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的丑女人

红玫瑰的丑女人

一、戴红玫瑰的丑女人(论文文献综述)

施伟伟[1](2017)在《现代汉语传信标记“X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传信范畴的语言表征,传信标记表达的是“语言与现实”与“语言中的现实”。传信标记“X说”所表达的都是非亲见传信范畴。本文以现代汉语“X说”类演绎传信标记与转述传信标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二者的共时特征与历时演变进行了细化分析与深入阐释,并以“按说”与“据说”为例辅以相应比较以明其传信功能的共性与特性。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从现代汉语传信标记“X说”的性质界定出发,明确研究意义,分析研究现状,分化“X说”类型,限定研究范围,说明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第二章为现代汉语演绎传信标记“X说”的类别研究。演绎传信标记“X说”韵律、结构、语义特征的高共性决定了句法、语用功能的强同一性。在韵律特征上具有非普通重音性与韵律独立性,在结构上均为状中式偏正短语或者偏正副词,在语义特征上具有信源明确义、演绎推理义、反预期义,其中的言说动词均发展出强认识义;在句法功能上,主要用作高谓语,在线性序列中可漂移,主要分布在陈述句中;在语用功能上,具有系连、传信、评价等元语功能,主要分布在文艺语体中,传信度较高;演绎传信标记“X说”虽然词汇化程度不一,但均已发展成为专职传信标记。第三章为演绎传信标记“按说”与“照说”的个别研究。“按说”与“照说”作为现代汉语演绎传信标记“X说”的典型代表,在共时平面上二者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在语义特征上,二者具有推理理据的通识义、推理命题的反叙实义,其中“说”具有“以为义”;在句法功能上,二者都具有高谓同一性与陈述同一性;在语用功能上,二者具有系联功能、传信功能与逆转评价功能。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域上:“按说”更具共同语色彩,倾向于书面语,“照说”多通行于南方方言区,更倾向于口语,因此,“按说”适应性更强,使用频率更高,功能较为复杂。“按说”与“照说”的语义特征抽象化与语用功能多样化是主观化与语用推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历时层面上,“按说”与“照说”都经历了由“按+NP+说”与“照+NP+说”由自由短语习语化为固定短语“按理说”“照理说”进而双音化为传信副词的演化历程,二者的词汇化历程、词汇化条件与词汇化机制较为相似,且由于词频与语域的差异,“按说”对“照说”的词汇化产生了明显的类推作用。第四章为现代汉语转述传信标记“X说”的类别研究。转述传信标记“X说”在韵律、结构、语义特征上的低共性与句法、语用功能上的弱同一性相适应。在韵律特征上,转述传信标记“X说”具有一定的非普通重音性与韵律独立性,在结构上可为兼语短语、状中式偏正短语或偏正副词、述补式动词、状中式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信源不明义、言者转述义与不确信义,其中的言说动词仅具弱认识义。在句法功能上兼具高谓同一性与述谓差异性、漂移同一性与固定差异性、陈述同一性与疑问差异性。在语用功能上具有衔接、传信、评价的元语同一性、文艺语体同一性与新闻语体差异性、中传信度同一性与传信梯度差异性。转述传信标记“X说”不仅词汇化程度不一,语法化程度也存在斜坡性,内部成员存在专职传信标记与兼职传信标记的明显差异。第五章为转述传信标记“据说”“听说”“传说”的个别研究。“据说”“听说”“传说”为现代汉语转述传信标记。共时平面三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韵律特征上,三者具有非普通重音性与韵律独立性,“据说”“听说”还具语气延宕性。在语义特征上,三者具有信源不明义、间接转述义、不确信义、超预期义,但传信义与动作义消长有别。在句法功能上,“据说”仅具有高谓性,“听说”与“传说”兼具高谓性与基谓性;在语用功能上,三者均具衔接功能、传信功能、评价功能、免责功能,但传信梯度高低不同:“据说”>“听说”>“传说”,传信梯度差异是由核心传信义的隐现、外延传信义的强弱、传信义与动作义的消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得到语体分布的形式证明。在历时演变上,“据说”“听说”“传说”的词汇化历程、词汇化条件、词汇化机制有一定共性,但副词化程度有所不同,“据说”已经副词化为专职传信标记,而“听说”“传说”尚为兼职传信标记。第六章以“按说”与“据说”为例对演绎与转述传信标记“X说”进行比较研究。二者在共时平面上均出现了韵律弱化、语义主观化、句法去范畴化、语用强化等变异趋势,但强度有别;在历时平面上,二者词汇化历程、条件、机制较为相似,均由固化短语表层结构简化而来,介词宾语均空位为零形式,“说”无主化且均有从实义词向功能词语法化的倾向,但二者副词化程度高低不一;“按说”与“据说”的共性与特性是核心传信义与外延传信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集中体现,根源于“说”主观化与语法化的共同趋势与不同程度。第七章为结语。总结研究内容,概括研究结论,阐述研究心得,明确努力方向。

杨连东[2](2014)在《“轮到”相关句式研究》文中指出时人前贤对“V到”结构已有深入研究,业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个案研究不足,对于V意义空灵的“V到”结构研究更少,本文选取“轮到”相关句式作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轮到”表示在相继发生的几个事件中后续事件发生的合理性问题,也即“轮”的理据性,这些理据可以来自客观世界,也可以来源于言者的主观世界。在具体语境中,“轮”的意义存在“实在还是空灵”“直观还是抽象”的区别,这就造成了“轮”和“到”内部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本文据此将“轮到”分为表结果的述补短语“轮到1”,词汇化的“轮到2”。分别考察二者所进入句式的句法分布和特点,并且分析“轮到1”“轮到2”相继发生事件的意义类型,二者在先在顺序&推理顺序、可控事件&非可控事件、预期&反预期这三个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分析“轮到2”词汇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对“轮到”与具有同样用法的一般动词“该”进行比较研究,主要考察只能用“轮到”而不能用“该”的情况,同时辨析既能用“轮到”又能用“该”在表示后续事件发生合理性上的差异。随着“轮到”的操作域从实体到事件到命题的延伸、非主谓句的句法环境对“轮到”动作性的制约、认知域的投射引申,部分“轮到”用例能够承载认识情态或者道义情态的意义。

龚晓晶[3](2013)在《“我/你+感知评判义V”话语标记分析 ——兼论汉法两种语言在相关表达式中的异同》文中提出八十年代以后,语法学界开始关注对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的研究,话语标记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对话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话语标记的类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语气词、指示代词等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短语。在频繁的言语交际中我们发现“我/你”+感官认知类动词形成的构式也常常被用作话语标记,值得全面、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打算将结构主义的描写方法和功能主义的解释法相结合,坚持“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运用主观性和主观化,认知语言学的构式化理论以及语用学的会话合作原则等理论,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解释这类特殊“我/你V”的主谓结构作为话语标记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全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对前人对话语标记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简述与话语标记相关的理论研究。第二节通过研读前人对话语标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大致把握前人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以感知义动词“觉得”构成的主谓结构个例研究。全章共分四节。从“我/你觉得”去范畴化的角度,分析了其线性分布、语义泛化等方面,总结了在篇章的关联作用;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其构成的主谓结构标记化的过程。从跨语言的视角对汉法话语标记的不同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以知晓义动词“知道”构成的主谓结构个例研究。全章共分五节。对“我/你知道”的分布特点、篇章衔接功能、人际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得出其标记化的过程。并从汉法比较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在不同语言中言语交际的不同特点。第三章为以观点义动词“认为”构成的主谓结构个例研究。全章共分三节。对其线性分布、构成话语标记的条件以及话语组织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其构式标记化的过程,同时与法语中构成的相似构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章为结语部分。首先对全文的研究成果及提出论点作了归纳,阐述了“我/你+感知观点义V”结构标记化形成的共性,其次总结了文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朱娅境[4](2012)在《关于现代汉语否定的一点思考》文中认为否定结构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撰文进行过讨论。以往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通过分析,笔者注意到,研究否定的成果固然较多,但注意点较为分散,讨论个别问题者多,就汉语否定问题进行较全面分析者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所注意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调查分析。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这部分主要回顾语言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着力要讨论的几个问题;第二章,是关于汉语否定结构的分类,提出词法否定和句法否定、相对否定和相反否定这两对概念,分别作了举例性的分析;第三章,集中较多篇幅对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进行探讨,这里讨论的都是常例性否定,即带有明显的形式标志的否定;第四章,主要讨论间接否定,即并非通过常例否定词实现否定的问题;第五章,主要讨论否定词位置,即否定词相对于被否定项距离远近对句子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的问题;第六章为结语,扼要总结论文得出的一些主要认识。

林一苇[5](2011)在《最美丽的英国玫瑰》文中提出1945年6月的一天,英国陆军中校布朗先生手持一本书,等待在伦敦地铁一号中心出口。他拿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他要等待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朱迪丝,正是这本书,让他从一个初上战场的懦夫变成视死如归的英雄。从1942年2月到1945年5月,这本书时刻伴随着布朗。

邵敬敏,王宜广[6](2011)在《“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表示"庆幸"义的"幸亏"类副词的词义解释进行匡正,进而建立相应的句法模式:完整式、前省式和后省式。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幸亏"类副词各自的句法语义特点。重点讨论该类副词的虚化轨迹,指出它们是三个不同历史层次的叠加。

张丽芬[7](2009)在《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量词是汉语中重要而且独特的词类之一。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的量词为据,筛选了一些常用而且易误用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名量词进行了再分类,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及语用效果,从而揭示了名词和量词之间的双向选择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家量词研究的成果,将学者近百年的研究分为静态的分类研究、动态的选择研究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三个阶段,并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三、四、五章,重点对现代汉语名量词进行了分类研究、语义研究和语用研究,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一、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名词都可以用具有相应语义特征的量词进行计量,名量之间存在着双向选择关系。二、名量词具有很强的语用效果,其效果的实现,受制于语用功能,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些研究及所取得的认识,为社会的语言交际活动、为中外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最后,论文对常用名量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瞻望,指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常用名量词研究的前景。

林一苇[8](2008)在《最美丽的英国玫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5年6月的一天,英国陆军中校布朗先生手持一本书,等待在伦敦地铁一号中心出口。他拿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他要等待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朱迪丝,是这本书,让他从一个初上战场的懦夫成为视死如归的英雄。

郭敏[9](2006)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现代汉语形状量词词义考察》文中研究表明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之一,同时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名量词中,在语义上能够体现形状特征的词是形状量词。本论文从现代汉语量词体系中筛选出29个形状量词,并从中提取了9组近义形状量词,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探讨论文的选题价值,同时对前人有关量词的分类、量词的语义特征、量词的形象性、量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等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近义形状量词的词义辨析问题。首先对近义形状量词进行了界定,其次在此基础上对近义形状量词进行分类辨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近义点状量词,近义线状量词,近义面状量词与近义体状量词。对所筛选出的每一组近义形状量都从名量组合中的量词语义特点角度入手,利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大量语料,运用静态描写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每一组近义形状量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并从宏观角度综合分析了它们在语义侧重、引申能力与组合能力、修辞效果以及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性。第三部分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利用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家族相似理论、意象及意象图式理论以及隐喻与转喻理论等,对汉语形状量词现象进行解释。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1.形状量词与名词结合的内在理据:2.形状量词的语义分布以及引申轨迹;3.形状量词的语义引申方式。

安咏珠[10](2006)在《戴红玫瑰的丑女人》文中研究指明这是一个被传颂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而今天我们才知道它的主人公是谁——1997年1月10日,英国《婚纱与幸福》杂志评选的"最动人的真实爱情故事"揭晓,轰动一时的"布朗与朱迪丝的奇恋"即有名的"戴红玫瑰的丑女人"的故事,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登榜首。

二、戴红玫瑰的丑女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戴红玫瑰的丑女人(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传信标记“X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1.1 传信范畴
        1.1.2 传信标记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范围
        1.2.1 国外传信标记研究现状
        1.2.2 国内传信标记研究现状
        1.2.3 “X说”的传信功能研究现状
        1.2.4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来源
第2章 现代汉语演绎传信标记“X说”研究
    2.1 现代汉语演绎传信标记“X说”界定
    2.2 演绎传信标记“X说”的特征
        2.2.1 韵律特征
        2.2.2 结构特征
        2.2.3 语义特征
    2.3 演绎传信标记“X说”的功能
        2.3.1 句法功能
        2.3.2 语用功能
第3章 演绎传信标记“按说”与“照说”的比较研究
    3.1 “按说”与“照说”的性质界定
        3.1.1 传信范畴与传信标记
        3.1.2 演绎传信标记“按说”与“照说”
    3.2 “按说”与“照说”的语义特征
        3.2.1 推理理据的通识义
        3.2.2 推理命题的反叙实义
        3.2.3 “说”的语义特征
        3.2.4 色彩义
    3.3 “按说”与“照说”的句法功能
        3.3.1 “按说”与“照说”的句法分布
        3.3.2 “按说”与“照说”的句类分布
    3.4 “按说”与“照说”的语用功能
        3.4.1 系联功能
        3.4.2 传信功能
        3.4.3 评价功能
        3.4.4 语体分布
    3.5 “按说”与“照说”的词汇化
        3.5.1 词汇化历程
        3.5.2 词汇化程度
        3.5.3 词汇化条件
        3.5.4 词汇化机制
        3.5.5 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联性
第4章 现代汉语转述传信标记“X说”研究
    4.1 现代汉语转述传信标记“X说”界定
    4.2 转述传信标记“X说”的特征
        4.2.1 韵律特征
        4.2.2 结构特征
        4.2.3 语义特征
    4.3 转述传信标记“X说”的功能
        4.3.1 句法功能
        4.3.2 语用功能
第5章 转述传信标记“据说”“听说”“传说”的比较研究
    5.1 “据说”“听说”“传说”的性质界定
        5.1.1 传信范畴与传信标记
        5.1.2 转述传信标记“据说”“听说”“传说”
    5.2 “据说”“听说”“传说”的韵律特征
        5.2.1 非普通重音性
        5.2.2 韵律独立性
        5.2.3 语气延宕性
    5.3 “据说”“听说”“传说”的语义特征
        5.3.1 信源不明义
        5.3.2 言者转述义
        5.3.3 不确信义
        5.3.4 超预期义
        5.3.5 传信义与动作义的消长
    5.4 “据说”“听说”“传说”的句法功能
        5.4.1 句法分布
        5.4.2 线性位置
        5.4.3 时体标记
    5.5 “据说”“听说”“传说”的语用功能
        5.5.1 衔接功能
        5.5.2 传信功能
        5.5.3 评价功能
        5.5.4 免责功能
    5.6 “据说”“听说”“传说”的传信梯度
        5.6.1 传信梯度序列
        5.6.2 传信梯度成因
        5.6.3 传信梯度证明
    5.7 “据说”“听说”“传说”的词汇化
        5.7.1 词汇化历程
        5.7.2 词汇化条件
        5.7.3 词汇化机制
        5.7.4 副词化程度
第6章 演绎与转述传信标记“X说”的比较研究——以“按说”与“据说”为例
    6.1 共时特征
        6.1.1 语音弱化
        6.1.2 语义主观化
        6.1.3 句法去范畴化
        6.1.4 语用强化
    6.2 历时演变
        6.2.1 词汇化历程
        6.2.2 词汇化条件
        6.2.3 词汇化机制
        6.2.4 副词化程度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内容
    7.2 研究结论
        7.2.1 共时特征
        7.2.2 历时演变
        7.2.3 类别比较
    7.3 研究心得
        7.3.1 语言事实之准绳
        7.3.2 互动研究之必要
        7.3.3 真实语料之价值
    7.4 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轮到”相关句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综述
        0.2.1 “V 到”的相关问题研究
        0.2.2 兼语句相关问题研究
        0.2.3 现代汉语情态相关问题研究
    0.3 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轮到1”的用法
    1.0 引言
    1.1 “轮到1”界定
    1.2 “轮到1”的句法构成
        1.2.1 NP 句法分析
        1.2.2 VP 句法分析
    1.3 “轮到1”的句式特点
    1.4 “轮到1”的语义表现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轮到2”的用法及与“轮到1”比较研究
    2.0 引言
    2.1 “轮到2”界定
    2.2 “轮到2”的句法构成
        2.2.1 NP 句法分析
        2.2.2 VP 句法分析
        2.2.3 AP 句法分析
    2.3 “轮到2”的语义表现
    2.4 “轮到1”和“轮到2”事件类型区别
    2.5 “轮到2”的词汇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轮到”和“该”之比较
    3.0 引言
    3.1 “轮到”义“该”的界定
        3.1.1 “应当是”和“理应如此”辨别
        3.1.2 “轮到”和“应该是”辨别
    3.2 “该”的句法构成
        3.2.1 NP 句法分析
        3.2.2 VP 句法分析
        3.2.3 AP 句法分析
    3.3 “该”的句式特点
    3.4 “该”的语义表现
        3.4.1 显性简单顺序
        3.4.2 隐含复杂顺序
    3.5 “轮到”和“该”用法比较
        3.5.1 只能用“轮到”不宜用“该”的情况
        3.5.2 既可以用“轮到”也可以用“该”的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轮到”的情态意义考察
    4.0 引言
    4.1 情态意义“轮到”的界定
        4.1.1 可能性与必然性
        4.1.2 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
        4.1.3 命题的限制成分
    4.2 “轮到”情态意义类型
        4.2.1 认识情态的“轮到”
        4.2.2 道义情态的“轮到”
    4.3 “轮到”情态意义实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你+感知评判义V”话语标记分析 ——兼论汉法两种语言在相关表达式中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理论和原则
        2.1 元语理论
        2.2 关联理论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本文安排
第一章 感觉义“我/你觉得”话语标记
    1 标记化形成的基础
        1.1 线性位置
        1.2 黏着宾语脱离
        1.3 主语选择
        1.4 语义泛化
    2 篇章关联作用
        2.1 评价客观事件
        2.2 同化对方观点
        2.3 解释原因
        2.4 婉转回应
        2.5 缓和转折语气
        2.6 提出问题
    3 标记化的历程与动因
        3.1 “我/你觉得”的标记化过程
        3.2 “我/你感到”的标记化过程
    4 “我/你觉得”与“je pense”之比较
        4.1 主观猜测性
        4.2 标记判断标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知晓义“我/你知道”话语标记
    1 标记分布及其功能不对称性
        1.1 主语选择不同,分布不同
        1.2 信息传递功能不同
        1.3 主语选择不同,频率不同
        1.4 主语隐含的不对称性
    2 情态成分共现及衔接功能
        2.1 成分共现对主语的选择
        2.2 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功能
    3 人际功能
        3.1 对语境的限制
        3.2 表达共知信息
        3.3 传递新信息
        3.4 激活共知信息
        3.5 预设让步转折
    4 标记化的发展
        4.1 “我知道”的标记化
        4.2 “你知道”的标记化
    5 “你知道”与“tu sais”之比较
        5.1 使用频率的差异
        5.2 语用变体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判断义“我/你+认为”话语标记
    1 句法位置及主宾语选择
        1.1 句法位置
        1.2 宾语独立性
        1.3 礼貌原则下的主语选择
    2 话题内容连贯功能
        2.1 设立话题功能
        2.2 延续话题功能
        2.3 切换话题功能
        2.4 总结归纳功能
    3 “我(们)认为”与“je crois/croyais”之比较
        3.1 主语选择的第一人称性
        3.2 时范畴的差异
        3.3 句法形式的有标与无标
        3.4 语用辨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你俄+V”话语标记形成的动因与机制
    1 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
        1.1 “我”的语义演变
        1.2 “你”的语义演变
    2 模糊语境与互明人际目的
    3 临界语境的高频重复
    4 人际功能的多元性
    5 语用策略的礼貌合作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关于现代汉语否定的一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关于汉语否定的分类
    2.1 词法否定
    2.2 相对否定和相反否定
第三章 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
    3.1 全句否定
    3.2 部分否定
第四章 间接否定
    4.1 某些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不含全句否定标记)表否定
    4.2 脏字表否定
    4.3 疑问代词表否定
    4.4 反诘表示否定
    4.5 反语表示否定
    4.6 会话含义表示否定意义
第五章 否定词位置对否定意义表达的影响
    5.1 否定副词与程度副词组合
    5.2 否定副词与方式词的组合
    5.3 否定副词与处所词的组合
    5.4 否定副词与数量短语的组合
    5.5 否定提升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6)“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论文提纲范文)

一 “幸亏”词义解释匡正
    1.1条件还是原因?
    1.2偶然还是常规?
    1.3不利还是有利?
    1.4“不利”与“有利”存在着互动关系
二 “幸亏”句式的句法特点
    2.1完整式:Z, 幸亏X, () Y
    2.2前省式:幸亏X, () Y。
    2.3后省式:Z, 幸亏X。
三 “幸亏”句法语义特点
    3.1“幸亏”类副词的使用倾向
    3.2“多亏”与“亏得”的词性
    3.3前发句的语义倾向
    3.4“幸喜”与“所幸”的词性
    3.5“还好”的使用特点
四 “幸亏”类词语的虚化轨迹
    4.1“亏”的历史考察
    4.2“亏”语义反转的动因
    4.3“亏”词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五 “幸亏”类副词的三个历史层次
    5.1古代汉语层次
    5.2近代汉语层次
    5.3现代汉语层次
    5.4三个历史层次的叠加

(7)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量词研究概要
    1.2 研究常用名量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3 论文命题、思路及创新之处
    1.4 论文结构、方法及结论
第二章 量词的理论研究
    2.1 量词的静态分类研究
        2.1.1 草创期
        2.1.2 革新期
    2.2 量词的动态功能研究
        2.2.1 量词的内部分类
        2.2.2 量词的动态功能研究
    2.3 量词的新兴学科研究
        2.3.1 应用认知理论对量词的研究
        2.3.2 应用类型学理论对量词的研究
        2.3.3 应用主观量理论对量词的研究
        2.3.4 应用焦点理论对量词的研究
        2.3.5 应用语法化理论对量词的研究
第三章 常用名量词的语义分类
    3.1 理论依据及分类标准
    3.2 维度特征类名量词
    3.3 其他特征类名量词
第四章 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
    4.1 名量、动量的简单区别
    4.2 维度特征类量词
        4.2.1 零维量词
        4.2.2 一维量词
        4.2.3 二维量词
        4.2.4 三维量词
        4.2.5 四维量词
    4.3 其他特征类量词
        4.3.1 替代量词
        4.3.2 凭借量词
        4.3.3 特约量词
        4.3.4 专指量词
    4.4 名量词语义特征的深层次认识
        4.4.1 准确性与模糊性
        4.4.2 近义性与差异性
        4.4.3 多义性与交叉性
        4.4.4 量词的虚化与泛化
第五章 常用名量词的语用功能
    5.1 语境对名量词的限制
        5.1.1 一对多型
        5.1.2 一对一型
    5.2 名量词的语用功能
        5.2.1 比喻与比拟
        5.2.2 夸张与通感
        5.2.3 借代与摹状
        5.2.4 排比、层递与反复
    5.3 名量词的语用效果
        5.3.1 形象具体
        5.3.2 生动鲜明
        5.3.3 含蓄幽默
        5.3.4 音律和谐
第六章 常用名量词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6.1 常用名量词研究的结论
    6.2 常用名量词研究的不足
    6.3 常用名量词研究的前景
参考文献

(9)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现代汉语形状量词词义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壹、缘起
    1.1 选题价值
        1.1.1 理论价值
        1.1.2 实践价值
    1.2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1 量词的界定
        1.2.2 量词的分类
        1.2.3 量词的语义特征
        1.2.4 量词的形象性
        1.2.5 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1.2.6 量词的认知考察
    1.3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贰、近义形状量词语义辨析
    2.1 相关术语的界定
        2.1.1 量词的界定
        2.1.2 形状量词的界定
        2.1.2.1 形状量词的定义
        2.1.2.2 形状量词的分类
        2.1.3 近义形状量词的界定
    2.2 近义形状量词的分类与辨析
        2.2.1 近义点状量词的辨析
        2.2.2 近义线状量词的辨析
        2.2.2.1 “条”与“根”
        2.2.2.2 “根”与“支”
        2.2.2.3 “丝”与“线”
        2.2.2.4 “缕”与“络”
        2.2.2.5 “行”、“排”与“列”
        2.2.2.6 “截”、“节”与“段”
        2.2.3 近义面状量词的辨析
        2.2.4 近义体状量词的辨析
        2.2.5 近义形状量词词义辨析总结
        2.2.5.1 语义侧重不同
        2.2.5.2 引申能力以及组合能力不同
        2.2.5.3 语体色彩不同
        2.2.5.4 修辞效果不同
叁、关于形状量词语义的认知解释
    3.1 形状量词与名词组合的内在理据
    3.2 形状量词的语义分布以及引申轨迹
    3.3 形状量词的语义引申方式
        3.3.1 隐喻
        3.3.2 转喻
        3.3.3 意象图式的转换
肆、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10)戴红玫瑰的丑女人(论文提纲范文)

四、戴红玫瑰的丑女人(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传信标记“X说”研究[D]. 施伟伟. 吉林大学, 2017(10)
  • [2]“轮到”相关句式研究[D]. 杨连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3]“我/你+感知评判义V”话语标记分析 ——兼论汉法两种语言在相关表达式中的异同[D]. 龚晓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4]关于现代汉语否定的一点思考[D]. 朱娅境.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5]最美丽的英国玫瑰[J]. 林一苇. 晚报文萃, 2011(16)
  • [6]“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J]. 邵敬敏,王宜广.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4)
  • [7]常用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研究[D]. 张丽芬. 西北师范大学, 2009(06)
  • [8]最美丽的英国玫瑰[J]. 林一苇. 学习博览, 2008(09)
  • [9]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现代汉语形状量词词义考察[D]. 郭敏. 北京语言大学, 2006(11)
  • [10]戴红玫瑰的丑女人[J]. 安咏珠. 人民文摘, 2006(04)

标签:;  ;  ;  

红玫瑰的丑女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