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直放站应用分析

移动通信直放站应用分析

一、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百川[1](2021)在《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的电波覆盖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隧道中列车内部受限空间与列车外部受限空间形成了嵌套型受限空间。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稳定的无线电波覆盖是列车控制系统安全运行以及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稳定可靠的重要保障。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隧道,为了提升这类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实现嵌套型受限空间高效电磁波覆盖尤为关键。然而,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电磁环境复杂以及物理结构多样,要进行精确的电波覆盖预估需要精确模拟嵌套型受限空间结构。本文采用FDTD方法计算分析了嵌套型受限空间中列控无线通信系统和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受限空间中电波覆盖的基本数据。本文工作对中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嵌套型受限空间的电波覆盖预估及高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嵌套型受限空间计算模型,利用并行FDTD技术和等效原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列车存在时隧道内和车体内的电场分布情况,研究了列车车体的材料参数、发射天线位置参数及空间分集、直放站等因素对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为嵌套型受限空间中列车控制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效电波覆盖设计提供了依据。2)在列车模型中引入了人体与座椅等因素,构建了更为实际的车体内部的复杂环境。研究了列车车体导致的屏蔽损耗,分析了列车车体材料参数、内部人体损耗以及乘客率、发射天线位置参数及分集、直放站天线等因素对公众移动通信电波覆盖的影响,为嵌套型受限空间中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3)搭建了嵌套型受限空间的实验研究环境,测量了不同发射天线参数和接收天线参数情况下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的电波覆盖情况,同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依据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发射天线参数与接收天线参数对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实现嵌套型受限空间高效电波覆盖的方案。

田星康[2](2021)在《基于无线测量数据的光纤直放站检测技术》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群体对于网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改善网络通信质量成为了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数字光纤直放站作为基站覆盖的延伸,能够以低安装成本扩大基站覆盖范围,消除小区中的信号盲区,成为了通信系统接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光纤直放站存在不易管理和监督的问题,其网管功能和设备检测功能较弱,对运营商进行光纤直放站运维分析以及网络优化造成了影响。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和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Tests,MDT)数据是终端自动上报的主要无线测量数据,基于测量数据实现光纤直放站的自动化检测及分析是运营商当前的主要需求。针对数字光纤直放站在LTE网络难以检测和分析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无线测量数据实现对光纤直放站的自动化检测及测量数据的分类。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数字光纤直放站自动分析框架。针对目前运营商对光纤直放站运维分析的相关需求,本文将数字光纤直放站的分析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小区中有无直放站的检测问题,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对于有直放站小区的测量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及整合,将每一条测量数据视为一个记录,明确了粗粒度的小区级标签与细粒度的记录级标签的关系,提出了数字光纤直放站自动分析框架,为运营商进行直放站分析及网络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2)提出了基于MR数据表征的直放站检测方法。与传统基于专家经验分析MR数据的方式不同,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以小区整体MR数据为对象,开展小区直放站检测问题的研究。提出MR数据表征方法,实现了结构化的MR数据到非结构化的伪图像矩阵的转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直放站检测方法,并针对有标注小区数量不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采样的数据集扩充方案。最后经实验,所提出检测方法可以达到82%的准确率以及88%的召回率,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为证明检测性能具有进一步上升的潜力,基于主动学习设计标注方法,经过四轮标注扩充,直放站检测模型达到了 85%的准确率以及93%的召回率,性能获得了明显提升。(3)提出了基于MDT数据的测量记录分类方法。基于专家经验和机器学习方法,以每一条测量记录为分类对象,开展无线测量数据记录分类问题的研究。基于MDT数据根据专家经验可以实现初步记录分类,本文以MDT数据为切入点研究无线测量数据的记录分类方法。针对专家经验对MDT数据的分类结果存在误差,提出了基于K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的类别修正方法。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于MR数据的记录分类,从MDT数据学习记录分类模式应用到MR数据上,通过明确合适的分类场景,并进行相关实验,证明了通过对MDT数据进行学习实现MR记录分类的可行性。

王兢[3](2020)在《移动通信网中光纤直放站的应用及其干扰探析》文中认为直放站不仅增加了通信范围,而且在基站流量的合理分配中也发挥了作用。但是,在光纤直放站工作期间会发生干扰,因此需要分析这些干扰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本文对移动通信网中光纤直放站的应用及其干扰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张炎[4](2020)在《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技术研究及电路设计》文中认为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同频直放站作为一种无线中继放大器,可以提高DMB信号的覆盖范围,减少盲区。但由于同频转发特性,同频直放站收发天线之间存在回波耦合,耦合回波经直放站施主天线被再次放大,在内部形成正反馈,导致系统不稳定,甚至发生自激。本文针对上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研究,设计一种适合DMB系统的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电路,提高同频直放站的工作稳定性。首先,论文研究了DMB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直放站自激产生原理和回波抑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比分析了LMS、NLMS、RLS等自适应算法原理以及性能和硬件复杂度。根据DMB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需求,采用了LMS算法作为核心回波抑制算法。对LMS算法用于直放站回波抑制做了分析,并在MATLAB平台上完成了仿真和分析。其次,设计了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电路系统方案,包括DMB射频接收模块、LMS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IQ混频和低通滤波模块、上变频模块等。基于FPGA平台开发了LMS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IQ混频和低通滤波模块,并通过Modelsim对各个模块进行仿真,采用Signal Tap II工具对关键信号进行了采集和数据分析。利用PADS软件完成了DMB射频接收模块和AD9957上变频模块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并制作了样板。最后,利用实验室DMB发射系统验证DMB射频接收模块和AD9957上变频模块功能,并且将本文设计的算法模块下载进FPGA芯片进行板级验证,结果表明:(1)DMB射频接收模块能稳定输出并行8比特中心频率为2.048MHz的DMB数字中频信号,AD9957上变频模块能实现将基带信号上变频到III波段,IQ混频和低通滤波模块能输出稳定的DMB基带IQ信号,满足设计要求;(2)LMS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能有效抑制回波,回波抑制后信号与DMB原始信号高度相关,较好的还原了DMB原始信号的特性,抑制后信号与DMB原始信号均方误差稳定在-5d B附近,且硬件处理延时满足设计要求。

周颍[5](2018)在《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网络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现代社会,通讯移动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越发重要。这是人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面对着用户日渐增长的移动通讯需求,移动网络建设的步伐势必不能停止。为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移动通讯的便捷,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建设规模更大,信号质量更高的移动网络。地铁内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地表建筑,地铁内建筑具有横向和纵向建筑结构复杂,地形多,隧道多的特点。并且,全金属的地铁车厢具有信号阻碍作用。如何保证地铁内移动信号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CDMA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建设原理,对于南京地铁的特点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南京地铁内建设CDMA网络的建设原则。地铁内建筑不同于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多变,通道多,隧道多的特点,通讯信号难于展开。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建设地铁内专用的室内移动通讯信号分布系统。本文针对地铁内的建筑结构复杂的特点,针对性的指出了了不同的地形所适用的信号设备。地铁内,主要的信号覆盖难点在于长直站台信号的覆盖,以及不同小区之前通讯信号的切换。结合地铁特点,需要采用光纤直放站和泄露电缆等设备,组合覆盖长通道。同时,对地铁内的通讯容量,信号切换要求等问题也做了相应分析。以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测试了地铁站内CDMA网络的信号分布质量。本文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掉话问题发生在隧道内部。针对实验中暴露出信号质量不好的情况,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

韩俊峰[6](2019)在《基于精益化模式的J公司直放站生产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在通信行业竞争逐步加剧的背景下,对导致J公司生产效率、交期、工序质量、设备仪表综合利用率等管理指标不理想的生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依据工业工程、精益生产、约束理论等相关理论,借助于价值流图、工业工程的相关管理工具,为企业制定一套切合公司实情的改善方案并推动精益生产的实施,使得公司生产在交期、效率和质量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抓住市场机遇,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研究、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J公司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其次,根据对J公司问题的分析,借助流程分析和改进ECRS技术及价值流图等相关工具,制定改善方案并推动实施。最后,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最终的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在改善团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得J公司直放站产品PCBA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了6.5%,模块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1.3%,整机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3.8%。公司整体的综合设备利用率提升了14.09%,产品的交期缩短了16.82%,整机工序的产品合格率提升了0.63%。研究表明,直放站产品生产管理问题提升改善的成功,对公司全面推进精益生产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公司的企业形象及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也为公司持续改善,建立起具有J公司特色的精益化生产体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李春阳[7](2019)在《VHF波段DMB移频直放站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的不断发展,出现的新应用对DMB信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信号的良好覆盖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能够放大信号的直放站设备保证DMB信号在指定区域的无缝覆盖。目前存在的同频直放站设备由于自激干扰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现有的移频直放站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其体积大、成本高,与DMB系统小范围、低成本的应用场景不相适应。本文基于对重庆邮电大学的DMB发射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移频直放站设计方案。首先,基于DMB系统单工通信、接收终端具有身份识别技术的特点,将移频直放站的系统方案进行简化。DMB系统属于单工通信,因此直放站内部不需要使用双工设备以及上行链路;DMB系统接收终端的接收频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因此在经过一台设备移频后,不再需要另一台移频直放站设备进行信号的还原,DMB接收终端可以直接在移频后的频率接收信息。其次,在直放站内部结构上,使用高集成度的AD831混频器芯片与ADF4351锁相环芯片代替分立元件,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得直放站的体积大幅减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频率冲突问题,本文设计了以STM32芯片为控制器的可编程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因此移频直放站的输出信号频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滤波器模块的设计中,本文使用抽头式梳状滤波器,使整个直放站系统的体积进一步减小。最后,利用重庆邮电大学正在使用的DMB发射系统,在室内与室外分别对DMB移频直放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移频直放站总体尺寸不超过20cm*20cm*5cm,具备小型化特征,方便室内安装;(2)移频直放站的正常工作电压为12V,电流为135mA,信号增益最高可达33.26dB,输出信号邻道功率比为-36.73dBc;(3)现场测试中,使用移频直放站后,信号盲区的信号质量得到显着改善,证明了设计的工程实用性。

林榅财[8](2019)在《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文中指出在通信基础设施的铺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信号覆盖盲区和弱区。同频直放站做为基站的延伸设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同频直放站收发天线是同频率的,转发天线的信号会经过多径反射,不可避免的被接收天线接收并再放大,形成一个反馈环路。当设备增益大于隔离度时,系统会处于正反馈状态,把信号无限放大,形成自激,甚至烧毁功放。因为回波路径一般是未知和时变的,通常利用自适应滤波来估计回波噪声,自适应回波消除是处理同频直放站回波噪声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及实现展开研究。本文从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论证了常用的自适应干扰消算法,包括最速下降算法、LMS算法和NLMS算法等,对比分析各种滤波算法的性能,并用MATLAB仿真验证。其次针对自适应滤波算法在LTE同频直放站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通过MATLAB搭建仿真环境,分析该算法的回波消除性能。然后用福建京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LTE-FDD同频直放站搭建硬件验证平台,核心芯片采用Intel公司的Cyclone V系列5CEFA5F23I7,对所提算法各关键实现模块和接口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用Quartus II和Modelsim做联合仿真。最后生成rbf加密文件载入同频直放站的FPGA模块中,根据同频直放站主要性能指标,通过虚拟IO和signaltap II进行板级调试,分析本文所提出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的实际干扰消除效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用本文所提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回波消除算法,反馈回波干扰被有效抑制,输出信号功率谱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基于变换域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不需要经过傅里叶变换,仅使用了14018个ALM逻辑资源,47个DSP块,计算复杂度更低,消耗资源更少。同时本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不依赖于所处理信号的具体调制方式。

唐兵[9](2016)在《基于4G(TD-LTE)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人们对于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手机等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质量要求也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更多的服务从室外搬到了室内,这就对室内信号的质量和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知道,3G网络的建设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体验要求,同时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发展,建筑物也是越来越密集,从而导致信号遮挡越发的严重和基站的选址难度越发增大。TD-LTE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其中一项标准,速度下行速度将达到100Mbps,已经成为4G的核心主流技术[35]。这两点使得基于4G(TD-LTE)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综述了进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作用和必要性,回顾了 4G(TD-LTE)分布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项目建设的意义和整篇文章的结构分布。然后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分类、信源和器件的选取以及室内分布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流程等,接着介绍了 4G(TD-LTE)进行系统建设的要求以及规划方法和建设方案。最后通过对无锡市惠山第二人民医院场景和模测的现状分析,依据TD-LTE分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建设了一套4G(TD-LTE)室内分布系统,并详细阐述了选择4G(TD-LTE)的理由,项目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于项目测试的结果和分析,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表明设计方案是成功的。

穆旭昌[10](2015)在《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号的覆盖是无线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的网络中,除基站信号直接进行覆盖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直放站应用,直放站是一种信号透明传输放大设备,它的引入使现网的覆盖更加灵活,直放站种类繁多,应用也多种多样,在其应用过程中,由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因,给现网带来了很多问题,综合来讲,首要严重的问题就是其对寄主基站的上行干扰问题。对于GSM网络来讲,现网上行干扰分为5个等级,1-5级,级数越高,干扰越大,现网一般来说2级干扰是正常的,3级以上干扰需要调整。对于CDMA2000网络而言,上行干扰为-105dBm左右为正常,大部分现网设备上行干扰再-104到-107dBm之间,若高于-104dBm,则需要适当调整。WCDMA网络,上行RTWP指标一般为-105dBm左右。直放站如果再使用过程中调整不当,会给基站带来很大的干扰,严重时不仅当前基站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还会导致周边数个基站无法使用,造成局部通话质量差,甚至通信中断。从理论计算及分析上来讲,直放站的引入若调整得当,对基站设备的干扰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要求直放站设备入网后,对其信源基站的原有噪声抬升量不超过1dBm。直放站带来的干扰,具有普遍性,但不同的网络制式(如GSM/CDMA/WCDMA等)也有其各自特点。共同点有:直放站设备增益调整不合理,白噪声所造成的干扰;设备级联造成的干扰;多台设备未统调造成的干扰;有源及无源互调造成的干扰。不同点如GSM同频干扰;CDMA2000系统切换关系不完善造成的干扰,搜索窗参数设置不足造成的干扰;WCDMA系统驻波差、无源互调差造成的干扰等。不同的网络制式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直放站设备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各类直放站或者干放增加进网络后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线移动通信的现网中,已经使用了大量直放站设备,研究其对基站的干扰问题意义重大。目前也有较多的资料和文章研究相同的问题,但统一、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上行干扰的问题可以对以后直放站设备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意义深远。

二、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的电波覆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隧道中电波覆盖确定性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隧道中电波覆盖经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列车空间的电波覆盖特性的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时域有限差分法及相关技术
        2.1.1 麦克斯韦方程和Yee元胞
        2.1.2 结合MPI的并行FDTD算法
        2.1.3 本文FDTD代码的验证
    2.2 基于等效原理和FDTD的混合方法
    2.3 嵌套型受限空间模型的建立
        2.3.1 隧道模型的建立
        2.3.2 列车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嵌套型受限空间中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研究
    3.1 车体参数对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3.1.1 车体造成的影响
        3.1.2 车体材料参数的影响
    3.2 发射天线参数对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3.2.1 发射天线不同位置的影响
        3.2.2 发射天线空间分集的影响
    3.3 直放站参数对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3.3.1 直放站的影响
        3.3.2 直放站空间分集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嵌套型受限空间中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研究
    4.1 列车内部模型的建立
    4.2 车体参数对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4.2.1 车体导致的耦合损耗
        4.2.2 车体材料参数的影响
    4.3 车体内部人体对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4.3.1 人体的影响
        4.3.2 乘客率的影响
    4.4 发射天线参数对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4.4.1 发射天线不同位置的影响
        4.4.2 发射天线空间分集的影响
    4.5 直放站参数对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4.5.1 直放站的影响
        4.5.2 直放站空间分集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电波覆盖特性的实验研究
    5.1 测试环境的建立与系统校准
        5.1.1 测试环境及基本信息
        5.1.2 测试系统校准
    5.2 发射天线参数及车体参数对列控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5.2.1 列车车体的影响
        5.2.2 发射天线不同位置的影响
        5.2.3 车体距离发射源不同位置的影响
    5.3 发射天线参数及车体参数对公众移动通信的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5.3.1 车体导致的耦合损耗
        5.3.2 发射天线不同位置的影响
    5.4 接收天线参数对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
        5.4.1 基于实际情况的环境搭建与天线参数
        5.4.2 列控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天线参数对电波覆盖的影响
        5.4.3 公众移动通信中接收天线参数对电波覆盖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无线测量数据的光纤直放站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背景及分析框架介绍
    2.1 测量报告数据以及最小化路测数据介绍
        2.1.1 测量报告数据
        2.1.2 最小化路测数据
        2.1.3 主要测量数据介绍
        2.1.4 测量报告与最小化路测数据的比较
    2.2 数据预处理
    2.3 所提出的分析框架
        2.3.1 可借鉴的专家经验
        2.3.2 分析框架目标
        2.3.3 分析框架组成
第三章 基于MR数据的直放站检测方法研究
    3.1 基于MR数据的直放站检测方法设计思路
    3.2 MR数据表征算法
        3.2.1 伪图像的组成维度及元素
        3.2.2 伪图像矩阵的采样规则
        3.2.3 伪图像矩阵生成方法总结
    3.3 数据集生成方法
    3.4 卷积神经网络检测模型
    3.5 基于主动学习的标注方法
        3.5.1 主动学习介绍
        3.5.2 筛选策略
        3.5.3 整体流程
    3.6 实验与分析
        3.6.1 实验环境及硬件配置
        3.6.2 实验数据
        3.6.3 性能指标
        3.6.4 表征参数的影响分析
        3.6.5 对比实验
        3.6.6 迭代标注方法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DT数据的记录分类方法研究
    4.1 记录分类方法的研究思路
    4.2 基于KNN的MDT数据类别修正方法
    4.3 MR数据预测方法
        4.3.1 分类场景选择
        4.3.2 特征分析与选择
        4.3.3 基于集成学习的记录分类器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实验数据及设置
        4.4.2 类别修正方法有效性实验
        4.4.3 MR数据分类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移动通信网中光纤直放站的应用及其干扰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直放站概述及种类
    1.1 直放式直放站
    1.2 选频直放站
    1.3 光纤传输直放站
    1.4 移频转发直放站
    1.5 室内直放站
2 光纤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1 光纤直放站系统的配置
    2.2 光纤直放站的工作原理
3 直放站的应用原则
4 光纤直放站在应用中的要点
    4.1 传输距离
    4.2 多径传播的考虑
5 光纤直放站的干扰分析
    5.1 对基站的干扰
    5.2 对覆盖范围的干扰
6 解决干扰问题的措施
    6.1 功率回退
    6.2 预失真
    6.3 前馈技术
7 结束语

(4)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技术研究及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DMB标准及同频直放站自激产生原理
    2.1 DMB系统组成及特点
        2.1.1 DMB简介
        2.1.2 DMB发射系统组成
        2.1.3 DMB覆盖方式
    2.2 同频直放站自激产生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技术研究
    3.1 DMB同频直放站的回波抑制
        3.1.1 回波抑制方法
        3.1.2 回波抑制性能指标
    3.2 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3.3 自适应算法介绍
        3.3.1 LMS算法
        3.3.2 NLMS算法
        3.3.3 RLS算法
        3.3.4 算法性能对比
    3.4 LMS算法用于直放站回波抑制
    3.5 LMS用于直放站回波抑制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电路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硬件平台芯片选型
        4.2.1 模拟下变频和ADC
        4.2.2 FPGA平台选型
        4.2.3 上变频器
    4.3 DMB射频接收模块设计
        4.3.1 DMB射频接收模块原理
        4.3.2 DMB射频接收模块的硬件设计
    4.4 LMS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设计
        4.4.1 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建模
        4.4.2 LMS自适应回波抑制模块FPGA设计
    4.5 IQ混频和低通滤波模块设计
        4.5.1 IQ混频和低通滤波模块原理
        4.5.2 IQ混频器设计
        4.5.3 数字低通滤波器设计
    4.6 上变频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法FPGA硬件验证
    5.1 测试输入信号产生
    5.2 算法模块FPGA板级验证
    5.3 回波抑制性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未来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5)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南京地铁介绍
        1.1.1 南京地铁建设现状
        1.1.2 南京地铁运营现状
    1.2 CDMA网络发展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发展
        1.2.2 国外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室内分布系统及关键技术
    2.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2 室内分布系统
        2.2.1 室内分布系统的现实需求
        2.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方法
        2.2.3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2.2.4 地铁内的室内分布系统
    2.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3.1 功率控制
        2.3.2 分集技术
        2.3.3 软容量
        2.3.4 切换
        2.3.5 软切换的实现
    2.4 无线网优方法和流程
        2.4.1 网优的目的和主要流程
        2.4.2 无线网优化的方法
    2.5 导频污染简介
        2.5.1 导频污染的原理
        2.5.2 Pilot pollution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2.5.3 Pilot pollution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3.1 地铁通信系统
        3.1.1 概述地铁通信系统
        3.1.2 传播环境特征分析
        3.1.3 业务需求量估算
    3.2 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3.2.1 分布系统的设计思想
        3.2.2 覆盖区域及指标要求
        3.2.3 GPS的安装要求
        3.2.4 多系统之间的隔离度要求
        3.2.5 越区切换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分布系统的构成配置
    4.2 综合合路系统
        4.2.1 综合合路系统概述
        4.2.2 综合合路系统方案设计
        4.2.3 综合合路系统实际应用
    4.3 天馈分布系统
        4.3.1 站台天线阵分布系统
        4.3.2 隧道内泄露电缆分布体系
    4.4 容量估算
        4.4.1 分布系统的容量估算
        4.4.2 分布系统的分区说明
    4.5 分布系统切换分析
        4.5.1 人员站内信号切换以及进出站信号切换
        4.5.2 列车行驶中的站间切换
        4.5.3 列车进出隧道的切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地铁信号质量测试及分析
    5.1 测试方案介绍
        5.1.1 测试流程
        5.1.2 实验方案
    5.2 测试结果
    5.3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精益化模式的J公司直放站生产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简介
        1.1.2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及现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2.1 工业工程的发展及理论
        2.1.1 工业工程的起源
        2.1.2 工业工程基础理论
        2.1.3 工业工程国内发展现状
    2.2 精益生产的发展及理论研究
        2.2.1 精益生产的起源
        2.2.2 精益生产的理论研究
        2.2.3 精益生产国内发展应用现况
    2.3 价值流图的发展及理论
        2.3.1 价值流图的起源
        2.3.2 价值流图的理论研究
        2.3.3 价值流图的绘制的一般步骤
        2.3.4 价值流图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现状
    2.4 约束理论TOC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公司生产中存在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3.1 J公司简介
    3.2 J公司目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J公司生产运营流程简介
        3.3.1 公司生产运营流程简介
        3.3.2 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总流程简介
        3.3.3 PCBA电路版制作流程简介
        3.3.4 模块半成品制作流程简介
        3.3.5 成品制作流程简介
    3.4 J公司价值流现状图绘制
        3.4.1 车间、产品的选择
        3.4.2 相关数据收集、整理
        3.4.3 绘制价值流图现状图
    3.5 基于价值流图技术的J公司生产运营问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公司生产流程方案优化与实施
    4.1 改善思路
    4.2 价值流图未来图设计
        4.2.1 价值流图未来图的设计步骤
        4.2.2 价值流图未来图设计目标
        4.2.3 设计价值流图未来图
    4.3 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3.1 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PCBA工序优化与实施
        4.3.2 基于工业工程理论的半成品模块工序优化与实施
        4.3.3 基于约束理论的整机工序优化与实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公司生产管理的优化方案实际实施效果评价
    5.1 直接效益
        5.1.1 生产效率提升
        5.1.2 设备、仪表综合利用率提升
        5.1.3 产品交付周期缩短
        5.1.4 增值时间比提升
        5.1.5 产品质量提升
    5.2 间接效益
        5.2.1 为本企业全面推进精益生产带来正向的示范效应
        5.2.2 提升员工参与改善的积极性
        5.2.3 提升企业形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VHF波段DMB移频直放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结构
第2章 无线移频直放站基本原理
    2.1 无线移频直放站系统组成
    2.2 混频器原理
        2.2.1 混频器的基本构成
        2.2.2 混频器性能指标
        2.2.3 混频器的分类
    2.3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原理
        2.3.1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2.3.2 频率合成器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MB移频直放站总体方案设计
    3.1 DMB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3.1.1 DMB系统组成
        3.1.2 DMB的覆盖方式
    3.2 DMB移频直放站总体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MB移频直放站移频单元设计
    4.1 混频电路设计
        4.1.1 AD831 混频器的组成及特点
        4.1.2 AD831 混频器工作原理
        4.1.3 混频器电路设计
    4.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设计
        4.2.1 ADF4351 锁相环芯片特点
        4.2.2 ADF4351 工作原理
        4.2.3 基于ADF4351 的频率合成器电路设计
        4.2.4 ADF4351 频率合成器程序设计
    4.3 DMB移频直放站移频单元硬件电路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5.1 带通滤波器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5.1.1 滤波器的低通原型
        5.1.2 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
        5.1.3 常见的微带滤波器
    5.2 梳状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5.2.1 梳状线带通滤波器设计流程
        5.2.2 梳状微带带通滤波器参数计算方法
        5.2.3 抽头式梳状滤波器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实验室测试
        6.1.1 移频单元测试
        6.1.2 微带滤波器测试
        6.1.3 DMB移频直放站测试
    6.2 实地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8)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直放站研究现状
        1.2.2 自适应滤波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工作内容安排
第2章 同频直放站系统整体概述
    2.1 同频直放站基本架构
    2.2 ICS直放站与传统直放站的区别
        2.2.1 传统模拟同频直放站存在的问题
        2.2.2 ICS同频直放站优势
    2.3 无线信道特性
        2.3.1 多径衰弱
        2.3.2 多普勒扩展
    2.4 同频直放站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C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原理及仿真
    3.1 自适应滤波器基本原理
    3.2 常用自适应干扰消除算法
        3.2.1 最速下降算法
        3.2.2 LMS最小均方算法
        3.2.3 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
        3.2.4 算法仿真对比总结
    3.3 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
        3.3.1 回波消除原理
        3.3.2 MATLAB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频直放站硬件验证平台
    4.1 硬件平台整体架构
        4.1.1 信号源端
        4.1.2 信号处理端
        4.1.3 信号检测端
    4.2 ICS同频直放站内部结构
        4.2.1 射频模块
        4.2.2 AD80305 集成射频芯片
        4.2.3 抽取、插值及成型滤波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波消除算法的FPGA实现
    5.1 算法实现整体架构
    5.2 各子模块的实现
        5.2.1 数据缓存与读取
        5.2.2 lms_coef_complex模块
        5.2.3 divider_57_46 峰值归一化模块
        5.2.4 update滤波器系数更新模块
        5.2.5 lms_fir_mult自适应回波生成模块
    5.3 FPGA板级实现结果与性能测试
        5.3.1 性能测试条件
        5.3.2 算法实现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4G(TD-LTE)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室内分布系统的介绍
    2.1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2.1.1 室内分布系统的概念
        2.1.2 室内分布典型场景
        2.1.3 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2.1.4 室内分布系统的作用
        2.1.5 室内分布系统面临的挑战
    2.2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2.1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2.2.2 室内分布系统的分类
    2.3 室内分布系统信源的选取
        2.3.1 信源的分类
        2.3.2 信源的选择
        2.3.3 室内分布系统信源选择的比较
    2.4 室内分布系统器件的选取
        2.4.1 室内分布系统的无源器件
        2.4.2 室内分布系统的有源器件
        2.4.3 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
    2.5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2.5.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
        2.5.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总体流程
        2.5.3 室内分布系统的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4G(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要求
    3.1 第四代移动通信4G(TD-LTE)
    3.2 4G(TD-LTE)室内覆盖场景要求
    3.3 4G(TD-LTE)室内分布建设原则
    3.4 4G(TD-LTE)室内覆盖建设目标
    3.5 4G(TD-LTE)的室内链路预算
    3.6 4G(TD-LTE)与其他系统共存干扰分析
        3.6.1 常见干扰
        3.6.2 TD-LTE与WLAN系统干扰分析
    3.7 4G(TD-LTE)室内覆盖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4G(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
    4.1 4G(TD-LTE)室内分布系统信源的规划及选择
        4.1.1 TD-LTE信源的选取
        4.1.2 TD-LTE信源功率配置及容量估算
    4.2 4G(TD-LTE)室内覆盖规划方法
        4.2.1 规划方法
        4.2.2 TD-LTE与TD-SCDMA覆盖特性对比
    4.3 4G (TD-LTE)室内建设方案分析
        4.3.1 TD-LTE室内建设可分为两种模式
        4.3.2 TD-LTE室内两种建设模式测试情况对比
        4.3.3 TD-LTE室内两种建设方式优劣势对比
        4.3.4 TD-LTE MIMO双流建设方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典型室分工程项目的设计
    5.1 室分工程项目概述
        5.1.1 工程概述
        5.1.2 选择4G(TD-LTE)设计的理由
    5.2 室分工程项目模测分析
    5.3 项目设计目标及技术要求
        5.3.1 边缘场强要求
        5.3.2 技术指标要求
        5.3.3 网络性能指标
    5.4 项目设计思路及方法
        5.4.1 容量以及选取信源的依据
        5.4.2 信源设计
        5.4.3 信号分布系统链路计算
        5.4.4 项目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5.5 项目结果测试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10)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第2章 电信CDMA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上行RSSI的影响
    2.1 概述
    2.2 白噪声干扰
        2.2.1 理论分析
        2.2.2 总结
        2.2.3 实验案例:济南市美林大厦
    2.3 基站搜索窗设置过小造成的干扰
        2.3.1 理论分析
        2.3.2 总结
        2.3.3 实验案例:泰安电信高峪铺直放站
        2.3.4 实验案例:沂水崔家峪直放站问题
    2.4 基站切换关系未做造成的干扰
        2.4.1 理论分析
        2.4.2 总结
        2.4.3 实验案例:临沂润地大厦
    2.5 杂散干扰
        2.5.1 理论分析
        2.5.2 实验案例:2010 年莱芜电信室外光纤直放站
    2.6 互调干扰
        2.6.1 理论分析
        2.6.2 实验案例:东营银座广场
    2.7 外界引入的干扰
    2.8 其他情况
第3章 GSM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噪声的影响
    3.1 概述
    3.2 白噪声的影响
    3.3 同频及邻频干扰造成的底噪抬升
        3.3.1 概述
        3.3.2 高铁覆盖项目的同频干扰分析
        3.3.3 高铁项目网络参数的调整
        3.3.4 实验案例:天津境内的京津高铁覆盖
    3.4 孤岛效应造成的底噪抬升
        3.4.1 概述:
        3.4.2 高层小区覆盖建议
        3.4.3 实验案例:聊城水城华府移动GSM小区覆盖
    3.5 无源互调造成的底噪抬升
        3.5.1 概述
        3.5.2 理论分析
        3.5.3 实验案例
        3.5.4 案例分析
    3.6 其他通信设备对GSM系统的干扰
        3.6.1 概述
    3.7 数字光纤直放站抑制干扰的使用
第4章 WCDMA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上行的干扰
    4.1 概述
    4.2 白噪声的影响
    4.3 天馈质量差造成的影响
        4.3.1 概述
        4.3.2 实验案例:威海联通某站点
    4.4 MCL发生时产生的影响
    4.5 其他外部干扰
        4.5.1 概述
        4.5.2 实验案例:信号干扰仪引起的WCDMA的RTWP抬升
第5章 直放站在多网合一时对底噪的影响
    5.1 概述
    5.2 我国移动通信系统中频谱的使用现状
    5.3 合路方式
        5.3.1 一级合路各系统
        5.3.2 二级合路系统
    5.4 分系统白噪声数值分析
    5.5 干扰叠加时计算表格
    5.6 在杂散干扰下的隔离度要求
        5.6.1 指标分析
    5.7 总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套型受限空间中的电波覆盖特性研究[D]. 刘百川.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基于无线测量数据的光纤直放站检测技术[D]. 田星康.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移动通信网中光纤直放站的应用及其干扰探析[J]. 王兢. 通讯世界, 2020(07)
  • [4]DMB同频直放站回波抑制技术研究及电路设计[D]. 张炎.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颍.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6]基于精益化模式的J公司直放站生产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研究[D]. 韩俊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7]VHF波段DMB移频直放站设计[D]. 李春阳.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8]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D]. 林榅财. 华侨大学, 2019(01)
  • [9]基于4G(TD-LTE)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D]. 唐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10]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D]. 穆旭昌.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移动通信直放站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