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主要形态学特征、血液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研究

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主要形态学特征、血液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研究

一、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的主要形态学特性、血液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云扬[1](2021)在《核黄素富集发酵豆浆的功能特性及其对小鼠核黄素缺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核黄素(维生素B2)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缺乏核黄素会导致多种疾病。豆浆是最常见的豆制品之一,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其核黄素含量却无法满足人体需求,而核黄素富集发酵能够有效弥补豆浆中核黄素不足的缺陷,将豆浆转化为一种新型功能食品。本学位论文利用三种核黄素高产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UFG16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UFG10,Lactobacillus fermentum UFG12)发酵豆浆制备核黄素富集酸豆乳,以改善豆浆风味,提高豆浆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在体外条件下从多个方面评价了发酵对于豆浆营养和功能价值的提升作用。发酵过程中,豆浆的p H下降、蛋白质凝集、表观粘度提升,豆浆成功转化为酸豆乳;Lactobacillus plantarum UFG169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UFG10发酵豆浆的核黄素含量分别从0.20μg/m L提高至3.81μg/m L和1.89μg/m L;发酵豆浆中两种重要不良风味物质己醛、壬醛含量减少;糖苷类异黄酮大量转化为生物活性更强的苷元类异黄酮;核黄素和苷元类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还提高了发酵豆浆的抗氧化能力。综上,核黄素富集发酵能够有效提高豆浆的营养和功能价值。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核黄素富集豆浆的功能价值,实验使用核黄素缺乏饲料构建核黄素缺乏BALB/c小鼠模型,在为期3周造模的过程中,小鼠出现口角炎、眼角炎、脱毛等表观症状。4~8周,分别用核黄素水溶液、核黄素添加豆浆和核黄素富集发酵豆浆进行造模回复。治疗过程中,小鼠核黄素缺乏得到改善,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降低,肝脏及结肠炎症现象缓解,炎症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氧化应激得到改善;另外,发酵豆浆还能改善小鼠肠道菌群,避免单独核黄素摄入导致的肠道菌群损伤,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核黄素富集豆浆相比核黄素标准品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潜力,为利用日常膳食治疗核黄素缺乏症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一种非乳制品,核黄素富集豆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作用,有望成为一种具有极高市场价值的新型功能食品。

白涛[2](2020)在《京尼平苷的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处理后INS-1细胞及原代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2.研究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处理后INS-1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3.研究京尼平苷对糖尿病小鼠(db/db)的抗糖尿病作用。方法:1.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京尼平苷干预后的胰岛素水平。用血糖仪测量小鼠血糖,用生化仪测定小鼠糖化血红蛋白。2.用分子对接方法检测京尼平苷与GLP-1受体的结合能力。3.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方法(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NS-1细胞的细胞活力及凋亡率。4.选取8周龄db/db鼠为模型鼠,同周龄C57BL/6N小鼠为对照鼠。分为3组:对照组:(C57BL/6N小鼠),模型组(db/db小鼠),实验组(db/db小鼠)。实验组予京尼平苷200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1周。(1)每周监测小鼠空腹血糖,ELISA方法测空腹胰岛素,计算小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生化仪测定小鼠糖化血红蛋白,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评价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对小鼠胰腺称重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2)每周称量小鼠空腹体重,用小动物PET-CT检测小鼠体脂;(3)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4)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评价氧化应激状态;(5)用炭墨推进率的方法观察C57BL/6N鼠的肠蠕动功能;(6)生化仪测定小鼠肝功、肾功,并对肝脏、肾脏进行称重,计算肝脏指数、肾脏指数。结果:1.京尼平苷促进生理状态下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1);促进C57BL/6N小鼠的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血糖(P<0.05);保护病理状态下(高糖高脂处理后)INS-1细胞及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P<0.001和P<0.01),且通过GLP-1受体发挥作用(P<0.05)。京尼平苷与GLP-1受体有较强的结合效能。2.京尼平苷促进INS-1细胞增殖(P<0.05),抑制高糖高脂及Thapsigargin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P<0.05和P<0.01),且通过GLP-1受体起作用(P<0.05)。3.京尼平苷具有抗糖尿病作用:(1)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空腹血糖(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及糖耐量实验中的血糖水平(0,5,15min处分别为P<0.01,P<0.05,P<0.05);(2)京尼平苷对db/db鼠的空腹胰岛素没有影响(P>0.05);(3)京尼平苷减轻db/db鼠的胰岛素抵抗(P<0.05),保护db/db鼠胰岛结构;(4)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体重(P<0.05)及体脂(P<0.01);(5)京尼平苷对db/db鼠血脂没有影响;(6)京尼平苷改善db/db鼠氧化应激状态(P<0.05);(7)京尼平苷促进C57BL/6N小鼠肠蠕动(P<0.01);(8)京尼平苷对db/db鼠肝功、肾功没有影响。结论:京尼平苷促进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促进C57BL/6N小鼠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血糖,保护高糖高脂处理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促进β细胞增殖,减轻高糖高脂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鼠(db/db鼠)的血糖、胰岛素、体重、体脂、氧化应激状态,并具有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从细胞、胰岛、糖尿病鼠3个层面,研究了京尼平苷在生理和病理两个状态下对β细胞功能及形态的影响,阐明了京尼平苷作为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GLP-1的典型生物学特征,为京尼平苷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吴巧琴[3](2020)在《不同色温和光波长对小鼠繁育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照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研究证实,不同的光照时间、色温以及光波长会对动物的繁育产生影响。研究光照对小鼠繁育的影响有助于为提高哺乳动物繁育能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实验使用光照控制系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ICR小鼠开展色温和光波长对繁育的影响研究。采用3000K、4500K、6000K、6500K四种色温和580-680nm、380-480nm、480-580nm、380-780nm四种光波长对4周龄的ICR小鼠进行一个月的光照处理,收集了母鼠发情周期的阴道涂片、M2时期的卵、血清、雌鼠的下丘脑和卵巢、合子、囊胚等样本,采集了性成熟小鼠的体重、孕鼠数、孕鼠初始体重、窝产仔数、断奶活仔数等母鼠繁殖能力指标、子一代小鼠的体重、繁殖能力指标等实验数据,统计了总产仔数、断奶仔数、着床点等能反映小鼠繁育特征的相关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色温及光波长对小鼠生长发育均有显着影响:1、色温对小鼠繁育的影响色温3000K下ICR小鼠的FSH显着高于色温6500K,PRL、PROG均显着低于色温6500K,在子一代小鼠生长能力方面,雄鼠5-8周时,体重增长率显着大于色温6500K,在小鼠繁殖能力方面,出生仔鼠均重以及断奶仔数均重均显着大于色温6500K。2、光波长对小鼠繁育的影响在8-11周生长期间,光波长580-680nm下小鼠相对体重增长率逐渐增加,在11-13周龄时体重增长率显着大于对照组;380-480nm下的窝产仔数显着高于对照组;580-680nm下ICR小鼠的MT、E2、PRL、PROG显着高于对照组;480-580nm的PRL、PROG显着高于对照组;580-680nm的Sox17显着低于对照组;580-680nm、380-480nm的Oct4显着大于对照组;580-680nm、380-480nm的Nanog细胞数占比数和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在子一代小鼠生长能力方面,从出生的0.5天起到8周龄时,无论雌雄,580-680nm的体重相对增长率和对照组都有显着差异;在小鼠繁殖能力方面,580-680nm的出生仔鼠均重和380-480nm的出生仔鼠均重以及断奶仔数均重均显着低于对照组。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繁育鼠房照明系统的最优方案:在小鼠的生后早期及哺乳期采用3000K色温灯光环境,青春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以及中老年期均采用580-680nm单色光环境。下一步的研究建议从光照对激素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寻找光照对繁育影响及调控的基因以及对应的蛋白。

张晓美[4](2020)在《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FGF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显着的降血糖降血脂功效,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Ⅱ型糖尿病候选药物。然而,反复注射FGF21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及其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开发出FGF21的口服制剂,本课题选用蛹虫草菌丝体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人FGF21,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深入研究转hFGF21重组蛹虫草菌丝体的降糖降脂作用。1. 以GPD为真菌特异性启动子,以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真菌特异性表达重组载体pCB130-hFGF21转化至蛹虫草原生质体中,分别考察350、400、450、500和550 mg/L潮霉素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50 mg/L潮霉素为筛选的临界浓度。进一步通过基因组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检测,最终获得了8株含有目的基因hFGF21的阳性菌丝体转化子,其转化率为12.3%,并将表达量最高的菌株命名为X06-49。2. 为了考察hFGF21在蛹虫草菌丝体的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遗传稳定性,利用摇瓶发酵培养菌株X06-49,通过ELISA法检测菌株X06-49中的hFGF21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7天,hFGF21含量为1.8 mg/g菌丝体;进一步将菌株X06-49摇瓶连续传代培养11代,通过ELISA法检测每一代菌丝体中hFGF21的含量,结果表明,转hFGF21重组蛹虫草菌株可稳定遗传至第7代,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 为了检测rhFGF21的体外活性,利用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对含有组氨酸标签的rhFGF21进行纯化,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rhFGF21对小鼠前脂肪胚胎成纤维细胞(3T3-L1)的葡萄糖吸收活性。结果显示,与市售的FGF21相似,rhFGF21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吸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通过检测ERK代谢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表明rhFGF21是与FGFR结合后通过激活ERK途径下游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进而发挥其对3T3-L1细胞的葡萄糖吸收作用。此外,将菌株X06-49和市售FGF21分别置于-20°C、4°C和37°C条件下储存24个月后,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蛹虫草中rh FGF21的相对活性分别为95%、80%和48%,明显优于市售FGF21干粉,说明蛹虫草菌丝体作为宿主具有保护rhFGF21活性的作用。4. 为了考察口服转h FGF21的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和降脂作用,将db/db小鼠连续口服蛹虫草菌丝体60天,通过血糖检测、空腹血糖IGTT试验、胰岛素含量以及血脂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口服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可以有效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着降低(P<0.01)血液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O)、游离脂肪酸(NEFA),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浓度,显着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P<0.01),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紊乱。5. 为了考察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对db/db小鼠脂肪肝和胰腺的作用,分别检测db/db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肪肝相关炎症因子MCP-1、Cd11b、F4/80、CD68和TNF-a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观察脂肪肝组织的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液ALT和AST的含量(P<0.01),显着降低脂肪肝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P<0.01),明显减少db/db小鼠的脂肪肝中的脂肪颗粒数量。同时以细胞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 3为检测指标进行胰腺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可以通过降低胰岛β细胞的凋亡来保护胰腺组织。6. 为了评估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的安全性,进行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证实,最大给药量为15 g·kg-1/d时未见死亡现象。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分高(10.5 g·kg-1/d)、中(1.05 g·kg-1/d)、低(0.35 g·kg-1/d)剂量给药28天,结果表明,口服中低剂量的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并未显着改变大鼠体重、各器官脏器比、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各个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中也未见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初步证明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作为口服制剂安全无毒。

景梅[5](2019)在《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验目的: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模型和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系统的研究TBN对DKD的药效学作用,并在DKD动物模型中对硝酮嗪(tetramethylpyrazine nitrone,TBN)的保护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为TBN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实验基础。并通过观察TBN对自发性DKD(CKD-EPI评级G3,eGFR:30~59 ml/min/1.73m2)恒河猴药效学研究,为临床试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和安全性信息。实验方法:1.采用腹腔单次注射大剂量STZ诱导SD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制作大鼠DKD模型,评价TBN对DKD的药效。注射前大鼠禁食12 h,禁食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55 mg/kg STZ放于笼内。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H 4.5的0.1 M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STZ注射3 w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模型鼠。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模型组(vehicle)、TBN低剂量组(TBN 10 mg/kg)、TBN中剂量组(TBN 30 mg/kg)、TBN高剂量组(TBN 60 mg/kg)和阳性对照药氯沙坦组(losartan 10 mg/kg),共6组。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losartan,其余组别每天灌胃给药TBN或saline两次,连续给药6 w。实验于给药6 w后终止,观察药物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有:体重、饮水、摄食量、血糖、24 h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染色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2.采用自发DKD的db/db小鼠模型,评价TBN对DKD的药效。动物分为wt/wt组,db/db组,TBN低剂量组(TBN 10 mg/kg)、中剂量组(TBN 30 mg/kg)、高剂量组(TBN 60 mg/kg)和阳性对照药氯沙坦组(losartan 10 mg/kg),共6组。将7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阳性对照药组氯沙坦每天给药一次,其余组别每天灌胃给药TBN或saline两次,连续给药6 w。主要观察指标有体重、饮水、摄食量、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病理学染色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3.试验入选7只自发DKD恒河猴,入选标准是eGFR≤30-59 ml/min/1.73m2,CysC≥1.3 mg/d L或者肌酐≥1.26 mg/d L,体重稳定,没有给予胰岛素和其他任何的治疗。以eGFR指标作为分组依据,共分为2组:TBN组(30 mg/kg,5只)、vehicle组(2只)。每天给药2次,连续观察12 w。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检测一次动物的体重。主要药效分析指标包括血浆肌酐(Cr-P),胱抑素(CysC)和肾小球率过滤(eGFR),给药前和给药后每4 w检测1次;次要药效指标包括糖脂代谢(FPG,FRA,PFI,Hb A1c,LDL,HDL,TG,TC),每4 w检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U),UACR和血压在给药后8 w和12 w检测1次,摄食量每天观察1次,BW每周测量1次,血液学指标每4 w检测1次,研究TBN在DKD恒河猴中的药效学作用。4.应用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TBN对DKD动物的治疗可能作用机制,为阐明TBN的药效学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1.在STZ诱导SD大鼠DKD模型中,给药6 w后,TBN高剂量给药组(60 mg/kg)显着降低DKD大鼠的饮水和摄食量。SD大鼠注射STZ后能够时间依赖性的增加血糖和尿蛋白的水平。给药6 w后,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各给药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然而,阳性对照药losartan对血糖的影响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但是可以显着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和vehicle治疗的DKD大鼠相比,TBN各剂量组和losartan组均能降低Cr和TC的水平,但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重要的是,试验结束时,TBN可以显着降低BUN和TG的水平。TBN治疗也可以显着增加DKD大鼠血清中EPO和iron的水平。然而losartan组对血清iron无任何影响,并且稍微降低血清中EPO的水平。大鼠肾脏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KD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扩张和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GF-β1和Col-IV在肾切片中的表达。TBN不仅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β细胞团,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2.连续给药6w结束后,db/db组小鼠的体重相对wt/wt组显着增加;TBN各给药剂量组和losartan组小鼠的体重与db/db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TBN给药中剂量(30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losartan能够显着降低糖尿病db/db小鼠的饮水量和摄食量,并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此外,与wt/wt组小鼠相比,TBN也可以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以及8-OHdG水平。db/db小鼠肾脏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KD的小鼠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扩张和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GF-β1和Col-IV在肾切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微结构结果显示,TBN和losartan治疗能够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足突的融合。3.TBN连续给药12 w对自发慢性DKD恒河猴药效学研究发现,安慰剂组动物各项指标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证明该模型较为稳定。TBN给药结束后,eGFR从基线值48(±5)ml/min/1.73m2增加到53(±6)ml/min/1.73m2,平均增加了10.4%。然而,vehicle治疗组eGFR相对基线值并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vehicle治疗组相比,TBN给药组显着降低自发DKD恒河猴血清中MDA,3-NT和IL-1β水平。与vehicle治疗组相比,TBN并未显着改变自发DKD恒河猴血糖(FPG,FPI,FRA,Hb A1c),血脂(LDL,TC,TG和HDL),血压(SBP,DBP)以及血液学水平。4.化学法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TBN可以有效清除·OH、O2·-、ONOO-,在5μM时即对ONOO-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在STZ诱导SD大鼠DKD模型中,给药6 w后,TBN可以显着降低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和尿液中8-OHdG水平。在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在TBN给药6 w结束时,db/db组尿液中8-OHdG水平相对wt/wt组小鼠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TBN各给药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losartan显着降低db/db小鼠尿液中8-OHdG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TZ诱导DKD模型大鼠以及自发DKD模型小鼠肾皮质AMPK/PGC-1a/Nrf2/HO-1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BN能够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肾皮质AMPK/PGC-1a/Nrf2/HO-1蛋白的表达。实验结论:1.不同剂量的TBN均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含量、血脂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和大量蛋白尿的水平,明显改善STZ诱导SD大鼠肾损伤,保护胰腺β-细胞和增加胰岛素分泌。此外,TBN对能够给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和肾性贫血带来有益效果。2.不同浓度的TBN对db/db自发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改善效果,病理学染色显示TBN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伤,并对糖尿病并发症肾性贫血具有有益效果。3.本次试验中vehicle治疗组恒河猴各项指标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证明该模型较为稳定。TBN连续给药12 w显着增加自发DKD恒河猴eGFR水平,并能显着降低血清CysC,TG,MDA,3-NT和IL-1β水平。这些实验结果表明TBN对慢性DKD恒河猴肾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次试验中观察了TBN多次给药后的疗效,但样本量较少,TBN对DKD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4.TBN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肾脏保护活性,改善DKD模型的肾脏功能从而治疗DKD。

胡熙文[6](2019)在《肺癌糖脂代谢的证型分布及攻毒治法调控肺癌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糖脂代谢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寻找其内在病机及病理要素,验证攻毒治法代表药物纳米雄黄对肺癌代谢重编程网络的抑制作用,并寻找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制定临床调查表,观察肺癌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和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病程、有无复发或转移、既往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探讨糖脂代谢指标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分析其内在病机及病理要素,确定合适的目标药物;(2)体外实验:以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GOD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观察目标药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代谢重编程网络中相关代谢酶、基因和蛋白的调控作用;(3)体内实验:以一般情况、体重、血糖、成瘤情况等指标和HE染色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观察目标药物对BALB/c-nu小鼠肺癌A54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代谢重编程网络中相关代谢酶、基因和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1)中老年、鳞癌、经历手术及化疗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相对更高(P<0.05);中老年、病程较长、分期较晚、存在复发转移的患者平均血脂水平相对更高(P<0.05)。痰瘀毒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相对更高(P<0.05),脾虚痰湿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血脂水平相对更高(P<0.05)。痰瘀毒结证为中老年患者各病理类型、各分期、各病程都常见的证型。肺癌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病机可能为正气不足、邪毒内侵,郁遏气血津液运行,产生气滞、痰湿、瘀血,酿生癌毒,癌毒鸱张肆虐而致机体糖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则表现为代谢重编程的发生。癌毒为其内在病理要素。攻毒治法及其代表药物纳米雄黄可能对肺癌代谢重编程具有调控抑制作用。(2)纳米雄黄体外可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干预24 h后IC50约为66.29μg/ml;可降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可广泛抑制A549细胞代谢重编程调控网络的相关代谢酶GLUT1、PDK1、PFK1、PKM2、PDH、LDH的活性,机制可能为纳米雄黄所含的砷与巯基酶结合并形成砷的复合体,从而导致酶的失活;可下调A549细胞TP53、HIF-1α基因的表达,其中下调的TP53可能为突变型基因;可抑制A549细胞PI3K/AKT/m TOR通路节点蛋白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导致对代谢重编程调控网络的抑制,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纳米雄黄灌胃可抑制BALB/c-nu小鼠肺癌A549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具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导致皮下移植瘤的坏死和炎症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可广泛抑制肿瘤组织中代谢重编程网络相关酶GLUT1、PDK1、PFK1、PKM2、PDH、LDH的活性;可下调肿瘤组织中TP53、HIF-1α基因的表达,其中下调的TP53可能为突变型基因;可抑制肿瘤组织中PI3K/AKT/m TOR通路节点蛋白及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代谢重编程网络。灌胃期间小鼠未发生死亡,一般情况尚可。结论:研究肺癌患者糖脂代谢相关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可知,癌毒内生可能为肺癌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内在病机;攻毒治法及其代表药物纳米雄黄可调控抑制肺癌代谢重编程网络,对肺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代谢重编程相关酶GLUT1、PFK1、PKM2、PDH、LDH的活性,下调突变型TP53、HIF-1α基因的表达,抑制PI3K/AKT/m TOR通路节点蛋白及HIF-1α蛋白的表达有关。

李美兰[7](2019)在《一种特殊处理的饮用水对啮齿类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所用的特殊处理的饮用水是吉林汪清大兴沟林场森林里地下81米深处的矿泉水,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使用。命名为K水。K水为无色液体,室温避光保存。为了研究特殊处理的K水对啮齿类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体重与日龄相近的小鼠20只(雌鼠10只,雄鼠10只)和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标准饮用水和特殊处理的K水,分笼饲养。实验周期分别为90天和8周。实验期间记录动物的体重、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健康状况和中毒症状等,实验结束前测定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动物进行称重,采血,剖检,取各主要脏器,对比分析各组动物的体重与脏器系数的差异,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液学指标,肝肾组织的抗氧化指标,肝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测定血脂指标、血液相对粘度、以及测定大鼠红细胞在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率,探讨K水对啮齿类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抗疲劳能力明显上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液学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大体解剖观察肝、肾、脾、心、胸腺等脏器的大小、形状、颜色均未异常;肝、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的差异;肝肾组织的抗氧化指标中GSH相对含量明显上升,有显着性差异(p<0.05),MDA相对含量及SOD 比活力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血液相对粘度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浓度为0.40%的低渗氯化钠溶液中饲喂K水的大鼠溶血率比饲喂标准饮用水的大鼠溶血率低52.10%,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浓度为0.45%的低渗氯化钠溶液中饲喂K水的大鼠溶血率比饲喂标准饮用水的大鼠溶血率低8.35%,具有显着地差异(p<0.05),浓度为0.50%低渗氯化钠溶液中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特殊处理的K水能够维持和增强正常的生理机能,促进抗疲劳能力,能够降低血脂指标、血液相对粘度以及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率。

吕正涛[8](2019)在《FNDC5/Irisin和它的同系物FNDC4在骨代谢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本论文旨在阐述FNDC5/Irisin及其同系物在骨代谢中的意义。为了验证血液中Irisin含量是否与骨密度有关,我们利用meta分析的办法综合现有的观察性实验。根据之前发表的文章,我们有理由推断Irisin是和骨密度呈正相关的,因为很多文献报道Irisin具有促进骨合成的作用。为了验证Irisin在成骨之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小鼠的FNDC5过表达模型,也就是MCKFNDC5小鼠,小鼠的FNDC5受到肌肉肌苷激酶的持续激活。最终,由于Irisin在骨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尤其是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因为FNDC4已经被发现具有抗炎症的作用,所以我们试图发现FNDC5的同系物FNDC4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我们搜索了包括Pub 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以及CNKI的四个在线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数据库的建立日期一直到2018年12月。我们考虑纳入那些研究血液Irisin水平和骨密度的文章。Meta分析是基于Rev Man 5.2软件。假设Irisin是和骨密度正相关的,我们试图发现Irisin在体内与骨重建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使用了小鼠的FNDC5过表达模型,根据最新的ASMBR指南,我们分析胫骨的Histomorphometry,随后使用反向分散电子显微镜对骨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最后,体外实验使用的是FNDC4也就是FNDC5的同源类似物。在RANKL介导的BMM分化过程中我们添加不同浓度的FNDC4来检测FNDC4对BMM分化的影响,使用的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以及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验证FNDC4对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此外,为了发现潜在的FNDC4调控的基因表达,我们分析了GSE76172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语言进行分析,并最终实现蛋白相互作用图(Cytoscape),关联度最高的蛋白被选用做以后的功能试验。结果:一共有五篇观察性实验被纳入到meta分析中,结果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血液Irisin含量要低于绝经后但是骨量正常的女性,此外Irisin含量还与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正相关。在FNDC5过表达小鼠模型中,2月大转基因小鼠的所有骨结构性指标都与野生型不同,骨形成率及骨钙化率都低于野生型,类骨质面积降低近20%类骨质厚度显着低于野生型。Two-way Anova分析指出13月时两种老鼠没有表型差异是因为随着老化,骨重建速率降低而且二者骨量在13月时都很低。持续升高的Irisin也影响了骨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在离体实验中,Irisin可以降低破骨细胞分化以及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FNDC4降低了RANKL介导的NF-KB活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蛋白相互作用关系,CXCL10被发现有最高的关联度,我们发现FNDC4可以降低BMM对CXCL10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结论:Meta分析的结果说明血清Irisin含量确实与骨密度正相关,然而过表达FNDC5的小鼠模型说明持续增高的Irisin对成骨活性有影响并进而导致骨量下降,而且骨细胞的正常分布和形态也被改变。最终,离体实验证实了FNDC4可以通过抑制NK-KB通路及下调CXCL10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陈志维[9](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孙嵘[10](2019)在《桦褐孔菌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药用真菌,非常珍惜且名贵,具体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0°-50°地区,包括芬兰、俄罗斯、波兰、日本北海道以及我国黑龙江与吉林北部。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有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有效物质。桦褐孔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桦褐孔菌因其具备多元化的生理活性,同时拥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开发前景方面十分广阔。而通过桦褐孔菌作为原料所开发的产品也逐步面世,但是其食用安全性应予以重点关注。当前阶段,关于桦褐孔菌毒理开展的研究相对少见,而为了能够更为深入且系统的分析桦褐孔菌食用安全性,在本文当中通过对桦褐孔菌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28天喂养试验、大鼠90天喂养试验等方面做出研究,以全面评价桦褐孔菌的食用安全性,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毒性桦褐孔菌的雌、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均大于15000mg/kg.BW。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都没有发生小鼠死亡现象,而且试验动物在摄食、被毛、饮水、鼻、眼、呼吸系统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解剖后各组小鼠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2、遗传毒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突变菌落数变化极小,受试物未见显着致突变作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阳性组突变效果明显,试验结果为阴性,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其中高剂量组畸形率稍有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在5000mg/kg.BW浓度范围内,受试物对小鼠生殖细胞无损伤作用。3、大鼠28天喂养试验试验过程中无受试动物死亡现象,受试动物的常规活动、体重变化、血液指标、脏体比、大体解剖、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桦褐孔菌对受试动物无毒性作用。4、大鼠90天喂养试验试验整个过程中无试验动物死亡现象,日常行为活动,体重变化、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大体解剖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桦褐孔菌长期蓄积对受试动物无毒性作用。综上所述:桦褐孔菌在15000mg/kg.BW浓度下,属于实际无毒级,在5000mg/kg.BW浓度下,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具有食用安全性。

二、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的主要形态学特性、血液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的主要形态学特性、血液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核黄素富集发酵豆浆的功能特性及其对小鼠核黄素缺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豆浆概述
        1.1.1 大豆及豆浆概述
        1.1.2 豆浆中的营养成分
        1.1.3 豆浆的研究现状
    1.2 核黄素(Riboflavin)概述
    1.3 益生菌概述
        1.3.1 益生菌定义及常见益生菌
        1.3.2 维生素B_2高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价值
    1.4 发酵豆浆的研究现状
        1.4.1 发酵豆浆的风味及营养价值
        1.4.2 核黄素生物富集豆浆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产核黄素乳酸菌的鉴定及豆浆制作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2.1 产核黄素乳酸菌的筛选、保藏及菌落形态观察
        2.2.2 乳酸菌产酸能力测定及生长曲线测定
        2.2.3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及电镜观察
        2.2.4 乳酸菌产核黄素能力测定
        2.2.5 豆浆制备方法以及感官评定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乳酸菌菌落形态
        2.3.2 乳酸菌生长曲线及MRS Broth培养基酸度变化
        2.3.3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2.3.4 乳酸菌冷场扫描电镜观察
        2.3.5 豆浆感官评定结果
        2.3.6 MRS培养基中核黄素含量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黄素生物富集豆浆的制备及基本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3.2.1 发酵豆浆的制备
        3.2.2 发酵豆浆酸度及活菌数测定
        3.2.3 发酵对于豆浆中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3.2.4 发酵豆浆的流变特性测定
        3.2.5 发酵豆浆总氨基酸测定
        3.2.6 发酵豆浆中不良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
        3.2.7 发酵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变化
        3.2.8 豆浆中核黄素含量测定
        3.2.9 发酵豆浆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3.2.10 发酵豆浆抗氧化能力与核黄素、异黄酮含量的关系
        3.2.11 发酵豆浆各项指标与发酵时间、菌种的关系
        3.2.1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豆浆液体状态观察
        3.3.2 发酵豆浆中活菌数及酸度测定
        3.3.3 发酵豆浆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3.3.4 发酵豆浆蛋白SDS-PAGE电泳
        3.3.5 发酵豆浆的流变特性
        3.3.6 发酵豆浆中氨基酸测定
        3.3.7 发酵豆浆中风味物质GC-MS测定
        3.3.8 发酵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
        3.3.9 发酵豆浆中核黄素含量变化
        3.3.10 发酵豆浆抗氧化活性
        3.3.11 豆浆的抗氧化活力与核黄素及异黄酮含量的关系
        3.3.12 PLSR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黄素富集豆浆对于小鼠核黄素缺乏症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4.2.1 核黄素缺乏小鼠模型构建及回复
        4.2.2 肝功能测定
        4.2.3 血液学参数测定
        4.2.4 脏器系数测定
        4.2.5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4.2.6 肝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切片
        4.2.7 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测定
        4.2.8 肠道菌群测定
        4.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测定
        4.2.10 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
        4.2.11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核黄素缺乏小鼠模型构建及回复症状
        4.3.2 小鼠体重变化与食水摄入
        4.3.3 血液学参数测定
        4.3.4 脏器系数测定
        4.3.5 肝功能测定
        4.3.6 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
        4.3.7 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测定结果
        4.3.8 肝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切片
        4.3.9 肠道菌群测定
        4.3.10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4.3.11 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京尼平苷的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处理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的配置
        1.5 实验仪器
        1.6 实验方法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京尼平苷促进葡萄糖刺激下INS-1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2.2 京尼平苷促进C57BL/6N小鼠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血糖
        2.3 京尼平苷促进高糖高脂处理后INS-1 细胞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2.4 京尼平苷保护高糖高脂处理后原代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并通过GLP-1 受体起作用
        2.5 京尼平苷与GLP-1 受体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处理后INS-1 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京尼平苷促进INS-1 细胞增殖
        2.2 高糖高脂抑制INS-1 细胞增殖
        2.3 京尼平苷减轻高糖高脂对INS-1 细胞的毒性作用
        2.4 京尼平苷减轻Thapsigargin对 INS-1 细胞的毒性作用
        2.5 高糖高脂诱导INS-1 细胞凋亡
        2.6 京尼平苷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INS-1 细胞凋亡
        2.7 京尼平苷抑制Thapsigargin诱导的INS-1 细胞凋亡
        2.8 京尼平苷通过GLP-1 受体促进INS-1 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京尼平苷对db/db鼠的抗糖尿病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一般状况
        2.2 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空腹血糖
        2.3 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糖化血红蛋白
        2.4 京尼平苷降低葡萄糖刺激后的血糖水平
        2.5 京尼平苷对db/db鼠的胰岛素水平没有影响
        2.6 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的HOMA-IR指数
        2.7 京尼平苷减轻db/db鼠的胰岛素抵抗
        2.8 京尼平苷保护β细胞结构
        2.9 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体重
        2.10 京尼平苷降低db/db鼠体脂
        2.11 京尼平苷对db/db鼠血脂没有影响
        2.12 京尼平苷对db/db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2.13 京尼平苷促进小鼠肠蠕动
        2.14 京尼平苷对db/db鼠肝功、肾功没有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京尼平苷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不同色温和光波长对小鼠繁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动物繁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1.1.1 环境条件对动物繁育的影响
        1.1.2 遗传因素对动物繁育的影响
        1.1.3 激素对动物繁育的影响
        1.1.4 EOS对动物繁育的影响
    1.2 光照对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光照时间对于动物的影响
        1.2.2 光照强度对于动物的影响
        1.2.3 色温对于动物的影响
        1.2.4 光波长对于动物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不同色温对小鼠繁育影响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1.4 试剂配置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实验方法
        2.2.1 幼鼠繁殖指标的检测
        2.2.2 幼鼠及成年小鼠生长能力的检测
        2.2.3 母鼠发情周期检测
        2.2.4 生殖相关激素含量检测
        2.2.5 母鼠生殖器官的检测
        2.2.6 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测定
        2.2.7 线粒体抗体染色及分析研究检测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色温对性成熟小鼠生长的影响
        2.3.2 不同色温条件下母鼠繁殖能力的差异
        2.3.3 母鼠发情周期差异分析
        2.3.4 母鼠线粒体及细胞凋亡差异
        2.3.5 母鼠生殖调控器官差异分析
        2.3.6 母鼠生殖激素水平差异分析
        2.3.7 不同色温条件下子一代小鼠生长能力的差异
        2.3.8 不同色温条件下小鼠繁殖能力的差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光波长对小鼠繁育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耗材
        3.1.4 试剂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幼鼠繁殖指标的检测
        3.2.2 不同光波长条件下幼鼠及成年小鼠生长能力的检测
        3.2.3 母鼠发情周期检测
        3.2.4 生殖相关激素含量检测
        3.2.5 母鼠生殖器官检测
        3.2.6 生殖器官的组织学检测
        3.2.7 小鼠各期体内胚胎的收集
        3.2.8 母鼠线粒体及细胞凋亡差异
        3.2.9 囊胚分化能力的检测
        3.2.10 胚胎着床的检测
    3.3 实验结果
        3.3.1 光波长对性成熟小鼠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光波长条件下母鼠繁殖能力的差异
        3.3.3 不同光波长条件下母鼠早期胚胎着床点的差异
        3.3.4 母鼠发情周期差异分析
        3.3.5 不同光波长下母鼠线粒体及细胞凋亡差异分析
        3.3.6 母鼠生殖激素含量差异分析
        3.3.7 母鼠调控器官差异分析
        3.3.8 母鼠生殖器官的组织学差异分析
        3.3.9 幼鼠囊胚分化能力的分析
        3.3.10 不同光波长条件下子一代小鼠生长能力的差异分析
        3.3.11 不同光波长条件下小鼠繁殖能力的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2.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FGF21的研究进展
        1.1 FGF21的体外活性
        1.2 FGF21的体内活性
        1.3 FGF21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靶标验证
        1.4 FGF21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5 FGF21相关制剂的研发
    第二章 菌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2.1 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2.2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2.3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
        2.4 蛹虫草菌丝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pCB130-hFGF21 重组载体在蛹虫草菌丝体中转化及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蛹虫草菌丝体表达的hFGF2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蛹虫草菌丝体表达的hFGF21的体外活性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转hFGF21基因蛹虫草菌丝体对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腺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的毒理试验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脏疾病
        1.1 DKD流行病学
        1.2 DKD定义及病理变化
        1.3 DKD发病机制
        1.4 DKD主要治疗策略
    2 立题依据
        2.1 DKD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2.2 DKD治疗目前急需有效药物
        2.3 DKD用药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2.4 开发优秀的治疗DKD的药物迫在眉睫
        2.5 TBN的设计思路
        2.6 TBN与现有治疗DKD药物比较的优势
    3 DK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1 诱发性DKD动物模型
        3.2 自发性DKD动物模型
        3.3 基因修饰动物DKD模型
第二章 TBN经灌胃给药在STZ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仪器设备
        1.3 药物与溶液配制
        1.4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 实验方法
        2.1 STZ诱导的SD大鼠DKD模型的建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肾脏指数
        2.4 血糖检测
        2.5 24h尿标本的留取测定
        2.6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的尿蛋白
        2.7 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8 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
        2.9 血清和尿液中生化指标检测
        2.10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胰岛素的表达
        2.11 免疫组化法检测DKD动物肾组织切片中TGF-β1和Col-Ⅳ蛋白表达
        2.12 肾组织形态学观测
        2.13 PAS染色
        2.14 Masson染色
        2.15 白内障评分
        2.16 免疫荧光法检测DKD大鼠视网膜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达
        2.17 ELISA检测血清中EPO含量
        2.18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TZ诱导SD大鼠一般观察
        3.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体重的影响
        3.3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饮水量的影响
        3.4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3.5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糖的影响
        3.6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
        3.7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3.8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体重比的影响
        3.9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3.10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
        3.11 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TBN对各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程度的影响
        3.13 TBN对各组大鼠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3.14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胰腺β细胞及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3.15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液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
        3.16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影响
        3.17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脏TGF-β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8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脏Col-Ⅳ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9 TBN对STZ诱导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评分的影响
        3.20 TBN对DK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
        3.21 TBN对DKD大鼠各视网膜层厚度的影响
        3.2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铁离子的影响
        3.23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三章 TBN经灌胃给药在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药物与溶液具体配制方法见第二章实验材料部分
        1.4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肾脏指数
        2.3 血糖检测
        2.4 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5 血清和尿液中生化指标检测
        2.6 肾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2.7 肾组织PAS染色
        2.8 免疫组化法检测DKD动物肾组织切片中TGF-β1和Col-Ⅳ蛋白表达
        2.9 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的超微结构
        2.10 ELISA检测血清中EPO的含量
        2.11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BN对db/db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TBN对db/db小鼠饮水量的影响
        3.3 TBN对db/db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3.4 TBN对db/db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3.5 TBN对db/db小鼠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3.6 TBN对db/db小鼠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3.7 TBN对db/db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影响
        3.8 TBN对db/db小鼠肾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3.9 TBN对db/db小鼠肾脏TGF-β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0 TBN对db/db小鼠肾脏Col-Ⅳ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1 TBN对db/db小鼠肾组织亚显微形态的影响
        3.12 TBN对db/db小鼠血清铁离子含量的影响
        3.13 TBN对db/db小鼠血清EPO含量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四章 TBN连续给药12周对自发慢性DKD恒河猴初步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4 动物分组及剂量设计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药效指标(Primary endpoint)
        2.2 次要药效指标(Secondary endpoint)
        2.3 样品采集和保存
        2.4 eGFR检测
        2.5 糖脂代谢指标
        2.6 UACR检测
        2.7 血压检测
        2.8 Biomarker检测
        2.9 临床症状观察
        2.10 摄食量测定
        2.11 体重测定
        2.12 血液学检测
        2.13 终止试验标准
        2.14 动物福利
        2.15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TBN对DKD恒河猴Cr-P,CysC和eGFR水平的影响
        3.2 TBN对DKD恒河猴对Malb,CR-U和UACR水平的影响
        3.3 TBN对DKD恒河猴血糖指标的影响
        3.4 TBN对DKD恒河猴血脂指标的影响
        3.5 TBN对DKD恒河猴IRON2和TRSF的影响
        3.6 TBN对DKD恒河猴血压的影响
        3.7 TBN对DKD恒河猴体重的影响
        3.8 TBN对DKD恒河猴一般活动及摄食量的影响
        3.9 TBN对DKD恒河猴体重的影响
        3.10 TBN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11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TGF-β1的影响
        3.12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3-NT的影响
        3.13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EPO的影响
        3.14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IL-1β的影响
        3.15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MDA的影响
    4 实验结论
第五章 TBN治疗DKD作用机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对照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
        1.4 实验溶液的配置
        1.5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化学方法考察TBN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2 ELISA检测DKD模型动物尿液中8-OHdG
        2.3 氧化应激指标MDA活性检测
        2.4 TBN对DKD模型动物肾皮质组织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2.5 Seahorse细胞分析能量系统XFe96细胞接种
        2.6 细胞密度优化和FCCP浓度优化实验
        2.7 XF糖酵解压力测试
        2.8 XF细胞线粒体压力测试
        2.9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化学方法检测TBN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3.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液中8-OHdG的影响
        3.3 TBN对db/db小鼠尿液8-OHdG水平的影响
        3.4 TBN对DKD大鼠血清中MDA的影响
        3.5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AMPK蛋白表达
        3.6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PGC-1α相关蛋白表达
        3.7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
        3.8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HO-1蛋白表达
        3.9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AMPK蛋白表达
        3.10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PGC-1α蛋白表达
        3.11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
        3.12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HO-1蛋白表达
        3.13 HK-2 细胞密度优化和FCCP浓度优化结果
        3.14 TBN对HK-2细胞糖酵解压力的影响
        3.15 TBN对HK-2细胞线粒体压力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六章 实验总结和展望
    1 实验总结
    2 实验创新处
    3 实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肺癌糖脂代谢的证型分布及攻毒治法调控肺癌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肺癌糖脂代谢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 病例采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糖脂代谢指标与肺癌各因素的关系
        3.3 中医证型分布与肺癌各因素的关系
        3.4 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肺癌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4.2 肺癌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研究现状
        4.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 攻毒治法调控肺癌代谢重编程网络的体外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及来源
        1.2 药物及来源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药物制备
        2.3 实验分组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A549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活力
        4.2 各组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
        4.3 各组A549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4.4 各组A549细胞代谢重编程相关酶的活性比较
        4.5 各组A549 细胞TP53、MYC、HIF-1α基因的表达水平
        4.6 各组A549 细胞PI3K、AKT、m TOR、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
    5 讨论
        5.1 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网络
        5.2 纳米雄黄体外抗肿瘤研究现状
        5.3 实验结果分析
    6 结论
第三部分 攻毒治法调控肺癌代谢重编程网络的体内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及来源
        1.2 实验动物
        1.3 药物及来源
        1.4 实验试剂
        1.5 主要器械
        1.6 实验仪器及耗材
        1.7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2.2 药物制备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裸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4.2 各组裸小鼠空腹血糖浓度测定
        4.3 各组裸小鼠成瘤情况观察
        4.4 各组裸小鼠肿瘤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4.5 各组裸小鼠肿瘤组织代谢重编程相关酶的活性比较
        4.6 各组裸小鼠肿瘤组织TP53、MYC、HIF-1α基因的表达水平
        4.7 各组肿瘤组织PI3K、AKT、m TOR、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
    5 讨论
        5.1 肺癌小鼠模型建立方法
        5.2 中药纳米化的应用现状
        5.3 纳米雄黄体内抗肿瘤研究
        5.4 实验结果分析
    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7)一种特殊处理的饮用水对啮齿类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
    2. 新型饮用水对畜禽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3. 新型饮用水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动物及其饲养条件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盒
        1.4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分组
        2.2 实验步骤
        2.3 数据分析
结果
    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2 实验期间小鼠和大鼠的体重变化
        2.1 实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
        2.2 实验期间大鼠的体重变化
    3 脏器系数
    4 小鼠的抗疲劳能力
    5 肝、肾组织抗氧化指标
        5.1 肝组织抗氧化指标
        5.2 肾组织抗氧化指标
    6 病理学检查
    7 血液学指标
    8 血脂指标
        8.1 总胆固醇的测定
        8.2 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
        8.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9 血液相对粘度
    10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中溶血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8)FNDC5/Irisin和它的同系物FNDC4在骨代谢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概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及方法
    第一部分:绝经后妇女血液Irisin含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过表达Irisin对小鼠的骨代谢影响
    第三部分:FNDC4 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
    第一部分:绝经后妇女血液Irisin含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过表达Irisin对小鼠的骨代谢影响
    第三部分:FNDC4 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Irisin与代谢疾病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列表
致谢

(9)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1 整体研究思路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10)桦褐孔菌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来源
    1.2 桦褐孔菌概述
    1.3 桦褐孔菌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概述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1.8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试剂
    2.4 样品处理
    2.5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3.2 Ames试验
    3.3 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
    3.4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3.5 大鼠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3.6 大鼠90 天喂养试验
4 讨论
    4.1 桦褐孔菌的安全性评价
        4.1.1 遗传毒性试验
        4.1.2 28天及90天喂养试验
5 结论
    5.1 桦褐孔菌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5.2 桦褐孔菌的遗传毒性试验
    5.3 桦褐孔菌的大鼠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5.4 大鼠90 天喂养试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的主要形态学特性、血液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黄素富集发酵豆浆的功能特性及其对小鼠核黄素缺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 朱云扬.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2]京尼平苷的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D]. 白涛.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3]不同色温和光波长对小鼠繁育影响的研究[D]. 吴巧琴. 阜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D]. 张晓美.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1)
  • [5]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D]. 景梅. 暨南大学, 2019(01)
  • [6]肺癌糖脂代谢的证型分布及攻毒治法调控肺癌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D]. 胡熙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一种特殊处理的饮用水对啮齿类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D]. 李美兰. 延边大学, 2019(01)
  • [8]FNDC5/Irisin和它的同系物FNDC4在骨代谢中的意义[D]. 吕正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桦褐孔菌的食用安全性评价[D]. 孙嵘.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人SR-AI转基因小鼠模型主要形态学特征、血液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