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除湿过程控制与节能

空气除湿过程控制与节能

一、空气除湿的工艺控制与节能(论文文献综述)

杨子旭,肖寒松,杜玉吉,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1](2022)在《动力锂电池厂节能措施与潜力分析》文中指出根据南京某锂电池厂实际系统及现阶段能耗特征,结合常规工业厂房节能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结合锂电池厂工艺流程的节能措施。通过TRNSYS模拟和技术经济性分析,确定了全年运行能耗降低情况及节能改造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涂布热回收、老化机组热回收、免费供冷技术及高低温冷水机组,全年的节能率为14.6%,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9 a,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王教领[2](2021)在《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特色果蔬干燥是其储藏与后续加工的重要工序,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和品相差等问题,转轮干燥可以实现果蔬低温高效干燥,但再生耗能高、热风循环不合理等难题制约了产业化应用。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建立低湿驱动低温干燥模式,优化联合干燥系统,探究转轮与热泵除湿特性,探明临界除湿机理,解决分级冷凝节能再生技术,开展果蔬除湿干燥试验,建立优化干燥工艺,实现特色果蔬节能、高效与优质干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转轮除湿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流场均布研究。通过单次干燥产量与干燥时间确定热泵循环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轮主要参数,制定优化联合除湿干燥控制系统。开展箱体底板高度与缓坡角度对干燥介质分布、流速及压力影响,探明6°最优倾角;针对进口风道盲区,建立等分缓坡风道,各处风量约为0.8m/s,实现风量的均布。(2)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同时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热泵与转轮除湿预测模型并探明除湿特性。利用转轮吸附特性及COMSOL软件建立转轮除湿模型,探讨了除湿进风状态等对除湿量及出风温度的影响,明确最佳转速(12r/h)和进风速度(2.5m/s)。通过压缩机10系数,分析了基准频率下的制热量、制冷量与蒸发、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零频率”方法建立了变频压缩机模型,通过插值验证表明制冷剂流量误差小于0.9%,输入功率误差小于3%,可用于压缩机输出参数的预测。(3)围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对空气能及余热高效利用问题,开展了联合系统临界除湿机理研究,探明了新风与回风的适宜焓值转换方法。开展热泵与转轮联合除湿过程分析,探明干燥介质对除湿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转轮除湿热效率、绝热干燥效率评价等指标,研究蒸发除湿状态与转轮除湿效果的关系,探明了临界转换机理。开展了杏鲍菇基于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建立了除湿能耗比与转换点相对湿度等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探明了转换点相对湿度对除湿能耗比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临界除湿的有效性。转换点相对湿度为44%时,干品杏鲍菇SPC 0.679k W·h/kg,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3个百分点。(4)基于转轮再生能耗高问题,开展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再生技术研究,实现能量的高效匹配。分析分级冷凝制冷剂循环过程,构建制冷剂与空气侧模型,探究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表明分级冷凝模式节能29.5%。建立再生进风温度、风速及蒸发进风温度与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量等指标间的响应面试验,表明蒸发进风温度34℃,再生进风温度32℃,风量90%为最优工艺,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转轮热泵联合干燥优势,开展热泵、热泵冻融和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研究,建立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香菇干燥,转轮热泵联合干燥速率最快(6h),且品质最优;针对澳洲坚果采用全程45℃以下的低温,可36h将澳洲坚果干燥到1.5%安全水分,过氧化值(0.001g/100g)与酸价值(0.37mg/g)远低于国家标准。

赵楠[3](2021)在《多热源热泵人参干燥室开发与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驱动当今社会高效运转的物质基础。在能源与环境成为时代背景、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的今天,如何针对满足广大人民美好生活对应的合理能源消费需求,通过能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结合能源科学与技术,实现能源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当前能源革命的重中之重。干燥工艺是涉及国计民生众多行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源消耗在工业能源消耗中占比为15%左右,同时,传统的干燥工艺普遍存在耗能高、污染重的问题。因此,面向各行业对干燥工艺的需求,明确不同干燥工艺过程的合理用能需求,并通过能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干燥工艺用能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众多学者针对这一类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然而,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发现,多个领域使用的干燥工艺仍然普遍存在干燥室及干燥设备使用率低、干燥工艺过程中水、热综合利用效率低与干燥室及干燥设备系统经济性差等严重阻碍干燥工艺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结合人参这一名贵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干燥工艺,以明确人参干燥工艺过程的合理用能需求、实现人参干燥室及其能源应用系统的绿色化升级为目标,面向需求开展人参干燥室及其能源应用系统的结构性改革开展理论分析与试验探索,具体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首先,在明确人参干燥工艺中人参含湿量变化曲线及其对应干燥室内热湿环境控制需求基础上,结合干燥室热湿负荷计算方法,面向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化升级需求,兼顾人参制备与冷藏存储整个生产链用房与用能需求,提出了人参干燥工艺系统用水、用地、用能与耗材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并在既有可用的多种人参干燥工艺的综合评价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全水、全热循环利用和节地与节材50%以上的绿色化升级方案,进一步结合人参干燥室能量与质量流向图提出了目标人参干燥室的能质流向图方案,并提出了基于多热源热泵实现该能质流向图的建筑设备一体化、干燥冷藏功能一体化的人参干燥室设计方案。能质流向分析表明,综合实现本文提出的人参干燥室绿色化升级目标,即可达到干燥过程水的全部回收利用与热的100%循环利用,以及节材与节地50%以上的设定目标,同时使占地与耗材的使用率提高1~2倍。其次,针对实施前述人参干燥室绿色化方案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试验与仿真研究。在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建立并完善了干燥过程中人参的传热传质模型基础上,结合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优选了紧凑式人参干燥室的气流组织方案,并进一步结合BIM工具探索了人参干燥室建筑空间单元、空调系统与空调冷热源一体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1)制约人参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是人参内水分的扩散传质过程,本文试验获得的红参与白参的干燥特性曲线表明,两类人参的质扩散系数显着不同。2)本文干燥室物料紧凑性陈列方案下,孔板上送下回送风方案最优,该方案对应干燥室内人参干燥均匀性与干燥速率较其它对比方案高31%;3)不同功能建筑的集成,以及建筑空间、空调系统与冷热源设备一体化设计可有效消减设备、风管等耗材同时大幅降低设备与风管系统的占地面积50%以上,同时使使用率指标成倍增长。第三,针对系统中的核心冷热源装置的实施及其有效性验证,完成了多热源热泵干燥机组的设计、样机及其其性能检测试验台的设计、建设与调试,通过试验测试了该机组在干燥模式下预热阶段、持续干燥阶段与冷藏模式下的综合能源效率。结果表明:1)开发样机能够在设计所需的各个工作模式下稳定工作,并将模拟室环境参数处理到目标设计参数,达到预期设计目标;2)多热源热泵生态干燥系统在预热工作模式下,综合制热性能系数范围为1.37~1.90;在热风循环干燥模式下,平均COPh从1.81升至5.77,整个阶段增加了68.6%。第四,结合试验获得多热源热泵机组性能对本文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基于本文方案在用水、用地、用能、耗材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与既有可用干燥方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人参生产工艺过程绿色化升级的可取的的经济与环保收益。结果表明:1)在每年的人参生产期内(45天),本文方案可回收人参凝水3吨以上;2)本系统干燥冷藏功能一体化,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干燥技术,每年节约冷库租赁费用9160元;3)本试验系统全年干燥期内运行费用1600余元,较传统的开式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降低88.4%,较带补热系统封闭式热泵循环供热技术降低低34.1%;4)本试验系统集成干燥室与冷藏室功能且建筑设备一体化设计,耗材与建造成本较传统的干燥室与冷藏室之和降低45%以上,直接节约耗材与建造成本2万元以上(对应20㎡冷藏室);5)本文方案系统相对于既有可用干燥技术,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只需6个月。本文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干燥工艺所面临的能耗大、效率低、污染高等问题,以实现干燥过程中物质的梯级利用、能量的循环利用为目的,借助多热源热泵技术,开发出实用的生态型干燥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将有效减少废热排放,促进干燥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同时给应用其的用户带来显着的经济收益。,为解决了普通干燥工艺热效率低、能耗大以及污染大等问题,对于中药材产区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节水和节能方面都有显着提高,并且多功能的使用对我国节约建筑用地和建筑用材都有现实意义。

戴宇泽[4](2021)在《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方法》文中提出热带海洋大气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点,一方面影响海岛和船只的居住舒适度,另一方面更会加剧设备及材料的腐蚀。此外,海岛的交通限制使得能源和资源变得尤为宝贵,依靠电力和耗材的传统新风处理技术变得不再经济。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低品位余热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为重点研究对象,从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方法、关键过程的实验验证、原理样机的设计与测试、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技术验证四个层面,开展低温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实验研究。本文从溶液除湿与湿式盐雾分离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基于同离子效应的混合工质相变分离特性出发,提出了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思路,并对其中水—盐雾一体化吸收过程以及工质再生过程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讨论。随后本文从系统功能性与综合性能的角度,根据对应的工质物性进行性能分析,给出不同性能指标的权重以及工质的得分情况,最终筛选出LiCl水溶液为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流程的优选工质。在一体化机理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方法,并建立由除湿脱盐过程、水分离过程、盐分离过程和水盐平衡过程构成的典型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流程及相应的稳态热力学模型,分别探究了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性能、操作参数(除湿脱盐溶液温度、浓度和流量)对热质交换过程的影响,以及关键设计参数(浓溶液流量、稀溶液流量、浓—稀溶液浓度差和结晶温度)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盐分离过程最大运行周期取决于结晶温度,其平均能耗比系统热功耗低两个数量级,可基本忽略不计。为进一步验证除湿脱盐过程的可行性并探究其性能,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吸收式除湿脱盐机理试验平台并开展实验研究,验证了除湿脱盐一体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方便获得大气含盐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电导率测量的大气盐雾浓度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外部冷源引入的条件下,除湿协同的空气综合脱盐率可达到82.3%。此外,本文通过小型实验验证了上文提出的关键功能性过程(盐分离过程)的可行性。自此,本文实现了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流程全链条的技术验证,为样机的研制和技术验证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一体化机理与方法的指导下,本文开展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原理样机研制工作。针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样机流程与热力学参数设计,以及部件与整体的结构与工艺设计;设计并搭建了海洋大气拟系统、除湿脱盐一体化原理样机、冷热源系统以及集控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测试平台,对样机的关键过程性能、整体热力学性能、参数调控以及连续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开展测试工作。结果表明样机的送风参数随新风参数变化较小,控制系统稳定性得到了验证;新风温度、相对湿度和送风温度能够对样机的能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却并不显着;样机的总盐雾脱除效率达到73.6%,盐分离模块基本功能能够顺利实现,分离晶体中LiCl含量较低,说明盐分离过程的溶液损失较少,分离效果显着。基于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技术,本文对一体化方法的系统集成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温热驱动的多功能空气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低品位热源的深度利用,实现了对空气的降温、除湿和脱盐协同处理;并从系统性能、参数敏感性、系统经济性等角度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为技术验证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面向某热带海洋气候的海岛环境内的一工业建筑,设计了电—冷—除湿联供系统,总制冷量为333.7 kW,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到74.7%,所提供的能源产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本文基于模拟结果对系统主体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并搭建了余热制冷—除湿—脱盐测试系统,在海洋大气环境下对系统中主体设备的实际性能以及设备联合运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主体设备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以及设备联合运行稳定性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系统实现了基于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方法的热驱动制冷—除湿—脱盐技术验证。

张玉雪[5](2021)在《基于TRNSYS的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性能模拟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扬州某保健食品厂原采用硅胶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来控制分装间的温湿度,其温湿度均能保持在要求范围内,但其再生能耗较高。为合理降低再生能耗,本文对机组夏季工况的运行性能以及空气参数对转轮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且提出了两种优化再生方式:一是采用热管换热器回收再生排风的余热;二是将原硅胶转轮更换为再生温度为55℃的新型转轮,以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为热源,使再生风温度达到要求。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设备选型和模拟研究,探讨了这两种优化再生方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首先,采用Meteonorm软件预测了扬州2020年的气象参数,为研究机组的运行性能提供了室外气象数据;基于TR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建筑热湿负荷模拟系统和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模型,机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均小于12%。通过模拟结果得出:为使分装间温湿度达到要求,机组以夏季工况模式运行的时间段为5月9日~10月19日;机组运行期间,所需的再生风温度为64.2~138.1℃,再生排风温度和含湿量分别为31.8~56.4℃、19.4~54.5 g/kg。这说明,转轮再生能耗大,且再生排风温湿度均较高,高温高湿的再生排风若直接排入环境中会造成能量浪费和环境热污染。然后,利用TRNSYS软件中的Type683模块模拟研究了转轮进风温湿度、再生新风含湿量和再生风量对硅胶转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使转轮出风含湿量达到指定状态,①转轮进风温度越小,再生能耗、再冷能耗和再生排风余热均越小,且除湿性能系数DCOP会增大;②转轮进风含湿量越小,再生能耗、再冷能耗、再生排风余热和DCOP均越低;③再生新风含湿量越小,再生能耗、再冷能耗和再生排风余热均越小,而DCOP会增大;④再生风量越小,再生能耗和再生排风余热均越小,而再冷能耗和DCOP均不变。结合以上结论可知:该机组已采用湿表冷器对新风进行了预冷却除湿处理,从而降低了转轮进风温湿度。回收利用再生排风时,再生排风不能直接用作再生新风,否则再生风温度因含湿量的增大而升高。且再生风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再生加热能耗和风机能耗。最后,通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证明了两种优化再生方式的的可行性,并与原蒸汽盘管再生方式比较了经济性。结果表明:原蒸汽盘管加热再生新风,一年所需的蒸汽总耗量约为233.03吨,蒸汽总成本约为53130元。优化方案一:采用热管换热器回收再生排风余热,再生新风温度平均提高了 13.7℃,蒸汽耗量节省了 16.19%。其初投资约为9540元,每年可节省约8555元的运行费用,投资回收期仅需1.12年。优化方案二:以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为热源,能使空气加热器的热水进口温度保持在60℃左右,能满足新型转轮再生温度55℃的要求。其初投资约为104972元,每年可节省约42627元的运行费用,投资回收期仅需2.46年。本文主要为降低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能耗,结合工程实例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种优化再生方式,探讨了它们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除湿转轮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惠宠[6](2021)在《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中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烟叶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球首位,烟叶的烘烤效果是决定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在能源匮乏和环保要求严格的今天,热泵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干燥之中。现行的热泵烘烤密集烤房排湿方式为开式排湿,排湿气流经过蒸发器之后直接排至室外,余热损失严重,烘烤能耗较高。闭式热泵烘烤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循环空气进入到热泵冷凝器的温度过高,导致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不能被完全冷却为液态,使得空气源热泵的热力性能较差。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的高温性能,增加余热回收能力,本文提出了在烤房和热泵系统之间增加重力热管回热器来降低冷凝器的进风温度。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对重力热管回热器和烤烟系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三段式烤烟的运行工况基础上,提出了增加重力热管回热器来降低进入到热泵冷凝器的进风温度,回热器添加在烤房与热泵之间。(2)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回热器的三维模型,导入到模拟软件Fluent当中,利用模拟软件探究回热器的气流流动性和回热器的换热性能。通过模拟优化了管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迎风面热管间距为30mm时换热效果最佳。(3)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制作了回热器,并搭建了回热式热泵烤烟实验平台。采用三段式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测试分析了回热器的换热性能和除湿性能并对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节能分析。(4)回热器可以降低从烤房出来的循环空气温度,在干筋后期从66℃降到43℃左右,回热器在烘烤过程中的平均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全热效率分别为57.63%、14.13%、28.37%,在定色期系统的除湿量达到最大22.28kg/h。通过对定色期进行研究,得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最大除湿量对应的风速越大。(5)对回热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出,该系统的平均除湿能耗比SMER为3.27 kg?(k W·h),系统的平均制热系数COPs为3.48,三种烘烤方式得到1kg干烟叶所需的费用分别是1.68元、1.89元、和2.45元。

郝欢[7](2021)在《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凝增热谷物干燥试验装置》文中指出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粮食产量近几年均在6亿吨以上,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展粮食的运输、干燥、储藏及深加工成为一个必须持续性解决的问题。粮食干燥是产后储前的重要环节,是粮食流通领域能源消耗较高的处理单元之一,节能环保是粮食干燥机设计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的深入与推广,为谷物干燥技术开拓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手段。半导体制冷技术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半导体制冷材料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无噪音、无振动、环境友好、体积小、重量轻、控制灵活、维修方便等优点。本文首次提出将半导体制冷技术运用在粮食干燥领域,利用半导体制冷贴片冷热面原理,回收粮食干燥尾气中的余热,进行降温除湿,除湿后的余热尾气经过预热循环进入干燥仓,形成内循环式空气加热系统,是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新方法,为半导体制冷技术运用在粮食干燥冷凝增热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半导体制冷技术参数分析及系统装置总体设计方案。根据半导体制冷原理,研究分析其制冷效率及模拟试验数据,分析整个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及控制任务,设计出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软硬件方案。试验整机可保证干燥结构内部干燥介质温度及流速一致均匀且可控,根据试验条件控制各种电器元器件的启停,精确控制干燥介质的温度、风机转速及半导体制冷片的运行周期等,实时采集与监测仓内温度、湿度、风速等,根据不同的试验因素调节各参数设定以保证系统控制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凝增热基础试验装置,模拟固定床式粮食干燥作业过程。(2)PLC电气控制系统在冷凝增热装置中的应用。首先根据控制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任务,确定PLC主机型号、温湿度传感器、I/O口的分配及电气接线等,完成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的硬件搭建。实现了温湿度传感器的稳定通讯,各执行部分精确无误地启动或停止,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流畅性为后续试验的成功提供保证,为整机良好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3)LabVIEW人机交互软件系统设计。上位机采用Lab VIEW软件编程设计,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出较友好且简约的信息交互界面,把复杂的作业流程变为简约的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及界面呈现,目标显示与异常信息警报等。(4)基础试验方案设计及整机性能分析。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对冷凝增热系统装置进行全面试验,分析处理得到整机装置的单位能耗、干燥速率及冷凝强度等数据。控制系统监测总重量以预测玉米的实时含水率,且与实际测量的含水率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际测量含水率比系统测量含水率高1%~2.5%,冷凝强度随着制冷片组数的增多而增大,随缓苏比的增大而减小。确定了在一组制冷片风速1.6m/s的情况下,整体单位能耗最低,一组制冷片最低能耗为5255k J/kg·H2O,节能效果最好。根据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颁布的T/CAMDA6-2019团体标准的要求:直接加热循环式干燥玉米,单位耗热量小于等于7500k J/kg·H2O,本系统实际节能量为30%。

李志国[8](2021)在《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烟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推动山区农民致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烘烤作为烟叶生产中高度耗能的环节,传统密集烤房开式排湿的烘烤方式,将烤房热湿气流直接排至室外,存在余热损失大、污染物排放多、烘烤能耗高、烟叶致香物质流失严重等问题。热泵干燥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具有运行能耗低、自控性能高、干燥品质好、可实现闭式热风循环等优点。因此,改善烘烤方式,将热泵干燥技术应用于烟叶烘烤,对我国烟草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传统密集烤房开式排湿存在的不足,结合空气源热泵干燥技术的优点,构建了一种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对其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并以红花大金元为实验材料,针对该系统的运行特征、系统性能、综合效益开展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本文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6种运行模式。对密集烤房的烤烟负荷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负荷峰值为36.20k W。进一步以负荷计算结果为基础,对本文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选型,为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测试奠定基础。(2)搭建实验平台,开展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实验研究。首先,测试分析系统的运行特征,当烘烤4022kg鲜烟叶时,系统最大逐时供热量为35.30k W,最大平均除湿量为31.62kg/h,平均每小时耗电6.57k W·h,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在压缩机及润滑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系统温度控制精度为±0.80℃,湿度控制精度为±0.59℃,系统满足烟叶烘烤需求。其次,对系统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发现烘烤各阶段的平均制热系数COP在1.84~3.67之间,系统平均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为2.49kg/(k W·h),蒸发器平均析湿系数ξ约为1.20~3.64,系统性能表现优良。再者,借助“三次方十系数”模型拟合得出系统制热系数COP与机组负荷率和回风温度的关系式,经过实验值验证了模型拟合程度高,满足应用要求。最后,分析系统运行模式,在不同烘烤阶段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使烟叶烘烤过程更加符合烘烤工艺要求。(3)设置生物质颗粒密集烤房为对照烤房,对比分析全闭式热风循环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密集烤房的烘烤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烤房相比,实验烤房每烘烤得到1kg干烟叶可节约25.00%烘烤能耗,烘烤过程减排大量CO2、SO2及粉尘颗粒,节能效益明显。同时,实验烤房得到1kg干烟叶的烘烤成本较对照烤房降低59.60%,且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更好,化学成分含量更协调,评吸质量总分更高,上中等烟率提高3.41%,干烟均价高出1.16元/kg,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4年,其经济效益显着。

吴浩[9](2021)在《地源热泵应用于干燥的适用性探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能源问题严重,干燥行业消耗能源巨大,为寻求降低干燥能耗的方法,将地源热泵应用于干燥之中。从热泵干燥制热能力和除湿能力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双蒸发器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系统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发现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干燥性能优于双蒸发器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系统制热系数COPs和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随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外界环境相对湿度和设定干燥送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利用TRNSYS软件对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传统的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进行全年仿真模拟比较,定干燥工况为:a.设定干燥室的送风温度为50℃,送风量为1000kg/h,b.设定干燥室的送风温度为60℃,送风量为1000kg/h。计算两种干燥工况下两系统干燥室水分蒸发速率,进行干燥小时需热量、电辅助加热器功率、地埋管数等的计算。利用Meteonorm软件确定天津市全年气象数据,利用TRNSYS软件进行两系统全年运行仿真,比较两系统在两种工况下的系统制热量、辅助电加热器制热量、系统功耗、热泵制热系数COP、系统制热系数COPs、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在全年中的变化及区别,结果如下:(1)两种工况下,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月平均的系统制热量、辅助电加热器制热量、系统功耗均远大于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仅在夏季6、7、8三个月份不太明显;(2)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的月平均热泵制热系数COP和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强弱与月份有关,前者的COP值在6、7、8几个月低于后者,其余月份均比其高,SMER值在1、2、12月份低于后者,其余月份均比其高,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的月平均系统制热系数COPs全年均低于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3)相对于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的除湿能力在全年中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外界环境温湿度影响,设定干燥送风温度为50℃下,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15和0.84,设定干燥送风温度为60℃下,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1.85和0.79。设定干燥送风温度由50℃变为60℃,夏季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的SMER值有轻微升高,除此之外,两系统的系统制热系数COPs和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均有下降。综上所述,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相对于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具有较强的除湿能力,但其受外界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一年内各月份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值变化幅度大,在冬季低于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且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SMER值随设定干燥送风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也与季节有关。如果不考虑工业投资,单纯考虑减少能源消耗方面,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适用于一年中除冬季之外的其它月份,适用于气候冬冷夏热且干燥、浅层地热能较丰富的地区。

本刊编辑部[10](2021)在《论道两联供——2021中国热泵两联供峰会特辑》文中研究表明1综述近年来,热泵两联供在南方地区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众多厂商纷纷涌入该市场。《机电信息·中央空调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两联供仍逆势增长17.56%,成为家装暖通行业唯一保持增长的细分市场。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涌入两联供市场,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也因部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而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忧。此外,两联供系统的推广、设计、施工及售后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空气除湿的工艺控制与节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除湿的工艺控制与节能(论文提纲范文)

(1)动力锂电池厂节能措施与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际系统及能耗
    1.1 系统构成
    1.2 能耗现状
2 降低能耗的措施
    2.1 常规工业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2.1.1 免费供冷系统
        2.1.2 高温热泵热水机组
        2.1.3 变频技术
    2.2 涂布车间热回收
    2.3 除湿机组节能改造
    2.4 分容车间气流组织优化
3 全年能耗模拟
    3.1 模型设置
    3.2 结果分析
4 技术经济分析
5 结语

(2)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特色果蔬概述
        1.1.2 真空干燥
        1.1.3 红外干燥
        1.1.4 微波干燥
        1.1.5 热风热泵干燥
        1.1.6 不同干燥方法对比研究
    1.2 空气除湿方式
    1.3 转轮除湿技术进展
        1.3.1 除湿干燥剂研究进展
        1.3.2 转轮再生与除湿循环模式
        1.3.2.1 转轮再生模式
        1.3.2.2 转轮除湿循环模式
        1.3.3 转轮除湿模型研究
        1.3.4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与系统优化研究
        1.3.4.1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研究
        1.3.4.2 转轮除湿系统优化
        1.3.5 总结与展望
    1.4 热泵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热泵干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发展与研究趋势
    1.5 转轮与热泵除湿干燥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优化研究
    2.1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临界除湿机构设计
        2.3.2 分级冷凝再生机构设计
    2.4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2.4.1 设计条件的确定
        2.4.2 物料干燥设计条件
        2.4.3 除湿过程设计条件
        2.4.4 热量与除湿负荷计算
    2.5 主要部件计算选择
        2.5.1 压缩机
        2.5.2 蒸发器计算
        2.5.3 冷凝器计算
        2.5.4 风机
        2.5.5 节流装置的设计
        2.5.6 其它辅助设备
    2.6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
        2.6.1 转轮的组成
        2.6.2 除湿剂的选择
        2.6.3 转轮计算与选型
    2.7 控制系统设计
    2.8 流场分析与整机试制
        2.8.1 导流板结构分析
        2.8.2 结果分析
        2.8.3 整机试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轮除湿与热泵干燥特性及仿真研究
    3.1 除湿转轮物理特性
    3.2 转轮除湿数学模型
    3.3 除湿通道模拟分析
        3.3.1 转轮除湿方程
        3.3.1.1 质量守恒方程
        3.3.1.2 动量守恒方程
        3.3.1.3 能量守恒方程
        3.3.1.4 辅助方程
        3.3.2 转轮除湿方程求解与分析
    3.4 热泵干燥的工作原理
    3.5 热泵干燥系统的制冷循环
    3.6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风循环
    3.7 热泵干燥系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8 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界除湿机理与节能试验研究
    4.1 热泵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过程
    4.2 温湿度在线测控方法与仪器
    4.3 联合干燥系统除湿特性分析
        4.3.1 蒸发出风饱和阶段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2 蒸发出风部分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3 蒸发出风零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4 临界除湿控制方法
    4.4 临界除湿试验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成分测定
        4.4.3 试验设计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试验结果分析
        4.4.6 试验优化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冷凝再生过程与节能试验研究
    5.1 分级冷凝再生分析与制冷剂选择
    5.2 再生冷凝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5.3 分级冷凝节能再生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3 实验设计
        5.3.3.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3.2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3.3.3 测试指标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4.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4.2 单因素试验
        5.3.4.3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与分析
    6.1 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2 成分测定
        6.1.2 试验设计
        6.1.2.1 单因素试验及香菇干燥特性
        6.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6.1.3 结果与分析
        6.1.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6.1.3.2 响应面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6.1.3.3 因素响应分析
        6.1.4 试验优化与验证
        6.1.5 结论
    6.2 香菇热泵与冻融干燥试验
        6.2.1 对照试验目的
        6.2.2 干燥设备
        6.2.3 材料及方法
        6.2.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6.2.3.2 试验方法
        6.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3.4 数据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3 品质对比分析
        6.3.1 复水性
        6.3.2 色差
        6.3.3 质构特性
        6.3.4 干燥能耗
    6.4 三种干燥方式速率对比分析
    6.5 澳洲坚果低温干燥试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多热源热泵人参干燥室开发与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燥室的发展历程
        1.2.2 干燥工艺发展历程
        1.2.3 国内外发展对比分析
    1.3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人参干燥室及其能源应用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2.1 人参及其干燥工艺
        2.1.1 人参
        2.1.2 人参干燥工艺过程
    2.2 人参干燥室热湿负荷计算方法
        2.2.1 围护结构热负荷
        2.2.2 预热阶段热负荷
        2.2.3 除湿热负荷
        2.2.4 新风热负荷
    2.3 人参干燥室及其能源应用系统性能评价方法
        2.3.1 用水合理性
        2.3.2 用地合理性
        2.3.3 用能合理性
        2.3.4 耗材合理性
        2.3.5 环境效益
        2.3.6 既有人参生产工艺的评价
    2.4 人参干燥室及其能源应用系统绿色化方案
        2.4.1 绿色化升级目标
        2.4.2 人参生干燥室绿色化升级方案
        2.4.3 基于多热源热泵的人参干燥室实施面临的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人参干燥系统设计开发关键问题研究
    3.1 人参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
        3.1.1 人参的物理化学性质
        3.1.2 人参在干燥时的排布方式
    3.2 人参干燥过程对流传热传质模型
        3.2.1 单一物料干燥
        3.2.2 一排物料紧密排列干燥
        3.2.3 所有物料逐层紧密排列在物料架上干燥
    3.3 人参静态干燥实验
        3.3.1 人参静态干燥实验设计
        3.3.2 人参干燥实验结果分析
    3.4 人参干燥室内气流组织方案
        3.4.1 侧送风口送风
        3.4.2 局部孔板送风
    3.5 模拟结果分析
        3.5.1 侧送风口送风模拟结果
        3.5.2 局部孔板送风模拟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人参干燥室用多热源热泵机组开发与性能试验
    4.1 试验原理
        4.1.1 制冷剂系统能效情况试验
        4.1.2 干燥效果试验
    4.2 试验系统
        4.2.1 试验系统原理图
        4.2.2 多热源热泵机组
        4.2.3 数据监测采集系统
    4.3 试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试验误差分析
        4.3.3 试验系统热平衡校验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验工况
        4.4.2 多热源热泵干燥系统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多热源热泵干燥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5.1 除湿能耗比SMER
    5.2 用水经济性分析
    5.3 用地经济性分析
    5.4 用能经济性分析
    5.5 耗材经济性分析
    5.6 环境效益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样机设计计算
    A.1 多热源热泵干燥系统设备信息
    A.2 系统各连接件管径计算
附录 B 多热源热泵生态干燥系统性能测试方案设计
附录 C 多热源热泵生态干燥系统试验特性研究
    C.1 多热源热泵生态干燥系统对酒店浴巾干燥试验
        C.1.1 干燥试验结果分析
        C.1.2 风室环境试验结果分析
        C.1.3 制冷剂系统试验结果分析
    C.2 多热源热泵生态干燥系统干燥蔬菜实验
        C.2.1 干燥试验结果分析
        C2.2 风室环境试验结果分析
        C.2.3 制冷剂系统试验结果分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溶液除湿技术发展现状
        1.2.2 除雾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2章 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方法
    2.1 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
        2.1.1 水—盐雾一体化吸收过程的原理
        2.1.2 工质再生过程的原理
        2.1.3 工质筛选原则
    2.2 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方法
        2.2.1 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流程的建立
        2.2.2 一体化流程的热力学模型
        2.2.3 一体化流程的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除湿脱盐一体化关键过程研究
    3.1 除湿脱盐机理实验平台的设计
        3.1.1 除湿脱盐机理实验平台的参数设计
        3.1.2 除湿脱盐机理实验台的结构与工艺设计
    3.2 除湿脱盐过程实验探究
        3.2.1 实验内容与方法
        3.2.2 实验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除湿脱盐一体化样机的研制
    4.1 除湿脱盐一体化原理样机的设计
        4.1.1 设计任务与目标
        4.1.2 除湿脱盐一体化样机的流程及参数设计
        4.1.3 除湿脱盐一体化样机的结构与工艺设计
    4.2 样机测试平台的设计
        4.2.1 样机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
        4.2.2 测试平台分系统结构与参数设计
    4.3 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
        4.3.1 样机的测试内容与方法
        4.3.2 样机测试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除湿脱盐一体化方法的多功能空调系统集成研究
    5.1 低温热驱动的多功能空气处理系统
        5.1.1 系统流程
        5.1.2 系统建模
        5.1.3 系统评价指标
    5.2 低温热驱动的多功能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研究
        5.2.1 系统性能分析
        5.2.2 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5.2.3 系统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热驱动制冷—除湿—脱盐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6.1 电—冷—除湿联供系统的设计
        6.1.1 设计任务与目标
        6.1.2 系统的流程与热力参数设计
        6.1.3 系统主体部件选型
    6.2 余热制冷—除湿—脱盐系统的测试
        6.2.1 余热制冷—除湿—脱盐测试系统设计与建设
        6.2.2 系统的测试内容与方法
        6.2.3 系统的测试结果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TRNSYS的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性能模拟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空调中常见的除湿技术
        1.2.1 冷却除湿技术
        1.2.2 溶液除湿技术
        1.2.3 固体吸附除湿技术
    1.3 除湿转轮技术
        1.3.1 除湿转轮技术的原理
        1.3.2 除湿转轮常用的吸附材料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1 除湿转轮的研究
        1.4.2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
        1.4.3 除湿转轮再生方式的研究
        1.4.4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及其性能测试
    2.1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
    2.2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主要组成部件
        2.2.1 表冷器
        2.2.2 除湿转轮及相关部件
        2.2.3 蒸汽盘管
        2.2.4 加湿器
        2.2.5 电加热器
        2.2.6 风机
        2.2.7 净化装置
    2.3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自动控制策略
    2.4 夏季工况机组的性能测试
        2.4.1 测试方案
        2.4.2 测试仪器
        2.4.3 机组性能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性能模拟
    3.1 TRNSYS软件介绍
    3.2 扬州气象数据模型的建立
    3.3 分装间建筑模型的建立
        3.3.1 建筑概况
        3.3.2 室内参数设计
        3.3.3 建筑热湿负荷模拟
    3.4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模型的建立
        3.4.1 转轮除湿空调机组的模块选择
        3.4.2 机组模型运行结果
    3.5 模型的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除湿转轮性能的模拟研究
    4.1 模拟工况
    4.2 性能评价指标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转轮进风温度对转轮性能的影响
        4.3.2 转轮进风含湿量对转轮性能的影响
        4.3.3 再生新风含湿量对转轮性能的影响
        4.3.4 再生风量对转轮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除湿转轮再生方式的优化及经济性分析
    5.1 蒸汽盘管再生方式
    5.2 热管换热器回收再生排风余热的优化模拟研究
        5.2.1 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2.2 热管换热器回收再生排风余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运行
    5.3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再生系统的优化模拟研究
        5.3.1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再生系统的设计
        5.3.2 最佳太阳能倾角与方位角的优化计算
        5.3.3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再生系统模型的建立及与运行
    5.4 三种再生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中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烟叶密集烤房研究现状
        1.2.1 烤房的发展
        1.2.2 烘烤能耗研究现状
    1.3 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热管在干燥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的分析与确定
    2.1 烟叶烘烤基础
        2.1.1 烟叶烘烤工艺
        2.1.2 烟叶烘烤中水分变化规律
        2.1.3 空气的除湿技术分析
    2.2 烤烟房的研究
        2.2.1 进出烤房的空气量
        2.2.2 烤烟房的热量计算
    2.3 热泵干燥系统的理论分析
        2.3.1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3.2 热泵干燥系统的形式
    2.4 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的确定
    2.5 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分析
        2.5.1 系统的性能分析
        2.5.2 回热器的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力热管回热器的结构设计和模拟研究
    3.1 重力热管的工作原理
    3.2 回热器的结构设计
        3.2.1 热管单元的计算
        3.2.2 回热器整体的设计计算
    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的假设及处理
        3.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3.4 回热器气流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3.4.1 风速对热湿气流流动性的模拟分析
        3.4.2 管间距对热湿气流流动性的模拟分析
    3.5 回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3.5.1 风速对换热性能的模拟分析
        3.5.2 管间距对换热性能的模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中的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条件
        4.1.2 现场试验平台的搭建
        4.1.3 数据采集与测试系统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测点分布
    4.3 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4.3.1 回热器换热性能结果与分析
        4.3.2 系统除湿性能的结果与分析
        4.3.3 空气特性对回热器的影响
        4.3.4 系统节能性能结果与分析
        4.3.5 烘烤成本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凝增热谷物干燥试验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谷物干燥技术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半导体制冷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半导体制冷原理
    2.1 热电制冷技术
        2.1.1 塞贝克效应
        2.1.2 帕尔贴效应
        2.1.3 汤姆逊效应
        2.1.4 焦耳热效应
        2.1.5 傅里叶效应
    2.2 半导体制冷效率分析
        2.2.1 制冷特性分析
        2.2.2 热交换分析
    2.3 散热方式
        2.3.1 自然对流风冷散热
        2.3.2 强迫对流散热
        2.3.3 水冷散热
        2.3.4 热管散热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凝增热干燥试验系统的设计
    3.1 冷凝增热系统组成及设计方案
    3.2 系统控制策略与方法
    3.3 机械结构设计
        3.3.1 整机外箱体结构
        3.3.2 整机内箱体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冷凝增热干燥测控系统的研究
    4.1 PLC简介及工作原理
    4.2 冷凝增热装置PLC控制系统设计
        4.2.1 系统I/O口地址分配
        4.2.2 PLC 控制系统硬件基础搭建
        4.2.3 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4.2.4 系统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
    5.1 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环境
        5.1.1 LabVIEW虚拟仪器简介
        5.1.2 LabVIEW附加模块简介
    5.2 冷凝增热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1 系统工作界面
        5.2.2 后面板基本程序界面
        5.2.3 谷物与空气的绝对水势模型程序设计
        5.2.4 数据输出与文件保存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冷凝增热干燥节能工艺的试验研究
    6.1 试验目的与要求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设备
        6.2.2 试验方法步骤
    6.3 试验条件及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密集烤房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进展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进展
    1.3 热泵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与应用进展
        1.3.2 国内研究与应用进展
    1.4 本文主要目的和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的构建
    2.1 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基础
        2.1.1 三段式烟叶烘烤工艺
        2.1.2 烟叶烘烤过程失水规律研究
    2.2 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的确定
    2.3 密集烤房烤烟负荷分析计算
        2.3.1 密集烤房热负荷理论分析计算
        2.3.2 密集烤房湿负荷理论分析计算
        2.3.3 密集烤房总负荷理论分析
    2.4 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的设计
        2.4.1 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2.4.2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2.4.3 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2.4.4 节流阀选型
        2.4.5 循环风机选型
    2.5 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评价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3.1 实验平台搭建
        3.1.1 实验系统组成
        3.1.2 实验测试系统
        3.1.3 实验测点布置
        3.1.4 实验误差分析
    3.2 实验方案概况
        3.2.1 实验内容与目的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2.3 实验工况选取
    3.3 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运行特征分析
        3.3.1 系统供热量的变化规律
        3.3.2 系统除湿量的变化规律
        3.3.3 系统耗电量的变化情况
        3.3.4 系统压缩机运行特性
        3.3.5 装烟室内温湿度精准性分析
    3.4 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性能研究
        3.4.1 系统制热系数COP的变化规律
        3.4.2 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的变化规律
        3.4.3 系统蒸发器平均析湿系数分析
        3.4.4 系统COP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综合效益分析
    4.1 节能性分析
        4.1.1 烘烤能耗分析
        4.1.2 污染物减排分析
    4.2 经济性分析
        4.2.1 1kg干烟成本分析
        4.2.2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分析
        4.2.3 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4.2.4 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分析
        4.2.5 烤后烟叶等级均价分析
        4.2.6 投资回收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9)地源热泵应用于干燥的适用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干燥技术分类及比较
        1.2.1 自然晾晒
        1.2.2 热风干燥
        1.2.3 微波干燥
        1.2.4 真空干燥
        1.2.5 红外线干燥
        1.2.6 热泵干燥
    1.3 热泵干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泵干燥技术基础概述
    2.1 空气源热泵干燥技术理论
    2.2 空气源热泵干燥技术分类
        2.2.1 开路式空气源热泵干燥
        2.2.2 半开式空气源热泵干燥
    2.3 热泵干燥系统经济性指标
第三章 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的建立及分析
    3.1 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的比较
    3.2 双蒸发器地源热泵干燥系统
        3.2.1 干燥系统的理论计算
        3.2.2 变工况理论分析
    3.3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
        3.3.1 干燥系统的理论计算
        3.3.2 变工况理论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的TRNSYS仿真建模
    4.1 METEONORM软件与天津市气象数据
    4.2 TRNSYS软件介绍
    4.3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仿真工况
    4.4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仿真建模
        4.4.1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物理模型
        4.4.2 模拟假设
        4.4.3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模型建立
    4.5 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仿真建模
        4.5.1 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物理模型
        4.5.2 模拟假设
        4.5.3 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模型建立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开路式地源热泵干燥系统和封闭式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1 干燥室进口空气温度
    5.2 系统制热量
    5.3 系统功耗
    5.4 热泵系统制热系数
    5.5 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变化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论道两联供——2021中国热泵两联供峰会特辑(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亮点一:高质量的两联供渠道商资源
    亮点二:两联供系统前沿技术安装标准
    亮点三:两联供核心理论知识分享
    亮点四:解密两联供渠道商实战经验
    亮点五:两联供创新产品&新工艺齐亮相
2 图说峰会
3论坛现场
4 专家
5 品牌声音
6安装技能大赛
7 渠道商分享
8 创新产品
9高光时刻

四、空气除湿的工艺控制与节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动力锂电池厂节能措施与潜力分析[J]. 杨子旭,肖寒松,杜玉吉,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 暖通空调, 2022(02)
  • [2]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D]. 王教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多热源热泵人参干燥室开发与性能试验研究[D]. 赵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热驱动空气除湿脱盐一体化机理与方法[D]. 戴宇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1
  • [5]基于TRNSYS的转轮除湿空调机组性能模拟及优化研究[D]. 张玉雪. 扬州大学, 2021(08)
  • [6]回热式热泵干燥系统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中的性能研究[D]. 惠宠.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凝增热谷物干燥试验装置[D]. 郝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8]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空气源热泵烟叶烘烤系统性能研究[D]. 李志国.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9]地源热泵应用于干燥的适用性探究[D]. 吴浩.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10]论道两联供——2021中国热泵两联供峰会特辑[J]. 本刊编辑部. 机电信息, 2021(10)

标签:;  ;  ;  ;  ;  

空气除湿过程控制与节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