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中国中小企业

入世后的中国中小企业

一、后WTO的中国中小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20)在《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天然石材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建筑装修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我国有丰富的石材矿产资源,近十几年中,石材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国际市场对中国天然石材的需求也一直呈逐年增加趋势。然而,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生态环境整治,资源、劳动力等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我国天然石材的出口量出现些许下滑。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中,L石材公司如何立足于国际市场,采用何种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并组合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凸显优势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是L公司亟需考虑的问题。需要将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上升到用发展的眼光对国际市场的行业发展趋势有敏锐洞察力,从而运用各成熟营销理论工具,创新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相搭配的营销策略组合。本论文以L石材公司为研究对象,梳理了 L石材公司目前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发现L公司的缺少明确企业定位、客户过于集中、目标客户分类不明晰和国际营销渠道过于大一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其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国际目标市场战略;为了帮助L石材公司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通过PEST理论模型对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从国际石材市场需求和其竞争者两方面分析国际石材市场竞争环境;进而剖析了 L石材公司内部的资源和能力;针对L石材公司的国际目标市场我们采用了 STP方法进行了细分,根据企业的现有资源选择目标市场及客户类型,并为了更专业高效的定位选定的两类目标客户,而提出L石材公司的“双品牌”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并在该战略的基础上用“4Ps”分别制定出两个品牌各自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为了 L石材公司“双品牌”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实施,对L石材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防控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本论文的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为公司以后在复杂的国际营销环境中制定长远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对其他以石材出口为业务的企业在如何扩大国际市场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黄贤程[2](2020)在《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促进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以促进出口为目的的直接出口补贴政策及措施,受到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严格禁止。对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韩国来说,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寻求有效支持出口贸易的政策手段,显得更加重要。出口信用保险作为间接支持出口贸易的方式,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中国是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本文以出口信用保险为研究对象,探究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1992-2017年韩国出口信用保险及韩国对华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利用固定GLS回归模型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扩展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出口信用保险以及不同规模出口企业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了韩国对华的出口贸易。高承保额、低关税、两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活跃的FDI有利于促进韩国对华出口贸易;第二,出口信用保险对韩国中小企业对华出口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对韩国大企业对华出口影响不显着;第三,短期性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韩国中小企业对华出口贸易中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中长期性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韩国大企业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更显着。

赖仕松[3](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信贷市场中,小微企业是资金需求的长尾群体,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往往被忽视,从而受到了“超常态”的信贷配给,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伴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金融创新得到了广大金融机构的积极研究和实践。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技术,从而“互联网+金融”已逐渐应用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创新之中。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社会痛点问题等方面责无旁贷。A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多年以来一直加大金融创新投入,研发和推广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A银行创新普惠金融模式,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推出“互联网+”小微信贷创新产品,做到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和穿透落地。相对于各大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小微信贷创新怎样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业务风险,对小微企业融资究竟有无帮助?因此,本文将“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作为研究主题,以A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理论、普惠金融相关理论、“互联网+”与金融创新等理论研究成果,立足“互联网+”、商业银行及小微信贷业务等发展现状,对传统银行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动因、方向、机理及效果进行专题研究。其次,对A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发展总体情况、信贷创新的总体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A银行四川省分行2014年至2019年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宏观经济指标和货币政策指标作为样本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得出“互联网+”信贷创新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结论。最后,基于前述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提出一些关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建议,对于A银行创新优化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鑫[4](2019)在《QD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在山东省金融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地方金融的中流砥柱。在新时代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商业银行要通过分析市场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劣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统一战略思想认识、灵活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统筹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赢得发展先机。本文以QD银行为例,从QD银行发展现状出发,依据战略管理理论和市场定位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结合QD银行业的实际特点,对城市商业银行宏观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采用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模型,分别对QD银行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进行分析,本部分内容涉及城市商业银行所处宏观环境的体制、区域环境、监管环境、互联网金融以及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内容。对QD银行进行五力模型分析,在QD银行的内部条件分析中采用SWOT模型,对QD银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的机会与威胁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矩阵,奠定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发展路径的研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QD银行的战略定位、业务定位和营销定位,从而提出了QD银行发展战略方案与支撑体系。

石宇[5](2018)在《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首过去,得益于劳动力与资源的低成本优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显着。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人口与资源红利进一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杠杆上升、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陆续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摆在面前。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找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技术路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转型的必要保障。金融是创新的血液,金融可以为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的渠道。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构建和完善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与商业价值的互相转换,是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式下胜出的关键。研究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全面系统地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不多,考察融资对创新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的很少,而探讨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融资与创新相关理论,围绕“融资对创新有什么影响”“融资如何影响创新”等核心问题,将企业创新活动从前端创新决策到尾端创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梳理。经过长时间大范围地收集筛选,作者手动整理构建了含有近500万条专利信息的专利数据信息库。随着数据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得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融入新的考察内涵和衡量标准,具体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过程每一部分的影响,并研究融资以何种作用路径影响创新,最终在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探讨融资对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展开:(1)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通过对融资结构理论和技术创新、创新资源观及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回顾,对以往关于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梳理,归纳现有文献的理论成果和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论证基础,为之后的分析做了充足铺垫。(2)对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现状进行宏观分析。本研究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和创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收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3D专利地形图等先进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直观的逻辑背景。(3)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特征与创新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丰富了对创新的考察内涵,为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融入了新的衡量标准,引入创新领域的“赫芬达尔指数”等,以1220家A股上市公司和214家未过会企业为样本,全面探讨融资行为对创新各个维度的影响。(4)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将融资与创新多个方面的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讨论了融资的相关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影响下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作用。(5)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本文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多家样本企业,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构建了融资与创新互相刺激与牵制的“斯特林发动机”模型。基于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有着正面为主但仍旧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融资会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使创新数量上升;另一方面,与充足资金同时而来的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以及对市场价值短期表现的追求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的选择,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其次,融资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普适性和创新新颖性,企业引用专利和被引用专利的集中度上升。这符合“职业前景假说”和“平静生活假说”的预期。另外,融资对创新类型也有复杂影响。相比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融资对发明专利有显着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企业融资后更倾向于进行“增长式”的创新而非“突破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较以往研究和直观推理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得出结论:融资后企业创新更倾向于内部创新。这不仅证明了企业融资后多样化反应的存在,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此外,企业性质和所处行业都会在上述影响过程中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总起来说,相比于国有企业,企业上市后,民营企业缓解融资束缚的效果弹性更大。(2)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在企业研发、销售和管理的影响下,对创新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融资各个部分对创新数量有正面的总效应,对创新质量有负面的总效应。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直接作用路径实现。另外,研发投入的间接作用最为明显,而销售投入和管理投入的间接作用随着影响主体不同而不断变化。(3)企业融资对其全面创新有总体正面影响。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通过对四家我国制造业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企业融资对技术创新有总体为正的影响,与实证分析部分结论一致。企业融资后,创新数量上升,创新质量下降;内部创新下降,外部创新上升。融资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兼具正负,以正效应为主,对文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正面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不仅丰富了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辨析融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运用融资手段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创新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王书杰[6](2016)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到国际分工和交换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的加速流动,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跨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已无法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己成为各国的必然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国在鼓励境外资本流入的同时,逐步减少对本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管制,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活动,这一方面对跨国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和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进入加速增长的通道。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从55亿美元增至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1.7%,已稳居世界第三。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逐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转变,海外直接投资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积极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走出去”的资本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达到了它们投资到境外的初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中国因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海外直接投资具有相对独立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予以解释。本文力图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以绩效期望为出发点侧重对投资绩效的评价。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推进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为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为中国企业提供实践指导。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现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并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界定。接下来,在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微观绩效期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企业三十多年来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结论,并对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部分发达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提出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论文的基本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直接投资,随后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学习调整阶段、顺势迈进阶段、稳步增长阶段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并经历了投资总额不断增长,国有部分逐渐减少、地方投资逐渐增多,并购方式逐渐增多但占比偏低,发达经济体投资逐渐增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的过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界定出中国目前正处在海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第三阶段,并且根据总体走势来看,中国处在第三阶段的末期,滞后于一般国家的发展。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不足以及政府的支持、引导不足导致的,同时考虑到资本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要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方面。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既有企业本身扩充市场、弥补要素短缺、提升品牌价值、寻求效率的微观期望,更期望在宏观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对贸易保护以及增强政治与经济的互动。3、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方面。本着求同存异、全面统筹、长短期结合、宏观微观结合的原则,设计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和微观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宏观方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对各项考核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464、短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081,说明促进作用不明显,宏观绩效结果不理想;微观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结果也不理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宏观方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政府指导不到位、政治外交辅助不足、境外负面因素的影响,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足、风险防控较弱、缺乏投资经验和核心技术。4、对策方面。师夷长技,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展先行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历程、特点及经验的借鉴,文章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首先,通过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加强与对外援助项目的协同布局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来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其次通过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中间性组织、利用集群发展的方式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最后,从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管理和审批制度,完善投资保障制度、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及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李佳妮[7](2016)在《融资租赁在促进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租赁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创新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科技企业“三高一轻”的特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科技企业急需符合它们实际情况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在上述两重因素的推动下,科技租赁作为一种融资租赁为科技企业服务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应用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出路。科技租赁在融资租赁采用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出了一系列租赁产品以及全面的租后服务,真正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的有力结合。但是,同融资租赁一样,科技租赁也存在着诸如社会认知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制约了科技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本文基于以上情况,详细介绍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情况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特性以及融资现状,并结合科技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对科技租赁进行较为全面的概述,同时指出我国科技租赁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最后就促进其发展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罗珺[8](2014)在《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往银行体制单一的局面已随着大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被逐渐打破,但中小银行尤其是社区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占比重仍然过低,与美国等国家发达的社区银行业相比,我国社区银行仍处在起步阶段。首先,本文以相关经济学知识为理据,以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为参考,通过富国银行的实例分析,提炼出美国社区银行对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借鉴意义。接着,通过对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及当前国情的分析,指出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等都离不开社区银行的支持,从而深入辨析在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在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战略构想,将新建社区银行、规范民营银行、改造农村信用社及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作为我国社区银行的主要发展路径。最后论述我国社区银行发展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及监管框架的构建。在我国发展社区银行有助于完善银行体系结构,增加区域经济活力并降低区域经济发展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效率的社区银行,有助于打破大中型银行的垄断局面,不断推进金融运行机制,成为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措施。

李芳芳[9](2013)在《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研究 ——基于浙江省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集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动态能力是中小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收集阅读大量的有关集群、动态能力等理论文献,对目前的理论研究的进行了概述。并探析了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维度,即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构建了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三维演化模型,得出集群在市场、技术、融资三大情境维下由知识、资源、网络三大内容维按照变异—选择—传播—保持的过程维演化。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是以集群内企业动态能力为基础的。结合演化模型,本文对集群企业展开了调研,调研范围是通过对29个示范区的集群动态能力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所确定的。并根据调研的分析结果采用Vensim软件构建了集群企业的动态能力演化影响因素系统动力模型,由此得出市场、技术、融资等环境因素通过作用于知识、资源的吸收和淘汰来影响动态能力,集群的网络结构则通过影响集群内知识的学习与资源的共享来影响动态能力,此外,知识学习在整个演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中介、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动态能力的建议,政府层面包括构建创新平台、出台精简政策、建设完善中介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并鼓励垂直分工合作。中介层面主要包括完善自身服务。企业层面则包括建立以信息为基础的学习和沟通平台,建立企业学习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管敏[10](2013)在《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金融机构要从产品和服务上创新,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贷款服务。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快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交易平台。中小企业要充分挖掘外部和内部资源,降低融资风险,拓宽担保范围。

二、后WTO的中国中小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WTO的中国中小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天然石材产品概念界定
        2.1.2 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界定
        2.1.3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2.2 国际市场进入理论
    2.3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2.3.1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2.3.2 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2.4 石材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3.1 L石材公司简介
    3.2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2.1 出口额变化分析
        3.2.2 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3.2.3 客户集中度分析
        3.2.4 客户所在国家分布分析
        3.2.5 出口订单索赔情况分析
    3.3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缺少明确的企业定位
        3.3.2 客户过于集中
        3.3.3 目标客户分类不清晰
        3.3.4 单一的国际营销渠道
第4章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国际石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国际石材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4.2.1 国际石材市场需求分析
        4.2.2 国际石材市场竞争者分析
    4.3 L石材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3.1 L石材公司的内部资源
        4.3.2 L石材公司的内部能力
    4.4 L石材公司内外部竞争环境条件态势分析(SWOT)
第5章 L石材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制定
    5.1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细分
        5.1.1 国际市场依据客户类别细分
        5.1.2 国际市场依据地理因素细分
    5.2 L石材公司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5.2.1 北美市场高端工程类客户和中端分销商客户
        5.2.2 欧洲市场高端工程类客户和中端分销商客户
        5.2.3 中东市场高端工程类客户
        5.2.4 日韩市场高端工程类客户
        5.2.5 澳大利亚市场中端分销商客户
        5.2.6 东南亚市场中端分销商客户
        5.2.7 L石材公司国际目标市场选择总结
    5.3 L石材公司国际目标市场定位
        5.3.1 工程类高端客户和中端分销商客户的定位
        5.3.2 “双品牌”定位
    5.4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5.4.1 产品策略
        5.4.2 价格策略
        5.4.3 渠道策略
        5.4.4 促销策略
第6章 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财务管理保障措施
    6.2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6.3 信息管理保障措施
    6.4 风险防控保障措施
    6.5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促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研究
        1.2.2 韩国对华出口的相关研究
        1.2.3 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出口信用保险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出口信用保险的起源
    2.2 出口信用保险的内涵
    2.3 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基础
        2.3.1 市场缺陷理论
        2.3.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3.3 信息经济学视角
        2.3.4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2.4 韩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险种类
        2.4.1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2.4.2 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2.4.3 出口信用保证
        2.4.4 其他信用保险
    2.5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与作用
        2.5.1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
        2.5.2 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韩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
    3.1 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的发展过程
        3.1.1 萌芽阶段(1969-1976年)
        3.1.2 初级阶段(1977-1991年)
        3.1.3 繁荣阶段(1992-2009年)
        3.1.4 融合阶段(2010年-至今)
    3.2 韩国对华出口信用保险的状况
        3.2.1 韩国对华出口信用保险总体规模
        3.2.2 韩国对华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
        3.2.3 韩国企业对华出口信用保险使用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出口信用保险促进韩国对华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4.1.1 模型设定
        4.1.2 变量选择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1 样本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基础回归分析
        4.3.1 基础回归分析
        4.3.2 扩展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对韩国贸易保险公司的建议
        5.1.1 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
        5.1.2 简化办理程序及完善系统
    5.2 对韩国出口企业的建议
        5.2.1 对大企业的建议
        5.2.2 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1.1.2 文献综述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金融创新理论
        2.1.1 金融创新的定义及分类
        2.1.2 金融创新的动力及作用
    2.2 小微企业融资理论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2.2 金融抑制、金融约束和优序融资理论
        2.2.3 融资周期与关系理论
    2.3 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2.3.1 普惠金融发展及研究现状
        2.3.2 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2.3.3 大数定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机理
    3.1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念
    3.2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传统运作方式及问题
        3.2.1 小微企业的融资及需求现状
        3.2.2 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2.3 商业银行传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运作方式及的问题
    3.3 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创新的动因及方向
        3.3.1 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创新的内部背景
        3.3.2 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创新的外部背景
        3.3.3 银行小微信贷创新的动因及方向
    3.4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银行基于“互联网+”的小微信贷创新及总体效果
    4.1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况
    4.2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及“互联网+”信贷创新简介
    4.3 A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和总体效果
    4.4 A银行四川省分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和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创新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5.1.1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5.1.2 模型变量定义
        5.1.3 模型的构建
    5.2 数据统计及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及检验
        5.3.1 贷款总额与相关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5.3.2 贷款不良率与相关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5.3.3 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4)QD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理论基础及国外发展经验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战略管理理论
        2.1.2 市场定位理论
        2.1.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2.2 国外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
        2.2.1 美国社区银行
        2.2.2 日本地方银行
第3章 QD银行发展概况
    3.1 城市商业银行简介
    3.2 QD银行发展概况
第4章 QD银行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P)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4.1.3 社会环境分析(S)
        4.1.4 技术环境分析(T)
    4.2 “五力模型”分析
        4.2.1 潜在进入者威胁
        4.2.2 替代品的威胁
        4.2.3 同行业竞争
        4.2.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4.2.5 顾客的议价能力
    4.3 SWOT矩阵分析
        4.3.1 优势与劣势分析
        4.3.2 机会与威胁分析
第5章 QD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5.1 发展战略的制定
        5.1.1 战略思想
        5.1.2 业务链整合
        5.1.3 核心竞争力构建
    5.2 战略方向选择
第6章 QD银行发展战略方案与支撑体系
    6.1 STP战略方案
        6.1.1 明确市场细分(S)
        6.1.2 确立目标市场(T)
        6.1.3 明晰市场定位(P)
    6.2 战略支撑体系
        6.2.1 对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加强总部的建设
        6.2.2 积极引进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水平
        6.2.3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现有研究不足
        1.2.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发展
    2.1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综述
        2.1.1 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2.1.2 企业融资决策要素综述
        2.1.3 企业融资经济结果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综述
        2.2.1 技术创新综述
        2.2.2 创新资源综述
        2.2.3 创新管理综述
        2.2.4 创新系统综述
    2.3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企业融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综述
        2.3.2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2.3.3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2.4.1 企业融资
        2.4.2 企业创新
        2.4.3 企业融资与企业创新
        2.4.4 评述总结
3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与特征分析
    3.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
        3.1.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3.2 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3.2.1 企业自筹
        3.2.2 间接融资
        3.2.3 直接融资
        3.2.4 政府扶持资金
    3.3 我国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3.3.1 企业融资效率的DEA评价方法
        3.3.2 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评价
        3.3.3 企业融资效率的行业比较
        3.3.4 企业融资效率的区域比较
        3.3.5 企业融资效率的企业性质特征
        3.3.6 不同上市板块企业融资效率对比
    3.4 我国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3.4.1 中小企业融资难
        3.4.2 高杠杆高风险
        3.4.3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偏低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企业创新现状与特征分析
    4.1 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现状分析
        4.1.1 资金投入
        4.1.2 人员投入
    4.2 我国企业创新产出现状分析
        4.2.1 区域特征:粤江浙领跑全国,梯队趋势明显
        4.2.2 行业特征:技术创新成果集中度高,制造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3 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4.3.1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纵向分析
        4.3.2 与其它国家创新能力横向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方法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2 数据收集
        5.2.1 实证研究部分数据
        5.2.2 案例研究部分数据
    5.3 样本描述
        5.3.1 上市企业的样本描述
        5.3.2 未过会企业的样本描述
    5.4 相关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6.2 变量选取及定义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解释变量
        6.2.3 调节变量
        6.2.4 控制变量
    6.3 数据描述
    6.4 模型建立
    6.5 实证结果及分析
        6.5.1 上市对企业创新数量的影响
        6.5.2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6.5.3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分布的影响
        6.5.4 上市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效率的影响
        6.5.5 上市对企业研发资金创新效率的影响
        6.5.6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6.6 进一步讨论
        6.6.1 作用渠道
        6.6.2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特征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7.2 变量选取及定义
        7.2.1 被解释变量
        7.2.2 解释变量
        7.2.3 调节变量
        7.2.4 控制变量
    7.3 数据描述
    7.4 模型建立
    7.5 实证结果及分析
        7.5.1 上市对创新特征的影响
        7.5.2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5.3 企业所处行业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6 本章小结
8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决策的实证分析
    8.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8.2 变量选取及定义
        8.2.1 被解释变量
        8.2.2 解释变量
        8.2.3 调节变量
        8.2.4 控制变量
    8.3 数据描述
    8.4 模型建立
    8.5 实证结果及分析
        8.5.1 公司专利类型的构成
        8.5.2 公司专利来源的结构
        8.5.3 按企业性质回归
    8.6 本章小结
9 我国企业融资对创新作用路径的实证分析
    9.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9.1.1 融资行为对创新的影响
        9.1.2 资本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3 股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4 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9.1.5 企业融资对管理的影响
        9.1.6 企业融资对销售的影响
    9.2 变量与数据
        9.2.1 变量设置
        9.2.2 数据选取与描述
    9.3 模型建立
        9.3.1 结构方程模型(SEM)
        9.3.2 数据检验
        9.3.3 方程构建
    9.4 实证结果与分析
        9.4.1 企业融资对创新数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2 企业融资对创新质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3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效应分析
        9.4.4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路径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基于我国多家制造业企业
    10.1 理论梳理及文献综述
        10.1.1 技术创新
        10.1.2 管理创新
        10.1.3 文化创新
    10.2 分析框架
        10.2.1 作用机制
        10.2.2 衡量方法
    10.3 研究方法
        10.3.1 案例分析
        10.3.2 样本企业选择
        10.3.3 数据收集
        10.3.4 公司背景
    10.4 案例内分析
        10.4.1 晨光文具
        10.4.2 海尔集团
        10.4.3 上汽集团
        10.4.4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10.5 案例间对标分析
        10.5.1 技术创新
        10.5.2 管理创新
        10.5.3 文化创新
        10.5.4 商业模式创新
        10.5.5 竞争优势
        10.5.6 作用和反馈
    10.6 本章小结
11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1.1 创新绩效方面
        11.1.2 创新特征方面
        11.1.3 创新决策方面
        11.1.4 作用路径方面
        11.1.5 全面创新管理方面
    11.2 政策建议
        11.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11.2.2 企业层面的经营建议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6)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现状
    第一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
    第三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阶段定位
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
    第一节 宏观绩效期望
    第二节 微观绩效期望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体系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绩效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节 宏观原因
    第二节 微观原因
第七章 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美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二节 德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三节 日本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四节 韩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八章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
    第二节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第三节 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融资租赁在促进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融资租赁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情况
        二、关于科技企业融资的文献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安排
        一、论文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融资租赁的理论和发展
    第一节 融资租赁及其经济功能
        一、融资租赁的定义
        二、融资租赁的一般种类
        三、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融资租赁理论
        一、四大支柱学说
        二、税收角度理论
    第三节 融资租赁发展情况
        一、融资租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二、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融资租赁在科技型企业中的应用——科技租赁
    第一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融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第二节 融资租赁在科技型企业的应用——科技租赁
        一、科技租赁的定义
        二、科技租赁的业务模式
        三、科技租赁特点
    第三节 科技租赁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区别
        一、与金融租赁的区别
        二、与银行信贷的区别
        三、与股权投资的区别
        四、与集合债券的区别
    第四节 科技租赁的国内外案例分析
        一、科技租赁在国外的案例
        二、科技租赁在我国的案例
第四章 科技租赁的风险
    第一节 科技租赁风险的识别
        一、信用风险
        二、租赁物风险
        三、其他风险
    第二节 科技租赁风险的控制
        一、租前风险识别
        二、租中风险控制
        三、租后风险化解
第五章 科技租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社会认知程度偏低
        二、对科技企业价值评估难以量化
        三、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四、人才匮乏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二、建立统一租赁行业协会
        三、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各类资本
        四、加强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美国社区银行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1 社区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2.1.1 社区银行的定义
        2.1.2 社区银行的服务特征
    2.2 美国社区银行概况
        2.2.1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
        2.2.2 美国社区银行的运作模式
    2.3 美国社区银行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2.3.1 富国银行案例
        2.3.2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建设的贡献
    2.4 美国社区银行对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启示
第3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3.1.1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3.1.2 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服务需求
        3.1.3 服务“三农”,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2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可行性
        3.2.1 与国外差距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3.2.2 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3.2.3 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4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构建路径
    4.1 新建社区银行
    4.2 改造农村信用社
    4.3 社会资金建立氏营银行
    4.4 重组民间非止规金融机构
第5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政策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完善社区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
        5.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1.2 完善外部监管制度
    5.2 规范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运作体制
        5.2.1 完善社区银行的准入制度
        5.2.2 建立规范的社区银行退出机制
    5.3 加强社区银行合规内控制度
    5.4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与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5.4.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4.2 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研究 ——基于浙江省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理论综述
        1.2.1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
        1.2.2 动态能力理论
        1.2.3 集群动态能力理论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2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内涵与评价
    2.1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内涵
    2.2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维度
    2.3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指标
3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演化分析
    3.1 集群动态能力演化模型
    3.2 演化的内容维
        3.2.1 知识
        3.2.2 资源
        3.2.3 网络结构
    3.3 演化的情境维
        3.3.1 市场环境
        3.3.2 技术环境
        3.3.3 融资环境
    3.4 演化的过程维
        3.4.1 变异
        3.4.2 选择
        3.4.3 传播
        3.4.4 保持
4 动态能力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4.1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4.1.1 系统动力学原理
        4.1.2 系统动力学建模基本步骤
        4.1.3 系统动力学的适用性分析
    4.2 因果关系图构建
        4.2.1 知识反馈结构分析
        4.2.2 资源反馈结构分析
        4.2.3 因果关系图
    4.3 系统动力学流图
5 动态能力演化的系统动力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择
        5.1.1 样本初步选择
        5.1.2 动态能力评价
        5.1.3 根据评价结果的最终选择
    5.2 因素关系表达分析
        5.2.1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5.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回归分析
        5.2.3 因素关系表达式
    5.3 有效性检验
    5.4 仿真结果与应用
6 中小集群动态能力的提升
    6.1 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
    6.2 提升动态能力的政策建议
        6.2.1 政府层面分析
        6.2.2 中介层面分析
        6.2.3 企业层面分析
7 结束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处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导致的融资困难
    (二)现行的金融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三)融资风险大,成本高
二、金融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找到了解决之道
    (一)缓解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二)为中小企业实行信用担保创造条件
    (三)可以转移贷款风险
三、金融创新存在问题
    (一)金融产品创新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二)技术含量低,适应性不强
    (三)缺乏信贷审批模式,金融产品不便利
    (四)金融产品单一,数量少
    (五)资产评估体系不规范
四、金融产品创新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索
    (一)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
        1. 采用不同的服务品牌。
        2. 产品渠道创新。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索
        1. 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拓宽贷款担保物的范围。
        2. 充分利用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形成新的金融产品。

四、后WTO的中国中小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L石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刘艳. 山东大学, 2020(05)
  • [2]出口信用保险在韩国对华出口贸易中的促进作用研究[D]. 黄贤程.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3]“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D]. 赖仕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QD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王鑫.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5]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D]. 石宇. 浙江大学, 2018(01)
  • [6]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D]. 王书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7]融资租赁在促进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李佳妮. 外交学院, 2016(08)
  • [8]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D]. 罗珺.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1)
  • [9]中小企业集群动态能力研究 ——基于浙江省实证[D]. 李芳芳.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6)
  • [10]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法[J]. 管敏. 经济论坛, 2013(06)

标签:;  ;  ;  ;  ;  

入世后的中国中小企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