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军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经验

唐汉军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经验

一、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曾琣善[1](2020)在《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癌是世界女性癌症之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治疗目的是以直接去除或杀伤肿瘤,既中医指的祛除邪气为主,无可否认,西医在祛除乳腺癌肿瘤方面具有中医药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临床上可见许多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正规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仍然复发,甚至面临死亡,让患者及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者,这些治疗在杀伤乳腺癌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且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此导致正气已经不足的乳腺癌患者虚者更虚。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乳腺癌的发病与再次复发,必定与机体的正气不足有关,中医中药或针灸在西医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扶助正气、降低毒副作用的功效。虽然,诸多有关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明显地说明中医治疗乳腺癌弥补了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但有关数据指出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而且乳腺癌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女性百分比上升最高的死亡原因。因此,中医在针灸及中草药方面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及其防治必须寻求新的创新点,以便更好地防治乳腺癌,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各脏腑器官、经脉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则脏腑经脉之间可以互为影响转化。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乳腺癌的发生需经过5-10年的漫长过程,在这期间,人体各脏腑及经脉之间是相互影响转化的。人体内除了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外,还有奇恒之腑及奇经八脉。然,古今医家对于疾病的防治研究,在针灸方面主要是以十二经脉循行为主要理论依据,在中药归经方面则以脏腑归经为主,对于奇经八脉之理论研究显而寥寥无几,而久病、虚证是奇经八脉的病理特点,也是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因此,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病防治等关系值得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开掘新的知识理论,以便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方面的理论及文献研究,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及防治与奇经八脉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的运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更开阔的思路,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提升中医防治乳腺癌的整体水平。方法:此研究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乳腺癌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一节主要论述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发病人群、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治疗。第二节是探讨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后世医家和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以及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第二章节是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从发病机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角度来探讨乳腺癌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关系。内容首先从正气与邪气的角度来说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与冲任督脉的关系,其后通过理论来研究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脉的起源、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和四海以及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分析并说明奇经八脉是如何通过三焦、气街及四海沟通全身,以对十二经脉的阴阳气血运行起到溢蓄、调节的主导作用。阐述奇经八脉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主要核心,从而对奇经八脉理论防治乳腺癌加以探讨。最后通过奇经八脉对人体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重要作用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第三章节是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首先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以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及其相关腧穴为理论依据,将乳腺癌近30年的针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文献中运用奇经八脉的相关性腧穴在防治乳腺癌的规律,探讨奇经八脉的理论对临床防治乳腺癌的特点及理论应用。资料与方法:1)文献检索:系统检索1989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文献为对象,以“乳腺癌”或“乳癌”或“乳岩”并含“针灸”,为主题搜索字段。在获得的检索结果中的文章摘要或全文中进行纳入、排除筛选。将纳入的文献下载,阅读全文、分析归纳及进行系统整理。2)文献纳入标准:a)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b)针灸治疗包括一般针刺、埋线、温灸等,或者针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比如针药结合及针推结合等治疗。c)疾病范围以乳腺癌的防治为主,包括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放化疗期间的相关治疗。3)文献排除标准:a)重复报告的文献。b)信息不足无法利用的文献。c)缺乏真实性或缺乏参考价值的文献。d)未明确注明主穴运用的文献。4)检索结果:通过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80篇,符合标准的有28篇,其中25篇为临床实验研究,3篇为动物实验研究,本文将这些文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其后是关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引起的毒副作用以及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理论探讨。第四章节为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第一节是《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笔者将严洁等所着的《得配本草·奇经药考》以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二书中的奇经用药归经合并整理,将奇经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一些药物如茴香、秋葵子、马鞭草、苍术以及泽兰等在书中未明确注明奇经八脉所归何经均不纳入;参照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版《中药学》、以及《本草纲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补充规范,将药物的名称进行一致化处理后分别输入药物的脏腑归经、四气五味以及功效,将数据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总结奇经八脉的药物特点。第二节是通过临床治疗文献及理论研究,探讨奇经八脉药物在预防与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的防治效果。结果:1)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发病与奇经八脉的逐渐虚衰相关。督脉的不足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最初因素,也是女子机体正气不足的起源。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督脉阳气不足-机体阳气温化推动无力-气机郁滞-痰湿瘀等阴寒之邪凝聚-冲任二脉逐渐虚衰-邪气随冲任之气循行流窜至胸中而不能消散-痰湿瘀阻于乳络-日积月累发展为乳腺癌。2)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三脉“一源三歧”,起源于脐下左肾和右肾之间所产生的运动之气。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四海紧密沟通联系,是机体除了十二正经以外的重要经脉系统。奇经八脉为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纽,气机升降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3)中医生殖轴理论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生殖轴与督脉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中医的生殖轴应加入督脉,即“督脉-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4)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5年针灸防治乳腺癌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所致的副作用进行治疗为主,其疗效显着。在28篇文献中,共总结了62个腧穴,使用频次共181次。从62个腧穴中共总结出30个与奇经八脉相关的腧穴,其使用频次为105次。其中属于任脉的腧穴有7个(膻中、中脘、水分、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督脉腧穴5个(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原穴3个(合谷、太冲、太溪),气街相关腧穴11个(天枢、气冲以及9个背俞穴),四海相关腧穴1个(足三里),以及八脉交会穴3个(外关、列缺、内关)。奇经八脉相关腧穴运用在治疗上肢水肿及功能康复的平均比率为43%;治疗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平均比率为93%;治疗疲劳的平均比率为95%;用于治疗情绪平均比率为75%;用于治疗其它乳腺癌相关病症平均比率为60%;用于动物实验平均比率为71%。5)针灸奇经八脉的相关腧穴能激发机体的先天之气、调动正气以协调五脏阴阳气血、恢复机体气机升降的平衡,在治疗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疲劳、负面情绪病症上是其疗效的关键腧穴。此外,通过针灸对肿瘤抑制及预防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说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以抑制肿瘤或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发展。6)纳入奇经八脉的药物有75味,分别归于督脉22味、任脉14味、冲脉29味、带脉26味、阳维脉8味、阴维脉7味、阳跷脉3味、阴跷脉3味,共计112频次。补虚药占总药味的44%,补虚药的药味比率在督脉中占据68%、任脉65%、冲脉48%、带脉27%、阳维脉75%、阴维脉57%。督任冲脉及维脉的药物都以补虚药为主,带脉以收涩药30%为多数而其次补虚药则占27%。奇经补虚药物中补益阳气的药物占61%而补益阴血的药物则占39%,补益阳气的药物在督脉、冲脉及带脉中占补虚药的多数比率,既督脉74%、冲脉64.3%、带脉57%,阳维脉则占50%;任脉和阴维脉的补虚药以补益阴血为主,分别占补虚药的78%和75%。奇经药物以温热性56%居多,平性药物则占23%,而寒性药物仅占21%。温热性药物在督脉占82%、冲脉55%、带脉46%、阳维脉63%、阴维脉57%及阴跷脉67%,此6脉的温热性药物比率均明显高出寒性药物;任脉的寒性药物与温热性药物比率相等,均为36%;八脉之中唯独阳跷脉的寒性药物比率高于温热性药物,其寒热比率为2:1。奇经药物的五味按阴阳分类,五味属阳占59%,属阴占41%,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阳维脉及阴跷药物的五味属阳的比率均高于五味属阴的比率;阴维脉、阳跷脉药物的五味阴阳比率则相等;唯独带脉五味属阴的药物略高于属阳的药物。奇经八脉中除了跷脉以辛味药物占多数比率外,其余六脉的药物均以甘味为多数比率。奇经八脉的总药物所归脏腑经脉的比率以肝经23%、肾经25%为主,八脉各别药物的脏腑归经均以肝肾两脏为主。奇经八脉的总药味中有28%是动物类药物。7)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中医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首10味高频次的药物中,有8味药物归经于奇经八脉,分别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甘草、枸杞子、白芍及熟地黄。此8味药物中,除了茯苓,其余7味药物均各别归经于冲任督三脉。奇经八脉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主要核心药物,尤其是冲任督三脉的药物更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关键。奇经八脉的补虚药物能从根本上补助机体元气,元气充足则免疫力强,不但有助于战胜疾病,且能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加快体质的恢复,改善或减轻手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接受放化疗做好准备,并能达到抑制肿瘤,提高远期疗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防治乳腺癌的方面也应该顾及其与奇经八脉之间的相互作用。奇经八脉不但在针灸治疗上拥有与其相关的治疗腧穴,而且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开阔药物运用的新思路。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以及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理论探讨,发现奇经八脉在防治乳腺癌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奇者,异也,奇经八脉指的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所谓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势篇》说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中医在防治一般疾病多以十二正经及五脏六腑为指导理论,此为防治疾病的一般规律,而奇经八脉理论可谓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变法,对于关乎生死的乳腺癌疾病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医不知此,罔探病机”。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药物的运用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奇经八脉理论能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创新性的依据,以利于乳腺癌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开阔的防治思路,提升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整体水平,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龙莎[2](2020)在《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阳和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评分4个指标的变化,评估阳和法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阳和法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其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辨病辩证治疗提供新思路,为阳和法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面的临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试验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研究对象来自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就诊患者。患者入组前均进行药物内分泌治疗,入组后予阳和法辅助治疗,即阳和法+阿那曲唑联合治疗方案,服药周期为3个月。观察患者在阳和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评分4个指标的差异,评估阳和法的疗效。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处理。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方面,阳和法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1.750±2.923分,治疗后积分降至6.731±2.152分。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4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53%。畏寒肢冷、疲倦、少气乏力、头痛、多汗、食欲不振、小腹冷痛、失眠、大便稀溏等症状在阳和法治疗后明显好转。2.阿那曲唑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方面,治疗前积分为14.731±3.986分,进行为期3个月的阳和法辅助治疗后,总积分降至5.904±2.912分。多汗症状改善率最高,达76.14%;腹泻症状的改善率也高达72.13%。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阳和法治疗前积分为11.039±3.667分,阳和法辅助治疗3个月后,积分降至4.000±2.376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经阳和法治疗,积分由10.615±4.088分下降至治疗后的4.654±2.793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和法可以有效改善阳虚型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6.53%;阳和法可以缓解内分泌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减轻临床症状;内分泌治疗辅以阳和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向前[3](2020)在《四种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四种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此四类干预措施排序,并筛选出各结局指标下最优干预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支撑。方法:检索各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收集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以筛选各结局指标下最优干预方案。结果:共纳入66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计乳腺癌患者4124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总有效率方面排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化疗(SUCRA=77.0%)、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SUCRA=71.3%)、康艾注射液+化疗(SUCRA=60.6%)、艾迪注射液(SUCRA=41.1%)。(2)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排名依次为:艾迪注射液+化疗(SUCRA=83.4%)、康艾注射液+化疗(SUCRA=64.9%)、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SUCRA=54.2%)、黄芪注射液+化疗(SUCRA=46.3%)。(3)在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排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化疗(SUCRA=88.7%)、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SUCRA=71.3%)、艾迪注射液+化疗(SUCRA=57.2%)、康艾注射液+化疗(SUCRA=32.7%)。(4)在白细胞计数减少率方面排名依次为:康艾注射液+化疗(SUCRA=75.3%)、黄芪注射液+化疗(SUCRA=74.0%)、艾迪注射液+化疗(SUCRA=61.4%)、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SUCRA=39.2%)。结论: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均优于常规单纯化疗,且各干预措施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下有不同的排序结果,故在临床治疗上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目的决定其中药注射剂的选择,以发挥其最大的临床效果。

王兆卒[4](2020)在《甲状腺结节现代中医病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引起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现代中医病因,为甲状腺结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卫生指导与临床护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1 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病人、体检科人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病人为调查对象。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选取200例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匹配,选取200例无甲状腺结节的就诊对象为对照组。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被研究者的各项信息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志因素包括:情志(平和、急躁、易怒、抑郁、焦虑)与压力;饮食习惯:用盐情况、饮食口味、饮食喜好、食用海产品情况、在外就餐情况;睡眠习惯: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既往史包括:其他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甲减)、其他结节类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其他部位囊肿或结节)和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共计7类20项内容。并收集病例组的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和甲状腺功能检测等资料。所获得资料,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通过SAS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基本特征本次研究按照频数匹配的方法,根据年龄、性别进行匹配,故年龄、性别因素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相同。病例组共纳入200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为44.9±12.91岁;对照组共纳入20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44.1±12.04岁。调查对象大多数集中在31~40岁(26%)、41~50岁(24%)、51~60岁(25.5%)三个年龄组之间,以青壮年、中年为主,且以女性居多,占比达85%。两组在婚姻状况(P=0.2107)、文化程度(P=0.7175)、BMI(P=0.6556)等方面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人口学特征均衡性较好,故具有可比性。2单因素分析情志、压力、用盐情况、饮食口味、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合并其他结节类疾病、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均为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情志失调,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73.2892,P<0.0001);压力越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56.7623,P<0.0001);交替食用加碘盐,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7.5851,P<0.0225);饮食口味偏咸、辣、甜,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16.3199,P<0.0001);入睡时间越晚,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f=18.9189,P<0.0001);睡眠时间越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14.9229,P<0.0001);合并有其他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53.4413,P<0.0001);合并有其他结节类疾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26.1993,P<0.0001);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高(χ2=52.1313,P<0.0001)。吸烟、饮酒、饮食喜好、食用海产品、在外就餐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没有影响。(χ2=2.0750,P=0.1497、χ2=0,P=1.0000、χ2=1.2549,P=0.2626、χ2=3.0829,P=0.0791、χ2=1.5259,P=0.216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经矫正,情志失调(OR=4.045,P<0.0001)、压力过大(OR=2.478,P=0.0006)、入睡时间晚于23点(OR=2.107,P=0.0062)、睡眠时长小于7小时(OR=2.282,P=0.0164)、患有其他甲状腺疾病(OR=3.794,P<0.0001)、患有其他结节类疾病(OR=1.719,P=0.0407)、有家族史(OR=4.355,P<0.0001),这7个因素成为引起甲状腺结节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情志失调、压力大、23点后入睡、睡眠时间小于7小时、合并甲状腺疾病、合并其他结节类疾病、有家族史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成正相关,其中在情志失调方面,容易急躁、易怒、焦虑、抑郁的人更容易得甲状腺结节;其他甲状腺疾病方面,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甲减的人更容易得甲状腺结节;其他结节类疾病方面,患有乳腺增生的人更容易得甲状腺结节。在预防上,我们要提升人们对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认识,注重调畅情志、缓解压力、规律作息。甲状腺结节的现代病因已由古代的水土环境失宜为主转变为现代的情志不畅为主;其次还包括生活作息不规律,时常熬夜,睡眠不足;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古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故综合来看,中医病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审时求因进行治疗。

李晓彤[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李秀荣教授治疗乳腺癌临床用药规律及临证思辨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总结导师李秀荣教授治疗乳腺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李秀荣教授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门诊及病房诊治乳腺癌患者的医案处方,建立导师乳腺癌处方数据库,并使用IBM SPSS 18.0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与临床实际总结导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临床部分共纳入病例167例,收集处方808首,涉及药物266味,导师常用高频药物前二十味分别为:甘草、浙贝母、薏苡仁、白芍、牡蛎、酸枣仁、龙骨、黄芪、柴胡、太子参、蜂房、白花蛇舌草、百合、茯苓、白术、王不留行、重楼、麦冬、山慈菇和麦芽;补虚药中的补气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安神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导师用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物多归肝、肺、脾、胃、肾经;常用的关联药物为:柴胡和白芍,黄芪和白术,漏芦和蒲公英,陈皮和半夏,薏苡仁和砂仁,太子参、麦冬和五味子。结论:1.李秀荣教授治疗乳腺癌以疏肝健脾为基础,兼以解毒散结,并强调整体调理,标本兼治,舒畅情志,身心共治。2.李秀荣教授的临证思辨特点为:顾护脾胃,扶正祛邪;中西结合,共同施治。

朱柳静[6](2019)在《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临床诊断为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阳和汤口服,研究1组给予威伐光照射治疗,研究2组采用中药阳和汤口服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治疗时间为30d,随访60d。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肿块直径、临床疗效、复发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期间,90例患者均完成了本次临床观察,剔除0例,脱落0例;(2)对照组、研究1组与研究2组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56.67%、90.0%;研究1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3);研究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χ2=8.523,P=0.004;χ2=7.200,P=0.007);(3)经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3)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41),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342);(4)经治疗后,3组肿块直径值较治疗前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0)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00),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550);(5)经治疗后,3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2组优于对照组(P治疗后30 d=0.000)和研究1组(P治疗后30 d=0.001),对照组与研究1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治疗后30 d=0.018);(6)疗程结束后60d随访,对照组复发8例(26.7%),研究1组复发4例(13.3%),研究2组复发1例(3.3%)。研究1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研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χ2=1.964,P=0.161),对照组复发率与研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能有效缩小乳房炎性肿块,降低复发率,且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廉蕊[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曦星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癌的辨治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王曦星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核心思想和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筛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王曦星教授亲自诊治乳腺癌的门诊病例,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及主要药物;采用EM聚类的方法,总结乳腺癌的辨证分型;采用PCA主元分析的方法,总结每一类证型最主要的症状,进而得出辨证要点;采用FPGrowth关联分析方法,总结常见的药物组合。结果1.证候规律:运用EM聚类,总结出乳腺癌的4种常见证候类型:肝肾阴虚证(31%)、肝脾不调证(21%)、肝胆不和证(20%)、肝脾两虚证(13%)。2.辨证要点:运用PCA主元分析方法,总结出4种乳腺癌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肝肾阴虚证:不寐、腰痛、盗汗、烦躁、潮热、舌红、苔少、脉细。肝脾不调证:不寐、烦躁、大便艰难、乳房胀痛、食欲不振、舌红、苔薄、脉弦。肝胆不和证:胸闷、呕吐、口干渴、食欲不振、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肝脾两虚证:疲乏、大便溏、食欲不振、头晕、气短、舌淡红、苔薄、脉沉。3.方证关系: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肾调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肝脾不调证,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胆不和证,治以疏肝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肝脾两虚证,治以养肝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5.用药规律:常用药物80种,使用频次前30位为:浙贝母、山慈菇、柴胡、白芍、当归、清半夏、天龙、茯苓、牡丹皮、陈皮等。使用频次最高的药性为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味为苦、辛、甘味药,入肝经的药物最多。治疗兼症常用11组药物组合分别是三棱-莪术,天龙-山慈菇-浙贝母,女贞子-墨旱莲,蛇舌草-芙蓉叶-山慈菇,百合-龙葵,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知母-黄柏,石菖蒲-远志-夜交藤,郁金-片姜黄,骨碎补-补骨脂。结论从王曦星教授临证用药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王老师治疗乳腺癌以肝为主,从肝论治,整体上注重调和脏腑、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体现了“和法”治病的核心思想。

马淑芳[8](2019)在《消瘿散结方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是现代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甲状腺疾病,西医对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亦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着。导师林燕教授对中医药防治甲状腺疾病有着多年的深入研究,在临床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导师发现在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中早期,患者以阴虚痰火瘀结证居多,运用以“中医通调法”为治疗原则的消瘿散结方,不仅可以调节阴虚痰火瘀结证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整体状况,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又可以有效控制结节的发展。本课题评价消瘿散结方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以消瘿散结方为代表的“中医通调法”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甲状腺结节提供新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本课题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来自2017年11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的60例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本研究最终有53例有效随访的患者。试验组27例按要求服用消瘿散结颗粒,对照组26选用夏枯草颗粒,两组的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1)疗效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临床主要症状(颈部憋闷或胀痛、咽部有痰或异物感、烦躁易怒、怕热、易汗出、咽干口渴、口苦、失眠)的变化、甲状腺结节改善疗效等变化;(2)安全性观察: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的指标变化,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临床特征分析1.1一般资料:性别方面,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分别占比为88.679%和11.321%;年龄方面,以3040岁的青壮年和5160岁的中年最多,分别占比为26.42%和24.53%;病程方面,以15年占比最多,为81.13%;1.2临床特征:治疗前,超过70%的中医临床症状有:颈部憋闷或胀痛、烦躁易怒、咽部有痰或异物感、失眠、易汗出、咽干口渴。舌质中,舌暗红出现频率最高,舌苔方面,薄黄苔多见。脉象中,弦细数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弦细滑。2.可比性分析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各临床症状、甲状腺结节大小方面进行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3.临床疗效分析3.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59.26%,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秩平均值为21.00<对照组的秩平均值33.23);3.2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月的证候积分都在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每个月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症状都有改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1个月后,试验组和治疗组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个月、3个月后,试验组的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3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烦躁易怒、怕热方面的疗效无显着差别(p>0.05),试验组在颈部憋闷或胀痛、咽部有痰或异物感、易汗出、咽干口渴、口苦、失眠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4甲状腺结节: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结节缩小有效率分别为37.04%和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有效率优于后者(试验组的秩平均值23.41<对照组的秩平均值30.73)。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的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的改善情况,试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35.04>(?)=18.65);4.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未见其他异常情况。研究结论:消瘿散结颗粒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甲状腺结节方面,不仅可以有效阻止甲状腺结节的增长,还能够在较短时期内缩小结节的大小,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消瘿散结颗粒主要针对的是阴虚痰火瘀结证型,分析甲状腺结节的现代中医病因可能与饮食失调、情志不畅、作息时间不规律等有关,其主要病机是以肝、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壅滞颈部为标。以“中医通调法”为治疗大法的消瘿散结方,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祛除体内病理产物,不仅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而且阻止结节的发展,从根本上治疗甲状腺结节,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显着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张媛[9](2019)在《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揿针和电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不同针具治疗的相对优势及不足。研究方法:本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后,按患者意愿分入揿针组和电针组。两组取穴相同,均为双侧T3、T4、T5夹脊穴、双侧四关穴(即双侧合谷穴配双侧太冲穴)。揿针组患者给予贴揿针治疗后,嘱其48h后自行摘下;电针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波形选择疏密波,在脊柱两侧的T3和T5夹脊穴上各连接一组电极,以针体轻微跳动,且患者耐受其强度为宜,每次治疗20min;两组均1周治疗2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经周期结束后和2个月经周期结束后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包括乳房疼痛程度、肿块大小、肿块质地、肿块分布范围、肝郁气滞证候。试验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管理,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揿针组有28例,电针组有26例。试验过程中,揿针组有2例患者脱落,电针组有3例患者脱落,共有49例患者完成治疗并纳入统计分析。两组于治疗1个月经周期结束后和2个月经周期结束后的乳房疼痛评分、中医肝郁气滞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在治疗2个月经周期结束后的肿块分布范围评分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在改善乳房疼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闷、口苦、胁肋胀满疼痛、善太息、嗳气、腹胀、少腹胀痛效果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肿块质地、痛经、失眠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揿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也有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揿针组有1例显效,2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15%;电针组有8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5%。两组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及治愈病例。研究结论:揿针与电针均为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电针改善乳房肿块质地、痛经及失眠的效果优于揿针,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宛君[10](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收集林毅教授诊治的乳癖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乳癖证型识别模式的建立,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的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林毅教授2008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乳癖病案原始资料,经过病案筛选及标准化处理后,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检索并筛选、确定乳癖证型相关客观化指标,运用SPSS 19.0 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的决策树识别模型。最后以指定病种、指定证型专业需求为驱动,分析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结果:1.建立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数据库共收集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7632个,涉及患者5865人,按相关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乳癖病案593个建立数据库,涉及患者593人,描述症状或体征216个,处方药物155种。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案199个。2.基于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识别模型对筛选确定的 LH,E2,PRG,FSH,PRL,TSTO、E2/PRG、E2/TSTO、PRG/TST0 共 9个指标进行决策树分析,建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个乳癖证型识别模型。肝郁气滞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0.34%、97.14%、92.28%,包括E2、FSH 2个属性,模型深度为2,共有10个节点,7个终节点,形成3条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和4条非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痰瘀互结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1.88%、76.39%、87.07%,包括E2、FSH、PRL 3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5个节点,10个终节点,形成2条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和8条非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冲任失调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7.18%、88.89%、87.80%,包括FSH、E2/TSTO、E2、PRG 4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7个节点,11个终节点,形成5条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和6条非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共纳入593个病案,其中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199个。乳癖症状以乳房结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为主,乳房疼痛症状按性质分为胀痛、闷痛、刺痛、隐痛、串痛,考虑诱发或缓解等相关因素又可分为周期性疼痛、疼痛而气行觉舒,兼症常表现为不同证型的症候群。舌淡红或红,苔少或舌淡胖,边有齿印,脉弦,又可表现为细、数、涩、沉。遣方用药时,以疏肝理气为总则,用药功擅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利湿化痰、益气补血、滋阴补肾,其中健脾益气、消食类药物比例较大,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拟方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气滞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胀痛或串痛,呈周期性,病情与情志有关,常伴急躁易怒、情志抑郁、喜叹气,胁胀胁痛、心烦失眠,舌质淡红,脉弦。亦可出现口苦、咽干等兼症,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化痰、化瘀散结止痛为基本法则,兼用健脾益气。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辛、苦、甘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用对药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物群。痰瘀互结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刺痛、闷痛、固定痛,夜间痛甚;常伴胸闷和月经量少等异常,舌淡紫或紫黯,舌有齿印,苔白,舌下脉络青紫,脉象可出现弦、涩、细等类型。可见纳呆恶食、咽部异物感等痰湿蕴结中焦症状。治疗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法则,兼用理气健脾。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苦、辛、甘为主,肝、脾两经用药最多。常用药对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逍遥萎贝散酌加补血活血药物群。冲任失调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隐痛、闷痛,常伴腰痛、腰脊痛等骨关节症状,亦有颧红、盗汗等阴虚症状和四肢凉、畏冷、喜温恶凉、四肢凉等阳虚症状,舌淡或淡胖,边有齿印,脉沉,或舌有裂纹,苔少,脉细、数。治疗上以温肾助阳、滋阴生津为基本法则,兼用消食除积。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性为主,平性、热性次之,且温性远较其他性味多;五味分类中甘味药物最多,咸、辛次之,且甘味远较其他性味多;归经以肾、肝两经最多,且两经药物远较其他归经多。常用药对多为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6味药的相互配对,组方规律亦提示为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物群,但有温肾助阳和滋阴补肾两种分组倾向,主要通过熟地黄、白术产生联系。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林毅教授治疗乳癖论治经验为:中体西用,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五脏相关,肝为至要,脾肾并重,平衡为宗;溯源求新,知药善用,组方精妙,用药平和。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乳癖证型识别模型研究,在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症状规律和用药规律的体现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可一定程度上给临床上诊断乳癖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二、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二)乳腺癌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
        (三)乳腺癌与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
        (四)乳腺癌发病人群
        (五)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论述
        (六)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治疗举例
    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奇经八脉概述
        (二)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
        (三)后世医家对奇经八脉的探讨
        (四)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
        (五)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一)正气
        (二)邪气
        (三)邪胜正负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沟通联系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一)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
        (二)一源三歧
        (三)三焦、气街、四海与奇经八脉的联系
        (四)人体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及乳腺癌的发病关系
    三、乳腺癌、冲任督脉、天癸与女性生殖轴的关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
    一、基于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
        (一)研究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三)临床实验研究
        (四)动物实验研究
        (五)主穴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七)研究结论
    二、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毒副作用的理论探讨
        (一)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低下
        (二)疲劳
        (三)负面情绪
    三、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探讨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一、《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
        (一)前言
        (二)奇经八脉药物分析
        (三)督脉药物分析
        (四)任脉药物分析
        (五)冲脉药物分析
        (六)带脉药物分析
        (七)阳维脉药物分析
        (八)阴维脉药物分析
        (九)跷脉药物分析
        (十)奇经药物分析小结
    二、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探讨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语
创新性
致谢
附件一《得配本草·奇经药考》
附件二《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引用
附件三《黄帝内经·灵枢》原文引用
附件四《难经》原文引用
附件五 统计学审核证明

(2)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材料及方法
研究成果
研究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四种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
    2 乳腺癌的现代医学研究
    3 问题及展望
第二部分 四种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西医对乳腺癌的认知
        3.2 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优势
        3.3 网状Meta分析的优势
        3.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甲状腺结节现代中医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甲状腺结节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
        3 危险因素
        4 发病机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甲状腺结节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
        3 病机
        4 治疗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样本量的确定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
        2 收集资料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2 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 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基本情况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2 情志因素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3 饮食习惯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4 睡眠习惯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5 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6 既往史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7 家族史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创新性
    3 本研究局限性
    4 本研究未来展望
    5 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李秀荣教授治疗乳腺癌临床用药规律及临证思辨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处方收集
        2.2 处方录入
        2.3 数据处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资料概况
        3.2 处方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3.3 药物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4 清热药和补虚药进一步分类结果
        3.5 药物性味、归经情况统计结果
        3.6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3.7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中西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4.2 乳腺癌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4.3 导师对乳腺癌的认识
        4.4 导师用药规律分析
        4.5 导师临证思辨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3.1 中医内治
        1.3.2 中医外治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
    3 威伐光作用于乳房炎性疾病的原理
        3.1 热疗的作用
        3.1.1 热疗在炎症疾病的应用
        3.1.2 热疗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3.2 国内外对威伐光的应用研究
    4 阳和汤治疗乳痈僵块的原理
        4.1 气血与乳房的关系
        4.2 温通法治疗乳房炎症
        4.3 阳和汤在乳腺炎性疾病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疾病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入组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2.6 随机分配与对照研究
        2.6.1 随机化分配
        2.6.2 对照研究
        2.6.3 一般治疗
        2.7 观察指标
        2.7.1 一般资料
        2.7.2 主要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情况
        3.2 症状积分情况
        3.3 中医症状积分情况
        3.4 肿块直径变化情况
        3.5 疗效评价
        3.6 复发率比较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组方分析
        5.2 阳和汤治疗乳痈僵块的有效性
        5.3 威伐光治疗乳痈僵块的有效性
        5.4 疗效及不良反应
        5.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录二 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阳虚痰凝型乳痈僵块的临床疗效观察知情同意书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乳痈及乳痈僵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数据挖掘的王曦星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癌的辨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及质量控制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3.研究内容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3.1.2 乳腺癌TNM分期及临床分期
        3.1.3 中医诊断标准
        3.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1.5 单证型证候判断标准
        3.2 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3.2.1 病例纳入标准
        3.2.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资料的采集
        3.4 病例信息规范化处理
        3.5 数据的整理
        3.6 数据挖掘
        3.6.1 数据挖掘工具
        3.6.2 数据挖掘方法
    4.研究结果
        4.1 病历基本信息统计
        4.2 乳腺癌常见症状分析
        4.3 舌、苔、脉象分析
        4.4 乳腺癌常见中医证型
        4.5 常见证候辨证要点及特征值
        4.5.1 各证型PCA主元分析结果
        4.5.2 各证型辨证要点
        4.6 辨证治法方药总结
        4.7 用药分析
        4.7.1 常用药物
        4.7.2 常用药物药性分布情况
        4.7.3 常用药物药味分布情况
        4.7.4 常用药物归经情况
        4.7.5 常用药物关联关系
        4.7.6 常用药物组合
讨论
    1.病因病机责之于肝
    2.辨证论治核心治肝
    3.用药选择从肝入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消瘿散结方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西医对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1.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3.治疗方法
        3.1 定期随访
        3.2 内科保守治疗
        3.3 外科手术治疗
        3.4 心理指导
        3.5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3.6 热消融技术
    综述二.中医药对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防治的研究进展
        1.古代医家对瘿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阐发
        1.2 治疗发微
        2.现代医家对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的防治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治则治法
前言
第二部分 导师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学术思想
    1.病机以肝脾肾功能失调,气、火、痰、瘀壅结贯穿始终
        1.1 早期以肝失疏泄,气火瘀结为主
        1.2 中期以脾失运化,痰瘀交阻为主
        1.3 后期以肝脾肾三脏亏虚,气、火、痰、瘀凝聚为主
    2.治疗上采取“以通为顺,以调为平”的中医通调法
        2.1 早期以疏肝解郁,理气泻火为主
        2.2 中期以健脾燥湿,理气祛痰为主
        2.3 后期以调补肝脾肾,通泄气、火、痰、瘀为主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病例标准
        4.排除病例标准
        5.剔除病例标准
        6.脱落病例标准
    研究方案
        1.分组方法
        2.给药方案
        3.观察指标
        6.统计分析
        7.不良事件观察
        8.临床试验流程图
        9.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2.临床特征分析
        3.可比性分析
        4.疗效性评价
        5.安全性分析
        6.不良反应
    讨论
        1.甲状腺结节的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2.中医通调法是治疗大法
        3.消瘿散结方的组方探讨
        4.一般资料分析
        5.临床症状特点的分析
        6.消瘿散结方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的疗效分析
    结语
        1.结论
        2.不足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研究概述
        1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与治疗现状
        2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与治疗现状
    综述二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述
        1 机制研究
        2 临床研究
    综述三 揿针疗法概述
        1 局部取穴法
        2 微针理论法
        3 辨证取穴法
        4 单穴独用法
        5 揿针治疗乳腺疾病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取穴与操作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3.3 疗效比较
        3.4 不良事件
        3.5 复发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疗效分析与机理探讨
    2 选穴依据分析
    3 试验的问题分析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研究现状
        一、MGH西医研究现状
        二、MGH中医研究现状
    第二节 乳癖证治规律研究现状
    第三节 林毅教授治疗乳癖临证经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不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数据挖掘研究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
    第一节 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一、病案资料来源
        二、病案资料筛选
        三、数据库建立
        四、质量监督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二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病证候识别模型的建立
        一、资料来源
        二、相关标准
        三、确定客观化指标
        四、样本含量估算
        五、数据预处理
        六、质量监督
        七、统计学方法
        八、研究结果
    第三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相关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第二节 基于决策树方法建立的乳癖证型识别模型
        一、CHAID决策树方法定义与优势
        二、乳癖证型识别模型的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
        一、总体情况分析
        二、肝郁气滞证情况分析
        三、痰瘀互结证情况分析
        四、冲任失调证情况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D]. 曾琣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D]. 龙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四种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D]. 向前. 暨南大学, 2020(03)
  • [4]甲状腺结节现代中医病因研究[D]. 王兆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李秀荣教授治疗乳腺癌临床用药规律及临证思辨特点[D]. 李晓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阳和汤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乳痈僵块阳虚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柳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基于数据挖掘的王曦星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癌的辨治规律[D]. 廉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消瘿散结方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阴虚痰火瘀结证的临床研究[D]. 马淑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 张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D]. 谢宛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唐汉军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