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血吸虫病防治环境整治工程灭螺及效果评价

黄石市血吸虫病防治环境整治工程灭螺及效果评价

一、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论文文献综述)

邓芷晴[1](2017)在《城市血吸虫病工程防治研究 ——以“汉口江滩血防一期工程”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初步评估汉口江滩血吸虫病防治一期工程的灭螺效果,为进一步降低江滩钉螺密度,改变江滩钉螺滋生环境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汉口江滩血吸虫病防治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表层除障、表土剥离填埋、滩面平整、沟渠填旧开新等工程措施与药物灭螺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汉口江滩进行血防一期工程综合整治;运用规范化、信息化螺情调查方法分别对工程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完成时以及施工一年后四个阶段的螺情进行监测,了解工程实施前后滩面的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监测指标的变化,进而评估江滩血吸虫病防治一期工程的灭螺效果。结果本项目综合整治总长度为2.70km,整治面积30.55万m2。其中主要完成的工程量包括表土填埋6.11万m3,表土覆盖30.55万m2,土方开挖7.18万m3,药物灭螺4次,累计灭螺面积122.43万m2,综合整治面积覆盖滩面面积90%以上;信息化螺情调查共进行了 4次,调查总面积为122.40万m2,在综合整治措施实施前的钉螺调查中,有螺面积为25.69万m2,调查钉螺4498框,其中有螺框为65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4.65%;共捕获钉螺3 346只,其中活螺数为2751只,钉螺平均密度为0.44只/0.11m2,最高密度为42.00只/0.11m2;滩面综合整治完成后,螺情调查结果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滩面得到平整;并且新沟的平均长度、沟顶宽、沟深、高程差、边坡比及沟底坡的平均数值均有提高,沟底宽度和沟底高程平均数值有所下降。江滩滩面形成了内高外低(堤高江低)的坡度。结论汉口江滩经综合整治后,钉螺滋生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工程灭螺与药物灭螺相结合,灭螺效果较好,但仍需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及工程维护以巩固灭螺效果。

谢谦[2](2016)在《基于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展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研究,有助于消除湖区血吸虫病、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两型社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洞庭湖区域实际,基于流行病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遵循"基础理论研究——作用机理分析——感染风险评价——防控方案模拟——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路,以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为主线,构建感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防控仿真模型、综合防控体系,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1)系统梳理了血吸虫病防控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等。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理论包括系统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变论、控制论等;血吸虫病流行的动力演化机制,主要来源于人口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政府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血吸虫病防控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明确机理、风险评价、方案模拟、方案比较和体系构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血吸虫病防控研究可采取如下流程:机理分析→指标筛选→机理量化→风险评价→仿真模拟→体系构建。(2)详细介绍了洞庭湖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水平和血吸虫病疫情等现状,计算得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系统分析了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将人群血检阳性率、易感地带面积分别作为疫水接触和疫水分布子系统的核心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关键指标的驱动因子进行筛选,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验证和响应回归分析,完成洞庭湖区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梳理和研究。结果表明:疫水接触与各驱动因子相关系数按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为,农业经济比重(0.867)>城镇化水平(0.846)>总人口(0.844)>城乡自来水供给率(0.839)>GDP(0.83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0.83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0.831)>血防健康教育覆盖率(0.820);疫水分布与各驱动因子相关系数按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改厕覆盖率(0.927)>耕牛敞放率(0.886)>耕牛感染率(0.859)>洲滩扩张速率(0.858)>居民感染率(0.855)>药物灭螺面积(0.694)>平均水位(0.674)>环改灭螺面积(0.415)>汛期平均水位(0.328)>平均流量(0.251)。其中,平均流量(0.251)与易感地带面积的相关系数小于0.3,表现为弱相关性,在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可忽略该项因素的影响。(4)依据PSR模型原理,构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入手,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方面,2001-2014年,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由0.9248降至0.40337,后期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其空间格局上,岳阳县、沅江市高于0.5,汉寿县、安乡县等14个地区处于0.35-0.5之间,石门县、桃源县等5个地区处于0.2-0.3之间。压力、状态、响应指数方面,尽管各指数历年情况略有波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格局上,压力风险由高至低的地区数量分别为8个、10个、3个,状态风险由高至低的地区数量分别为8个、9个、4个,响应风险由高至低的地区数量分别为3个、7个、11个。(5)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运用Vensim软件建立血吸虫病防控系统模型,通过调整相关变量组合,制定传统血防、农业经济优先、宣传教育优先、灭螺工程优先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等五种方案,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传统血防方案血防的经济效益有限,有待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优先方案适宜欠发达地区的血防工作,通过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和血防的并行发展;宣传教育优先方案血防效益见效较快,可应用于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以优先完成血吸虫病疫情的控制任务;灭螺工程方案由于其对于灭螺的高度重视,可广泛应用于钉螺分布较广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方案可应用于城乡差距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城乡血防工作的统筹开展,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6)针对洞庭湖区血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从总体目标、区域防控、工程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力求实现血防工作机制的长期、高效、可持续运行。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抑螺防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改善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明确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血防要点;强化农业、水利、药物灭螺、生物灭螺、健康教育、人畜传染源控制等血防工程实施力度;完善组织管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监测预警等血防机制。

王颖[3](2006)在《我国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需要2002年底,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侵袭我国,波及我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6个县(区),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灾难,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使得上到党中央、国务院下到黎民百姓开始关注疾病预防控制,并意识到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疾病防制体系的薄弱环节。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该目标和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研究专家、政策制定专家和政策实施者三方的达成一致,进行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战略研究,首先以公共产品为导向,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功能定位,详细界定了国家、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基层卫生防保组织的职责与任务;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行管理体制,提出组建疾病控制管理局的建议;最后,围绕已界定的公共职能和项目,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必需的人力配置、经费配置与机构建设规模和装备标准。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完善,机构的功能定位得到了明确,组织机构建设已完成,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所需要的人力和经费配置,以及基本建设和工作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如何把已明确的财力、人力及仪器设备合理地分配到机构各项具体防制工作如血吸虫病防制、艾滋病防制等中?如何在疾病控制机构、科室以及具体工作三个环节中把机构公共职能贯彻到底,真正实现已明确的我国疾病控制机构功能定位?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从机构、科室和项目工作三个层次上来对疾病控制机构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指导疾病防制资源包括人力、经费以及仪器设备等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一防制项目工作都能具体落实,继而实现我国疾病控制机构公共职能的切实落实。(二)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受血吸虫病威胁人口高达541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由于洪水的影响,钉螺扩散,加上防治工作跟不上,全国血吸虫病病人数居高不下,已达标地区疫情回升,部分地区甚至有向城市蔓延之势。2003年,我国急性感染病人报告数1114例,较2002年同期上升22%,近5年来,全国钉螺面积也呈持续上升态势,2003年钉螺面积较2002年增加了2.68亿平方米,全国20个纵向监测点中,17个点内发现感染性钉螺,并扩散至人群聚集的垸内区,加大了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因素。血吸虫病的回潮与我国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其对健康的迫切要求极不相称,急需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减少血吸虫病的威胁,血吸虫病防制工作仍然而且必然成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从项目规范研究入手,选择我国现行疾病防制工作重点之一——血吸虫病防制作为具体研究目标,研制出规范研制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提供一整套模版和框架要素,指导除血吸虫病防制以外其他项目规范的撰写;从既从事项目技术操作,又兼有部分技术管理工作的中间两级机构——地、县级入手,在地、县级机构项目规范研制的基础上,向上进而推论到具有管理职能的省级和国家级机构,向下推论到单纯从事项目操作工作的基层机构,包括社区和乡镇机构,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遵循“三级预防”原则,运用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进行规范框架要素的研制:运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进行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各框架要素具体内容的完善和论证;使用“标杆管理”理念和“动作时间测定法”进行完成规范的人力、工作经费与仪器设备需求研究。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进行“现实”与规范“理想”间的差距比较。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分析、机构意向调查和基本情况调查,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头脑风暴法,以及规范机构模拟运作等。在全国12个历史血吸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选取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6省作为调查样本省,共抽取并调查了35个市级29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机构调查样本;对102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反复进行14轮540人次的咨询与论证以完善规范具体内容;系统收集了全国血吸虫病防制资料信息1987-2004年17年的数据信息以论证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与防制工作进展;收集并分析3个市级、2个县级机构自2005年7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的规范模拟运怍资料信息作为规范完善和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测算研究的依据。三、主要研究结果(一)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区)数从1989年的378增加到2004年的434,新波及县(区)56个,每年以1.19%的平均速度递增;17年间,血吸虫病人总数、慢性病人数和晚期病人数分别以每年1.30%、1.31%和1.25%的增长速度增加,急性血吸虫病人的发病从未间断,每年均有新发比例发生:实有钉螺面积以年1.17%的平均速度增加,新查出钉螺面积从1987年的14714167千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9600000千平方米。严峻的疫情形势提示我国血吸虫病防制任务的艰巨。病人治疗比例从1987年83.8%下降到2001年的44.7%,家畜查病比例从1987年46.1%下降到2001年的38.4%,灭螺比例从1987年12.4%增加到1996年的27.1%,随后又下降到2004年的17.2%。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显示:随着病人总数、实有钉螺面积的不断增加,血吸虫病防制工作任务逐步加大,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开展的绝对量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开展相对工作量的下降说明我国防制工作加大的速度滞后于其面临任务的增加速度。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面临的严峻工作任务和巨大挑战,尤其是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目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时,对于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重视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应成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疾病防制工作重点之一。(二)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研制1、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原则(1)合法原则(2)职责任务一致原则(3)强化流程管理重实证原则(4)现实与发展兼顾的原则研制原则的具体阐述详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2、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框架及其界定(1)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概述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概述作为整个规范的前言部分,高度概括如下几点内容:①简单介绍血吸虫病及其危害;②介绍自建国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其面临的挑战;③简要阐述我国血吸虫病防制的目的与意义,形成血吸虫病防制的总体目标(或目的);④描述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或目的),必须完成的防制项目;⑤依据工作经验和理论结晶,围绕总体目标(目的),将必须完成的血吸虫病防制项目,按三级预防的逻辑先后顺序形成总体上的防制流程图。概述具体内容详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2)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分述规范分述则是对血吸虫病不同防制项目如钉螺控制,分别进行工作任务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流程和步骤、技术文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工作数量和频率、工作考核指标7个框架要素的具体内容展开阐述。7个框架要素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三)血吸虫病防制规范详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经机构意向调查,该规范得到了6省35个市级和29个县级血吸虫病专业防制机构的一致高度认可,总体认可程度达到了96.9%。(四)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血吸虫病防制机构,其规范质量要求的现实达成程度为69.9%,县级机构不同防制项目的质量完成程度高于市级机构,但即使县级机构,其质量达成程度也只达到了72.7%;工作数量和工作频率的总体完成程度为67.9%,不管血吸虫病防制机构的级别如何,其防制工作数量完成程度一致低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防制工作数量完成程度和工作质量达成程度均高于传播阻断和基本控制地区,但即使流行地区其最高的完成程度也没有超过75%。造成上述血吸虫病防制现实与规范之间差距的原因分析发现,不管是工作数量还是工作质量达成的制约因素均归结为:一是与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配套的工作经费不到位,二是与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配套的人力资源缺乏,三是与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配套的仪器设备配置的不到位。其他的如与规范工作内容相配套的制度不完善、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协调乏力也成为了规范现实开展的制约因素。(五)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支持系统研究1、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研究详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组织和制度保障部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得到了6省35个市级和29个县级血吸虫病专业防制机构的一致高度认可,总体认可程度分别达到了97.1%、98.9%。2、人力需求研究全国市级机构现有人力238人,模拟运作测算人力需求356人,人力配置缺口49.6%,理想配置人力需求408人,人力配置缺口71.4%;全国县级机构现有人力1245人,模拟运作测算人力需求1837人,人力配置缺口47.9%,理想配置人力需求2032人,人力配置缺口64.6%。根据2005年血吸虫病防制人员人均年收入调查水平,测算得出全国血吸虫病防制年人员配置经费4360.6万元,模拟运作测算标准6450.0万元,经费配置缺口47.9%,理想人力配置经费7176.5万元,经费配置缺口64.6%。3、工作经费需求研究以2005年现有从事血吸虫病防制机构年工作经费投入为基准,得出:全国市级机构现有工作经费730.9万元,模拟运作测算工作经费需求910.9万元,配置缺口24.6%,理想配置工作经费需求1175.0万元,配置缺口60.8%;全国县级机构现有工作经费4447.6万元,模拟运作测算工作经费需求5880.1万元,配置缺口32.2%,理想配置工作经费需求1338.1万元,配置缺口54.2%。4、仪器设备需求研究市级血吸虫病防制机构需要配置便携式计算机、水质检测仪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显微照相机等在内的40种仪器设备;县级需要配置便携式计算机、家畜粪检设备(套)、小型监测船等在内的38种仪器设备。全国市级机构现有配置680台,理想标准仪器设备需要1700台,配置数量缺口147.5%,模拟运作测算配置需要1190台,缺口75.0%;县级机构现有配置3556台,理想标准仪器设备需要10668台,配置数量缺口209.6%,模拟运作测算配置需要6604台,缺口85.7%。全国市级机构现有购置经费1064.2万元,年折旧费132.6万元,标准配置购置经费2849.2万元,年追加投入经费(即年折旧经费)353.6万元,经费缺口167.6%,模拟运作配置经费2097.8万元,模拟运作测年追加投入251.6万元,经费缺口比例96.3%;全国县级机构现有购置经费4648.2万元,年折旧费584.2万元,标准配置购置经费20777.2万元,年追加投入经费(即年折旧经费)2514.6万元,经费缺口345.1%,模拟运作配置经费14757.4万元,模拟运作测年追加投入1727.2万元,经费缺口比例215.0%。5、血吸虫病防制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血吸虫病防制的社会职责部门涉及到14个相关职责单位或机构,具体为: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城镇社区街道委员会、农村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大众媒体、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级农业部门、各级林业部门、各级水利部门、血防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各级统计部门、各级卫生统计信息负责部门、各级畜牧部门。各防制项目均不是由哪个机构独立完成的,而是由一个或以上主要职责单位和至少一个协调配合单位来共同完成的,不同防制项目其主要职责承担单位也是不固定的。不同防制项目的社会职责部门及其分工见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现实中,血吸虫病防制所有社会相关职责部门的平均职责落实程度为70.9%,落实程度最高的是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7.9%),其次为各血防工程建设施工单位(70.3%),第三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而最低的是各级各类大众媒体对于健康教育的宣传职责,仅为59.2%。因而,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加大所有相关部门职责与任务的落实力度,尤其是除血吸虫病防制机构以外的其他社会相关部门或机构。(六)规范预期效果分析研究新研制规范都比2001年版规范在整体上更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内容更加详尽,在新研制规范23项防制项目299个框架要素中,保留完善12个,细化补充完善48个,新增213个,仅工作考核指标一项,新研制比原有规范新增加了67个;从专业防制人员的意向来看,规范中有关各防制项目过程质量指标及要求足以能够把握血防工作的质量(95.4%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量和工作频率的要求是能够实现血防工作目标的(93.2%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考核及其标准要求能够全面把握和评估其工作绩效(93.5%机构认同);样本机构对于各防制项目实现其工作目标的认可程度从100%(个人防护与晚期病人治疗与管理)到90.3%(其他传染源监测)不等,均达到了90%以上;92.2%的机构认为新研制出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是能够实现其总体目标的;从血防专业防制人员的角度来看,已研制血防规范比现有机构实际操作更为规范(95.0%机构认同),在满足人财物需求的前提下,规范是可以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82.7%的规范内容可施行),并可有效改进机构工作(97.5%机构认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不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基本控制地区还是流行地区,随着机构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完成程度的增加,机构所在地区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相关系数=-0.319)。因而可见,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对于提高血吸虫病防制工作是有效的,对于改善机构辖区内人群健康状况是有效的。四、研究中的主要探索和创新1、运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提供的“结构-过程-结果”子模,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借鉴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完成规范研制框架要素的界定,并对此进行了专家论证,为其他防制项目规范的撰写提供了模板和框架。2、研制出一整套系统指导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技术规范,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详尽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符合逻辑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研制,一整套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要求,一整套完成血吸虫病防制工作任务所必须工作数量和频率,一整套指导防制实践的技术文书,以及一整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进行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依据。3、规范的研制对102位专家进行反复14轮540人次的咨询与论证,对35个市级29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意向调查,以及对3个市级、2个县级机构进行从2005年7月到2005年12月为期6个月的规范模拟运作,进行规范的不断完善。规范研制使用了“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的方法,确保了规范研制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对于规范预期效果的评估分析以确保规范的有效性,为进行其他防制项目规范的研制提供了思路和技术路线。4、从理想配置和现有配置最高标准两个层次出发,运用“标杆管理”理念和“动作时间测定”法进行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的需求研究,研制出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需求的技术路线、测算步骤以及测算公式,并进行具体机构的模拟测算验证,同时测算出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市级和县级机构完成规范所需要的人力、工作经费以及仪器设备,为进行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项目管理、零基预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5、研制出规范施行所需要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及社会参与部门及其主要职责与基本任务,为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上、制度上和沟通协调上的条件;现实中规范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完成程度以及主要职责任务的落实程度的分析,明确了现实与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为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实施明确了目标差距,有助于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全面落实。

陈贤义[4](2005)在《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演变和管理变革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典型调查、专家咨询、焦点访谈、血防老专家座谈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研究不同经济体制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经验和不足以及血吸虫病控制效果;同时,分析不同防治阶段、不同经济体制和历史条件下血防政策和管理模式、经费投入和科技进步等支撑条件、血防机构、专业队伍的变化情况和对血吸虫病控制的作用:重点论述我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并试图通过对不同时期防治策略对机构和人员需求与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我国血吸虫病控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思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给公共卫生的启示,抓住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契机,提出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相适应的控制策略、政策、支撑条件、机构变革和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管理模式的设想,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我国控制血吸虫病的运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血防工作在党中央血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消灭血吸虫病为目的,采取了以“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治运动”的防治政策,实施以灭螺为主导的综合防治措施。在长期的防治工作中,积累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当时经济体制下的防治经验。如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消灭血吸虫病的保证,人民群众是消灭血吸虫病的主力军等。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血防工作的政治意义,而对血防工作的艰巨复杂性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贷款的帮助和寄生虫学诊断技术及化疗药物等科学进步的影响下,我国的血防工作引入了疾病控制的策略和概念,开展了以化疗为主导和有重点的消灭钉螺的防治措施,并逐步开展健康教育。但是血防工作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政策和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资源不配套、措施不到位、管理上的错位缺位、任务得不到落实等现象。新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在不同经济体制下,血防机构和队伍也发生了不少变化。首先在计划经济阶段,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制定血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各流行省、地区均成立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建有血吸虫病防治所(站),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所(站),在相应的重疫区还建有血吸虫病防治站(组),负责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另外还组建一支由当地群众组成的不脱产队伍。至1980年代中期,全国省、地(市)、县三级共有260多个血防专业机构,区、社共有1620多个血防专业机构,血防专业人员共16000多人,不脱产的血防人员则更多,基本上每个大队10人左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血防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重组。但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组织机构没有及时转变其职能,带来了管理上弊端较多,包括在血防一线人员向上一级单位聚集,形成管理人员增加,而第一线工作人员数下降;一方面增加了“内耗”,另一方面形成权职冲突,阻碍了科学而有效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能,管理渠道不能畅通无阻。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疫区省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人畜流动频繁,导致一些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回升,钉螺扩散明显,人畜感染危险增加;病人数居高不下:新疫区不断增加;血吸虫病正在向城市蔓延,血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控制血吸虫病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在重视经济发展时忽视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血防专业机构和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血防科学研究不能满足血防工作的需要;2)生物环境问题:血吸虫病宿主和传播环节多,单一的预防控制措施很难奏效;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环境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影响;退田还湖;南水北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等。对现有的血防卫生人力资源和血防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后发现: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现有的血防专业人员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2.5岁;学历、职称偏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初级职称;职工待遇低下,大部分人员的人均年收入在5000—10000元,按照国家基本工资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血防人员接受过培训的太少,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近5年来,血防调入人员的总数明显多于调出人员的数量,但是调入人员的职称较调出人员的质量低,无职称人员的比例占了53.60%,其学历也以中专学历最多,占了51.61%,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人才匮乏,难以适应新时期血防工作的需要。在血防机构方面,目前县级血防机构的规模大小不一,部分血防机构规模过大。虽然血防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但实际工作人员太少,血防人员的薪资低于国家基本工资的标准,导致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现在很多地方的血防工作人员不再注重预防,而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治病赚钱上。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血防工作重视不够,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以及世行贷款结束的落差,血防机构缺少收入来源,加上前几年非专业、低素质人员的大批涌入,加重了血防机构的经济负担,许多血防机构入不敷出,甚至不能保证职工的生计,血防机构为了寻求生存空间,希望在疾病的治疗上求得经济上的补偿。但是这种行为一方面受到农村“费改税”等政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从血防机构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现有血防机构中的机制效率,技术的创新以及血防系统的亲和力都已经达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血防机构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是并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是继续保持原有的建制?建议借卫生机构改革的契机,“精兵简政”,提高疾病防治和监测的效率,改善职工待遇。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并建立与防病相适应的薪酬体系。目前比较得到血防管理人员赞同的是进行医防分离的改革,将血防医疗部分与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将血防工作的预防控制职能归口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并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机构的调整或优化,按全额的财政预算保证工资和工作经赞,保证一支精干的血防队伍。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背景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3)全面规划血防工作,分阶段实现防治目标;4)完善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防治、联防联控、稳步推进的防治策略;5)协调联防,扩大防治效果和巩固血防成果;6)依法进行防治,明确目标责任制:7)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增强控制能力:8)尊重控制疾病与社会经济和环保的协调发展;9)血防机构实现卫生资源整合和优化的综合管理;10)血防策略必须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11)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最终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彭惠玲,李才宝[5](2002)在《环境建设灭螺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总结江湖洲滩地区灭螺及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有关研究资料 ,证明在有螺洲滩湿地采用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取得良好的灭螺及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

胡承雄,陆向阳,陈秉坤,刘诗俊,邹先胜,窦如珍,李辉,林传俊[6](2000)在《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文中认为

二、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血吸虫病工程防治研究 ——以“汉口江滩血防一期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汉口江滩区域地理位置
        1.1.2 汉口江滩自然环境与社会功能
        1.1.3 汉口江滩血吸虫病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2.2.1 工程设计依据
        2.2.2 作业流程
        2.2.3 作业方案
        2.2.4 主要工程量
        2.2.5 进度安排
    2.3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3.1 施工条件
        2.3.2 施工导流
        2.3.3 环境影响分析
    2.4 工程灭螺效果评估方法
        2.4.1 螺情监测
        2.4.2 专家咨询法
        2.4.3 江滩现场勘探
        2.4.4 无人机航拍监测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工程实施概况与结果
    3.1 工程实施概况
        3.1.1 表层除障
        3.1.2 江滩翻耕
        3.1.3 表土剥离填埋
        3.1.4 滩面平整
        3.1.5 沟渠填旧挖新
        3.1.6 药物灭螺
    3.2 工程实施效果
        3.2.1 主要螺情指标变化
        3.2.2 滩面环境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工程整治对城市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4.2 汉口江滩血防一期工程灭螺效果评价
    4.3 主要研究特色
    4.4 研究中的不足
    4.5 建议
第5章 结论
    5.1 基本消除江滩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潜在风险
    5.2 初步探索出有参考价值的江滩血防工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荣誉
致谢

(2)基于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省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血吸虫病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2 血吸虫病防控策略的研究现状
        1.3.3 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
        1.3.4 空间信息技术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血吸虫病防控的理论研究
        1.5.2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5.3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评价研究
        1.5.4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仿真模拟研究
        1.5.5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2 血吸虫病防控的理论研究
    2.1 血吸虫病防控的相关概念
    2.2 血吸虫病防控的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人地关系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突变理论
        2.2.5 控制论
    2.3 血吸虫病流行的动力演化机制
        2.3.1 人口系统动力机制
        2.3.2 环境系统动力机制
        2.3.3 经济系统动力机制
        2.3.4 社会系统动力机制
        2.3.5 政府系统动力机制
    2.4 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2.5 血吸虫病防控综合体系构建
        2.5.1 明确防控主体与受控对象
        2.5.2 设置防控目标
        2.5.3 提出防控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湖南省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现状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界定
    3.2 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3.2.1 自然条件
        3.2.2 自然资源
    3.3 经济社会状况
        3.3.1 人口与城镇化
        3.3.2 经济发展概况
        3.3.3 产业结构概况
        3.3.4 生态环境概况
        3.3.5 社会事业概况
    3.4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3.4.1 疫情感染现状
        3.4.2 查螺灭螺现状
        3.4.3 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测算
        3.4.4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5 本章小节
4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4.1 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系统研究
        4.1.1 疫水接触子系统
        4.1.2 疫水分布子系统
        4.1.3 各子系统的因果关系链条
    4.2 人水作用机理的驱动因子初步筛选
        4.2.1 研究方法简介
        4.2.2 驱动因子关联度分析
    4.3 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相关分析
        4.3.1 疫水接触驱动因子的相关性测度
        4.3.2 疫水分布驱动因子的相关性测度
    4.4 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响应分析
        4.4.1 疫水行为驱动因子的响应分析
        4.4.2 疫水分布驱动因子的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评价研究
    5.1 风险评价预警体系的建立
        5.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1.2 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框架
        5.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5.1.4 指标解析
    5.2 风险评价方法
        5.2.1 评价指标标准化
        5.2.2 计算指标权重
        5.2.3 计算风险指数
    5.3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状况分析
        5.3.1 血吸虫病感染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5.3.2 各子系统感染风险指数评价
        5.3.3 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综合指数评价
    5.4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空间格局分析
        5.4.1 各子系统风险指数空间格局分析
        5.4.2 感染风险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系统仿真模拟
    6.1 研究方法
        6.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6.1.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6.1.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则
        6.1.4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6.2 系统动力学在Vensim中的实现
        6.2.1 Vensim概述
        6.2.2 基于Vensim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
    6.3 系统结构及反馈机制
        6.3.1 因果结构
        6.3.2 子系统结构分析
    6.4 系统模型仿真模拟
        6.4.1 模型构建
        6.4.2 模型检验
        6.4.3 方案设置
        6.4.4 方案模拟与选择
    6.5 本章小节
7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7.1 总体防控目标
    7.2 区域防控要点分析
        7.2.1 岳阳市
        7.2.2 常德市
        7.2.3 益阳市
    7.3 重点血防工程
        7.3.1 农业血防工程
        7.3.2 生物血防工程
        7.3.3 水利血防工程
        7.3.4 药物灭螺工程
        7.3.5 健康教育工程
        7.3.6 人畜传染源控制工程
    7.4 血防保障机制
        7.4.1 组织管理机制
        7.4.2 科技研发机制
        7.4.3 人才培养机制
        7.4.4 工程实施机制
        7.4.5 监测预警机制
    7.5 本章小节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进一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的需要
        (二) 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 弥补国内疾病控制规范化研究空白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 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提供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研究思路、框架与模版
        (三) 为进行单病种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管理提供可考核依据
    三、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一) 研制规范框架要素及一整套指导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技术规范
        (二) 血吸虫病防制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三)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四)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预期效果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总体指导原则
        (一) 三级预防原则
        (二) 业务流程管理理念
        (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
        (四) "动作时间测定"法
        (五) 标杆管理思想
    二、指导性研究方法
        (一)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二) 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三) 规范差距分析法
    三、具体研究方法
        (一) 具体研究方法
        (二)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规程
    四、调查样本的选取方法
    五、资料质量保证方法
    六、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 文献归纳分析
        (二) 机构调查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
        (四) 二次资料利用
        (五) 机构模拟运作
    八、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数据论证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的必要性
        一、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
        (一) 流行范围的变化
        (二) 病人总数的变化
        (三) 钉螺面积的变化
        二、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一) 防制工作绝对量的变化
        (二) 防制工作相对量的变化
        三、流行范围、钉螺面积与病人总数三者关系分析
        四、流行情况与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 流行县数增加与防制工作开展之间的关系
        (二) 病人总数增加与防制工作开展之间的关系
        (三) 实有钉螺面积增加与防制工作开展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
    第二部分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研制
        一、研究方法
        (一) 框架研究方法
        (二) 规范框架内容研究方法
        (三) 关键过程质量指标与考核指标研究方法
        二、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原则和研制框架
        (一)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原则
        (二)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研制框架及其界定
        三、血吸虫病防制工作任务和目标的界定和论证
        (一) 工作任务和目标的界定
        (二) 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论证
        四、项目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界定和论证
        (一) 防制项目工作内容和方法
        (二) 工作内容和方法的论证
        五、工作流程和步骤的界定与论证
        (一) 界定工作流程和步骤
        (二) 工作流程和步骤的论证
        六、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要求的研究
        (一) 以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项目为例,确定质量控制指标
        (二) 过程控制指标及其要求的认可程度论证
        (三)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七、血吸虫病防制工作数量和工作频率研究
        (一) 以粪便管理工作项目为例,确定工作数量和频率要求
        (二) 工作数量和频率的论证
        八、血吸虫病防制工作技术文书研究
        (一) 技术文书类型
        (二) 技术文书的格式
        (三) 技术文书的论证
        九、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研制与论证
        (一) 以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为例,确定其工作考核指标
        (二) 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考核指标系列
        (三) 工作考核指标的认可程度论证
        (四) 关键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十、小结
    第三部分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 血吸虫病防制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二)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二、血防工作现实与拟定规范间的差距分析
        (一) 工作质量达成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二) 工作数量落实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三、实现规范目标的制约因素和前提条件
        (一)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实现总体目标的制约因素研究
        (二) 实现血吸虫病防制规范质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 实现规范工作数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及社会职责部门研究方法
        (二) 人力、经费和仪器设备需求研究方法
        二、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组织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组织保障
        (二) 组织保障的论证
        (三) 小结
        三、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制度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制度保障
        (二) 制度保障的论证
        (三) 小结
        四、完成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人力需求研究
        (一) 人力需求对应防制项目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标杆管理思想合理性论证
        (四) 人力需求测算的服务目标群体
        (五) 人力需求测算结果
        (六) 小结
        五、完成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工作经费研究
        (一) 工作经费需求对应防制项目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标杆管理思想合理性论证
        (四) 工作经费需求测算结果
        (五) 小结
        六、完成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仪器设备研究
        (一) 仪器设备需求对应防制项目界定
        (二) 仪器设备配置购置费及折旧费用测算公式
        (三) 仪器设备配置研究结果
        (四) 小结
        七、血吸虫病防制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一) 血吸虫病防制社会参与部门及其主要职责与任务
        (二) 社会相关部门及其应承担职责的论证
        (三) 社会相关部门及其职责的现实落实程度
        (四) 小结
    第五部分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预期效果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二)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预期效果分析
        二、血吸虫病防制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一) 规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 防制项目的全面性
        (三) 规范内容的详尽性
        (四) 规范的创新性
        (五) 规范新增工作考核指标67个
        三、血吸虫病防制规范预期效果分析
        (一) 规范既定指标对规范实施效果的保障作用分析
        (二) 完成规范既定内容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
        (三) 规范预期实践效果分析
        (四) 规范落实程度与血吸虫病防制效果指标之间关系分析
        四、小结
讨论
    一、研究结果概述
        (一) 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
        (二)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的研制
        (三)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
        (四)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五) 血吸虫病防制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六) 规范预期效果分析研究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一) 方法创新
        (二) 结果创新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综述一参考文献
综述二: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综述二参考文献
附件:血吸虫病防制规范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规范概述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规范详述
        1.健康教育
        1.1 目标
        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3 内容和方法
        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5 技术文书
        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7 工作频率、数量
        1.8 工作考核指标
        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2.工作督导
        2.1 目标
        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2.3 内容和方法
        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2.5 技术文书
        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2.7 工作数量和频率
        2.8 工作考核指标
        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3.技术培训
        3.1 目标
        3.2 职责和任务
        3.3 内容与方法
        3.4 工作流程与步骤
        3.5 技术文书
        3.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3.7 工作数量和频率
        3.8 工作考核指标
        3.9 组织和制度保障
        4.控制潜在危险因素
        4.1 粪便管理
        4.1.1 目标
        4.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1.3 内容和方法
        4.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1.5 技术文书
        4.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4.1.7 工作频率、数量
        4.1.8 工作考核指标
        4.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4.2 安全用水
        4.2.1 目标
        4.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2.3 内容和方法
        4.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2.5 技术文书
        4.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4.2.7 工作频率、数量
        4.2.8 工作考核指标
        4.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4.3 个人防护
        4.3.1 目标
        4.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3.3 内容和方法
        4.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3.5 技术文书
        4.3.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4.3.7 工作频率、数量
        4.3.8 工作考核指标
        4.3.9 组织和制度保障
        4.4 大型建设项目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价
        4.4.1 目标
        4.4.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4.3 内容和方法
        4.4.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4.5 技术文书
        4.4.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4.4.7 工作频率、数量
        4.4.8 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
        4.4.9 组织和制度保障
        5.监测
        5.1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
        5.1.1 目标
        5.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5.1.3 内容和方法
        5.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5.1.5 技术文书
        5.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5.1.7 工作频率、数量
        5.1.8 工作考核指标
        5.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5.2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监测
        5.2.1 目标
        5.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5.2.3 内容和方法
        5.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5.2.5 技术文书
        5.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5.2.7 工作频率、数量
        5.2.8 工作考核指标
        5.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5.3 流行相关因素监测
        5.3.1 目标
        5.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5.3.3 内容和方法
        5.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5.3.5 技术文书
        5.3.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5.3.7 工作频率、数量
        5.3.8 工作考核指标
        5.3.9 组织和制度保障
        6.流行病学专项调查
        6.1 目标
        6.2 职责和基本任务
        6.3 内容和方法
        6.4 工作流程和步骤
        6.5 技术文书
        6.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6.7 工作频率、数量
        6.8 工作考核指标
        6.9 组织和制度保障
        7.钉螺控制
        7.1 螺情调查
        7.1.1 目标
        7.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7.1.3 内容和方法
        7.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7.1.5 技术文书
        7.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7.1.7 工作频率、数量
        7.1.8 工作考核指标
        7.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7.2 药物灭螺
        7.2.1 目标
        7.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7.2.3 内容和方法
        7.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7.2.5 技术文书
        7.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7.2.7 工作频率、数量
        7.2.8 工作考核指标
        7.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7.3 生态环境改造灭螺
        7.3.1 目标
        7.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7.3.3 内容和方法
        7.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7.3.5 技术文书
        7.3.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7.3.7 工作频率、数量
        7.3.8 工作考核指标
        7.3.9 组织和制度保障
        8.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
        8.1 人群病情调查
        8.1.1 目标
        8.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1.3 内容和方法
        8.1.4 作流程和步骤
        8.1.5 技术文书
        8.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8.1.7 工作频率、数量
        8.1.8 工作考核指标
        8.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8.2 其他传染源调查
        8.2.1 目标
        8.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2.3 内容和方法
        8.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2.5 技术文书
        8.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8.2.7 工作频率、数量
        8.2.8 工作考核指标
        8.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8.3 人群化疗和病人治疗
        8.3.1 目标
        8.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3.3 内容和方法
        8.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3.5 技术文书
        8.3.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8.3.7 工作频率、数量
        8.3.8 工作考核指标
        8.3.9 组织和制度保障
        8.4 病畜治疗
        8.4.1 目标
        8.4.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4.3 内容和方法
        8.4.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4.5 技术文书
        8.4.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8.4.7 工作频率、数量
        8.4.8 工作考核指标
        8.4.9 组织和制度保障
        9.预防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和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9.1 预防控制急性血吸虫病
        9.1.1 目标
        9.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9.1.3 内容和方法
        9.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9.1.5 技术文书
        9.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9.1.7 工作频率、数量
        9.1.8 工作考核指标
        9.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9.2 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9.2.1 目标
        9.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9.2.3 内容和方法
        9.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9.2.5 技术文书
        9.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9.2.7 工作频率、数量
        9.2.8 工作考核指标
        9.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10.疫情管理
        10.1 疫情报告
        10.1.1 目标
        10.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0.1.3 内容和方法
        10.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0.1.5 技术文书
        10.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0.1.7 工作频率、数量
        10.1.8 工作考核指标
        10.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10.2 漏报调查
        10.2.1 目标
        10.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0.2.3 内容和方法
        10.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0.2.5 技术文书
        10.2.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0.2.7 工作频率、数量
        10.2.8 工作考核指标
        10.2.9 组织和制度保障
        11.晚期病人治疗与管理
        11.1 目标
        1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1.3 内容和方法
        1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1.5 技术文书
        11.6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1.7 工作频率、数量
        11.8 工作考核指标
        11.9 组织和制度保障

(4)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演变和管理变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质量控制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成就
    第二部分 不同经济体制血防政策、策略、措施的演变和控制效果
    第三部分 不同经济体制血防机构的变化和作用
    第四部分 新世纪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控制政策、策略机构、队伍、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五部分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人员的现状及其思考
    第六部分 讨论和小结
附件一: 文献综述
附件二: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与论文相关的文章
致谢
附件三: 调查表

(5)环境建设灭螺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钉螺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
2 环境建设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
    2.1 城市环境建设结合灭螺与血吸虫病的关系
    2.2 垸内环境改造工程结合灭螺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
    2.3 垸外环境改造工程结合灭螺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作用
3 结语

(6)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论文提纲范文)

1 螺区概况
2 工序与方法
    2.1 工程实施程序
    2.2 效果考核与效益评价
3 效果考核
    3.1 环改灭螺工程计划完成情况
    3.2 环改灭螺工程实施前后辖区有螺面积变化情况
    3.3 环改工程实施前后辖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3.4 环改灭螺工程费用-效益分析
4 讨论

四、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血吸虫病工程防治研究 ——以“汉口江滩血防一期工程”为例[D]. 邓芷晴. 武汉大学, 2017(06)
  • [2]基于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的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控研究[D]. 谢谦.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3]我国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 王颖. 复旦大学, 2006(11)
  • [4]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演变和管理变革的研究[D]. 陈贤义. 复旦大学, 2005(02)
  • [5]环境建设灭螺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J]. 彭惠玲,李才宝.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2(06)
  • [6]黄石城区江滩血防环改工程灭螺与效果考核[J]. 胡承雄,陆向阳,陈秉坤,刘诗俊,邹先胜,窦如珍,李辉,林传俊.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04)

标签:;  ;  ;  ;  

黄石市血吸虫病防治环境整治工程灭螺及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