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例

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例

一、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范本(论文文献综述)

朱国庆,王润斌[1](2021)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项目的内容构成、基本特征及提升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项目是在国际奥委会面临巨大信任危机挑战的背景下诞生。该项目以一本教学手册、五项核心教育资源和五项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共同构成了其主要教育内容;在教育目的、活动、内容和过程上分别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等特征;存在教育理念内容的本土化、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师资力量的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等问题。研究认为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项目需要扩大奥林匹克日/周的作用,积极推广奥林匹克价值观;加强奥林匹克人才的培养,增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文本资料的语种类别,扩大该项目受众对象覆盖面;重视该项目内容的本土化,提高各民族间文化的契合度。

汪流[2](2020)在《写好北京冬奥范本,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回顾与启示》文中指出通过回顾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开展情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归纳认为,大众化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具有传播渠道多元化、教育实施的衔接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实施对象的全民化等特点。研究从写好中国冬奥范本、办好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凝聚社会力量、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等方面提出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几点努力方向。

桂豪[3](2019)在《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体育赛事,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说,“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直贯穿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1],这足以说明奥林匹克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借助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契机,宣传奥林匹克文化,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概念、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针对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四个机遇:传统冰雪文化的弘扬、奥林匹克场馆的兴建、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视,以及存在的四个挑战: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确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大力运用市场机制传播奥林匹克教育、群众体育带动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在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来临之际,对大庆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提出了四点对策:政府积极进行引导,完善高校的冰雪基础设施;营造冰雪文化氛围,培育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创新冰雪体育项目,打造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服务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通过研究,认为:大庆市高校大学生的奥林匹克认知水平较低,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较为薄弱;大庆市高校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非常缺乏,奥林匹克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学生对奥林匹克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推广和深入奥林匹克教育很有必要;大庆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期,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不仅仅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完善,还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大庆市产业结构升级。建议:政府积极传承奥林匹克文化,为高校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奥林匹克文化产品,提高高校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认知水平;传承和发展奥林匹克教育必须借助市场化、商业化手段,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奥林匹克教育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高校加大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深入挖掘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创建奥林匹克教育课程,完善奥林匹克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精品体育赛事,把高水平体育赛事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仅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更能够促进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

王自清[4](2018)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文中认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其中所蕴含、遵循的道德价值较为丰富。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五科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由此多学科课程融合成为中小学生育德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如何梳理和有效构建体育学科育德内容体系,实现体育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育德,这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工作所面临的课题和重大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科融合为研究视角,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实施路径、要求等进行理论构建,并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形成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行动方案,为中小学体育贯彻立德树人探索有效路径。研究表明:1.所构建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体系主要分成四个维度:即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和健康人格。国家认同维度包括:爱国奉献、国家荣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维度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社会责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健康人格维度包括健康身心、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2.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的特征主要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现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路径是跨学科融合渗透。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育德:塑造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协同育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程育德: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育德衔接的一体化、实践育德:认知与行为的统一等。3.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都设置了与体育育德有关的目标,但部分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目标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育德目标的可操作性不足。4.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育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对体育育德的目标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等,导致体育育德效果不尽人意。中小学校领导较为重视体育育德,但贯彻落实力度不够。5.行动研究实施的成效分析表明,基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充分体现了体育育德价值,学科教师育德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榜样学习等方法。6.行动研究的实施对学校领导层面的德育理念、学科融合的育德认知、学科教学与育德的关系等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促进学校领导更为重视体育育德的功能。行动研究有助于学科教师积极转变育德理念,有效树立“立德树人”、“学科融合”、“体育育德”等育德理念。行动研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活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竞争精神等有了更为清晰和积极的认知,体育品德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甄嫒圆[5](2018)在《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研究》文中认为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多年来关于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才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讨论认为,体育强国基本上都是对国际体育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一个国家要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不仅取决于自身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而且还必须具有外界认可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各种体育大赛中揽获了不少奖牌,然而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并没有赢得与之匹配的影响力,要想成为体育强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作为现代竞技体育的主要发源地,对国际竞技体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研究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全面总结其有益经验,为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供借鉴,这不仅在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而且在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历史学、跨文化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为指导,从影响力的视角,围绕英国体育文化与国际竞技体育关系这一核心命题,重点分析了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系统总结和归纳了相关的经验与启示。论文始终围绕“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力,这些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两个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19世纪以来英国体育文化的百年历史变迁和国际竞技体育形成过程的历史梳理,分析了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历史来源,其次,通过分析英国在当前国际竞技体育思想体系、组织体系、赛事体系、项目体系的表现,分析了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现实来源。从以上两个维度总结了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具体表现。再次,从文化影响力产生的五个关键要素——影响者、被影响者、内容、媒介、环境方面集中剖析了19世纪以来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产生影响力的原因。最后,借鉴英国的经验与启示,对如何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出了战略设计。研究认为:1.19世纪-20世纪早期英国推动竞技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是其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在国际竞技体育形成过程中,英国人最先采用新理念、新规则、新模式对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在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引领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竞技体育现代化发展。其开创性理念和做法,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趋势,世界各国纷纷学习和效仿,从而在国际体坛中拥有了改革性的国际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广泛而持久的,今天看来,英国在当前国际竞技体育体系中的很多优势追根溯源仍是这一改革性贡献留下的“历史遗产”。2.英国在当前国际竞技体育体系中拥有突出优势也是其影响力的又一重要来源。这些优势包括:在思想体系中,约翰.洛克提出的体育权力思想、绅士教育思想及其绅士文化中大力倡导的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具有普世价值,获得广泛认同;在项目体系中,大部分当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体育项目均是英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且在橄榄球、足球、高尔夫项目的规则议定上英国仍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在国际体育组织体系中,英国在奥林匹克委员会等36个影响力较大的国际体育组织中拥有较高话语权;在赛事体系中,英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的体育赛事,尤其英超、温网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3.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具体而言,由军人、教师、传教士、受过公立学校教育的殖民者、移民、商人等组成的众多民间力量对其影响力的产生发挥了主导作用;19-20世纪早期英国体育文化的规范化、理性化、组织化以及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教育理念等先进性特征对其它民族国家的吸引是英国体育文化能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关键;仿照公学模式积极创办学校、广泛举办和参与国际赛事、积极构建同国际体育组织的良好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体育激励及援助项目等是英国提升其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深受英国体育文化影响的英联邦国家是其影响国际竞技体育的重要通道和依托;英国自身强大的软硬实力以及国际体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为其影响力的产生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4.英国的经验与启示有:(1)抓住历史机遇,做出符合时代趋势的创新容易获得改革性国际影响力。(2)加强自身体育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文化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基础;(3)积极承担国际体育责任与义务,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利用“软实力”建设提升影响力;(4)充分利用国际舞台,广泛参与国际体育事务易于为影响力的提升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5)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对外传播是提升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一环。5.当前,国际竞技体育格局正面临再一次转型,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及竞技体育实力都在快速提升,为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发展理念上应弱化唯金牌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打破狭隘的地区观、树立全球多元共享的“和谐”体育观。实施路径包括:(1)加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2)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秩序的架构及活动的管理,提高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3)作为“负责任大国”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建构良好的身份和国际体育形象;(4)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我国体育文化对外辐射范围和示范效应。

汤玲玲[6](2012)在《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只有文化才是教育的价值源泉和知识母体。体育不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更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体育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目的、手段以及价值取向等,致使文化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共性和个性构成,文章从中西体育文化差异中共性与个性的比对出发,研究其对学校体育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从体育文化的背景,中国和西方体育文化氛围,中国和西方体育文化的本位主义三点来探讨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共性所在。并从中西体育文化中折射出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来表现个性体育文化差异。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教育系统相比较,探索体育文化的差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影响。通过比较的方法,探寻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路线。通过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探索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体育路径,研究不同时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主智体育”理念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较深;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三个重大转变已基本实现,体育教育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形成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到了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体育教育呈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人文主义体育教育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体育课程教材的影响、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教学对象的影响和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在两种体育文化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中找寻不同影响,促进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加快发展进度。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比对,进一步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指导思想、课程、教材以及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深一步了解中西文化,还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加深体育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王润斌,杨麟,熊晓正[7](2011)在《奥林匹克主义的历史哲学审视——兼评迪卡娅·凯泽斯塔提乌的“当代奥林匹克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变迁”》文中研究指明迪卡娅·凯泽斯塔提乌把奥林匹克主义看作一种被顾拜旦、卡尔.蒂姆、奥林匹克学院等"代理人"不断阐释与建构的元叙事哲学。在评述其博士论文并对奥林匹克主义进行历史哲学审视的基础上认为,立足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以现代性、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理论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范式,方可深刻阐释倡导普世伦理的奥林匹克主义与地缘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博弈中的哲学议题。并指出多元文化主义是奥林匹克主义未来走向的必由之路。

周丽萍[8](2011)在《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的研究,缘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教育的视角,缘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淡漠的现实,缘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未来。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感受、行为趋向、道德升华、文明导向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现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中,违背本源教育价值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现状?笔者瞄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和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相通的契合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尝试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梳理,探索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考察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择6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客观的呈现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在事实的基础上找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价值。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使广大中、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而且对其自身人格的健全、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对于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以及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论为:1、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是指奥运主体(人)与奥运教育物体、奥运教育关系、奥运教育活动、奥运教育结果……之间相互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内容体系由核心内容、横向体系、纵向体系所组成。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有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和平、追求完美、提升道德、推进人类解放五项基本原则。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载体是运动与运动技能、媒体、竞赛、教学和训练。2、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是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念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理念的一致,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口标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目标的一致,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的目标吻合、内容互补、形式拓宽、方法互动的关系。3、影响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尴尬地位,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化地位,体育教师奥林匹克文化素养的缺乏,中、小学校奥林匹克教材的稀缺。4、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借鉴奥运会举办国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六种典型模式,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土化。体育教育中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途径: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倾斜,紧紧围绕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加强奥林匹克师资培训,建设奥林匹克立体化教材,增强素材的创新和突破,运用多元化的奥林匹克教育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郭兆霞[9](2010)在《奥林匹克教育历史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不仅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发起这一宏大社会运动的初衷,也是奥运之舟百年风雨的航向标。但是今天系统梳理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十分地罕见。它何以产生,发挥了哪些效用,发生了哪些变化,何以变化等是奥林匹克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如此,探究奥林匹克教育的演变,也是从教育的视角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过去,诊断其现状,分析其未来,对正在进行的奥林匹克改革也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奥林匹克教育是为了满足国际社会的需要,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本土环境为条件,传播奥林匹克理念,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国际和平。2、本文将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国际社会为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不同资源;同时向其提出不同要求。奥林匹克教育在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3、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西方国家因殖民掠夺扩张领土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林匹克教育以奥运会的形式将世界青年汇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旨在实现民族间的和平。这不仅开发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且与多种艺术相结合使之与体育、德育、美育融为一体。其主要组织机构是国际奥委会。其直接对象是业余运动员,并以他们为榜样形成示范效应。4、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立格局。奥林匹克教育通过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以实现民族间和意识形态间的包容。苏联的参赛,将意识形态的冲突带入奥运会,使奥林匹克教育复杂化,并使自身的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奥运培训和研究更有利奥林匹克理念的深入理解和传播。其主要组织机构由国际奥委会发展到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其直接对象由优秀运动员拓展到一般青年。5、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转向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关注。奥林匹克教育旨在培养有道德的世界公民,促使人们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以实现国际和平与合作。奥运会一方面发展成为世界无与伦比的体育文化庆典,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为奥林匹克教育宣传造势;另一方面因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干预使其教育价值难以发挥,促使非奥运会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其组织机构不断壮大,由简单变得复杂。其直接对象由奥运选手、一般青年拓展到在校学生。

王颖[10](2010)在《论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效应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文中指出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审视,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借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深层的文化解读,并探讨了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效应对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期帮助大学生在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地去创造理想中的奥林匹克主义的生活方式。

二、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范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范本(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项目的内容构成、基本特征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OVEP的内容构成
    1.1 一本教学手册:《传授价值: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手册》
    1.2 五项核心教育资源
        1.2.1《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基础手册》
        1.2.2《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教学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1.2.3《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活动单》
        1.2.4《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培训计划(教师用书)》
        1.2.5《图书馆的资源》
    1.3 五项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1.3.1奋斗的乐趣
        1.3.2 公平竞赛
        1.3.3 践行尊重
        1.3.4 追求卓越
        1.3.5 身体、意志和心灵的健康结合
2 OVEP的主要特征
    2.1 OVEP教育目的的继承性
    2.2 OVEP教育活动的创新性
    2.3 OVEP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2.4 OVEP教育过程的阶段性
3 OVEP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理念内容的本土化问题
    3.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问题
    3.3 师资力量的能力培养问题
    3.4 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问题
4 OVEP的改进与提升策略
    4.1 扩大奥林匹克日/周的作用,积极推广奥林匹克价值观
    4.2 加强奥林匹克人才的培养,充实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力量
    4.3 增加文本资料的语种类别,扩大OVEP受众对象覆盖面
    4.4 重视OVEP内容的本土化,提高各民族间文化的契合度

(2)写好北京冬奥范本,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回顾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特色
二、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
    (一)大众化教育
    (二)学术教育
    (三)职业教育
三、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项目
    (一)青年和奥林匹克休战方案
    (二)“2014索契教师”大赛
    (三)索契2014 ABC
四、对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启示
    (一)写好中国冬奥范本,讲好中国故事
    (二)做好知识传承,办好北京奥林匹克国际学院
    (三)发挥体制优势,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四)教育先行,厚植冰雪运动文化

(3)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奥林匹克教育的文献研究
    1.1 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研究
        1.1.1 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期
        1.1.2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期
        1.1.3 奥林匹克运动的壮大期
        1.1.4 奥林匹克运动的调整期
    1.2 国外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
    1.3 国内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
        1.3.1 奥林匹克教育的概念
        1.3.2 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1.3.3 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
    1.4 国内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研究
        1.4.1 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概念
        1.4.2 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思想
        1.4.3 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趋向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对比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第三章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认知程度分析
    3.2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路径分析
        3.2.1 奥林匹克教育的指导思想
        3.2.2 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途径
        3.2.3 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课程构建
        3.2.4 高校奥林匹克课程的评估制度
    3.3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机遇
        3.3.1 传统冰雪文化的弘扬
        3.3.2 奥林匹克体育场馆的兴建
        3.3.3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3.4.4 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视
    3.4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挑战
        3.4.1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确立
        3.4.2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3.4.3 大力运用市场机制传播奥林匹克教育
        3.4.4 群众体育带动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
    3.5 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研究
        3.5.1 政府积极进行引导,完善高校的冰雪基础设施
        3.5.2 营造冰雪文化氛围,培育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
        3.5.3 创新冰雪体育项目,打造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
        3.5.4 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服务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件

(4)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德育
        1.2.2 育德
        1.2.3 体育育德
        1.2.4 中小学体育育德
        1.2.5 学科融合
        1.2.6 中小学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儒家思想
        1.3.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1.3.3 社会学习理论
        1.3.4 角色承担理论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假设、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研究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道德基础理论研究
        2.1.1 体育品德研究
        2.1.2 体育精神研究
        2.1.3 体育道德困境研究
    2.2 学校体育育德理论研究
    2.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育德研究
        2.3.1 体育课程标准育德研究
        2.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3.3 国际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4 高校体育德育研究
    2.5 体育道德测量工具的研究
    2.6 发达国家体育德育价值研究
第3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
    3.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依据
        3.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3.1.2 国家教育政策的有力驱动
        3.1.3 全球化新时代的强烈呼唤
    3.2 体育育德与学科融合的关系
    3.3 审思: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
        3.3.1 有关体育育德的基本观点
        3.3.2 体育育德相关概念的辨析
    3.4 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基本内容体系研究
        3.4.1 中小学体育的育德内容的来源分析
        3.4.2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3.4.3 中小学体育育德基本内容体系
        3.4.4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特征
        3.4.5 学科融合:体育育德实施途径
        3.4.6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要求
第4章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研究
    4.1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分析
        4.1.1 课程性质(或课程定位)的育德分析
        4.1.2 课程理念的育德分析
        4.1.3 课程目标的育德分析
        4.1.4 教学内容的育德分析
        4.1.5 学习评价的育德分析
        4.1.6 影响课程标准育德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育德的认知
        4.2.1 体育课中进行育德的职责认同
        4.2.2 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认同
        4.2.3 不同类型教师的育德认同
        4.2.4 教学目标体现育德的认知
        4.2.5 校领导对体育育德的重视
        4.2.6 中小学体育育德实施途径分析
        4.2.7 影响体育育德的实施因素
第5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及成效分析
    5.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方案
        5.1.1 行动研究目标
        5.1.2 行动研究实施单位
        5.1.3 行动研究流程
        5.1.4 行动研究时间
    5.2 行动研究内容设计
        5.2.1 教学目标的育德内容
        5.2.2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5.2.3 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5.2.4 教学计划汇总
        5.2.5 教学实施要求
        5.2.6 行动研究风险
    5.3 学科融合的体育育德教学行动研究实施成效分析
        5.3.1 有效渗透体育育德,教学设计实现创新变革
        5.3.2 深化立德树人落实,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育德
        5.3.3 积极转变育德理念,增强学科教师体育素养
        5.3.4 促进道德价值认知,提高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附录二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学校领导)
    附录三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四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名师基地学员)
    附录五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领导)
    附录六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学科教师)
    附录七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XJ学校学生)
    附录八 中小学体育名师基地学员访谈记录
    附录九 中小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 XJ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一 XJ学校学科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十二 XX学校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十三 XX学校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相关研究
        1.3.2 体育领域中关于“影响力”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英国体育文化及其影响力方面的研究
        1.3.4 小结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体育文化概念界定
        1.4.2 国际竞技体育的概念界定
        1.4.3 影响力概念、要素
    1.5 论文的研究设计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范围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2.19世纪以来英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演变
    2.1 19世纪以前英国的传统体育文化
        2.1.1 传统体育文化溯源
        2.1.2 中世纪英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2.2 19-20世纪早期英国体育文化的主要现象及特点
        2.2.1 时代背景
        2.2.2 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2.3 现代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
        2.2.4 英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2.3 战后英国体育文化新变化
        2.3.1 时代背景
        2.3.2 英国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表现
        2.3.3 英国体育政策嬗变
    2.4 小结
3.国际竞技体育的形成过程及内容构成
    3.1 国际竞技体育的形成过程
        3.1.1 欧洲体育的复兴(15-18 世纪)
        3.1.2 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形成及国际化传播
        3.1.3 战后国际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3.1.4 多元共享的全球体育格局逐渐形成
    3.2 国际竞技体育的内容构成
        3.2.1 国际竞技体育思想体系
        3.2.2 国际竞技体育项目体系
        3.2.3 国际竞技体育赛事体系
        3.2.4 国际竞技体育组织体系
    3.3 小结
4.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表现
    4.1 19-20世纪早期推进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4.1.1 奠定了现代竞技体育诞生的思想基础
        4.1.2 引领了竞技体育的规范化、组织化发展
        4.1.3 促进了竞技运动教育价值的开发
        4.1.4 影响现代奥运会复兴与发展
    4.2 在国际竞技体育体系中的突出优势
        4.2.1 思想体系:体育文化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4.2.2 项目体系: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流行度
        4.2.3 赛事体系:赛事丰富,温网、英超等享有极高知名度
        4.2.4 组织体系:国际竞技体育事务中较高的话语权
    4.3 小结
5.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原因
    5.1 官民合作、多元主体的推动
        5.1.1 民间力量主导
        5.1.2 政府政策支持
    5.2 传统创新,英国体育文化的吸引
        5.2.1 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英国体育文化的先进性
        5.2.2 殖民地及非殖民地人民的学习与模仿
    5.3 与时俱进、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5.3.1 仿照公学模式积极创办学校
        5.3.2 广泛举办和参与各种国际赛事
        5.3.3 积极构建同国际体育组织的良好关系
        5.3.4 广泛开展国际体育激励及援助项目
    5.4 帝国遗产、英联邦的贡献
        5.4.1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
        5.4.2 英联邦运动会
    5.5 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历史机遇的把握
        5.5.1 时代背景“造势”
        5.5.2 国家实力支撑
    5.6 小结
6.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战略
    6.1 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6.1.1 抓住历史机遇,做出符合时代趋势的创新
        6.1.2 加强自身体育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文化
        6.1.3 积极承担国际体育责任与义务,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6.1.4 广泛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充分利用国际舞台
        6.1.5 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对外传播
    6.2 对我国体育文化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影响力的理性审视
        6.2.1 取得的成就:竞技实力不断提升
        6.2.2 存在的问题
    6.3 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战略
        6.3.1 当前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时代机遇
        6.3.2 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理念定位
        6.3.3 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影响力的具体路径
    6.4 小结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致谢

(6)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体育文化的概念
        1.3.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中蕴藏的体育文化元素
        1.3.3 学校体育教育的概念
        1.3.4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对学校体育教育影响考察范围的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个性的研究
    2.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共性的研究
    2.3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2.4 中西方体育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之影响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北较法
        3.2.3 历史法
        3.2.4 访谈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共性分析
        4.1.1 体育文化的背景
        4.1.2 中西体育文化的宗教神话气息
        4.1.3 中西体育文化的本位思想
    4.2 中西体育文化中折射出的个性体育文化差异
        4.2.1 表现形式之异
        4.2.2 审美情趣之异
        4.2.3 价值取向之异
        4.2.4 思维方式之异
    4.3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差异背后的成因
        4.3.1 改革开放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演变成因
        4.3.2 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演变成因
        4.3.3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之文化反思
    4.4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4.4.1 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
        4.4.2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4.4.3 对体育课程教材的影响
        4.4.4 对教学对象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奥林匹克主义的历史哲学审视——兼评迪卡娅·凯泽斯塔提乌的“当代奥林匹克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1.1 奥林匹克主义的“真义”与争议
    1.2 走向批判的历史哲学立场
2 阐释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论框架
    2.1 现代化理论
    2.2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2.3 全球化理论
3 探究奥林匹克主义的方法策略
    3.1 文本资料的选择
    3.2 民族志内容分析法 (ECA) 的运用
4 梳理奥林匹克主义的演进历程
    4.1 顾拜旦时代的奥林匹克主义
        4.1.1 奥林匹克主义的前奏 (1863—1894)
        4.1.2 奥林匹克主义的初步阐释 (1894—1914)
        4.1.3 奥林匹克主义的丰富完善 (1914—1937)
    4.2 卡尔·蒂姆时代的奥林匹克主义
        4.2.1 前纳粹奥运会时期 (1906—1933)
        4.2.2 纳粹奥运会时期 (1933—1937)
        4.2.3 后纳粹奥运会时期 (1937—1962)
    4.3 奥林匹克学院时代的奥林匹克主义
        4.3.1 冷战时期 (1961—1991)
        4.3.2 后冷战时期 (1991至今)
5 余论

(8)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缘起
        (一) 缘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教育的视角
        (二) 缘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淡漠的现实
        (三) 缘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未来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考察访谈法
        (四) 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基础:教育价值理论
    二、核心概念阐述
        (一) 奥林匹克教育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
        (三) 中、小学体育教育
        (四) 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
        (五) 教育价值选择
        (六) 教育价值实现
    三、论文的整体结构
第二章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
    一、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缘起与发展
        (一) 古希腊哲学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阐述
        (二) 顾拜旦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论述
        (三) 20世纪中后期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发展
    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体系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内容体系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
    三、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迷失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逻辑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追寻
        (四)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生成载体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一)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二)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
    二、奥林匹克教育融入教育的情况
        (一) 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概况
        (二) 奥林匹克知识的认知概况
        (三) 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和活动概况
        (四) 奥林匹克教育途径概况
        (五) 奥林匹克教育者概况
        (六) 奥林匹克教育受教育者概况
    三、影响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二) 奥林匹克教育在教育中的边缘地位
        (三) 体育教师奥林匹克文化素养的缺乏
        (四) 中、小学校奥林匹克教材的稀缺
    四、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缺失
        (一) 生命人教育的不突出
        (二) 体育德育教育的不鲜明
        (三) 体育精神教育的不明显
        (四) 国际主义教育的不醒目
第四章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念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理念的比较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目标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目标的比较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违背教育价值的原因剖析
        (一) 哲学层面:体育教育价值的批判
        (二) 理论层面:基础理论的偏颇
        (三) 制度层面:制度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第五章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奥运会举办国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六种典型模式
        (一)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教育的"系统计划"模式
        (二) 卡尔加里奥林匹克教育的"知识普及"模式
        (三) 长野奥林匹克教育的"一校一国"模式
        (四) 悉尼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题活动"模式
        (五) 雅典奥林匹克教育的"人文历史"模式
        (六) 奥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
    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上化
        (一) 本土化是必经之路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土化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本土化的基本内容
    三、体育教育中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途径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倾斜
        (二) 围绕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三)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加强奥林匹克培训
        (四) 建设奥林匹克立体教材,增强素材创新突破
        (五) 运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后记

(9)奥林匹克教育历史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研究
        2.1.1 奥林匹克教育概念的研究
        2.1.2 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2.1.3 奥运会主办国的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研究
    2.2 国内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研究
        2.2.1 奥林匹克教育概念的研究
        2.2.2 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2.2.3 奥运会主办国的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研究
        2.2.4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历史研究法
    3.2 文献资料法
    3.3 个案研究法
    3.4 专家访谈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概念构成与立论基础
        4.1.1 概念界定
        4.1.2 奥林匹克教育与相近领域关系辨析
        4.1.3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4.1.4 本研究的阶段划分
        4.1.5 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要素
        4.1.6 奥林匹克教育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2 奥林匹克教育的诞生
        4.2.1 古代奥运会的教育思想
        4.2.2 奥林匹克教育诞生的时代背景
        4.2.3 奥林匹克教育的发端
    4.3 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奥林匹克教育(1896-二战)
        4.3.1 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民族间的和平
        4.3.2 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奥运会
        4.3.3 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国际奥委会
        4.3.4 奥林匹克教育的直接对象:奥运选手
        4.3.5 影响因素
    4.4 冷战时期的奥林匹克教育(二战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4.4.1 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民族国家间的和平和意识形态间的包容
        4.4.2 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奥运会形式+非奥运会形式(初步形成)
        4.4.3 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国际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学院
        4.4.4 奥林匹克教育的直接对象:奥运选手+一般青年
        4.4.5 影响因素
    4.5 全球化时代的奥林匹克教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
        4.5.1 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国际和平与合作
        4.5.2 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奥运会形式+非奥运会形式(多样化发展)
        4.5.3 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不断壮大并愈加复杂
        4.5.4 奥林匹克教育的直接对象:奥运选手+一般青年+在校学生
        4.5.5 影响因素
    4.6 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趋向
        4.6.1 奥林匹克教育的焦点:由个体微观到社会宏观
        4.6.2 奥林匹克教育的领域:由社会维度到生态维度
        4.6.3 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由单一到多样
        4.6.4 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由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4.6.5 奥林匹克教育的组织机构:不断壮大由简单到复杂
        4.6.6 奥林匹克教育的对象:由优秀运动员到一般大众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论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效应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奥林匹克文化解读
    1.1 人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体现
    1.2 和谐理念—北京“人文奥运”的文化彰显
2 北京奥运会与当代大学生
3 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效应对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3.1 以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人生哲学”为思想源泉, 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3.2 以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生活方式”为理想目标, 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3.3 以北京奥运会的和谐文化环境为契机, 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范本(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项目的内容构成、基本特征及提升策略[J]. 朱国庆,王润斌.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1(05)
  • [2]写好北京冬奥范本,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回顾与启示[J]. 汪流. 体育教学, 2020(09)
  • [3]大庆市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桂豪.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4]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D]. 王自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5]英国体育文化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研究[D]. 甄嫒圆.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6]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的研究[D]. 汤玲玲. 安徽工程大学, 2012(06)
  • [7]奥林匹克主义的历史哲学审视——兼评迪卡娅·凯泽斯塔提乌的“当代奥林匹克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变迁”[J]. 王润斌,杨麟,熊晓正. 体育科学, 2011(08)
  • [8]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D]. 周丽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1(12)
  • [9]奥林匹克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 郭兆霞. 北京体育大学, 2010(05)
  • [10]论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效应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J]. 王颖.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论奥林匹克教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