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需求与电视节目定位

论市场需求与电视节目定位

一、试论市场需要与电视栏目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聪聪[1](2021)在《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栏目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 ——以《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栏目《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不仅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也受到国内政策、技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其栏目对象、栏目内容和栏目结构及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特征。这为二者运用媒体融合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融合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在媒体融合浪潮的推动下,电视栏目《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不仅在传播内容上根据栏目受众的兴趣点,立足本地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在多种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共享,以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在传播形式上利用现代技术,联动多媒体平台,呈现出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旧媒体与旧媒体、旧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配合。在媒体融合传播方面,它们虽有可取之处,但并未充分发掘各媒体的传播优势,内容缺乏新意,语言枯燥乏味,说教意味浓厚,栏目缺少活力,受众与栏目之间的互动交流微乎其微。这就需要电视栏目创新文化传播的理念,立足传统传播,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存在的客观规律,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融入现代化传播符号,让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互动融通,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具动感,更具现代性特征,以使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更具创造性地传播传统文化。从电视栏目《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天山大讲堂》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规中矩,本地文化元素呈现较少,媒体融合程度较低,未充分发掘自身传播优势,使得栏目传播范围较为狭窄。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因此,边疆省级电视台的文化类栏目要调整发展策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借鉴各省区地方文化类栏目的成功经验,融合新技术、多元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总之,传统媒体在融合之路上既要注重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又要注意融合文化,丰富文化内容自身内涵,实现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统一。

李丽娜[2](2021)在《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在新时代,电视栏目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琳琅满目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价值和收益,成为电视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这也正是栏目的运作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难点。《传唱中国》栏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文化产品,其运作管理模式值得分析与借鉴。本研究以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对其运作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究。首先,对《传唱中国》栏目的成立、目的、形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概述。其次,从栏目的制播分离制度和制片人负责制的宏观运行机制方面,以及节目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运营管理四个方面对节目的生产流程、分级责任制、节目质量管理、控制成本战略、人员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策略以及栏目的竞争策略、营销模式、合作模式、融媒体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其运作管理模式中制片人的重要地位及素质要求和扁平化管理结构的优劣势得出一些思考并进行探讨。通过《传唱中国》栏目运作管理的模式分析为新媒体时代栏目的运作管理带来了四点启示:1.制定适合自身的运作管理策略;2.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管理模式;3.注重多元化营销,走产业化发展之路;4.重视社会化媒体运营,抓住媒体融合机遇。《传唱中国》栏目在运作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适合当下新媒体时代的运作管理模式,通过本研究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能为我国电视栏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对电视栏目的理论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修亚强[3](2020)在《浅析电视栏目策划的编排与设计》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逐渐势衰,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电视栏目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笔者通过分析当下电视栏目策划中存在的诸如定位不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探索电视栏目如何从编排与设计上进行创新改革。

成润[4](2020)在《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闪耀在世界舞台上的一颗明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之一。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电子传播时代,其传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使戏曲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也使戏曲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尤其是电视的出现,戏曲电视栏目应运而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传播格局逐渐形成。本文以戏曲类电视栏目为研究对象,梳理戏曲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结合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和有传播力的电视栏目进行探讨。戏曲电视栏目是电视栏目的一种形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艺界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当20世纪80年代电视普遍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后,戏曲电视栏目也随之增加,形成早期重要的电视栏目之一,学者们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从知网的研究情况看,关于戏曲电视的研究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从电视和戏曲的“初识”就开始了。电视和戏曲的结合也催生出了戏曲电视栏目,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电视栏目,其栏目类别、栏目特点、制作模式等等都有不同之处,从中能够体现出不同文化政治的时代性。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栏目传播及受众需求角度出发,对戏曲栏目的发展过程、传播模式以及传统戏曲电视栏目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现有传播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技术的变革、时代的需求以及内容融合下戏曲电视栏目的创新发展路径和传播策略。本文聚焦当下戏曲电视栏目的生存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戏曲电视栏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曲折的时期,而传统的戏曲电视栏目传播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电视栏目在技术的进步、文化的自信、经济的繁荣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在今后,戏曲类电视栏目依托技术、注重内容、迎合时代需求,共同发力促进戏曲电视栏目的创新与发展。戏曲电视栏目应当铭记初衷,以传播戏曲文化为己任,保持原有的戏曲精髓,把握受众细分市场,丰富栏目内容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以戏曲电视栏目为中心,传承戏曲文化,培养年轻观众,使戏曲电视栏目朝着更具民族特色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栏目形式。

陈权[5](2020)在《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农信息的传播。传统的电视媒介在对农信息传播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3000多家电视频道中,省级对农电视频道作为专业对农的细分领域,直接受众就是省级区域内广大农民群体。从2001年第一家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开播至今,大约20年的时间,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如同大多数电视频道一样,省级对农频道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再加上城乡结构的变化,对农电视频道的受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省级对农电视该怎么发展,如何定位受众?如何精准高效传播?如何构建传播渠道,拥抱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省级对农电视频道这一特定的对象,主要研究对农电视的发展脉络、内外部环境分析,指出当前省级对农电视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节目资源匮乏、节目内容失当、传播视角、受众定位不准、营收不足、融媒体建设方面滞后等问题。通过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分析该频道的发展历程、节目内容分析、特色编排、新媒体端发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剖析其在开播后两年左右,迅速在对农频道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最后一章,通过前面提出的省级农业频道的困惑以及案例分析,初步探索当前环境下,省级对农频道如何在内容传播、受众定位、多渠道发展、多产业经营以及政策支持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打造农业传媒产业链。

高岚[6](2020)在《《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文中指出现今,电视栏目在激烈的媒介竞争态势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农传播栏目更是步履维艰。如何应对挑战,开辟一条电视栏目发展的新路,成为了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因此,研究“三农”问题,传播好国家惠农政策,解决好农民之所求,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是当代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传媒人和传媒研究者的必然选择。《垄上行》创办18年来,历经风雨,见过彩虹,书写过电视对农传播领域的辉煌与灿烂。以“现象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掀起中国电视农业栏目传播的新天地。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中,《垄上行》褪去铅华:运行体制不畅、人员更替频繁、核心受众流失、效益缩减……经典栏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媒介竞争的结果?或是人为因素?亦或是体制僵硬化?研究并揭示其兴衰的历程和规律对当下电视媒体乃至于其他媒体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论文基于媒介生态学理论视角,结合实际采访《垄上行》栏目制片人和总编,将论文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垄上行》的发生起源和发生过程,基于媒介生态的内外生态因子,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纵向时间线将栏目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发展时期、停滞左右摇摆期、寻求发展突破期。第二部分,围绕《垄上行》在快速发展期间成为现象级栏目原因展开研究,以六个“种群”(传者种群、受众种群、符号种群、营销种群、信息种群、资源种群)分析《垄上行》的特质。第三部分,探究《垄上行》在2012年至2015年间发展进退维谷成因,从认知、管理、内容、人员、受众、媒介等六个方面分析落地省台初期停滞不前的缘由。第四部分,鉴于对《垄上行》兴衰历程的思考,总结电视栏目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乌塔[7](2018)在《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借助电视这一形式,人们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生活,而且也能够从其中了解到不少信息,进一步推动了电视栏目的发展。电视栏目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取得不少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体现在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方面,因此,做好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工作,有利于促进电视栏目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本文就针对于此,探讨电视栏目如何做好策划定位及导向工作,以供借鉴。

何晓菲[8](2018)在《地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策略分析》文中指出如今的网络收视发展迅猛,电视媒体在广告收益和直播收视大幅度下滑的情景下不得不为自己长足发展寻找出路。对于地方电视栏目来说收视整体的下滑只会让地方频道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地方栏目必须加快改革的脚步为其创造更有优势的发展机会,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将会成为他们最佳选择。经过品牌化后的栏目将冲出同质的墙围为自身竖起品类最优的旗帜,不仅可以吸引收视更促进了其他栏目的良性竞争,从而更多优质栏目会相继涌出。品牌的溢价同时体现在收视的稳固上和资产增值两方面,品牌化后的栏目会吸引更多的合作和投资,不论是对于电视栏目的内容生产还是地方台的长远的发展都建立了坚固的物质根基。本文根据栏目品牌化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对其应采取得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在品牌建立初期着重分析了定位策略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重要意义。差异化的定位可以在栏目品类中突出优势并且为栏目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分析了地方电视栏目从纵横两大方向进行定位,一是将栏目做类型化处理,在播出时注重大范围和系列性的播出,二是将栏目归于具体的细分种类再将其精品化处理,吸引小众忠实观众收视。这一阶段还存在另一种品牌创立策略,对引进的栏目模式进行本土改造后创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栏目品牌,这一也是近几年电视市场盛行的品牌生产方式之一。海外优秀的栏目模式可以促进我国原创栏目的发展,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的模式栏目依旧可以为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光发热。栏目的播出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播出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播出时段和形式才能最大化发挥品牌影响力是值得思考的策略问题。网络平台的日益繁盛,其强大的受众基群可以为栏目创造话题效应从而扩大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在栏目品牌发展的成长期就需要将品牌价值推向最大化,本文从品牌的纵向延伸完善产业链和跨媒体的横向扩充两个方面来分析品牌的增值策略。然而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栏目是不应该采用大幅度调整的,只要需要应对时间位移进行编排上或形式上的微调,让品牌栏目发挥其更大的潜力。互联网的冲击虽然给电视栏目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同时刺激了电视行业的竞争性改革,电视设备融入互联网功能后形成的智能电视有望对栏目品牌化近一步推动。融合后的媒体有大量内容资源的涌入,在内容方面栏目的品牌化可能更多的会朝着文化类方向发展。

王欣[9](2018)在《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研究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文中提出如今,文化已经成为地方发展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地方文化因为所具有的历史、地域、人文等特色展现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在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包括由这个群体的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可以增强地方的文化认知度和归属感,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彰显地方魅力,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动力。目前,传播环境日益丰富,地方文化传播的形式与手段层出不穷。在这其中一些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电视栏目将视角对准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将栏目的设置与内容开发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这使得电视栏目更具有文化意蕴和更富有活力而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与此同时,借助一些现象级电视栏目的热播,地方特色文化也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关注,从而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电视栏目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爸爸去哪儿》栏目因高收视率和富有创意的节目形式而受到追捧,栏目作为传播媒介,不断在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作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尝试,成为电视栏目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范本。因此,我们以电视栏目《爸爸去哪儿》为样本,从大众传播功能等理论出发,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表现方式、受众心理等方面对地方特色文化在栏目中的传播表现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栏目中呈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饮食文化、民居风格、方言特色、地方服饰、生活习俗、民间文艺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剖析,从中总结出典型的电视栏目在地方文化传播中形成的主要特征。同时,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电视栏目本身的局限性使得通过电视栏目传播的地方特色文化出现表面化、符号化的倾向,而当前的传播环境也使得电视栏目往往重娱乐、轻文化,重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那么如何将地方特色文化的强大创造力注入到电视栏目的发展中,如何结合备受关注的热门栏目来更好地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电视栏目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应当担负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在节目定位与策划中提升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理念,同时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强调对于受众文化体验的需求的满足,更好地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

张利峰[10](2017)在《电视栏目的个性化体现与品牌打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栏目的激烈竞争,使品牌成为电视栏目间相区分的重要标志,也是电视栏目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升电视栏目在新媒体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需要结合电视栏目的发展定位,提升电视栏目的个性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电视栏目。文章在分析电视栏目个性化打造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投入角度、生产角度、营销角度、管理角度几方面,就如何打造品牌化电视栏目进行了策略分析。

二、试论市场需要与电视栏目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市场需要与电视栏目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栏目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 ——以《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2 《孔子大学堂》《天山大讲堂》概述
    2.1 文化责任
    2.2 栏目定位
3 电视栏目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融合
    3.1 传播内容融合
    3.2 传播形式融合
4 电视栏目运用媒体融合方式的不足
    4.1 共性问题
    4.2 个性问题
5 媒体融合时代传播传统文化的启示
    5.1 融入现代元素
    5.2 创新传播方式
    5.3 更新传播理念
6 边疆省级电视栏目传播文化的思考
    6.1 挖掘文化资源
    6.2 保障文化共享
    6.3 拓展对外传播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来源与背景
        二、选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选题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传唱中国》栏目概述
    第一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初衷
        一、栏目成立缘由
        二、栏目的目的
    第二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形态
        一、《传唱中国》栏目的定位
        二、《传唱中国》栏目的内容
        三、《传唱中国》栏目的形式
        四、《传唱中国》栏目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具有积极的社会艺术教育作用
        三、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
        四、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五、促进我国电视栏目的实践创新
第二章 《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分析
    第一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运行机制
        一、制播分离制度
        二、制片人负责制
    第二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节目生产管理
        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二、分级责任制
        三、节目质量管理
        四、控制成本战略
    第三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人员管理
        一、扁平化的人员组织结构
        二、《传唱中国》栏目的人员管理策略
    第四节 《传唱中国》栏目的运营管理
        一、《传唱中国》栏目的竞争策略
        二、《传唱中国》栏目的营销模式
        三、《传唱中国》栏目的合作模式
        四、《传唱中国》栏目的融媒体战略
第三章 《传唱中国》栏目运作管理模式的思考及启示
    第一节 《传唱中国》栏目运作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制片人的重要地位及素质要求
        二、扁平化管理结构的优劣势
    第二节 《传唱中国》栏目运作管理模式的启示
        一、制定适合自身的运作管理策略
        二、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管理模式
        三、注重多元化营销,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四、重视社会化媒体运营,抓住媒体融合机遇
结论
参考文献

(3)浅析电视栏目策划的编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一)栏目宗旨
    (二)栏目定位
    (三)栏目选题
    (四)栏目风格与样式
二、现状与问题
    (一)同质化严重
    (二)定位不准、导向不明、素材筛选不严格
三、应对策略研究
    (一)更新制作理念,重视创新
    (二)准确合理地定位
    (三)更广泛地使用新兴技术
结语

(4)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戏曲栏目发展概况研究
        1.2.2 戏曲栏目创新发展研究
        1.2.3 戏曲栏目传播影响研究
        1.2.4 戏曲栏目个案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戏曲类电视栏目的概述
    2.1 中国戏曲类电视栏目发展历程
        2.1.1 戏曲栏目的探索发展阶段(1976年-1995年)
        2.1.2 戏曲栏目的改革阶段(1996年-2010年)
        2.1.3 戏曲栏目的积极创新阶段(2010年至今)
    2.2 中国戏曲类电视栏目的特点分析
        2.2.1 地域性
        2.2.2 固定性
        2.2.3 包容性
        2.2.4 专业性
第3章 传统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模式分析
    3.1 传统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主体分析
        3.1.1 作为制作团队的传播主体
        3.1.2 作为受众的传播主体
    3.2 传统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内容分析
        3.2.1 传播内容的深入化
        3.2.2 传播内容的大众化
    3.3 传统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渠道分析
        3.3.1 依托传统媒介的传播渠道
        3.3.2 依托媒体融合的传播渠道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类电视栏目传播策略
    4.1 新媒体环境下栏目形式的多元化
    4.2 新媒体环境下栏目建设的专业化
        4.2.1 品牌化
        4.2.2 市场化
    4.3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4.4 新媒体环境下制作模式的数字化
第5章 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创新与发展
    5.1 技术革新带来的创新
    5.2 内容融合创新带来的变革
    5.3 时代需求变化带来的变革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分析
        1.3.2 国外研究分析
    1.4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发展概况
    2.1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的概念界定
    2.2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的环境分析
        2.2.1 外部环境: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
        2.2.2 内部环境:对农信息的迫切需求
    2.3 省级对农电视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期(1980年-1990年)
        2.2.2 上升期(1990年-2001年)
        2.2.3 繁荣期(2001年-2009年)
        2.2.4 成熟期(2009年-至今)
    2.4 省级对农频道的社会功能
        2.4.1 经济功能:激活农村电视市场潜能
        2.4.2 文化功能:促进城乡文化生态平衡
        2.4.3 社会功能:提升“三农场域”社会影响力
第3章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主要类型
    3.1 市场化运作型
        3.1.1 市场化运作型频道的特点
        3.1.2 湖北垄上频道
        3.1.3 陕西农林卫视
    3.2 市场与公益兼具型
        3.2.1 兼具型对农电视频道的特点
        3.2.2 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
        3.2.3 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
        3.2.4 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
    3.3 政策支持型
        3.3.1 政策支持型频道的特点
        3.3.2 江西公共·农业频道
第4章 案例分析:江西公共·农业频道
    4.1 江西公共·农业频道发展演变
        1. 初创期(1999年-2004年)
        2. 品牌塑造期(2004年-2016年)
        3. 转型探索期(2016年——至今)
    4.2 传播的基本特征
        4.2.1 传播内容覆盖面广
        4.2.2 表达方式贴近受众
        4.2.3 节目编排科学合理
    4.3 传播的影响外延
        4.3.1 全媒体矩阵传播
        4.3.2 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
        4.3.3 塑造线下品牌活动
第5章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问题分析
    5.1 节目资源匾乏播出时长不足
    5.2 传播内容失当传播效果削弱
        5.2.1 受众需求错位
        5.2.2 节目形式老化
    5.3 受众定位模糊营收持续走低
        5.3.1 受众定位模糊
        5.3.2 广告冲击较大
    5.4 融媒体建设薄弱
第6章 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发展对策
    6.1 精准传播城乡差异定位
        6.1.1 满足农民多样化信息需求
        6.1.2 为农民提供发声渠道
        6.1.3 抓住城里人的眼球
    6.2 贴近受众输出优质内容
        6.2.1 做活内容——形式活泼贴近受众
        6.2.2 盘活内容——广告融合隐性植入
        6.2.3 激活内容——培植原创发力版权营销
    6.3 多屏互动发力短视频营销
        6.3.1 联合MCN头部机构打造农业IP
        6.3.2 聚焦“新农人”短视频农产品营销
        6.3.3 打通“线上、线下”构建全产业链
    6.4 激活体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4.1 争取政策扶持
        6.4.2 寻找市场化路线
        6.4.3 打造对农电视联盟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起于阡陌——《垄上行》栏目发生过程考察
    第一节 《垄上行》发生的生态因子
    第二节 《垄上行》栏目发生过程
第二章 兴于特质——《垄上行》成为现象级栏目原因探究
    第一节 传者种群——领导思维
    第二节 受众种群——栏目定位
    第三节 符号种群——节目形态
    第四节 资源种群——人力网络
    第五节 信息种群——内容为王
    第六节 营销种群——经营模式
第三章 阻于错位——《垄上行》进退维谷成因分析
    第一节 双向认知错位
    第二节 管理模式模糊
    第三节 内容脱离实际
    第四节 人员机制不畅
    第五节 受众定位不准
    第六节 媒介声音衰弱
第四章 对农业电视栏目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加强策划力,建设本土栏目
    第二节 推动执行力,完善管理体制
    第三节 增强营销力,全面融合资源
    第四节 提升创造力,盘活生态动能
    第五节 打造影响力,拓宽传播渠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缺乏合理的、准确的定位, 导向性不明确, 节目素材筛选不严格
    (二) 缺乏创新, 盲目跟风, 偏重炒作与煽情
    (三) 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综合素质不高
二、做好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 首先就要对电视栏目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
    (二) 明确电视栏目的导向性
    (三) 创新是电视栏目策划定位及导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 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 还要注重电视栏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三、结束语

(8)地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方电视栏目发展的现状及其品牌化的探索
    第一节 地方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
        一、电视栏目直播收视时长日益减少
        二、省级电视栏目出现优势分层
        三、市级电视栏目民生新闻类占优势
        四、电视频道的广告投放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第二节 地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探索
        一、东方卫视对其栏目的品牌化塑造
        二、北京卫视对其栏目的品牌化塑造
        三、浙江卫视对其栏目的品牌化塑造
第二章 品牌生命周期之初期,地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创立策略
    第一节 品牌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定位理论及其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意义
    第三节 差异化定位建立地方电视栏目原创品牌
        一、横向类型化定位,建立类别型品牌
        二、纵向精品化定位,建立精品型品牌
    第四节 海外模式引进,建立本土化改造品牌
        一、模式引进向联合制作转化
        二、推动本土原创栏目生产
第三章 品牌生命周期之成长期,地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播出和增值策略
    第一节 优化播出策略,提升电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一、优化播出形式,及时调整和互动
        二、优化播出时段,提高栏目到达率
        三、优化播出平台,注重渠道多元化
    第二节 推动增值策略,实现电视栏目品牌价值最大化
        一、完善优势栏目IP产业链,纵向延伸品牌价值
        二、地方频道跨地域跨行业合作,横向扩充品牌价值
第四章 品牌生命周期之成熟期,地方电视栏目品牌化的维护策略
    第一节 扩容优势栏目,发挥品牌潜力
    第二节 提炼栏目精华,发展品牌衍生栏目
第五章 地方电视台栏目品牌化战略的长期考量
    第一节 智能电视的普及有望推动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发展
    第二节 文化渗入有望成为电视栏目品牌化的突破点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研究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电视栏目研究文献综述
        2.地方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3.《爸爸去哪儿》栏目研究文献综述
    (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创新之处
一、电视栏目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关联
    (一)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
        1.电视栏目的定义
        2.电视栏目的分类
        3.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
        4.电视栏目发展的总体特征
    (二)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价值
        1.电视栏目的知名度加强人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
        2.电视栏目的美誉度有利于对地方特色文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3.电视栏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体验度更高
        4.电视栏目作为传播平台带来地方经济效益的增加
二、《爸爸去哪儿》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爸爸去哪儿》栏目优良的策划与制作
        1.另辟蹊径的栏目定位
        2.新颖明确的栏目选题
        3.独具匠心的栏目特色
        4.多方强势的传播平台
    (二)《爸爸去哪儿》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分析
        1.自然景观
        2.饮食文化
        3.民居风格
        4.地方方言
        5.民族服饰
        6.生活习俗
        7.民间文艺
    (三)《爸爸去哪儿》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表现方式
        1.设置与地方文化项目相关的游戏环节
        2.栏目嘉宾与当地人的互动
        3.明星亲身的体验与示范
        4.“村长”的现场说唱和穿戴风格
    (四)《爸爸去哪儿》栏目受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心理需求
        1.受众追求真实的心理
        2.受众对明星的效仿心理
        3.受众对文化的体验性需求
        4.受众对拍摄地的好奇心理
三、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定位不明确
        2.文化表达过于符号化
        3.缺乏结合地方文化的话题讨论
        4.地方文化体验性表现不足
    (二)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电视栏目重娱乐,轻文化
        2.电视栏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3.电视栏目本身的局限性
        4.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四、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重视定位和策划
        1.重塑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理念
        2.以娱乐与意义并重为定位目标
        3.对目标受众定位要进行细分
    (二)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1.文化资源多样化呈现
        2.文化叙事风格创新化
        3.重视文化内容的表达方式
    (三)注重体验与互动
        1.普通人参与明星互动
        2.重视受众的体验性心理需求
        3.多传播渠道为受众进行互动提供平台
    (四)承担社会责任
        1.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
        2.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电视栏目的个性化体现与品牌打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栏目个性化实现的重要性
二、电视栏目个性化实现的策略
    (一) 投入角度的个性化实现策略
    (二) 生产角度的个性化实现策略
    (三) 营销角度的个性化实现
        1. 电视栏目的品牌定位
        2. 电视栏目的品牌塑造
结语

四、试论市场需要与电视栏目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栏目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 ——以《孔子大学堂》和《天山大讲堂》为例[D]. 王聪聪.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D]. 李丽娜. 沈阳音乐学院, 2021
  • [3]浅析电视栏目策划的编排与设计[J]. 修亚强. 新闻传播, 2020(22)
  • [4]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传播模式研究[D]. 成润. 西安工程大学, 2020(01)
  • [5]省级对农电视频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为例[D]. 陈权. 南昌大学, 2020(01)
  • [6]《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D]. 高岚. 长江大学, 2020(02)
  • [7]电视栏目的策划定位及导向研究[J]. 乌塔. 电视指南, 2018(13)
  • [8]地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策略分析[D]. 何晓菲.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7)
  • [9]电视栏目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研究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D]. 王欣. 渤海大学, 2018(12)
  • [10]电视栏目的个性化体现与品牌打造[J]. 张利峰. 新闻传播, 2017(12)

标签:;  ;  ;  ;  ;  

论市场需求与电视节目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