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大1例超声诊断

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大1例超声诊断

一、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厚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季春亚,殷林亮,邓学东,杨忠[1](2021)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胎儿半椎体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结构筛查的胎儿图像,分析超声诊断为半椎体的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合并畸形情况,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应用四格表评价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00 822例胎儿纳入研究。其中产前超声诊断的97例半椎体胎儿中,67例为单发性半椎体,30例为多发性半椎体,合并最多的畸形是血管异常(17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6例)、心脏异常(16例)及泌尿系统畸形(15例)。经随访,7例失访,90例半椎体中84例通过胎儿磁共振、出生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等证实,4例蝴蝶椎误诊为半椎体,2例正常。产前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的98 562例胎儿经随访,2958例失访,95 595例出生后正常,有9例半椎体胎儿产前超声漏诊,均在出生后证实。产前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84/90),敏感度为90.32%(84/93),特异度为99.99%(95 595/95 597),阳性预测值为97.67%(84/86),阴性预测值为99.99%(95 595/95 604)。结论半椎体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主要手段,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和部位、早期诊断、评估胎儿预后及临床处理。

刘倩君,胡原,孟慧娴,陈文娟[2](2020)在《儿童心肌肥厚的超声诊断与病因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心肌肥厚的超声特点并了解其病因。方法对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诊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Z值>2的患儿44例超声图像分析和病因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遗传性心肌肥厚10例(22.7%),其中6例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非对称性心肌肥厚,肥厚主要集中在心尖部、前间隔和后间隔,且增厚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回声杂乱,不均匀,2例存在家族史但并未做基因检测;2例糖原贮积病Ⅱ型,表现对称性心肌肥厚,心肌回声增强且致密,并出现进行性心肌肥厚,1例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表现心肌对称性肥厚,回声致密且均匀,首次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临床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肌对称性肥厚,回声致密且均匀,出现特有的征象"毛玻璃样变"和颗粒样强回声。获得性心肌肥厚29例(65.9%),其中14例系主动脉病变所致、1例williams综合征,表现室间隔增厚为主的心肌增厚,但心肌回声无异常;12例系母亲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均增厚,心肌回声无异常;2例肾性高血压,表现向心性心肌肥厚。余下5例目前病因未明(11.4%)。结论致心肌肥厚病因复杂多样,应结合影像学特点和临床多项结果综合分析,及早明确病因诊断,针对病因及时干预,挽救患儿生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冯冬敏,王锋润,肖善榕,王健清,黄建[3](2017)在《多切面多种手法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多切面多种手法产前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 863例孕妇在1638周行超声产前检查,以胎儿上腹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入右房切面作为标准切面,以四腔心切面为基础,胎儿胎方位为脊前位时采用降主动脉长轴切面左右偏转法、脊后位时采用左室长轴切面左右偏转法、脊左或脊右位时采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等多种手法快速获取多个标准切面,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以引产或产后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多切面多种手法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结果在6 863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5例,与尸检结果及新生儿超声检查结果对比,确诊27例,漏诊2例,误诊1例;产前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9.9%。结论多切面多种手法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快捷、可靠,敏感度、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栾泽东,张晓平,刘亚琴,王晓燕,邹艳丽,战克明[4](2012)在《超声五切面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五切面(UAT、4C、LVOT、RVOT和3VT)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五切面对9237例孕16~41周胎儿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发现心血管异常或可疑异常,即进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尸解结果和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237例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8例,其中4例(10.53%,4/38)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1例(28.95%,11/38)合并心外畸形。胎儿心脏畸形在五切面上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腹部大血管位置异常、心尖指向异常、非四腔心结构、四腔心不对称、室间隔缺损、冠状静脉窦扩张、室壁增厚、心腔占位、胸部大血管连接、数目、位置、瓣膜和内径比例异常、房室瓣反流、穿隔血流、主、肺动脉弓血流反向。38例胎儿心脏畸形均经病理解剖或产后随访验证,其中36例与产前诊断结果符合,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主动脉弓缩窄胎儿经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正常。漏诊3例,包括2例室间隔缺损和1例房间隔缺损。超声五切面筛查胎儿先心病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100%。结论超声五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筛查出大多数的先心病,但对部分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易漏诊。

王佳[5](2012)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指胎儿在胚胎期心血管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血管结构畸形和(或)功能异常的疾病。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在孕期做出诊断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及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意义。产前检查主要包括超声诊断、孕妇血清学检查估计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率、羊膜腔穿刺、绒毛膜活检等获取胎儿细胞用来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病毒免疫学检查、羊水生化检查等,目前超声影像技术是临床进行孕期畸形筛查诊断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同时还具有准确率高、可重复性等优点。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多学科的融合,产前超声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大,被人们普遍接受,目前三维、四维超声已成为首选筛查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手段。目的:通过不同类型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超声影像图特征,并分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高危因素、胎儿心血管畸形与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产前检查孕妇的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共4200例。孕妇年龄在18~42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胎龄18-40周,平均29周。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各系统,包括头颅及颅内结构、颜面部结构、颈部、脊柱、心血管结构、胸腹腔内脏器、四肢形态。并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肱骨长度及羊水指数并测量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仪器自动计算胎儿体重及孕周。重点获取胎儿心血管超声检查结果,选取超声仪器的心脏检查程序,从横切胎儿腹部获取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然后旋转并移动探头扫查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三血管-气管平面、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切面仔细观察胎儿心血管解剖结构,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包括血流速度、方向等。注意胎儿是否有复合畸形的存在。其中5例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妇同意抽取羊水20毫升经我院中心研究室FISH检测法检测13、18、21、22四种染色体畸形。对4200例孕妇基本资料和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妇的最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高危因素、与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分析26例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影像图特征。并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最终妊娠结局证实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200例孕妇中超声共检出胎儿心血管畸形26例(不包括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为6.19‰(26/420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9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4例(1例合并大动脉转位、1例合并右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4例(1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缺如)、右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单心室2例(1例合并单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1例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血管环2例。孕18-24周超声诊断检出率为57.69%,单纯四腔心切面诊断率为34.62%、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诊断率达76.92%、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加三血管-气管切面诊断率达100%。26例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妇有11例存在高危因素,其中高龄孕妇及既往异常妊娠史与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心外畸形的10例,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畸形等。26例心血管畸形的胎儿经引产后尸检证实4例,已引产未尸检5例。产后1个月内行心脏超声检查证实确为产前诊断心血管畸形的13例,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于产后1年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失访4例。通过随访结果可以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准确17例,诊断准确率达65.38%。其中5例心血管畸形的胎儿羊水检测结果,合并染色体异常的有2例,其中21-三体1例,22q11.2缺失1例。结论:①产前超声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可重复的产前检查方法,孕妇易接受,临床上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准确率较高。②大部分胎儿心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可于孕期明确诊断。四腔心切面是心脏超声检查的基本切面,可以排除大部分心血管畸形,但需结合其他切面防止漏诊,孕期畸形检出率最高孕周在18-24周,孕晚期需再次复查心脏超声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③胎儿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孕妇高龄及既往异常妊娠史与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生率有相关性。胎儿心血管畸形常合并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最常合并的心外畸形为消化系统畸形、泌尿系统畸形,21-三体及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与胎儿心血管畸形具有相关性,怀疑有心血管畸形的孕妇应注意其他器官的扫查,避免漏诊心外畸形,并结合染色体筛查进一步明确诊断。④综合超声影像学及染色体检测结果,可以明确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并在遗传咨询中得到明确的建议,有利于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心血管畸形胎儿可尽早终止妊娠,无染色体异常且轻微畸形的胎儿可争取早期治疗,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目标。

童惠平,纪莉[6](2009)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7例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中23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或随访确诊,其中单心房、单心室3例,法乐四联症5例,大动脉转位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例,心肌肥厚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卵圆孔过大2例,主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心外畸形10例,其中脊柱裂3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3例,颈淋巴管囊肿1例,无脑儿1例,胸、腹壁缺损2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严重先心病,通过对胎儿时期心脏及心外畸形的全面了解,对临床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朱琦,杨太珠,罗红,郭文琪,杨帆[7](2003)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的初步体会》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6 5 2例 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结果 发现胎儿心脏异常 83例 (12 .7% ) ,其中疑诊或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2 9例 (4.4 % ) ,成功随访及病检证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 5例 ,产后超声检查发现 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 ,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 10 % ;另外 ,漏诊 1例室间隔缺损 ,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小室间隔缺损 ,为假阴性 1例 ,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 3.4 %。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 ,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尚甜甜[8](2020)在《胎儿期肾脏囊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泌尿系统畸形是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常见疾病,泌尿系畸形可以造成婴幼儿期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胎儿泌尿系统检查为产前检查的重要项目。肾脏囊性结构改变是胎儿期较常见的肾脏结构畸形,也是儿童期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任何原因导致的肾小管发育异常都可以引起原尿积聚,导致局部组织膨胀,囊肿形成,从而形成肾脏囊性病变,影响胎儿生命健康。肾脏囊性疾病病因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及预后大不相同,因此及早产前诊断查明病因,规避致残、致死性缺陷患儿出生尤为重要[1]。超声检查是孕早期及孕中期主要的检查手段,根据美国妇产科超声诊断学标准[2],胎儿肾脏囊性疾病按Potter分型可分为四种。因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肾脏异常通常为孕妇就诊的首要原因,所以Potter分型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它对各类导致胎儿期肾脏囊性改变的疾病并不能完全概括,不能反映病因和胎儿预后,存在较大局限性。临床上,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遗传性肾脏疾病,为Potter分型中的PotterⅠ型常染色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和PotterⅢ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3];而导致肾脏多囊样改变的疾病有很多种,可伴或不伴有其他系统畸形,如Meckel-Gruber综合征可出现肾脏增大、肾脏回声增强合并多个小囊肿,同时合并脑膨出和多指(趾)畸形;17q12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常表现为肾实质回声增强、肾脏多囊样改变,合并先天性膈疝、梅干腹综合征等;对于此类综合征疾病,临床胎儿超声检查易于区分;而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肾盂输尿管狭窄导致的肾脏多囊、肾脏Wilms肿瘤、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可仅表现为肾脏多囊样改变,临床胎儿超声检查难以鉴别,影像学分型困难。因此,遗传学检查成为肾脏多囊样病变产前诊断的重要补充。肾脏囊性疾病在80%的婴儿、72%的儿童和80%的成人组中发现了遗传原因[4],非成人型囊型肾病的基因目前常见的有NPHP纤毛相关基因(共8个)、结节硬化症基因TSC1和TSC2、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致病基因PKHD1、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致病基因PKD1、PKD2、HNF1B等。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遗传学检查逐渐成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方式,胎儿期肾脏囊性疾病在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我们收集河南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胎儿期肾脏囊性病变患者,综合分析胎儿影像学检查结果、家族史、结合遗传学检测结果,探寻产前遗传学诊断对于该疾病临床处理的意义。目的:对本产前中心肾脏囊性病变(不伴其他系统结构畸形,超声软标不排除在外)的胎儿进行单中心病例总结分析;探讨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对该疾病病因诊断、胎儿预后指导、遗传咨询等临床问题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胎儿肾脏囊性疾病至河南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48个病例,去除13例拒绝行遗传学检查。在充分告知产前检查风险及局限性后,征得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医疗文件,孕18-28周行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孕28周(不含28周)以上行超声引导下脐血穿刺。35个病例中,3个病例仅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7个病例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检查,25个病例仅行CMA分析,5个病例进一步行临床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CMA用美国Aglient公司芯片对样本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检测,用Agilent Cyto Genomics软件对芯片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00kb的染色体片段重复或缺失进行分析。临床WES采用Clear Seq Inherited Disease panel试剂盒用于捕获2,742种已知疾病相关基因;Hiseq X Ten(Illumina,San Diego,CA)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将测试所得数据与GRCh37/hg19比对定位,由Next GENe软件(Soft Genetics,State College,PA)分析生成BAM和VCF文件;Ingenuity Variant Analysis进行变异注释,对WES分析为致病和可疑致病的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家系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CMA检测共发现胎儿17 q12微缺失综合征者共2例,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单基因突变肾病2例。其中17 q12微缺失综合征缺失片段1351kb,缺失区域与肾囊肿和糖尿病综合征致病区域部分重叠(chr17:34815072-36215917),但均包含AATF、ACACA、C1orf78、DDX52、DHRS11、DUSP14、GGNBP2、HNF1B、LHX1、MRM1、MYO19、PIGW、SYNRG、TADA2A、ZNHIT3共15个基因。2例17 q12微缺失均为胎儿新发突变;经遗传咨询,2例胎儿家庭均选择终止妊娠。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1个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家系和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家系: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胎儿NPHS1基因存在c.1440+1 G>A剪接位点杂合突变和c.925G>T(p.E309)杂合无义突变;c.1440+1 G>A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c.925G>T(p.E309)为未报道过的致病性位点。Sanger测序及父母亲代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胎儿母亲NPHS1基因存在c.1440+1 G>A杂合突变,胎儿父亲NPHS1基因存在c.925G>T(p.E309)杂合无义突变。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为严重致死性疾病,经遗传咨询,孕妇家庭选择终止妊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胎儿PKD1基因存在c.6878C>T(p.P2293L)错义杂合突变;经遗传学家系分析胎儿父亲及奶奶PKD1基因存在相同突变,且均有双侧多囊肾超声表现;胎儿母亲为野生型。经遗传咨询,该家庭选择继续妊娠;随访至出生后1年,患儿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胎儿期囊性肾病进行CMA及高通量测序分析有利于在影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病因,检出严重致残及致死性先天性肾病,为妊娠结局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我们的总体检出率低于部分文献报道,可能与入组标准不同和样本量少有关。

冯京华,汪洪斌,张丽[9](2019)在《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12月7703例产科筛查患者,采用超声四切面法(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筛查胎儿心脏,怀疑心脏畸形20例转诊上级医院,予以随访记录。结果 7703例胎儿中,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20例,漏诊3例,误诊3例,灵敏度85%、特异度99%。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四切面法能够筛出绝大部分心脏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应倩[10](2017)在《STIC技术在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标 分析运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评估圆锥动脉干畸形(CTD)胎儿和主动脉弓畸形胎儿重要心脏径线的可行性,并运用STIC技术对这两类复杂先心胎儿的心功能进行分析,探索这两类先心是否对胎儿心功能造成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STIC技术分别测量CTD胎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主动脉弓畸形胎儿主动脉弓各段内径,测量结果与二维超声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并检测运用STIC技术测量的组内一致性和组间一致性。再综合运用二维超声和STIC对两类胎儿进行心功能分析,了解其心功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中CTD胎儿STIC图像肺动脉显示率为88.7%(47/53)。运用STIC测量肺动脉瓣环(PV)、肺动脉总干(MPA)、左肺动脉(LPA)及右肺动脉(RPA)的组内ICC值分别为:0.885、0.893、0.762和0.609,组间ICC值分别为0.955,0.953,0.809和0.722。Pearson分析显示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值具有很高的相关性(PV,MPA,LPA和RPA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4,0.930,0.818和0.765,P均小于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对于四个指标,均只有4.3%(2/47)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STIC对心功能的分析结果显示,CTD胎儿肺动脉发育明显较正常胎儿落后(P<0.01)。两组心室横径无明显差异。CTD胎儿二尖瓣瓣环位移较正常胎儿低。另外,CTD胎儿心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左、右心室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较正常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TD胎儿左心SV和EF低于右心。第二部分中运用STIC对主动脉弓畸形胎儿进行内径测量的成功率为80%(32/40)。运用STIC测量升主动脉(AAO)、主动脉弓横部(TAA)、主动脉弓峡部(AoI)及降主动脉(DAO)的组内一致性的ICC值分别是0.975、0.969、0.977和0.931,组间一致性ICC值分别为0.986,0.977,0.982和0.977。Pearson分析显示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值具有很高的相关性(AAO,TAA,AoI和DAO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4,0.966,0.978,0.949,P均小于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对于升主动脉和弓峡部,所有点均落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对于弓横部和降主动脉,均只有3.0%(1/33)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对主动脉弓畸形胎儿进行心功能分析显示,胎儿的心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但FS和EF均低于正常胎儿。其中梗阻型病变胎儿主动脉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胎儿(P<0.01),PA/AO较正常胎儿大,病例组胎儿有右心增大表现,左右心室发育不平衡。非梗阻型病变胎儿主、肺动脉发育均较正常胎儿落后(P<0.05),左、右室横径及容积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室容积指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STIC技术测量CTD胎儿肺动脉内径和主动脉弓畸形胎儿主动脉弓各段内径具有高的成像率和重复性,且与二维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协助这两类胎儿的产前评估。两组胎儿的心功能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二、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厚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厚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一)仪器
        (二)超声检查
        1. 胎儿常规超声检查:
        2. 胎儿脊柱的超声扫查:
        (三)随访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孕妇及胎儿一般临床资料
    二、半椎体分类及合并畸形情况
    三、半椎体超声声像图特征
    四、随访情况
讨论
    一、脊柱的胚胎发育及半椎体病因
    二、半椎体的分类及预后
    三、半椎体的产前诊断
    四、半椎体的鉴别诊断
    五、合并畸形情况分析

(3)多切面多种手法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及方法
    1.3 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超声五切面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
    2.2 临床追踪随访及胎儿尸检结果
3 讨论

(5)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原理、方法
        2.2.1 仪器
        2.2.2 超声成像原理
        2.2.3 方法
    2.3 追踪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胎儿正常心血管系统超声表现
    3.2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与分布
        3.2.1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及其各类畸形分布情况
        3.2.2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高危因素
        3.2.3 胎儿心血管畸形与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3.2.4 胎儿心血管畸形超声诊断孕周
    3.3 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主要影像图特征
第4章 讨论
    4.1 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的应用
    4.2 常见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超声诊断探讨
    4.3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与心外畸形的相关性
    4.4 胎儿心血管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第6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的初步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胎儿先心病的超声心动图筛查
    3.2 胎儿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

(8)胎儿期肾脏囊性疾病的产前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入组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标本采集
        2.3.2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2.3.3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2.3.4 临床WES检测及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CMA分析结果
    3.2 临床WES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STIC技术在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对照表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 运用STIC技术评估CTD胎儿肺动脉发育及其对心功能影响的可行性研究
        (一) 运用STIC技术测量CTD胎儿肺动脉发育的可行性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二) 运用STIC技术评估CTD对胎儿心功能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运用STIC技术测量主动脉弓畸形胎儿主动脉弓内径及其对心功能影响的可行性研究
        (一) 运用STIC技术测量主动脉弓畸形胎儿主动脉弓内径的可行性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二) 运用STIC技术评估主动脉弓畸形对胎儿心功能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英文全文
    Introduction
    Part Ⅰ Prenatal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and cardiac function by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in conotruncal defects
        Part ⅠA Prenatal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by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in conotruncal defects
        1.Subjects and Methods
        2.Results
        3.Discussions
        4.Conclusions
        Part ⅠB Evaluation of fetal cardiac function in conotruncal defects with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1.Subjects and Methods
        2.Results
        3.Discussion
        4.Conclusions
    Part Ⅱ Feasibility of measuring aortic arch diameters and evaluating cardiac function using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in aortic arch anomalies
        Part ⅡA Feasibility of measuring aortic arch diameters by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in aortic arch anomalies
        1.Subjects and Methods
        2.Results
        3.Discussions
        4.Conclusions
        Part ⅡB Evaluation of fetal cardiac function in aortic arch anomalies with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
        1.Subjects and Methods
        2.Results
        3.Discussion
        4.Conclusions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四、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厚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的价值[J]. 季春亚,殷林亮,邓学东,杨忠.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12)
  • [2]儿童心肌肥厚的超声诊断与病因探讨[J]. 刘倩君,胡原,孟慧娴,陈文娟.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7)
  • [3]多切面多种手法快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J]. 冯冬敏,王锋润,肖善榕,王健清,黄建. 广东医学, 2017(S2)
  • [4]超声五切面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J]. 栾泽东,张晓平,刘亚琴,王晓燕,邹艳丽,战克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9)
  • [5]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D]. 王佳. 吉林大学, 2012(10)
  • [6]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分析[J]. 童惠平,纪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03)
  • [7]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的初步体会[J]. 朱琦,杨太珠,罗红,郭文琪,杨帆.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1)
  • [8]胎儿期肾脏囊性疾病的产前诊断[D]. 尚甜甜. 河南大学, 2020(03)
  • [9]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体会[J]. 冯京华,汪洪斌,张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9(16)
  • [10]STIC技术在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D]. 应倩.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胎儿先天性心肌肥大1例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