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草图中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草图中设计意识的培养

一、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1](2021)在《在生活中发现设计素描》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美术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高中美术教学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美术造型基本功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该文分析设计素描课程的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设计融入生活。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宋哲琦[3](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孙星[4](2019)在《浅谈设计素描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几点误区》文中指出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和素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由于艺术学科内部的细化及分工,高校对于设计素描课程的设立进行了推动。设计素描注重的是设计意识的培养及深入研究的思维模式,与传统素描有一定的区别,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设计专业学生会表达出他们的困惑:设计素描课程的内容几乎就是以传统静物为主,比如石膏像、人头像、花果蔬菜等等,对于我们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不可以将此门课程取消,适当添加一些设计方面的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对设计专业至关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设计素描怎么会受

邓滕飞[5](2019)在《中学生设计意识培养教学研究 ——以包装设计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美术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文探索在中学美术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利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设计意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获取新知识、新经验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及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包装设计课程为切入点,通过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达到培养的学生设计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内容概括为:第一章绪论。首先具体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先关文献进行分析,掌握设计意识培养是时代的趋势。第二章设计意识的相关理论与重要意义。通过对设计与设计意识等概念的解释与阐述,掌握设计意识培养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第三章包装设计课程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包装设计特点的分析,初中学段的学情与设计课程的探究,论证包装设计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可行性。第四章中学包装设计教学培养设计意识的策略。以《包装设计》的三个课时《中外优秀包装鉴赏》、《包装结构分析练习》和《动手设计生活中的包装》为教学的案例分析与阐述如何运用包装设计培养设计意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反思。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式,探索培养中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策略方法,希望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能对中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作用。

王昊[6](2017)在《设计素描表现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用单一颜色的线条或明暗描绘对象的外形、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和质感。素描主要包括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两大类。设计素描是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创作的造型基础。设计素描不但是设计创作思维的一种模式,还是完善创作理念的过程,它把构思和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且传播其设计理念及创作观点。当代社会是一种快餐式文化,人们都讲究“速食”。设计素描的观察方式、思考方式是一种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在结构的手段。太直白的设计形象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这种经过设计者简化、抽象化的点线元素,运用在招贴设计中具有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设计素描更是有着重要的分量。在查看多个书籍当中大多都是以设计素描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作为阐述的观点,但设计素描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却少有涉及。在本论文中我从素描的起源开始通过草图点明两种素描的区别,对设计素描进行了重新认识,了解它的新意义。当我对设计素描重新认识后,再次分析设计素描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了解他在设计中表现出的关系。然后通过设计素描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探讨设计素描在什么位置最为恰当,当全面的重新认识设计素描后,去发现设计素描带给我们的益处。

曾涛[7](2017)在《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启发式教学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设计素描是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从绘画素描中脱胎而来,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设计教育不断探索的结果。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分类的精细化,要求设计素描课程紧密结合各专业方向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作者认为,设计素描教学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并突破运用的今天,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对学生设计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充分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模式。

易莉莉[8](2017)在《论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设计素描本身就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因此在传统艺术教学模式中,更加关注的是素描教学的设计理念培养,这是此课程教学的重点。设计理念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以让他们对素描的学习更有把握。本文将分析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结合设计素描教学对设计理念培养的作用,通过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理清设计理念培养的思路,明确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主要途径。

常雁来[9](2017)在《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文中认为写实性再现式素描不能适用于设计类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这就要结合设计素描的课程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思维训练,将写生与创意构思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发展的多元化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康彦峰[10](2016)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设计事业在我国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尤其进入到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过去那种对美术对设计不重视的现象也有很大改观。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们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我国设计事业的迅速发展,设计意识的培养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情况很不乐观,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教育投入少,师资严重不足,教学用具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美术教师的设计专业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该课程的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那么我们怎样加强中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教育呢,发挥出它的优势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个教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我们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建构新的适合设计意识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师掌握培养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观察和感知事物、开拓思维、掌握设计技能和审美评判能力,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得到释放和展现,在进行设计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团队精神和掌握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全方位人才。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式,进而运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讨论和分析。首先对国家教育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学习并结合当今社会及美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本文研究课题的相关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对于中学美术设计教育的不同理念和培养方式,并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设计教育培养经验来总结和探寻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从什么是“设计”和“设计意识”,从概念出发解释设计及设计意识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设计意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现状提出了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策略与途径,再进而详细讨论了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提高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最后从设计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角度进行宏观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本文课题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对中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在生活中发现设计素描(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计素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
    1. 弥补了以往基础素描教学的缺陷
    2. 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从生活情境中找寻设计灵感,激发设计意识
三、设计素描情境教学法的分析与运用
    1. 设计素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
    2. 设计素描具体的表现方法和设计思维的构建
    3. 落实到设计素描的教与学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4)浅谈设计素描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几点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 没有区分教学目的上两者的差异
2 没有认识到设计素描的重要作用
3 没有认识到教学上两者的差异
4 如何改变
5 结束语

(5)中学生设计意识培养教学研究 ——以包装设计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设计意识的相关理论与重要意义
    2.1 设计的概念
        2.1.1 什么是设计
        2.1.2 中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2.2 设计意识
    2.3 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2.3.1 新时代的需求
        2.3.2 学生的需求
第3章 包装设计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1 包装设计
        3.1.1 包装设计的特点
    3.2 包装设计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3.2.1 包装设计中的视觉信息分析
        3.2.2 包装设计中的造型结构分析
        3.2.3 包装设计中的材料运用分析
        3.2.4 包装设计中的动手实践分析
    3.3 初中学段的设计课程分析
        3.3.1 初中学段的学情分析
        3.3.2 初中学段的设计课程分析
    3.4 包装设计课程的目标与计划
        3.4.1 包装设计课程的目标
        3.4.2 包装设计课程的计划
第4章 中学包装设计教学培养设计意识的策略
    4.1 欣赏优秀包装培养设计意识
        4.1.1 包装欣赏课程分析
        4.1.2 包装欣赏教学设计
    4.2 包装结构练习培养设计意识
        4.2.1 结构练习课程分析
        4.2.2 结构练习教学设计
    4.3 尝试动手设计培养设计意识
        4.3.1 尝试动手设计课程分析
        4.3.2 尝试动手设计教学设计
    4.4 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反思
        4.4.1 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4.4.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设计素描表现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设计素描的再次认识
    2.1 设计素描的起源
    2.2 设计素描的牢固地位
        2.2.1 培养设计思维的方法
        2.2.2 设计素描是一切设计活动的基础
    2.3 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差异
        2.3.1 造型功能的差异性
        2.3.2 造型方法的差异性
    2.4 设计素描对设计创作的影响
    2.5 设计素描的思维方式
        2.5.1 视觉思维
        2.5.2 思维方式
第三章 设计素描中的表现语言
    3.1 设计元素对设计的作用
    3.2 设计素描中的造型语言
        3.2.1 点在设计创作中的运用
        3.2.2 线在设计创作中的运用
        3.2.3 面在设计创作中的运用
    3.3 造型语言的表现原理
        3.3.1 表象的解构和建构
        3.3.2 内部结构的解构与建构
    3.4 造型语言的表现形态
第四章 设计素描在招贴中的应用
    4.1 设计素描构图的应用
    4.2 设计素描空间关系的应用
    4.3 设计素描肌理的应用
第五章 设计实践综述
    5.1 设计构思
    5.2 设计灵感来源
        5.2.1 设计元素提取
    5.3 设计说明
        5.3.1 设计风格
        5.3.2 具体设计过程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7)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启发式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室内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的作用和意义
二、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分析
    (二) 学生主体分析
三、启发式教学应用研究
    (一) 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树立长远发展目标
    (二) 研究设计素描的造型语言, 启发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启发式教学在设计素描中的具体方法
    (一) 明确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
    (二) 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 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8)论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计素描的特殊性分析
    (一) 专业性较强
    (二) 实用性价值
    (三) 实践性作用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价值
三、设计素描中的设计理念的培养途径
    (一) 积极开拓思维, 创新素描教学方法
    (二) 适当理性分析, 提高创造性思维意识
    (三) 注重审美意识, 传达设计形态与情感
四、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方法
    (一) 重视结构学习, 提升结构感知力
    (二) 注重视觉延伸, 以创造性思维描绘事物
    (三) 合理运用媒介材料, 积极拓展视觉形式
    (四) 重视装饰素描, 塑造主动再创造能力
五、结语

(9)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写实性再现式素描转向设计素描
二、创意思维应用于设计素描教学的必要性
三、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意思维训练
    1. 多视角观察方法与散点透视训练
    2. 分解重构与装饰构成训练
    3. 单纯的线条表现和黑白灰层次训练
    4. 创意形式与联想、想象训练
    5. 不同工具材质的尝试性体验

(10)中学美术教学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学校不重视
        (二)社会不重视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欧洲的美术设计教育全民化
        (二)美国中学美术设计教育现状
        (三)日本具有个性化的美术设计教育
第二章 设计意识的培养及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设计意识
        (一)什么是设计
        (二)什么是设计意识
    二、在美术教学中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第三章 设计意识的培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与方法
    一、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
    二、建立利于设计意识培养的教学条件
        (一)在中学美术设计教育中开拓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1.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2.建立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3.加大对美术教育中设计教学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4.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二)加强对中学美术设计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师资的培养
        (三)改变中学美术设计教育现有的评价体系
    三、在教学中培养设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
        (二)对学生感知力、观察力的培养
        (三)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四)建立和谐创新的教学课堂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在生活中发现设计素描[J]. 刘宁.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2)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4]浅谈设计素描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几点误区[J]. 孙星. 知识文库, 2019(12)
  • [5]中学生设计意识培养教学研究 ——以包装设计教学为例[D]. 邓滕飞.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6]设计素描表现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昊.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4)
  • [7]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启发式教学初探[J]. 曾涛. 艺术教育, 2017(17)
  • [8]论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J]. 易莉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8)
  • [9]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常雁来. 艺术评鉴, 2017(05)
  • [10]中学美术教学中设计意识的培养[D]. 康彦峰. 鲁东大学, 2016(06)

标签:;  ;  ;  ;  

设计草图中设计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