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人工肛门重建肠套叠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原位人工肛门重建肠套叠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一、套叠式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本寿,闫磊,水祥兵,李强,许良标,杨志刚,林子豪[1](2016)在《改进五项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同期行改进五项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同期行改进五项联合术(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直肠瓣、直肠角、肛门会阴部重建)原位人工肛门整形重建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56 d即出现便意感,术后23周有自行控制排便意识,排便次数12次/d;经直肠内压测试,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最大直肠内压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以上远期生存率达88%。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后即采用改进的五项联合术原位人工肛门整形重建,既可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李远志[2](2013)在《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术后造口感觉、排便控制能力、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为今后低位直肠癌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来自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低位直肠癌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造口治疗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组(以下称试验组)和传统经腹膜内直接造口组(以下称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三个月、半年、一年三个时间点的造口感觉功能检测指标(初始感觉阈值、初次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造口功能客观评价指标(人工肛门控制力、排便感觉、便意感、排便次数、出现便意至开始排便的间隔时间及如不用人肛袋是否会弄脏衣服或被褥)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一年内的并发症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以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一年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前者在造口感觉功能测值及造口功能客观评价方面均显着优于后者(P<0.01),患者对造口的满意度前者也明显比后者好(P<0.01),但在术后三个月和半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口功能时间变化比较,实验组在人工肛门控制力、出现便意至开始排便的间隔时间、如不用人肛袋是否会弄脏衣服或被褥及患者满意度等四方面的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3、80例病人共发生并发症25例(31.25%),其中造口并发症15例(18.75%,试验组2例,对照组13例),一般并发症13例(12.50%,试验组4例,对照组6例)。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在造口再手术情况及安全性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比传统经腹膜内直接造口具有更好的造口感觉和控制排便能力,同时也具有更低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许辉,邹文俊,邓昌林[3](2011)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方法应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方式对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组)施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保肛术,并于术后3、6月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将其与无肛肠疾病的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12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手术3、6个月后,手术组患者的肠内液体控制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手术后3个月时检测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差,但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许辉,贾文龙,邹文俊,邓昌林[4](2011)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的根治性手术,用肛门部二联式手工吻合法完成结-直肠/肛管吻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85~310(218±10)min。术中出血160~450(232±8)ml,住院时间9~14(11±3)d。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36(18±2)个月,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肛门部二联式手工吻合保肛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谭东新,黄捷,石宝秋[5](2010)在《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5年3月~2007年12月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4.0%,明显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论 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预防措施得当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谭东新[6](2009)在《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保留外括约肌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比23例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肛重建组)与3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组)的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控便能力。结果肛重建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1%和25.8%,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5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重建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后已无患者有大便失禁,而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大便次数明显多于肛重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根治效果,同时患者能保留肛门括约功能,具有良好的控便能力。

杨向东,颜景颖,陈诗伟,龚文敬,曹暂剑,张琦,巫加,安辉[7](2007)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患者共325例,其中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经腹膜外隧道、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术.对照组124例采用左下腹直接经腹膜造口术。观察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人工肛门排便情况;排便前是否有便意: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一周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工肛门感觉指标及自主控制排便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较传统直接经腹膜造口术有更好的控便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本寿,季健,林子豪,水祥兵,查嘉华,郑翔,许良标,陈淑章,查建华,贾凌[8](2007)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股薄肌采用"围巾式"环绕结肠末端一周,其远端剖为两条,一条缝合固定于耻骨韧带;另一条缝合固定于骶尾韧带,即为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及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术后随访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达76.32%。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霍新凯,张汝一[9](2006)在《原位肛门再造在直肠癌根治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刘洪洲,张虹芸[10](2005)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方法:运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0例患者,随访0.5年5年,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平均排便1次/d3次/d,大便成形,恢复排便感觉时间6d70d,排便功能基本与正常人相同者占40%;能完全控制干便但不能很好控制稀便者占55%;不能很好控制干稀便,便次每日多于6次者占5%。术后随访0.5年5年,排便总控制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该术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术式,临床应予推广。

二、套叠式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套叠式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试验设计
    2.1 设计方法
    2.2 样本量的确定
    2.3 单盲设计
    2.4 随机方法
3. 临床资料
    3.1 诊断标准及适用范围
    3.2 病例选择与排除标准
    3.3 一般资料
4. 治疗方法
    4.1 手术方法
    4.2 术后处理方法
    4.3 意外情况处理方法
5. 观察方法与指标
    5.1 围手术期指标
    5.2 造口感觉功能检测指标
    5.3 造口功能客观评价指标
    5.4 患者满意度自我评估
    5.5 并发症比较
    5.6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随访方法
7. 统计学方法
8. 临床观察结果及分析
9. 讨论
    9.1 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9.2 中医学对直肠癌的认识
    9.3 现代医学对直肠癌的认识
    9.4 现代医学对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9.5 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发展史
    9.6 直肠癌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现状
    9.7 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的优点及特色
    9.8 问题与展望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录:综述: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及并发症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5)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式
        1.2.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肛重建组
        1.2.2 Miles术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局部复发与生存率
    2.2 术后肛门功能
    2.3 手术并发症
3 讨论

(10)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会阴结肠套叠 (重建内括约肌)
    2.2 重建肛直角
    2.3 腹部手术重建直肠瓣
3 结果
4 讨论

四、套叠式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进五项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临床研究[J]. 张本寿,闫磊,水祥兵,李强,许良标,杨志刚,林子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6(06)
  • [2]腹膜瓣半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D]. 李远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3]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 许辉,邹文俊,邓昌林.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03)
  • [4]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 许辉,贾文龙,邹文俊,邓昌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08)
  • [5]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J]. 谭东新,黄捷,石宝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2)
  • [6]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研究[J]. 谭东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06)
  • [7]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的临床研究[A]. 杨向东,颜景颖,陈诗伟,龚文敬,曹暂剑,张琦,巫加,安辉.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集萃, 2007
  • [8]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研究[J]. 张本寿,季健,林子豪,水祥兵,查嘉华,郑翔,许良标,陈淑章,查建华,贾凌. 中国美容医学, 2007(07)
  • [9]原位肛门再造在直肠癌根治中的研究进展[J]. 霍新凯,张汝一.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30)
  • [10]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观察[J]. 刘洪洲,张虹芸.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5(03)

标签:;  ;  ;  ;  ;  

原位人工肛门重建肠套叠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