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成人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某医学院成人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某医学院成教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丽[1](2020)在《基于SCL-90量表的某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的新生心理筛查及日后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某医学院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回收有效问卷11093份。调查问卷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另一部分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全部收集后,利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检错后,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应用结构方程软件AMOS对量表及数据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对于11093名大一新生心理普测发现: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等因素的原始平均分都是较高的,其中而抑郁的原始平均分甚至达到17.41的高水平。2.对问卷及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时发现:在信度上对心理健康的均分的检验中可以发现健康状态的信度检验达到了0.7以上;在效度上对全体数据进行检验时得到检验值是0.703并且显着水平达到0.023。3.通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分析时发现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标准,拟合度较好。4.全样本总体心理健康模型分析可知SCL-90量表的9个维度都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1),并且方程的影响系数均不同。5.不同维度下影响因素分析:性别和家庭既往史两个因素在躯体化上的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1);性别、家庭既往史、专业均在焦虑因素上的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1);专业对敌对因素的影响差异最为显着(P=0.009),性别和专业对敌对因素的影响系数为0.029、0.002;家庭既往史和学生干部在强迫上的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学生干部因素在人际关系上的得分的显着性差异最明显(P=0.004);独生子女、性别、学生干部均在恐怖因素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在偏执因素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学生干部在精神病性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年级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可知:(1)对2014级新生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性别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偏执上的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家庭既往史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上的得分存在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在恐怖和精神病性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2)2015级新生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性别在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和偏执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家庭既往史在心理因素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独生子女在恐怖因素上存在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3)2016级新生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性别在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上都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家庭既往史在焦虑和敌对上有高度的显着性差异(P<0.01);是否为独生子女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等心理因素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CL-90量表作为大学生心理普测的量表是可行的,是具有良好信效度的。2.结构方程模型不但可以作为检验量表信效度的方法,也能够明确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3.影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受性别、家庭既往史、独生子女、生源地、专业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

杨蓉[2](2020)在《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的关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的流行特征,阐明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之间的关联,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6座城市抽取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hinese Adolescent Interactive 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CAIHLQ)、《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elf-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SQAPMPU)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水平、手机使用状况和身心病理症状。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手机使用依赖和身心病理症状发生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使用依赖和健康素养与身心病理症状的关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2 628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5.4±1.8)岁,其中男生10 990名(48.6%),女生11 638名(51.4%)。调查对象CAIHLQ的总得分为104.1±18.7。初中生、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独生子女、非住校生、父(母)文化程度高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CAIHLQ总分均高于对应组(t值分别为20.60,-3.74,-13.08,5.27,-17.53,-18.12,-20.24,294.66,P值均<0.001)。手机使用依赖的总检出率为25.4%(5 752/22 628)。男生、初中生、经济发达地区、独生子女、住校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检出率高于对应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97,74.74,58.76,6.12,43.29,68.20,P值均<0.01)。青少年躯体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30.1%(6 822/22 628)。高中生、经济发达地区、独生子女、住校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躯体病理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对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97.72,85.62,23.76,161.91,240.27,P值均<0.001)。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29.1%(6 581/22 628)。高中生、经济发达地区、独生子女、住校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对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58.59,78.55,31.60,53.89,250.64,P值均<0.001)。与高健康素养水平相比,中、低健康素养水平与躯体病理症状有关联,OR(95%CI)值分别为1.72(1.59~1.86)和3.47(3.17~3.79)。与无手机使用依赖相比,手机使用依赖与躯体病理症有关联,OR(95%CI)为3.45(3.23~3.67)。有手机使用依赖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青少年躯体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最高[63.0%(1 246/1 977)],OR(95%CI)值为8.72(7.71~9.86)。与高健康素养水平相比,中、低低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病理症状有关联,OR(95%CI)值分别为2.51(2.29~2.74)和6.44(5.84~7.09)。与无手机使用依赖相比,手机使用依赖与心理病理症状有关联,OR(95%CI)为4.06(3.81~4.33)。有手机使用依赖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最高[68.0%(1 345/1 977)],OR(95%CI)值为9.49(16.98~22.36)。结论青少年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身心病理症状有关联。相同手机使用情况下,随着健康素养水平的降低,身心病理症状的发生风险增高。

张乐[3](2020)在《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状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倦怠的相关性,为此后拟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卫生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高校大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200份,共收回问卷3916份,回收率为93.24%;有效问卷3593份,有效率为85.55%。2)在SCL-90量表中得分提示阳性者为1378人(38.4%),阴性者为2215人(61.6%),被调查大学生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不同性别、年级、学校、专业、饮酒情况和近亲患精神性疾病在各个因子的得分均不同(P<0.05),不同吸烟情况在敌对、偏执和其它因子中的得分不同(P<0.05),不同参加文体情况除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得分均不同(P<0.05),不同月支出情况除强迫症状外的各因子得分均不同(P<0.05);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性别、年级、学校、专业、饮酒情况、参加文体活动、每月支出情况及近亲患精神性疾病有关。3)在UPI量表中得分提示UPI-A类学生为723人(20.1%),UPI-B类学生为325人(9.0%),UPI-C类学生为2545人(70.8%);不同性别、年级、学校、专业、饮酒情况、参加文体活动情况和近亲患精神性疾病在各个因子的得分均不同(P<0.05);分类可能与性别、年级、学校、专业、饮酒情况、参加文体活动及近亲患精神性疾病有关(P<0.05)。4)学习倦怠各项得分提示正常人数为459人(12.8%),轻度倦怠人数为2717人(75.6%),重度倦怠人数为417人(11.6%);不同年级、学校、专业和吸烟情况在各维度得分均不同(P<0.05),不同性别在除成效感维度外得分均不同(P<0.05),不同饮酒情况在倦怠总分和成效感维度得分不同(P<0.05),不同参加文体活动情况在情感耗竭和成效感维度得分不同(P<0.05),不同月支出情况在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不同;学习倦怠三种程度的差异可能与性别、年级、学校、专业、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及参加文体活动有关(P<0.05)。5)SCL-90中十项因子、UPI各维度均与情感耗竭维度、去个性化维度、成效感维度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SCL-90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学校地区、专业、近亲精神病史、学习倦怠程度(P<0.05),其中女性、南疆地区、北疆地区、每月支出500-1500元、近亲患有精神病和学习倦怠等级是危险因素,理科、工科、医科和其它专业是保护因素;UPI-C类与UPI-B类学生比较后,学习倦怠程度是UPI分类的危险因素(P<0.05),UPI-C类与UPI-A类学生比较后,性别、理科、从不参加文体活动、近亲精神病史、学习倦怠程度是UPI分类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理科、近亲患有精神病和学习倦怠等级是危险因素。6)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SEM模型整体模型拟合较好,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习倦怠和UPI相关因素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变量,UPI相关因素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间起中介效应。结论:1)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性别、年级、学校地区、专业、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参加文体活动情况、每月支出情况、近亲是否患有精神性疾病都对其有影响作用。2)新疆高校大学生人格健康状况尚可,可能与性别、年级、学校地区、专业、饮酒情况、参加文体活动及近亲患精神性疾病有关。3)新疆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较差,性别、年级、学校地区、专业、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参加文体活动情况都对其有影响作用。4)学习倦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康均呈正向相关,且学习倦怠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的危险因素。

杨定明[4](2019)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文中指出人是一切社会的关系的总和,人类自出生起就离不开社会人际交往。交往不仅是人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人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人际交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人际交往自然也就深受这些客观条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熏陶与教化。社会文化环境不仅对人际交往的内容产生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际交往所采用的形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经济、信息全球化带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的交往观念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实交往实践和网络虚拟交往中,人际交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对如何创造和谐人际关系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因人际交往出现极端恶性事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通过对交往、人际交往、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等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涵化及其本质进行阐释,并通过社会调查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特别是“缺情”问题凸显以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优秀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传统儒家文化中蕴含着怎样的人际交往精华思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理念、原则和途经有哪些?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扬弃,将其优秀的思想精华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相结合,实现传统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服务。发掘优秀传统儒家文化蕴含的“人之常情”,包含亲情、爱情、友情、“泛爱众”、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同”情怀,归纳儒家文化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情絜情等儒家人情观,凸显儒家人际交往重情理念,提炼并遵循尊重与关怀、仁爱与宽容、理性与适度、明礼与重信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主要原则。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可以通过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来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通过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来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通过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来强化大学生人际的社会关爱力;通过注重提升自我沟通素养,锻造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学向经典、行在当下,实践养成、重情至善实现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来达到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的目的,发挥优秀传统儒家文化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涵化大学生重情重义,从而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以奋斗之我圆梦青春中国,为培育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郑艳艳[5](2019)在《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女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状况;在充分考虑混杂变量(年龄、饮食、锻炼、初潮年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的前提下,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月经情况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月经特征信息,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研究对象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采用SPSS2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结果:1.痛经现状:本研究发放问卷857份,回收有效问卷843份,有效回收率98.4%,平均年龄19.84±0.92,痛经人数578人,痛经发生率为68.6%。2.痛经组与无痛经组睡眠质量比较:痛经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的PSQI得分高于无痛经组,有统计学意义(痛经组得分4.54±2.18 VS.非痛经组得分3.82±1.97,t4.562,P<0.001),说明痛经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的睡眠质量较无痛经组差。3.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年龄、饮食、锻炼、初潮年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为控制变量,以睡眠质量总分为自变量,以是否痛经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混杂变量后,PSQI得分较高者发生痛经的危险性较高(OR=1.13,95%置信区间:1.04-1.23,P=0.004)。以PSQI的7个因子为自变量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混杂变量后,主观睡眠质量越差(OR=1.64,95%置信区间:1.21-2.22,P=0.001)、睡眠紊乱越严重(OR=1.59,95%置信区间:1.11-2.30,P=0.012),发生痛经的危险性越高。结论: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女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2.控制相关混杂变量的作用后,睡眠质量越差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发生痛经的危险性越高;其中,主观睡眠质量越差、睡眠紊乱越严重,发生痛经的危险性越高。

曲鹏达[6](2019)在《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云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增强大学生健康的针对性建议。为大学生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高校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大学生健康指导、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并且一定程度上丰富云南省范围内涉及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内容。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的3111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由专员对数据进行双重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各研究因素发生频率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大学生的量表总分及3个维度的得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若方差齐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Tamhane’s法。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ForwardLR逐步法)分析量表总分及3个维度的人口学方面、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包含哪些及关联强度,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对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检验,若拟合效果不好(P<0.05)则对其中多分类变量设置为哑变量并设置参照类(以每个变量最后一类为作为参照类)再次统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影响大学生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的针对性措施。结果1.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状况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学科、学校、学院、专业、父母婚姻状况、既往史、家族史大学生的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恋爱史大学生的心理表现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躯体表现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总体和躯体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母亲学历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其余不同父母学历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生活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分析结果不同每晚睡眠时长、入睡时间、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午睡习惯、三餐规律情况、走路吃饭情况、早餐习惯、食用水果情况、吃饭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购买路边摊等食物情况、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锻炼身体情况、锻炼身体强度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学生健康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方面Logistic回归分析:总分方面,共有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专业、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躯体表现维度方面,共有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学校、性别、年龄、民族、既往史、家族史。心理表现维度方面,共有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性别、既往史、家族史、母亲学历、父母婚姻状况。社会适应维度方面,共有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学院、民族、既往史、家族史、父亲学历、父母婚姻状况。生活习惯方面Logistic回归分析:总分方面,共有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4每晚几点入睡、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躯体表现维度方面,共有7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4每晚几点入睡、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2每周购买路边摊或小吃街食物频次、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心理表现维度方面,共有7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5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67三餐是否规律、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3如厕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76锻炼身体的强度。社会适应维度方面,共有9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5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66是否有午睡习惯、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69是否有吃早餐习惯、q73如厕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76锻炼身体的强度。此外,对以上每个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化统计,如以性别为例,按照不同学校、年级、民族、父母婚姻状况等对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或按照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学校、年级对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筛选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各细化统计结果大体上与未进行细化统计的总的结果相同,但也有不同。结论1.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状况结论男性、汉族、城市大学生总体及3个维度的健康状况分别好于女性、少数民族、农村大学生(P<0.05)。19岁大学生的总体、躯体及社会适应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年龄(P<0.05)。从未恋爱过的大学生躯体健康状况较好、曾经恋爱过的大学生社会适应健康状况较好、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总体健康状况较好(P<0.05)。工学学科和农学学科大学生的总体和3个维度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其他学科大学生(P<0.05);昆明理工大学学生的总体和3个维度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其他高校大学生(P<0.05);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和林学院的总体和3个维度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其他学院大学生(P<0.05);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和林学专业的总体和3个维度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其他专业大学生(P<0.05)。云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均差于其它高校(P<0.05);中医学专业的总体及躯体健康状况均差于其它专业(P<0.05)。低年级的总体和躯体健康状况均好于其他年级(P<0.05)。父母学历为本科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其他父母学历的大学生(P<0.05)。父母婚姻状况为初婚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的健康状况相较较好(P<0.05)。无既往史、无家族史的大学生的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好于有既往史、有家族史的大学生(P<0.05)。2.不同生活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结论睡眠时长为8小时左右的大学生各方面健康状况较好,6小时左右的大学生各方面健康状况较差,7小时左右的各方面健康状况介于6小时和8小时之间(P<0.05)。0点以后入睡的大学生的各方面健康状况差于0点之前入睡的大学生、2123点入睡的大学生各方面健康状况较好(P<0.05)。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为基本不用或30分钟左右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好(P<0.05),使用时间越长其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越差。很少、时有时无午睡的大学生的总体、躯体和社会适应健康状况差于其他午睡情况的大学生(P<0.05)。三餐总是规律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均好于其他三餐规律情况的大学生(P<0.05)。从不走路吃饭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均好于其他边走边吃情况的大学生(P<0.05)。总是吃早餐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好(P<0.05)。食用水果为12次/周的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状况好于56次/周;从不食用水果、食用水果为12次/周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健康状况较差,7次及以上/周的较好(P<0.05)。吃饭时从不使用电子设备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好(P<0.05),使用频率越高其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越差。从不购买路边摊等食物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好(P<0.05),大学生各方面健康状况与购买频次呈负相关(7次及以上/周例外)。如厕时从不或很少使用电子设备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好,总是使用的大学生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较差(P<0.05)。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对如厕时长没有影响的大学生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最好,其次为影响不太大(P<0.05)。从不锻炼身体的大学生的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最差(P<0.05),7次及以上每周的最好(P<0.05),大学生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与锻炼频次大体呈正相关。锻炼时从不大汗淋漓的大学生的总体、躯体和社会适应健康状况较差。3.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结论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性别、年龄、民族、既往史、家族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既往史、家族史、母亲学历、父母婚姻状况;社会适应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学院、民族、既往史、家族史、父亲学历、父母婚姻状况。总体及3个维度健康状况的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4每晚几点入睡、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4每晚几点入睡、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2每周购买路边摊或小吃街食物频次、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5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67三餐是否规律、q71吃饭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3如厕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76锻炼身体的强度;社会适应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q63每晚睡眠时长、q65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66是否有午睡习惯、q67三餐是否规律、q68是否边走边吃饭、q69是否有吃早餐习惯、q73如厕时是否使用电子设备、q74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q76锻炼身体的强度。以上所有内容的细化统计结论与总体结论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4.大学生中存在有“惑其现状,向成为成”、“乐其现状,不病未病”阶段特点。建议睡眠时灭灯;睡时不宜当风;枕头高度宜侧卧时与肩平,不用睡帽;睡姿应宜右侧卧为主;睡眠时间宜根据四季适当调整,春夏睡眠宜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冬季午睡宜盖薄被,夏季午睡后宜喝热饮;睡眠环境宜寒热适中,不宜潮湿;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晚睡时间应不宜晚于23点,睡眠长度以78小时为佳,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宜小于30min,最好不用电子设备,宜规律午睡。饮食方面宜合理搭配、全面饮食;宜五味和调;宜四气和调,即寒热温凉相互调适;忌过食寒凉;饥饱宜适度;不宜极饥而食、极渴而饮;宜食不过饱、饮不过多;不宜在无食欲时强饮强食;忌常使肠胃充满;不宜食后即睡,宜小动后就寝;食物宜熟,菜不宜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三餐时间要规律(尤其是早餐),就餐时安静坐在一处不走动,就餐时不使用电子设备专心就餐,少购买最好不购买路边摊及小吃街的食物。适度运动,运动频率不宜过繁,也不应从不运动;不宜刚开始就进行高难度的运动内容;运动频率、强度及运动内容应是循序渐进的;不宜过用身体,使其力竭;宜借鉴传统运动养生内容中的转睛法、提肛法,或传统养生功法、武术,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频次为7次及以上/周的大学生、经常在锻炼时大汗淋漓的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好。但不建议目前运动频次少、运动强度低的大学生立即进行高频次、高强度的运动。建议大学生适度、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除学习及必要用途外,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大学生还应加强“治未病”意识。

韩美玲[7](2019)在《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及团体辅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的一般情况,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检验基于增强自我接纳的团体干预方案对减少医学新生社交回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20名滨州医学院在校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 3(前测、及时后测、追踪后测)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将入组的32名医学新生随机等额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仅实验组接受团体干预。对前测、后测、追踪后测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验组被试的自我报告对团体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介于1~28之间(11.54±6.10),其中38.9%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问题,自我接纳总分介于17~60之间(39.62±6.51)。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在性别、是否为班干部、生源地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均P<0.01);自我接纳总分在是否为班干部、生源地(均P<0.01)、性别(P<0.05)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2.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因子分均与自我接纳总分、因子分存在显着负相关(均P<0.01);医学新生自我接纳总分、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均可有效地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分数进行负向预测(均P<0.01)。3.后测与追踪后测中,在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心理灵活性得分方面,存在显着的组别差异;前测分别与及时后测、追踪后测做对比分析,在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心理灵活性方面,实验组及时后测分数和追踪后测分数均显着低于前测分数(均P<0.05),对照组分数变化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结论1.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问题较突出,自我接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自我接纳者通常存在较少的社交回避行为和社交苦恼情绪;3.自制的《自我接纳干预方案》可显着改善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和社交问题,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灵活性,且这些良性变化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罗芸[8](2018)在《某高职院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高职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关注当代医学大专生睡眠质量,为实施高职医学生睡眠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专科学校按12年级在校大学生分层,每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4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1458份有效问卷。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即有睡眠质量问题。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纠错和一致性检验。采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对1550名高职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6%。2、1458名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51±1.10)h。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4.92±2.73)分,各睡眠因子得分情况分别为:睡眠质量(0.85±0.70)分,入睡时间(0.84±0.78)分,睡眠时间(0.87±0.86)分,睡眠效率(1.06±1.10)分,睡眠障碍(0.79±0.51)分,催眠药物(0.03±0.24)分,日间功能障碍(0.47±0.56)分。3、女生的PSQI得分(4.99±2.66)高于男生得分(4.39±2.88);来自农村的高职医学生PSQI得分(5.00±2.66)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4.61±2.79);对专业满意度不同的高职医学生PSQI得分不同,对专业不太满意的学生PSQI总分(5.53±2.56)最高,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PSQI总分(4.43±2.89)最低;睡前吃夜宵的学生PSQI总分(5.28±2.83)高于睡前没吃夜宵的学生(4.75±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中文版PSQI量表评分标准(PSQI>7),262例(18%)有睡眠质量问题。大二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20.50%,139例)高于大一学生(15.77%,123例);睡前吃夜宵的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22.71%,94例)高于未吃夜宵的学生(16.17%,168例);曾经历竞争落选的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24.15%,50例)偏高;与室友关系紧张的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32.50%,13例)高于与室友关系融洽的学生(17.56%,249例);长期远离家人的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偏高(23.19%,12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以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或一般为0,睡眠质量差为1)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宵夜(OR=1.384)、远离家人(OR=1.463)、抑郁程度(OR=1.941)是预测与解释该校大学生有无睡眠问题的重要预测变量(P<0.05)。结论1、高职医学生睡眠时间基本能保证其生理需求。2、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不太理想,有18%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3、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受较多因素影响,如睡前吃夜宵、远离家人、抑郁程度,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综合考虑。

林艳[9](2017)在《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现状与关系》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从而掌握学业现状和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前人研究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厦门某医学院大一和大二535名高职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总体呈现中等水平,学业压力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学生干部状况和招考类型差异显着,是否独生差异不显着。高职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属于中等水平,总体良好,表现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和招考类型上差异显着,在专业、居住地、独生状况和学生干部状况上差异不显着。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倾向总体良好,表现为: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和招考类型上差异显着,在专业、家庭居住地、独生状况和学生干部状况上差异不显着。2.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前景压力、成绩目标压力、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父母压力呈显着负相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期望压力呈显着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前景压力、成绩目标压力、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挫折压力、父母压力、期望压力、环境压力呈显着正相关。3.消极应对方式在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总分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55%。

侯雪艳,陈魁敏,于千[10](2014)在《某医学院校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某医学院2013级高职医学新生进行了心理筛查。结果 1从总体上看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有3.78%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2受测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体现在:抑郁、自卑、偏执、精神病倾向等方面;3不同群体新生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某医学院成教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医学院成教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CL-90量表的某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4.问卷质量控制
    5.技术路线图
    6.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教育经历
    2 获奖情况
    3 科研实践
    4 参加学术会议
    5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综述:健康素养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1 健康素养的概念
    2 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 健康素养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4 总结
    参考文献

(3)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选择
        1.2 抽样方法
        1.3 样本含量
    2 内容与方法
        2.1 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
        2.2 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3 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2.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2.5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SEM)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4)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交往及人际交往概述
        一、交往的本质及特征
        二、人际交往特征及分类
        三、人际交往的素质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特点及社会文化背景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四种偏向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变化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文化因子
        五、大学生良善人际交往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然
    第三节 涵化及儒家文化
        一、涵化的内涵
        二、涵化即文化涵养教化
        三、涵化与儒家文化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成才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的成人成才理论支撑
        一、交往助推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二、交往“以确立统一、有序的社会规范为归宿”
        三、儒家“君父同伦”人际血缘亲情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
        一、人际关系是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二、人从对象中反观自己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再塑其品性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其成才
        一、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助推其成才
        二、大学生不良的人际交往阻碍其成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现状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一、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三、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个体自我修养不足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性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缺情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障碍
        二、个体自我认知偏差
        三、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
        四、网络信息弱化人际交往
        五、媒介宣推不力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凸显重情理念
    第一节 情为何物
        一、情及人情
        二、人情共同性
        三、情为爱
    第二节 儒家人情观
        一、儒家为人情创设理论基础
        二、儒学人情基本原则
    第三节 儒家及当代社会人情观
        一、中国古代社会富有人情味
        二、儒家人情观的负面影响
        三、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冲淡人情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原则
    第一节 尊重与关怀
        一、尊重原则
        二、关怀原则
    第二节 仁爱与宽容
        一、仁爱原则
        二、宽容原则
    第三节 理性与适度
        一、理性原则
        二、适度原则
    第四节 明礼与重信
        一、明礼原则
        二、重信原则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
        一、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
        二、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
    第二节 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
        二、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
    第三节 强化社会关爱力
        一、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
        二、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
        一、大学生自我沟通素养与能力锻造
        二、大学生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AR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群体特征
        1.1.2 原发性痛经
        1.1.3 睡眠质量
        1.1.4 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群体
        2.1.1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生理特点
        2.1.2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心理状况
    2.2 痛经
        2.2.1 痛经的定义
        2.2.2 原发性痛经的流行病学情况
        2.2.3 原发性痛经的危害
        2.2.4 痛经的影响因素
        2.2.5 痛经发生机制
    2.3 睡眠质量
        2.3.1 睡眠的定义
        2.3.2 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情况
        2.3.3 睡眠质量的评估方法
        2.3.4 睡眠质量差的危害
        2.3.5 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2.3.6 睡眠障碍发生机制
    2.4 睡眠质量对痛经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样本量估算
    3.3 原发性痛经的筛查
    3.4 研究工具
        3.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4.2 月经情况调查表
        3.4.3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
        3.4.4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
        3.4.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考虑
    3.7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状况
    4.2 痛经组与无痛经组一般资料及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状况比较
    4.3 痛经组与无痛经组睡眠质量比较
    4.4 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原发性痛经在高职护理专业女学生中的发生状况
    5.2 睡眠质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大学生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2.1 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2.2 国内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2.3 国内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1 调查前期准备
        1.1 调查工具及使用方法
        1.2 调查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社会调查法
        1.4 统计处理
        1.5 质量控制
        1.5.1 问卷设计和抽样设计阶段
        1.5.2 现场调查阶段
        1.5.3 数据录入及统计阶段
        1.6 现场调查
    2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2.1 调查结果基本情况
        2.1.1 问卷回收情况
        2.1.2 不同人口学特征人数分布
        2.1.3 问卷得分及调查生活习惯题目选择情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龄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学科门类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6)不同学校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7)不同学院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8)不同专业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9)不同年级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10)不同恋爱史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11)不同既往史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12)不同家族史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13)不同父母学历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14)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
        2.2.2 不同年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年龄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年龄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年龄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年龄大学生健康状况
        2.2.3 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生源地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学科门类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学校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6)不同学院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7)不同专业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8)不同年级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9)不同恋爱史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10)不同既往史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11)不同家族史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12)不同父母学历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13)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
        2.2.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学科门类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学校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6)不同学院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7)不同专业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8)不同年级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9)不同恋爱史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10)不同既往史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11)不同家族史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12)不同父母学历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13)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
        2.2.5 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学科门类大学生健康状况
        2.2.6 不同学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2.2.7 不同学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学院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不同学院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不同学院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不同学院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学院大学生健康状况
        2.2.8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2.2.9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学科门类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学院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6)不同性别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7)不同民族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8)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0 不同恋爱史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学校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6)不同专业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7)不同年级的不同恋爱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1 不同既往史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既往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既往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既往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既往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2 不同家族史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家族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家族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家族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家族史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3 不同父母学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父母学历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父母学历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父母学历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4 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生源地的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5 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医学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与其它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6 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年级的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性别的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4)不同民族的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5)不同生源地的中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大学生健康状况
        2.2.17 小结
        2.3 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1 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2 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3 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5 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6 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3.7 小结
        2.4 不同生活行为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 不同每晚睡眠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每晚睡眠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每晚睡眠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每晚睡眠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4.2 不同入睡时间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入睡时间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入睡时间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入睡时间大学生健康状况
        2.4.3 不同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4.4 不同午睡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午睡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午睡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午睡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2.4.5 不同三餐规律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三餐规律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三餐规律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三餐规律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6 不同走路吃饭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走路吃饭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走路吃饭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走路吃饭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7 不同早餐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早餐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早餐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早餐习惯大学生健康状况
        2.4.8 不同食用水果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食用水果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食用水果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食用水果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9 不同吃饭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吃饭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吃饭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吃饭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0 不同购买路边摊等食物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购买路边摊等食物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购买路边摊等食物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购买路边摊等食物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1 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2 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如厕时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3 不同锻炼身体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锻炼身体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锻炼身体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锻炼身体情况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4 不同锻炼身体强度大学生健康状况
        (1)不同锻炼身体强度大学生健康状况
        (2)不同性别的不同锻炼身体强度大学生健康状况
        (3)不同民族的不同锻炼身体强度大学生健康状况
        2.4.15 小结
        2.5 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1 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2 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3 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5 不同学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6 不同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面影响因素筛选
        2.5.7 小结
第三章 讨论及建议
    1 讨论
        1.1 大学生现阶段特点——惑其现状,向成未成;乐其现状,不病未病
        1.2 本研究结果的讨论
        1.2.1 不同人口学特征方面
        1.2.2 不同生活习惯方面
        (1)睡眠方面
        (2)饮食方面
        (3)运动方面
        (4)如厕习惯方面
        1.2.3 影响因素方面
    2 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建议
        2.1 睡者,有所宜有所不宜
        2.2 食者,有所取有所不取
        2.3 动者,有所可有所不可
        2.4 行者,有所为有所不为
        2.5 思者,有所虑有所不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及团体辅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假设
2 研究现状
    2.1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研究现状
        2.1.1 概念及测量
        2.1.2 相关研究
        2.1.3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干预研究
    2.2 自我接纳研究现状
        2.2.1 概念及测量
        2.2.2 相关研究
        2.2.3 自我接纳的干预研究
3 研究一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的一般情况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3.3.2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3.3.3 自我接纳量表(SAQ)
    3.4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3.5 研究结果与分析
        3.5.1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的总体情况
        3.5.2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3.5.3 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4 研究二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数据处理
    4.5 研究结果与分析
        4.5.1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
        4.5.2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对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
5 研究三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工具
        5.3.2 研究思路
        5.3.3 研究方案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
        5.4.2 《自我接纳干预方案》效果的评定与分析
6 讨论
    6.1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情况
    6.2 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基本情况
        6.2.1 性别差异对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分析
        6.2.2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分析
        6.2.3 是否为班干部对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分析
        6.2.4 生源地差异对医学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分析
    6.3 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基本情况
        6.3.1 性别差异对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
        6.3.2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
        6.3.3 是否为班干部对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
        6.3.4 生源地差异对医学新生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
    6.4 医学新生自我接纳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
    6.5 自我接纳团体干预对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效果分析
        6.5.1 干预实时效果分析
        6.5.2 干预效果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8)某高职院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含量估计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工具
        1.3.2 资料收集
        1.3.3 质量控制
        1.3.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2.3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
        2.3.1 高职医学生睡眠时间情况
        2.3.2 高职医学生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3.3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情况
        2.3.4 不同高职医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情况
    2.4 高职医学生焦虑状况
    2.5 高职医学生抑郁状况
    2.6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
        2.6.1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6.2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分析
    3.2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3.2.2 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受抑郁焦虑情绪影响
    3.3 改善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对策及建议
    3.4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3.4.1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2 研究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现状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学业压力
    1.2 学业自我效能感
    1.3 应对方式
    1.4 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概述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思路
    2.5 研究意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现状
    4.2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3 高职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4 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5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4.6 消极应对方式在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总体状况
    5.2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现状
    5.3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5.4 高职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5.5 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5.6 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讨论
    5.7 消极应对方式在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讨论
    5.8 本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10)某医学院校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l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某医学院成教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CL-90量表的某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研究[D]. 李雅丽.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2]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青少年身心病理症状的关联[D]. 杨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状况调查研究[D]. 张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D]. 杨定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5]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D]. 郑艳艳. 山东大学, 2019(02)
  • [6]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 曲鹏达.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7]社交回避医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及团体辅导研究[D]. 韩美玲. 滨州医学院, 2019(03)
  • [8]某高职院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 罗芸. 郑州大学, 2018(03)
  • [9]高职医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现状与关系[D]. 林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10]某医学院校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侯雪艳,陈魁敏,于千.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8)

标签:;  ;  ;  ;  ;  

某医学院成人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