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隐匿性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面心电图诊断

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隐匿性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面心电图诊断

一、房室结折返性与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包丽芳,蔡卫勋,李则林,黄玥,叶沈锋,郑新权[1](2021)在《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在2015年发表的《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基础上,结合本专业领域新的研究发展和经验,起草、讨论、修订了《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本次修订内容更趋细致,包括5部分:适应证与禁忌证、安全性与人员要求、操作与检查流程、临床应用(诊断与风险评估)、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内容。

赵永[2](2021)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重要问题。临床上常采用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症状,但因其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详细熟悉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特点,以及具体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及例数、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7.07~2019.07曾就诊于吉大二院心内科且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心律失常的各种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以及应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我院心内科在2017.07~2019.07行射频消融术共治疗5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7~93岁,平均年龄55.3±14.8岁。其中房室旁路患者158例,左侧旁路患者120例,右侧旁路3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4例,房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18例,心房颤动94例,室性早搏7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复合心律失常患者16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总成功率为98.25(560/570),复发率为7.86%(44/560),动静脉瘘、房室传导阻滞及颈部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3%(3/570)。在左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不同消融功率、不同消融累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与消融累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以及消融累积时间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游离甲状腺素T3和乳酸脱氢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自变量设为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因变量设为术后复发,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室性早搏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融功率、消融累积时间、单点或多区域消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VNRT以及左侧旁路消融中消融功率≥35W、消融累积时间≥90s可能会降低消融后复发率;在室性早搏消融中选择心室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5ms处作为消融靶点则可能有利于降低消融后复发率;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张爱春[3](2020)在《常规三维与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时,完全零射线对比常规三维联合X线指导消融时,是否安全、有效、可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根据市人民医院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6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分为零射线组(31例)和常规三维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情况,并对比手术相关情况:总手术时间、电极导管到位时间、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消融时间、即刻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手术并发症。结果零射线组和常规三维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96.8%,两组手术成功率皆为100%,术后均无复发。零射线组电极到位时间长于常规三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射线组曝光时间、曝光剂量相对于常规三维组为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消融时间、即刻成功率、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可完全实现零射线,减少X线损伤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马建军[4](2016)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9例(69.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30.4%),其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6.4%(54/56),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20.5)min,术后复发率1.8%(1/56)。56例患者中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3.6%),其中1例出现短暂性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方法。

胡立群,黄玥,孙娴超[5](2016)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未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心动过速的R-P-EB间期>70ms;逆行P-波在V1导联直立,下壁导联倒置;食管电生理诊断为左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消融慢径路。结论部分R-P-EB间期>70ms的不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特点与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类似,必要时需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

张羽坤,郑亚西,叶芸,杨君,杨龙,沈万贵,李茂春[6](2016)在《左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室房逆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射频消融术前于左、右心室心尖部在相同刺激条件下行S1S2早搏刺激至旁道不应期,测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及旁道不应期的相关数据,探讨旁道的逆传特性有何异同。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9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选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无室房逆传功能者共44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4);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及p>0.2)。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3);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及p>0.2)。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右心室起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较左心室起搏明显延长。结论左侧房室旁道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无明显差异,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右心起搏较左心起搏明显延长。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7](2015)在《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文中研究说明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是一项无创伤的临床心脏电生理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目前已在省内各级医院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探索,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更趋成熟。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与检查流程、评估临床意义,浙江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引人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与《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标准化操作建议》[1-2],结合省内具体应用情况并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

王慧,包丽芳,蔡卫勋,叶沈锋,李则林,黄玥,许原,李忠杰[8](2015)在《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文中研究表明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是一项无创伤的临床心脏电生理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目前已在省内各级医院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探索,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更趋成熟。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与检查流程、评估临床意义,浙江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引入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与《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标准化操作建议》[1-2],结合省内具体

张鹏,吴冬燕,李琼,卢凤民,许静[9](2014)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常规行电生理检查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后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来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的方法,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激动提前均超过10ms(2043ms),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成功。此方法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但行此检查时需要有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反复多次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王嬿[10](2013)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误漏诊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2例均以心悸就诊,行食管调搏检查,例1诊断为隐匿性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2诊断为左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隐匿旁管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例1确诊为右侧马海姆(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例2漏诊室性心动过速。均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痊愈。结论食管电生理是临床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对复杂少见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应尽量将食管心房调搏资料收集齐全,使心动过速的机制明朗化,避免临床误漏诊的发生。

二、房室结折返性与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室结折返性与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1 适应证与禁忌证[1-4]
    1.1 适应证
        1.1.1 窦性心动过缓
        1.1.2 阵发性心悸
        1.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1.4 显性心室预激
        1.1.5
        1.1.6
        1.1.7
    1.2 禁忌证
    1.3 非适应证
2 安全性与人员要求
3 操作与检查流程[1-5]
    3.1 一般操作
        3.1.1 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检查前准备
        3.2.1 仔细询问病史
        3.2.2 临床风险评估
    3.3 仪器评估
    3.4 导管选择与插管
        3.4.1 导管选择
        3.4.2 插管
        3.4.2. 1 插管方法
        3.4.2. 2 电极定位方法
        3.4.3 测试起搏阈值
    3.5 刺激检查流程每位受试者须完成以下检查流程。
        3.5.1 RS2刺激
        3.5.2 S1S2刺激
        3.5.3 S1S2S3刺激
        3.5.4 S1S1刺激
4 临床应用:诊断与风险评估
    4.1 检测心脏不应期
        4.1.1 测量方法
        4.1.2 心脏有效不应期测量标准
        4.1.2. 1 心房有效不应期
        4.1.2. 2 房室交接区顺传有效不应期
        4.1.2. 3
        4.1.2. 4 房室结慢径路顺向有效不应期
        4.1.2. 5 显性房室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
    4.2 窦房结功能[1,3,9]
        4.2.1 窦房传导时间(sinus 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
        4.2.1. 1 检查方法
        4.2.1. 2 诊断参考值
        4.2.2 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
        4.2.2. 1 检查方法
        4.2.2. 2 测量方法
        4.2.2. 3 诊断参考值
    4.3 房室传导功能[1-5]
        4.3.1 检测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与房室传导2∶1阻滞点
        4.3.2 房室交接区顺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of the atrial-ventricular,AVERP)
        4.3.3 诊断参考值
    4.4 诊断房室结双径路[1,4,10-11]
        4.4.1 检查方法
        4.4.2 诊断参考值
        4.4.2. 1 心房S1S2刺激
        4.4.2. 2 心房S1S1刺激
        4.4.2. 3 跳跃现象的定义
        4.4.2. 4 房室1∶2传导的非折返传导现象
        4.5检测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1,10-16]
        4.5.1 检查方法(1)RS2、S1S2、S1S2S3程控期前刺激;(2)心房S1S1刺激。
        4.5.2 诊断标准
        4.5.2. 1 根据心房起搏造成的最大预激进一步明确显性旁道部位
        4.5.2. 2 隐匿性房室旁道定位[1,11-17,19]
    4.6 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1,17-20]
        4.6.1 诱发心动过速
        4.6.1. 1 常用RS2、S1S2、S1S2S3、S1S1刺激
        4.6.1. 2
        4.6.1. 3 测定诱发窗口
        4.6.1. 4 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6.1. 5 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6.2 终止心动过速
        4.6.2. 1 采用心房超速刺激终止自发的心动过速
        4.6.2. 2 终止心房扑动
        4.6.2. 3 终止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5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内容[1-4]
    5.1 必须报告的内容
        5.1.1 一般情况
        5.1.2
        5.1.3 心脏不应期
    5.2 心脏各部位功能检测
        5.2.1 窦房结功能
        5.2.2 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
        5.2.4 房室结双径路功能
        5.2.5 显性房室旁道功能
    5.3 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5.3.1 V1与食管导联同步记录时可了解到心房激动顺序及房室传导关系:
        5.3.2心动过速的类型及诱发与终止窗口
        5.3.3

(2)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综述
    2.1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2 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3 RFCA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2.4 RFCA治疗心房颤动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
    3.2
        3.2.1 入选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3.3.1 术前准备
        3.3.2 术中处理
        3.3.3 术后处理
    3.4 心内电生理检查
    3.5 标测和消融
    3.6 统计学处理
第四章 结果
    4.1 射频消融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4.2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总体疗效分析
    4.3 RFCA治疗具体心律失常类型的疗效分析
    4.4 RFCA并发症
第五章 讨论
    5.1 RFCA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
    5.2 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5.3 RFCA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5.4 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常规三维与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展望
6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综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进展
    参考文献

(4)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1.2.2 消融方法
        1.2.3 消融终点
2 结果
    2.1 电生理结果
    2.2 射频消融结果
3 讨论

(5)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SFAVNRT与OAVRT的电生理特点:
    3.2 误诊原因分析:
    3.3 尚需鉴别的的心动过速:

(8)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论文提纲范文)

1适应证与禁忌证[1-4]
    1.1适应证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禁忌证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3非适应证
2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操作人员要求
3操作与检查流程
    3.1一般操作
        3.1.1
    3.2检查前准备
        3.2.1
        3.2.2
    3.3仪器
    3.4导管选择与插管
        3.4.1
        3.4.2插管
        3.4.3测试起搏阈值
    3.5刺激检查流程
        3.5.1 RS2刺激
        3.5.2 S1S2刺激
        3.5.3 S1S2S3刺激
        3.5.4 S1S1刺激
4临床应用:诊断与风险评估
    4.1检测心脏不应期
        4.1.1测量方法
        4.1.2心脏有效不应期测量标准
    4.2窦房结功能[3-5]
        4.2.1窦房传导时间(SACT)
        4.2.1.1检查方法
        4.2.1.2诊断参考值
        4.2.2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4.2.2.1检查方法
        4.2.2.2测量方法
        4.2.2.3诊断参考值
    4.3房室传导功能[3-4]
        4.3.1检测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与房室传导2:1阻滞点
        4.3.2房室交界区顺传有效不应期
        4.3.3诊断参考值
    4.4诊断房室结双径路[3-4,6]
        4.4.1检查方法
        4.4.2诊断参考值
        4.4.2.1心房S1S2刺激
        4.4.2.2心房S1S1刺激
        4.4.2.3跳跃现象的定义
    4.5检测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3-4,7]
        4.5.1检查方法
        4.5.2诊断标准
        4.5.2.1根据心房起搏造成的最大预激进一步明确显性旁道部位
        4.5.2.2隐匿性房室旁道定位
    4.6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
        4.6.1诱发心动过速
        4.6.1.1常用RS2、S1S2、S1S2S3、S1S1刺激
        4.6.1.2测定诱发窗口
        4.6.1.3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6.1.4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7终止心动过速
        4.7.1采用心房超速刺激终止自发的心动过速
        4.7.2终止心房扑动
        4.7.3终止束支或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5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内容[1-2]
    5.1必须报告的内容
    5.2心脏各部位功能检测
    5.3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5.3.1
        5.3.2
        5.3.3
附录1食管法心脏电生理诊断描述术语
    1.1心房起搏术语
        1.1.1 S波
        1.1.2起搏的P波
        1.1.3起搏的QRS波群
        1.1.4
        1.1.5 SP间期
        1.1.6 SR间期
        1.1.7 S1R1(P1R1)间期
        1.1.8 S2R2(P2R2)间期
    1.2逆传心房激动顺序
        1.2.1中心性P-波
        1.2.2右侧偏心性P波
        1.2.3左侧偏心性P-波
    1.3常用术语缩写
        1.3.1不应期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9)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心内电生理检查
    1.3 射频消融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内电生理检查
    2.2 RS2法检测报告
    2.3 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3 讨论

(10)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四、房室结折返性与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J]. 王慧,包丽芳,蔡卫勋,李则林,黄玥,叶沈锋,郑新权. 心电与循环, 2021(04)
  • [2]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D]. 赵永. 吉林大学, 2021(01)
  • [3]常规三维与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D]. 张爱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J]. 马建军. 兵团医学, 2016(04)
  • [5]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J]. 胡立群,黄玥,孙娴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05)
  • [6]左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室房逆传研究[J]. 张羽坤,郑亚西,叶芸,杨君,杨龙,沈万贵,李茂春.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01)
  • [7]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J].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浙江医学, 2015(17)
  • [8]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J]. 王慧,包丽芳,蔡卫勋,叶沈锋,李则林,黄玥,许原,李忠杰. 心电与循环, 2015(04)
  • [9]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J]. 张鹏,吴冬燕,李琼,卢凤民,许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S1)
  • [10]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分析[J]. 王嬿. 临床误诊误治, 2013(11)

标签:;  ;  ;  ;  ;  

涉及房室结折返性和隐匿性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面心电图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