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香菇制种率的关键技术

提高香菇制种率的关键技术

一、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再云,谌金吾,李星,谢永,余彬情,孙厚静,王杰,王明鸾,李琳琪[1](2021)在《贵州黔东南州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气候特征,总结介绍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菌种与基质制备、栽培季节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与杂菌防控等。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化栽培,可实现"稻-菇"轮作,水-旱轮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牛丽君[2](2016)在《金针菇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人工栽培的技术不复杂,因此容易被广大菇农接受,文章介绍了金针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增加菇农收入。

李天月[3](2011)在《黄白侧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黄白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本论文利用菌糠作为替代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栽培料中以用于黄白侧耳的栽培生产,对其优化栽培进行了研究,另外还研究了菌糠水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首先对黄白侧耳的5个不同菌株进行了筛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冀农11为最佳菌株,长速较快,长势较好。所以选择冀农11作为本论文的主要供试菌株。对黄白侧耳的栽培料配方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棉籽皮、玉米芯和菌糠3种农业废弃物作为黄白侧耳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为:棉籽皮60%,菌糠15%,玉米芯15%,麸皮9%,石灰1%。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两方面对液体菌种培养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黄白侧耳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2.5%,蛋白胨2%,酵母膏0.25%,KH2PO4 0.1%,MgSO4·7H2O 0.1%。确定了黄白侧耳液体菌种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起始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00mL,发酵终点为168h。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丝鲜重达到了23.62 g/100mL。对黄白侧耳液体菌种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白侧耳液体菌种应用的最佳菌龄为96h。采用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可使原种制备时间缩短54.3%,栽培袋的发菌周期缩短14d,整个制种的周期缩短了36.3%。在菌种制备方面,液体菌种的制种方式可明显的缩短整个菌种制备的周期。对黄白侧耳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黄白侧耳出菇期间最适宜的通风时间为3h/d,补液方式中尿素营养液效果最佳。对菌糠水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菌糠水提液可以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100倍稀释的菌糠水提液可使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10倍稀释时,小麦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都优于对照组。1倍稀释菌糠水提液可明显促进小麦茎生长,茎长度较对照CK提高19.96%,茎鲜重较对照CK提高21.93%。100倍稀释时可促进根系生长,根鲜重达到最大。

赵洁[4](2010)在《大球盖菇优化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一种菇味浓郁鲜美、营养丰富的珍稀食用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对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大球盖菇一直未在北方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制种周期长、污染率高。所以,对大球盖菇各级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对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母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探讨,得到了大球盖菇母种培养的最适条件:马铃薯20%,蔗糖2.5%,玉米粉0.4%,蛋白胨0.1%,6-BA 0.5mg/L,琼脂2%,水1000 mL,培养温度为26℃,在此培养条件下大球盖菇母种菌丝满管时间比在PDA培养基中缩短了33.1%。为缩短制种周期,选择了液体菌种制备原种的制种形式。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两方面对液体菌种的培养环境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终的培养方案为:将0.5 cm3菌块接种到起始pH值6.5,装有10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6℃,160 r/ min培养120h。液体培养基中含有玉米粉1%,蔗糖2.5%,豆饼粉2%,酵母膏0.2%,三十烷醇0.5mg/L,6-BA 0. 25mg/L,2,4-D 0. 25mg/L,水1000 mL。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丝鲜重达到了33.673g/100mL,菌球直径较小,大部分在12mm,菌球数达358个/mL,符合液体菌种的应用要求。液体菌种应用的最佳菌龄为96h。利用液体菌种的制种方式可明显的缩短整个菌种制备的周期。用液体菌种接麦粒种可使原种的制备时间缩短53.6%,栽培袋的发菌时间缩短29d,整个制种周期缩短40%。对大球盖菇的栽培料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树叶、麦秸秆和木屑三种农林废弃物是较为理想的大球盖菇栽培料,三者的最佳配比为:木屑30%、麦秸秆40%、树叶30%。

陈杰娟,王耀武[5](2008)在《袋栽香菇防污新技术》文中指出 袋栽香菇易发生污染,除了工艺技术复杂、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等原因外,还与原材料、菌种、塑料袋的优劣、生产和管理粗放、长期应用纯化学药品消毒防效单一、杂菌产生了抗药性等方面有关。下列方法可有效解决污染问题。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可以采用常规木屑、麸皮、棉子壳、玉米芯及农作物秸秆等培养基配方。料水比为1.0:(1.2~1.3)左右,特效防污剂

刘智会[6](2006)在《红平菇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和营养成分分析与多糖提取工艺》文中指出论文进行了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在哈尔滨地区液体菌种的栽培技术和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与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栽培技术包括菌丝培养特性、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用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进行了多项营养成分分析和红平菇多糖提取工艺和功能的研究,总的试验结果具体如下: (1) 菌丝的培养特性和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两种培养基都适合红平菇菌体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絮状至粉状,红平菇菌体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从经济角度等综合考虑PDA培养基为红平菇的最适一级种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值6~7。 二级菌种培养基选用了5种配方的液体培养基。从液体菌种的菌丝量、菌丝长势、以及长满培养液的天数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最适合红平菇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7天内就能很快长满培养液。 对红平菇用二级液体菌种作为母种制作栽培种与固体原种作为母种相比,具有菌丝恢复快、走料速度快、菌丝生长势旺、发菌均匀等优点。采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作为二级种的栽培模式,使得红平菇整个栽培周期大大缩减,至少减少16天以上。 (2) 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鲜品含水率为90.16%,自然风干干品含水率为6.36%;脂肪含量为2.63%;蛋白质含量为24.69%;酸度为0.187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含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八种中的七种,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其它几种非必需的氨基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对子实体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每100g子实体中分别含有0.032mg、0.469mg、0.20mg和701.16 mg;测定了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钾含量为1292mg/100g、磷含量为1206mg/100g、钠含量为338.06mg/100g、钙含量为151.44mg/100g、镁含量为262.25mg/100g;微量元素中锌含量为161mg/100g、铁含量为10.89mg/100g、铜含量为15.28mg/100g、锰含量为1.46mg/100g。 (3) 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进行了红平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并对提取的红平菇子实体多糖初步进行了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红平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50、90℃、提取时间3h、提取3次,在这种情况下提取率最高;用乙醇沉淀多糖时,采用浓度为70%以上的乙醇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粗多糖中的蛋白质含量为4.62%;采用Sevag法除去游离的蛋白质;除蛋白质后的多糖经

张启能[7](2005)在《袋栽香菇防污新技术》文中提出袋栽香菇易发生污染,除了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等原因外,还与原材料、菌种、塑料袋的优劣、杂菌产生抗药性等方面有关。本文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新技术,期望能帮助广大菇农有效解决污染难题。

刘本洪,蒋明玉,杨映娟[8](2000)在《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我们于本年度4~5月份生产了香菇原种10000余瓶,成品率达99%以上,在生产上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根据笔者体会,对提高香菇原种制种成功率的关键技术作一归纳,供同行参考。1 制作时间安排 试验品种为香26、申香2号、苏香、香62、香16;母种制作时间安排应以生产原种为标准计?..

二、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黔东南州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季节选择
2 菌种制备
3 播种与发菌
    3.1 播种
    3.2 覆土
    3.3 覆草/稻壳
    3.4 搭盖遮阳网
    3.5 水分管理
4 出菇期管理
    4.1 催蕾
    4.2 出菇期管理
5 采收
6 转潮管理
7 病虫害及杂菌防控

(2)金针菇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2 生长条件
    2.1 培养基料
    2.2 温度
    2.3 湿度
    2.4 空气
    2.5 光照
    2.6 酸碱度
3 管理和技术要点
    3.1 栽培季节与场地
    3.2 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
    3.3 装袋、灭菌及接种
4 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
5 子实体生长阶段管理
    5.1 催菇
    5.2 控制环境条件促进子实体生长
6 采收及采后管理

(3)黄白侧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黄白侧耳概述
        1.2.1 形态特性
        1.2.2 营养特征
        1.2.3 环境条件
    1.3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概述
        1.3.1 菌糠生物学特性
        1.3.2 菌糠的再利用
    1.4 食用菌液体培养概述
        1.4.1 食用菌液体培养简介
        1.4.2 食用菌液体培养国内外研究进展
        1.4.3 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黄白侧耳不同菌株筛选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试剂
        2.2.4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在PDA 试管菌丝长速比较实验
        2.3.2 菌株在棉籽皮培养基试管菌丝长速比较实验
        2.3.3 菌株在木屑培养基试管菌丝长速比较实验
    2.4 实验结果
        2.4.1 菌株在PDA 试管菌丝长速比较
        2.4.2 菌株在棉籽皮培养基试管菌丝长速比较
        2.4.3 菌株在木屑培养基试管菌丝长速比较
    2.5 小结
第3章 黄白侧耳栽培料培养基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菌株
        3.2.2 供试菌糠
        3.2.3 培养基
        3.2.4 实验试剂
        3.2.5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栽培料试管长速比较实验
        3.3.2 优势栽培料配方生物转化率比较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栽培料试管长速比较实验
        3.4.2 优势栽培料配方生物转化率比较实验
    3.5 小结
第4章 黄白侧耳液体菌种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株
        4.2.2 培养基
        4.2.3 实验试剂
        4.2.4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黄白侧耳液体菌种接种及培养方法
        4.3.2 碳、氮源筛选实验
        4.3.3 碳、氮源浓度选择实验
        4.3.4 碳、氮源正交实验
        4.3.5 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过程指标检测
        4.3.6 培养温度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3.7 起始pH 值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3.8 摇瓶装量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3.9 摇床转速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 实验结果
        4.4.1 碳、氮源筛选实验
        4.4.2 碳、氮源浓度选择实验
        4.4.3 碳、氮源正交实验
        4.4.4 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过程指标检测
        4.4.5 温度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6 起始pH 值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7 摇瓶装量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8 摇床转速对黄白侧耳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黄白侧耳液体菌种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供试菌株
        5.2.2 培养基
        5.2.3 实验试剂
        5.2.4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液体菌种的不同菌龄对发菌速度的影响
        5.3.2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备原种的对比
        5.3.3 不同制备形式的原种在栽培料中的长速比较
        5.3.4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在生产应用中生产周期的比较
    5.4 实验结果
        5.4.1 液体菌种的不同菌龄对发菌速度的影响
        5.4.2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备原种的对比
        5.4.3 不同制备形式的原种在栽培料中的长速比较
        5.4.4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在生产应用中生产周期的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黄白侧耳栽培条件优化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时间
    6.3 实验地点
    6.4 实验材料
        6.4.1 供试菌株
        6.4.2 供试培养基
        6.4.3 补水材料
        6.4.4 实验试剂
        6.4.5 主要仪器设备
    6.5 实验方法
        6.5.1 栽培袋的制备与培养
        6.5.2 出菇管理
    6.6 实验结果
        6.6.1 通风时间对黄白侧耳生长的影响
        6.6.2 转潮补液对黄白侧耳生长的影响
    6.7 小结
第7章 菌糠水提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
        7.2.1 供试菌糠
        7.2.2 实验试剂
        7.2.3 主要仪器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菌糠水提液的制备
        7.3.2 小麦种子的预处理和萌发培养
        7.3.3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7.3.4 菌糠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7.4 实验结果
        7.4.1 不同稀释度的菌糠水提液对小麦种子淀粉酶的影响
        7.4.2 菌糠水提液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7.4.3 菌糠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球盖菇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球盖菇简介
    1.3 食用菌液体培养概述
        1.3.1 食用菌液体培养简介
        1.3.2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
        1.3.3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条件
        1.3.4 食用菌液体菌种应用
    1.4 农林废弃物利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2章 大球盖菇母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试剂
        2.2.4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选择实验
        2.3.2 温度选择试验
        2.3.3 碳源选择试验
        2.3.4 最适碳源浓度的选择试验
        2.3.5 氮源选择试验
        2.3.6 最适氮源浓度的选择试验
        2.3.7 碳氮源正交试验
        2.3.8 不同激素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
        2.3.9 最适激素浓度的选择
    2.4 实验结果
        2.4.1 配方选择试验
        2.4.2 不同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4.3 最适碳源选择试验
        2.4.4 最适氮源选择试验
        2.4.5 碳源最适浓度的选择
        2.4.6 氮源最适浓度的选择
        2.4.7 碳氮源正交实验
        2.4.8 不同激素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4.9 最适激素浓度的选择
    2.5 小结
第3章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试剂
        3.2.4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培养基选择实验
        3.3.2 碳源选择试验
        3.3.3 最适碳源浓度的选择试验
        3.3.4 氮源选择试验
        3.3.5 最适氮源浓度的选择试验
        3.3.6 碳氮源正交试验
        3.3.7 激素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试验
        3.3.8 取上述激素中三种激素做激素最佳配比正交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配方选择实验
        3.4.2 碳源选择试验
        3.4.3 碳源最适浓度的选择
        3.4.4 氮源选择试验
        3.4.5 氮源最适浓度的选择
        3.4.6 碳氮源正交实验
        3.4.7 不同激素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3.4.8 三种激素最佳配比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株
        4.2.2 培养基
        4.2.3 实验试剂
        4.2.4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过程指标检测
        4.3.2 接种量优化试验
        4.3.3 温度选择试验
        4.3.4 起始pH 值选择试验
        4.3.5 摇床转速选择试验
        4.3.6 装液量选择试验
    4.4 实验结果
        4.4.1 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过程指标检测
        4.4.2 接种量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3 温度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4 起始pH 值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5 摇床转速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4.6 装液量对大球盖菇液体菌丝培养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供试菌株
        5.2.2 培养基
        5.2.3 实验试剂
        5.2.4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试管料中不同菌龄液体菌种的发菌速度比较
        5.3.2 液体菌种不同应用形式的对比
        5.3.3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备原种的对比
        5.3.4 不同制备形式的原种在栽培料中的长速比较
        5.3.5 不同形式制备菌种周期比较
    5.4 实验结果
        5.4.1 试管料中不同菌龄液体菌种的发菌速度比较
        5.4.2 液体菌种不同应用形式的对比
        5.4.3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备原种的对比
        5.4.4 不同制备形式的原种在栽培料中的比较
        5.4.5 不同形式制备菌种周期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大球盖菇栽培料培养基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供试菌株
        6.2.2 培养基
        6.2.3 实验试剂
        6.2.4 主要仪器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试管中不同栽培料的对比试验
        6.3.2 试管中不同栽培料的配比试验
        6.3.3 将6.3.2 中得到的配方做袋
    6.4 实验结果
        6.4.1 试管中不同栽培料的对比试验
        6.4.2 试管中不同栽培料的配比试验
    6.5 栽培袋中二种最佳配方的对比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红平菇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和营养成分分析与多糖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或引言)
    1.2 食用菌的研究现状
    1.3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
        1.3.1 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1.3.2 液体菌种的优缺点
        1.3.3 液体菌种的国内外现状及前景
    1.4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1.5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概况
2 红平菇的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红平菇培养特性的研究
        2.2.2 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
        2.2.3 二级种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2.2.4 三级种的制作与培养
        2.2.5 红平菇的出菇管理
        2.2.6 生物转化率计算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2.3.2 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
        2.3.3 红平菇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
        2.3.4 红平菇在5种二级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状况
        2.3.5 红平菇栽培袋的发菌情况
        2.3.6 红平菇的出菇管理措施
        2.3.7 生物转化率
    2.4 本章小结
3 红平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
    3.1 材料和试剂
        3.1.1 试剂材料
        3.1.2 药品
        3.1.3 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的预处理
        3.2.2 水分的测定
        3.2.3 脂肪含量的测定
        3.2.4 蛋白质的测定
        3.2.5 总酸度的测定
        3.2.6 总灰分的测定
        3.2.7 还原糖的测定*
        3.2.8 氨基酸的测定
        3.2.9 维生素的测定
        3.2.10 矿质元素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水分的测定
        3.3.2 脂肪的测定结果
        3.3.3 蛋白质的测定
        3.3.4 总酸度的测定
        3.3.5 灰分的测定
        3.3.6 还原糖的测定
        3.3.7 氨基酸的测定
        3.3.8 维生素的测定
        3.3.9 矿质元素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红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功能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1.1 试验材料
        4.1.2 药品
        4.1.3 试剂
    4.2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4.3.2 多糖提取及纯化路线
        4.3.3 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4.3.4 多糖分离纯化方法
        4.3.5 红平菇多糖功能初步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脂肪去除率
        4.4.2 红平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
        4.4.3 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果
        4.4.4 红平菇多糖功能初步研究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黔东南州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J]. 杨再云,谌金吾,李星,谢永,余彬情,孙厚静,王杰,王明鸾,李琳琪. 食用菌, 2021(03)
  • [2]金针菇栽培技术[J]. 牛丽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05)
  • [3]黄白侧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 李天月. 河北大学, 2011(08)
  • [4]大球盖菇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 赵洁. 河北大学, 2010(12)
  • [5]袋栽香菇防污新技术[J]. 陈杰娟,王耀武. 农民致富之友, 2008(07)
  • [6]红平菇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和营养成分分析与多糖提取工艺[D]. 刘智会.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7]袋栽香菇防污新技术[J]. 张启能. 农民文摘, 2005(12)
  • [8]提高香菇原种制种率的关键技术[J]. 刘本洪,蒋明玉,杨映娟. 中国食用菌, 2000(01)

标签:;  ;  ;  ;  ;  

提高香菇制种率的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