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出风口速度场测试与分析

柜式空调出风口速度场测试与分析

一、柜式空调器出风口速度流场的测试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雪良,陈伟健,唐清生,林勇进,邱永锋[1](2021)在《全域风空调出风形态PIV试验和热舒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常规空调制冷时会导致冷风直吹人,引起不舒适感。为了解决冷风直吹问题,本文以分体式挂机为研究对象,对出风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新型设计的空调室内机不同模式的出风形态进行流场量测,得到了不同模式下的流场特性。全域风模式的上下出风口两股气流存在交互作用,在正前方2.5m处已完成了合流;水平出风模式出风口气流成典型射流特征,吹风距离可达12m。水平出风和全域风模式的下游气流倾斜角度都较小,可以避免直吹人。另外,分别对两种模式在制冷运行时进行温度场和PMV测试。全域风模式下的PMV指数表现优异,仅为0.06,非常接近热舒适的状态。

赵宁[2](2021)在《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的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居住建筑物的室内热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居住质量以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长江流域地区频频出现极端天气,冬季平均温度明显降低,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针对长江流域地区供暖问题,江亿院士指出空气源热泵技术非常适用!长江流域地区,空调设计工况多以夏季工况设计为主,风口布置形式多为侧送侧回形式,冬季供暖时会出现热力分层现象,导致出现能源利用率较低、室内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因此,针对长江流域地区热泵供暖的优化研究极为迫切。本课题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卧室热泵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设计空调组合运行工况,综合研究了影响因子变化时对床表面空气温度以及室内热力分层的影响情况,并总结得出了热泵的最佳运行策略。主要结果与内容如下:(1)通过建立床表面空气温度热平衡公式,将床表面空气温度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公式中每一项得热量或失热量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确定影响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影响因子,研究中变量影响因子为:房间长宽比、房间面积、床相对室内机送风口距离、室外温度、室内初始温度、送风角度、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并确定其取值范围。(2)按照空调实际使用习惯设计空调的组合运行工况,开机工况设置为高温大风速运行,当床表面空气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降低为小风速运行,考虑到送风角度及调整后送风温度不同,设计为9种空调运行工况,实验研究了9种空调运行工况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得到,工况运行过程中,床表面空气风速均小于0.2m/s,符合舒适度相关标准,送风温度越低,床表面空气风速越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空调送风角度为90°、送风温度为28℃时风速达到最小值。(3)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长江流域地区实际住宅卧室一致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并根据商用房间面积对空调进行选型,在同一工况下运行,发现随着房间面积的增大,床表面空气温度的上升速率逐渐提高,床表面空气温度在调整工况后稳定温度也逐渐升高。(4)通过分析不同房间面积送风工况变化时,室内热环境的变化发现,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加以及送风温度的减小,室内垂直温差均逐渐减小;对比研究房间长宽比不同时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出房间长宽比为4:3时,热力分层程度最小;室外温度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床表面空气温度上升速率逐渐增高,调整风速后稳定温度越高,室内热力分层程度逐渐减小;室内初始温度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室内初始温度的升高,温度上升速率逐渐提高;床相对室内机送风口距离的影响,床位置变化时,床紧靠室内机送风口相对墙布置时,温度上升速率最高,空调送风口位置变化时,当其位于墙中心位置布置时,温度上升速率最高。(5)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组合送风工况情况下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发现,空调送风速度降低时,送风角度为45°时的床表面空气温度下降幅度最大;送风角度90°、送风温度为38℃时,降低风速后床表面空气温度基本能够维持在设定温度。(6)对模拟结果进行整理,并运用统计回归的方式得到送风角度为0°、45°、90°,送风温度保持38℃工况的床表面空气温度的稳定温度预测模型、床表面空气温度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以及床表面空气温度达到稳定温度时室内垂直温差预测模型,并通过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比较,提出长江流域地区冬季热泵供暖的最佳运行策略。本课题运用实验、模拟、统计回归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影响因子变化时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变化规律,提出热泵运行的最佳运行策略,有利于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为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空调末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陈学彬,赵旖旎,马阅新,蔡序杰,马列[3](2021)在《贯流空调柜机在普通模式和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实验与数值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实验手段,首先在舒适性实验室得到了某贯流空调柜机在普通模式和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吹风感指数,实验结果表明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多孔射流有助于降低吹风感指数。随后通过仿真方法对该柜机空调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指出在低吹风感模式下,气流在导风板前进行了全局范围内的二次增压,使得压力能得以重新回收;回收的压力能随后通过导风板上的多孔射流进行了能量的重新分配释放,一方面提升了送风均匀性和送风范围,另一方面降低了最大出风速度,继而降低了房间的吹风感指数。最后通过仿真手段分析了低吹风感模式下出风口两侧凝露问题的产生机理,并依此对出口两侧进行结构优化,解决了低吹风感模式下出风口两侧的积水问题。

张紫薇[4](2020)在《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凹槽参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凹槽式作为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常见的安置形式,其设计情况直接影响室外机散热条件,从而影响空调能效。因此,本文在室外机安置现状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室外机的凹槽参数设计展开以下研究: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研究了不同情况下凹槽各个间距及其他因素对室外机热环境、热回流率和能效的影响,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然后,依据实验结果对室外机的热环境进一步分析明确单台室外机凹槽优化设计思路,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统计数据建立进风温度与各个间距的关系式用于指导凹槽尺寸设计,确定不同条件下单台室外机凹槽优化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单台室外机凹槽优化设计结果,设计了五种多台室外机优化方案,通过Fluent软件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凹槽内多台室外机的优化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可知:上、左、右、后间距增大,有利于室外机换热。对于无出风遮挡凹槽,左间距(近出风侧)与上间距对室外机换热影响最显着:当左间距从50mm增大至450mm时,热回流率从0.73减小至0.13;其次为后、右间距(近压缩机侧)。而前间距增大不利于室外机换热。对于有百叶遮挡凹槽,上间距对室外机换热影响最显着:当上间距从50mm增大至450mm时,热回流率从0.7左右降低至约0.5;其次为左右间距,后间距的影响最小。而前间距不宜过大,为100mm~150mm时较为有利。单台室外机优化设计中得出:不仅需根据影响程度控制凹槽设计参数,也应采取措施阻隔热回流,达到凹槽优化设计目的。对于无出风遮挡凹槽,达到裸装效果的凹槽各间距优化组合为:后间距0.10m,前间距0.05m,左间距0.35m,右间距0.10m,上间距0.35m;对于有百叶遮挡凹槽,在优化各间距(后间距0.15m,前间距0.10m,左、右、上间距0.35m)的基础上,增设挡板阻隔热回流能够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其中方案2使得进风温度仅比裸装高1.1℃,热回流率降低至0.21。多台室外机优化设计中可知:采用单台优化结果并结合风场的方案5的热回流率最低,为0.1,其次为采用单台优化结果并结合多台布置策略的方案2。因此在优化凹槽尺寸基础上,通过增设挡板阻隔热回流、将室外机置于通风良好的区域、错位布置以及去除出风遮挡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多台室外机换热环境。

吴尚晏[5](2020)在《基于温度修正模型的空调房间热环境特性评价及节能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长期使用空调器进行室内热环境的调节改善。到目前为止,关于空调器房间环境的控制主要依据为设置温度,但由于设置温度与空调房间工作区的环境温度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这可能造成舒适及节能的综合性能降低。那么通过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空调器房间热环境现状及规律,利用热环境特征建立热环境状态值及分布特征值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房间进行热舒适及节能的综合导向,提出一定的空调控制策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文采用了实验室测试、住宅空调房间实地测试、数值模拟、能耗模拟等方法,对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房间的热环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指出了该地区改善居住建筑空调环境热舒适及节能的极大可能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验室测试、实地居住建筑测试、空调房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居住建筑主要使用的空调形式、空调使用季节、空调不同的典型安装位置、空调房间的尺寸、风速等多个因素出发,以设置温度为媒介,讨论分析了各因素对空调房间流场特性的影响。(2)本文科学地引入了空调房间温度热稳定状态值、分布特征值(垂直温差、温度均匀度、最大水平温差),对房间热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空调房间温度热稳定状态值、分布特征值(垂直温差、温度均匀度、最大水平温差)与设置温度的关系。系统性地总结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空调器房间热环境现状、特点。(3)基于热环境特性,建立了不同类型空调器其设置温度与房间工作区温度、垂直温差、温度均匀度间的修正关系模型。(4)基于温度模型的基础上,以空调房间工作区热舒适指标a PMV和全年能耗指标为导向,对5种典型户型的空调器房间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及节能潜力的分析对比,发现基于模型的温度调控措施不仅能保障居住建筑空调房间热舒适,其能耗偏差理论值可达到40%左右。

邓红娜[6](2020)在《基于墙角贴附射流的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特性》文中指出目前,家用空调常用气流组织形式主要为混合通风。冬季采用家用空调送热风时,送风热气流在浮升力作用下,普遍存在室内头脚温差过大、头部温度过高却脚部寒冷,同时伴随有吹风感等问题。此外,不合理的气流组织也降低了通风能源利用率。多年来,李安桂教授课题组对贴附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拟将贴附射流应用于家用空调冬季送热风,探索基于墙角贴附射流的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特性。本文旨在探究墙角贴附射流用于家用空调冬季送热风系统的可能性。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存在障碍物房间送风高度、回风口位置对墙角贴附射流送热风通风气流组织的影响及通风效果评价;以常用住宅卧室为对象,研究了床、衣柜、床头柜障碍物对墙角贴附送热风效果的影响,并与不存在障碍物房间进行对比;基于混合、贴附通风送热风实测条件,对几种空调方式的送热风效果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探索壁面长度对墙角贴附射流送热风通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送风口位置影响温度分布,送风高度为1.2m时(坐姿呼吸区),轴线温度衰减较慢,水平方向贴附距离远,温度分布较好;在工程设计中,宜将回风口设置于与送风口水平距离最远处;(2)模拟分析表明,床、衣柜、床头柜等障碍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温度分布均匀性,工作区内平均温度和速度值、头脚温差、ADPI值均满足标准要求,温度分布较为均匀;(3)墙角贴附送热风方式,头脚温差与温度不均匀系数较小、通风效率较高;竖壁贴附送热风方式,ADPI值较大且满足要求,但墙角贴附及混合通风送热风ADPI均不满足要求。(4)壁面长度对墙角贴附射流送热风的影响主要在平行于变长度壁面的平面和水平平面,对垂直于变长度壁面的平面影响不大;关于平行于变长度壁面的平面,热风扩散距离及轴线速度衰减随壁面长度的缩短而降低;关于水平平面,壁面长度主要影响温度分布,对平面内速度场变化影响不大。热风扩散所覆盖的面积随壁面长度缩短而减小,但所覆盖面积内平均温度更高,符合能量守恒。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墙角贴附射流家用空调冬季送热风影响因素及送热风效果,为贴附射流应用于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提供了技术参考。

贾玉光[7](2020)在《立式冷藏展示柜声学分析与降噪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商用展示柜是具有冷冻冷藏、保鲜、展示等功能的隔热柜体,我国商用展示柜的市场以立式冷藏展示柜为主,因其展示面积大、展示效果直观,所以主要用于各类饮料的存储销售。本文主要对风冷式立式冷藏展示柜进行研究,其具有价格高、耗电量大、噪音高的缺点,较高的噪音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噪音问题越来越受到厂家和客户的关注。首先,对立式冷藏展示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在噪声测试半消声室中运用HANV家电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对立式冷藏展示柜进行噪声源测试。通过噪声源测试得到风冷系统、冷凝系统和压缩机是立式冷藏展示柜的主要噪声源,其中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噪声较大,噪声值分别为55.08dB(A)、56.28dB(A)。故主要对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的噪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次,简要介绍了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选定了流体力学理论和气动声学理论,并分别对轴流风机噪声机理、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的噪声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的气动噪声,结合理论分析,利用Fluent分别对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进行流场动力学分析和噪声分析,得到流场分布特征和声压频谱特征;根据仿真结果分别对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改进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最佳优化结果:风冷系统中轴流风机的转速调整为1200r/min,轴流风机安装角度改为12°;在冷凝系统中设计安装集流隔声抗性消声器。最后,通过噪声实验对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的降噪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风冷系统和冷凝系统单独运行时噪声值分别降低了 2.38dB(A)、3.21dB(A),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进一步对立式冷藏展示柜整机进行噪声测试,结果表明整机噪声得到较大改善,噪声值降低2.18dB(A)。

荣雪晴[8](2020)在《基于情境构建的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题来源于海尔空调创新设计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面向高校学生宿舍的空调设计方向。在针对高校学生宿舍的调研中发现,目前的高校学生宿舍空气环境并未达到人体舒适标准。另一方面,尽管现有空调功能丰富、技术成熟,但仍无法满足因高校学生宿舍环境的特殊性而产生的特定需求。基于以上两点,本课题将继续深入研究面向高校学生宿舍的空调设计,并且尝试将情境构建法应用到研究过程中定义创新产品功能点。情境构建法适用于包含多重影响因素且相对复杂的环境,去探究空调处于宿舍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他因素产生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学生宿舍空调使用环境中各个情境要素与空调相互作用关系的重新梳理,对于空调使用情境的重现、解构与提炼,更加深刻地了解宿舍内空调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使得高校学生宿舍空调的创新设计更加符合宿舍内学生的行为习惯,满足学生对于宿舍空气环境调节的潜在需求。研究基于环境-产品-人的情境构成要素,首先深入高校学生宿舍环境中,通过实地探究以及相关学科研究资料的搜集等方法对宿舍热环境以及空气品质进行现状调研,并分析得出空调与宿舍环境之间的影响与限制关系。其次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以及问卷法对学生在宿舍内的活动情况与空气调节行为进行广泛调研,从中归纳得出学生人群的基本性格、活动规律以及空气调节行为特征。基于以上调研结果,通过建立情境设计模型对情境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地聚类分析,深入了解宿舍内空调使用行为,发现空调使用现存问题,并为空调使用情境重现提供事实依据,从而经过情境重现并结合空调使用现状进行需求的提炼与整合。根据用户需求转化结果,基于宿舍空调创新产品定位,对空调送风功能、交互功能进行高效率、个性化以及智能化的设计探究,将探究结果予以设计实践。最终,根据宿舍环境特殊性以及产品定位制定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与对比,择出其中最优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化,并配合空调交互方式设计进行最终设计方案的整体呈现。文章基于情境构建理论予以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实践,扩展了情境构建法应用领域,并对空调设计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同时期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企业与相关学科在专属场所的空调研发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罗天胜[9](2020)在《汽车空调进气壳体的噪音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汽车空调系统在汽车中具有调节车室内温度、控制湿度和空气清洁度等功能,但空调系统产生的噪音是汽车室内噪音的主要来源。长时间空调噪音会引起司乘人员的情绪不适,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可危害人身安全。空调系统噪音来自机械噪音和气动噪音,二者产生的原理不同,防治手段也有很大差异。空调系统的机械噪音可通过新型材料、密封件等措施进行改善,而气动噪音成为车室内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就降低空调气动噪音是各汽车空调厂商持续不断的改进方向。本论文阐述了空调系统噪音问题的研究现状,基于某型空调产品参数在CATIA软件中建立仿真流域模型,利用STAR-CCM+仿真预测和噪音试验对该型空调的噪音源进行分析,确定了涡流与气动噪音的内在联系;根据现代优化设计理论,提出利用扰流板和共振消音腔结构原理对空调进气壳体进行优化,结合仿真模拟与试验的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降噪效果。优化结果显示:采用扰流板和消音腔共振消音结构原理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最终降低气动噪音13.77%。通过对比空调系统优化前后性能以及同类竞争空调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出以扰流板和消音腔结构共同优化下的空调HVAC进气壳体,其涡流情况改善突出,降噪效果明显,为空调HVAC系统进气单元气动噪音降噪方法研究提供较大参考价值。

吴艳[10](2020)在《湿热地区住宅夏季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实测与估算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南方夏季气候湿热,住宅空调产生的空调冷凝水量巨大。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和缓解用水压力意义重大。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其产生量。本文以湿热地区住宅空调冷凝水产生量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单机处理系统冷媒处理功能的空调机。探讨各种因素对住宅空调间歇运行冷凝水产生量的影响,目的在于建立住宅空调冷凝水产生量估算模型,为住宅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提供设计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首先,针对湿热地区住宅户型、房间面积、室内人数、空调类型、使用时段与习惯、室内家具情况等,设计发放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主要表明:(1)不同功能型房间的空调在开启时节分布上较为一致,但不同功能型房间空调的高频使用时段差异较大;(2)大部分使用者选择门窗关闭使用空调,只有极少数样本存在空调运行期间门窗预留缝隙的情况。其次,为了实现住宅空调冷凝水的准确和方便测试,利用重力不平衡原理和冷凝水低温特性,设计制作了一种感温式空调冷凝水自动检测与记录装置。装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流速下,水温与空气温度差别越大,装置灵敏度增大;(2)在相同的水温下,流速减小,装置灵敏度增大;(3)将冷凝水计量装置用于集装箱房空调冷凝水量实测,自制计量装置与电子秤称量相对误差未超过5%。再次,在厦门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利用上述装置,测试了住宅多种户型不同房间空调冷凝水产生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空调冷凝水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室外空气含湿量,室内新风渗透量。(2)空调冷凝水的产生可分为两个阶段,非稳定阶段空调冷凝水生成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稳定阶段空调冷凝水生成量随时间呈线性变化。(3)门窗预留缝隙工况下运行空调,空调冷凝水生成速率是门窗关闭工况下的2-3倍。最后,运用现有理论计算公式与实测结果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门窗关闭工况下运行空调,对于面积10m2及以下的房间,现有理论公式计算空调冷凝水量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在30%以内;对于面积10m2以上的房间,空调冷凝水量累计实测值约为理论计算值的1.1-5倍不等。基于上述多因素分析及计算实测对比结果,分别从新风量修正及空调有功电能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单一房间大小为基础的的住宅房间空调冷凝水估算模型。结合问卷结果,提出以住宅面积为基础的户型空调冷凝水估算模型;更进一步,基于整栋建筑或小区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考虑,提出了以居住人数为基础的空调冷凝水估算模型。

二、柜式空调器出风口速度流场的测试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柜式空调器出风口速度流场的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全域风空调出风形态PIV试验和热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装置及方案
3 室内机出风口形态对比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全域风模式与普通空调无风感模式对比分析
    4.2 全域风空调的水平出风与普通空调的最大角度出风分析
    4.3 温度场和PMV分析
5 结论

(2)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空调解决方案
        1.1.2 空气源热泵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研究现状
        1.2.2 冬季空调供暖房间热力分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射流送风气流组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空调射流原理
        2.1.1 射流场结构
        2.1.2 非等温射流
    2.2 室内气流组织评价标准
    2.3 模拟计算相关理论基础
        2.3.1 数值模拟软件
        2.3.2 流体控制方程
        2.3.3 SIMPLE算法
        2.3.4 湍流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因子的确定及取值
    3.1 影响因子的确定过程
        3.1.1 空调系统相关影响因子
        3.1.2 室内热负荷角度相关影响因子
    3.2 影响因子的选择与取值
    3.3 小结
第四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台介绍
        4.1.1 实验环境介绍
        4.1.2 实验仪器
    4.2 测点布置
    4.3 实验方案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
        4.5.1 床表面温度分析
        4.5.2 舒适度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数值模拟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5.1 CFD数值模拟求解思路
    5.2 模拟方法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5.2.2 空气流动特征及简化
        5.2.3 控制方程的建立
        5.2.4 湍流模型的选择
        5.2.5 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模拟方法的验证
        5.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5.3.2 网格划分
        5.3.3 求解器设置
        5.3.4 模拟方法的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长江流域地区热泵运行模拟研究
    6.1 模拟工况
    6.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2.1 开机送风工况的确定
        6.2.2 房间长宽比的影响
        6.2.3 室外温度的影响
        6.2.4 室内初始温度的影响
        6.2.5 不同面积影响情况
        6.2.6 床相对空调送风口的距离
        6.2.7 送风参数的影响
    6.3 回归资料的整理
    6.4 小结
第七章 热泵运行最佳运行策略的提出
    7.1 多元回归分析
    7.2 预测模型误差检验
    7.3 热泵最佳运行策略的提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贯流空调柜机在普通模式和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实验与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吹风感指数实验
    2.1 吹风感指数
    2.2 吹风感指数实验
3 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
    3.1 数值模型建立
    3.2 普通模式与低吹风感模式流场比较
    3.3 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凝露问题分析
4 结论

(4)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凹槽参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房间空调器能耗现状
        1.1.2 室外机换热对房间空调器能耗的影响
        1.1.3 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安置形式
        1.1.4 多台室外机相互影响形式
        1.1.5 室外机尺寸统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热释放率对室外机散热的影响
        1.2.2 气候条件对室外机散热的影响
        1.2.3 安置条件对室外机散热的影响
        1.2.4 多台室外机布置排列对其散热的影响
        1.2.5 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1.4.1 主要内容
        1.4.2 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单台室外机实验平台搭建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2.1 房间空调器制冷原理
        2.2.2 冷凝温度与能效比的关系
        2.2.3 焓差室原理
        2.2.4 物理量计算方法
    2.3 实验介绍
        2.3.1 实验概况
        2.3.2 实验工况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仪器
        2.4.2 测点布置
        2.4.3 实验误差
    2.5 本章小结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无太阳无百叶工况
        3.2.1 各间距对室外机热环境的影响
        3.2.2 各间距对热回流率的影响
        3.2.3 各间距对能效比的影响
    3.3 无太阳有百叶工况
        3.3.1 各间距对室外机热环境的影响
        3.3.2 各间距对热回流率的影响
        3.3.3 各间距对能效比的影响
    3.4 有太阳有百叶工况
        3.4.1 各间距对室外机热环境的影响
        3.4.2 各间距对热回流率的影响
        3.4.3 各间距对能效比的影响
    3.5 其他影响情况
        3.5.1 室外温湿度的影响
        3.5.2 摆放位置的影响
        3.5.3 百叶的影响
        3.5.4 格栅(横百叶)的影响
        3.5.5 风向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单台室外机凹槽设计优化
    4.1 引言
    4.2 室外机热环境优化思路分析
        4.2.1 室外机热环境与出风温度
        4.2.2 热回流率-进风温度与室外温度差
        4.2.3 优化思路分析
    4.3 无百叶凹槽尺寸优化模型建立
        4.3.2 能效比与进风温度
        4.3.3 进风温度与凹槽各个间距
    4.4 不同特征条件下凹槽优化设计
        4.4.1 无出风遮挡凹槽尺寸优化
        4.4.2 有百叶遮挡凹槽优化设计
        4.4.3 存在风场的优化建议
        4.4.4 不同热释放率室外机优化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置于凹槽中多台室外机热环境及优化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与求解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5.2.2 模型假设和边界条件
        5.2.3 基本控制方程
        5.2.4 计算求解方法
    5.3 单台室外机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验证
    5.4 优化方案探讨
    5.5 模拟结果及分析
        5.5.1 对比工况
        5.5.2 方案1
        5.5.3 方案2
        5.5.4 方案3
        5.5.5 方案4
        5.5.6 方案5
        5.5.7 进出风温度以及热回流率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户型中凹槽的尺寸统计
    B.室外机尺寸统计
    C.无出风遮挡凹槽优化尺寸计算代码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E.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基于温度修正模型的空调房间热环境特性评价及节能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调房间基于因素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 空调房间热舒适性的研究现状
        1.2.3 室内环境相关模型研究现状
        1.2.4 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研究现状
        1.2.5 空调房间能耗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空调器房间现场测试
        2.1.1 测试平台概述
        2.1.2 仪器及测点布置方案
    2.2 空调器房间流场模拟
        2.2.1 典型居住建筑户型的选择
        2.2.2 模拟卧室及客厅尺寸的讨论
        2.2.3 模拟空调送风口温度的确定
        2.2.4 模拟的空调形式
        2.2.5 模拟的空调安装位置
    2.3 数据处理
        2.3.1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2.3.2 拟合检验
3 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模拟研究
    3.1 模拟空调房间物理模型
    3.2 边界条件
    3.3 模拟空调房间流场分布特性
        3.3.1 形式对空调房间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
        3.3.2 季节对空调房间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
        3.3.3 安装位置对空调房间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
        3.3.4 尺寸对空调房间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
    3.4 模拟房间流场特性总结
4 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实测研究
    4.1 居住建筑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
        4.1.1 居住建筑空调房间热稳定状态现状
        4.1.2 居住建筑空调房间热环境分布现状
        4.1.3 居住建筑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小结
    4.2 实验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
        4.2.1 实验空调房间热环境稳定现状
        4.2.2 实验空调房间热环境分布现状
        4.2.3 实验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小结
    4.3 空调房间室内流场分布特性
5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温度修正模型及温度分布模型建立
    5.1 温度修正模型及温度分布模型基础模型的建立
        5.1.1 房间尺寸及空调安装位置影响下的温度修正模型
        5.1.2 房间尺寸及空调安装位置影响下的温度分布模型
    5.2 其他影响因素下的温度模型及温度分布模型的修正
        5.2.1 温度模型和温度分布模型的关系建立
        5.2.2 送风量对温度模型的修正
        5.2.3 房间高度对温度模型的修正
        5.2.4 室内热扰对温度模型的修正
        5.2.5 家具安装对温度模型的修正
    5.3 温度模型及温度分布模型的检验
    5.4 基于温度修正模型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6 居住建筑能耗分析
    6.1 空调温度设置方法
    6.2 能耗模拟模型及边界条件
        6.2.1 能耗模拟物理模型
        6.2.2 能耗模拟边界条件
    6.3 能耗模拟结果
        6.3.1 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及a PMV评价指标前后对比
        6.3.2 空调能耗对比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基于墙角贴附射流的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效果现状
        1.1.2 家用空调机常用气流组织
        1.1.3 家庭装修布局
        1.1.4 贴附射流通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本章小结
2.墙角贴附射流在无障碍房间中冬季送热风气流组织
    2.1 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方案的确定
        2.1.1 物理模型及工况设置
        2.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设置
        2.1.4 湍流模型选择
        2.1.5 网格独立性验证
        2.1.6 计算模型离散与求解
    2.2 墙角贴附送热风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2.2.1 送风口高度的影响
        2.2.2 回风口水平位置的影响
        2.2.3 回风口高度的影响
    2.3 通风房间通风效果及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2.4 墙角贴附射流在无障碍物房间送热风效果及热舒适性评价
        2.4.1 工作区温度与速度值分析
        2.4.2 头脚温差分析
        2.4.3 通风效率分析
        2.4.4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分析
        2.4.5 温度不均匀系数
    2.5 本章小结
3.墙角贴附射流在家用空间中冬季送热风效果分析
    3.1 模型建立及数值方案的确定
        3.1.1 物理模型及测点布置
        3.1.2 模拟工况及边界条件
    3.2 墙角贴附射流在有障碍物房间送热风效果及热舒适性评价
        3.2.1 工作区温度与速度值分析
        3.2.2 头脚温差
        3.2.3 通风效率
        3.2.4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
        3.2.5 温度、速度不均匀系数
    3.3 几种空调方式在家用空间送热风效果对比分析
        3.3.1 物理模型及工况建立
        3.3.2 几种空调方式送热风效果的评价对比
        3.3.3 墙角贴附射流冬季送热风特性与贴附通风理论的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壁面长度对墙角贴附射流送热风特性的影响
    4.1 工况设置
    4.2 速度、温度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7)立式冷藏展示柜声学分析与降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立式冷藏展示柜噪声源识别与分析
    2.1 立式冷藏展示柜噪声源分类
    2.2 立式冷藏展示柜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2.3 立式冷藏展示柜噪声源测试
    2.4 展示柜主要声源部件噪声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风冷系统与冷凝系统噪声理论分析
    3.1 风冷系统与冷凝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3.2 流体力学理论分析
    3.3 气动声学理论分析
    3.4 噪声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风冷系统与冷凝系统噪声分析与改进
    4.1 风冷系统仿真分析与改进
    4.2 冷凝系统仿真分析与改进
    4.3 本章小结
5 立式冷藏展示柜噪声实验验证
    5.1 风冷系统噪声优化实验
    5.2 冷凝系统噪声优化实验
    5.3 优化后整机噪声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情境构建的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学生宿舍内生活现状
        1.1.2 空调产品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境构建在设计领域研究现状
        1.2.2 宿舍空调设计研究现状
        1.2.3 将情境构建运用于宿舍空调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理论创新
        1.4.2 实践创新
    1.5 研究计划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学生宿舍空气环境现状
    2.1 高校学生宿舍热舒适度分析
        2.1.1 高校学生宿舍热环境
        2.1.2 高校学生热舒适度与热适应性差异
    2.2 高校学生宿舍空气质量
        2.2.1 高校学生宿舍空气质量影响因素
        2.2.2 宿舍空气质量问题对人体的危害
    2.3 现有高校学生宿舍的空气调节方式与限制
        2.3.1 高校学生宿舍空气调节方式
        2.3.2 高校学生宿舍环境对空调的限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学生宿舍环境下空调的使用与需求分析
    3.1 高校学生宿舍空间布局
        3.1.1 宿舍空间布局分类及概述
        3.1.2 高校学生宿舍内空调安装位置分析
    3.2 用户调研
        3.2.1 研究目标
        3.2.2 调研方案
        3.2.3 样本案例研究
    3.3 高校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特征
        3.3.1 高校学生基本特征
        3.3.2 高校学生在宿舍环境中活动的差异性
        3.3.3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随机使用行为特征
    3.4 目标情境要素聚类分析
        3.4.1 系统构建
        3.4.2 建立情境化设计模型
    3.5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使用情境构建与分析
        3.5.1 确立情境构建目标
        3.5.2 具体应用情境的选择
        3.5.3 上下分隔型宿舍情境构建
        3.5.4 横向分隔型宿舍情境构建
    3.6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需求整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情境构建定义宿舍空调概念模型
    4.1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规划
        4.1.1 用户需求转化
        4.1.2 产品设计定位
    4.2 空调送风功能的高效率与个性化方式探究
        4.2.1 送风范围达到全面化覆盖
        4.2.2 送风形式满足个性化诉求
        4.2.3 送风方式实现均匀化调节
    4.3 空调交互功能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方式探究
        4.3.1 宿舍空调智能化功能建构
        4.3.2 宿舍空调人机个性化交互方式探究
    4.4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方案的提出
        4.4.1 设计方案一
        4.4.2 设计方案二
        4.4.3 设计方案三
        4.4.4 设计方案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高校学生宿舍的空调创新设计实践
    5.1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方案评估与验证
        5.1.1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评价方法
        5.1.2 宿舍空调设计方案评估与对比
        5.1.3 情境验证
        5.1.4 功能细化
    5.2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内机设计实践
        5.2.1 形态推敲
        5.2.2 结构与功能优化
        5.2.3 材料与工艺的选择
    5.3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操控APP设计实践
        5.3.1 宿舍空调操控APP功能架构
        5.3.2 新用户注册绑定模块设计
        5.3.3 智能化反馈模块设计
    5.4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创新设计方案的确立与展示
        5.4.1 高校学生宿舍空调主体设计方案
        5.4.2 空调操控APP设计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A 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空调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作品

(9)汽车空调进气壳体的噪音分析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汽车空调噪音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路线与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空调系统概述
    2.1 汽车空调系统
    2.2 汽车空调HVAC系统
    2.3 空调HVAC系统的功能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调HVAC系统噪音来源分析
    3.1 HVAC 系统模型与流体理论
    3.2 HVAC 系统仿真几何模型
    3.3 模型选择与边界条件设定
    3.4 HVAC 涡流位置判定
    3.5 HVAC 系统噪音
    3.6 HVAC 系统噪音的测试
    3.7 模型的适宜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HVAC系统模型分析
    4.1 优化设计理论
    4.2 本课题的优化目标方案
    4.3 优化后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调HVAC优化噪音测试与竞争分析
    5.1 噪音实验测试
    5.2 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5.3 噪音优化结果分析
    5.4 竞争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研究内容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湿热地区住宅夏季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实测与估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尚存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总结
        1.2.3 尚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湿热地区住宅特征及空调运行相关问卷调查
    2.1 问卷调查内容与方法
        2.1.1 问卷调查内容
        2.1.2 问卷调查方法
    2.2 问卷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2.2.1 样本基本情况分布
        2.2.2 厅的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2.2.3 主卧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2.2.4 次卧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2.2.5 书房的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宅空调冷凝水计量装置设计制作与性能测试
    3.1 装置设计基本原理
        3.1.1 装置设计原理与图示
        3.1.2 温度探头位置设计
    3.2 装置设计制作
        3.2.1 装置尺寸设计
        3.2.2 装置制作与安装
    3.3 装置计量性能测试
        3.3.1 装置计量性能的实验室测试
        3.3.2 集装箱房冷凝水计量装置实测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宅空调冷凝水量现场实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住宅基本信息
        4.1.1 住宅位置及气候状况
        4.1.2 住宅户型及门窗信息
        4.1.3 房间面积及空调配备情况
        4.1.4 房间使用人数及室内家具装修
    4.2 住宅空调冷凝水量现场实测
        4.2.1 测试内容与测试时间
        4.2.2 调查方法与仪器设备
        4.2.3 实测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热地区住宅空调冷凝水量估算模型及其效果验证
    5.1 住宅空调冷凝水量规范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
        5.1.1 人体散湿量计算
        5.1.2 渗透空气散湿量计算
        5.1.3 现行理论计算模型效果验证
    5.2 空调冷凝水量估算模型
        5.2.1 非稳态与稳态分析
        5.2.2 非稳态与稳态拟合
        5.2.3 空调冷凝水生成量与有功电能拟合
    5.3 估算模型应用及其效果验证
        5.3.1 单一房间估算模型效果验证
        5.3.2 单一住宅户型估算模型应用
        5.3.3 厦门市住宅估算模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住宅空调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柜式空调器出风口速度流场的测试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域风空调出风形态PIV试验和热舒适性研究[A]. 吴雪良,陈伟健,唐清生,林勇进,邱永锋. 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 2021
  • [2]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D]. 赵宁.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3]贯流空调柜机在普通模式和低吹风感模式下的实验与数值研究[J]. 陈学彬,赵旖旎,马阅新,蔡序杰,马列. 家电科技, 2021(01)
  • [4]房间空调器室外机凹槽参数设计研究[D]. 张紫薇. 重庆大学, 2020
  • [5]基于温度修正模型的空调房间热环境特性评价及节能潜力研究[D]. 吴尚晏. 重庆大学, 2020
  • [6]基于墙角贴附射流的家用空调机冬季送热风特性[D]. 邓红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立式冷藏展示柜声学分析与降噪技术研究[D]. 贾玉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基于情境构建的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设计研究[D]. 荣雪晴.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9]汽车空调进气壳体的噪音分析与结构优化[D]. 罗天胜. 长江大学, 2020(02)
  • [10]湿热地区住宅夏季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实测与估算模型研究[D]. 吴艳.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柜式空调出风口速度场测试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