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外周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外周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一、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末梢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提出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3](2021)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与死亡率、截肢事件的发生以及生活质量受损密切相关。该全球血管指南(GVG)着重于CLTI的定义、评估和管理,以此来改进循证的护理方法和强调关键性研究的亟需。CLTI相比严重肢体缺血一词更为可取,因为后者意味着灌注受损取决于单一阈值,而不是连续数值。CLTI是一种周围动脉疾病(PAD)伴静息痛、坏疽或下肢溃疡(持续时间>2周)的临床综合征,排除静脉性、外伤性、栓塞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病因。所有疑似CLTI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血管专科。对肢体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期是基本措施,目前采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基于伤口分级、缺血分级和足部感染(WIfI)的威胁性肢体分类系统。此外评估CLTI需要进行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检查,首选测量足趾压力。循证的血运重建(EBR)取决于三条相互独立的轴:病患风险、肢体的严重程度和解剖的复杂性(PLAN)。而确定一般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要根据程序评估和2年全因死亡率来定义。GVG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该系统涉及如何确定首选的目标动脉路径以及评估肢体通畅性,并将治疗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最优的血管重建策略取决于开放性旁路手术中自体静脉的可利用性。推荐EBR是基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得到的最佳有效数据。对于有进展性肢体威胁和高度复杂疾病的一般风险患者,静脉搭桥可能是首选方法,而解剖结构不复杂、肢体威胁中等或高病患风险的患者可能更适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于每一位CLTI患者都应该提供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血栓、降脂、降压和调节血糖的药物,以及给予戒烟、饮食、运动和预防性足部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此外EBR建议进行长期的肢体监测。非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如脊柱刺激、气动加压、前列腺素类药物和高压氧)的有效性尚未明确。用于CLTI的再生医学方法(如细胞、基因疗法)仅限于严格执行的随机临床试验。GVG促进CLTI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终点的标准化,并且强调一项关键的卫生系统倡议:重视多学科小组和优质的保肢中心的重要性。

王欣欣[4](2020)在《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性、经济适宜性研究,技术操作规范研究,最终形成证据确凿、安全有效、操作规范、易于推广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1.本课题将符合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疗程共6周。在入组前1周、治疗第3周、疗程结束后(第6周)及随访期(第10周)进行评价,运用肌电图检测DS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密西根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中医症候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该方案开展适宜性研究,考察医疗人员对该方案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调查患者对该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该方案的经济适宜性进行研究,评价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价值。3.依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明确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规范技术操作步骤及规程、关键技术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等,最终形成中医药规范技术操作文本。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1基线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BMI、血压、血脂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基线具有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DSPN症状发生在下肢的患者最多,且首发症状是以四肢远端的麻木为主。(2)效应指标的基线对比两组MDN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评分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对比性。两组DSPN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SF-36量表测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两种方案治疗DSPN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综合方案和西医综合方案的有效率经ITT分析集和PPS分析集显示,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疗效相当。(1)MDNS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组间MDNS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在各项评分方面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在感觉障碍及反射检查两项评分方面都有所下降,且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方案治疗6周后对于DSPN患者的感觉障碍、肌力及肌腱反射的恢复疗效显着,且在降低感觉障碍、肌力实验两项评分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病位在上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善。治疗组下肢患者腓总神经及腓浅神经在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病位在四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MN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NCV(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6周后,下肢SNCV(腓总神经)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四肢SNCV(正中神经、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余神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中医症候评分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肢软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组内比较有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只有感觉减退改善明显。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在肢软麻木、四肢疼痛、感觉减退、四肢发凉、肢软无力及中医症状总分方面,中医综合方案优于西医常规方案;二者对于肌肉萎缩症状的改善均不明显。(4)SF-36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6周和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改善不明显。治疗6周后,中医综合方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5)随访研究结果治疗6周结束后,随访期(第10周)观察DSPN患者的症状持续改善情况,组间没有差异性。1.3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分析经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适宜性评价结果2.1技术适宜性结果(1)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82名DSPN患者整体上对中医综合方案的评价较满意。大多数患者表示治疗时间安排合理,同时能够接受中药、皮肤针、拔罐这三种治疗方式;76.82%的患者表示该治疗方案有效。(2)医生对该技术适宜性评价结果30名医生对该方案适宜性评价较高,大部分医生认为该技术的操作要求、设备要求“极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2.2经济适宜性评价结果间接成本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53.69个单位成本,对照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62.54个单位成本;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比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多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时,需要多支付71.06个单位的成本。3.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方案所涉及的技术操作参数进行切合临床实际的修订、完善和优化:(1)中药汤剂:药材标准依据;剂量;浸泡方法及时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服药方法、注意事项等。(2)皮肤针疗法:针具;取穴(经)标准;叩刺方法:叩刺角度,叩刺频率,注意事项等。(3)拔罐疗法:用具;火力大小,吸附力松紧,拖罐力度、频率、时间;注意事项等。结论:1.DSPN不仅多发生于糖尿病晚期患者中,早期也多见;DSPN临床症状在四肢都有可能出现,但更易发生在下肢;DSPN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发凉等,但首发症状以麻木为主。2.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基于对DSPN基本病因病机“气虚血瘀”及现代医学的认识,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三者联合使用的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改善DSPN患者的麻木、感觉减退、发凉、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具有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和规范性,是可供临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李世倩[5](2020)在《芪参健步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参健步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tion,DLAO)临床疗效,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DLAO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DLAO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分别给予两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芪参健步饮加减,对照组给予糖脉康颗粒冲服(5g tid),8周后观察主要指标:踝肱比(ABI)、跛行指数;次要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采用SPSS.2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方面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共35例,显效8例(22.8%),有效22例(62.86%),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35例,显效4例(11.4%),有效18例(51.42%),无效13例(37.15%),总有效率62.86%。2.两组均可改善ABI水平(P<0.05),且治疗后的ABI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跛行指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血糖方面,两组均可改善FPG、Hb A1c水平(P<0.05),且FPG、Hb A1c治疗后的两组疗效基本一致(P>0.05)。在降血脂方面,两组均可改善TC、LDL-C、TG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的T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LDL-C、TG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LDL-C、TG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cy、Cys C,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Hcy、Cys C方面疗效不明显;两组均能改善CRP水平(P<0.01),且治疗后的CRP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两组均能改善Fib水平(P<0.05),且治疗后的Fib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D-二聚体水平(P<0.05),且治疗后的D-二聚体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者。结论:芪参健步饮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ABI和跛行指数,临床症状、血脂、C反应蛋白以及凝血功能,有效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血管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陈虹旭[6](2020)在《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选用西药贝前列素钠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踝肱指数、跛距等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3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最终完成79例(脱落和剔除共4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跛距、踝肱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两组在临床症候的治疗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单项症候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在三多一少症、气短乏力、疼痛感、皮温、皮色症候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足背动脉搏动程度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在跛距(绝对步行距离)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2.踝肱指数(ABI)方面:两组治疗前后ABI水平比较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中1例病例在治疗初始时出现轻度颜面潮红不良反应,可耐受,于治疗1周左右后逐渐消失,说明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肝功方面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该药在肝功水平方面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候及相关指标,分析其疗效,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体重减轻,气短乏力,疼痛感等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踝肱指数水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以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未出现明显的肝功受损及其它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LASO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王梦迪[7](2020)在《炎症性血流指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液炎症性血流指标的分析,探讨炎症性血流指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含体检中心)及内分泌科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需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血流学相关指标、踝肱指数(Ankle braccchial index,ABI)、血脂相关指标等。根据ABI指数进行分组,ABI>0.9,且没有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为无合并症的初诊糖尿病组(DM组)154例,ABI≤0.9的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LEAD组)112例,并将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102例设为对照(CON组)。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DM组及LEAD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大于CON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各组无明显变化;LEAD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大于CON组及DM组;CON组、DM组、LEAD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逐步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 A1)、脂蛋白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吸烟及饮酒人数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分别为CON组1.89(1.52,2.51),DM组1.88(1.43,2.33),LEAD组2.39(1.78,3.20),LEAD组高于CON组及DM组(P<0.05)。各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count to lymphocyte count ratio,PLR)分别为CON组122.29(90.14,149.44),DM组120.45(92.28,140.05),LEAD组135.44(103.60,166.21),LEAD组大于CON组及DM组(P<0.05)。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分别为CON组5.89(4.51,6.97),DM组5.63(4.59,6.97),LEAD组6.19(4.88,7.86),LEAD组大于DM组(P<0.05)。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edian mean platelet volume to platelet ratio,MP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Mean RDW to platelet ratio,RPR)无明显差异(P>0.05)。3 ABI影响因素相关分析:ABI水平与年龄、性别、TC、TG、LDL-C、Apo B、NLR、PLR、MLR呈负相关(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2、P=0.004),与BMI、HDL-C、Apo A1、脂蛋白a、MPR、RPR、RDW不相关(P>0.05)。4根据NLR水平将纳入人群分为四组,从Q1组到Q4组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0.7%、29.7%、53.3%,与Q4组相比,Q1、Q2、Q3组的LEAD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43、P=0.005)。根据PLR水平将纳入人群分为四组,从Q1组到Q4组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21.7%、26.1%、30.4%、44.6%,与Q4组相比,Q1、Q2组的LEAD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3)。根据MLR水平将纳入人群分为四组,从Q1组到Q4组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27.2%、26.1%、27.4%、42.7%,与Q4组相比,Q1、Q2、Q3组的LEAD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6、P=0.006)。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AB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TC、TG、NLR是ABI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 NLR、PLR、MLR水平与LEAD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NLR、PLR水平的升高LEAD的患病率升高。2 TC、TG、NLR是ABI的重要影响因素。图[2]幅;表[5]个;参[148]篇。

彭明星[8](2020)在《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医证型与CRP、SAA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探讨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医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血液流变、血脂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西医防治拓展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及门诊符合标准且属于“湿热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5种证型的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患者200例,分别记录糖尿病病程、hs-CRP、SAA、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水平,综合审查资料后运用SPSS26.0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24.5%)>肝肾亏虚证(22.5%)>阴虚血瘀证(19.5%)>湿热阻络证(19.0%)>痰瘀阻络证(14.5%)。2.中医证型与糖尿病病程(P=0.00)具有相关性,经多重比较,气虚血瘀证(P=0.038)、阴虚血瘀证(P=0.022)、痰瘀阻络证(P=0.003)、肝肾亏虚证(P=0.00)糖尿病病程较湿热阻络证长,气虚血瘀证(P=0.006)、阴虚血瘀证(P=0.023)的糖尿病病程较肝肾亏虚证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在证型间呈递增趋势:湿热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3.中医证型与hs-CRP(P=0.001)具有相关性,经多重比较,气虚血瘀证(P=0.037)、湿热阻络证(P=0.01)的hs-CRP水平较肝肾亏虚证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SAA(P=0.69)无显着相关性。中医证型与TC(P=0.047)、LDL-C(P=0.00)水平具有相关性,中医证型与TG(P=0.986)、HDL-C(P=0.426)水平均无显着相关性,其中TC、TG的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经多重比较,肝肾亏虚证(P=0.002)、气虚血瘀证(P=0.035)的TC水平较湿热阻络证高;阴虚血瘀证(P=0.009)、湿热阻络证(P=0.003)的LDL-C水平明显较痰瘀阻络证低,湿热阻络证(P=0.00)、气虚血瘀证(P=0.001)、阴虚血瘀证(P=0.00)的LDL-C水平明显较肝肾亏虚证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型与全血粘度1(P=0.00)、全血粘度150(P=0.002)、全血粘度200(P=0.039)、红细胞聚集指数(P=0.025)均有相关性。经多重比较,湿热阻络证(P=0.001)、气虚血瘀证(P=0.003)、阴虚血瘀证(P=0.004)的全血粘度1水平明显较肝肾亏虚证低;湿热阻络证(P=0.001)、气虚血瘀证(P=0.000)、阴虚血瘀证(P=0.001)、痰瘀阻络证(P=0.04)的全血粘度150水平较肝肾亏虚证低;气虚血瘀证(P=0.007)、湿热阻络证(P=0.007)、阴虚血瘀证(P=0.032)的全血粘度200水平较肝肾亏虚证低;湿热阻络证(P=0.003)、气虚血瘀证(P=0.016)、阴虚血瘀证(P=0.018)、痰瘀阻络证(P=0.026)的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较肝肾亏虚证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血浆粘度、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tk、血沉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5.以五种证型为因变量,以糖尿病病程、hs-CRP、TC、LDL-C、全血粘度1、全血粘度150、全血粘度200、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相关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其中湿热阻络证与TC、LDL-C、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气虚血瘀证与TC呈正相关;阴虚血瘀证与全血粘度200呈正相关,与LDL-C、全血粘度1呈负相关;痰瘀阻络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肝肾亏虚证与LDL-C、全血粘度1、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结论:1.在早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上,应强调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在糖尿病进程中,并发症出现过早、过重。2.本研究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中医证型与糖尿病病程、hs-CRP、血脂、血液流变等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这些相关性指标可为中医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临床更精确的辨证。3.临床检验hs-CRP水平对中医证型的诊断有积极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将hs-CRP作为长期监控疾病的一项指标。4.对于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证型的观察,血瘀贯穿始终,治疗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还应根据致瘀原因的不同,综合考量配伍不同功效的中药治疗。

杨巧娥[9](2020)在《西洛他唑、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比分析联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疗效差异,以期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思路以及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洛他唑组)、针药组(针刺+中药组)、观察组(针刺+中药+西洛他唑组),每组患者各30例,4周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周,共治疗两个疗程。然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量表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指标(D-二聚体、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TC、TG、HDL-C、LDL-C、FPG)及踝肱指数(ABI)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比较以及三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73.35%,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针药组、对照组;2.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和针药组治疗后在皮肤温度、疼痛、皮肤色泽、间歇性跛行距离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计算出各组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然后进行三组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组间比较,三组间血浆粘度、L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降低,ABI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可以看出,与对照组和针药组比较,观察组血浆粘度、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药组和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LDL-C均降低,ABI升高(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生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西洛他唑、针刺联合自拟脉痹方、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可见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结合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9.65%,优于单一西药或者针刺联合中药;2.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治疗可能通过抗凝、调节血脂、改善循环等途径以有效改善下肢供血,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良好治疗作用,安全可靠,在临床可借鉴并广泛应用。

王西安,陈海英,叶盛开,任霞,温洁[10](2018)在《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解放军210医院治疗的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浆尿素(BUN)和肌酐(Scr)、血脂以及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CR、BUN和Scr、血脂以及血浆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浆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TG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BUN和S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比单独应用坎地沙坦酯分散片能更明显地减轻炎症、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尿白蛋白排泄。

二、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末梢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末梢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4)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DSPN发病率高,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
    2.中西医针对DSPN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前期方案优化研究
    1 初步方案制定
        1.1 临床研究
        1.2 文献研究
    2 优化方案的制定
二.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适宜性研究
    1.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2.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3.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第一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流程图
    4.研究对象
        4.1 受试者来源
        4.2 受试者选择
    5.研究方法
        5.1 试验设计
        5.2 样本量的估算
        5.3 随机方法
        5.4 对照方法
        5.5 盲法设计
        5.6 知情同意
        5.7 伦理审批与临床试验注册
    6.干预措施
        6.1 基础干预措施
        6.2 对照组干预措施
        6.3 治疗组干预措施
    7.观测与记录
        7.1 指标选择
        7.2 观测时点与记录
        7.3 疗效判定
        7.4 资料整理、数据管理
        7.5 统计分析
        7.6 质量控制与保证
    8.研究结果
        8.1 基线情况分析
        8.2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8.3 依从性分析
        8.4 不良反应分析
第二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方案的技术适宜性研究
        3.1 研究路线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收集与整理
        3.4 统计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研究结果
    4.中医综合方案的经济适宜性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临床干预方法
        4.4 评价指标
        4.5 评价步骤
        4.6 研究结果
第三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技术简介
    4.研究方法
    5.研究结果
        5.1 适应症
        5.2 禁忌症
        5.3 操作方法
        5.4 注意事项
        5.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预案
讨论
    1.对DSPN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DSPN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DSPN的认识
    2.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DSPN
        2.1 临床结局指标的选择
        2.2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设定依据
        2.3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设定依据
        2.4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多维评价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分析
        3.2 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结果分析
        3.3 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一
        参考文献
    附件2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方法(MDNS)
    附件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量表
    附件4 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附件5 调查问卷一 DSPN患者中医综合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件6 调查问卷二 中医综合方案适宜性医生评价问卷
    附件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5)芪参健步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提要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临床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价
        (五)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基线比较
        (二)治疗前后疗效指标分析
        (三)安全评价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危险因素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中医病名及源流
        (二)古今医家对脉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二)久病入络,络脉瘀阻
        (三)益气温阳以求本,活血通络以治标
    四、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方药组成
        (二)方义分析及用药特色
        (三)单味药分析
    五、临床疗效分析
        (一)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二)治疗后ABI和跛行指数的疗效分析
        (三)治疗后血糖、血脂疗效分析
        (四)治疗后Hcy、CysC、CRP疗效分析
        (五)治疗后凝血功能疗效分析
        (六)治疗后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炎症性血流指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排除标准
        1.1.3 定义与诊断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临床资料
        1.2.2 吸烟及饮酒情况比较
        1.2.3 炎症性血流指标情况比较
        1.2.4 ABI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1.2.5 NLR、PLR、MLR与 LEAD发生率的相关性
        1.2.6 ABI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不同人群的血脂差异
        1.3.2 ABI与炎症性血流指标的相关性
        1.3.3 ABI的影响因素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炎症性血流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1 引言
    2.2 T2DM患者LEAD研究进展
        2.2.1 LEAD发病率
        2.2.2 踝肱指数定义
        2.2.3 糖尿病患者LEAD发病机制
        2.2.4 降糖药物对于LEAD的影响
        2.2.5 糖尿病合并LEAD的治疗
    2.3 T2DM与炎性指标的研究进展
        2.3.1 炎症与T2DM的相关性
        2.3.2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炎症的相关性
        2.3.3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T2DM的相关性
    2.4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LEAD研究进展
        2.4.1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LE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4.2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LEA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4.3 炎症性血流指标与LEAD患者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2.5 T2DM患者LEAD的治疗新进展
        2.5.1 抗氧化剂
        2.5.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5.3 沃拉帕沙
        2.5.4 基因及细胞疗法
        2.5.5 运动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医证型与CRP、SAA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观察内容与方法
        3.1 观察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证型与糖尿病病程
    2 证型与检验学指标
        2.1 证型与hs-CRP
        2.2 证型与SAA
        2.3 证型与血脂
        2.4 证型与血液流变
    3 相关统计资料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医病证研究
    2 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证型与糖尿病病程研究
    3 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研究
        3.1 证型与hs-CRP
        3.2 证型与血脂、血液流变学
    4 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证型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5 课题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西洛他唑、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分期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分组情况
2.治疗方法
    2.1 治疗
    2.2 观察项目及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基础资料
    3.2 临床指标比较
    3.3 中医证候比较
    3.4 总有效率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UN、Scr、UA、TNF-α及UACR比较
    2.3 UACR变化 (△UACR) 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安全性
3 讨论

四、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末梢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J].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Z1)
  • [4]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D]. 王欣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芪参健步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世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D]. 陈虹旭.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炎症性血流指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 王梦迪.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2型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医证型与CRP、SAA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彭明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西洛他唑、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西洛他唑和自拟脉痹方联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对比研究[D]. 杨巧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王西安,陈海英,叶盛开,任霞,温洁.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06)

标签:;  ;  ;  ;  ;  

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外周循环障碍及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