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

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

一、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韩鸽鸽[1](2020)在《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并测量其信效度,使用该工具调查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况,基于此构建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为安宁疗护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编制及评价本部分结合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编制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初稿,然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问卷施测稿。问卷测试包括小样本测量和大样本调查,大样本调查分为三个阶段:使用IBM SPSS21.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分析,第二阶段用于测试问卷的重测信度,第三阶段使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第二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调查使用第一部分编制的问卷调查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共收集有效问卷436份(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阶段302份),采用IBM 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探讨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依据前两部分研究结果,在COPA理论及Fink的有意义学习目标理论指导下,设置安宁疗护护士的培训方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结果第一部分:编制了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共有28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伦理护理能力,身心照护能力,灵性照护能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10%。问卷总体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70,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0.9,折半信度为0.889,重测信度为0.976。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为?2/df=1.650,GFI=0.909,AGFI=0.884,CFI=0.809,IFI=0.819,RMSEA=0.04。信效度检验结果均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可用于对安宁疗护护士的评价。第二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标准化得分为(38.60±1.22)分,得分最低的两个维度为身心照护能力及灵性照护能力维度,标准化得分分别为(34.37±1.41)及(29.50±0.3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称、科室性质、是否带教及有无培训经历的安宁疗护护士其核心能力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5个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37.3%(P<0.05)。第三部分:设置培训培训对象为工作在安宁疗护病房(机构)的注册护士。将前期编制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条目转化为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培训目标,又依据Fink的有意义学习目标将培训目标分为6类,根据不同的目标分类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培训内容包括伦理护理、身心照护、灵性照护及自我心理调适四个部分,包括讲授、阅读文献、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习等培训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包括问卷测量、理论考试、OSCE等形式。然后邀请7位安宁疗护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专家咨询,形成了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初稿。结论本研究形成了包括4个维度,28个条目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对安宁疗护护士的调查结果表明其核心能力得分较低,又基于此构建了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初稿,后期还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来测试培训方案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毛友生[2](2004)在《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文中认为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在食管癌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及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用Elecsys2010自动检测仪和CEA及Cyfra21-1检测试剂盒,通过电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检测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用IM x System检测仪和SCC试剂盒,通过微粒酶联免疫测定法(MEIA)检测血清SCC水平。共检测了206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和其中71例术后7~12d的血清及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检测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 检测20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的结果显示:肿瘤体积愈大、病期愈晚、肿瘤浸润愈深,CEA、SCC、Cyfra21-1术前血清总体平均水平愈高,早期患者水平较低。三者中CEA和Cyfra21-1的个体差异较大,Cyfra21-1相关性最好。检测其中71例术后7~12d血清,93%的患者这三种血清标志物降至正常水平。通过对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检测,初步确定本组CEA和Cyfra21-1的阳性参考值分别为:CEA≦3.25ng/ml、Cyfra21-1≦2.61ng/ml。全组206例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1%和45.1%,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7.3%。165例手术切除者按病理分期的CE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Ⅰ期16.6%,Ⅱ期26.8%,Ⅲ期30.8%;Cyfra21-1分别为:Ⅰ期27.8%,Ⅱ期37.5%,Ⅲ期5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Ⅰ期38.9%,Ⅱ期50.0%,Ⅲ期63.7%。CEA和(或)Cyfra21-1水平显着增高预示病期较晚或伴有转移。 结论 血清CEA、SCC、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病期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者中Cyfra21-1更有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3](2002)在《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文中提出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4](2002)在《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文中研究指明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5](2001)在《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文中指出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6](2001)在《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文中认为

段治文[7](2004)在《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较多的是侧重在对科技史的研究,而对科学文化史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尝试突破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力图从思想文化史角度,依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的体制建构以及科学文化观念变迁等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新的观照。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序、散漫和缺乏目标的状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源起及其历史文化缺陷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技建制以及科学文化观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新意的探索:比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政策环境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视野和重要探索;在科技发展建制上,文章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就是建国初期新体制的建立、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式“大科学”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上,文章第一次揭示了科技大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两次历史性合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上,文章更是首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经历了“人民科学观”、政治化科学观以及理性化科学观三种形态的历史转换,等等。 通过对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文化思考,本文认为: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不重视科学以致反科学的老路上去。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目前中国不仅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更是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探索中国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出路,推动中国原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仍是今日中国的严峻课题。 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融合,以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而且要实现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以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更要通过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冲破传统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以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必由之路。

赫兰晔[8](2021)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4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死亡率为第5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提供的GLOBOCAN 2020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值显示,2020年在我国每10万人中有24.8人罹患结直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推荐仍是基于肿瘤分期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随着对结直肠癌认识的深入和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的关注,对于可治愈性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如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团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项目《重大疑难疾病(结直肠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能力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275]。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贾小强教授、副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共同承担此项目中的子课题《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研究》。本人在导师和副导师等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二、研究目的1.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在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机制;3.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评估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方式。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医护人员对有关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由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微信或者短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二维码及问卷链接。问卷主要涵盖结局指标、最佳干预方式、最佳干预时机、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认知度等问题进行。2.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中药助便贴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以“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筛选胃肠功能紊乱的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采用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信息,然后进行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分析,最终构建中药助便贴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3.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安慰剂的方法,观察对象为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住院病人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试验组采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结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优化方案(简称中西ERAS方案)。中西ERAS方案是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ERAS方案的基础上,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ERAS方案中的经验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助便贴药物穴位敷贴法融入其中所形成。对照组亦采用中西ERAS方案,其中的中药助便贴为安慰剂。患者入组后,记录术后每日的排气、排便、排尿、疼痛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保存舌苔照片。此临床研究方案已通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伦理审查,并且在Clinical Trials进行了注册,同时聘请了第三方监察公司监督。4.定性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开展的同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医生、护师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性访谈。访谈主题为①对中医的看法;②既往自己或家人是否有过中医诊疗史、效果如何;③对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态度及认知。在此基础上,探讨在西医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建议和方式。四、研究结果1.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了 255份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4份,覆盖全国16个省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为61.06%;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医院占72.95%;工作在中医医院占48.77%;工作在三级医院占86.89%;中医医生占45.08%,西医医生占32.79%,护士占14.34%;学生占7.79%;从事本专业年限10年以上的医生占51.64%。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1.25%的西医医生认为针刺治疗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医学生认为穴位贴敷是最佳干预措施。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加认可术后7天之内及术前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最好;非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看重在手术完成7天之后及从术后24小时以内进行干预治疗。85.45%的中医医生和85%的西医医生最为关注的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83.33%的中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排气功能的恢复、排便功能的恢复;90.91%的西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89.47%的医学生最为关注的是生活质量。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1.30%的西医护士、100%的中医护士和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2.网络药理学研究:将本研究方案中的中药助便贴(苍术、木香、白芷、皂角、槟榔)药物组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筛选出78个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统一命名并去重后,得到65个靶点。胃肠功能紊乱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到3366条相关基因,NCBI数据库获得303个基因,OMIM数据库获得36个靶点。将这3个数据库的基因合并删重之后,得到3397个疾病相关基因。通过VENN图筛选中药的成分靶点蛋白与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靶点蛋白的交集,获得48个相互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结直肠癌靶标的PPI网络图,将生物种类设定为“Homo sapiens”,得到PPI网络。该网络中有48个节点,210条边,平均度值为8.75。通过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egree排序,选取分值大于平均分的基因作为关键靶点,总共筛选出个18关键靶点。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富集,得到849条生物过程,74项分子功能相关,25项细胞组成相关。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校正P值≤0.05的项目进行筛选,总共富集到73条信号通路。3.临床研究:纳入142名结肠癌受试者,10例患者脱落(2例术后转至ICU、4例皮肤泛红、2例主观拒绝、2例失访),共132例受试者完成了临床研究的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TNM分期、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经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主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的并发症率为15.63%;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23.5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但组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术后恢复排气功能与排便功能的时间,发现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再插入尿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而言,疼痛减轻效果更为明显(P<0.05)。住院时长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期间,未发现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相关所致的安全性指标异常,根据美国N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CTCAE-5.0中“皮肤反应”的提示,试验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泛红),对照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分别停止贴敷治疗后好转,术后30天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4.定性访谈研究:共有4名医护人员和5名患者及家属接受了访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讨论,发现他们对中医比较认可,都有过中医治疗的直接或间接经历。总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在西医医院开展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对中医治疗疗效存在疑虑或不认可;(2)西医院的外科医师对中医治疗的疑虑或不认可;(3)西医院缺乏中医治疗的资质及相关治疗人员。想要推广中医药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医自身疗效。五、研究结论本项研究在开展前进行了文献梳理和机理印证。临床试验部分在国际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并且全程由第三方监察公司督导,保证了本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可靠性。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中西ERAS方案安全有效,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中西ERAS方案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加重患者的病情。总之,中西ERAS方案可以使结肠癌术后患者获益。中西ERAS方案的推广需要注重病人诊疗全程随访和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可通过科研协作、临床协作、教学协作,实现院际间的优势互补,使中西医规范化水平不断地提高。

王学谦[9](2014)在《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本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西医综述和中医综述两部分:西医综述从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基础概述,服用靶向药后诱发相关皮疹的发生率、皮疹的评定和分级、皮疹的发生机制、疗效与皮疹的相关性,以及西医对相关皮疹的治疗和护理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述。中医综述从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以及中医各家对痤疮的辨治经验等方面对痤疮样皮疹进行论述,同时着重论述了中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痤疮样皮疹的认识及治疗,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法方药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达到师古法以治今病的目的,为中医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痤疮样皮疹提供新思路。临床研究部分,主要是在中药汤药治疗的基础上,对口服中药自拟皮疹方(ZNPZF)加载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疗效与药物用药安全进行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口服自拟皮疹方(ZNPZF)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加载自拟皮疹方(ZNPZF)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评价用药的安全性,以期进一步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靶向治疗的减毒作用。研究对象:60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正在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并出现符合NCI-CTCAE3.0皮疹副反应评估1级以上者。试验设计:该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CHISS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将入选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并作登记。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在给予一般中药汤剂基础上加载治疗以活血解毒、祛风止痒为主要原则的自拟皮疹方(ZNPZF)颗粒(由广安门医院特需药房提供,主要由赤芍、金银花、防风、白鲜皮等组成)口服,连续用药14天,即2个疗程。用法:给予自拟皮疹方(ZNPZF)制成的颗粒剂,可早晚饭后半小时与辨证汤药一同服用,亦可用温水单独冲服。在用药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治疗皮疹药物,每7天随访,用药14天后入组结束评价疗效。对照组30例患者在给予一般中药汤剂基础上,同时予以硅油乳剂外用,同样连续用药14天。用法:将皮疹局部用清水洗净,涂抹硅油乳剂,每日至少2次,每7天随访,用药14天后入组结束评价疗效。用药前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诊断、合并病、既往治疗史、生命体征、体格检查等一般情况。同时对患者身体状况、临床症状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NCI-CTCAE3.0对皮肤毒性进行评级。每疗程用药后对皮疹缓解率,皮疹缓解时间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全身状态、体重变化进行评价。并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均需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研究结果:入组患者60例,脱落1例,余均完成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KPS评分均≥70分,且性别,年龄,KPS评分,ECOG评分,肺癌分期,皮疹严重程度,临床症状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两组患者KPS评分、ECOG评分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痤疮样皮疹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的皮疹分级,结果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X2值分别是18.45,17.25,P值均为0.00,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比较两组间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X2值分别是0.89、2.12,P值分别是0.3445、0.1452,P值均大于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组内分别比较用药前、和第一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用药第二疗程后的两组组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用药前比较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第一疗程后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皮疹首次缓解时间,比较得出Z=-2.489,P=0.013<0.05,统计学存在差异。用药两疗程停加载治疗后,对照组皮疹基本在1周内复发;治疗组皮疹一般在第2周复发。通过用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验,均未见明显异常,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结论:第一,基础中药加载自拟皮疹方(ZNPZF)治疗的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加载硅油乳剂治疗的对照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都有所提高。第二,随着基础中药辨证论治的开展,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可见基础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大有裨益,加载不同药物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别。第三,两组患者在用药观察期间,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体格检查,KPS评分,ECOG评分,体重变化,无论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还是用药不同疗程的各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第四,两组皮疹用药后得到改善的患者,治疗组的首次皮疹缓解时间要早于对照组。第五,用药两疗程后,停用硅油乳剂皮疹复发时间为1周以内,停用自拟皮疹方皮疹复发时间一般在第2周。第六,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用药,药物安全性均良好。

雷少华[10](2014)在《Z生物医药公司学术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是二十一世纪肿瘤治疗的高新技术。与放化疗治疗肿瘤技术不同,肿瘤生物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无耐药性的显着优势,因此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和肿瘤学科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2000年美国“国际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总结报告中就指出:“生物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21世纪是肿瘤生物治疗的时代”。肿瘤生物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治疗方式,具体有如下现状:1随着国家肿瘤生物治疗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将有许多中小型肿瘤生物治疗公司逐步被淘汰;2我国肿瘤消费市场潜力大,为了获取利润,开展肿瘤生物治疗的公司都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市场份额,积极探索肿瘤生物治疗的营销策略研究;3肿瘤患者和患者亲属的文化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行为日渐成熟。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以及日渐成熟的消费者市场为肿瘤生物治疗市场带来了不易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必须不断学习,以提高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而医生掌握新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药学术人员的学术推广和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公司介绍和学术营销现状;第三部分是公司学术营销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公司学术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公司学术营销策略对策,在对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学术营销上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积累和理解,以Z公司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学术营销策略为例,深入分析其在运营管理和学术营销模式的特点以及结合工作实践,从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公司在目标市场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案。基于该研究总结出有关医药生物治疗公司学术营销的策略,提供一套具有可执行的方法,为Z公司自身及其他肿瘤生物治疗企业提供一套可借鉴的、科学的学术营销和运营管理体系。

二、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背景
        1.1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现状
        1.3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评估是制定培训方案的基础
        1.4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
        1.5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
        1.6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框架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编制及评价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质性研究
        2.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2.3 问卷调查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研究
        3.2 质性研究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
        3.4 小样本施测
        3.5 正式施测
    4 讨论
        4.1 问卷编制符合临床需要
        4.2 问卷编制的流程科学严谨
        4.3 问卷信效度良好
    5 小结
第二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2.4 资料收集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安宁疗护护士一般资料
        3.2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水平差异
        3.4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4.2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
    1 培训方案构建
        1.1 培训对象
        1.2 培训目标
        1.3 培训内容
        1.4 培训方式
        1.5 考核评价方式
        1.6 培训方案整合
    2 专家咨询
        2.1 咨询专家的选择
        2.2 专家咨询的方法
        2.3 专家咨询结果
    3 实施培训方案的建议
    4 讨论
        4.1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形成较为科学
        4.2 培训方案能较好地指导安宁疗护护士培训开展
        4.3 根据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况选择培训方式
    5 小结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2)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2
前言
第一部分 食管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食管癌血清标志蛋白的SELDI质谱分离与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附件

(3)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征文内容:
二、征文要求:

(6)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征文内容:
二、征文要求:

(7)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中国近代科学的源起及其历史缺陷
一、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新开端
    (一) 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科学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 新中国科学的重建
        1 科研机构的组建与中国科学新体制的建立
        2 科学人才的集聚与自然科学界的大团结
        3 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三) 科学文化观的第一次转型与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1 科学文化观的转型与“人民科学观”的历史奠定
        2 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与本士化
        3 对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二、 第一代领袖群体的科技战略思想
    (一) 工业化视野下的科技观
    (二) “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和实践
        1 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2 切实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努力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3 科技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结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4 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首次合流与历史迷途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科学体制的转换与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1 建国之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变革
        2 建国以后科学体制的转换与“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二) 科学建制国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世界科学建制发展的新动向
        2 中国现代化后发展特点的历史要求
        3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作用和反思
        1 科学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2 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
        3 “大科学”体制下取得的突出成果
        4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并非真正现代的“大科学”体制
四、 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历史迷途
    (一) 科学文化观的第二次转型与“政治化科学观”的确立
    (二) 科学政治化的背景及原因探析
        1 历史原因:人民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与高度政治化的形势
        2 根本原因:整风与反右后全社会政治意识畸形转向并向各领域渗透
        3 现实原因:急于求成,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
        4 内在原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
    (三)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与民众科学文化的畸形发展
        1 群众性的科技协作网建立
        2 群众性科技革新运动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
    (四) 科学与反科学仅一步之遥
五、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 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演进
        1 拨乱反正“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开端
        2 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深化
    (二) 江泽民对科技战略思想的发展
        1 科技动力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基础
        2 科教兴国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技术创新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核心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合流
        1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阐述和新认识
        2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再度历史性汇流的战略展开
六、 中国科技体制的新变革及其影响
    (一)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2 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
        3 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体现
        1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2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技法制体系
        3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奖励制度
        4 开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三) 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七、 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的新发展
    (一) 科学文化观的再次转型与“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1 科学文化观再次转型的历程
        2 对科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理性化的时期
    (二)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与民众科学素养评价
        1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
        2 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三) 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
八、 21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 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
    (三) 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
    (四) 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附录一: 科学中国的历程:1949-2004年重要文献编目
附录二: 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团体一览表
附录三: 作者在中国科技文化史领域发表的相关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概况
        (一) 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过程
        (二) 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方案
        (三) 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现状
        (四)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CiteSpace V探究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
        2. CiteSpace V软件应用
        (二) 结果
        1. 年发文量分析
        2. 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3.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4. 关键词时间线视图分析
        5.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突现分析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度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调查方法
        (二) 结果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2. 中医药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干预的最佳干预时机
        4. 结局指标
        5. 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被认可度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一) 研究方法
        1. 筛选助便贴有效成分和靶点信息
        2. 疾病靶点的收集
        3.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图形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5. 生物学过程与通路分析
        6. 网络构建及分析
        (二) 结果
        1. 助便贴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 胃肠功能紊乱作用靶点的收集
        3. 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及分析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5. GO富集分析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
        6.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一) 资金支持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结局指标
        7. 随机序列制作、隐藏及药品编盲
        8. 样本量估算
        9. 研究流程
        10. 统计方法的选择
        (四) 结果
        1. 入组情况
        2.受试者基本信息
        3. 主要疗效指标
        4. 次要疗效指标
        5. 安全性评价
        (五) 讨论
        (六)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四 中西医结合应用现状的定性研究与思考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一) 小结
    (二) 创新点
    (三) 展望
附录
    一、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调研
    二、快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图
    三、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流程图
    四、知情同意书-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五、工作记录照片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9)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西医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及其相关皮疹的认识
    1. 关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 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概述
        1.1 EGF和EGFR
        1.2 EGFR-TKI
    2. 皮疹不良反应
        2.1 皮疹发生率
        2.2 皮疹临床表现
        2.3 皮疹的发展进程
        2.4 皮疹的评定和分级
    3. 皮疹的发生机制
        3.1 皮肤正常结构
        3.2 EGF及EGFR在皮肤中的生理作用
        3.3 EGFR-TKI引起皮疹机制
    4. 疗效与皮疹的相关性
    5. 皮疹的治疗与调护
        5.1 治疗
        5.2 调护
    6. 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综述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痤疮样皮疹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1 中医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1.2 中医各家对痤疮的辨治经验
    2. 中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所致痤疮样皮疹的认识及治疗
        2.1 EGFR-TKI相关皮疹的病因病机
        2.2 EGFR-TKI相关皮疹的辨证分型
        2.3 EGFR-TKI相关皮疹的治法方药
    3. 展望
    4.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1. 中医诊断标准
    2. 西医诊断标准
    3. 皮疹分级标准
病例选择标准
    1. 病例纳入标准
    2. 病例排除标准
    3. 退出试验标准
        3.1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
        3.2 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
研究方法
    1. 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3.2 对照组
疗效评价
    1. 皮疹疗效评价方法
    2. 临床症状评价方法
    3. 体重评价方法
    4. KPS评分
    5. ECOG评分
用药安全性评价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治疗前皮疹分级情况
        1.2 口服EGFR-TKI种类
        1.3 口服EGFR-TKI患者的基本辨证分型情况
    2. 第一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
        2.1 第一疗程结束后患者皮疹情况
        2.2 第一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
        2.3 第一疗程结束后患者身体状况
    3. 第二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
        3.1 第二疗程结束后患者皮疹情况
        3.2 第二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
        3.3 第二疗程结束后患者身体状况
    4. 皮疹首次缓解时间
    5. 用药两疗程停加载治疗后皮疹复发时间
    6. 依从性统计
    7. 不良事件
结论
讨论
    1. 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中医对此类皮疹的认识及自拟皮疹方(ZNPZF)的方药分析
    3. 试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Z生物医药公司学术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医疗企业营销理论
        1.2.2 学术营销概念
        1.2.3 专业化学术营销推广
        1.2.4 医药行业学术营销未来竞争的四个方向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Z公司简介及公司学术营销的现状
    2.1 Z公司简介
        2.1.1 行业介绍
        2.1.2 公司介绍
    2.2 Z公司学术营销的现状
第三章 Z公司学术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1 对销售和客户重视度不够
    3.2 组织结构不完整
    3.3 技术定位不明确
    3.4 营销方式单一
    3.5 专家型社会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
    3.6 运营管理效率不高
第四章 Z公司学术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经营理念方面的问题
    4.2 团队建设方面的问题
    4.3 技术定位方面的问题
    4.4 营销渠道方面的问题
    4.5 整合资源方面的问题
    4.6 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五章 Z公司学术营销策略对策
    5.1 从战略高度重视学术营销
    5.2 优化营销团队
    5.3 明确产品技术定位
    5.4 拓宽营销渠道
    5.5 实现专家资源的整合
    5.6 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D]. 韩鸽鸽. 郑州大学, 2020(02)
  • [2]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D]. 毛友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12)
  • [3]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J].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2(01)
  • [4]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J].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02)
  • [5]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01(06)
  • [6]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通知[J].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实用肿瘤杂志, 2001(06)
  • [7]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 段治文. 浙江大学, 2004(03)
  • [8]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D]. 赫兰晔.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9]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研究[D]. 王学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Z生物医药公司学术营销策略研究[D]. 雷少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14(10)

标签:;  ;  ;  ;  

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征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