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一、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奎,杨娇娇[1](2017)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将80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变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较多,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马玉栋[2](2014)在《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血管内治疗及中期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不同亚型病因、临床表现、脑血管造影特点,探讨其救治流程和血管内治疗策略,并对中期预后做出评估。方法:第一部分依据入组标准,筛选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TOAST标准及改良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统计3个月时患者mRS评分。第二部分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01月,36例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数据、治疗前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的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mRS评分)。结果:第一部分23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病因学亚型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25例(53.9%),小动脉闭塞型49例(21.1%),心源性脑栓塞型42例(18.1%),其他病因型11例(4.7%),不明病因型5例(2.2%)。各亚型组中,男性比例最高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5.2%),男性比例最低的是心源性脑栓塞型(45.2%)。平均年龄最大的为心源性脑栓塞型(61.9±13.2岁),平均年龄最小的是其他原因型组(42.4±11.14)。合并高血压比例最高的为小动脉硬化型(77.6%,),最低的是不明病因型(20.0%)。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前循环脑动脉病变占72.8%,后循环脑动脉病变占27.2%,因颈动脉系统病变导致的急性缺血卒中在大动脉硬化型患者中占40%(50/125),大脑中动脉闭塞或者重度狭窄导致的急性缺血患者占29.6%(37/125)。心源性栓子脱落导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比例最高(61.9%,26/42)。在小动脉闭塞型中,前循环穿支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占63.3%。在其他原因型的11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夹层的患者为9例,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在5类亚型组患者中,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最低的为小动脉闭塞型(8.8±1.6),预后良好比例最高的为小动脉硬化型(73.5%),最低的为心源性脑栓塞型(33.3%)。致残率最高的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5.2%)。病死率最高的为心源性脑栓塞型组(11.9%)。第二部分36例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58.2±13.5岁,根据TOAST及改良TOAST标准进行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3例,占63.9%(男性20例,平均年龄60.2岁);心源性脑栓塞7例占19.47%(男性3例,平均年龄67.0岁),动脉夹层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例占11.1%(男性4例,平均年龄35.3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巨大血栓形成1例,右侧颈内动脉颅外中段重度狭窄并栓子脱落导致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患者无任何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危险因素。术前NIHSS评分平均13.9±5.4(8-31分),从发病到动脉穿刺时间平均为4.7小时(283.3±94.6,30-270分钟),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为1.5小时(91.7±41.2,40-220分钟),自发病到手术结束或者血管开通,平均时间为6.3小时(379.8±117.2,130-650分钟)。超选择微导管接触尿激酶溶栓13例,单纯Solitaire AB支架取栓6例,狭窄或者闭塞处支架置入+血栓抽吸+Solitaire AB支架取栓2例;狭窄或者闭塞处支架置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7例,超选择尿激酶溶栓+狭窄处支架置入4例,超选择微导管接触尿激酶溶栓+取栓3例,超选择微导管接触尿激酶溶栓+抽吸1例。术前TICI分级:0级20例,1级9例,2a级6例,2b级1例,3级0例;术后TICI分级:0级1例,1级2例,2a级6例,2b级13例,3级14例,术后TICI为2b或者3级定义为再通有效,有效率为75%(27/36);6例Solitaire取栓病例中,全部获得完全再通(TICI3级)。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出血5例,其中2例症状性。NIHSS评分较术前改善的29例,有5例NIHSS评分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转归良好(mRS≥2)17例(47.2%),致重度残疾者11例(30.6%),死亡3例(8.3%)。结论:就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而言,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或者狭窄是其主要原因,超过半数以上,且预后差,致残率高,其中又以颈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导致的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比例最高,高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及椎基底动脉病变。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平均年龄最大,致死致残率最高,栓子脱落导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最常见,梗塞后出血在此类型患者中最常见。小动脉硬化性闭塞型患者预后最好,致残率最低,无患者死亡,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其他病因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夹层是主要因素,且多见于中青年。统筹规划合理的治疗流程可以缩短入院到动脉穿刺时间,依据患者病因而制定的血管内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患者预后良好的概率将会提高。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正确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单纯Solitaire支架取栓,操作简单,血管闭塞后再通时间短,预后良好,但不是所有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适用于支架机械取栓。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串联病变,血管再通时间长,预后差。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临床表现、血管内开通需要的时间以及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应该依据各种不同病因类型来制定。

马丽虹,李可建[3](2014)在《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通心络胶囊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类型,气虚血瘀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4](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指明

王艳昕,蔡永亮,许珍晶[5](2011)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文中认为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呈突飞猛进的发病趋势,成了世界糖尿病发病重灾区之一,是影响国人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91至2000年随访结束的主要死因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所致死亡占所有死因的第9位[1]。已有研究表明,糖

李可建[6](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廖朝明,杨丽,李清燕[7](2004)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DACl)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其病变范围广泛,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2001-2003年共收治DACI病人42例,与同期收治的54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患者(NDACl)病人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我院自2001-2003

赖淑婷[8](2009)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回顾性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防治及预后。2、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它是症状性脑梗塞的一种前兆,因此对此病的研究很有必要。3、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特点,CT梗塞灶部位与脑梗塞是否出现症状的相关系。4、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不易被患者及医师注意到或忽略,易再继续发生脑梗塞,而不管是无症状性或是有症状性的,都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因而预防进一步加重。5、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塞防治与否和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转化的危险因素关系。6、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有利于重新认识症状与证型的形成机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方法本课题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形体、饮食习惯、病程、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为主,调查250份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型糖尿病病案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形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症候与危险因素的探讨。结果1、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和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组在舌象、脉象、证型相结合分析,结果显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基本证型。2、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与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者在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数中,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果显示这些数值均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CT特点上,以腔隙性多发性梗塞最多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放射冠,多数还同时伴有脑萎缩。所以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上易出现肢体瘫痪程度较轻。4、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年龄、形体、病程上,这3种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5、糖尿病合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统计结果显示:二组在这些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上无显着的差异性,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年龄、血高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在本课题观察研究中,从临床症状和舌脉象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结合探讨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临床上的中医辨证有一定的指标意义。3、糖尿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以凝血指标升高、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这些指标异常提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塞,而这些指标也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病情轻重、预后等的临床重要指标。

程俊敏[9](2008)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和地龙提取物)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0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1个疗程(三周)后比较其疗效。观测指标和方法: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中医症候,并参照上述指标的参考标准进行分级量化评估,同时观测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将所有观察结果填入临床观察表。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2对中医症候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提示治疗两组均可改善中医症候,以治疗组为优。3两组病例NIHSS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后疏血通组NIHSS评分有显着差异;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组间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均可显着改善NIHSS,以治疗组为优。4两组病例ADL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ADL评分均有显着差异;对照组评分有显着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有显着差异。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均可显着改善ADL,以治疗组为优。5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两组病例间血液流变学情况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APTT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除低切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APTT改善较对照组显着。7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本方案对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影响。两组间没有一例死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脑梗塞的过程中,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中医症候、血液流变学,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安全。

曹怡[10](200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对其复发和死亡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糖尿病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早已被医学界公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低,病情进展也快。糖尿病可以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引起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粘稠度,减慢血流速度,使血小板功能和体内抗凝作用异常。上述这些因素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后临床表现更严重、预后更差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发生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而且血糖水平高低与脑梗死面积、症状轻重及神经功能恢复相关,血糖愈高,预后愈差,病死率也愈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常伴有高血糖,国外研究者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约28%存在高血糖,而且这些患者在发病前并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传统的观点认为急性中风时血糖升高是急性应激的结果,由于局部缺血缺氧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增多,进而引起血糖的升高。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时的高血糖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非特异性生理应激反应,还可能由于组织损伤引起大脑内一系列激素及代谢改变、局部缺血刺激大脑内的葡萄糖调节中枢、细胞因子的产生所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以及未被发现的隐性糖尿病的存在等原因。人们发现,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存在也能够加重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增高其住院死亡率,并且使其功能预后更差。研究显示,高血糖能够减少大脑局部缺血区域及其周边组织的血液灌注,扩大梗死面积;高血糖使局部缺血组织中大量乳酸堆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大脑细胞酸中毒;高血糖破坏脑内钙离子平衡,导致过多的钙离子流入细胞内,并且影响早期再灌注时钙离子的回流,进而引起线粒体的损伤以及神经细胞的死亡;高血糖能够破坏大脑内凝血纤溶机制的平衡,破坏局部微循环;高血糖还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大脑内氧化应激和局部炎症反应;此外,高血糖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增加其通透性,引起局部脑水肿的发生。因此,高血糖的存在能够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脑损伤,影响其功能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血糖能够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积极降糖治疗有望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梗死灶进一步扩大,减少大脑损伤,并降低病死率。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9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因素分别对其再发、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降糖干预治疗以预防脑梗死再发、减少住院天数及降低脑梗死后死亡率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6年2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4例,经头颅CT和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46例,女性328例;年龄31~98岁(平均67.0±11.6岁);平均住院天数24.0±21.2天。2、研究方法:①病例收集:记录入选病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单位mmol/L),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mmol/L),及入院当日血压水平(mmHg)。并记录患者发病年龄、入院时间、住院天数。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脑梗死再发次数(再发以症状+头颅CT为标准),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③数据整理分析:分析年龄、性别、血糖、TC、TG、LDL、HDL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等各因素与再发次数、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将所得数据按照血糖水平分为以下几组:≤5.5mmol/L组、5.6~6.0mmol/L组、6.1~6.9mmol/L组、7.0~11.1mmol/L组和>11.1mmol/L组,比较各组间再发次数、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的差别。3、统计分析:应用SAS 8.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因素与再发次数和住院天数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死亡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R>1认为该因素为危险因子。按血糖和血脂水平分组后各组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住院天数和再发次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病例中120例(12.3%)既往有脑梗死病史,854例为初次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241例(24.7%),非糖尿病患者733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32例(64.9%),无高血压病史者342例。2、复发与各因素的关系:复发患者中糖尿病例数多于无复发的患者,即伴有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复发。脑梗死复发次数与其入院空腹血糖(FP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01),即随血糖水平升高脑梗死再发增加,而性别、年龄、血压、血脂、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及是否为初次发病等因素与脑梗死的复发次数关系不显着(P>0.05)。3、住院天数与各因素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与年龄(P=0.0008)、空腹血糖水平(P<0.0001)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因素关系不显着。即患者年龄越大、FPG越高其住院天数越长,而有糖尿病病史者反而住院天数相对较短。4、死亡与各因素的关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OR=1.044,95%CI(1.012,1.076),P=0.0063]、入院空腹血糖水平[OR=1.954,95%CI(1.522,2.510),P<0.0001]与其死亡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各因素关系不显着。因此认为年龄、入院空腹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5、按血糖水平分组后各组间死亡率、复发次数、住院天数的比较:血糖水平≤5.5mmol/L组548例(56.3%),5.6~6.0mmol/L组115例(11.8%),6.1~6.9mmol/L组122例(12.5%),7.0~11.1mmol/L组156例(16.0%),>11.1mmol/L组33例(3.4%),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复发次数及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血糖水平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次数及死亡率增加。≤5.5mmol/L组与>11.1mmol/L组住院天数之间差异显着(P<0.0001),血糖水平>11.1mmol/L组住院天数延长。6、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死复发、住院天数和死亡的关系: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入院空腹血糖水平与脑梗死复发次数(P<0.0001)、住院天数(P<0.0001)和死亡[OR=2.308,95%CI(1.797,2.964),P<0.0001]呈正相关关系,无论患者在入院前有无明确的糖尿病史,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都可能增加今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影响其短期预后,延长住院天数,预测今后死亡的发生。7、按血脂水平分组后各组间死亡率、复发次数、住院天数的比较:分别按TC、TG、LDL、HDL分组后各组间死亡率、再发次数和住院天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脂水平与住院天数的长短、死亡之间与无显着联系。高TC、TG、LDL水平和低HDL不能够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8、按血脂与血糖水平交叉分组后发现空腹血糖和血浆TC、LDL水平共同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子。结论:1、近一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异常,约四分之一伴有2型糖尿病。随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再发次数及死亡增加。入院时空腹高血糖可能能够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风险,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死亡率。2、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和死亡与其发病年龄呈正相关,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可能其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而患者性别、入院血压、血脂水平、是否初次发病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因素可能对脑梗死复发次数、住院天数、死亡的影响不大。但血浆TC、LDL与血糖水平共同升高则是急性脑梗塞住院天数延长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3、对于伴有空腹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在发病早期给予降糖干预治疗都可能减少脑梗死再发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二、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头颅CT按急性脑梗塞病灶分为4类
    2.2 实验室检查
    2.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3 讨论

(2)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血管内治疗及中期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232例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析及中期预后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入选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危险因素的判断
        1.1.5 随访
        1.1.6 统计学分析
    第二节 结果
        1.2.1 一般结果
        1.2.2 入院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评估结果
        1.2.3 每组患者病变部位统计结果
        1.2.4 其他特殊结果
    第三节 讨论
        1.3.1 关于LAA导致的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
        1.3.2 关于CE导致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
        1.3.3 关于SAO导致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
        1.3.4 关于SOE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1.3.5 其他补充讨论
        1.3.6 不足之处
    结论
    附录:图表
第二章 36例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经验初步总结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方法
    第二节 结果
        2.2.1 患者的术前资料及临床特征(表1)
        2.2.2 病变亚型及例数
        2.2.3 病变血管位置及可能病因
        2.2.4 血管内治疗相关具体数据
        2.2.5 血管内治疗方法统计结果
        2.2.6 手术效果及3月时mRS评分
    第三节 讨论
        2.3.1 关于36例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特点
        2.3.2 关于我们诊疗流程
        2.3.3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者闭塞导致的急性卒中
        2.3.4 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2.3.5 关于动脉夹层导致动脉急性闭塞
        2.3.6 急性期支架置入涉及到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2.3.7 其他
        2.3.8 不足之处
    结论
    附录:图表及典型病例介绍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选择方法
    1.4 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方法
    1.6 效应指标
2 结果
    2.1 检索与选择结果
    2.2 纳入研究概述
    2.3 纳入研究质量
    2.4 统计结果
        2.4.1 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2.4.2 敏感性分析
        2.4.3 失效安全数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3.3 循证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证候的研究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1 中药汤剂的运用
    2 中成药的运用
    3 中药注射液的运用
        3.1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研究
        3.2 中药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研究
    4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研究
    5 其他治疗

(6)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7)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 分文献研究
    第一章 古代文献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叙述
        第一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第二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脑梗塞"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
    第二章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节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四节 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实验动物研究
        第五节 现代方法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六节 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章 痰、瘀证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叙述
        第一节 人体与痰湿证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人体与血瘀的相关性
        第三节 痰浊与血瘀之相关性
    第四章 气象因素、中医时间医学与中风病的论述
        第一节 气象、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论述
        第二节 气象天人相应与中医时间医学论述
        第三节 气象因素与中风病的关系
        评述与展望
    第五章 糖尿病血管病变
        第一节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生理病理叙述
    第六章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与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七章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率
        第二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病机理
        第四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影像学检查及其研究
        第六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及其防治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章 2型糖尿病合并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课题创新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得奖情况
致谢

(9)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一般资料
    3 方法
    4 安全性评价标准
结果
    1 两组总疗效的比较
    2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 对NIHSS的影响
    4 对DAL评分的影响
    5 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的影响
    7 对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讨论
    1 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脑梗死的认识
    3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的机理探讨
    4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表
致谢

(10)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对其复发和死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分析[J]. 王奎,杨娇娇.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6)
  • [2]急性重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血管内治疗及中期预后分析[D]. 马玉栋. 南开大学, 2014(07)
  • [3]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5)
  • [4]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J]. 王艳昕,蔡永亮,许珍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
  • [6]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7]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J]. 廖朝明,杨丽,李清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4(04)
  • [8]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D]. 赖淑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D]. 程俊敏.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9)
  • [10]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对其复发和死亡的影响[D]. 曹怡.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糖尿病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