5.4 血清β2-MG、Cys C比较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7)益气通腑灌肠法对老年AECOPD痰热壅肺兼气虚证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上篇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1.慢阻肺的流行病学
        2.慢阻肺的发病相关机制
        3.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发因素
        4.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诊断及风险评估
        5.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
        6.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灌肠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2.中药灌肠法的研究进展
        3.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下篇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设计方法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情况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判定
        2.7 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3.2 观察指标比较结果
        3.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结果
        3.4 安全性评价结果
    4.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2 老年AECOPD患者气虚腑实病机分析
        4.3 益气通腑方的组方分析及灌肠优势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2.检验类指标
    附录3.肺功能
    附录4.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
    附录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科研成绩
致谢

(9)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慢性肾脏病的概念
        1.2 流行病学
        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1.4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原则
    2. “肠-肾轴”理论研究进展
        2.1 肠-肾轴理论概述
        2.2 CKD相关的肠道微生态改变
        2.3 多种肾脏疾病与肠道的关系
        2.4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3.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3.1 病名沿革
        3.2 病因病机
        3.3 辨治特点
    4. 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理论研究基础
        4.1 “肠-肾轴”的中医理论认识
        4.2 通腑泄浊法基于肠肾轴理论治疗CKD的机制阐述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课题实施流程图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基线特征
        2.2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
        2.3 通腑泄浊方灌肠改善中医症状与提高临床疗效
        2.4 通腑泄浊方灌肠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
        2.5 通腑泄浊方灌肠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3. 讨论
        3.1 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中医疗效分析
        3.2 通腑泄浊方灌肠延缓肾功能进展
        3.3 通腑泄浊方灌肠改善微炎症状态
        3.4 通腑泄浊方灌肠改善屏障功能
        3.5 通腑泄浊方灌肠清除肠源性内毒素效果
    4. 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基础
        1.1 流行病学
        1.2 尿毒素的研究概况
        1.3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
        1.4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2.1 慢性肾衰的病名
        2.2 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
        2.3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3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
        3.1 中药灌肠的源流
        3.2 中药灌肠的作用机理
        3.3 中药灌肠的方法
        3.4 中药灌肠特点
        3.5 中药灌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方法
        2.3.1 中医症状积分
        2.3.2 实验指标
        2.3.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3.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肾功能指标比较
        3.3 钾、钙、磷指标比较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疗效分析
        4.1.1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4.1.2 肾功能指标分析
        4.1.3 钾、钙、磷指标的分析
        4.1.4 临床疗效分析
        4.2 方药分析
        4.2.1 中药灌肠方组方分析
        4.2.2 中药口服方组方分析
        4.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肾毒排析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常钰甜.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2]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的临床观察[D]. 娜迪热·迪力夏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D]. 郑泽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D]. 潘飞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 陈彦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益肾泄浊化瘀通络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观察[D]. 王琦.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益气通腑灌肠法对老年AECOPD痰热壅肺兼气虚证的疗效研究[D]. 张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血尿酸影响的研究[D]. 石天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研究[D]. 陶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陈香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中医药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