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发会议称电子商务增长强劲

贸发会议称电子商务增长强劲

一、UNCTAD称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强劲(论文文献综述)

江小涓,靳景[1](2022)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占国民经济比重上升;国际贸易疫情之后先行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数字贸易表现突出。"十四五"时期,结合规划测算,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超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先的数字创新企业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5年,数字新消费空间创造、数字生产加速发展、数字资源的开发投资与数字技术产业化、数字全球化机遇将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向前发展。

李俊,李西林,王拓[2](2021)在《数字贸易概念内涵、发展态势与应对建议》文中指出在美国及OCED等国家和机构对数字贸易概念界定基础上,结合中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界的探索,文章认为数字贸易包括数字化贸易和贸易数字化两部分,与数字服务贸易和数字货物贸易、数字交付贸易和数字订购贸易形成对应关系。文章分别对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格局与趋势、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在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的贸易数字化领域优势突出,但在以新型数字服务为代表的数字化贸易领域短板突出,即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未来,中国应加大数字平台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大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力度,抢占数字经济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赵宇捷[3](2021)在《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后,全球掀起了数字经济浪潮,“数字化”重塑全球产业布局的重心,在服务贸易上尤为凸显。在发达国家的引导下,全球逐渐产生“服务型经济”的新格局,数字技术极速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使得数字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及更长远时期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与印度同在金砖国家之列,同拥有富饶的资源和价格低廉的人力资本,印度的产业布局长期着重于服务贸易,中国后来居上,实现了服务贸易规模的飞速发展,两国存在长期的竞合关系。但目前对于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较少,因此,为了找到我国与印度数字服务贸易存在的差距,以提升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对中印数字贸易竞争力展开研究是必要的。鉴于此,本文以中印数字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结合指数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对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对比并分析,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文章对数字服务贸易和产业竞争力进行概念界定,并梳理了相关文献。其次,从总量、结构和发展环境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中印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占比较印度略低,贸易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但拥有更良好的发展环境,且发展趋势良好。之后,文章建立指标体系,由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组成,对比分析两国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发现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但整体竞争力水平低于印度,但发展趋势更佳。两国也存在相似之处,如知识产权使用费竞争力较弱,且没有明显扭转为竞争力增长的趋势。此后,文章先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发现城市化水平、互联网使用率、研发强度、人均GDP、货物贸易出口的提升均会促进中印两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开放度对两国体现出一定差异。之后选取16个国家数字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分析,并参照发达经济体进行国别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中印所属的发展中经济体,合理引入外资对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更有力,而发达经济体则更受益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政策性建议,为发展我国数字服务贸易提出一些思考。

江帅[4](2021)在《中巴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文中认为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更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而且在南亚地缘格局中,巴基斯坦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战略角色。此种背景下,中巴经贸合作不仅仅是夯实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也有利于巴基斯坦弥补自身国家发展、能力建设的短板,更对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维持总体平衡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中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中巴贸易潜力实现的非效率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如何挖掘中巴目前暂未实现的贸易潜力,如何推进中巴贸易更加深入的合作以及如何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本论文所要探索的。首先,论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同时以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兴贸易理论为基础,梳理了中巴经贸发展历程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以及双边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中巴贸易现状存在如下特点:贸易总量呈阶段性递增、中巴贸易产品互补性强。其次,对中巴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定性分析,得出两国的人口、经济规模、国际环境等均对其产生影响的结果,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巴未来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初步分析。结合以上内容得出中巴贸易存在如下问题:中巴贸易规模较小、中巴贸易顺差大、巴基斯坦经贸投资环境不佳,巴基斯坦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巴贸易的因素展开了分析,以中国与多国之间的贸易数据作为参照,选取了传统贸易影响因素:人均GDP、两国人口数量、地理距离,以及人为影响因素:金融自由度、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班轮运输指数和是否签订自贸协定,通过实证结果得出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人均GDP和人口数量都对贸易有正向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数量对贸易影响更加显着,而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会对贸易产生抑制作用。中巴两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会促进双边贸易发展,而金融自由度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贸易额的增长,这一点和巴基斯坦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有关;投资自由度、货币自由度以及班轮运输指数都对贸易产生显着的推动作用。经过计算,中巴之间的未来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且有待开发部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最后,论文在实证研究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进中巴自由贸易,降低关税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正确引导中巴投资合作,兴建产业园区;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商贸发展。

张佳宁[5](2021)在《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商业贸易领域,逐渐演变为以互联网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数字贸易,从而带动全球贸易形势的创新变革和产品服务的更新换代。但是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在国际上未有统一的定义、规则和统计标准,对于欲要塑造和把握数字贸易未来发展的国家来说,制定数字贸易规则和确定国际统一标准的测度统计是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的,因此数字贸易引起了全球学者们的注意和广泛讨论。此外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数字贸易强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美国在发展数字贸易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处于数字贸易低起点阶段的中国具有借鉴价值。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印度,数字贸易整体发展水平优于中国,因此将印度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汲取印度先进发展经验,更好地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思路,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基于TISMOS数据库,整理计算出在跨境交付模式下的数字贸易类别,从数字贸易发展现状、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和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三大方面比较分析中国、美国、印度三国的数字贸易发展概况和竞争力水平,找出中国与美国和印度数字贸易发展的差距和原因。首先,本文介绍、对比分析了三国从2005年到2017年的数字贸易规模状况、数字贸易分行业出口结构;其次,本文借助国际竞争力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三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对三个国家分别构建计量模型,对影响其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数字贸易产业起步晚,贸易总额不及美国和印度,并且数字贸易出口能力弱,主要依赖进口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始终保持贸易逆差;而美国和印度数字贸易一直是顺差,进出口发展相对平衡。在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不如美国和印度,仍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且空间较大,逐步缩小与美、印两国的差距。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以及技术、贸易和其他业务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他数字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不如美国和印度,说明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研究有待提高,应该积极学习美国和印度的经验长处。在整体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方面,三国的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和数字贸易开放度和服务贸易出口额两个因素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对于提高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明显影响,这说明中国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支出,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进而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核心网络技术差距,提升数字贸易竞争力。人均GDP对美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明显积极作用,知识产权接收使用率和固定宽带接入量是对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积极影响的两大因素,但从长期来看,人均GDP对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无多大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谢雨蓉[6](2020)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与手段,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维度,其中一些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抓住主要维度、聚焦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在推进进程中,参与主体、推进机制、表现形式等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物流的空间拓展、方式变革与形态演化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调整变化,既有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等都在重塑之中,必将引发国际物流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骤然改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合作新平台。国际物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也受到这一全球化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中国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变化,做出积极应对,调整国际物流发展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也为中国积极融入和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维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全球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维度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总结历史规律,并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在各个维度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建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奠定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大航海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分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第一阶段全球化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依靠暴力与资本推进,形成了根植于殖民地经济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地理大发现,这一阶段全球化建立了资本推动、暴力维护的海洋运输体系,大航海将国际航线网络由地中海拓展至全球;第二阶段全球化至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立了发达国家主导、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垂直化、专门化国际分工,在全球形成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在这一阶段的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掌控着全球物流资源与市场,集装箱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国际物流中心伴随全球产业转移,在太平洋沿岸兴起;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仍在推进之中,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化迈入多元共治与互利共赢时代,大规模的多边贸易合作转向以巨型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国际物流格局加快调整,资源重配、市场重构、区域内需求快速增长、业态模式多元化发展将推动建立新的规则体系,也为后发国家参与规则制定创造了机遇。第三,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新阶段下的新范式,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作为倡议的发出者,主动推动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带动欧亚大陆中间欠发达地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将形成海陆双向发展格局。在海运物流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应着力寻求国际物流陆向突破,构建陆路物流大通道,统一陆路国际物流规则,以此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之一。第四,提出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发展。在四维分析框架下,梳理了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识别了关键因素、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研究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围绕关键因素的竞争博弈,并从加快技术与模式创新,统一规则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思路。第五,围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稳步推进海运发展、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应对策略,从中欧班列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和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体现在:(1)从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2)拓展了研究国际物流问题的时空视角:时间上,在经济全球化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分阶段系统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空间上,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从传统海运领域拓展到海陆两个方向、两大空间。(3)运用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在稳步推动海运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带一路”陆路物流突破的应对策略。(4)提出围绕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的博弈行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陈玉婷[7](2020)在《经济类文本名词化结构的英汉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基于《新兴市场大趋势》的翻译实践报告,该书属于经济类型文本,正式程度较高,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动词名词化结构,而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学者们对名词化结构的分类不能完全解释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实践中名词化结构所在的语境以及其与其它词汇的搭配,对名词化结构进行重新分类,并且探讨不同的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未来二十年,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密切注意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亚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许多地区的新兴市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例如贫困﹑不平等﹑社会治理薄弱和基础设施不足。《新兴市场大趋势》一书介绍了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该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状况。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该翻译项目的简要介绍,包括源文本和作者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工作、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第三部分是这篇报告的主要部分,作者讨论了不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并举例以佐证其观点。第四部分是针对本次翻译实践得出的结论。通常,动词名词化结构可以译为动词或者名词,本报告的目的在于探究在何种情况下动词名词化结构应该译为动词、何种情况下该译为名词。分析发现,当动词名词化结构用作术语或与实义动词搭配时,通常译成名词或名词短语;当动词名词化结构被用在“动词名词化+介词+名词/名词短语”结构中或者与乏词义动词搭配时,动词名词化结构通常被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的动词。“动词名词化+介词+名词/名词短语”结构通常可译为主谓结构或者动宾结构,具体取决于动词名词化词语与名词/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

黄嘉瑜[8](2020)在《周边格局中的中国 ——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重心不断向东转移,全球利益格局持续向板块网络结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经过改革开放后持续多年发展,中国发展模式越来越成为了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崛起的典范,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重大方面越来越被世界关注。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赢得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在国家治理、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新理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周边甚至是全球众多国家。在全球利益格局向“板块网络”结构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立足于中国在区域内快速崛起的事实,着重研究‘中国是否成为了周边格局中的“中心”国家?’这一重大问题。首先,本文在理论上对相关概念及其界定标准进行了梳理,这是本文得以展开的理论基础。第一,厘清“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各自的内涵,从理论上证明是否存在着“边缘”国家成为“中心”国家的可能性?第二,“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究竟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中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的影响如何——是只有负面的,还是也存在着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同样,随着全球利益格局向“板块网络”结构转化,区域格局中的“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是否也同样适用上述分析?第三,为说明中国在周边格局中是否成为“中心”国家,也需要明确“周边格局”这一概念。“周边”究竟包括了哪些国家?只有合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从理论上解决“中国是否成为了周边格局中‘中心’国家”这一问题。其次,结合经典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得出“中国在周边格局中正在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的结论。中国经济在周边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加深,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在周边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不断融入区域价值链并对其进行重塑;地缘通道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地缘通道网络;中国成为了周边贸易的中心,中国成为周边国家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双边贸易的地理结构趋向平衡,并且在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依赖逐渐增加;在国际金融方面,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扮演着周边地区金融稳定器的角色,同时中国发起和倡议的国际金融组织在周边地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形成了以周边地区为重点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相对应地中国也逐渐成为了周边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心。但在另一方面,与传统“中心”国家相比,中国尚存一定的差距,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在周边格局中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在周边格局中中国仍然处于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但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兼顾承担相应的区域责任,为周边国家提供相应的区域公共产品,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责、权、利意识也更为清晰,也更加重视多边规则,供给区域公共产品是中国在周边格局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已有一些颇值关注的典型案例。最后,中国在周边格局中实现从“边缘”向“中心”跨越的过程中,取得了超越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成绩,但背后同样交织着更加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周边国家给中国的压力,也有周边国家背后的全球性大国给中国制造的外部压力。大国压力与周边压力相互交织,促使中国不仅要处理好和周边国家间的双边关系,更要从全球层面来经略周边。“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破解中国当前周边外交面临的困局,以确保中国在周边格局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节奏。第一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周边格局中中国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可能性;其次,结合中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现实,得出了“中国在周边格局中正在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的结论;然后,中国不仅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在周边“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区域责任;最后,梳理了中国从“边缘”走向“中心”过程中遇到的困局及破解。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根据本文前四章的分析得出了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张雪[9](2020)在《电子商务对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出现高潮,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但长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很多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则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如何解决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成为学术界争相探讨的问题。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电子商务对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首先,本文从贸易成本、企业创新和价值链环节升级三个角度出发,在理论层面构建了电子商务提升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大大降低贸易成本,通过倒逼效应促进企业创新,并基于其特有的消费者反馈驱动链促进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最终达到提升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目的;然后,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应用能力、贸易便利程度和物流基础四个方面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利用来自世界银行和万国邮政联盟的数据,测算了2006-2014年36个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并分析样本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此外,本文利用WIO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出该36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金融支持、政府支持、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和进出口额作为控制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中低等收入国家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等收入国家的促进作用不显着;最后,在结论基础上,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投资、法律法规和鼓励外商投资四个方面为各国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给出建议以促进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杨涵钦[10](2020)在《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数字贸易作为一种在数字经济时代诞生的新型的贸易方式,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在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数字贸易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状况。接着根据钻石模型理论,从数字贸易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政府以及机会这六个要素层面选取了共计14个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影响一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排名在所选取的46个样本国家中为第30位,综合竞争实力相对较弱;影响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为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字贸易基础设施、物流绩效、商业环境、法律政策环境、数字治理竞争力。最后,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与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通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绩效水平,优化数字贸易商业环境,加快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政策制定,以及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能力等措施来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UNCTAD称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强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NCTAD称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强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数字经济增长态势
    (一)数字经济持续增长,比重上升
        1. 数字经济快速增长
        2. 中国数字经济排名进入世界前十位
    (二)数字经济结构分析
        1、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2. 数字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
二、数字贸易增长迅速速,成为疫后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
    (一)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先行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二)数字贸易发展迅速表现突出
        1、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地位上升
        2. 服务贸易数字化程度显着提高
    (三)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数字贸易平台化趋势明显
三、“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一)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利条件
    (二)数字经济增长预测
    (三)数字技术创造新消费空间
    (四)数字投资、数字技术产业化和数字制造快速推进
    (五)用好数字全球化机遇,提升我国技术和产业竞争力

(2)数字贸易概念内涵、发展态势与应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贸易概念与内涵
    (一)本文对数字贸易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二)不同场景对数字贸易关注重点应有侧重
    (三)不同分类体系下的数字贸易主要业态及对应关系
二、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基本态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二)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加速发展
    (三)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显着优势
    (四)数字平台居于主导地位
    (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强劲
    (六)数字贸易规则加速酝酿
三、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数字贸易总体实力亟待提升
    (二)数字经济国际化水平不高
    (三)数字贸易相关服务业开放不足
    (四)数字贸易领域治理亟待完善
    (五)数字贸易企业“出海”面临障碍
四、促进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发展数字贸易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自主研发,抢占数字贸易竞争高地
    (三)搭建发展平台,不断完善数字贸易平台体系
    (四)扩大市场开放,持续增强数字贸易发展动能
    (五)拓展海外市场,稳步推进数字贸易企业国际布局
    (六)加强数据治理,构建跨境数据流动合作圈

(3)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
        2.1.2 产业竞争力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2.2 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2.2.3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3章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现状比较分析
    3.1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总量比较分析
        3.1.1 进出口额比较分析
        3.1.2 贸易差额及出口增长率比较分析
    3.2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相关产业比较分析
        3.2.1 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3.2.2 结构现状比较分析
    3.3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比较分析
        3.3.1 数字经济环境比较分析
        3.3.2 商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第4章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4.1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选取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4.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4.1.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4.2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4.2.1 基于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3 基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4.3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4.3.1 金融与保险服务
        4.3.2 知识产权使用费
        4.3.3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4.3.4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5 其他商业服务
        4.3.6 指标综合比较
第5章 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5.1.1 研究设计
        5.1.2 主成分回归分析
    5.2 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多元回归分析
        5.2.4 稳健性检验
    5.3 实证研究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4)中巴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贸易理论概述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一、相对优势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 贸易理论新发展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显性比较优势理论
        三、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巴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历程
        二、中国与巴基斯坦对外贸易状况
        三、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状况
    第二节 中巴贸易影响因素和潜力初步分析
        一、中巴贸易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二、中巴贸易潜力分析
        三、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巴贸易影响因素与潜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基础
        二、模型建立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实证分析与潜力测算
        一、模型适用性检验
        二、模型实证
        三、潜力测算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推进中巴自由贸易,降低关税水平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
        三、正确引导中巴投资合作,兴建产业园区
        四、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商贸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5)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字贸易文献综述
        1.2.2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本文难点
第2章 数字贸易规模测度方法
    2.1 OECD-WTO数字贸易指标框架
    2.2 北美数字贸易指标测量体系
    2.3 本研究的数字贸易统计方法
第3章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发展状况
    3.1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1.1 中国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1.2 中国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2 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2.1 美国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2.2 美国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3 印度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3.1 印度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3.2 印度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4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3.4.1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总额比较
        3.4.2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出口结构比较
        3.4.3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依存度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印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与比较
    4.1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 国际市场占有率测度与比较分析
        4.2.1 总体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分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4.3 竞争优势指数测度与比较分析
        4.3.1 总体竞争优势指数
        4.3.2 分行业竞争优势指数
    4.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与比较分析
        4.4.1 总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4.2 分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印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钻石模型”的数字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5.1.1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5.1.2 模型的构建
    5.2 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逐步回归分析
        5.2.2 误差修正模型
        5.2.3 回归结果分析
    5.3 美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逐步回归法
        5.3.2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5.3.3 回归结果分析
    5.4 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逐步回归分析
        5.4.2 误差修正模型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
        1.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格局的改变
        1.1.3 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国际物流秩序的重塑
        1.1.4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变革的推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2.1.2 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
        2.1.3 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2.1.4 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经济全球化相关研究
        2.2.2 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
    2.3 既有文献对本文的贡献
    2.4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概念
        3.1.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3.1.2 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
    3.2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维度
        3.2.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3.2.2 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维度
    3.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
        3.3.1 治理结构维度的影响
        3.3.2 空间格局维度的影响
        3.3.3 科学技术维度的影响
        3.3.4 规则体系维度的影响
        3.3.5 四个维度的交叉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1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4.1.1 治理结构——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与掠夺
        4.1.2 空间格局——殖民经济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4.1.3 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西方生产力与军事力量
        4.1.4 规则体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4.2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4.2.1 治理结构——依靠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争夺海上战略通道
        4.2.2 空间格局——地中海贸易区扩张与两洋港口的兴衰
        4.2.3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等技术的发展
        4.2.4 规则体系——西方海权论思想与物流现代市场运行模式初现
    4.3 本章小结
5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5.1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5.1.1 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5.1.2 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5.1.3 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垂直专业化产业分工
        5.1.4 规则体系——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5.2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5.2.1 治理结构——国际资本深度参与国际通道、枢纽之间的竞争
        5.2.2 空间格局——亚太物流市场扩张与国际航运中心崛起
        5.2.3 科学技术——集装箱运输建立全新的国际物流运行体系
        5.2.4 规则体系——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不断发展完善
    5.3 本章小结
6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6.1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6.1.1 治理结构——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
        6.1.2 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三大生产网络独立性提高
        6.1.3 科学技术——工业4.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1.4 规则体系——新型经贸规则正在构建之中
    6.2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6.2.1 治理结构——国际物流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与市场重构
        6.2.2 空间格局——国际物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内较快增长
        6.2.3 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推动国际物流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6.2.4 规则体系——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国际规则亟待建立完善
    6.3 本章小结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7.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7.1.1 治理结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2 空间格局——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
        7.1.3 科学技术——5G与新技术相互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7.1.4 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区域经贸规则建立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7.2.1 治理结构——市场为主体、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7.2.2 空间格局——构建海陆双向物流大通道
        7.2.3 科学技术——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7.2.4 规则体系——推动陆路物流规则统一与完善
    7.3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7.3.1 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7.3.2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寻求陆向突破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策略
    8.1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8.1.1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8.1.2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陆路物流中的骨干作用
        8.1.3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载体作用
    8.2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2.1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8.2.2 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8.2.3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8.2.4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3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调发展
        8.3.1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作互补
        8.3.2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竞争博弈
    8.4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创新
    8.5 中欧班列国际规则的统一与完善
    8.6 本章小结
9 中国在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9.1 中欧班列发展的对策建议
    9.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3 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10.1.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0.1.2 主要结论
    10.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欧班列到发欧洲国家的主要线路情况
附录 B 中欧班列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C 中欧班列问卷调查受访专家情况
附录 D 班列企业与班轮公司运价及政府最优补贴决策求解过程
附录 E 正文中专有名词简称、译文及缩写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经济类文本名词化结构的英汉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1.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writer
    1.3 Reasons for selecting the source text
2.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1 Schedule
        2.1.2 Parallel texts
        2.1.3 Translation Principle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3.CASE ANALYSIS
    3.1 An Overview of Nominalization
        3.1.1 Definition and Functions of Nominalization
        3.1.2 Classification of VN structure
    3.2 Translation of VN Structure
        3.2.1 Terminology
        3.2.2 Non-terminology
4.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Appendix C
    Appendix D

(8)周边格局中的中国 ——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利益格局的板块网络结构与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二)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整体提升与区域主义相互促进
        (三)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融入区域生产网络
        (四)区域内中国的快速崛起与中国承担起相应区域责任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边缘”走向“中心”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的关系
        一、悲观论:“中心”对“边缘”的盘剥
        二、乐观论:“中心”对“边缘”的溢出
        三、从悲观到乐观的态度转变
    第三节 全球利益格局的“板块网络”结构
        一、全球利益格局向“板块网络”结构发展
        二、“板块网络”结构下的地缘关系: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三、“板块网络”结构下的中国定位:“边缘”还是“中心”
        四、“板块网络”结构下的中国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四节 “板块网络”结构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
        一、中国“周边”的概念界定
        二、国际经济视角下中国在周边格局中的定位
        三、国际政治视角下中国在周边格局中的定位
第二章 中国正在成为周边格局中的中心国家
    第一节 中国提升在周边经济格局中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增速快且维持稳定
        二、经济总量在周边经济中的重要性逐年增加
        三、融入区域价值链并对其进行重塑
    第二节 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地缘通道网络
        一、中国边境口岸体系四通八达,涉及多个周边国家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管道运输、航空运输通道现状
    第三节 中国成为周边贸易中心
        一、中国成为周边越来越重要的双边贸易伙伴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双边贸易地理结构趋于均衡
        三、周边国家对中国技术依赖逐渐增加
    第四节 中国成为周边地区金融主导力量
        一、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地区的金融稳定力量
        二、中国发起和倡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节 中国成为周边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轮轴”
        一、中国成为周边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心
        二、周边是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重点
第三章 中国走向周边格局“中心”的责任:区域公共产品供给
    第一节 中国角色转变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
        一、周边格局角色转变是中国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内在动力
        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相契合
    第二节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缺失与中国的合理补充
        一、周边地区的公共产品存在供需矛盾
        二、中国对霸权国主导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补充与超越
        三、地区认同的缺失与命运共同体理念
    第三节 中国参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
        一、上海合作组织
        二、周边命运共同体
第四章 中国走向周边格局“中心”遇到的困局及破解
    第一节 中国走向周边格局“中心”过程中遇到的外交困局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边海争端问题
        二、大国战略博弈问题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
    第二节 以“一带一路”破解中国走向“中心”的外交困局
        一、“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二、“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地缘政治经济重构
        三、“一带一路”加速对区域价值链的重塑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逻辑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一)加速中国在周边格局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政策建议
        (二)加强中国同周边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1995-2018年LALL分类下周边国家自中国进口额
附录2 :1995-2018年LALL分类下周边国家向中国出口额
致谢

(9)电子商务对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1.2.2 电子商务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
        1.2.3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算
        1.2.4 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
        1.2.5 文献简评
    1.3 研究过程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框架
    2.1 电子商务的界定
        2.1.1 OECD对电子商务的界定
        2.1.2 本文对电子商务的界定
    2.2 电子商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
        2.2.1 电子商务降低参与国贸易成本
        2.2.2 电子商务促进参与国企业创新
        2.2.3 电子商务驱动价值链环节升级
3 电子商务指数构建与发展现状
    3.1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构建
        3.1.1 指标选取
        3.1.2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3.1.3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可靠性分析
    3.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2.1 高等收入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2.2 中低等收入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4 实证分析
    4.1 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
        4.1.1 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的测算方法
        4.1.2 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参与度现状分析
    4.2 电子商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设计
        4.2.2 变量选取
        4.2.3 前期检验
        4.2.4 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6-2014年36国电子商务指数测算结果
附录2 2000-2014年36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测算结果
附录3 2000-2014年36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测算结果
后记

(10)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数字经济
        1.2.2 电子商务
        1.2.3 数字贸易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价值链理论
        2.1.2 交易成本理论
        2.1.3 钻石模型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数字贸易发展状况
    3.1 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1.1 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3.1.2 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3.1.3 数字技术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影响
    3.2 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 数字贸易交易规模迅速增长
        3.2.2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
        3.2.3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潜力巨大
        3.2.4 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3.3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状况
        3.3.1 我国数字贸易规模稳步提升
        3.3.2 数字贸易领域投入增长带来数字红利
        3.3.3 数字贸易利好政策不断
        3.3.4 数字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
第4章 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生产要素
    4.2 需求条件
    4.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4.4 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
    4.5 政府政策
    4.6 机遇
第5章 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数学模型
    5.3 实证研究
        5.3.1 数据选取
        5.3.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5.3.3 主成分提取
        5.3.4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5.3.5 计算公共因子得分
        5.3.6 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5.4.2 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6章 提升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6.2 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6.3 提升物流绩效水平
    6.4 优化数字贸易商业环境
    6.5 加快相关法律政策制定
    6.6 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能力
        6.6.1 完善数字贸易统计制度,扩大数据开放共享程度
        6.6.2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UNCTAD称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强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江小涓,靳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2(01)
  • [2]数字贸易概念内涵、发展态势与应对建议[J]. 李俊,李西林,王拓. 国际贸易, 2021(05)
  • [3]中印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D]. 赵宇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4]中巴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D]. 江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 张佳宁. 东华大学, 2021(10)
  • [6]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谢雨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7]经济类文本名词化结构的英汉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陈玉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周边格局中的中国 ——从“边缘”到“中心”的跨越[D]. 黄嘉瑜. 外交学院, 2020(08)
  • [9]电子商务对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D]. 张雪.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10]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涵钦.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贸发会议称电子商务增长强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